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微时代

找到约587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高端普洱2.0:从山头主义到品牌产区风格

我们将回答,品牌的核心产区,产品的珍稀价值,究竟靠什么来支撑——题记

一、从山头到品牌产区风格

(一)从产区引领型品牌到领导品牌

从山头到品牌产区风格:鉴于山头属性大于品牌属性,可将山头逻辑转换为品牌产区逻辑。

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互相成就:

企业品牌推动公共品牌建设,公共品牌孵化企业品牌集群与领导品牌

山头——品牌产区——引领型企业品牌推动公用品牌建设——公用品牌孵化企业品牌集群与领导品牌

引领型品牌——品牌产区整体崛起——领导品牌

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山头属性大于品牌属性。二是品牌风格缺失。山头风格显著,但品牌风格缺失,产品辨识度不高。

山头——品牌产区

山头茶一山一味——产区风格——品牌风格

由讲山头茶一山一味,到讲产区风格。通过产区风格,提高产品辨识度,建立品牌风格。

故,高端普洱2.0:从山头主义到品牌产区风格

(二)行业分析:行业大变局,从讲山头,到讲产区风格

从山头茶到产区风格

资源型茶企论山头,品牌茶企讲产区风格

有了产区风格,资源可变品牌资产

云南茶产业的开发,有山头茶与品牌茶两种开发逻辑,前者强调资源为大,后者弱化山头,强化品牌自有产品的风格。但现实往往是,做山头茶的往往被山头绑架,很难做成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做品牌茶的,自有产品因辨识度不高往往不被消费者认可,品牌风格也无从谈起。无奈之下,近年来,以前不讲山头茶的大品牌,也玩起了老班章、冰岛等名山概念,靠山头来增加产品辨识度,或者玩金融茶,用暴利诱惑来割市场韭菜。离开山头茶与金融茶,品牌消费茶靠的是性价比与品牌信任来做大销量,而不是靠高辨识度的产品风味,形成独特的品牌风格来吸引消费者。

离开产品辨识度的支持,许多茶企主张的品牌风格,仅仅只是概念宣传,很难在实际的购物体验中,将自己的品牌与其他品牌区隔开来。离开内在的风格区隔,仅靠外在的概念来区分,消费者很难通过产品辨识度将不同的茶品牌区分出来。讲山头,大家都卖山头茶,品牌价值何在?讲产品,家家做的产品大同小异,买哪家不是买,品牌很难给我一个购买的理由。既然家家都一样,我为什么要特意去记住品牌呢?这就是茶界品牌传播难,缺乏足够多的消费者,离开茶行业,消费者对茶品牌认知模糊的根本原因!

山头茶讲风土,缺风格。也就是山头茶处于卖原料,玩资源的阶段,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怎样将一方风土上升到产区风格的高度。一个地方有没有形成产区风格至关重要,其关乎从资源产地到品牌原产地的升级。

风土——资源型逻辑,产区风格——公用品牌逻辑,产品风味、品牌风范——企业品牌逻辑,时代风尚——领导品牌逻辑

离开茶山风土、产区风格,产品风味与品牌风范,是无源之水,很难打造企业的产品辨识度与品牌风格。

只讲茶山风土,不讲产区风格,会导致茶山长期停留在卖资源的阶段,不利于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集群打造。

产区风格,是用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的逻辑,对茶山风土进行深度提炼,形成高辨识的风格,这是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打造的基础。

茶山风土,其实是筐,当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物产、历史文化传说,等等都可以扔进这个筐里。也就是茶山风土,它可以是一切,也可以一切不是。其指向具有多样性、模糊性,而品牌的打造是高度聚焦的,具有明显的特征。这样一来,茶山风土可作为绝佳的原创素材,提炼出具有明显指向性的产区风格。有了高辨识度的产区风格,就可以构建产区公用品牌,打造企业品牌。

(三)跳出山头茶逻辑,打造产区领导品牌

1、行业痛点:山头茶卖资源,品牌茶缺风格

解决办法:资源变品牌资产,原料基地变成品牌产区,产区风格决定品牌风格

2、打通山头茶与品牌茶短路逻辑:

茶山风土→产区风格→产品风味→品牌风范→时代风尚

3、产区领导品牌的修炼之路:

茶山风土(资源)→产区风格(公用品牌)→产品风味(产品)→品牌风范(品牌)→时代风尚(领导品牌)

二、茶区与山头

(一)为什么云南要讲山头茶?

