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人生如品茗什么意思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茶道是什么?读这一篇就知道了

 

正宗龙井新茶,杭州西湖龙井村 原产地臻品。古法焙制,天然高香!

 

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

 

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

 

《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

 

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唐代刘贞亮《饮茶十德》中提出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

 

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究竟什么是茶道,

 

看看我国的国学者们对茶道的解释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

 

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

 

茶道易抒,人道难语。

 

 

 

品茶有道,制茶何尝不是一种道!

 

尊重自然,顺应时节。

 

匠人有心,制茶有道。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工夫茶是什么茶?

工夫茶,源于福建,盛行于闽南、广东潮汕和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并由此形成闽式、潮式和台式三大“流派”。它的沏泡与品饮,绝不仅限于解渴提神等生理需求层面的满足,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并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简单而深刻。

“工夫”,更多在茶外。

不论在不在福建,

千千万万茶人也都喝“工夫茶”!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是“工夫茶”,

还是“功夫茶”?

“工夫”、“功夫”傻傻分不清楚。

《三联生活周刊》曾在《你所不知的潮汕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一文里,深究过这个问题:

什么叫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空闲时间。

不得不提的是“工夫”和“功夫”之别。在潮州话中发音都不同,一个念“工(gang)夫”,一个是“功(gong)夫”,完全不一样。

而宋明理学家将“工夫”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朱熹尚有“穷理工夫”、“涵养工夫”说。王阳明《答友人问》云:“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着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黄绾《明道篇·卷一》云:“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工”、“功”联用差别显著。

可见“工夫”范畴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显示理学家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之修养工夫。此类工夫,绝不能代之以“功夫”。

专指品饮的“工夫茶”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

结论是:从词义和文字记载考证,潮汕地区应写作“工夫茶”。

但如果用“潮汕工夫茶”推演“闽南工夫茶”,逻辑上有所牵强。我们要尊重不同地区的方言和使用习惯。

在福建地区来说,提到冲泡手法和饮茶习俗时,写作“功夫茶”。

闽粤“工夫茶”,

有啥不一样?

从起源来看,按照庄任在《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品饮艺术》一文中描述的来看,是一脉相承的,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

庄任在《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品饮艺术》一文中,根据清康熙五十六 (1717)年王草堂的《茶说》、释超全的《武夷茶歌》和阮晏的《安溪茶歌》,推断乌龙茶创始于17世纪中后期,即明代中后期,适于乌龙茶的工夫茶品饮方式也随之兴起,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

工夫茶艺传到潮州后,与当地的精致习性结合,从原先较大的茶杯改成更小的茶杯,并与崇商的习性结合,变成商业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纽带。

从泡法来看,是共通共融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按照《潮州工夫茶艺冲泡技术规程》的规范,工夫茶泡法21道程序如下:

备器(备具添置器)→生火(榄炭烹清泉)→净手(茶师洁玉指)→候火(扇风催炭白)→倾茶(佳茗倾素纸)→炙茶(凤凰重修炼)→温壶(孟臣淋身暖)→洗杯(热盏巧滚杯)→纳茶(朱壶纳乌龙)→高注(提铫速高注)→润茶(甘泉润茶至)→刮沫(移盖拂面沫)→冲注(高位注龙泉)→滚杯(烫盏杯轮转)→洒茶(关公巡城池)→点茶(韩信点兵准)→请茶(恭敬请香茗)→闻香(先闻寻其香)→啜味(再啜觅其味)→审韵(三嗅审其韵)→谢宾(复恭谢嘉宾)。

再看福建功夫茶,以十八道茶艺为例:

焚香静气,活煮甘泉→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孟臣沐淋,乌龙入宫→高山流水,春风拂面→乌龙入海,重洗仙颜→玉液回壶,再注甘露→祥龙行雨,凤凰点头→珠联璧合,鲤鱼翻身→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喜闻幽香,鉴赏佳茗→三龙护鼎,初品奇茗→再斟流霞,二探兰芷→二品云腴,喉底留甘→三斟石乳,荡气回肠→含英咀华,领悟岩韵→君子之交,水清味美→名茶探趣,游龙戏水→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茶为国饮:礼之用,“和”为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因而“工夫茶”常作为宴请招待各国政要的茶品出现在各种重要场合。

