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生活中的茶文化作文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周重林的这本书,讲的不只是茶道方法论

好多年了,时不时有人问我怎么提高写作水平、怎么把文章写好。


我当然明白,人家以为学者就是有学问的人,又把我当作学者(而且也写一点东西),因此才来问我写作的问题,虽然他们未必知道,我所理解的学者其实只是“学习者”。有时候还有人说我文笔漂亮,我也很清楚,他们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因为客气,或者只是为了“嫁祸于人”,把工作推给我,再不然,就是不知道文笔漂亮是什么意思,或没见过真正文笔漂亮的作品。


在我认识的人中,周重林的写作才是文笔漂亮的。



所谓文笔漂亮,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写得好。下面我想先说说重林为什么写得好,最后再说说我认为如何写得好,也就是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重林明显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对语词敏感。对此,可以从他谈论“茶文化的好词系统”这样的文章中看得出来。另外,重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茶马古道20年:从学术概念到文化符号”,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对一个现象的概括,我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他对“茶马古道”这个语词或者符号更感兴趣才注意到时代的变迁。


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呢?应该说,这只能是多方面条件综合的结果,而不会是单一因素直接导致的。如果不以天赋为托词而一定要在其中找出最突出的因素,我想可能是庞杂的、大量的阅读:正是在对各种相关的和/或不搭调的文字的阅读中,你才能够发现某种表达、某个语词不同于其他作品。正如张爱玲在自述中所说,读《红楼梦》读得多了,再读某个新的版本时就会觉得某个不同于旧版的词自己跳出来。


然而,“读万卷书”很容易读成书呆子,所以《礼记•学记》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治这种毛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行万里路”。这种见解(我有意偏离了一点正解、俗解),好像是最先见于明末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20“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董其昌说的是绘画(山水画),用于讨论写作,“行万里路”应该是增加阅历以及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实际知识互相印证并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的最好方法是游学,去拜访各个地方、各个行业有才能、有修养的人,向他们学习,与他们讨论。读书重要,交游也重要,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有贡献的学者,很少有像康德那样一辈子蜗居一地的例子。


最后,还要有一点“名利之心”。一个人总不想区别他人甚至超越他人,当然就不可能乐于伤精费神地花大力气去创造什么。甘于混迹于流俗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又没有贡献新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是好文章吗?对此有感觉的人,可以读一读重林的“生命是一场自我表扬”。


以上这四点,可以从这本书的游学、讲义、私聊这些内容中看得出来,也可以从重林此前的文章和著作中看得出来。


不过,这些讨论都还只是泛泛而谈,由于这本书是写茶的,而且上面提到重林所写的文章也不见于本书,所以接下来我再从茶的角度谈一谈这个问题。



茶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含酒精的饮料,也就是说,除了酒以外,全世界喝茶的人最多。然而,喝茶却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不说有人喝茶、有人不喝茶,单是怎么喝茶这个问题,大家各有各的喝法、各有各的讲究或不讲究。对此,中国各地、各民族茶俗之丰富已经令人眼花缭乱,再加上国外更多地方与民族的茶俗,那就真是可以叹为观止了。


在这种背景下要写出新意,就要兼顾喝茶这件事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在写作上,这个问题表现为茶文化写作的方法问题。


重林的茶文化写作,摇摆于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之间。此前重林有“品茶三不点”一文,其实就是中国文人饮茶风尚的一篇简史。这篇文章基于对茶史文献的大量阅读,而专门选取其中关于饮茶风尚的文字,以时间为线索来比较饮茶风尚的观念变迁,既有自己的心得,又论及历史上许多大名鼎鼎的茶人,自然就容易不落俗套。他的《民国茶范》一书,就是把这种做法用于晚近历史阅读与写作的成功例子:民国去今不远,那么多名人都是读过大学的人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都喝茶,这是公共性;但他们怎么喝茶、喝茶对于他们的学术、人生有着怎样的意义,却不是很多读过大学的人都了解的,这是私人性。



当年我和重林在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为同事,都对云南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我正在从唐入宋,希望他可以从清入明,在元代会合。可惜他后来基本放弃了纯粹的研究,专以茶文化写作为本行,如今渐行渐远,很多人都把他当作是一个作家了。


举个例子,对于茶史的阅读和分析,重林“品茶三不点”是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但是有的有趣细节被他放过了。


张源《茶录》“饮茶”条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其中的“神”字,或作“幽”,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哪一个字为是呢?


