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宋聘号茶语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春茗飘香,老茶有约:双陈普洱老茶品鉴会完美收官

       春和山朗,茶香摇曳。3月27日,以“春茗飘香·老茶有约”为主题的双陈普洱老茶品鉴会在东莞石美九天流云茶艺美学馆举行。茶行业从业者、普洱茶爱好者和媒体同仁们齐聚一堂,共同感受了一场细致、专业的老茶品鉴会。
  习惯了喧嚣的大家,相约东莞石美九天流云茶艺美学馆,静坐止语,听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双陈老茶的岁月醇香;以自身生活聊茶之余,感叹,原来在车水马龙的都市,竟也能风雅如斯……
  品鉴会现场,气氛温馨舒适,净手环节后品鉴会正式拉开了序幕。
  静心品茗,2款经典轮番品鉴
  现场双陈为大家准备了2款普洱茶,从新茶到年份老茶,年份跨度长达26年。它们分别是双陈2020年班章孔雀青饼、1994年红字宋聘号。
  双陈普洱广东大区市场经理肖雪主泡
  双陈首席茶艺师:晨晨老师主讲
  第一款:2020年班章孔雀青饼
  注水、冲泡、出汤……肖雪经理如行云流水般的冲泡技艺让在座来宾赏心悦目。在茶香氤氲的氛围中,晨晨老师为现场来宾讲解了这款双陈2020年班章孔雀青饼,并引导大家品鉴,让现场茶友感受到了双陈2020年班章孔雀青饼的霸气与独特。
茶友们品鉴双陈孔雀青饼
  品鉴过后,大家对这款2020班章孔雀青饼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获得了现场嘉宾的一致好评。松烟香与蜜糖香馥郁扑鼻,茶汤爽朗舒润,让人迷恋,这款茶将班章新茶的优异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位资深茶友分享到:“双陈普洱我2000年就有接触,我很喜欢这款茶的滋味,以前我喝过的班章王就是这个味道,不仅喉韵深广、茶气十足而且回甘生津非常强烈,有一股深厚地穿透力,让人一饮难忘。”
  第二款:1994年红字宋聘号
  随后在晨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品鉴了今天备受期待的年份老茶:1994年红字宋聘号。作为压轴登场的1994年红字宋聘号,也是众多资深茶人与茶友们梦寐以求的佳品之一。
  宋聘号:百年普洱老号宋聘号茶庄始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在清代生产了大量优质易武地区普洱茶闻名于世,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号级茶庄之一,时人尊称为“茶王宋聘”。
  这款1994年红字宋聘号汤色栗红明亮,油光显现,药香、梅子香、野樟香与花蜜香融合于汤水中,茶汤缓缓入喉滑糯醇厚,一缕苦涩迅速转化,口感甜润,品后体感舒适发暖,茶香萦绕口腔,余韵悠长。
  品鉴过后,大家纷纷表示被这款难得的年份老茶所“捕获”,并互动分享了对1994年红字宋聘号的品鉴感受。
  “这款茶陈化得非常好,韵味很足,入口的饱满度非常棒,回甘连绵,值得期待!”
  “我觉得这款1994年红字宋聘号老茶的迷人是一种境界,让人从刚入口的紧绷到逐渐舒张,再到通体舒适且略带懒惰的抒放,这种美妙的感觉是它今天给到我的最完美的体验!”
  “1994年红字宋聘号经过近27年的转化口感如此惊艳,除了在原料和工艺的选取上精益求精,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印证了干仓存放对于普洱茶品质转化的重要意义。”一位资深茶友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嘉宾合影留念
  双陈普洱老茶品鉴茶会在茶友们幸福的微笑中落下了帷幕,感谢茶让我们相聚在这里,老茶品鉴会,不仅是老友间的聚会,更是经典年份老茶的分享,很高兴与大家一同度过了一下午愉快的茶时光!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小喜年:易武普洱为什么被叫作“女人茶”?

第一次听朋友说“易武茶不愧为‘女人茶’”的时候,我也是满脸问号。

2003年易武张毅顺时兴生茶

易武普洱茶为什么被称为“女人茶”?喝了一段时间易武普洱,去了解易武茶之后,我逐渐有了答案。

2003年易武张毅顺时兴生茶

有人说是因为易武茶柔和的茶性很适合女人喝,所以叫做“女人茶”。我认为不然,理由有两个。


理由一

易武茶香扬水柔,柔中带刚,醇和顺滑,苦涩味低。不仅适合女性喝,而且在所有人群中接受度、适口度都很高,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易武茶的茶性胜似女性的气质。

在普洱茶中有一句俗语:“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这个“后”不也正说明了其“女人茶”的特点吗?


