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请帮起个好品牌茶名

找到约9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普洱茶大周期与中期茶交易平台的未来

普洱茶的大周期,一般由以下五个过程构成:

发现行业新机会(蓝海市场)、布局与预热→炒作、交易活跃→加库存与价格杠杆→价格冲高回落、产品滞销→去库存与价格杠杆

当前周期结束,然后会开辟全新蓝海市场,开启下一个大周期。

普洱茶自2003年在大陆兴起以来,一直是投资驱动的市场。

由于缺乏足够多的消费者支撑,一个新的市场热点兴起,往往会很快陷入炒作,大家都在投资建仓,做倒手生意,靠将价格炒高后,寻找接盘侠套利。如果不小心被套牢,自己成为接盘侠,只好等下一个大周期兴起,用漫长的时间来解套。

我们发现,普洱茶炒作带来的频繁过手交易,以及市场炒熄火了之后的去库存与价格杠杆,都离不开中介交易组织的深度参与,旺盛的需求推动着中介组织的不断进化与发展壮大。其进化跟行业大周期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不同的产业大周期需要配套不通的中介交易组织。

从2003年算起,截至目前,普洱茶走过了两个大周期,正在向第三个大周期迈进:

第一个大周期(2003—2007):这是普惠式炒作时代,只要是普洱茶都拿来炒,都能将价格炒高。大盘商、二盘商需要许多人帮他们跑市场,传递茶品与价格信息,并促成交易,于是以芳村二手为代表的跑单帮应运而生。这是中介交易服务的游击队时代。

到了2007年春天市场交易最火的时候,一些企业看到了中介交易蕴藏的巨大机会,而传统的跑单帮模式显然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于是他们开始构建职业化的中介团队,打造专业化的交易平台。比如陈茶汇的前身——普洱第一网,早在2007年初,就在网络上每天公布大益、中茶、下关等品牌茶产品报价信息,这开了普洱茶行业产品实时动态报价之先河,堪称后来盛行的“茶交所”之雏形。

第二个大周期(2008—2020):这个时期,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拿来炒,而是选择山头茶与品牌茶来炒,结构性炒作是其最大特征。为什么这个周期时间跨度这么长,其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结构性炒作,盘小好控制,即便盘子炒废了,也不会导致大盘崩盘,换一个小盘再炒。二是国家长期放水,流动性充裕,被套的小盘,往往会随着一浪大过一浪的流动性解套。三是大家专注细分市场,注意对市场风险的管控,并不断寻找新的市场热点,通过追热点,让自己长期保持赚钱的能力。

中期茶在这个阶段诞生并发展成为行业主流。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崩盘后,市场面临巨大的去库存化压力。同时,市场上存在对陈期介于10年到30年之间茶品的消费需求,这些茶不能算老茶,因为老茶要有三十年以上的陈期,也不能算新茶。于是2008年,陈茶汇的创建人李子超先生将之命名为“中期茶”,并作了什么是中期茶的定义,于2008年底在芳村竖立了一块中期茶广告牌。

中期茶真正的机会到来,是在2011年。这一年,普洱茶熬过了三年多的低谷期,市场迅速升温,新茶价格快速上涨。许多新茶比放了十年左右的茶还贵,这也让中期茶有了年份与价格的优势,正是出库存的大好时机。李子超看到了这一商机,于2011年筹备,2012年正式成立陈茶汇,专门运作中期茶交易。这也是茶界首家中期茶交易平台。2013年以后,新茶价格更是不断暴涨,中期茶成了价值洼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淘金,一些人也效仿陈茶汇,打起了中期茶交易平台的旗号。

到了2014年下半年,新茶价格冲高回落,2015年起新茶生意很难做,于是行业将焦点对准了中期茶。这就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以卖新茶为主的行业主流交易模式,转向了新茶与中期茶交易并重之全新格局。2015年堪称中期茶崛起元年,买卖中期茶成为行业最主流的交易模式之一,各种中期茶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于是普天之下皆做中期茶。从2008年得名,2012年建立首家中期茶交易平台,中期茶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到2013年热卖,到2015年成为行业主流交易模式,这意味着普洱茶作为发酵食品,其年份茶价值得到尊重,普洱茶告别为期近十年的绿茶化时期(2005—2014)重回越陈越香之轨道。

