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山茶油系列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红土地结绿硕果——“江西山茶油”香飘万家

仲夏时节,南昌市新建区石岗镇油茶基地的油茶树生长得郁郁葱葱,圆润的油茶果结满枝头,待到油茶籽由青变红,就又是一个丰收季。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全国油茶中心产区之一的江西省,油茶资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当地充分挖掘油茶发展潜力,制定全国首部专门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在这片红土地上,一批批技术专家深入坡地,开展科研攻关,创新关键技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油茶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新华网《乡味》栏目采访团队走进江西多地,探访油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故事。

科研攻关 挖掘油茶发展潜力

油茶产量不高、效益低是摆在不少种植户面前的首要难题。从事十多年油茶研究的南昌大学油茶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团队负责人戎俊介绍,团队在调研中发现,造成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缺少管理经验,以及病虫害影响。

“什么油茶品种耐抗性强?种植间距应该有多少?怎样提高油茶的授粉率?这些都直接影响油茶产量的高低,有时三十几亩地的茶油产量只有七八斤,又心疼又发愁。”南昌市新建区石岗镇油茶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谈起种植中的困惑,村民陈功虎深有感触。

在南昌大学油茶研究团队和新建区共建基地,团队成员和农户一起栽油茶苗。新华网发

“油茶授粉与其他植物略有不同,需要土蜂授粉,保证挂果率,针对病虫害,我们还提出‘油茶鸡生态种养系统’。”团队成员张剑介绍,通过改良品种,提高抗耐性,在示范基地亩产茶油产量将大幅提升。

江西省林业局油茶办副主任金晓鹏介绍,高校、科研院所的参与,对提高油茶产量、降低成本、产品开发等方面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江西省林科院、赣州林科所选育油茶良种;南昌大学油茶科研团队与地方共建打造“高值化油茶生态栽培与管理示范基地”;赣南医学院聚焦油茶精深加工,着力油茶综合开发,研发医药用品、护肤品等。

近年来,江西省强化科技支撑油茶产业发展,从建立油茶良种专用采穗圃到组建油茶科技创新联合体,再到出台《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等政策,多维度规范高产油茶种植和管理,并在全省布设了362个油茶资源培育成效固定监测点,通过监测点样地调查,连续监测油茶产量,为油茶良种配置、科学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模式 谋划产业发展“良方”

在共青城市江益镇栗坂村,令人想不到的是,一个小山村里竟有一条完整、先进的茶油生产链。栗坂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孝波自信地说:“别看我们是一家村办企业,却可以日处理30吨山茶果的去壳,最高一天可产2吨的冷榨冷提山茶油,产品成功进驻本地商超并在网上同步销售。”

一个乡村为何有如此成熟的茶油产业链?刘孝波认为是村子选对了路子和模式。栗坂村油茶合作社原先是一个简单作坊,按照“社企合作”“村社联动”思路,实施企业标准化车间改造,并依托所在的江益镇万亩油茶种植规模,联动加工、仓储、展示、交易和研学,发挥更大联农带农作用。

做出好产品,还得把产品卖出去。江益镇党委书记康科峰介绍,村里与南昌大学油茶团队、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合作,借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推动产品进驻商超,成立大学生助农直播间,积极推进农产品“触网”。

伴随油茶产业发展链条的搭建,提高了村民种植积极性,栗坂村油茶种植面积由之前的1500多亩扩增至现在的2600余亩,带动全村村民户均增收3000多元、脱贫户人均增收3500元,村集体经济2022年突破50万元。

小油茶发展成大产业的故事在江西多地上演。新余市建设10个油茶栽培标准示范园,形成了油茶种植、生产、精深加工一体化产业;吉安市打造现代化丰产油茶示范地、油茶苗圃和教研示范基地……江西探索出“五统一分”“公司+基地+农户”“国有林场+农户”等多种油茶产业发展路径,使林农和林场、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针对油茶种植周期长、投资大、效益偏低等问题,江西省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在油茶幼林地套种中药材、食用菌等适生植物,在成熟油茶林发展林下养殖和休闲康养,开展油茶园观光旅游、茶果采摘等活动,并优先纳入森林药材项目补助和森林康养基地扶持范围。