理由二

我们所说的“易武”其实是傣语,“易”指的是女性,“武”是“蛇”的意思,所以易武的意思是“美女蛇居住的地方”,因此易武又被称为“花蛇寨”。

所以从它名字的原本意思来看,也和“女人”有着很大的联系。

不知道第一个称易武茶为“女人茶”的人,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我认为肯定与上面所猜想的理由分不开。

值得肯定的是,易武茶在普洱茶中,确实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是清朝时著名的贡茶。

2003年易武张毅顺时兴生茶

从清光绪末年到民国二十六年,易武达到了一个繁荣时期,茶庄林立,茶号众多,有同庆号、同昌号、安乐号、车顺号、宋聘号、福元昌号等。

在普洱茶产区中,易武茶山是开发最早的,在茶界的名气显赫,新茶业复兴计划的发起人周重林曾经感慨:“云南少了易武是不完整的”。

你喝过易武茶吗?你觉得它是“女人茶”吗?

本文为小喜年原创,转载须注明。

高端访谈 | 卢铸勳:一个乱世小子,一代熟茶教父!

近期,笔者有幸见到了“香港熟茶教父”卢铸勳的两位传承人卢文韬与卢武韬,兄弟二人身着灰黑色系的衣衫,古朴而稳重。

“香港熟茶教父”卢铸勳的两位传承人卢文韬(左二)卢武韬(左一)、佛山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周翊洪(左三)、【亚太茶业】全媒体总裁黄继平(左四)

小小的茶室,三五人,沏一杯清茶,就一缕茗香,酣畅对谈,窗外寒风凛冽,窗内茶香四溢。众人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听二老讲一讲,那动荡的年代,一个乱世小子到一代熟茶大师的传奇故事。

一、战火纷飞的年代,兜兜转转终见茶

茶席之上,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翩跹起舞,浮浮沉沉中,幻化着生命的沉重和轻盈。也许,茶之舞蹈就是一个人的舞蹈,好似人生的兜兜转转,亦如二老的父亲卢铸勳先生早年的生活。

卢铸勳,1927年出生于广东顺德县众涌村,1945后开始学习制茶。

事实上,早在做茶前,卢铸勳就因战乱与天灾,多地辗转,从事过多种职业。在1937年到1945年,这八年的动荡的时间里,其从“顺德”到“澳门”、到“香港”、到“石歧”、到“九江”、到“梧州”、再到“顺德”,从“红窗门杂货店”到“永兴隆梅庄”、到“伍启文菜档”、到“中江学校”、到“杂货铺”、到“伙食店”、到“牛皮厂”、到“大口农场”、再到“英记茶庄”,兜兜转转间,虽说增长了不少见识,但始终没能安定下来。

也许是因为时代动荡,也许是因为所从事的职业没有足够吸引力,这“颠沛流离”的八年间,卢铸勳也遭受了不少苦难,战乱、天灾、饥荒……其中让笔者感触最深的便是其自传(《乱世小子回忆录》)中所记述的饥荒。

1941年大年初一,逢天灾“下大雪”,鱼塘的鱼全部死亡,农田欠收,因而农村破产闹饥荒。此外,当时物价飞涨,四百元大洋只能购得一斤白米,而三百斤莲藕也只换得两小杯米,大约能煲两碗粥,不得已,卢铸勳前往梧州逃饥荒,他步行至九江,后又偷渡九江,夜宿山神庙,一路走来,腰膝酸痛,脚上也起了不少泡,但他没有放弃,四天后,终达梧州。

