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天然山茶油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黔东南倾力打造“苗侗山珍”区域茶叶公共品牌

  为统一打造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黔东南州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打好“标准体系、高端产品、产权保护”组合拳,倾力打响“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助推黔货出山,助力脱贫攻坚。

  构建“苗侗山珍”标准体系。品牌打造,标准引领,构建以通用类(A类)和专业类(B类)两大标准的“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标准体系。已正式发布《苗侗山珍建设和管理通用要求》、《苗侗山珍食用种植业产品》、《苗侗山珍食用畜牧产品》、《苗侗山珍食用淡水产品》和《苗侗山珍加工食品》5项团体标准,5月1日起实施。同步推进专业类产品标准编制和实施,结合需要制定“苗侗山珍”面条、青钱柳、油茶、鸡类等产品质量标准和林下鸡养殖技术规程。《雷公山茶绿茶》《黎平红红茶》地方标准发布并在茶叶主产区雷山、黎平两县宣贯实施,有力打造了“苗侗山珍”茶叶品牌。积极推进地理标志系列产品标准编制和实施,打造了地理标志独特高端产品。

雷公山天然茶场,生态茶园

  打造“苗侗山珍”高端产品。围绕黔东南生态资源优势,以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优特农产品为重点,集中打造“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系列高端产品,将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蓝莓、茶叶、油茶、精品水果、食用菌、水稻、中药材、鸭和香猪等有机产业发展,打造有机高端产品。目前黔东南州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23张(含转换证书),认证面积15.61万亩,认证基地152个,认证种类35类品种50个。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强化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目前黔东南州获地理标志45件,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件、农产品地理标志16件。

雷公山银球茶

  筑牢“苗侗山珍”产权保护。品牌打造,产权靠保护,筑牢以商标登记、地理标志保护、侵权查处等“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保护机制。争取设立了高效优质便捷的黔东南商标受理窗口,指导企业扶持培育注册一批“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商标,目前该窗口受理2790件,全州有效注册商标达13424件,并完成29、30、31、35、40类“苗侗山珍”商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出台《黔东南州知识产权维权快速保护机制实施意见》,联合多部门形成了“一门式”投诉举报平台,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和地理标志使用专项整治行动,2019年以来查处侵犯商标类案件64起,有力净化知识产权市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有效推进“苗侗山珍”品牌保护。

雷公山天然茶场,生态茶园

  通过倾力打造,“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初见成效,成立了黔东南苗侗山珍农产品行业协会,会员已有48家,“苗侗山珍”品牌产品远销贵阳、杭州、上海等省内外,雷公山绿茶、山茶油、蓝莓系列产品、三穗鸭、玉梦酸汤系列产品、从江香米香米糥、黎平香米红米、米花糖等农产品畅销杭州黔浙汇门店和上海黔茶中心、杭州市民中心等地,销售额92万元。

  (来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云山有机茶示范基地简介

永泰县云山有机示范基地位处永泰县与尤溪县交界处---盖洋乡北山;海拔790米,属于高山气候,山底下环绕一条大樟溪的源头—长潭溪,为本基地空气的湿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本区域早晚雾气笼罩,由于山高向阳,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本基地由于处于原生态的森林之中,没有经过工业及化学的污染且方圆十公里无人居住,因此也没有生活垃圾的污染,地面腐质层厚达40厘米,非常有利于有机茶示范基地的建设。土质经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化验,各种指标均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基地目前已种植308亩茶叶,主要品种有金观音、金牡丹、铁观音。种苗直接由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因此种苗品种纯正,为日后做出好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有种植技术也是由省农科院茶科所的专家现场指导。

金观音系福建省茶科所从铁观音与黄旦的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良种,属半发酵茶,以“形重如铁、美似观音”的品质特征而享誉海内外。

金观音制作的乌龙茶,外形色泽砂绿乌润、重实,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韵味”显,汤色金黄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品质优异稳定。1996年获福建省名茶奖和优质茶奖,2003年获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艺术节暨凯捷杯茶王赛金奖。

本基地的加工方式采用低温轻发酵低火烘焙技术,较之其它品种更不易上火,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纯手工采摘,一芽一叶======