是因为其94%是山区,6%是坝区,如套用大平原区的农业开发,云南劣势在山;但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看,云南优势在山。云南的茶叶,其实就种在一座座山头之上。台地茶园,除少数种在平地与坝子周边的缓坡,大部分也是在深山里开台定植。从广义上讲,台地茶也是山头茶的一部分。从狭义上讲,山头茶是指除台地茶园之外,采取云南传统方式种植管理与采摘的茶园,其具有茶树种得较稀,放养,以群体种为主,品种杂,混生混育共长,体现生物多样性之特征。

从产业开发角度看,台地茶走量,山头茶靠质。如果一座茶山,全部是密植台地茶园,茶叶肯定很难卖起价。如果将云南六百万亩茶园全部改造成讲品质的山头茶,市场也消化不了这么多高价茶,会造成山头茶滞销,跌价。合理的方式是,一座茶山,山头茶园与台地茶园交错布局,或者核心产区多古树茶园,主产区多稀疏留养茶园,外围多台地茶园。

这样一来,就能做到产量与品质的统一,具备稀缺性的古茶园,会拉升稀疏留养茶园与台地茶的价值。其区别在于,稀疏留养茶园拉升空间很大,台地茶要小得多。另一个区别是,顶级名山、二线名山,与普通茶山溢价能力差别很大。顶级茶山,可以把台地茶叶卖得很贵,二线茶山的台地茶不便宜,普通茶山的台地茶不太值钱。如此,山头茶的核心工程,在于打造名山公用品牌,争取将普通茶山打造成一二线名山,以享受稀缺价值的巨大溢出收益。

(二)名山茶开发模式

顶级名山往往会形成大名山开发模式。一个山头,其实是小产区,其辐射范围往往就是一两万亩,多的三四万亩茶园。但顶级名山,会从核心山头向周边的其他山头溢出,由山头价值向茶区价值转化,最终形成大名山茶区。比如冰岛以前仅指老寨这个山头,后来包括五寨之五个小山头,再后来形成冰岛五环,就包括十多二十个小山头。小山头是一个寨子,或者两三个寨子构成。

这里还有大山头与小山头的区别。勐海布朗山、勐库东半山等,是大山头。茶区与山头的区别在于,通常上茶区大于山头,一个茶区可以包括几个山头,甚至十多个山头。知名山头,是茶区价值增长与产业整体开发的灵魂。茶区形成知名山头,能很方便带动整个茶区发展。顶级茶山形成大名山,会让整个茶区都大名山化,最终山头与茶区合二为一。比如布朗山被大名山化,变成大班章茶区。

理论上,茶区大于山头,山头大于寨子,寨子大于片区,片区大于地块。但实际上,茶区有大有小,山头也有大有小不可一概而论,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小山头,以一个寨子,或两三个寨子为基础。小山头容易运作成名山,因为品质不但好,而且具有山头茶一山一味之典型特征,小产区风格强烈,加上体量小,稀缺性强,方便资本控盘与整体打造,在竞价稀缺资源下,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其价值被迅速拉升,故容易打造成名山。名山茶,都是从以寨子为基础的小山头做起。大名山茶,是小山头成为顶级名山,其价值向周边迅速溢出,形成大名山茶产区。小山头,可以典型小产区风格,运作成名山。顶级名山价值向外溢出,形成大名山,也就是形成更大的小产区。

三、茶区、山头与产区

茶区(县乡级)——大山头(镇村级)——小山头(村寨级)——片区(寨内级)——地块(片内级)

茶区,是按地理范围来划分,中国可以作为“中国茶区”,其下有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按产茶省来分,有云南茶区、贵州茶区等。云南茶区又可以分临沧、版纳、普洱、保山、德宏、大理、红河、文山、昭通等茶区。版纳可以分勐海、勐腊、景洪三个茶区。勐腊继续下分易武茶区、尚勇茶区等。这里取茶区的最小基层单位,即以县级和乡镇级茶区为主,以便从县域经济、乡镇经济的角度将茶区内的茶产业做起来。其体量很大,属于产区。