1945年,卢铸勳在其兄卢炳乾的带领下,再次来到远离战乱的澳门,在英记茶庄做杂工送货,之后开始学茶,师从吕奀芬,踏上做茶之路。

二、逐步解放的年代,几经困苦终有成

从1945年开始,卢铸勳做茶一做就是六十余年。正是早年的那些苦难,造就了卢铸勳不服输的性格,以至于后来,他克服了做茶路上所有的困难,终成熟茶教父。

1946年6月,卢铸勳调升上三楼工厂学习筛焙、蒸制各类旧茶,其中以孙义顺笠仔六安茶最多。当时在澳门所制的孙义顺六安茶,使用的竹叶、笠仔及招纸,全由佛山运到澳门英记茶庄加工,因而工作很忙,卢铸勳每天都是早上5点起床,工作至晚上11点半或12点才开始收工,有一次还因过度劳累,由中午晕倒至半夜三点才清醒,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卢铸勳一做便是七年,七年后工作才逐渐缓和下来。七年间,卢铸勳的工作越来越受到认可,其工资也翻了几番,已由当年的每月5元涨到了如今的每月40元。

1.青茶发酵问题多

据卢铸勳回忆,当时红茶很好卖,湖南的功夫红茶每司担200多块,祁门红茶售价每司担到350到370元,上级的青茶可以卖到110—120元/司担,下级的青茶可以买到70-75元/司担。

因为考虑到红茶的销量不错,价格卖得起来,卢铸勲想,要是把青茶发酵转化成红茶,岂不是财源滚滚?于是,已经掌握茶叶加工技术的卢铸勲,便在一个深夜偷偷开始了自己的伟大创造。

他用十斤青茶加两斤水,用麻袋覆盖使其发热到75度,经数次反堆转红,再用30度(和暖)火力焙干,出来的茶叶泡了之后,发现汤色叶底与红茶一样,只是可惜没有红茶的清香风味。那味道出不来怎么办?卢铸勲便把自己两个月的薪金(80元)拿出来,到香港各处去购买食用香精,回到茶坊继续试验。遗憾的是,各种香精都试过,却始终无法调制出红茶的风味。究竟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于是,他决定再次试验,他开始改变制作工艺,将十斤青茶加水发酵转红至七八成干,放入货仓焗六十天后取出,这次,这批发酵茶泡出来的汤色比蒸制的旧茶更为深褐色,茶味也更淡,卢铸勲在青茶发酵上有所获,暗自喜悦,秘而不宣。

2.制茶技术需钻研

1949年,新中国成立,私商逐渐被取缔,为谋求发展,一些商人纷纷转战海外。1950年,鸿华(转销南洋最多,茶品主要有英记供货的茶商)来信说,南洋茶饼吃紧,像宋聘号、敬昌号、同庆号等价格飞涨,却又无货可供,并询问英记是否有技术生产。当时,谁也不懂此项工艺,但卢铸勲还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一个月后,研制成功,每个月可以生产茶饼30到50件。

此外,1956年,唯一洋行的邓堃要做一批姑娘紧茶,虽说之前也没做过此类茶,但他回家研制了一周,便交出了样品。看过样品后,邓堃就下了1000支的订单,这批原本要2个月时间做的茶,最后40天就做成了,之后,他把此款茶命名为“宝蓝牌”。

据其儿子卢文韬、卢武韬讲述,卢铸勳当时做茶严格,对手工要求很高,就像姑娘茶,一般年轻人都做不来,也达不到他的水平。他们说:“虽然现在父亲老了,但十年前,他用一块布包起茶叶,称好重量(357g),蒸好后,扎住布袋口,扯紧,然后拿两个不锈钢盘(当饼模),就可以压好一饼茶,而且茶饼的样子很好看。之前我们自己也试过,都没成功,布一拆开茶饼就松掉了,这个要多年累积经验,才能做好。”

3.百花齐放创业难

1954年,卢铸勳定居香港,其后在长州创立福华号,自建品牌“福华号宋聘唛”。当时,青茶百花齐放,各国以及中国各大茶区产品都相继进入香港,品类丰富。由于当时香港的茶业出口旺盛,卢铸勲便决定在新公司恢复1946年所使用的发酵方法,用印尼毛峰青茶先发酵后制成茶饼,开始外销,第一次就赚了不少钱。

但好景不长,1956年,做邓堃的那批姑娘茶时,他就遇到了不少困难。当时,虽说生意有了,技术也研发出来了,却没钱买原料。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联隆行陈天富,问及风险如何,失败如何善后,卢铸勳当下立即保证不会全亏,至多有三成风险, 陈天富便答应投资,卢铸勳只赚取工钱,并全权负责进料、人力与生产。资金有了,但青茶难买。当时,制作姑娘茶的原料(越南会安青,广东粤毛青,四川川毛青)却被永生祥、元亨、万春、协丰和鸿华完全控制,最初与鸿华茶行李锦鸿磋商时,他刻意提高货价,卢铸勳考虑到若五家联合提价,则有亏本风险,其后便逐一与泰兴祥吴南针、永生祥何东海磋商,几经波折后终于找到钱和茶青。

