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四十年普洱多少钱一斤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26 秒)

论中国茶叶之复兴

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这是一个衰落的时代。


茶,这片原始而古老的树叶,数千年来春秋枯荣、历久弥新,它早已被裱上厚厚的文化;被委以倾国的重任;被背负利益的大梁;被套上重重的枷锁。


在这个不那么景气的冬天,这片树叶的前程如同帝都的雾霾,让人捉摸不透,究竟路在何方?


一:迷惘的源头

茶叶产业链里面,茶农似乎是被遗忘的一个群体,人们看到的只是茶专家、茶教授、茶艺师、茶企业、茶市场、茶商、茶馆、茶楼、茶经。。。。。。却很少有人想起他们喝的每一片茶都是茶农们起早摸黑、风餐露宿手把手采摘炒制的。离开数千万茶农,其他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狗屁。


茶农是这个产业链里面付出最多的,也是得到最少的。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益,他们只能不断给茶树施肥;为了增加效益,他们只能给茶树施药,因为茶是他们的生存来源、是他们的生活保障。


请不要认为夏秋茶都是有毒的,还从来没听说过有喝茶被毒死的。茶树也有生命,有生命就要成长,要成长就需要施肥,茶树也会生病,要生病就得施药;请不要以为绿茶这么绿是放过色素的,虽然以前曾经有过此类事件;请不要认为乌龙茶这么香是因为加了香精的,乌龙茶本身就有千变万化的香味。


看过“洗衣粉油条”事件后难道从此以后就不吃油条了吗?听说过“抛光大米”的事件后难道再也不吃饭了吗?每个群体都有害群之马,但不要用一棍子打死的思维来看待一个事件。


民以食为天,一切食品的源头几乎都来自农民之手,食品安全方面我们是要加以宣传、加以监管、加以引导、加以规范,最归根结底的要素还是要给与他们足够的利益和生存空间。



2015中国茶叶种植面积达4316万亩,并且每年还在以几百万亩的速度在增加。另一方面却是全国有百分之四十的茶区发生茶叶弃采现象。采茶工短缺俨然已经成为制约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工、商、服务业等行业转移,使农村劳动力呈现出青黄不接、严重短缺之态势,特别是给容易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的茶叶产业带来不利。每年春茶季节,都需要大量的采茶工抢时间采摘名茶,采茶工的数量决定了茶叶的品质、产量,更决定了茶农和茶企一年的经济收益。从而在每年春茶季节全国各大茶叶产区的采茶工都会成为抢手货,难怪各地茶人在种植茶叶选址时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当地的采茶工是否充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讲采茶劳动力决定了茶叶产业的命运。


当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正在逐步取代传统人工劳作的重大变革之中。以茶叶产业来讲,修剪茶叶有修剪机,采收大宗茶有采茶机,后续加工环节更不缺先进完善的制茶加工设备,现在唯独缺的就是名优茶的采摘机械,而名茶的收益又占全年茶叶收益的百分之六十,如果有一种可以采收名茶的采摘机,那将会给千万茶农和茶企业带来福音,也将会是中国茶叶产业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央视《我爱发明》:采茶无影手)


中国有二十多个省市种茶,茶和茶农在每个地方的待遇也不一样。在西南茶区(比如四川、贵州)种茶叶是有补贴的,普通茶农种上几亩几分也有补贴。在江南茶区(比如浙江),普通茶农要拿到补贴很难,政策文件指定的一个萝卜一个孔,只有那些其实很富有的茶企、茶场主们才能跨入拿钱的门槛。我不想以此比较来说明什么,因为说的再多一切都是然并卵。


看到有不少茶区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旧茶园改造,把大片优质的,口感、香气都非常有层次感的群体种挖掉,换成口感、香气单一、产茶早的无性繁殖品种。这就好比国人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城老建筑拆掉,全部改成清一色的洋房一样。若干年后一些地方的群体种将销声匿迹。


中国茶产业这么大,对人们的生活这么重要,却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是把茶叶归口于农业局管理,技术层面的东西又归口一个外行的又是全能的技术监督局。反观印度把茶叶产业作为国家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看待,有专门的国家级行政机构茶叶局。从源头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市场准入、茶企的QS认证、有机认证(且是免费的)等环节,政府都会要求他们的茶企业要做的规范,也会让他们减少负担。这是一个号称种了几千年茶叶的国家和一个只种了一百多年茶叶的国家之间的真实写照。



二:混乱的市场

这世上买茶的百分之九十都是不懂茶的,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卖茶的都会说自己的茶是最好的。


茶作为一种商品用来交易赚取利润是无可厚非的,但若是为了追求暴利而进行炒作那就另当别论了。


当年“大师”张悟本开始“豆你玩”,把黑豆从3.5元每斤炒到19元,接着“李悟本”“王悟本”等“大师”们又玩起了“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鸽你肉”爆炒游戏……于是轰轰烈烈的炒作风刮遍了神州大地、大江南北,这些年某些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通货膨胀占了主要的因素,但是那些以炒作商品获利的民间游资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茶叶作为我国粮油除外的最大农特产品,当然是游资们的首选炒作目标。要炒,首先洗脑!


先被选中的是铁观音,什么正味、拖酸、消青;什么浓香、清香、老铁;什么内山、外山、山外,搞得你云山雾罩,一时间卖铁观音的店铺开满全国,有关铁观音的广告、传说充斥着各大网络,更有福建小妹加你QQ,问:大哥,你喝茶吗?你说喝,那么好,她接着问喝什么价位的,来一斤我们家自己产的铁观音如何。。。。。,如果你说不喝,不好意思,把你就地删除,你应该碰到过吧。


铁观音过后炒普洱。云南出好茶,但绝大部分的茶叶是高山台地茶,古树茶的比例少之又少,君不见现在市面上哪一家店面不在卖古树、名山普洱?各种山头、各种口味、各种年份、各种汤色、各种嘜号,可以说普洱茶是茶叶界里最复杂的学科。


安化黑茶紧随其后,十两、百两、千两,天尖、贡尖、生尖。主治高血压、高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癌、抗突变,俨然是一味仙药。


至于红茶老大金骏眉、正山小种(我不知道何时被封上的,反正比它们好的红茶有的是)出桐木关至京城扬名立万后,全民非金骏眉、正山小种不喝了,从京城到小镇,哪家茶叶店没有卖金骏眉、正山小种的,茶叶是不是桐木关的我不知道,但包装上肯定是印的那几个字的,价格也是8000到100不等,可怜桐木关那几棵茶树身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风水轮流转,闽南乌龙衰落,闽北乌龙崛起,大红袍、肉桂、水仙已经已经充斥整个市场,马肉(马头岩肉桂)、牛肉(牛栏坑肉桂)这些稀缺品种也已比比皆是……



去年炒的最热是白茶,一个制作工艺极其简单(基本就是采下来晒一晒、烘烘干即可),成本很轻的茶叶被吹成“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仙草,即可消热降火,消暑解毒,还有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又是一味仙药,医院的危机感太大了。


资本进入茶行业,短期来看似乎能拉动茶产业一时风生水起,实则是饮鸩止渴,哪个投资者不是惟利是图,最终只会破坏茶界生态,古树普洱茶就是最现实的例子。


掐指该轮到黄茶了,怎么炒?拭目以待!