张源是明代人,生卒年不详。顾大典题张源《茶录》时说:“洞庭张樵海山人,志甘恬澹,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著《茶录》,得茶中三味。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谓纤悉具备。其知者以为茶,不知者亦以为茶。山人盍付之剞劂氏,即王濛、卢仝复起,不能易也。”顾大典(?-约1596)是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他说“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知其文大约写于1595年前后,此时他已得到张源《茶录》一书。又因为他说张源“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而写成《茶录》一书,则张源应该在1565年左右已经事茶。


有了这个时间参照之后,我们再来看另一条材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陈继儒(1558-1639)《岩栖幽事》“品茶”条:“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这段文字与张源《茶录》“饮茶”条非常接近,张源和陈继儒的活动时间又相去不远,想来两个人的文字之间应该有继承关系,或者说当时南方的文人之间在这个问题上的观念比较一致。那么,既然陈继儒作“神”,张源也作“神”而不是作“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当时文人的观念,一个人独自喝茶所追求的就不是不被人打扰的清幽之境,而是为了品味、追求茶的“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高濂(1527?-1603?)所著《遵生八笺》说:“饮茶,一人独啜为上,二人次之,三人又次之,四五六人,是名施茶。” 此书刊于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其说法与前二说略有区别,但以都把喝茶的人多了就贬低为“施茶”来看,上述判断大致不误。



当然,我遗憾重林越来越成为(或被认为)是一个茶文化作家,并不等于我认为成为一个作家、一个茶文化作家有什么不好。周作人《喝茶》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此之谓也。


最后再说说开头提到的事,也就是人家问我的问题。


前些年,几个朋友都问过这样的问题:怎样让低年级小学生不害怕写作文?


这个问题不难。我的答复大致是这样:让孩子每天给家人写一张字条,先不限内容、不限长短,也别管写得是否通顺。然后家长一定要认真答复(也写成字条),表示对他写的事和话感兴趣,和孩子建立起互动关系。这样持续一个月之后,可以要求孩子写自己的生活,比如学校里的经历、感兴趣的事情之类,能多写几句话就多写几句话(也不勉强其长短)。然后家长再认真答复,养成和孩子之间用书面语交流的习惯。这样几个月之后,就可以要求孩子每次写一件事情了,但是仍然不要在乎写得是否通顺以及有没有条理,只要告诉他们一点:可是试试不同的写法,看看怎么写能把事情说得更清楚、更有趣,让人想读、读后就像在现场看见一样。


一般都是过了几个月,我就得到了感谢:孩子不怕写作文了,甚至有的孩子还喜欢上写作文了。



这里边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第一,至少在汉字文化系统里,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是两种东西,要真正做到白话文运动提倡的“我手写我口”,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需要反复的训练(我至今还说话啰嗦),而口与手之间的转换就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第二,初学写作者最怕的是无话可说,原因主要在于不知道读者是谁,然后就会觉得不知道写什么,而这种练习一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好文章往往都是改出来的,除非你已经是个中好手,所谓文思泉涌、一挥而就的杰作,往往都是事先打了草稿的。


也有朋友一听这些方法就表示怀疑,对此,我的答复都是这样的:请问你写过几次一百字以上的微信或短消息?写清楚事情了吗?不必再发微信或短消息补充、修正了吗?然后他们就不说话了。


这是针对小学生的作文而言的。前两个月,有位大学教授请我推荐一两本提高汉语写作水平的教材,给硕士博士生用,说是他们字词句都还没理顺。


这就有点高看我了,但是又不好随便推脱。如果不论写作方法,重在怎么帮人家理顺字词句,我的建议是可以先要求他们这么做:首先,不准写长句子,例如一个小句不得超过一行,一个整句不得超过两行;其次,最大限度用口语写作,怎么说就怎么写,写好了之后在讨论会上给师生大声念一遍;最后,除了必要的限定词,尽可能不要用形容词。如果每天都这么写的话,坚持两个月就好了。


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句子短了,就容易发现有错;口语化了,就不容易出错;练习惯了,就改好了。


其实写任何东西都要这样,包括你在万能的朋友圈所写的微信,we chat正是聊天之意。——总的来说,我觉得现在从中小学的作文课到大学里的写作课,往往都是把学生往文学写作上带,结果搞得他们在作文中越来越不会说人话了。高中女生嗲声嗲气的抒情腔调随处可见,就是一个明证。


这些当然不是写出好文章的全部条件,而是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好文章的语词和句子莫不如此(但不排除为了避免雷同和单调而使用一些相反的策略)。更进一步,就是篇章结构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更复杂,容后再谈。举例来说,我认为八股文其实是一种很成功的篇章结构方式,回头看看那些痛斥八股文的言论,其实大都没有区分日常写作与文学写作,否则,为什么英语作文所谓的模版就有用得多?