1957年南洋不景气,香港也受到影响,当时给卢铸勲投资的几个人也从福华号撤回股份,卢铸勲只有用自己的工资顶住,才没有变卖生产茶叶的工具。1959年,唯一洋行再次给了卢铸勲一份1500支的紧茶订单,勉强又熬过一段时间。1960年,西藏封锁,不与外商贸易,一些茶厂也开始停业,当时卢铸勲只得帮别人加工发酵茶与六堡茶换取微薄工资。也就是在这一年,卢铸勲选用会安青茶,经过60天的时间,制作出一批新的发酵茶,汤色深褐明净,口感佳,因第一次有普洱发酵旧茶在市场上出售,这批茶卖了个好价钱。

三、新法速效催陈韵,和盘托出传四方

5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70年代初,卢铸勳使用了大量的云南茶青发酵普洱生茶,其制作出的茶饼,因较佳的口感和汤色,在香港茶叶市场上,具有相当优秀(吸金)的表现。

如此炙手可热的制茶秘方,本应不外传,但卢铸勳不这么想,为了惠及更多人,他毫不吝啬的将制茶秘方和盘托出,并辗转多地指导熟茶发酵技术。

1.制茶秘方齐托出

后来,香港茶人曾鉴向卢铸勲请教发酵的秘方,他也不保守,一五一十,将制茶秘方和盘托出。后来香港祥发咸蛋庄老板张旺燊得知此事,便笑卢铸勲是傻子,轻易把技术告知他人,还扬言,未来10年香港茶业的局面会因为此技术而改变。果不其然,后来曾鉴的弟弟曾启到广州加入中茶分公司做茶业发酵师傅,从此开始了在广州中茶分公司的普洱茶发酵之路,他将云南茶青与广东当地的茶青拼配,制成广东普洱茶,在粤港澳以及东南亚各地销售。也因此,之后的10多年内,居然没有茶青运往香港。

2.远赴泰国传技术

在此期间,得不到云南茶青的卢铸勳,只好另辟它途。后来,卢铸勲在南天贸易公司(香港著名的茶业公司,很长一段时间里,垄断大陆到香港所有茶业贸易,与当时的香港港九茶商自由贸易思想有矛盾冲突)周琮的引荐下,结识了清迈茗茶厂的杨大甲,开始向当地茶厂传授普洱茶的发酵技术。自此,泰国也开始了普洱茶的发酵,直到今天,泰国依旧在卢铸勲教授的技术下生产普洱茶。

3.技术辗转传四方

1976年,周琮邀请卢铸勲前往云南,他没有去,而是将发酵普洱茶的方法告知周琮,让其带去云南勐海。之后,普洱茶发酵技术在云南传开,云南也开始普洱茶的发酵之路。

1980年,卢铸勳前往长沙益阳茶厂指导制作发酵茶。

1992年,前往越南胡志明市竹桥国营外贸企业公司指导制作发酵普洱茶。

1996年,转让制作同庆号技术给越南胡志明市竹桥国营企业公司林思光。

2000年,卢铸勳宣布退出江湖。

香港熟茶教父卢铸勳(摄于2017年末)

纵观卢铸勳这六十余年的茶叶生涯,他始终都是在为世人寻找合适的茶而奔走。一个生长在乱世的小子,凭借自己乐观、豁达、开放、不服输的性格,在茶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熟茶发酵技术和盘托出传四方,他,终成一代熟茶教父。也许香港茶界著名茶文化研究者王汗坚先生所著的《卢铸勳》一诗,就是对其做茶生涯的最好描述:

藏缺紧茶四张罗,卢铸灵巧占商机。

新法速效催陈韵,熟饼溯本是长州。

义助南天成大业,印支佳茗集香江。

年过古稀雄心在,记述曾经享后人。

文/喃喃语(本文参阅了卢铸勳先生自传《乱世小子回忆录》,及《香港熟茶第一人——卢铸勳》一文)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