万丈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一杯“工夫茶”的“和”意,客人品得出,世界也体味得到。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

“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明末清初,宜兴等地的紫砂壶成批被带入闽南地区,紫砂壶与武夷山运回的乌龙茶一见钟情,加上江西景德镇精制的小茶杯,于是功夫茶应运而生。

闽南功夫茶,是功夫茶活着的历史样本。它植根于民间,有许多人家,五代、四代、三代传承泡饮功夫茶,呈现群体传承的显著特征。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1000多年的茶文化历史,茶叶是最能代表福建特色的“茗片”之一。他在闽东工作期间,亲自设立地区茶业管理局,并恢复九县市茶业局,担任福建省长时期,规划了七大千亿产业集群,茶产业名列榜首。

闽茶发展也不负众望。2018年,福建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201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200亿元。2020年的目标是达1300亿元。

工夫茶,源于武夷

追根溯源,“工夫茶”原指武夷茶,因制法讲究见工夫而得名。

明末僧人释超全《武夷茶歌》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武夷茶品质之优正是得益于它精细的制作工夫。

在往后清人的著述中,“工夫茶”就非常具体地指向武夷岩茶。譬如,陆廷灿《续茶经》引《随见录》:“岩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

可见,是品质,是制茶工夫成就了武夷茶的“工夫茶”之名。

直到今天,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福建乌龙茶,其独树一帜的“岩韵”,除了天赐的产地环境外,与精湛考究的制作技艺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烘焙这道工序,十分考验工夫,故梁章钜盛赞道:“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工夫茶,闽中最盛

“工夫茶,闽中最盛。”工夫茶这一雅俗共赏的品饮方式,因深植于寻常百姓生活而得以深远流传,且历久弥新。工夫茶在福建省境内极其盛行,在社会各阶层中蔚然成风,是闽人最大众化也最偏爱的品茗方式。

所谓工夫茶,其主要特点为小壶小杯,几乎添满茶叶慢慢品尝茶香。

闽南人把喝茶称为“呷茶”,不论是待客迎宾,还是谈事谈生意,都会请你坐下先“呷”一杯茶。“呷”的字面意思是“小口喝,吸饮”,闽南语里的意思则是“吃”。望文生义,“呷茶”充满了闲情逸致,这样慢泡细品的饮茶方式似乎是当今快节奏生活的逆行。于是,当茶在盖瓯里泡开、斟出香馥的茶汤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气氛也渐渐融洽起来,大有“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的情怀。

拿铁观音来说,就有泡茶八步骤:

一曰白鹤沐浴,讲的是洗杯;二曰乌龙入宫,讲的是落茶;三曰悬壶高提,讲的是冲茶;四曰春风拂面,讲的是用杯盖刮沫;五曰关公巡城,讲的是倒茶;六曰韩信点兵,讲的是点茶;七曰赏色嗅香,讲的是看茶汤闻茶香;八曰品啜甘露,讲的是喝茶。

其他茶类如大红袍、正山小种、白茶、坦洋工夫等,基本也是在慢工夫中享受茶的美味和愉悦。

福建境内饮茶风习相传,人们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品茗经验,养成了功夫茶的民俗,与“功夫”同音的还有“工夫”,在全省范围内拥有了与工夫有关的茶名。

如坦洋工夫,坦洋工夫茶曾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唯一茶类金奖,其发源地福安市坦洋村,青山绿水,风景秀丽,虽为多省人聚集之地,但大家和睦相处,极为温馨,在品尝工夫茶中享受着人间的乐趣。

还有政和工夫茶,此茶以政和大白茶为主体,此茶条索肥重,味美而润喉,防病治病功效十分了得,政和村民风朴实,当地人无比憨厚踏实,热情好客,勤劳而智慧,“政和”顾名思义就是政通人和。另有白琳工夫茶,原产、集散于福鼎白琳。