而绿茶,却是炒不起来的,见作者另一文章:它是茶类老大,却为什么没人敢“炒”它


至于茶叶的原产地域保护已经是一张废纸。西湖龙井未必是杭州产的,很有可能是来自贵州的龙井;黄山毛峰不一定是黄山出的,很有可能是四川产的;正山小种、金骏眉那就不用说了,包装上写着是那几个字,能碰到百分之一正宗的算你运气了。与其说龙井、黄山毛峰、金骏眉等等名茶是一个地方的特产倒不如说是一种通用的制作工艺的代名词罢了。


从芳村茶市罢市到惠州茶都撤场风波,从茶叶销售旺季时北京马连道到福建五里亭等全国茶叶大批发市场的门庭冷落,传统销售市场进入萧条期。茶叶电商的崛起到滑坡也不过短短三年五年间,进入淘宝100元一斤的金骏眉,35元一斤的西湖龙井,18元一斤的铁观音等比比皆是,且通通包邮,不否认电子商务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鸡鸣狗盗、假冒伪劣,此消彼长,也给传统市场造成了倒退。生意难做可以从千千万万茶商口中得到证实,一切的纸上的每年被增长都是幻象


中国的茶、烟、酒销售市场似乎好坏都跟政治有关,烟酒茶生意好做时,官场腐败;烟酒茶生意不景气时,官场反而清廉,这样的市场是不正常的、是不健康的,当人伦道德与市场发展相违背时,人们肯定要选择牺牲市场。于是八项规定狠狠打击了茶叶的GDP,数年的天价茶泡沫瞬间破灭,茶叶总体行情回归理性。可就有那么些人,在今年国家领导人接待国外元首之后又再次把茶叙外交扯到政治层面,还把它当作年度茶界头条。可怜这片纯洁的树叶刚刚在肮脏的政治经济利益链上摘下,又被扣上了政治的帽子。


一个不挖掘自身潜力而一味寻求政治来养的市场是做不强大、做不长远的。这个进入门槛极低、且足够庞大、上无监管、下无秩序、画地为牢、各自吹嘘、表面繁荣、暗底汹涌的市场何时才能步入健康呢?



三:可怕的浮夸风

在亩产到达“两万斤”的那个年代里,我们却饿死了几千万人。既然能产两万斤就要你交税啊,结果是谷子在粮库里烂了,人在家里饿死了。如今世道变了,哭穷有补贴,吹牛有奖励(免税了),没看到现在一大把贫困县坚持每年把贫困这顶帽子牢牢的戴着吗!


G省号称全省茶叶种植面积600多万亩,相当于浙江加上福建还要多。这十年间我几乎到过此省的全部茶叶产地,在这个省,许多地方的农民把水稻、玉米的地位看的比茶叶不知要重多少倍。


在跟云南接壤的某地,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去他们口中所说的茶叶大户家里采风,进他们家时女主人在挑玉米种子,以下是我与她的对话。


“你好,听说你家茶叶很多。”

“是啊,多。”

“有多少。”

“四五亩。”

“那为什么不去采茶叶。”(那时随便炒干的茶叶可以卖25元一斤)

“忙”

“忙什么呢”?

“栽包谷”

“哦,包谷很贵吗”(我有些激将她)

“贵,贵得很”!

“多少钱一斤啊”

“八角”

“那你现在炒一斤茶叶不是可以换很多包谷啊”

“哎~那不得行,今年的秋包谷不种,我们家六口人吃啥子嘛,我们家两头猪、十只鸭吃啥子嘛,这个不得行,忙,现在忙得很……”


这不是笑话,这是我在一个布依族村庄遇到的亲身经历。


G省的另一地,与湖南、广西交界的某县,茶叶品质非常不错,由于业务关系我在那里呆过两年,第一位合作伙伴是当地的茶叶局副局长,他也有一百多亩茶园,第一天带我去他茶山上看时就在车上跟我说:别看我在分管这个行业,其实连我自己的茶叶该怎么做(管理)、做什么茶(没技术)、做了卖给谁(没市场)都没底啊。


他说的没错,那个地方的农民非常淳朴,喜欢过传统的农耕生活,家家的农机具备的很齐,田耙的跟镜面一样,田埂很多都是混凝土现浇的。当地针对茶叶有肥料补贴,说好了只能用在茶园里,结果很多人还是会把肥料用在稻田里。当地的春茶和春耕种会碰在一起,当地的农民基本都会撂下茶叶不管,全家出动耕田插秧,那怕那几天一斤茶鲜叶可以卖到50块钱。乡下集市逢三六九赶场,但凡赶场日茶场里的采茶工骤减,因为她们逢场必赶,把昨天挣的钱去花掉。


还是此县,2012年有当地一茶场主找到我,说他有两千亩茶园需求合作。结果到他茶场一看,两千亩茶园存活率只有五百来亩,存活的茶叶全部淹没在杂草之中,长得跟09年栽种当初一般大,品种多达五六个,有白茶、乌龙、绿茶几大系列,非常之杂。


在我的再三询问下,他道出了原由:当地每年种茶有指标,他们通过各种关系拿到指标,然后伐树开山整地,茶苗拿最便宜的,品种不论,种好后验收、拿钱,各利益方分钱打点,一切over,明年再来。至于种下去的茶再也无人问津,过些年想到要自己搞或转让的才会去重新打理,而每年报上去的面积总是超额完成的。此县对外宣称全县茶叶种植面积有25万亩,我三年内几乎走遍每片茶园,粗略估算最多不会超过5万亩,全省的状况大致差不多。



去年五月份,某知名茶公众平台全文转发G省某报发表的有关此省茶叶的宏大数字成绩和蓝图。文中最后提到G省春茶平均价在400元每公斤,我当时致电此省茶叶第一县M县茶商那里打听,对方说太扯淡了,这两天一般的炒青茶只有十来块钱一斤。


当我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有关G省茶叶的情况我比较了解,这篇报道吹得太厉害了,这样的文章你们也发啊。对方回复:各有所需,何必较真呢。G省的未来目标是一千万亩,在这个地无三分平的省域种这么多茶,水土流失考虑过吗?山体滑坡考虑过吗?采茶工考虑过吗?做什么茶考虑过吗?市场供大于求考虑过吗?以后产业过剩了要退茶还林考虑过吗?靠吹嘘!你全宇宙第一又如何?