在第二个大周期,中期茶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其需要专业的平台化组织来提供系统化服务,于是从事行业中介交易的组织,就由游击队的跑单帮,进化为正规化运作的交易平台。

要洞悉未来的第三个大周期,需要什么样的配套中介平台,首先我们要明白普洱茶的发展与国运息息相关。第一个大周期的2003—2007,是中国制造业与出口贸易的辉煌时代。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大家有了更多的钱放在茶叶消费上。普洱茶产业抓住了时代消费升级的需要,于2003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崛起。但这一阶段的流动性是严重不够的,加上普洱茶产业基础与群众基础薄弱,大家缺乏风险管控意识,普洱茶走的是暴涨暴跌之路。

到了2008——2020年的第二个大周期就不一样了。

首先中国低端制造业与出口的红利不再,进入了金融、房地产与互联网唱大戏的时期,经济脱实向虚,这给普洱茶拉升名山茶、品牌茶、中期茶、老茶价值创造了绝佳机会。货币放水,配合普洱茶收藏投资不断升值,确实是天底下最好的生意之一。

在这一时期,天量资金进入普洱茶行业,不但完成了普洱茶的原始积累,让这个行业成为资本追逐的一个热点,普洱茶不但跟品质生活联系在一起,也跟投资品、贵茶联系在一起。这是好事,同时也是坏事。在老百姓心目中,许多人认为普洱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炒的,以及用来装逼的。也就是,在这一个大周期,普洱茶的收藏属性、文化属性、金融属性,得到空前强化,而真正决定一个产业基础的消费属性却被压制,无法在大众消费市场上释放。在某种程度上,普洱茶变成少数人的游戏。

就像中国的经济危机被人为的推后与转移了,普洱茶在2014年下半年与2015年上半年遇到的巨大危机,也被不断注入的货币流动性,以及发现新的炒作点,而人为推后与转移。中国靠庞大的基建工程与持续的货币放水,虽然将经济危机延伸后了,但多年超发的货币与庞大的债务,以及产业环境恶化,经济脱实向虚,等等,让中国经济积重难返,不经凤凰涅槃式的深度调整,中国经济很难走出结构性锁定,迎来全新的繁荣时代。

2015年到2018年,普洱茶行业其实处于温水煮青蛙的阶段。2014年下半年的市场深度调整,因为充足的流动性,以及结构性的热点炒作,加上小青柑与熟茶市场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将“危”转化为“机”。市场不但没有崩盘,相反这几年,许多人抓住了市场的新机会赚不了不少钱。但市场的系统性危机只要没有得到出清,就会一直累积与叠加。“温水煮青蛙”的意思是,市场整体环境不行,大家生意都不好做,但只要积极去抓市场热点,还是活得下去,大钱不好赚,赚小钱的机会还是有的。这些能赚小钱的温水,极具欺骗性,掩盖了行业主流商业模式难以为继的事实。

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是建立在投资驱动基础上的,而这投资形成了结构性锁定,一直在高端小众市场里打转,而很难向大众消费市场溢出。2018年,整个国民经济大环境已经进入了当前大周期的尾部,普洱茶行业也走在第二个大周期的尾部,系统性风险高企。炒作与投资可以继续进行,但风险高企,成为高价接盘侠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过了尾部的中国经济,将在未来几年进入全新的时期,也就是脱虚向实的时期。从2018年开始,普洱茶产业也一样要脱虚向实,投资驱动将让位于消费驱动,或者说消费驱动带动投资驱动,普洱茶只有做成大健康产业,开发大消费市场,才能走出当前高端收藏市场结构性锁定之困境,开启大众消费时代全新春天。

第三个周期将在2021年开启,有远见的茶企2018年就要提前布局,以迎接三年后的全新周期之到来。

在第二个周期,客户对价格涨跌很敏感,此阶段的中介交易平台,大都是围绕茶品价格信息做文章,做的是一个中心化的产品信息发布与带交易功能的平台。

在第三个周期,不仅仅是提供足够多的茶品信息,让你购买中期茶时有足够多的决策依据,而是要用新型的超级整合与服务模式整体改善行业仓储及交易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也就是用新思维、新模式、新的解决方案赋能给传统仓储与中期茶、老茶交易,让其跟上新制造、新零售的步伐。仓储属于普洱茶的后期加工,可以算制造业,即制造更好的品质,创造更高的价值。