再说一点,也见于重林的写作之中。上个月陪孩子读汪增祺《昆明的雨》,之后就此文讲过一次怎么写好作文。我的要点是:一篇好的作文,要么写出和读者有直接关系的内容,要求么写出和你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否则就很难写得吸引人。具体怎么写呢?那就像我们之间聊天一样写,但是尽可能不要说重复的话,然后多修改。另外就是多读书,慢慢地就知道怎么写更好了。


你看看,从重林的这本书,是不是可以证明上面讲的这些简单方法其实很有效?当然,是与不是其实都不太重要,我更在乎的是周作人所谓的“同二三人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杨海潮

2018年火把节,在大理

 


文| 杨海潮,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闲杂人员。 此文为《茶道方法论》 序言。                                

4980位萌萌哒的小茶人,都来北京青少年茶文化创意大赛啦


“这一年参加了许多场茶文化、茶事活动,今天这场活动,我最开心、最放松。”

2018年12月16日上午,资深茶界专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老师感慨地说。


老先生出席的活动,是在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举办的2018北京市青少年茶文化创意大赛颁奖大会


一群生龙活虎的小茶人,围着开心的于爷爷。

于爷爷欣然挥毫,一幅酣畅淋漓的“中华茶艺有传人”,跃然纸上。


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茶人吴觉农先生提出了“中国茶业复兴”的计划和口号。


如今,生根于华夏大地的这片树叶,它的千古传奇已广为流传。

更多、更年轻的孩子们,在各界力量的影响下,开始讲述起“少年兴则茶兴”的新一代故事。



比赛很火热


4980位学生参加



2018北京市青少年茶文化创意大赛,是由校内、校外、家庭,多方教育力量推动的。


主办单位,是北京市教育学会社会大课堂教育研究会。千龙网协办、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承办。


据本次比赛的主策划——北京东城区少年宫教研室主任、茶艺高级技师霍艳平老师介绍,大赛从3月启动,设有茶艺表演、茶故事、茶绘画、茶书法、茶作文、茶席设计、茶文化微电影,七个竞赛项目。



整个比赛,非常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力求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呈现出学生在茶文化方面的创新。


大赛报名非常火爆,吸引了全北京29所学校的4980名学生,纷纷提交创新作品。

历经校级选拔、区级评选、市级评选,最终327件作品获奖获奖名单,请看文末)。




翩然之美


茉莉花茶艺表演



上午9点,东城区少年宫的9层大厅,欢声笑语。

近百名获奖的小茶人,和他们的父母,前后出现在颁奖现场。


北京市社会大课堂主任高付元、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康丽颖、东城区少年宫主任王越,以及茶传媒创始人微一等多位嘉宾出席。


活动区的四周,各种“茶香”四溢。

这边,一幅幅笔法稚嫩有趣的茶漫画,吸引着大小茶人的目光。




那面,几幅颇有大家风范的茶书法作品,引来了大家的赞赏不断。


舞台旁,是四席安静且美好的茶席。

4位小茶人,早就端坐在那里。茶席上,主泡器,茶杯,都一一归位,静候着主人。


活动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茶艺组的获奖作品《茉莉花茶茶艺》。

来自北京市第十一中分校的张景雯、乔丹洋、王蕊三位同学,身着汉服,像三位美丽的茶仙子。

她们,一人讲解,两人演示,在茶席前翩翩演出一个美丽的茉莉花茶故事。




15岁的小茶人王蕊说,她们一家人都喜欢喝茶,尤其是爸爸。

“一穿上这身茶服,我就会变成一个文静的姑娘。喝茶,有益身心健康,长大后我相信自己也会一直喜欢的。”


她说,自己以前是个有点疯的姑娘,自从学茶后,感觉茶艺给自己带来了礼仪的约束和引导。




双语茶故事 


“请”出了乾隆爷



七个竞赛项目,分为茶艺表演、茶故事、茶绘画、茶书法、茶作文、茶席设计、茶文化微电影。

其中,茶故事表演,最受同学们欢迎。


在现场,小茶人的各种茶故事创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龙井虾仁的传说》,是一个三人演绎的双语茶卡通故事。

这个故事,更像一个多媒体互动的茶话剧。

孩子们亲手绘制的中文茶画,加上英文故事情节,三个小演员演得非常有趣。


呃!乾隆爷开始讲英语了,还挺溜的:“Waiter, serve the dishes and make me a cuppa.”