当G省说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时,Y省说他们采摘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二,产值全国第三(江南茶区的Z省也说自己产值全国第三哎)。当S省在全省茶山上插上“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横幅时,H省也在本省的茶叶博览会上喊出了“建设茶叶强省,打造千亿产业”的口号。


英国金融时报蹭撰文对中国茶叶大国的地位提出过质疑:中国二十个省产茶,8000万茶农(这个数据值得推敲),每年产茶120万吨(几年前的数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195万吨),仅有30吨出口。2008年7万家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人民币,而同年,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企业年产值即达230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整个茶叶产值的2/3。近几年国内茶叶产值虽有提升,但却仍难撼动立顿公司的地位。


在中国,什么都要大,房要大,车要大,十五米跨度的桥称大桥,三层楼的旅馆叫大酒店,茶叶交易市场当然也无例外,卖铁观音的市场叫“中国茶都”,批发龙井茶的市场称“中国茶市”,不清楚卖什么茶的取“中国茶城”,若以此推断马连道茶城是否应改为“帝都茶城”呢?芳村茶叶市场是否要改成“东南亚茶叶集散中心”呢?实力不是叫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那些个“国字级”的称谓且当是个笑料。


而对于整个茶叶产业起到了莫大作用的茶楼行业,也是假以茶楼名义打麻将、扑克进行赌博的多,正儿八经经营纯茶的很少。很无奈,眼下国情如此,国民素质如此。


四:泛滥的茶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是一个家国的印记。文化兴,则国家盛;文化衰,则民族亡。它是一柄双刃剑。


茶,一种树叶,用来泡水喝,可以解渴,可以提神,可以当作日常生活的一种商品。茶,是一种植物,它本身没有思想,也没有文化。


茶文化,是自古以来爱茶之人以茶为主题或命题,以自己的学识、见解、领悟,用语言、文字、仪式来阐述和表达的一种东西。任何文化,都是因人而生的,文化是人类的特产,离开了人什么都没有文化。


茶文化可以用文字和语言等方式来传播,传播的到位,可以提升它的价值、促进行业的发展,为我们所用;传播的失败,则会导致行业混乱、受众群体迷惘。


国人说的最滥的一段关于茶的文字,莫过于: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是全球第一大产茶国。早在3000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有了饮茶说(现在已经有人把它推到了8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了)……茶叶的归属问题不似钓鱼岛,这些毋容置疑却又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老生常谈实在无益。


一方面大肆宣扬喝茶能抗氧化:一杯茶=12杯白葡萄酒、抗衰老:比维生素e强18倍、能减肥:每天喝8-10克茶,减脂约为3斤、能提高免疫力、能预防辐射、能抗癌、能降低患帕金森病的概率、能减少心血管病的危险指数、不容易患白内障、对糖尿病症状有明显减轻、能有效阻止艾滋病……茶简直无所不能,被“无耻之徒”们吹写了成万病之药,仿佛只要人人喝茶就不用医院了,能立马解决“看病就医难”这件关乎民生的大计了,这是茶之矛。


一方面又大肆普及肝病患者不能喝茶、神经衰弱者不能喝茶、发烧不能喝茶、孕妇不能喝茶、溃疡者不能喝茶、营养不良者不能喝茶、醉酒不能喝茶、服药不能喝茶、贫血不能喝茶、冠心病不能喝茶、高血压不能喝茶、结石患者不能喝茶、空腹不能喝茶、饭前饭后不能喝茶、忌喝隔夜茶、忌饮头道茶、儿童不宜饮茶、老年人不宜饮茶……这简直又是“茶是万病之药”论调的死对头,这叫那些千千万万喜欢茶却又不了解茶的人们情何以堪,是该听前者?还是相信后者?这是茶之盾。



喝茶本是一件很随机的事,何需讲究申时卯时;品茶本是件很随性的事,何需要装扮茶服佛珠。喝茶这点平常事要平常心去对待,若一定要往高雅格调上去靠,只会让人感到曲高和寡、敬而远之。我不反对申时茶和茶人服等等之类,但我视作他们只是一种商业行为的营销手段,与文化无关。请原谅我的学识和见解浅薄。


中国茶界诸侯林立,拜的庙堂当然不一,有祭神农氏为茶祖的、有祭陆羽为茶祖的、有祭吴理真为茶祖的、有祭孔明为茶祖的、也有祭支遁为茶祖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皆扯着茶文化大旗,杜撰着“山海经”似的历史。


不知何时起,茶艺师、茶道培训风生水起。


在我眼中,茶艺师是茶的化身、茶的使者、茶的媒人。既然称师,就得传道、授业、解惑、榜样,中国茶一千多种,试问你多久才能搞懂,搞不懂何以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在有关部门、有关组织、有关院校花十天半月就能“混”到一本相关部门颁发的“茶艺师证书”。


我知道整个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第一天报名交钱领取统一茶服、茶具———第2到8天空杯、空盖碗练动作(不用水、不用茶)——第九天上午温水练半天、下午温水加茶练半天(开水怕烫手)——第十天考试通过,毕业合影留念。


他们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一堆华丽花哨的娘娘动作兰花指(女的成格格,男的成娘炮),得到了一本可以在家人面前吹嘘、朋友圈里炫耀的证书(诚然,我理解国人的证书情节)。至于以后接不接着深造、继不继续学习、干不干此行就不得而知了,叶公好龙也罢、真心好学也罢,反正已经拿到国家承认的证书了。


茶艺,茶在前、艺在后;主角在前、配角在后,而今已沦为但凡茶艺师只要年轻漂亮上得了台面就行,领导和客官感到愉悦就行,至于泡的茶好不好喝太次要了。


各大茶媒体、茶平台、茶频道每天发表的无非还是那些褒扬各地政府与组织对于茶的“贡献”,高压锅炖的的“茶禅一味”(鸡汤体),换个标题反复滥炒那些自相矛盾、毫无道理的“茶知识”……也难怪,正是这些充满着虚伪的“正能量”的、以茶为名带点风月的内容能让读者们趋之若鹜、争相转载;而那些有真知灼见、能理性地剖析茶界各种市场现象、人性折射与未来分析的文章和茶公众平台却是门可罗雀、鲜有人问津。


在这个物欲横流、虚荣心膨胀的浮躁社会,这些快速泛滥的“文化商业产物”对业界和社会是贡献?还是危害?是利益凌驾于文化之上?还是文化在引领着市场?是茶在变?还是我们的人心在变?


值得我们深思!



五:终极破局

未来数年,经济仍将处在低谷徘徊,反腐运动仍将持续,一直依赖政治来催生GDP的茶产业显得很不适应,却又很无奈。既然上行不通,只能往民生(人们日常需求)这条路上发展,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做到了吗?没有!在中国,茶的地位跟前面几样生活必需品相比显然差太远了。


眼下,茶似乎正在走文艺路线。君不见喝点茶,不喝出个之乎者也、呜呼嗟叹、上通千古、下入神灵来誓不罢休者;喝点茶,不摆点谱、不造点作、不装点道、不弄点神皆不上品者。我们需要、也倡导“琴棋书画诗歌茶”的精神之茶,但茶叶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日用品、一种商品,生理需求永远是在精神需求之上的。然现实生活中那些懂“品”茶(自以为高雅人)就看不起“饮”茶(粗人)的怪胎现象不知何时才能休止、才能融合。


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却只有556g,排名世界第19位,被排名第一的土耳其(3157g)远远地甩在后面。


中国唯一真正全民饮茶的可能只有藏民族,从1300年前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的那一刻起直到现在。土耳其这个国家从种茶开始到全民饮茶只用了一百多年时间,而茶的发源地中国从植茶到喝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到现在又有多少人有喝茶的习惯呢?