今年1月1日,《江西省山茶油发展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专门为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实现了油茶产业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为油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树立品牌 凝聚行业发展合力

“花深里”“宜贝籽”……经过多年发展,江西油茶产业逐渐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但整体来看仍没跳出多、散、小的局面,缺少一个在国内叫得响的强势品牌。

2021年,江西省制定了《江西山茶油团体标准》《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标识管理办法》,各项重要指标均高出山茶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生产工艺、质量保障等均达到“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团体标准的山茶油,才能使用该公用品牌。

“江西山茶油”部分产品。新华网发

凭借鲜榨工艺和过硬产品质量,江西省德义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全省五家获得山茶油公用品牌标识使用权的企业之一。企业总经理江期文介绍,加入公用品牌,帮助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产品营销力度。目前,企业年产茶油1500吨,销往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年销售额4100万元。

金晓鹏介绍,江西相继开展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包括“江西山茶油”高铁冠名专列发车、举办江西省首届油茶文化节等,希望实现以“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为引领,区域特色品牌、企业知名品牌为一体的“江西山茶油”品牌体系,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江西省油茶企业28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46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6家,2022年全省茶油产量13.3万吨,总产值500亿元。

江西明确2023年至2025年,完成油茶新增种植面积428.2万亩、低产林改造面积265.3万亩,到2025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超过1988万亩,茶油产能达到44.1万吨。

来源: 新华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看通城如何打造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

金秋十月果千树。地处幕阜山区的湖北通城县30万亩油茶,迎来丰收季。漫山遍岭的油茶树上挂满了果子,农民忙着采摘收藏,游客打卡油茶花海,蜜蜂赶趟采蜜,分享甜蜜事业。

油茶花香道丰年。正在基地调研的县长杨修伟与林业人员算了一笔账,今年30万亩油茶挂果,农民直接增收10亿元。

乘着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东风,历届县委、县政府和五十万通城人民接力种植油茶,不断改良油茶品种,改造低产油茶林,推广高效实用技术,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扶持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进行深度加工,提升综合效益,

10年间,通城县每年以改造老油茶林1万亩,新造基地3万亩的速度推进,已建成30万亩油茶基地。

过去的荒山荒地,现在变成绿意盎然的“油田”,村民致富的“加油站”,给力乡村振兴。

龙头带动一株油茶树为乡村振兴加油

“背靠青山茶果飘香,门临绿水鱼鸭满塘。”关刀镇白马村六旬老人杜平显家大门口上贴的大红对联在秋阳的照耀分外显眼,他每天清晨哼着小调来到屋后的油茶基地“上班”,除草,施肥,巡山……林下的公鸡扑打着翅膀。

“真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能在家门口发财,荒地入了股,还帮助公司管理油茶林”在他身后,300多亩挂果油茶林郁郁葱葱。

杜平显是村里建档贫困户,过去,一家六口人全靠他种地打短工和政策扶持过日子。油茶产业园建成后,他成为这片茶园的“管家”,又当上了股东,一年收入5万多元,一家日子过得滋润。

杜平显说的公司是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一直以“油茶种苗培育,专班基地管护,专业技术服务,产品统收统购”的经营模式,助力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

为考虑到农户前期投资油茶的周期长、技术缺乏等情况。公司积极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协议,免费为农户提供良种苗木,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统一生产资料,保价回收油茶籽,从根本上帮助农户增收致富。至目前,公司已辐射带动全县78个村7600多户农民规模化种植油茶6.2万亩。

脱贫攻坚开始后,公司又给贫困户量身订制了“股份制油茶基地”模式,只需贫困户土地入股,从投入、管理到产出都由公司全权负责,最终利润分红为公司60%、农户40%,贫困户还被聘为抚育管理员。

“像杜平显这样的脱贫户,我们扶持了500多户。我们还在每个脱贫村建设高产油茶基地500亩,达产后,脱贫村每年油茶收入100万元以上,扶持每个脱贫户建管油茶基地50亩,脱贫户年油茶收入3万元以上。”公司董事长晏禄金表示,要让脱贫户有持续稳定的收益来源,从真正意义上把油茶树变成“摇钱树”。