故,陈茶汇在第二个大周期的尾部,提前布局第三个大周期,聚焦中期茶、老茶的新制造(仓储)、新零售(流通),用全新的整合模式,打造超级服务平台。

跑单帮与中介交易平台,只是用传统方式盘活现有资源,超级服务平台,用创新模式与新工具,创造中期茶、老茶的全新未来。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大益茶史03】后邹炳良时期,晚节不保的卢厂长与知性茶后阮殿蓉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个每天都幻想用八八青泡脚的硬核男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5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1996年,邹炳良卸任厂长之前,为勐海茶厂指导的最后一项工作,便是成立了“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茶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是勐海茶厂历史上的首次改制。

1996年,57岁邹炳良老先生决定退休,卢云成为被选举为继任厂长。卢云是大益历史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不同于其他领导人,每当我们提起范和钧、唐庆阳、邹炳良这些人,都是牛逼,我次奥,厉害,得劲儿!光辉事迹不胜枚举,无一不是业界泰斗。但是卢云接手了勐海茶厂之后,凭借自己的骚操作让自身的口碑毁誉参半。卢厂长的存在,让人们看到大益并非一帆风顺,也有犯错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勐海茶厂,因为卢云而更具传奇色彩。

1957年,邹炳良18岁进厂的那年,我们的卢厂长出生在云南省的建水县,1974年高中毕业,成为一名下乡知青。显然,卢云是不安心在乡下呆着的。1978年,成为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云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主修茶学专业。直到1982年,卢云本科毕业,顶着高材生的光环,主动要求分配到勐海茶厂工作,由此可见,卢云对茶,是发自肺腑的喜爱。

短短两年时间,卢云凭借自身的学霸特质,先后担任茶厂技术员、质检科长、工程师等工作,并于1984年被安排在主管质量、生产、设备的副厂长职位。当时的卢云,不过27岁,金灿灿的履历让卢云意气风发,成为人们眼中的人生赢家,更有不少少女喊出“嫁人就要嫁卢云”。“卢云我要给你生猴子”的豪言壮语。

前文提到邹炳良先生创立了大益品牌,但是最终手绘商标的图案的却是我们这位继任厂长,因此,大益的商标,经历了两位厂长的共同创造,更像是一个接力棒,邹炳良卸任前,必然会叫卢云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一场王朝更迭的会谈。57岁的邹炳良看着39岁的卢云,眼中都是自己曾经的样子,看着自己一手栽培的少年逐渐成长,必然疼爱有加,邹老对卢云,充满了无限期待。

办公桌前,两盏对立的茶杯,一壶邹老亲手调配的熟茶

邹:小卢啊,进厂多少年了?

卢:自1982年,今年已经是14年了

邹:很快啊!一转眼,当初的小伙子已经有点秃了,这么多年,你辛苦了。

卢:承蒙厂长厚爱,一切都是源自自己对茶叶的热爱,辛不辛苦的什么的,不存在的。

邹:正是看中你对茶叶的喜爱,我们才愿意一手栽培你,我们相信,只有真正喜欢茶的人,才能带领勐海茶厂发光发热,才会让勐海茶厂,诞生出更多的可能。我接手茶厂的时候,已经45岁了,大家都说我还年轻,你今年还不到40吧,你比我当时可年轻多了,茶厂的未来就交给你了,带着茶厂好好干!不要辜负我们一帮大哥的信任。记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卢:厂长放心,定不负所托!小卢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谈话结束,邹老在卢云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欣然的微笑。

邹老留下的家底还是比较殷实的,而且1996年的时候,得益于茶厂股份改制,政企分开,厂子的活力提高,员工们安居乐业,本可算作邹老留给卢云的第一个锦囊。只要好好做茶,即使任期没有创下丰功伟绩,但作为厂长,后半生的衣食无忧,基本没悬念,晚年请人写个自传什么的,也算留名青史了。

但是,卢云显然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身怀满腔热血,充满了远大抱负与追求。深知“人生短短急个球,啊不追不罢休”的真理,上任不久之后,便将注意力放到了其他行业,先后开拓了啤酒、玩具两个八竿子打不着边的行业。彼时的中国,受“南韩财团”的影响,逐步迈入企业多元化,毕竟隔壁的韩国“三星”就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大成者,横跨政商,无限风光。但是卢云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三星的年纪仅仅比勐海茶厂略涨2岁,但是三星的多元化是基于本国情摸索总结出来的企业管理经验与韩国市场更高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之下,短短“五十余年”的勐海茶厂还是太过年轻了,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国内的竞技发展水平,甚至是浩瀚的国土面积,都难以支撑勐海茶厂的多元化建设。