中国喝茶的人群可能比3.5亿烟民(烟草传入中国不过四百多年历史)多不了多少。前者花了数千年弘扬传播、铭文立传,上至大夫耄耋、下至市井垂髻,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却始终难以到达全民皆饮茶的终极目标;后者是个矛盾体,一方面政府不提倡吸烟,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一方面又将烟草商品遍布到角角落落人所能及的商业终端。据网上数据:2014年中国烟草纳税1600亿(比中石油多600亿),销售额超万亿;而当年中国茶产业纯农业收入1000亿,加上流通、终端、其他全部一起才5000亿(含水分)。-------以上数据来自网络


从商业角度讲,为什么一片有着几千年历史健康且又有文化积淀的树叶却干不过只有四百年历史且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草叶呢?说一千道一万,生理需求是王道,其他皆浮云。


影响中国茶界发展的症结数不胜数,只有自我检讨、洗心革面,挖掘、开辟、发展新市场,才能走出困境,从新繁荣。



下面几条是我个人的看法,孰优孰劣、孰轻孰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茶园管理逐步从去无公害、向绿色和有机标准的方向发展,这是项大工程,需要政府从食品安全宣传、源头用肥药和入场监测三管齐下来倒逼茶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对茶叶品质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是人类的立命之本,一切以牺牲人们健康为代价的GDP都是再开历史倒车。这也是中国茶能否扩大出口份额、能否在“一带一路”中受益的重要因素。


2.暂停新增茶园,目前中国茶界已呈两难境地市场,一方面市场萎靡不振,一方面大量的夏秋茶白白浪费在树上。不是茶园种植面积不够,而是源头劳动力红利枯竭,茶叶采摘的机器换人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名茶采摘这一块。一件成熟商品的最终成本是它能否进入市场获取利润的决定性因素。


3.结束浮夸风,这种政治上的利益短视实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最终只会对整个业界造成误判,贻害一方百姓。


4.跟茶叶相关的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含茶企)多做点茶叶深加工利用的实际贡献,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多是停留在论文中、新闻上的表面文章。不要扯着幌子拿着国家补贴不干实事,这么多年了大家能看到对多的茶深加工产品也就是加了甜蜜素和色素的茶饮料,没看到疯长在茶树上的夏秋茶能有别的什么作为。


5.学茶,从娃娃抓起。一千个好的营销方案抵不上一个好的产品,而一千个好的产品则需要足够大的市场来支撑它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现在用梁启超先生的这段话用来促进中国的茶产业是显得有多么的必要。中国喝茶人群多为成人,既然大家已经把茶作为世界第一大健康饮品,那么茶为什么不能在所有人群中来普及呢?


这不是像“足球,从娃娃抓起”这类受制于体制和条件制约的不可操作的空洞性口号。我们遭受过文化的断层和教育的缺失,使得中国的家长们常识匮乏,唯专家意见是命,以为孩子只该喝甜的饮料、茶会使小孩睡不着觉、会伤胃等等一些错误的谬论,这也让美国可乐有机可趁,成为了中国少儿眼中的首选饮料(虽然现在中国家长们已经有所醒悟可乐的害处)。


茶叶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少儿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防止坏血病;茶叶中的叶酸含有B族维生素,能有效预防儿童贫血;茶叶中的氟含量是一般食物的10倍,对儿童预防龋齿、坚固齿质起着良好作用。中国有三亿少年儿童,如果每人每天一杯茶(日本已经在中小学普及),怕苦可以泡淡一点,绿茶不喜欢可以喝红茶,每周开设一节茶技课,让他们在孩提时代就喜欢上茶,那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新生市场。


只有到全民皆饮茶的地步,才是中国茶叶正真复兴的时候。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以上论点止于共鸣者。


本文授权转载自[啖茶论道],作者:书卷弯刀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我们都在茶的世界里平行而过一一第十二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散记

旷达斋 录 原创作者:小小

"六悦河茶艺国际交流团"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是"六悦河茶学堂"的老师与学员。沈和玉与"六悦河茶学堂"结缘已四年,是高级研修班的首批学员。她在广州创制了"小茶犊"品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次随团参加第十二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她写下了《我们都在茶的世界里平行而过》一文。这篇散记,以她独特的视角与眼光,看待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看待中日韩三国禅茶艺术的异同,看待韩国茶文化的现状,虽然是个人考察与体验,却有普遍的价值和启迪。文章有鲜活的经历,有深入的思考,有精彩的意趣,虽然文字较长,却引人入胜,颇有余味,值得一读。

 

 

回来两天了,首尔的阳光一直很明亮的在脑海里闪耀。路过一些城市的街景,总会被一些熟悉的味道勾起了回忆。仁川机场的海风,点燃了夜里繁忙的韩国城市。

 

一人独行,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

 

韩国也是一个不擅长英语的地方,因此带着中国式英语的我更加毫无作用,完全靠着手机百度翻译,让手机和手机沟通的方式达到集合地。

 

 

此次是余悦教授带领我们受邀参加第十二届国际禅茶文化节交流大会。

 

来到集合地多是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的茶人。这点其实不难理解,尽管全世界都在喝茶,但是把茶上升到“道”及其他的研究,目前全世界确实只有中日韩,上至千年都是可以梳理出脉络的。

 

我在集合会上的欢迎晚宴里,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老师,其中有日本的沧洋老师,韩国的崔会长,及我们国内几个茶界大咖,如余悦教授,寇丹老师,舒曼老师等。

 

他们大多都开始白发苍苍,研茶一生,著作无数,为茶在世界的流动和推进,努力了一生。

 

 

     

第二天是禅茶大会开幕式和论坛活动。开幕式上来自三国代表,用不同的仪式礼敬自家的禅茶老祖,现场一片庄重,令人感动。

 

我们都活在了现代,那些传统的礼仪只有在电视上看的到。在这样的传统仪式上,我们却有感同身受的触动,连空气和呼吸都是有质量的。仪式感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能够很真实的透出一种本能的情感,这种情感是被环境催化出来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也能够感动人。

 

白发苍苍的茶人,用着最传统的方式与上千年的茶人对话,那种时间和空间的流动如果不是在现场,其实是难以描述的。

 

  (摄于首尔博物馆)

 

(日本仓沢行洋教授与作者合影)

下午的论坛上,多是三国学者关于茶不同方面的研究和论证,因为多是韩文和日文,听着确实很是晦涩。茶是全世界喝的最多的饮品,能够深入研究的人却寥寥可数,我跟随余悦教授快四年了,在这个老学者的身上,总觉得文人是很孤独的,文化的提炼和传承太难了,更别说商业变现了。

 

(著名茶学专家余悦教授与作者合影)

 

第三天,首尔,雨天。这天正好是茶艺公演的日子。我的那几个优秀的同学们将会在今天代表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用演绎的方式传达他们对茶和对茶道的理解。

 

几年的同学情谊,我们的感情很好,日常里联系的不多,各自都有自己的事业,平日里他们都是桃李芳华的老师,聚在一起,跟在余教授的身边,我们都像他的孩子一样,很是放开的热闹和搞怪。

 

  

韩国的啤酒加炸鸡,在严肃了一天后极力的勾引我们在午夜放纵。

 

大东门繁华似锦的免税店更加是我们这些女同学们的天堂,韩国就是化妆品的特产国,本土品牌品质很好,价格公道,比国内的要好很多。

 

在每人手上都有百万的韩币的基础上,我们都笑着是来为韩国的经济做贡献了。开开心心,吵吵闹闹的,像孩子一般的过了我们在首尔的第三天。

 

 