本基地目前已种植200多亩红花油茶树,油茶被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用油 茶油是一 我国早在南宋年间就开始种植油茶,从茶籽中榨油食用始见于李 时珍的《本草纲目》。在我国的许多古代医书中记载了茶油的食疗双 重功能,例如《农息居饮食谱》中有茶油润燥、清热、息风、利头目; 《农政全书》记载的疗痔疮、退湿热;《纲目拾遗》中的润肠、清胃 和解毒杀菌作用;《随之居饮食谱》对茶油更是赞誉有加,茶油烹 调看撰,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 病不忌。在民间,人们从传统的饮食习惯中总结出:孕妇在孕期食 用茶油不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益;婴幼儿 及儿童食用茶油可利气、通便、消火、助消化、促进骨骼发育;老年 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抑制衰老、长寿健康。据 报道澳大利亚人用茶油防治感冒、支气管炎、嗓子痛、肌肉痛、扭伤、毒虫叮咬引起的疮疹、足部真菌病、日光性皮炎、割伤、擦伤、牙龈 炎等,并且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把茶油说成了灵丹妙药。 在台湾、日本等地,茶油被盛赞为东方橄榄油,当今食用油中的 最佳选择。油茶生长于日照时间较长的高山地区,远离城市众多的污染源,又不打农药,也就不会受环境污染和拥有农药残留,所以茶油绝对是天然的有机绿色食品,红花油茶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红花油茶茶油是目前公认最好的植物油之一,出油率27%-30%,比大豆的出油率(20%)还高,其含不饱和脂肪酸在90%以上,能够降血脂,对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有辅助作用。我国茶油无论在营养成分还是对一些常见病的食疗效果上,都不亚于国际上流行的橄榄油。

不久我们将推出只榨取第一道的“御亭山”有机原味山茶油,敬请期待!

看通城如何打造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

金秋十月果千树。地处幕阜山区的湖北通城县30万亩油茶,迎来丰收季。漫山遍岭的油茶树上挂满了果子,农民忙着采摘收藏,游客打卡油茶花海,蜜蜂赶趟采蜜,分享甜蜜事业。

油茶花香道丰年。正在基地调研的县长杨修伟与林业人员算了一笔账,今年30万亩油茶挂果,农民直接增收10亿元。

乘着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东风,历届县委、县政府和五十万通城人民接力种植油茶,不断改良油茶品种,改造低产油茶林,推广高效实用技术,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扶持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进行深度加工,提升综合效益,

10年间,通城县每年以改造老油茶林1万亩,新造基地3万亩的速度推进,已建成30万亩油茶基地。

过去的荒山荒地,现在变成绿意盎然的“油田”,村民致富的“加油站”,给力乡村振兴。

龙头带动一株油茶树为乡村振兴加油

“背靠青山茶果飘香,门临绿水鱼鸭满塘。”关刀镇白马村六旬老人杜平显家大门口上贴的大红对联在秋阳的照耀分外显眼,他每天清晨哼着小调来到屋后的油茶基地“上班”,除草,施肥,巡山……林下的公鸡扑打着翅膀。

“真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能在家门口发财,荒地入了股,还帮助公司管理油茶林”在他身后,300多亩挂果油茶林郁郁葱葱。

杜平显是村里建档贫困户,过去,一家六口人全靠他种地打短工和政策扶持过日子。油茶产业园建成后,他成为这片茶园的“管家”,又当上了股东,一年收入5万多元,一家日子过得滋润。

杜平显说的公司是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一直以“油茶种苗培育,专班基地管护,专业技术服务,产品统收统购”的经营模式,助力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

为考虑到农户前期投资油茶的周期长、技术缺乏等情况。公司积极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协议,免费为农户提供良种苗木,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统一生产资料,保价回收油茶籽,从根本上帮助农户增收致富。至目前,公司已辐射带动全县78个村7600多户农民规模化种植油茶6.2万亩。

脱贫攻坚开始后,公司又给贫困户量身订制了“股份制油茶基地”模式,只需贫困户土地入股,从投入、管理到产出都由公司全权负责,最终利润分红为公司60%、农户40%,贫困户还被聘为抚育管理员。

“像杜平显这样的脱贫户,我们扶持了500多户。我们还在每个脱贫村建设高产油茶基地500亩,达产后,脱贫村每年油茶收入100万元以上,扶持每个脱贫户建管油茶基地50亩,脱贫户年油茶收入3万元以上。”公司董事长晏禄金表示,要让脱贫户有持续稳定的收益来源,从真正意义上把油茶树变成“摇钱树”。

近年来,公司通过地租、薪金、分红等形式带动千余农户就近就业,精准帮扶千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今年2月,公司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油茶是多年生高效经济林,新造林4年可挂果,种植第8年进入盛果期,一经栽种,百年采收,几代人受益,成为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

金黄的油茶果,照亮了群众的“红日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全县催生了1.5万户油茶种植大户。

塘湖镇阁壁村金定武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今年的秋天对他来说格外甜。鸡鸣三遍,金定武起床沿着蜿蜒的山路爬到对门山上油茶林里去“巡山”,连绵起伏的群山上处处是泛绿的油茶林,树树抱子怀胎,挂着致富果。

从昔日荒满山,到如今绿满眼。2011年,返乡创业的金定武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回到家乡开始种植油茶树。十年辛苦,他同乡亲一道,开荒造林;十年种树,终得正果,8000余亩荒山变成青山,树上挂满了“金果”,摘上了“致富果”。

