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松针黑茶

找到约13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学茶:初识安化松针-松针形特种绿茶

安化松针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

素有“茶乡”之称

一说安化我就想到安化黑茶

可谓名声在外

又忍不住回顾一下印象最深刻的:

 

得偿所愿高马溪

 

安化境内群峰叠翠

山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9%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溪河网布

是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宜茶之地

 

1959年在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开始研制

经过四年时间试制、总结、提高、定型

终于在1962年研制出一种紧、细、圆、直

具有独特风格的绿茶新产品——安化松针

 

当时产品送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审评

得到高度赞许:

做工极为精巧,细直秀丽,状若松针

白毫显露,绿匀整

香气馥郁,滋味甘醇,汤色彻亮

品质具有独特风格

可与各地名茶媲美

 

安化松针和君山银针、高桥银峰齐名

被誉为湖南三大名茶

Ps:

嗯,跟高桥银峰一样,都是近代研制品种

但是产地的优势会明显一些

可还是不同于君山银针的历史呢~

 

 

品质特点

 

安化松针属于半烘半炒型绿茶

产品分为:

特级、一级、二级

 

外形

条索长直、圆浑、紧细

其形状若松针

翠绿匀整,白毫显露


 

内质

香气馥郁

滋味醇厚

汤色清澈

叶底嫩匀

耐冲泡

 

 

鲜叶要求

 

鲜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

3月中旬开采

 

严格做到六不采

虫伤叶

紫色叶

雨水叶

露水叶

节间过长

特别粗壮的芽叶

 

 

工艺流程         '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坯→摊凉→整形→干燥→筛选→成品

 

 

加工技术

 

1、摊放

 

鲜叶摊放于篾盘内

使水分轻度蒸发

以叶缘微卷为适度

含水量:68%-70%

 

2、杀青

 

采用手工或杀青机

 

锅温150-170°C

投叶量350-400g

当炒至茶叶水分大量蒸发时

立即退火

 

锅温降至120°C上下

将茶叶收拢,在锅中滚动闷炒

并不时抖散扬炒

需时3-4分钟

减重35%

 

茶叶柔软

发出清香时出锅

 

摊凉2-3分钟。

 

3、揉捻

 

采用手工或微型揉茶机

 

将茶叶放在光洁的揉板上

双手并排,手掌向下

手指微弯抱茶

做前后来回搓揉

茶叶在手掌中做长筒状自然翻转成条

 

搓揉用力掌握原则:

轻—重—轻

既有茶汁溢出

又保持茶叶完整

揉3-4分钟

茶叶初卷成条即可

 

4、炒坯

 

采用锅炒或微型烘干机

 

锅温70-80 °C

每锅炒750g

经过7-8分钟

减重约25%即可出锅

 

5、摊凉

 

出锅后的茶坯置于篾盘中摊放30分钟

使水分分布均匀

 

6、整形

 

整形是决定“松针”茶细圆紧直形状的关键工序

 

整个工序在专用烘灶上的揉盒内进行

以优质木炭做燃料

盒板温度55°C左右

一锅炒坯一次整形

 

茶坯受热软化后

掌心向下

两手带茶连扫带滚

前后回转推动,着力要匀

边推揉边回转散热

 

35-40分钟后

当茶叶失去黏性时将揉盒移出灶外

充分解散并理直茶条

 

再置于烘灶上

盒面温度降到45 °C时

改用搓条手势

 

即先将茶叶收拢摆直

拉为两截,先取一截

双手合捧,手指张开

指掌均用力,轻重相间

 

右手在上面往前推

左手往下向后带

左右手反向搓动

茶条从手掌上下挤出散落盒内

再捧另一截如此搓动

反复进行约40 分钟

 

适度标准:

茶条呈细长紧直

基本固定形状

色泽翠绿,开始显毫

含水量约15%

 

7、干燥

 

将整形适度的茶坯均匀薄摊于揉盒内

或用微型烘干机烘干

 