· 可望不可即的三星商会

多元化的后果是严重的,勐海茶厂啤酒玩具业务不景气,大量的投入无法收回,企业连年亏损,走向了破产的边缘,1998年,上面实在看不下去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卢云下马就情理之中了。

当然,卢云并没有忘记勐海茶厂的本质任务——做茶,7262便是卢云任期的得意之作,尽管坊间有人认为邹炳良时期7262就已经诞生,但是大规模生产和推广都是卢云的指令,7262于1996年试生产,1997年小批量生产,1998年底勐海茶厂的高等级毛料库存盘点(五级以上)一个158吨,这就为7262的定型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把高等级熟饼7262推向市场后,它作为常规熟饼当中的高端产品受到了茶商和消费者的普遍接受和好评。因此,在遍地都是普洱之父的茶圈,将卢云称为7262之父,没毛病。

随着卢云卸任,勐海茶厂踩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我们在这里按下暂停键,继续同步卢云的故事,毕竟卢厂长后面的故事更让人唏嘘。

卢云卸任之后的两年,依旧担任着勐海茶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的工作。后来,他主动要求调离勐海茶厂,到云南省外贸厅的一个下属公司工作。即使不在勐海就职,卢云对勐海也具有非凡的感情,面对07年普洱大跌,卢云也面对媒体站队大益:“‘大益’的品质是没有问题的,当茶价涨到某个高位,没有人再以更高价格购买时,价格回调就在所难免,这也是市场的一种理性回归。然而,这样一种正常的价格回落现象,却被部分媒体频频加以“崩盘”、“缩水”等词。在卢云看来,这背后必然有一只看不见的利益“黑手”。

作为后人,一边感叹卢云的高瞻远瞩,一边感叹市场的宿命,总是在轮回。

同样是2007年,卢云与陈晓玲,雷兴勇一同创办起了上乐茶叶,因为是借资注册,账上的1000万元在注册之后便被转走,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三名合伙人以“非法集资”的形式,一边以高提成招募业务员,一边由业务员向社会大肆进行虚假宣传,谎称上乐公司实力雄厚,并极力宣扬卢云作为上乐公司董事长,在茶叶界有着极高的名声,他能够保障上乐公司所生产的普洱茶品质好,有较大的收藏价值和经济效益。最可怕的是承诺除了收回投入的本金外,还可获得按合同约定的7%至51%不等的高额利润回报。但那一年,普洱崩盘了在2007年4月至2008年1月九个月时间,上乐茶叶与406人签订了茶叶购销合同637份,共骗取集资款1080万元,并将集资款挥霍,直至东窗事发,卢云与陈晓玲玩起了人间蒸发,留下一堆烂摊子给雷兴勇,这也让雷兴勇挨了不少的皮肉之苦。

· 网传卢云照片,未考证

2010年,陈晓玲与卢云被捕归案,三名曾经的合伙人再度见面,雷兴勇因背黑锅,与二人已是水火不容,三人在法院互相推卸责任。严重拖延了庭审时间,最终,一审结果认为,三人虚报注册资本罪、诈骗罪成立,两罪并罚,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三人不服上诉,二审的结果认为,三人罪名没有问题,涉及卢、陈二人态度恶劣,被加刑到16年,雷兴勇则维持原判。

· 三人庭审照片

这个时候的卢云,已经53岁了,16年的牢狱之灾,意味着即使熬到出狱,也将近古稀的老叟。16年,对于社会而言,可以让科技飞速发展,对于大益而言,可以熬过8名卢云这样的厂长,对于卢云本人而言,可能就是一场无期徒刑,这一生的终点,很难再走出这厚重的铁窗了。服刑期间的卢云,真的不急了,时常伏在铁窗一侧,望向远处的天空,回顾自己的一生,从前那个年少有为的少年,人人向往的人生赢家,曾经被邹老寄予无限厚望的自己,虽然在大益的方向领导上出现了偏差,但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晚节不保。生涯的自传是没有机会了,直到2020年末,才会有个叫做Mr茶不多的人,重新回顾他大起大落的一生。这一切是因为贪婪吗?欲望吗?卢云将用剩下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已经不重要了。2014年,服刑仅4年卢云因病去世,享年57岁。