县乡级茶区内有若干个大山头,比如勐海茶区有布朗山、勐宋、南糯山等大山头,这些山头有些是在一个村委会内,比如南糯山,有些是一个乡镇算一个山头,比如布朗山与勐宋。还有些大山头,是横跨两三个乡镇,比如古六山,就包括景洪基诺乡,勐腊的易武与象明镇。也就是村委会到一个或两三个乡镇之间的产区,就构成大山头。其是村镇级的产区,有一定体量,但体量不够庞大,故属于小产区。

大山头里还包含小山头,比如布朗山里有老班章、老曼峨等名山。小山头,大到村委会,小到两三个寨子,甚至一个寨子。其是村寨级的,体量不足,故属于更精致的小产区。

片区,是指村寨里的茶园片区,是精致小产区中的一小部分,故称为微产区。比如薄荷塘、茶王树等,是从村寨内优选出来的片区,以体现微产区风格。

地块,是片区里再挑选地块,这属于极微产区。

茶区是按地理范围来划分。产区是按不同的特征,作为分类依据,来划分。比如,按品种来,有大叶种产区、小叶种产区。按产量来,有高产茶园产区、低产茶园产区。不同的分类依据,得出不同类型的产区。按照产量、品质与地域风味特征三个指标之间的组合关系,可以将产区划分为产区、小产区、精致小产区、微产区、极微产区。

风格形成产区,如果全国的茶叶一个味道,就没必要多此一举分产区。就因为不同产地有不同的特征,才有必要根据产地特征划分产区。

县乡级茶区(产区)——镇村级大山头(小产区)——村寨级小山头(精致小产区)——寨内级片区(微产区)——片内级地块(极微产区)

四、产区分级——五级产区体系

产区——小产区——精致小产区——微产区——极微产区

产区:体量足够大

小产区:体量不是很大,但有一定体量

精致小产区:有体量,但不太够

微产区:没体量,极致体验

极微产区:没体量,极致纯粹体验

五、产区风格

以风格来分产区,产区面积越大,地域风格越不明显,产区越小,风格越凸显。

产区:走量为主,基础风格

小产区:量质并重,显著风格

精致小产区:以质为主,兼顾数量,典型风格

微产区:单讲高品质,极致风格

极微产区:单讲纯粹高品质,极致纯粹风格

风味金字塔:

极致纯粹风格:不但是舌尖上的极致品味,还带来纯粹体验(骨灰级)

极致风格:不但是典型代表,还带来极致味觉体验(玩家级)

典型风格:比显著更进一步,是山头茶一山一味的典型代表(进阶级)

显著风格:有比较明显容易辨识的风格,这是山头茶之始,因为山头茶讲特征显著(入门级)

基础风格:风格有,但不明显。(普及级)

福元昌普洱:简、静、真

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这是最好的时代,科技飞跃、信息奔涌、日新月异,创新技术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了越发坚实广阔的平台基础。我们有幸生在此时代,共同见证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巅峰。

当然,正如古谚所说:“慢慢走,让灵魂跟上身体的步伐。”在外部世界变革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理应留出独处的时间,整理思绪、安抚内心,让灵魂获得片刻的憩息。

点一柱香,泡一杯茶,读一卷书,为自己布置简约的仪式,于静谧之中,感受生命最本真的脉动。

这正是余福生福元昌创立的初心,秉持着“坚守、传承、深耕、沉淀”的制茶理念,为世间众生奉上这杯源自茶山古树的珍味,让爱茶人无论身处何地,总有一缕普洱茶的沁香正味环绕身旁。

简:大道至简,自在悠然

“简”是一种境界,一种体悟,也是顺应自我之后收获的优雅步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要么是不明究竟,要么是另有所图。当年六祖留下的佛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早道出了人生朴实简约的本质。

简约却非简单、粗糙,而是摒弃多余的装饰,回归事物自然真实的状态。如同茶树上叶片在和煦春风中徐徐生长,接受着大自然的雨露滋养,再经由手工采摘和炒制,由时光发酵,再从一杯热汤的润泽中缓缓舒展,回归原本的状态。没有外部的伪饰干扰,没有卖弄的噱头,只有从古茶山携来的纯正茶味。