工夫茶,潮汕很“潮”

闽北武夷山产的岩茶及其制法、泡饮法,率先在闽南流传开,再一路南下,蔓延至同漳州接壤的潮汕地区,而作为泡饮方式的“工夫茶”在清代的文字中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经典者如俞蛟《潮嘉风月记》、寄泉《蝶阶外史》、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等等。

闽南潮汕虽分属闽粤两省,但地缘相近,且有很大一部分潮汕人的祖籍在福建,因而两地在语言、风俗、民间信仰、饮食习惯上都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与福建工夫茶一脉相承的潮州工夫茶便是最好的证明。

潮汕地区自古也产茶,如时下备受爱茶人亲睐的凤凰单丛(乌龙茶),但在过去至少清中期以前,这一带所产之茶不足以供本地人饮用,故地方文献中多见“潮俗不甚贵茶,所给多闽产”之语。

工夫茶在潮汕风靡的同时,也日益融入了当地文化元素,演化成为别具一格的本土文化,这充分体现在器具及泡饮程式上。

据潮州著名茶文化学者陈香白归纳,正宗的潮州工夫茶,仅茶具就有茶壶(孟臣罐)、盖瓯、茶杯(若深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龙缸、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筷、锡罐、茶巾、竹筷、茶几、茶担等18种且缺一不可,烹法则更细致讲究了。

潮州茶文化学者林宇南在《潮州工夫茶艺冲泡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总体归纳成中华工夫茶八段21式行茶法。

工夫烹法八段:1、治器 2、纳茶;3、候汤;4、冲茶;5、刮沫;6、淋罐;7、烫杯;8、洒茶;

共有21道程式:备具添置器、榄炭烹清泉、茶师洁玉指、扇风催炭白、佳茗倾素纸、凤凰重修炼、孟臣淋身暖、热盏巧滚杯、朱壶纳乌龙、提铫速高注、甘泉润茶至、移盖拂面沫、高位注龙泉、烫盏杯轮转、关公巡城池、韩信点兵准、恭敬请香茗、先闻寻其香、再啜觅其味、三嗅审其韵、复恭谢嘉宾。

工夫茶“四宝”

饮用工夫茶的组合茶具,亦称“烹茶四宝”,由罐、壶、杯、炉四件组成。质地或陶,或瓷,古朴雅致,其形各异。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评价道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

工夫茶初时茶具众多,《清代述异》曰:“工夫茶器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经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可受半升许。盘杯则花磁居多,内外写出山水人物,极工致……杯小盘大如月,此外尚有瓦镭、棕垫、纸扇、竹夹,制者朴雅。”

在饮茶进程中,功夫茶具由十余件简化到实用的四件,即孟臣壶、若琛杯、玉书茶碨、汕头风炉。因茶具精美贵重,故云“四宝”。

01.

孟臣壶

又称“孟公壶”、“孟臣罐”。紫砂饮具,用于冲泡乌龙茶。

宜兴惠孟臣制,多为赭石色,壶小如香橼,容水50毫升,器底刻有“孟臣”钤记。

清代施明保《闽杂记》:“漳泉各属,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其标准是“小、浅、齐、老”。

“小”指的是容量少;“浅”指的是壶小水浅能酿味,能翻香,不蓄水,会翻泡;齐指的是壶嘴、口、把三点都平成一线,制作精细;“老”指的是器物古者为贵,使用时间越长越好,“锈”厚时香重。

02.

若琛杯

又称“若琛瓯”。白瓷质饮具,盛放工夫茶茶汤用。

相传为清代江西景德镇烧瓷名匠若琛所作。为白色翻口小杯,杯沿常有花纹,杯身有山水字画,杯底书“若琛珍藏”。

清代张心泰《粤游小识》:“若琛所制茶杯,高寸余,约三四器,匀斟之。”1832年的《厦门志》记载:“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孟臣壶,杯必若琛杯。”茶谚云:“茶三酒四玩二。”品饮以三人为宜,三杯如“品”字。

因清代景德镇仍有仿定窑制作,故若琛杯有“纯白定瓯”之称。现时多用景德镇和广东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

03.