彼时,海湾茶业的空旷总经理办公室,邹炳良是否会泡上一壶卢厂长的经典作——7262,再次将两盏茶杯对立而放,想到14年前的那一场会谈,想到那个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轻人,邹老必然少不了一声叹息。

· 暮年邹炳良

现阶段的材料,大部分都会隐去卢云卸任之后的故事,但我选择保留,陈述事实,没有人是一帆风顺,也没有谁一辈子都正确,功过无常,才是人生,这样的卢云,难免被打上晚节不保的标签,但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也希望卢云的一生,能起到更多警世的作用。

以上,卢云的故事告一段落,让我们回到茶厂这边,1998年,茶厂已经来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但凡一个稍微懂茶的人,都不会乐意接手这块烫手的山芋。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力挽狂澜。西双版纳自治州脑洞大开,大腿一拍,决定另辟蹊径,既然懂茶的不愿意接手,那我们找个不懂茶的来!

于是,政府的一纸批文,寄到了「中外合资云南振思铁合金厂」党支部书记处,收信人叫阮殿蓉,一名回族女性,毕业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法律系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读EMBA学生。于婚后辞去了“律政俏佳人”的工作,随丈夫安家勐海,享受着相夫教子的乐趣,过着精致的小女人的生活。

· 阮殿蓉

然而随着委任状的认命,阮殿蓉不得不接过勐海茶厂这个烫手的山芋,这个时候的阮殿蓉,不过30岁,虽然出身茶叶世家,但是家里并没有强制她学茶,所以,阮殿蓉是一名标准的茶叶小白 ,连红茶绿茶都分不清。置身于勐海茶厂数百名员工之中,年龄小于阮殿蓉的,不过了了10人。大家不妨联想下周遭30岁的女性,大多然后将她们联系成茅台厂长,这必然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不难想象,当时有多少人等着看阮殿蓉的笑话。

阮殿蓉上任之后,一边恶补专业知识,一边提出了三个理念:

重建勐海茶厂的企业文化、

重塑勐海茶厂的企业形象、

重铸勐海茶厂的企业精神。

“初到勐海茶厂时,整个茶厂的生产规模为7500吨,实际产量为3000吨左右,以滇红、滇绿为主,当时的普洱茶产量只有600吨到800吨,只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阮殿蓉面对的现实是,全厂账面上只有8000元,欠茶农的茶款达1590多万元,乡村的收购单基本都是白条。无奈,阮殿蓉带领三个人,利用12天的时间,跑遍了勐海茶厂的东北、西北、华南市场。这一跑让她发现了勐海茶厂的怪现象:“红茶及绿茶每生产1公斤要亏损1到2元,产量却很大,普洱茶略有盈利,却生产得少,出现供不应求。”

经过一番考察,阮殿蓉立即停止生产滞销的红茶、绿茶,并将红茶、绿茶车间改造成普洱茶车间,为此后勐海茶厂扭亏为盈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9年,恰逢云南99世博会,阮殿蓉董事长当时担任国有勐海茶厂企业法人,为响应政府号召,提高食品生产质量,阮总向国家相关单位提交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申请。随后在抽检勐海茶厂布朗山基地原料时,发现地上有使用过的农残包装物,德国认证专家因此一票否决了勐海茶厂有机茶认证申请。阮殿蓉报以专家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同时,决定与当地乡政府进行对接,用班章基地去申请有机茶许可认证。检测资料收集完成后,班章基地通过了所有检测环节,拿到了有机茶认证。于是,“大白菜”成为了班章有机的标志。众所周知,有机认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最高的认证,适用于所有食品,而国有勐海茶厂是茶界里第一个取得有机茶认证标志的企业。