揉盒温度保持在50-60°C

约经40分钟

含水量5%左右即可出盒

 

茶叶色泽翠绿,白毫显露

用皮纸热包,放入石灰缸内贮存

 

8、筛拣

 

存放2-3堆后进行筛拣

主要是筛去碎末

拣去弯条扁条

达到产品整齐划一

再用皮纸包好存放于石灰缸中

 

 

2021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跑品牌”之安化黑茶:安化黑茶扬万里 茶马古道展新颜

你看,十二匹乌黑的骏马,穿越草原大漠,鬃毛如帜,随风飞扬,安化黑茶在马背上“驰骋”,高擎一张宋体的银票——汇通天下。

这是安化黑茶的“前世”,也是安化黑茶的“今生”。

“24小时健康茶生活”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曾经,一杯生津止渴的黑茶,一块陈香氤氲的安化茶砖,将一部厚重的安化县志沿万里茶道传播于神州大地。

今天,一片茶叶“种”出富民大产业。黑茶产业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全县15万贫困人口中有10万人因茶脱贫。在打造了产业脱贫的“安化模式”后,安化黑茶将持续发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或许你未曾领略过巍巍雪峰山脉的壮阔,未曾品尝过滔滔资江水的甘甜,但一定听过“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安化黑茶”的传奇。

异军突起

一片叶子富裕一方

全县茶园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36万亩,茶叶加工量由1万吨增加到8.5万吨,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230亿元,茶叶加工企业由15家增加到210家,累计纳税近16亿元……

一组数据,简单而有力的说明,安化黑茶的成长足以用“飞跃”来形容。从“边销”到“畅销”,安化黑茶只用十余年。

数往事,知来者。

安化黑茶有上千年历史,但真正开始“红”遍大江南北,始于2007年。

“2007年以来,益阳市及安化县审时度势,举全域之力把安化黑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打造。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湘茶方阵和全国茶界中异军突起、享誉全国。”益阳市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介绍。

茶香如旧,但今天的安化黑茶早已不仅是一杯简单的饮品,他是脱贫攻坚的抓手、是富农强县的希望、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更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

茶旅一体化蓬勃发展,茶农于野生茶园中采茶

“处处天尖芽擂钵打擂茶。”作为安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安化黑茶助力安化成功脱贫“摘帽”。2019年,全县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7727户143527人实现脱贫,其中9.6万贫困人口因茶脱贫,成功“脱贫摘帽”。

完美的终点预示着下一个更高的起点。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安化不少村庄以发展茶产业为基础,协调发展种植业、旅游业,摸索出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安化江南镇华莱乡村振兴茶园基地

“现在的洞马村,绿水青山遍地茶香,以前是村民想着办法出去务工,现在是外面的游客、茶商络绎不绝地进来。”安化县马路镇洞马村党支部书记谌付华介绍说。

2014年洞马村和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洞山茶叶种植合作社,建立起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帮扶模式。现在村里家家户户培育了茶园,茶园基地超3000亩,洞马村人均纯收入超5000元。

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示馆全面展示黑茶产业发展成果

在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示馆,人工智能机器人端着一杯杯黑茶向参观者徐徐走来,似一场穿越时空的相逢;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示馆内,还可观看到茶园、生产车间、仓库、茶产品展览馆、茶园风光等一系列区域的实时直播,黑茶资源管理平台、安化黑茶大数据可视化平台等全产业链大数据六大平台,形成了“企业知天而作,政府知数而管”的现代智慧农业模式;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几十个直播间同步开播,安化黑茶变身大众时尚饮品……

近年,安化成功创建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一馆两中心”和“六大平台”建设,安化黑茶工业互联网上线运行。

金花“璀璨”,安化黑茶成为了享誉天下的健康饮品品牌。

安化黑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获评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化黑茶成为湖南省首批进入“中欧100+100”地标产品互认互保名单的地标产品,“安化红茶”“安化松针”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匠心不泯