近年来,公司通过地租、薪金、分红等形式带动千余农户就近就业,精准帮扶千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今年2月,公司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油茶是多年生高效经济林,新造林4年可挂果,种植第8年进入盛果期,一经栽种,百年采收,几代人受益,成为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

金黄的油茶果,照亮了群众的“红日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全县催生了1.5万户油茶种植大户。

塘湖镇阁壁村金定武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今年的秋天对他来说格外甜。鸡鸣三遍,金定武起床沿着蜿蜒的山路爬到对门山上油茶林里去“巡山”,连绵起伏的群山上处处是泛绿的油茶林,树树抱子怀胎,挂着致富果。

从昔日荒满山,到如今绿满眼。2011年,返乡创业的金定武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回到家乡开始种植油茶树。十年辛苦,他同乡亲一道,开荒造林;十年种树,终得正果,8000余亩荒山变成青山,树上挂满了“金果”,摘上了“致富果”。

他还办起了榨油加工厂、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效益年年翻番,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成为新的增长点。

他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吸纳周边四个乡镇23个村165户农户、32户油茶种植大户,一同发展油茶,走共同富裕路子。

满山绿亦金,好路子带动乡村振兴。通城县已成为全国油茶大县,拥有茶油国家地理标志。目前,该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值40亿元,其中千亩以上油茶基地23个、百亩以上91个;全县油茶专业合作社31家。

示范引领一座油茶园成为全国示范

一艘“航母”静靠在生态湖边。这是一座既富有时尚科技感,又满溢着油茶香味、古味的全国首座油茶博物馆,里面油茶深加工系列产品,正带领着数万农民驶向致富的海岸线。

一株株来自全国各地300多个油茶良种品绿在园区,挂果的枝头上,有的开着白色的花,有的红花开得炽热,簇拥着万吨油罐和现代化加工车间……金秋时节,走进集精深加工、栽培示范、科研教学、文旅于一体的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满目青翠,满鼻闻香,生机盎然。

“这些苗子培育出来后分发到全国各地种植大户移栽………”走进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园——黄袍山油茶产业园苗圃基地,“乡土专家”胡鹏介绍,在幼苗培育上,公司投资兴建了全自动温控育苗试验中心和省油茶良种定点繁育基地,率先在全省推广无纺轻基质育苗技术,每年为社会提供良种油茶苗500万株。

迄今,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先后从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引进高产无性系21个、杂交无性系5个和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25个进行试验评价,明确了长林4号、53号为通城县主栽品种。

“结合科创基地建设项目,我们针对全县所有油茶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乡土专家”胡鹏介绍,基地现已完成建设5000亩集品种对比筛选、采穗、标准化种植为一体的良种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将带动全县2万亩高标准良种油茶基地的建设.

同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按GAP栽植技术要求,规范建设了10余万亩的高标准示范基地。

公司先后与湖南、江西等地的多个种植基地和种植大户形成合作,每年定向提供苗木,收购油茶籽,带动周边1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种植,6万余户农民家庭投入油茶相关产业、年户平增收近万元。

深秋时节,正是通城县油茶果采收季节,又是油茶花开季,游客穿行油茶林,一边采果,一边赏花,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内茶旅融合生态游如火如荼。

科技赋能一粒油茶籽炼成亿元产业

一粒油茶果经烘干——剥壳——分离——冷压榨等20多道工序,压榨出来的高品质茶油均价超过了百元每斤。

“别小看这几十道工序,却包含10多项国家专利”在现代化生产车间高工杨宏旺介绍。

为提高油茶资源利用率,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6%以上的研发经费,不断延伸农业科技产业链。与多所大专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取得了较大突破。

特别是“油茶籽脱壳冷榨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技术的研究,荣获了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抢占了全国油茶行业的战略制高点。

通过该技术生产的茶油,因为没有对茶油籽进行加热,最大化的保持了茶油的营养价值,如维生素E、角鲨烯、锌等等。这样生产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了90%,比橄榄油的80%还要高。

此外,与南昌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进行了针对儿童、孕产妇、糠尿病人、心血管病人等人群的营养用油的研究,开发出了“本草天香”系列营养强化用油产品,产品行销全国。