在阮殿蓉看来,勐海茶厂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制茶企业,生产了不少号称“茶中之茶”的普洱茶精品。也就是说,茶厂本身并不缺乏一流技术人才。于是,为了能将一些传统制茶工艺传承下来,阮殿蓉返聘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制茶师傅传经送宝,并请云南农业大学的老师和台湾著名普洱茶文化专家邓时海教授授课。此外,阮殿蓉不仅组织人撰写以勐海茶厂为主线的第一本云南普洱茶专著《普洱茶记》,而且在云南电视台做了专题宣传片《普洱茶香勐海之上》,从文化上大大提高了勐海茶厂的知名度。终于在2001年,勐海茶厂在她手中扭亏为盈,并在当年实现了10年以来最好的业绩。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2年1月,仅仅4年之后,阮殿蓉急流勇退,断然辞去了勐海茶厂厂长一职,离开勐海茶厂。阮殿蓉来到昆明,“照我的想法,在昆明我可以更加从容地去挑选一项工作,宁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法律诉讼工作后,阮殿蓉也难以割舍对普洱茶的追求,对邹炳良老先生退休后的寂寞感同身受,因此,本着对普洱茶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阮殿蓉在那年的6月,在昆明创办了云南六大茶山有限公司。

离开勐海18年后的今天,阮女士依旧活跃在公众面前,从她偶尔更新的微博可以看出,阮女士使用着一机难求的华为MATE RS保时捷限量款,致力于“六大茶山”的宣传,用实际行动,成为普洱行业的布道者。

阮殿蓉之后,勐海茶厂迎来了第七任厂长——郑跃,关于郑跃的记载,网上大多就一句话,2002年~2004年,郑跃任厂长。在任期间,勐海茶厂的产品丰富而多样,很多产品是经销商订制茶,部分还是来料加工茶,这使得大益茶的辨认成了一门复杂的学问。无疑,郑跃带领的勐海茶厂,更像人们对卢云的期待,平淡,而又平稳。甚至连发达的网络,也难觅其宗。

再之后,2004年,之前提及的那名吴姓的男孩载誉而至。勐海茶厂也将正式以“大益”的形象走入大众的视野,当然,我们就留着下期再聊了。

武夷山:科技特派员,帮茶农种好茶

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位于武夷岩茶核心产区,占地1000亩,是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示范点。

茶园实行无化肥无农药的管理模式,采取“有机肥+绿肥(油菜大豆轮作)”种植模式,以绿色发展为中心,依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通过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实现茶园减肥减药、提质增效生产。

△御茶园

图/丁李青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同科技特派员、茶农亲切交流,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

武夷山牢记总书记嘱托,融合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农业,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在科技特派员赋能助力之下,好山好水出好茶,一片绿叶富万家。如今,一棵棵茶树,一个个茶园,铺就了一条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茶农杨文春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鸟鸣深山,远处云雾缭绕,近处潺潺溪水顺流而下。这里是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武夷岩茶核心产区。6月初,茶山上人头攒动,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漫步在茶园拍照打卡,导游介绍着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到来时的情景。

“小心,别踩到大豆苗了!”行走茶园,茶农杨文春时不时提醒游客,刚被“掐尖”过的茶树,不少又长出嫩绿的新芽,脚下垄间,大豆苗长势正旺。杨文春是武夷山市首席岩茶厂负责人,在茶园的大幅展板照片上,他手拿着斗笠,站在习近平总书记边上,弟妹游平秀站在习近平总书记身后,同样满脸笑容。

“武夷山这个地方物华天宝,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2021年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

一块醒目的电子屏上,滚动显示着环境实时监测的5项指标,武夷山各大监测点的负氧离子、温度、湿度、PM2.5和PM10一目了然。作为武夷山市首席岩茶厂负责人,杨文春不仅是劳作的一把好手,对茶园的经营管理更是如数家珍。他向记者演示了油菜花掩埋的过程,自信地说,通过“有机肥+绿肥轮作”模式,再也无需施肥施药,消费者也因此能喝到健康茶。

“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茶产业的要求,已经刻在石头上,摆放在茶园里。

沿着平坦整洁的乡村公路,从茶园到茶厂,开着皮卡车,杨文春用了不到10分钟,在村口,他停下车,买了一小兜刚采摘的野生杨梅,看得出来,杨文春人缘不错,时不时有村民热情地过来招呼。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他家茶园后,他成了当地名人。

当时,杨文春正在茶园里翻土。

总书记走过来问:你是科技特派员吗?他说:不是,我是茶农。总书记仔细了解了杨文春一家的生活、收入等情况。杨文春告诉总书记,他家早就超越小康奔富裕了。总书记听了频频点头。

进入杨文春的茶厂,车间入口处,一块黑色栅板上堆满毛茶,4个中年妇女围坐着,每人一把竹椅,正在仔细拣茶,丝毫不理会进出的人,杨文春爱人与弟妹面对面坐着,另外两位是本村妇女。