后台大厨一时犯迷糊了,把锅里皇帝要吃的葱花虾仁,抓进去一把龙井茶。

店小二忐忑不安端了上来。

没想到,乾隆爷吃了龙心大悦,竟然直呼“好吃!太好吃了!”


“龙井虾仁,甚得朕心”——这个故事,实在也是甚得本仙女之心啦。



有一位幼儿园的小小可爱,也来讲故事了。

她叫姚颖昕,来自空后蓝天幼儿园。



她讲的《龙井茶治病》,奶声奶气,和小哥哥小姐姐们有一拼呢。




小孩子


为什么迷上中国茶?



本次大赛,设立了微电影奖项。可能是因为太专业,参赛的作品并不多。


最后,东城区分司厅小学高嘉彤小朋友的微电影作品《茶心》,摘取了桂冠。


《茶心》,是小茶人和妈妈一起表演的。

讲述了一个小朋友,考试没考好,就想泡一杯茶让妈妈不生气。

一杯暖暖的茶,端到了妈妈面前。


妈妈借着一杯茶告诉他:人生就像茶一样,都是先苦后甜的。




看到这么多的孩子喜爱茶、演绎茶,小仙心里不禁冒出一个疑问:“这么多的小孩子,为什么都迷上中国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


活动结束,小仙采访了霍艳平老师。

她说,首先是茶好看,又好喝,还可以入菜。这些都是能给孩子们带来感官愉悦的。


其次,学习茶,很多是需要实践体验的内容,比如泡茶、创作茶文化的各种作品,都能带给孩子很好的成功感受。


此外,茶课堂中,教孩子们为父母、长辈奉茶,从孩子的角度讲,他们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呀,也可以服务别人、服务大人”,于是就会越来越喜欢,这是教育的一种正向回馈。


霍艳平老师从事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已近20年。

她说,茶德思想“廉美和静”,是青少年茶文化教育的思想源泉。“小时侯给孩子喂上一口茶,长大后,他们永远忘记不了这个味道。”





结语




养正于蒙。

在孩子们智慧开蒙之际,让中国茶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味蕾,成为他们成长的基因。

——这,对中国茶文化传播很有意义。


这些孩子,长大了不起。

相信以后的中国茶,会在他们的带领下重回世界舞台,重新掌握世界话语权。



►附:2018年北京市青少年茶文化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绘画组 共有802人参赛: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 张心远同学等36人获一等奖。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小关校区 余孟洋同学等30人获二等奖。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王馨语同学等29人获三等奖。

付祎等12位教师获 绘画项目优秀辅导教师奖。


茶故事组 共有453人参赛: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 李嘉晨同学等10人获一等奖。

东城区分司厅小学 马泽涵同学等8人获二等奖。

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 李思奇同学等19人获三等奖。

杨茜等12位教师获 茶故事项目优秀辅导教师奖。


书法组共371人参赛: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 谢昕怡同学等29人获一等奖。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 贾逸翔同学等28人获二等奖。

北京市中央工艺美院附中小学 赵晓璐同学等30人获三等奖。

舒君等8位教师获 书法项目优秀辅导教师奖。


茶席组共38人参赛:

和平里四小和二小区 崔辰静等13人获一等奖。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 刑惠雯等5人获二等奖。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分校 孙涵同学等10人获三等奖。

徐斯家等8位教师获 茶席设计项目优秀辅导教师奖。


茶艺组共39人参赛:

和平里四小和二校区 陈雨贝同学等11人获一等奖。

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 李家齐等9人获二等奖。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李子琪同学等13人获三等奖。

崔燕等4位教师获 茶艺项目优秀辅导教师奖。


茶作文组共774人参赛: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任世琦同学等12人获一等奖。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 蔡畔同学等10人获二等奖。