为了保证茶油的品质,生产环节的“硬实力”很重要,销售环节的“软实力”也同样不可小觑。

拿起一瓶“本草天香”的茶油,瓶底下有一个产品溯源码。扫一扫可查到该瓶茶油的生产车间、时间,原材料产地等,让消费者吃的放心。

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宝”。油茶籽榨出的茶油,是餐桌上的高品质食用油;初榨之后的茶籽饼粕可生产保健品、化妆品;茶枯可提残油,萃取茶皂素;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茶壳可提炼木糖醇、制作栲胶,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花还是丰富的蜜源。

公司生产茶油之外还研发出了护肤和洗涤产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展了茶皂素提纯研究,解决了茶皂素制取工艺存在的生产周期长、纯度低、生产成本高等缺陷,填补了国内高纯度茶皂生产体系的空白。

将一个小地方的产品卖往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质量之外重要的就是品牌。

为了打造自主品牌,公司整体通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产品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本草天香”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黄袍山油茶”被授予“地理证明商标”。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本草天香”牌两大类11个品种的高端油茶籽油系列产品和“上古之水”牌20大类天然活性洗护用品等两大品牌。

县委书记刘中英作客省媒推介通城农产品时,自豪地说,黄袍山茶油系列产品过去论壶卖现在论滴卖。

山种摇钱树,户有聚宝盆,正成为通城新农村的生动写照。探索具有通城特色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通城信心十足。

原文标题为:一株油茶树是怎样长成富民产业的——看通城如何打造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 

来源:荆楚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年全区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百色召开

11月2日,全区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百色召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张秀隆在会上作讲话。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黄显阳通报全区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情况,自治区人大环资委分党组书记卢万兵等出席会议。市长葛国科致辞并作经验介绍。

葛国科在致辞时说,近年来,百色坚持全市油茶产业“一盘棋”发展,推行“农户+技术+示范”的低产林改造和“良地+良种+良法”的新造林两种模式,实现油茶种植提质增效。同时,突出发展油茶精深加工,打造百色山茶油品牌,发挥产业惠民效应,推进油茶产业转型升级。葛国科表示,百色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全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黄显阳通报了“十三五”以来全区油茶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十三五”以来,全区累计投入油茶项目补助资金约14亿元,共完成油茶新造林170多万亩、低产林改造150多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达823万亩,年产茶籽30万吨、茶油7.5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达317亿元,累计带动超过4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张秀隆在会上指出,近年来,广西油茶产业规模和发展有了大幅提高,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百色作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是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以“全国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大力度推进油茶产业,最新推出“油茶贷”业务,探索油茶脱贫奔康园与易地扶贫搬迁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为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下产业基础,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作出积极贡献。

张秀隆强调,要围绕提升油茶产能为核心,以加快实施油茶“双千”计划为抓手,狠抓油茶“双高”示范基地建设,突出抓好低改示范,强化两种大苗保障,推进规模化发展;制定统一标准体系,培育引进龙头加工企业,大力研发油茶系列产品,做强精深加工;坚持市场化道路,打响品牌,讲好故事,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聚焦产业链延伸,探索发展油茶观光,打造油茶博物馆,推进集群发展。要强化规划引导,发挥部门职责,落实林农补助资金,设立油茶基金和探索有效金融服务,加强基层科研攻关和技术服务,加大油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为推动全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十四五”油茶产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新贡献。

据悉,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油茶“双千”计划部署,深入实施油茶产业“百万亩”工程,全力扩规模、提效益、创品牌,奋力打造惠民富农绿色产业。截至目前,油茶产业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油茶林面积达207.75万亩,排全国地级市第三位、全区首位。全市建成500亩规模以上油茶“双高”示范基地73个,茶籽年产量达9.97万吨,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40.42亿元。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分组到右江区那禄油茶示范基地、右江区富林香花油茶示范基地、凌云县双达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园、田林县利周乡平布村油茶高位换冠低改示范点、田林县利周乡油茶高位换冠低改示范点、长江天成山茶油智能加工厂等地现场参观。会上,三江县、凌云县、平桂区、南丹县等县(区)政府,广西油茶产业品牌联合会等单位依次作经验交流发言。

百色市副市长古俊彦,自治区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全区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市、县(区)政府分管领导、林业部门领导,有关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130余名参加会议。

来源:百色市林业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