只睡了几小时的女孩们一早冒雨到首尔剧院准备公演。

 

这次公演是三国的代表团同台交流。肩负为国争光的使命,在国内已经是茶人榜样的,授课无数的女孩们多少有些紧张。

 

 

公演在韩国的剧院,是出售门票的,购买门票来观看的人还是挺多的。对于这点其实我觉得很感动,学茶的路其实很辛苦,茶道的演绎是需要时刻精进的,不仅仅是肢体动作,还有必须是知晓历史文化,并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真正的茶艺,不是几句“高山流水”,“韩信点兵”就可以说明的。每一个动作不是为了取悦看的人,更多是为了见自己。门票其实不贵,但是这是一种对艺术的尊重。

 

茶艺,其实是一门艺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公演的节目都很好,也很成功。中国和日本的茶道其实分别很大中国的茶道趋于日常,体现了“和”还有“雅”,日本的茶道趋于自我,体现了“寂”和“清”而韩国的茶道,比较接近日本的,但是又有一些本土文化的影子,相对于日本茶道,会热闹一点和随性一点。

 

 

 

夜晚里来到首尔传灯寺参加韩国茶人安排的以茶礼佛的仪式,众人诵经后,看完韩国资格最深的茶师在宝殿为三宝奉茶后,我偷偷的溜到小院,和韩国茶人喝起了茶,那天夜里月亮很清洁,我在那里遇见了我的“偶像”,一个银发满头的日本茶人,在她身上觉得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茶事也很不错。顿时之间为以后不需要再考虑要不要转行而感到心安。

 

 

这几年的茶行情并不好,身边很多朋友都转行了,那时候我也动摇过是不是该换一个相对来钱比较快的行业。茶人其实还真的满穷的,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乐得自在。

 

 

在赶了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凌晨3点到了第二会场釜山弘法寺参加百家茶会。

 

 

谈不上是不是因为上辈子来过这里,清晨望向窗台的那一眼,我就爱上了这里。林落的小村庄,远远的被黄色的杏树,红红的枫叶树包围着,远方的山,就像不小心被颜料打翻泼染了一般。阳光特别好,穿过矮矮的房子,很光明的样子。耳边传来了许多孩子的笑声,我纳闷的一看,原来这里是一个户外的游乐园。

 

 

收拾片刻来到了弘法寺,来不及理会行李,我们直接就往有茶席的地方跑去。有足球场差不多大的草坪上,各国茶人都已经摆上了茶席,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千利休的百人茶会。

 

 

大家席地而坐,在不同的茶席流动。我特别喜欢日韩的茶器和茶点心,各式的点心很精小可爱,承在纯黑色或者纯白色的器皿上,就静静的都有一种美感,让人不舍食用。

 

说做茶需要一颗玲珑的心,这份心思需要很细很细,需要心平气和时候的认真聚神,需要心无旁骛的不计付出,需要虔诚的用意表白。

 

 

在小小的茶点心里可窥一斑。在韩国,不论是被接待的顶级茶会上,还是我们自己点茶,茶点的精致都如影随形。这样一种精致感让人很着迷。

 

韩国是一个喜欢彩色的国家,在他们的茶器里倒是可以看出一二,他们会把很绚烂的颜色用在木漆的茶杯上,让喝茶变得很快乐也很年轻。

 

也有一些久远感觉的陶土做的茶具,说真的,我比较不能欣赏他们的拙朴,相较之下,作为中国人还是比较骄傲,我们的瓷器文明真的远在世界水平之上。中国的茶多数是六大茶类的工夫茶,日本多是抹茶,而韩国倒是多了一些花草茶。一开始我对这个有些不大清晰,但是在后面多少知晓一些。

 

 

茶会延续到下午才结束。韩国茶会南会长为我们安排了与釜山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茶会组织做交流。

 

我们享受了总统都没有机会享受到的最高级的茶道礼遇,为我们煮茶的是韩国最有名的茶艺老师,为我们奉茶的也是当地的老师们。

 

在场除了我不是老师之外,我们的女孩们也都是国内顶级的茶艺老师,所以即便是语言不通,也丝毫不影响大家的交流。

 


 

韩国的白浚老师早期在中国学习了两年的茶道,通过了高级茶艺师以及高级茶评师的资格。茶室里有一个奖牌,上面写着“中道第一”,他问我是不是“中国的茶道第一”的意思,我和他说,中和道是要分开理解的,在中国,“中”代表了“中正平等”的思想,“道”应该指的是茶道。茶道应该在中国是儒道释三种哲学思想的载体和体现。

 

 

对于这个观点,后面在釜山女子大学的茶博物馆里就得到的证实。

 

 

这个茶会组织在当地是以推广茶道为主的培训机构,老板非常有钱,在釜山有很多产业,包括我们当天入住的酒店,及吃饭的酒店都是她的产业,她开设这个培训机构收费并不高,一节课大概就是百元左右人民币。这在韩国基本就是保本维持日常的收费。

 

 

韩国的茶道和花道都是贵族活动,玩的成本很高,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承受的。老板是个中年妇女,非常谦虚,她知道余悦教授在国内的影响力后,非常尊敬,更说自己每年都会到浙江大学学习和交流。

 

有时候,人做点自己喜欢和有意义的事情,其实还是很幸福的。


 

 

釜山临着海边,这里的海水和天空一样都是干净而且湛蓝的,国内的靠近岸边的海很多都被圈养起来做养耗场了,但是这里没有,海就是海,海鱼就是海鱼。我们去了釜山的海东龙宫,和国内的大部分禅寺一样,有观音,有大雄宝殿,有弥勒佛,其实在这些很传统的地方,满是中国文化的影子。

 

 

想到这点同行的蔡同学就一路在寻找,不断的在证实韩国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实蔡同学应该去景福宫走一走,他们的皇帝着装是中式的,圣旨,仪轨记录,全部都是汉字,哈哈。只是可惜,韩国废除了汉字,启用了现在毫无美感的韩国文字,可能也是为了彰显他们独立自由的强烈意志吧。

 

这几天试着去听懂他们的韩语,我是潮州人,发现有些发音和我们潮汕话很接近,难怪有记录说,潮州话是目前最接近唐朝语言的方言,程同学念念不休的是自己在韩国多呆一个月,估计都能听懂韩语了。

 

 

釜山有个“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茶馆,据说这个茶馆在韩国都是很有名气的,来打卡的人不少。

 

 

茶馆位于建筑的二楼,一部分区域是榻榻米的,一部分是茶桌的,一些外国人大多喜欢靠着茶桌,每一个茶桌都挨着落地窗户,窗户外面就是一片没有边际的大海,海面上时不时会有鸟飞过,那个感觉就像看着韩剧一样,每个人都是主角。

 

 

临着海边是一条典型的韩国公路,我觉得韩国的公路确实很有意思,都是盘山而去,要比国内的陡峭一些,韩国地方不大,很多房屋都是开发山坡而建,路面指示很粗大明显,但是非常干净,我自觉像我我这样车技的人在韩国开车和停车都是很挑战的事情。

 

 

我们包了最大的榻榻米的那家,也包下了最好的风景,除了漂亮开阔的海平面,还有各个角度穿梭而来的阳光,那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时光”的意思。都说美好都是用来虚度的,我们愿意放下一切,和有趣的朋友们一起虚度时光。