福元昌制茶一直坚守着这份简约与质朴,没有浮华名头和繁复概念,只是在核心茶山呵护微产区,传承古法,让普洱的沁香留存叶底,不做夸张和添加,这份纯种正味自然能引来真心实意爱茶的人。

躬履节俭,事从简约。莎士比亚将人生归纳为一场“喧哗与骚动”,这或许是西方世界的一贯风貌。但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克制内心的私心杂念,去掉多余的痴心妄想,以淡泊安宁的心境面对时光流转、日升月落,才能在自在随心的同时,获得超越个体生命的悠远辽阔,也才能真正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远意韵。

静:宁静致远,安稳如山

心静自然凉,心远地自偏。世间种种纷扰,绝大部分不过都是我们内心生出的执念与幻象。只有屏蔽杂乱声音,保持内心的静谧安宁,方能不忘初心,坚守一以贯之的原则,朝着选定的方向努力前行。

从大社会到普洱茶圈,种种喧哗与风浪其实从未停息过,这或许可能让爱茶人觉得不适,产生疑惑,却从未扰乱过福元昌深耕产区、潜心积淀的信念。

百年沧桑,不过弹指一瞬,对福元昌却是极为珍贵的积淀过程。创立至今,无论社会动荡、时代变迁,福元昌要“认真做茶,做杯好茶”的决心始终没有变过,任凭外人心浮气躁,外界纷乱嘈杂,只要保持住内心宁静,便能安稳如山,不改初衷。

非风动,非幡动,乃心动也。一杯好茶能引人入胜,绝不是表面的泡沫或附着其上的标签。茶汤静默澄澈,叶片安然舒展,却能悠然传递出高远意境和自然况味。而灵动和生机也将从静谧安宁的氛围中兀自生发出来。

这也便是福元昌制茶的底气,不夸大、不声张,如同老友叙旧般,让优品好茶与茶人静谧独处,以纯正风味传递生长和流转过程中的喜悦欢欣。

茶山不言,枝叶传情;叶片不言,浮沉写意;茶汤不言,沁香袭人。非宁静无以致远,看似无言,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已尽在其中了。

真:返璞归真,抱朴守中

说真话,怀真心,认真做事。用真材实料赢得真实口碑,以真诚纯挚换回真心实意。

原本是幼儿园便开始学习的行事准则,却有人在经历坎坷成长与社会打磨后,学会在真实的自我外面,包裹上厚厚的盔甲。而戴上面具的虚情假意,也只能收获他人的客套浅笑和塑料友谊。

在信息奔涌的网络时代,真实已成为难能可贵的品性。能时时刻刻保持真诚质朴,更是出类拔萃的特质。也只有始终坚持真实,才能通过长久接触,取得稳固的信任和肯定。

从选料、采摘到炒制和包装,福元昌从未放弃过对“真”的执着。从大众认定的茶山中挑选纯山正种,精心采摘优质茶树的新鲜叶片,经过传承古法的纯正工艺,制成受到众口称赞的畅销茶品。

茶如人生,只有真心换回真情,只有捧出真心,用专注和努力,留存下最为真实和纯粹的茶山风味,才能获得爱茶人真诚的期待和长久的信任。《庄子》早言: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只有真心实意地追寻纯正老味,才可能怀抱执着信念,精诚所至,最终体验到亘古天地的人生真味。对于追寻好茶的人,“真”更是不得舍弃的习惯。

心怀寻访正味的真心实意,不得被概念潮流裹挟而行;敬崇真材实料的优雅沁香,不得被异味杂色扰乱心绪;保持说真话、做实事的勇气和决心,不得被虚言妄语破坏原则。世上最怕不过“认真”二字。看似不易,但只要坚持行走在正确的路上,我们也便在坚持真我的同时,收获本真心性的自在挥洒,收获真诚的友情和爱意,最终便能抵达真实自我的悄然舒展。

大道至简,宁静致远,返璞归真,终成圆满。“简、静、真”不仅是福元昌创立至今的经营守则,也是品饮普洱极为珍贵的三字箴言。

茶性即人性,品茶品人生,以福元昌的优品正味陪伴生活,也便能在品饮普洱的同时,领略“简、静、真”的高远意蕴,从而简约和合、步履从容、宁静笃定,收获自在圆满的本真人生。