玉书茶碨

又称“玉书碨”。煮水器具,赤色,扁形,薄瓷质,容水200毫升。

闽南、粤东和台湾省人称瓷质水壶为“碨”,产于广东潮安者最著名,能耐冷热急变,保温,便于观察煮水的变化过程。

“玉书”的解释有二:一说水壶设计制造者的名字;二说壶出水时宛如玉液输出,故称“玉输”,因“输”字不吉利,取其谐音为“玉书”。

使用时,置于潮汕风炉上急火烧之,水开时,碨盖一开阖,卜卜有声,此时即可冲泡茶叶。

04.

汕头风炉

又称“潮汕烘炉”。煮茶燃具,黏土烧制的红泥小火炉,高温下遇水炉体不裂。

外形如鼎,通红古朴,长形,高约20厘米,置炭的炉心既深又小,有盖有门,通风性好。

汕头风炉是玉书茶碨的配套器具,由风炉改进而来,其炉口大小与碨底相称,燃料用白炭,更考究者用橄榄核炭,富香,可形成急火。

“烹茶四宝”演变至今,使得茶艺泡茶多彩纷呈,茶具的使用也增加了许多技法,泡茶成为了一项外行人觉得有趣、内行人觉得能提高修养的茶艺生活。

一壶好茶一弧月,爱物寓情,恋茶及物,一炉一炭也能消磨浮生,欢喜自知。

来源: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胡继承:贵州茶产业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诠释

5月23日下午,第14届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暨“国际茶日”茶文化系列活动闭幕式在贵阳市甲秀广场举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莅临致辞,号召各界人士怀揣贵州自信,大力宣传、推广贵州茶。现将讲话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尊敬的市民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这个活动我一定要赶来参加。因为从不产一片茶到全城茶飘香,这是一份坚持了14年了不起的成绩单。

14年象征着人生的一段豆蔻年华。我们贵州人贵在坚持,对茶叶坚持,对各种产业坚持,对绿水青山坚持,所以才结出了一个个丰硕的成果。

14年前,在甲秀楼启动“黔茶飘香品茗健康”活动,我还记得从这头到那头足足有3600盏灯笼高高挂起。今天虽然没有了灯笼,但我们现在的成就是14年前所不能比的。那个时候,贵州茶园面积不到100万亩,茶叶企业才300多家;14年后我们站在这里,贵州已经有700万亩茶园,是中国第一。以后有人问你,贵州产茶吗?你可以骄傲地说,贵州是中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是唯一全境高原产茶的省份,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贵州自信。

这个活动14年所取得的成绩,要感谢南明区一届又一届的党委和政府,包括今天到场的杨眉部长,杨吉华副区长,以及很多很多这三天来出席各个活动的人,今天我们能在这里让黔茶飘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茶为国饮”,以前是中国人的国饮,现在每年5月21日是“国际茶日”,这是我们中国主导推动的,所以到了这一天,成了国际上的“国饮”。以前中国人喝茶多,国际上喝茶少,现在国际人都喝茶,我们不喝茶更没道理。

我们虽然推动了这个节日,但是我们路还长。现在贵州的茶馆还少,但是贵州的小区里慢慢地有了很多工作室和喝茶的地方。我10年前去成都,发现他们400个平米以上的茶馆有11000多家,有一句美好的话形容成都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其中他们的茶馆文化、大众饮茶文化确实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而贵阳、贵州距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而我的梦想是什么?就是要让贵阳成为一个处处喝茶、人人喝茶的城市。