 

 

这次我们可爱的师母因为担心余教授的身体,也一同前行,一路上呵护备至,二人甜蜜有余,相敬如宾,让我们小辈们都非常的羡慕。正好那天是二老结婚四十周年日,我们这些小年轻都非常的兴奋,平日治学严谨的余伯伯当场就给师母很有爱的单膝奉茶,那个感觉犹如求婚模样,只是把戒指换成了一杯清茶。师母的脸上既是幸福也有一些羞涩,我觉得当时候的空气都是甜的。婚姻四十年,还能如此甜蜜和彼此理解,让我们深受感动。

 

 

这个世界上,能走到一起很容易,能相守一生的减半,能够不陷于日常柴米油盐的琐碎里磨去耐性,能够保持浪漫的没有多少。我在二老身上看到了夫妻之间的那种理解尊重还有成全,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

 

靠着釜山海边吃了一顿不错的海鲜汤泡菜饭,稍微安慰了下我们的肠胃。回国后的龚同学第一时间就是上称,发现自己8天瘦了5斤,直叫说她妈妈都不认得她了,这点怪不得她,我们在韩国七天,每天基本都是泡茶和泡饭,为此我们总是强烈想念“肉,肉,肉”。韩国的饮食挺有意思,家家户户都有泡菜缸,简直无泡菜不欢。他们说是因为韩国一入冬就寒冷,泡菜是储粮。

 

 

我觉得韩国的饮食精神非常好,对待吃饭这个事情非常的认真。所以大街小巷上最多就是吃饭的地方,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泡菜加泡饭。

 

回国给儿子带了一个韩国的铁碗,上面有个“福”字,就是想提醒自己,只有好好的对待吃饭这个事情,才能好好的生活,吃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sdfd

 

最感动的一餐应该是我们来到河东郡第一个做出茶的地方,山上的师父知道我们过来,特意下山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午餐,那一天我们集体感恩,颗粒不剩的把饭菜都吃完了。

 

我想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带着爱的人再这个地方,这里的路是被金黄色的杏树交织着延伸的,这里的窗户推开,就像一幅画,一探头就是满树橘红色的柿子果,这里门前还有一棵很古老的杏树,在雨天里安静伫立,和后山的茶树,古瓦的茶室,罗列整齐的泡菜缸,成了一副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画面。

 

 

制茶师拿出韩国的茶和我们交流,包括他们的工艺,还有种植的情况。我们像往时一样用玻璃壶对茶进行品鉴,据说这里出产的茶在韩国是最顶级的,一斤售价韩币100万。

 

我们喝着这个茶,觉得像国内的红茶,但是又少了红茶的甜香,茶的味道不浓,汤色红艳。茶师说那不是红茶,是他们当地的茶,这个茶喝了不会影响睡眠,然后对肠胃很好。具体名字我也叫不上来,看叶底像普洱熟茶渥堆打不开的样子。

 

 

不明所以之下,为了感恩这份交流,我们的蔡同学花了80万韩币把2斤的茶买了下来准备回国做研究,我想有机会要和他蹭点做分享才行。

 

我们的行程很紧凑,下午到了釜山绿茶研究中心。

 

河东郡在韩国是很重要的产茶地区,这里海拔不高,但是因为临着海,气候很适合茶叶生长,只是可惜了,所谓高山出好茶,没有海拔,倒是有些先天不足。在这个山清水秀地方,研究中心很干净明亮,充满时尚感。研究中心的主任和我们介绍了韩国茶叶的来源,还有茶叶在韩国的种植和推送情况。

 

 

我在这里感触很深的是,韩国的茶叶开始于唐朝887年,从中国带来的茶树种子培植的,他们对《茶经》的研究很深刻,甚至制茶采茶,都是按照《茶经》的每一条来做的。另一个感触很深的是大韩国果然是化妆品的特产国,他们对茶叶的深开发,很多用于日用化妆品,为此我们一行十几个女孩子,把他们研究中心的茶叶提取的面膜,面霜全部清空了。

 

我也在此看到了茶叶未来更大的深挖掘的空间。国内很多从事茶生意的人都在卖茶的事情上打圈,或者在颐养自己的心性上乐此不彼,也有一些面临发展瓶颈,其实我想说,是因为他们懂茶的太少,眼界还不够宽广。

 

 

在研究中心为我们泡茶的是韩国最好的泡茶师,有点像我们的评茶师,白天喝着不够过瘾,晚上邀请我们去他家继续交流。

 

 

那天晚上我亲爱的程同学奉献出了一泡82年的老岩茶,狠狠的慰藉了一下我们对茶的渴望。通过和茶师的交流,其实他们现在主要的茶有三种,绿茶,红茶,还有白茶。绿茶方面他们很崇尚中国的龙井茶,看来我们的龙井真的是盛名在外,而红茶方面他们偏轻发酵的工艺,我们一开始觉得他们对红茶的工艺掌握不充分,后面才知道他们也可以做出中国红茶的味道,只是他们本土更喜欢印度红茶的口感。

 

 

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不能带着大国的骄傲去看待一些事情,茶也有水土之分,不同的国家的饮用习惯决定了茶的最后口感走向,保持中正之心是多么不容易啊。

 

 

 

而由此也知道了为什么他们韩国也会风行花茶,我想也是受西方文化对韩国影响的原因。韩国是发达的国家,世界各地往来的人很多,不同的口味习惯,必定导向了这里的市场和品类。

 

这点也让我重新思考我们目前做的茶包的未来产品系列。我们会不会也对市场,对消费者还不足够的了解。

 

 

紧接着我们去了河东郡很大的一个茶店参观,那里分成了几部分,分别有中国的瓷器和韩国本土瓷器,有韩国的本土的散茶,还有就是比较时尚便捷的茶包系列。

 

这个店我非常喜欢,产品的陈列和休息的空间做了很好的分割,留出了足够的体验空间,广州的树德生活馆的感觉和这个店有些像,不过这个店给人感觉很温暖亲切,这或许和店员及采用的空间设计有关,而树德生活馆的感觉会高冷一些,少了一些人情味道。

 

 

正好那天下着雨,路边的杏叶随风飘落了满街,室内的茶是温暖的,音乐也是柔和的,我们在这里的体验感很棒。来这里的年轻人也非常多,并不如他们想的年轻人只喜欢喝咖啡,我看到的是年轻人对茶和对健康的一种正向的态度。在那里售卖的多数是茶包,各式味道的茶包,明亮,细致,品质,快乐,这些都是我能体会到的。这些体验也让我很兴奋。

 

 

 

夜里我们到河东郡的跳蚤市场疯狂购物

 

  

很快大家都到了归程,我决定在首尔多呆两天。首尔这个城市,我和你匆匆一瞥,并不知道你的魅力在哪里。于是送完老师们,一个人背包开始自己的晃荡。

 

时间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我选择了仁寺洞和景福宫。据说仁寺洞在韩国是保留本土文化很好的地方,有点类似广州的永庆坊,是文艺打卡的地方。其实商业的部分都雷同,但是我对他们文化的装点特别喜欢,那些小房子的门口都种满了鲜花,许多有个性的陈列。

 

 