产业融合科技赋能

3月18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大会如期召开。会上,安化黑茶刘仲华院士工作站获授牌,刘仲华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落户安化并被认定为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安化论茶,别开生面。刘仲华现场对安化黑茶的健康属性进行了全面解读,并深刻阐释了黑茶的健康功能研究新成果将如何助力安化黑茶消费升级。“安化黑茶目前让人日久生情,未来,将通过科技让它易被人一见钟情。”刘仲华认为,茶叶科技在推动茶业发展上成效显著,前景广阔。

多年来,安化黑茶注重科技赋能,聘请陈宗懋、刘仲华茶界“双院士”以及王庆、施兆鹏等7位茶业界顶级科学家担任安化黑茶产业发展首席顾问。刘仲华院士领衔的《安化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制定出台支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20条措施,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设置安化黑茶学校,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依托中茶所、杭茶院、湖南农大、省茶科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加快科研成果的研发、转化和运用。黑茶日化用品、黑茶饮料、黑茶奶茶、金花散茶、桑香茯砖、智能泡饮机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自动化生产线

万隆产业园内,自动化生产车间仅需要几名技术人员,便可完成从投放物料到产品包装喷码的全生产流程,每分钟可生产420袋茶。这里无疑成为安化黑茶科技赋能的重要窗口。

万隆产业园还有个质检中心,同时也是黑茶产品研发中心,这里是安化黑茶科研创新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

延续千年

安化黑茶香飘世界

9月10日,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动员大会在安化召开,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和茶企负责人以及媒体记者300余人出席会议,吹响筹办茶界盛会的号角。

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举办在即,市县两级高度重视

近年,安化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已成功承办第三届、第四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以节扬名、以节会友、以节招商、以节鼓劲、以节促建”,充分展示了安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强劲的发展态势。

千两茶制作

“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如一面旗帜,引领安化黑茶从梅山出发,走出湖湘大地,奔向国际大舞台,而“企业品牌”则是安化黑茶产业版图上闪亮的繁星。

安化坚持“公共品牌+企业品牌”联动宣推的模式,先后策划了挑担茶叶上北京、安化黑茶少林·泰山行、“潇湘五彩·瓷茶风云”湖南省瓷茶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贵州茅台和罗马尼亚红酒对话安化黑茶等系列主题活动,每年组织茶企抱团参加国内外大型展销活动,频繁亮相北上广深,提升了安化黑茶的开放度和知名度。

朴实的语言、真诚的推介,“网红县长”陈灿平通过抖音直播带货,让香气醇厚的安化黑茶“飞”入更多百姓家。

茯砖茶

2020年,受疫情影响,作为全县脱贫支柱产业的安化黑茶,销量一度受挫。“阴霾”下不放弃追寻阳光的脚步,2020年3月,陈灿平加入抖音“县长来直播”活动,开启了自己的第一场直播。此后半年,陈灿平做了300余场直播,不仅为安化黑茶找到了新的销售途径,更助力了安化黑茶品牌价值的迅速提升。

一次不服输的另辟蹊径让安化黑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安化正大力实施“全网计划”,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搭建“云”卖场,在长沙成立全国首个安化黑茶离岸孵化中心,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开设线上旗舰店。着力打造互联网经济典范,与字节跳动联合成立全国首个茶类“抖音”电商直播基地。除“网红县长”陈灿平外,世界冠军龚睿那、黄穗等也纷纷加入“带货团队”,互联网+新型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并日趋成熟。

线下,安化稳步推进“六进”工程,全面布局安化黑茶标准店。同时,经相关部门多年申报和努力,安化黑茶获批海关出口HS编码,可作为单独列目商品开展进出口贸易,此举标志着黑茶进出口拥有了正式的“身份证”,打开了规模化出口的国门。

在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示馆,全影息动画带你领略黑茶之乡的独特风光,通过溯源体系,在室内也可以观看到茶园、生产车间、仓库、茶产品展览馆、茶园风光等一系列地方的实时直播;黄沙坪“百年茶行”裕通永老茶行里,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几十个直播间同步开播,安化黑茶变身大众时尚饮品;老厂房成为了黑茶文化博物馆,专供游客参观、展览和体验制茶工艺,实现茶旅融合发展……