北京市东城区艺美小学 刘若水同学等24人获三等奖。

雷芸等12位教师获 茶作文项目优秀辅导教师奖。


微电影组共1人参赛: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 高嘉彤同学获一等奖。

姚静老师荣获 微电影项目优秀辅导教师奖。


来源:茶传媒

刘仲华:黑茶的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创新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主题分享:

黑茶的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创新


8月22日,第七届西部茶博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当天下午,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文化促进会、西咸新区管委会主办,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委会、泾阳县人民政府承办,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策划执行的第二届国际茯茶产业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论坛以“茯茶产业发展及茶旅融合探索新模式”为主题,旨在展示近年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茯茶产业发展的成绩,提出未来发展的目标规划。论坛上,泾河新城发布了促进茯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推出了泾河新城在茶旅融合、茯茶溯源系统(茯茶大脑)等方面新的亮点。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主任、中国茶产业联盟秘书长刘天金,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广亭,陕西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宇刚,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王宏岩,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陕西省分会、副厅职级干部郑东平,西安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杨宁,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泾河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宏伟,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新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西安市分会副会长张庚元,西咸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建权,泾河新城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高波,农业农村部农技中心处长李莉,泾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洋等参加论坛。



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屠幼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纪晓明5位国内资深茶学专家分别作主题发言。他们分别从“茶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茶产业发展趋势及展望”、 “黑茶的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创新”、“黑茶未来发展之路的思考”、“茯茶产业如何助推陕西茶产业发展”5个方面对茯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泾河新城茯茶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以下是演讲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陕西的茶界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再次有机会来参加茯茶高峰论坛,这一次组委会给了我命题作文“黑茶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创新”。


大家知道,陕西咸阳的茯茶,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1.0版本,如何把具有几百年悠久历史的泾阳茯茶通过“八化”形成了在座各位企业家为主体的茯茶企业集群,销售规模达到几十亿,并且出现了像茯茶小镇这样的商业体,这表明茯茶在陕西咸阳和西咸新区及泾阳县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在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局面。


未来的2.0版本怎么走,有很多路,我今天下午要讲的是一个小分支。


前面跟大家讲一些序曲,中国茶产业有几个数字值得我们深思,第一个是面积持续增长,陕西从过去只有紫阳县,今天已经进入了第九位,产量进入11位,未来的3——5年由于新的茶园投产,产量将会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陕西作为新兴的产茶省,出口不是很大,有100多万吨都在国内,国内是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大家喝掉了,一个板块是深加工消耗掉了,还有一个板块是存下来了,如何使产业良性互动,是在座各位要思考的问题。


这些年六大产业的结构比重出现了改变,十年前我就预测过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黑白两茶会走红,今天可以看到,尽管黑茶、白茶、红茶都在发力,但中国茶叶的基本盘是绿茶,其它五大茶叶,今天的顺序是绿茶、黑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茯茶是黑茶的一部分,湖南湖北陕西广西四川已经占产业份额的11.6%,比例不大。2018年六大茶类所有的绝对数都在增长,但这是相对比重有升有降,总体而言黑白红三个茶,黑白两茶走红。


消费层面,同样黑茶的消费包括泾阳茯茶在内,黑茶的消费比重从13.4增长到14.0%,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黑茶,爱上黑茶。在中国茶格局里,茶的魅力是一产联动,但今天的一二三产比重失调,农业产值已经到2157亿,但二、三产的比重还比较小,未来要打造万亿产业,农业第一板块的第一产业增长的幅度有限,而更多的思考第二、第三产业如何作答。今天报告的主题是第二产业深加工产业,深加工产业在中国是什么状况,可以用这张图来表达。过去这些年用不到中国茶叶总量的7%,20万吨左右打下了1200亿——1300亿的深加工,大家看一下我总结了一句话,传统农业通过现代技术,把茶往现代健康产业拓展,这个产业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泾阳县茯茶通过前面接近10年的发展,未来的2.0版本中,必须要关注深加工产业。