受益最大的是在这里走进韩国茶饮界最大的品牌店OSULLOC,因为国内做茶包的品牌并不多,在这店里我看到了很多茶包经营的精彩之处。店的生意特别好,有本土的也有国外的,都很喜欢选购茶叶。不管是店里的购物气氛,还是产品陈列,展示,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另一个地方就是深埋在闹街里深巷的一家茶馆,去的多数是当地人。茶馆像日本的那种小庭院,种满了植物,暖色的榻榻米,让人很容易就放松。环境的舒适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饮茶单上,我看到了很多古时候以茶为药的茶方,譬如覆盆子茶等。

 

 

 那天下雨后有些冷,走了近8个小时,人非常疲惫,看到茶单上有个“肉桂”,大致的韩文里有“姜”的字样,就点了这个,按例上茶都配有点心。茶用大碗装着,闻着有一股子的姜味道,上面浮着杏仁,喝着有些辛辣,茶谈不上好喝,但是身体却瞬间暖和,人马上松弛下来,头也没有那么痛。我估计里面应该是姜,桂皮还有杏仁。真的非常棒。


 

 

走完仁寺洞,一看景福宫就在附近,勉强自己再把景福宫给走了,也算是来韩国打卡了。景福宫真的很小,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故宫。我了无兴趣的走了一圈,最喜欢的是宫墙上满是“万寿”的图案,黄色的,很喜庆高贵,而最后惊艳则是最后面的一片杏树林。秋天的韩国啊,如果让人流连忘返的,我想就是火红的枫叶和黄到纯粹的杏树叶了,风一吹,我们就跟着也浪漫起来。人有时候懂浪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浪漫总是与多情在一起,这份多情,是对自己以及对天地。心情愉悦的不得了。

 

 

 

满满的美,满满的丰收,满满的思考,满满的情谊,满满的反省。和其他几个老师都是老朋友了。

 

新朋友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和我同叫“小小”的小小姐,大家调侃我们说我是小小,那个是小小姐,小小姐是一个极为温和又可爱的女人,长的小巧,但是很可爱,说话总是细声软语的,非常温和,我和小小姐都有帽子情结,在韩国每一处有卖帽子的,我们都会上前选帽子。

 

 

小小姐说话不多,后面才知道她的儿子在澳门读大学了。最后一个晚上,

我和小小姐一个房间,我们聊起很多人生往事,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故事,小小姐经历了太多事情,将自己的骄傲磨成了温和,将不甘心变成了平淡接受。重新认识自己,开始学化妆,学瑜伽,学茶道,学一个人旅行。

 

很多时候,不需要自己去经历所有,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是可以相互照亮的,譬如这位小小姐就把我照亮了,女人,不管任何时候,都应该好好的爱自己和接受自己,人生可以没有长度,但是人生不能没有深度。

 

这次行程就像在人生里涂上了一笔有关彩色,有山影,有灵魂。

 

回国后第二天,著名主持人李咏走了,隔天金庸走了。很多人都在怀念自己已逝去的青春。而我最好的年华,最美的青春,都在这个世界里,和茶平行而走,毫无休止的继续。

 

很认真的记录这一路,更是不断的在拷问自己,有些东西,永远都无法放弃,譬如心中所爱。忘记掉所有的伟大吧,把微小的事情全力以赴的做好,于是我们便可以安住了当下,忘记了迷茫和焦虑。

 

借此文,记录和祝福我们的朋友们。

 

 

背后石碑韩文的意思是"心想事成"                                        

 

2018年10月30日,写于广州,沈和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她的故事。

 

 

 

▼往期精彩回顾▼

 

 

 

 

 

 

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韩国举行,六悦河茶艺国际交流团展现风采,载誉归来!

 

 

 

 

 

 

题画诗的价值

静逸:文人画逸品中的另一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小编:暖阳

 

 

 

END

 

余悦教授

著名茶文化专家、

民俗研究专家,

“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

“悦读茶书会”倡导者与推动者。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

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

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

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悦读茶书会

悦读茶书,悦读好书,悦读社会,悦读世界。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茶情报实用文章精选

转眼间,茶情报已经6岁了。这么长时间来,茶小编一直在坚持,不敢有丝毫懈怠,全是因大家的关注和鼓励。也正是这样,才有了现在这些实用的文章。


经常有茶友问小编,找以前的文章不太方便。既然这样,那小编就帮大家做个整理吧,从现有的文章中挑选出最受大家关注的、转发最多的口碑好文,供各位茶友随时“点读”。亲们,各取所需哈


1茶与健康


【农残】农残是痛,茶叶出口国际座谈会都谈了些啥?

【减肥】想喝普洱茶减肥吗?

【减肥】12种减肥“良茶”秘方

【养胃】茶要这么喝才养胃

【降压】喝茶,究竟是降血压还是升血压?

【降脂】这种茶喝对了,能护血管,降压,降脂!

【降糖】糖尿病人喝什么茶能降“糖”?

【寒温】茶有药性,正确喝茶,养生长寿秘诀

【解酒】喝茶能解酒吗?

【茶醉】喝完茶手抖,是茶醉吗?

【孕产】女性在这个时候,喝茶是大忌

【禁忌】吃药时,喝茶是否会出问题?

【清热】夏至三杯茶,清热消暑还解毒!

【解腻】节后解油腻、养肠胃喝这些茶

【材质】玻璃杯、不锈钢杯…告诉你哪种最安全!

【上瘾】喝茶上瘾,是一种境界!

【茶多酚】茶多酚,茶的精髓原来是这样耶!



2茶艺


【选水】哪种水泡茶最好喝?

【烧水】隔夜茶不致癌,这些才是真正致癌食物

【水温】水温低,茶泡不香!

【泡茶】最全茶叶冲泡法,爱茶人必知

【泡法】煮着比泡着好喝的4款茶

【选茶】喝茶体质一览表,你是哪种体质就选哪一杯

【盖碗】涨知识 | 盖碗暗藏的玄机

【防湿】家庭存茶与温度、湿度

【茶垢】茶垢清洁有妙招,一分钟让茶杯光亮如新!

【洗茶】学学这三点,洗茶不再烫坏茶叶

【投茶】茶叶投放量多少,你知道吗?

【倒茶】这样倒茶,不知不觉就得罪人了

【盖盖】是不是老茶客,看他拿盖碗的姿势就知道

【搭配】茶具选不对,茶汤就要毁!

【拼配】拼配茶与纯料茶,哪个更好?

【存茶】喝茶,也要懂存茶!最全的存茶知识

【存茶】茶叶要这样储存,方可留住清香。

【存茶】史上最强茶叶回南天防潮攻略!(建议收藏)

【存茶】为什么茯茶不会过期且保存越久更好?

【存茶】存点茶,老了喝!

【玻璃】玻璃杯、不锈钢杯…告诉你哪种最安全!

【影响】茶杯对茶汤有何影响?真还是假?

【品茶】品茶之道,聪明的人自然懂得

【细节】这些实用的小细节,让你泡茶好喝十倍

【紧压】普洱茶为什么要紧压成饼而不散存?

【回甘】茶叶的回甘、生津、喉韵,你懂吗?

【插花】插花:美取决于内心的追求!