▲为贵州绿茶第十一届全民冲泡大赛一等奖选手颁发奖牌和证书

我最近去了趟浙江,在杭州西湖边,看得最多的还是茶馆,茶馆里最多的是西湖龙井。到了安吉,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处处都有喝茶的地方,有茶的元素。在这一点上,我们贵阳乃至贵州省还差得很远。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多多努力,你们平时都在刷别人的流量,从今天起多刷刷自己的茶叶,随手拍个抖音、拍个小视频,都是对贵州茶叶的贡献。

为什么要喝贵州茶?因为健康,因为贵州茶好。

西湖龙井鲜、爽,但缺浓厚,四川茶够浓够厚,但不够鲜爽。唯一在中国兼具“鲜、爽、浓、厚”特点的只有贵州茶,贵州绿茶是中国唯一省级茶叶类大地标产品,所以我们要有贵州自信。很多人说自己只爱喝普洱茶、喝武夷山的什么茶,但我去了这些地方,他们都是向贵州绿茶表达敬意的。

在贵州喝贵州茶是最好的选择。今天来了我们很多省农业农村厅的处长,他们很多都是做质量检测,为我们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的。比如刚刚颁奖的蔡兴洪副处长,他是打击违法违规在茶山上使用除草剂的第一人,贵州茶山上是绝对不允许用除草剂,动静、天眼、众望新闻上常年都在宣传;他们打击假劣的农药,超标的农药,中国茶园禁用农药62种,贵州直接禁用128种。还有蔡滔处长他们每年要检测几千个茶叶相关数据,都是为贵州茶护航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真不是吹牛,是我们真实在茶山上开展行动后的结果。

贵阳把最美、最好的地盘(甲秀楼)交给我们,我们把最干净的茶叶放到这里来。贵州茶14年前从甲秀楼起步,现在大规模的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现在中央和国家的很多单位办公茶用的是贵州茶,而且是跟我们喝的一样价格的大众好茶,所以大家要有信心。

我们在甲秀楼做茶文化活动就是跳“广场舞”。14年前中国没有广场舞,而我们从第一天就开始坚持用这种方式推介贵州茶,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我知道很多人瞧不起我们,说我们这些活动太低档,我说“No”,我们就是要为平民百姓跳“广场舞”,我觉得“广场舞”就意味着大众好茶,为大众做好茶是中国茶叶新文化运动的方向。茶叶不再是神神秘秘的,茶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你看今天,那些男孩、女孩因为“贵州冲泡”大赛站上了领奖台,特别是我看到得二等奖的三个人里有两个男孩子,而我们传统印象里泡茶的都是女孩子,所以我说“贵州冲泡”推动了中国茶行业的新文化运动。

大家一定要知道“贵州冲泡”是什么意思,目前没有中国冲泡,只有贵州冲泡,这是我们的创新。从“广场舞”到“贵州原料”到“贵州制造”再到“贵州冲泡”,这都是我们贵州茶的话语权,建议朋友们有空都到贵州茶山上看看,多喝贵州茶,多宣传贵州茶。

喝茶是健康的,喝茶也是公益的,茶叶是数以百万老百姓的生计,是我们城市里很多门店的生计,我们脱贫攻坚能走到今天,能走向小康,茶叶作了重要的贡献。你喝了茶,那些人在小康路上,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能有更好的就业,他们可以活出更好的尊严。

喝茶就是积德,贵州茶产业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诠释。所以多喝贵州茶,能让大家都有更好的生活。

贵州茶的原料、制造、冲泡永远在路上。我今天陪省领导去了开阳禾丰乡的茶山,那里每年要接待40万人,省领导非常高兴。有点遗憾的是,当地的一些官员还不知道“贵州冲泡”。我告诉他们,很多省领导都知道“贵州冲泡”,宣传贵州冲泡。你们如果不知道“贵州冲泡”就out了,如果不知道贵州茶园是中国面积第一名就out了,如果不知道贵州茶“鲜、爽、浓、厚”out了,如果不知道贵州茶好喝、干净、不贵就out了。

最后,我荣幸宣布,第14届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暨“国际茶日”茶文化系列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多喝贵州茶,多用你的抖音、朋友圈宣传贵州茶,谢谢大家!

来源:贵州茶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