依托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安化坚持“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从当初的“穷山区”成为如今高速通达、生活富足的生态宜居地。

在全县49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36万余亩茶园,全县10余万贫困人口因茶脱贫。2020年,安化黑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30亿元,从业人员约36万,围绕制茶工艺形成了种植、生产、加工、服务等全产业链条。与此同时,旅游产业也积极向茶靠拢、借势,茶乡花海、黑茶特色小镇、梅山文化园、云上茶旅生态园、百花寨艺术高地等一批茶旅融合重点项目已建成或加快推进,一大批茶厂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成为游客打卡之地。

安化黑茶成果展示馆

风烟散尽千年事,唯有茶香似旧时。

千年积淀与传承,方酝酿出安化黑茶的浓郁;恰逢其时的创新,方成就安化黑茶的崛起。

“安化将继续坚持‘稳基地、强企业、响品牌、提品质、拓市场、重监管’的产业发展原则,把安化茶叶产业打造成为千亿湘茶的引擎,扛起安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脊梁。”刘勇会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湖南茶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黑茶的历史

龙吟资水、虎踞雪峰,安化两件“镇县之宝”——黑茶、羽毛球,举世亮眼。


这里是“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摇篮”,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羽星”振羽翱翔。


这里是“中国黑茶之乡”,一片茶叶浸泡千年时光,香醇味道世界共享。


沉寂半个多世纪,“万里茶道”苏醒。


千年发酵,黑茶“黑马”红了


青年毛泽东两次到过安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来“游学”;实地调查并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见安化老县城梅城茶馆林立、茶商云集,毛泽东点赞“黑茶之乡,名不虚传”。解放后,杨开慧兄长、茶技师杨开智兼任安化茶场场长,带领技术团队创制了“安化松针”,献礼新中国十周岁。毛泽东与安化茶久别重逢,回信鼓励安化振兴茶业。


载于唐、贡于明、盛于清,自千年历史深处走来,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诞生了世界第一支千两茶,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块机制茯砖茶。


安化“林中有茶,茶中有林”,依赖自然生态治理茶园,不扰乱生物链,“生态茶”理念造就,茶品卓尔不群。时间陈化,安化黑茶“后发酵”,成茶机理独特,可消脂袪油,令高脂饮食地区追捧,边疆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黑茶曾是战略物资,历代王朝“以茶易马”,且经茶马古道,在“一带一路”上联结商贸、文化交流。


继丝绸之路后,欧亚大陆又趟出一条国际商道——“万里茶道”。纵贯中蒙俄,200多座城镇因“万里茶道”而兴。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将“万里茶道”和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提到国家战略高度。


“万里茶道”重要起点安化,黑茶随一路驼铃,拉高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十月底,第四届安化黑茶文化节首日,白沙溪茶码头,“万里茶道起点”揭牌。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安化跟“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激活文化存量、激扬商贸热情,聚力复兴古老茶道。


第四届安化黑茶文化节,茶界“安化时间”。山城山门洞开,秀茶乡风貌,娓娓讲述黑茶故事、进取路径。汇通古今厚积,安化黑茶香飘俄罗斯、中亚、欧洲……“美丽中国”一个靓丽符号,世界瞩目。


黑茶产量第一县、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连续7年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盛世兴茶愈战愈勇,安化去年茶园达33万亩,综合产值152个亿。安化黑茶品牌估值近36个亿,一匹“黑马”蹄疾步稳。安化黑茶红了,县委书记熊哲文说,黑茶已成安化规模最大、带动能力最强的富民主导产业,湖南“千亿湘茶战略”一支方面军向前冲。