【术语】每天学一点 | 茶叶通用交流术语

【茶席】茶席,茶道美学的自由!

【茶宠】想你的茶宠温润有神,得这样养

【六君子】茶道”六君子“,你了解多少

【冷泡茶】茶叶冷泡,抗癌、降三高


3普洱茶

【古树】【揭秘】台地茶VS古树茶

【区别】普洱茶的干茶与湿仓区别

【生熟】普洱生茶和熟茶到底哪种更好?

【干湿】四招教你辨别普洱的干仓和湿仓

【口感】为什么贵的茶反而口感很“清淡”?

【存茶】不同年份、仓储、山头的普洱茶怎么存放

【优劣】绿茶普洱的优劣之争

【醒茶】会醒茶,茶才会更香!

【唛号】勐海厂长告诉你什么是普洱茶的编号和大票!

【年代】茶业黄金年代茶营销变化

【时间】茶叶市场老茶售价往往高于新茶数倍

【汤色】茶颜观色——普洱熟茶汤色辨别

【散茶】普洱茶的散茶,到底好不好?

【干货】普洱茶25个山头的基本特性及口感!

【易武】从一年到十年的易武茶是怎样的?

【班章】这才是老班章普洱茶的真实特点与价格!

【冰岛】班章、冰岛、蛮砖、帕沙四大茶样品鉴对比

【昔归】昔归:茶山新老面孔的角逐

【柑普】怎样区分陈皮普洱、桔普、柑普、小青柑?

【浓淡】浓茶和淡茶,养生的人都这样选

【单株】独树一味——昔归单株

【保存】普洱熟茶存放的几个要点

【好茶】老茶的美好,喝茶的人会懂

【烟味】没有氧气怕转化慢,但又怕异味该怎么办?

【历史】普洱茶的357克和“七子饼”茶的由来!

【茶汤】如何通过茶汤,看普洱茶的好坏?

【甜感】普洱茶,道不尽的甘与甜

【存茶】普洱茶为什么不会过期

【选择】青柑普洱、桔皮普洱、陈皮普洱,怎么选择?

【小青柑】小青柑表皮上的“白霜”,究竟是什么?

【薄荷塘】易武最贵山头茶之一(真相揭秘)

【古茶山】诸葛亮和古六大茶山有什么关系?

【螃蟹脚】古茶树上的螃蟹脚,不为人知的功效与作用



4白茶


【问题】认识福鼎白茶

【功效】白茶可保肝护肝,以及四大功效!

【常识】茶识 | 白茶常识扫盲区

【季节】夏天喝白茶,暑气不找茬!

【老茶】老白茶这么喝,病毒全赶跑

【存茶】做到这些,你的白茶才有收藏价值

【地域】勐海的古树茶能做白茶吗?

【真假】四招,教你辨别“真假老白茶”

【煮茶】一雨成冬,教你煮壶老白茶驱寒



6绿茶


【保健】绿茶的9大保健功效(建议收藏)

【夏天】夏季绿茶饮用的误区,你中枪了吗?

【问题】绿茶枸杞别一起泡,不利于营养吸收

【揭秘】空腹喝绿茶,你得谨慎

【鉴别】绿茶鉴别的三个要点

【毛尖】如何品鉴信阳毛尖,三款手工茶图文对比!

【保健】绿茶+冰糖,治疗咽喉发炎的良药

【存茶】保存好新鲜绿茶的五大要点

【健康】胃不好的人,不宜喝绿茶

【茶具】六大茶类红绿青白黄黑,配什么茶具?


7红茶


【鉴别】染色红茶,你能辨别出来么?

【季节】冬天喝红茶,必须要知道的5件事

【品质】优质红茶,隐藏着“秘密”

【对比】小种、滇红、祁红三大红茶,有何区别

【区别】大红袍与红茶的区别,爱喝茶的你都了解吗?

【区分】金骏眉与正山小种有什么区别?

【鉴别】火眼金睛——辨别真假金骏眉

【等级】滇红工夫茶,不同等级有何特征?

【祁红】怎样挑选优质祁门红茶?

【祁红】祁红的贮存方法

【滇红】滇红工夫茶,不同等级有何特征?

【保健】为什么天冷喝红茶好?


8乌龙茶


【区分】乌龙茶和铁观音有哪些区别?

【挑选】如何挑选优质乌龙茶

【区别】闽南、闽北、广东、台湾四大乌龙如何区分?

【香气】为何武夷岩茶不是越香越好?

【香型】陈香型铁观音标准今天开始实施!

【辨别】四招分辨正秋铁观音和春茶铁观音

【香气】铁观音香型大全

【区别】冻顶乌龙与铁观音有什么区别?

【健康】铁观音伤胃吗 知道这些后你就明白了

【谣言】关于铁观音的谣言,你信过几个?

【名词】铁观音炒法的简单解释

【等级】武夷山大红袍是如何分等级的?

【香型】浓香型铁观音成冬季茶市新宠

【产地】高山为何出好茶?

【健康】冬季皮肤瘙痒,多喝铁观音

【存放】武夷岩茶要陈放,得满足这些条件

【品鉴】品鉴武夷岩茶的12个技巧!

【名称】乌龙茶何以叫“乌龙”?


9黑茶


【茯砖】老板,茯砖茶多少钱一斤?

【金花】茯茶里的“金花”的5个特别之处

【金花】黑茶“金花”与灵芝媲美

【天尖】黑茶中天尖茶的优点

【泡法】老黑茶之如何冲泡?

【存茶】安化黑茶的专业保藏、家庭保藏

【收藏】黑茶的收藏价值源于这三点

【千两茶】二十泡,一支鼎级千两茶的品质标准!


10花茶


【玄机】花茶别这样喝,容易出问题

【故事】爱上茉莉花茶

【功效】喝茶加三花,降脂、降压能解抑郁

【菊花】菊花茶,不能随便喝


11台湾茶


【观点】台湾茶在大陆状况的分析


12历史


【茶人】穿越古代,看看古人眼中最美的茶境

【古今】古人如何用水泡茶?

【古今】古人也爱”装“,“玩”茶的都是祖传手艺人

【古人】古人大师如何为自己的茶室、书房命名的?

【帝王】古人如何用水泡茶?

【贡茶】金瓜贡茶为何是普洱茶的“太上皇”?

【古人】古人喝茶的智慧

【古道】探访“鲜为人知”北茶马古道

【才女】古代四大美女,哪款才是你的茶



13茶美食                                                                        


【美食】消失的茶泡饭,诱惑满满

【美食】茶叶不仅可以泡,还可以制出美食



14其他


【野韵】野生高山乔木 大自然恩赐

【海拔】高山为何出好茶?

【季节】春天喝茶的15个好处

【叶种】十种茶叶品鉴的方法

【贡茶】作为皇室贡品的茶膏,有什么神奇魅力?

【泡沫】茶汤中的泡沫到底能不能喝?

【好坏】如何通过茶汤,看普洱茶的好坏?

【茶氲】喝茶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商机】变菜为茶,滞销货成香饽饽

【关店】一个关店离场感言引来的风波

【外形】茶的38种姿态各异的造型!

【名字】茶的名字串连起来,竟是一场凄美的爱情

【纪录片】首部茶乡旅游纪录片于2017年6月央视播出

本文茶情报编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