深加工和传统产业有很大不同,它的知识结构、人员团队、资本投入和传统茶产业不在一个层面上,它的资金投入大,人才团队要求请高,不管多复杂,在第一都离不开这张图,通过现代技术把中下档茶的核心成分提取分离干燥,形成有效组分和功能成分,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原料基础。过去20年深加工团队打在了这个层面,从追赶发达国家到引领世界,这一步已经完成。但生产出来琳琅满目的茶叶功能成分,五花八门,有若干健康价值,茶的全系提取,六大茶类都已经形成大的规模。现在去网上搜索SCI文章有60%以上都和茶叶深加工有关,茶多酚等,发表的英文文章大部分都与深加工有关。分子生物学,借助现代生物技术,从品种资源到栽培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改进过去的传统和品种资源,从黑茶讲是后发之力的茶,整个中国黑茶第一发力的是普洱茶,从1993年开始,第二发力的是湖南的黑茶,2006年开始,泾阳茯茶2012年开始,黑茶的深加工技术相对比较滞后。它是建立在过去的绿茶红茶的深甲虫造工的基础上,它的特点和难点有几个,黑茶的原料相对比较成熟,或者说比较粗老,它用的农药相对多一些,茶叶中的国家标准有氟,最高的时候做到茶叶提取物氟的提取含量是做保护骨骼的健康产品销到国外去。如果把黑茶的功能成分进一步提取,面临到分离截至和溶剂树脂的残留问题,所以依然面临着纯度效率问题。黑茶在这些质量上要深加工必须符合国际规范,深加工的产品大部分都是从国际上先发力。黑茶是国内热起来的,未来如何内外都香起来首先到国际市场。这些指标要求非常苛刻,在传统茶里遇不到,尤其是面临微生物的问题,黑茶是微生物发酵的茶类,有害微生物和毒素是我们要严苛掌握的,传统茶茯砖茶如果检测,微生物的总数是10——20万,在提取物中要把它去掉,这是给我们的难题,技术上要解决。


基于这些,我们团队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速溶茶要作为大众消费时,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它方便,解决三姓,流动性、溶解性、抗潮性,我们把它做成真空的小球,便于大众消费,今天越来越多的黑茶走进了生活之中。这是速溶茶的外观。


第二个是如果拿到有农药残留的原料,如何通过现代技术把农药去掉,不管是水溶性的农药还是什么都要消除到国际标准以下。我们拿到了国际专利,这两个专利是阵门针对黑茶的。黑茶的深加工产品和其它的茶叶一样,看看目前中国在黑茶深加工上做了哪些事,快速的给大家放一些片子。这是第一款我们团队做的茯茶的功能饮料冰维斯,要让年轻人喝这个茶,不会像我们这样去煮、蒸,当年的销售额达到6000万。这是湖南安化的盛唐黑金,现在这个企业做得风声水起。第三个是娃哈哈进入了安化黑茶,去年下半年开始全面推向市场,打造的是上百亿规模的黑茶企业。年轻人尤其是现代的网络时代,这些小年轻很多喝黑茶,用了一个非常时尚的名字叫益小乐,这个企业我们去年都不知道名字,但销售额到了5000万,全在网络上营销,用让90、00后喜欢的方式来吸引他们,所以现在看来,黑茶、茯茶年轻人同样可以喝。这是我在网上找的茯换马,这是金花作为主题来开发的。这是北京的黑茶,茯茶尽管只有小数几个地方生产,但作为饮料,全国各地都可以生产。这是真煮黑茶饮料,让人耳目一新。青柑黑茶的口感风味就和纯的黑茶不一样,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这是饮料层面。


固体的速溶茶,刚才我也讲到,由于这项技术的突破,引起一系列的固体速溶茶的问世。湖南做得比较大的有几个企业,这个是轻轻茶,这是红遍祖国大江南北具有功能而且时尚的黑茶饮料,还有黑茶速溶茶卖了3亿,单款一款产品。这是小黑茶,15度,还有28度,一杯茶,这些都是黑茶中以茯茶作为主体原料开发的,固态的全世界都可以走。功能型的这是指挥家,10块一支,成本大概是人民币几毛,不发胖的秘密武器,这些都是打功能的,黑茶的功能主要是降脂减肥降糖和调理肠胃。