在车间的另一处,一个工人躺在机器下,半截身子露在外面,这是正在抢修茶叶筛选机。

“燕子窠茶青产量保持稳定,每年毛茶产量达二三十万斤。”杨文春介绍,随着茶叶品质的提升,茶农的收入越来越有保障。未来,茶园将围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的发展目标,加强管理,努力打造健康好喝的武夷茶。

当地不少茶农说,作为生态茶的践行者,杨文春全家6人都吃“茶叶饭”,燕子窠岩茶名气越来越大,刚刚过去的四五月份采茶季,虽遭遇小小的旱情,但他的310亩岩茶品质都还不错。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燕子窠生态茶园后,一个此前默默无名的山场燕子窠,一下子走到了聚光灯下。

武夷山景区内多岩壑峭壁,自古以来茶农多利用岩凹、石隙、石缝,垒石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形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窝”,“坑”,“涧”,“窠”,“岩”,“峰”,每个山场都有它独特的韵味。

“窠”原意是指昆虫、鸟兽的巢穴,以“窠”定名的山场在地形、环境上与“坑”类似,但“窠”比“坑”小,且山场环境相对多变。

燕子窠,在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岩产区内,九曲溪以北,三仰峰以西。如果你坐过武夷山的九曲漂流,应该会记得,在星村的九曲码头上船后不久,遇到的第一个景点是双乳峰,燕子窠就在双乳峰的背后。

“星村曾经是武夷岩茶的集散地,从天心岩、马头岩、慧苑坑、弥陀岩、竹窠等地生产的武夷茶都经过古茶道挑到星村镇茶市售卖,燕子窠是必经之地。”

燕子窠更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是国家农业可持续示范区示范点,示范的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是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第二项是茶园绿肥套种模式示范,第三项是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

▲悟源涧茶园 图/肖文凤

三位科技特派员

2021年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教授向总书记介绍了生态茶园的技术特点。

“听说在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总书记十分高兴。”总书记特别关心用什么取代化肥和农药。廖红说,冬天,在茶园间种油菜花,然后先把它压青,作为绿肥;夏天,种大豆,为茶树提供大量的氮。

2015年,得益于科技特派员制度,廖红带领团队尝试在茶场套种大豆、油菜,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为“绿肥”,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补给土壤磷和钾。这一尝试得到了大自然的丰厚回馈—茶青产量保持稳定、茶叶品质持续上升。

2017年,南平市获批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这一年,在南平市农业农村局的推动下,廖红团队与燕子窠生态茶园合作,建立1000亩基地,运用这一试验成果。

这种“有机肥+绿肥轮作”模式,有效调节和提升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起到生态防控虫害的作用。廖红介绍:“生态茶园试验解决了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又将农作物改造成‘绿肥’保住了土壤养分,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燕子窠生态茶园的建立,不仅推动了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而且给整个茶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应用带来了启迪。至今,武夷山生态茶园示范面积累计超3万亩,为福建省生态种植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总书记嘱咐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廖红信心满满。团队要把专业知识与产业结合,促进茶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

走在茶园的小道上,廖红告诉习近平总书记:一亩生态茶园释放的二氧化碳,比常规的大量降低释放量。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这种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任省委书记尹力说,福建要多引进农业科技人才,要激励科技人员把功课做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3月22日下午,在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现场,徐茂兴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有长达20年科技特派员经历的徐茂兴,是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派出的科技特派员。1995年,徐茂兴从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分配在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搞科研。2018年底,徐茂兴认识了廖红特派员,基于对茶的共同热爱,2019年3月12日,俩人成立了“武夷山茶产业研究院”,专门促进武夷山绿色生态茶园。

那一天,廖红陪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行,走到正在翻土的徐茂兴面前。廖红告诉总书记,徐茂兴从2000年就开始担任科技特派员。听后,习近平总书记风趣地说,他当时还是福建省省长。

“我觉得自己很普通,只是一个跟茶打交道的爱茶之人。我们大学茶专业的一些同学,毕业后转行的不少,现在啊,他们说话的口吻都变了,都很羡慕我。”徐茂兴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和徐茂兴聊过后,习近平总书记询问在场的两位茶农,了解他们有多少茶山,年收入多少。听到茶农占永禄说“年收入达30多万”后,总书记十分高兴,连声说,很好!很好!