千年时光发酵,承载历史荣光,迎接未来辉煌,安化黑茶的势能排山倒海。


茶旅产业融合,以茶兴旅、以旅促茶。


茶旅融合,“美丽”决胜贫困


观光茶园、悬崖宾馆……东坪镇杨林社区,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占地2500亩,是益阳市、安化县两级重点工程,志在打造全球独一无二的茶旅生态景观,下活一招“大棋”,欲成安化茶旅业一个引爆点。


凡茶园群集处,必具风景。梅山文化发祥地安化,享有“中国最美小城”荣誉。举黑茶文化旗,安化以茶兴旅、以旅促茶,高打“雪峰胜境、茶马古道、陶澍故里、梅山古国”特色旅游牌,丰富乡村旅游“后备箱”,全域旅游促全民脱贫。


中国名优茶种之一大叶种野生茶,于云台山“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大自然的杰作云台山原本寂静,如今有了玻璃栈道、玻璃民宿、云上茶园,渐渐热闹起来。今年5月,云台山首届梅山斗牛文化节,“甜歌皇后”杨钰莹现身,献唱《茶山情歌》等经典歌曲。三场斗牛赛穿插,跟梅山文化震撼交融。云台山斗牛演艺广场能同时容纳5000观众,耸立起安化旅游新地标。


茶文化因子移步即见,安化立足黑茶特色产业、优质生态禀赋,茶山生态观光“全域旅游”业态,去年吸附游客4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个亿。


湖南业已摘帽的14个县(市、区)中,有11个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饭”吃得香喷喷。安化茶旅融合,凭借“美丽”资本决胜贫困,产业精准扶贫迸发出可持续动力。


黑茶产业“摇钱树”,精准扶贫的中流砥柱。


精准扶贫,栽产业“摇钱树”


山区、库区、老区安化,贫困人口占益阳市建档立卡人口一半。坚守“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理念,坚定“精准扶贫、产业先行”信念,安化栽好产业“摇钱树”,黑茶、旅游等当急先锋,勇做精准扶贫的中流砥柱。


每卖一块茶,注入5元扶贫基金,湖南华莱公司荷香茯砖黑茶,人称“扶贫茶”。借助这一模式,安化将扶贫嵌进黑茶全产业链中。


茶企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一人上班,全家脱贫。”华莱公司产业扶贫茶叶基地,茶农能三次就业、三次获益:茶叶种植培管环节,第一次就业,人均年工资达3.6万;采摘鲜叶、初加工黑毛茶,第二次就业,日挣70—120元;农户农闲时到茶企制茶、包装、捡梗,第三次就业。一而再、再而三,茶农全年家门口就业,黑茶产业无缝对接精准扶贫。


引导贫困户深耕几亩茶园脱贫,安化已累计整合涉农资金3.5个亿,对老茶园改造、新建基地,每亩补贴500—2000元,基地年增速2万多亩;对有机茶园每亩补贴500元,全县共18万亩生态茶园,强劲推动原料绿色环保的“安化模式”。


茶产业的软实力为茶文化,而茶艺师则是茶文化传播者、茶企“加速器”。安化着力实施“阳光计划”,将制茶师、茶艺师培训结合扶贫技能提升,培养出近万名茶艺师,遍布全国各地。茶艺师这块金字招牌,既给安化黑茶产业以人才支持,也缓解了大量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难。


黑茶堪称安化的“基因”,依托黑茶强基蓄势,安化善作善成,兴旺茶产业全面增强贫困人口的创业能力,资源优势转化出发展优势,全县茶产业及关联从业者达32万,占总人口三分之一强,近7万人因茶脱贫,茶产业立稳安化就业支柱、脱贫支撑。


茶马古道虽然艰险,沿途壮丽景观却能激发潜能。新时代“万里茶道”从头越,安化开拓创业精神持续升华。


一品千年,安化黑茶的岁月味道,历久弥香。茶里绿色发展成果、精准扶贫功效,日渐释放出丰富内涵。


▌声明:文章来源:红网  作者:陈乘,仅交流分享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图文编辑:朱文正 )

找到约13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