他还办起了榨油加工厂、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效益年年翻番,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成为新的增长点。

他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吸纳周边四个乡镇23个村165户农户、32户油茶种植大户,一同发展油茶,走共同富裕路子。

满山绿亦金,好路子带动乡村振兴。通城县已成为全国油茶大县,拥有茶油国家地理标志。目前,该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值40亿元,其中千亩以上油茶基地23个、百亩以上91个;全县油茶专业合作社31家。

示范引领一座油茶园成为全国示范

一艘“航母”静靠在生态湖边。这是一座既富有时尚科技感,又满溢着油茶香味、古味的全国首座油茶博物馆,里面油茶深加工系列产品,正带领着数万农民驶向致富的海岸线。

一株株来自全国各地300多个油茶良种品绿在园区,挂果的枝头上,有的开着白色的花,有的红花开得炽热,簇拥着万吨油罐和现代化加工车间……金秋时节,走进集精深加工、栽培示范、科研教学、文旅于一体的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满目青翠,满鼻闻香,生机盎然。

“这些苗子培育出来后分发到全国各地种植大户移栽………”走进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园——黄袍山油茶产业园苗圃基地,“乡土专家”胡鹏介绍,在幼苗培育上,公司投资兴建了全自动温控育苗试验中心和省油茶良种定点繁育基地,率先在全省推广无纺轻基质育苗技术,每年为社会提供良种油茶苗500万株。

迄今,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先后从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引进高产无性系21个、杂交无性系5个和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25个进行试验评价,明确了长林4号、53号为通城县主栽品种。

“结合科创基地建设项目,我们针对全县所有油茶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乡土专家”胡鹏介绍,基地现已完成建设5000亩集品种对比筛选、采穗、标准化种植为一体的良种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将带动全县2万亩高标准良种油茶基地的建设.

同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按GAP栽植技术要求,规范建设了10余万亩的高标准示范基地。

公司先后与湖南、江西等地的多个种植基地和种植大户形成合作,每年定向提供苗木,收购油茶籽,带动周边1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种植,6万余户农民家庭投入油茶相关产业、年户平增收近万元。

深秋时节,正是通城县油茶果采收季节,又是油茶花开季,游客穿行油茶林,一边采果,一边赏花,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内茶旅融合生态游如火如荼。

科技赋能一粒油茶籽炼成亿元产业

一粒油茶果经烘干——剥壳——分离——冷压榨等20多道工序,压榨出来的高品质茶油均价超过了百元每斤。

“别小看这几十道工序,却包含10多项国家专利”在现代化生产车间高工杨宏旺介绍。

为提高油茶资源利用率,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6%以上的研发经费,不断延伸农业科技产业链。与多所大专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取得了较大突破。

特别是“油茶籽脱壳冷榨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技术的研究,荣获了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抢占了全国油茶行业的战略制高点。

通过该技术生产的茶油,因为没有对茶油籽进行加热,最大化的保持了茶油的营养价值,如维生素E、角鲨烯、锌等等。这样生产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了90%,比橄榄油的80%还要高。

此外,与南昌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进行了针对儿童、孕产妇、糠尿病人、心血管病人等人群的营养用油的研究,开发出了“本草天香”系列营养强化用油产品,产品行销全国。

为了保证茶油的品质,生产环节的“硬实力”很重要,销售环节的“软实力”也同样不可小觑。

拿起一瓶“本草天香”的茶油,瓶底下有一个产品溯源码。扫一扫可查到该瓶茶油的生产车间、时间,原材料产地等,让消费者吃的放心。

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宝”。油茶籽榨出的茶油,是餐桌上的高品质食用油;初榨之后的茶籽饼粕可生产保健品、化妆品;茶枯可提残油,萃取茶皂素;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茶壳可提炼木糖醇、制作栲胶,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花还是丰富的蜜源。

公司生产茶油之外还研发出了护肤和洗涤产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展了茶皂素提纯研究,解决了茶皂素制取工艺存在的生产周期长、纯度低、生产成本高等缺陷,填补了国内高纯度茶皂生产体系的空白。

将一个小地方的产品卖往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质量之外重要的就是品牌。

为了打造自主品牌,公司整体通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产品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本草天香”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黄袍山油茶”被授予“地理证明商标”。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本草天香”牌两大类11个品种的高端油茶籽油系列产品和“上古之水”牌20大类天然活性洗护用品等两大品牌。

县委书记刘中英作客省媒推介通城农产品时,自豪地说,黄袍山茶油系列产品过去论壶卖现在论滴卖。

山种摇钱树,户有聚宝盆,正成为通城新农村的生动写照。探索具有通城特色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通城信心十足。

原文标题为:一株油茶树是怎样长成富民产业的——看通城如何打造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 

来源:荆楚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