喝完之后还要用,刚才孙会长和江会长都说要吃起来喝起来用起来,美容护肤。相宜本草是比较有名的一款国内日用品公司,有精华、面膜、洗发水、香波整套,专门针对男士,这上面有一个词是男士用,女人用白茶,男人用黑茶。这是御泥坊男士黑茶套装,现在在男性人群中也讲究要让自己永远年轻,这是黑茶面膜,延缓衰老,从美容护肤上出发。还有牙膏,早上用黑茶价高,黑茶的氟含量高,是固齿护齿很好的原料,氟在国家标准的制定没有太多的科学性,美国是4毫克每公斤,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放到600,我们是按2毫克每公斤定的,事实上黑茶里的氟的形态和安全性值得深入研究,这个企业3天卖了380万,空间巨大。这是韩国人的牙膏,韩国人对普尔和黑茶的研究非常深,他们也是做化妆品,赚中国女孩子的钱最多,这是洗发水、沐浴露。食品,黑茶的食品和传统的不一样,黑茶既可以有提取物的状态,也可以有超微粉的状态融入到食品中,增加食品纤维和功能。在开会之前有一个叫朱斌的先生把黑茶的提取物放在面条上,做成休闲食品,这是巨大的空间,我经常讲一个奶茶香飘飘300亿,我相信只要找好载体,黑茶食品可以做得很大。这是大唐茯茶做的茶爽,它更加润喉,没有锁喉的感觉。黑茶的功能食品更多,湖南开发了一个片剂,每天三片,三个月5公斤,未来减肥要按斤卖,一斤多少钱可以算出来。


深加工之所以有如此空间,还是因为健康的结果。这些年黑茶的健康成果推进了黑茶从传统的冲饮到现在大剂量的消费,我曾经在陕西讲过茯茶的健康价值,今天不展开,主要是调理肠胃,降脂减肥、降糖,调节尿酸。黑茶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健康魅力,六大茶叶都有它的健康价值,黑茶最大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的调理肠胃功能,延伸了它重要的健康价值。


若干年前,我帮泾渭茯茶做过调理肠胃功能的研究,发现茯茶富含金花,它能把有害微生物减少,那时做得比较粗放,用数字表达,这两年用全世界最热门的肠道菌群理论来找,为什么茯茶有如此健康魅力,为什么能够调理肠胃,能够调理肠胃可以带来如此多的健康价值。我们发现茯茶原料比较成熟,比较粗老,它的多糖含量比较高,通过金花代谢之后,结构和性质和一般茶的多糖不一样,它能通过消化系统不被分解,直接到达大肠被吸收,它的可攻克率就比较高,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的栖息,过去是分有害有益,现在把所有的肠道菌群的总数打开,把有利益逋有害分成若干类,最后发现能把它高度区分,而且使有益上升,有害下降,并且这些微生物是功能性的,能够提升高肢动物肠道里这几大科,包括丹参科等。不管你吃的是山珍海味还是五谷杂粮,到了人体胃肠道,好不好取决于你胃肠道的微生物好不好,你微生物好,吃五谷杂粮身体健康很好,如果你的肠道菌群不好,吃山珍海味健康状况也不好,茯茶的多糖能够解决代谢综合征,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引起的,延伸下来是蛋白质代谢,尿酸,代谢综合征可以通过茯茶调整胃肠道的菌群而改善。这张图给大家,通过你的胃肠道消化吸收代谢之后,改变你的肠道菌群,能使你身体的防火墙和免疫力以及代谢调控能力加强,这些文章都是这一两年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上的。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还有四种特别的东西是别的没有的,这四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限制的降脂降糖作用。我们通过无菌老鼠进行试验发现,喝茶是水,水体物能够有效的改变肠道微生物,使代谢综合征、肥胖、炎症得到控制,体重也下降。今天讲茯茶的2.0,未来如何把茯砖茶和药食同用结合,延伸未来的产品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未来以泾渭茯茶为主题,在传统茶做到方便化、高档化、功能化、时尚化,未来要广开视野,药食同源,辣木茯茶很有价值,我们团队做了1年的研究,它比传统茯茶更丰富。通过抗氧化的活力来比较,它有优越于传统茯茶的效果,并且综合的抗氧化能力比较强,有了抗氧化做基础,它一定可以延缓衰老,未来把这个茶加一个功能是美容养颜,延年益寿。除此之外,我们也做了减肥,能够有效的减肥,控制摄入食物能量的利用率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还有能够有效果的降低空腹血糖,减轻高血糖的问题,加速葡萄糖的转运,改善胰岛素抵抗,在降血糖方面表现得比较优越。把它通过肠道菌群的细菌研究发现它更有效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茯茶魅力无穷,就是因为它有这么多的微生物价值。


我相信茯茶有这么多魅力元素,好看、好喝,健康有效,耐储存,深加工有很大的空间,泾阳茯茶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出品:

陕茶研究院

西部网茶业频道

第七届西部茶博会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