目前,福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内,大力推行生态茶园升级改造,不断提升生态指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目标是,把武夷山的茶园都建成绿色低碳生态茶园。

作为科技特派员,两年多来,田间地头,深山老林,廖红与徐茂兴一道,深入更多茶场,帮助更多茶农建设绿色生态茶园。

2021年12月这一个月内,他们就走访了武夷山刘官寨碧石岩茶区,浆溪村吴三地高山老枞水仙山场及武夷岩茶产业集群,大红袍、流香涧、三仰峰茶区等茶园种植管理情况,为茶园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南平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情况。20多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武夷山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对全市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南平是红茶、乌龙茶、白茶三大茶类的发源地,武夷山的正山小种就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全国六大茶类中南平有四大类。

“不管是‘科特派’工作还是茶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都给予了肯定,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作为一名“科特派”,刘国英表示,他将继续深耕制茶技术,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制茶人员,提高整个行业的制茶水平,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助力茶农增收。

刘国英全家都进入茶行业。作为科技特派员,刘国英的“第一个徒弟”便是自己的亲弟弟,侄子的公司名称为“笃心舟茶”,取自“笃定初心,与茶同舟”之意。闺女在国外学成归来后,于2021年底辞职创业,开发面向年轻人的时尚茶品牌,推广茶文化,年轻人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做茶的传承人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起南平、兴于福建、推向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深入南平调查研究,发现了科技特派员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创新。他亲自总结提炼,在全省推广,如今已经推向全国。

自1999年2月,武夷山市首批22名科技特派员开创了科技下乡之路,历经22年,先后选任1766人次科技特派员赴全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大批科技特派员“下到基层”,让技术走出象牙塔,让人才走进生产、生活,科技工作者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广大农户特别是武夷山的茶农,直接享受了科技带来的发展实惠。

6月武夷山,茶香漫全城,走进家家户户,入座片刻,醇厚甘鲜的茶汤马上就会递过来。

总书记考察武夷山生态茶园,让茶农深刻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茶园管理生态化,才有真正的绿色健康茶。茶农吴福英说,搞绿色茶园,坑口岩工厂是直接受益者,他们的茶明显比往年卖得好,市场更大了,渠道更多了,业绩全面提升。

叶福新祖祖辈辈都做茶,是岩茶世家,他有一款马头茶产品叫“不用问”,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在业界,大家都尊称他为“叶大师”。叶福新扩建的4000平方米茶厂正在装修,他说,现在,他“方向更稳了”“全家信心更足了”。他们家7个兄弟姐妹,“哪个坑哪个涧都有茶”,整个家族拧成一股绳,齐心做好茶文章。

一片茶叶,是闽北武夷山人世代相传的手艺,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武夷山,茶农讲究传承,一人做茶,整个家族都做茶,“茶二代”“茶三代”屡见不鲜,爷爷辈做茶,父亲辈做茶,茶农自己这一代仍会做茶,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还做茶。

天心岩茶村承武岩茶厂的李健峰今年33岁,依靠种茶,早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说,从爷爷开始,三代人都生活在山里,爷爷那些年很苦,吃不饱穿不暖,茶叶大多“贱卖”,科技特派员助力,茶叶品质上去了,产量销量都好。现在,许多茶农都盖了厂房,有能力自己生产制茶了。他希望,自己的小孩也能把岩茶传统制茶手艺传下去,做一杯干干净净的正岩茶。

据介绍,武夷山建立各类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9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89个,成立了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每年列支500万元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项目资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支持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夷山考察以来,武夷山成立了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出台了《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全市科特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截至目前,武夷山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产业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其中选任茶产业领域科技特派员88人,服务领域覆盖茶种质资源12人、生态种植19人、生产加工34人、茶衍生品开发4人、市场营销和电商销售9人、茶文化和茶品牌建设10人等环节,实现茶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全覆盖。

2021年,武夷山市茶产业产值120.08亿元,干毛茶产量2.36万吨,产值22.85亿元,茶产业税收1.1亿元,同比增长55.6%。

如今,牢记总书记嘱托,落实总书记要求,以燕子窠为代表的武夷山茶场,纷纷融合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农业,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从种茶到采茶、制茶、品茶,从品牌到销售,茶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用科技赋能品质,以文化提升附加值,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全力做大做强武夷山乡村振兴茶支柱产业。

出品:民生周刊

原文刊载于2023年第14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武夷山:科技特派员,帮茶农种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