特约撰稿:尧耳(作家,爱茶人)


熟茶3.0时代,开启普洱熟茶新纪元:2020年景迈山论坛圆满落幕

  2020年景迈山论坛,以“价值回归 熟茶的3.0时代”为主题,于2020年12月26日下午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9-10号会议厅盛大举行。本次论坛由《普洱》杂志社与深圳华巨臣实业共同举办。

  此次论坛,是继“2018年景迈山论坛”后的第二届论坛。犹记首届论坛上,《普洱》杂志首倡“普洱茶伦理”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景迈山论坛”,我们以“价值回归 熟茶的3.0时代”为主题,为普洱熟茶举办了一场盛大而专业的的论坛。

  

  嘉宾签到入场,此次论坛,最小的观众只有7岁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行业内外的众多嘉宾,除主讲嘉宾与对话嘉宾外,他们是:

  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原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普洱》杂志顾问 陈勋儒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 向飞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刘伦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徐亚和

  云南康乐茶文化城董事长 吴家力

  云南智德鸿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广义

  勐海深山老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林利斌

  广东鸿中鸿实业控股有限公司 总裁 刘泽伟

  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 杨军

  抚仙湖归心度假酒店总经理 李虹

  昆明徐粮仓商贸有限公司 徐伟刚

  ……

  昆明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雅玫


  熟茶3.0,重构熟茶文化体系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法国的一纸艾米尔医学报告,就曾让销法沱,也就是普洱熟茶,风靡欧洲几十年。今天的普洱熟茶,仍然是普洱茶消费市场的基础。只是随着消费升级,熟茶的消费已经从解渴的1.0时代,走过了品饮的2.0时代,开始迈进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的3.0时代。

  当熟茶的健康功效被科学家不断证实,当熟茶的越陈越香价值逐渐凸显,当熟茶的温和、醇厚、养胃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价值回归后的“熟茶热”迎面扑来,一个属于普洱熟茶的新纪元正向我们走来。

  《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做论坛开场致辞


  在熟茶的3.0时代,需要重构熟茶的文化体系。此次论坛,《普洱》杂志邀请到了茶行业中众多专家、学者、经营者等。他们用国际化的视野重塑普洱茶的商业模型,为农业时代的普洱茶注入互联网新思维,探寻边界、尝试链接,为这杯回归价值的熟茶洞见未来的出口。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向飞做开场致辞

  《普洱》杂志社长罗洪波与华巨臣集团副总裁向飞的精彩致辞之后,由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伦宣布:2020年景迈山论坛正式开始。

  专家学者共议普洱熟茶的价值与未来趋势

  2020年景迈山论坛论坛邀请了三大主讲嘉宾共同就《普洱熟茶的价值与未来趋势》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分别是:云南七子投资集团董事长周云川先生,云南大益微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高林瑞先生,以及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教授。

  主讲嘉宾:云南七子投资集团董事长 周云川


  作为一个专业做熟茶的品牌——“五正熟茶”品牌联合创始人,周云川对于熟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就《普洱熟茶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一主题进行精彩论述,为我们前瞻性地剖析了普洱熟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行业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普洱熟茶的未来做出了方向性的预判。

  他认为,云南普洱茶行业从2004年至今,总产量越来越多,但产值低。通过历年数据也能看出,云南普洱茶毛茶产量高,均价却低,也并没有被消耗,那么普洱茶产业该何去何从呢?他表示,普洱茶产业要回归到茶叶本生的消费、品饮和生活方式的属性。

  而在未来,普洱熟茶也将呈现几个趋势,一是原料工业化,引领标准化进程;二是生产科技化,引领产品创新进程;三是产地销区化,引领价值回归进程。另外,普洱熟茶市场占有率将呈上升趋势,不仅价格体系趋于完善,而且消费属性也会更显著。他认为普洱熟茶必将开拓普洱茶市场的未来。

  主讲嘉宾:云南大益微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 高林瑞

  高林瑞在他关于《普洱熟茶的价值再造》的演讲中,带领大家走进了一个普洱茶的微生物国度。高林瑞说:“普洱茶是非常典型的一款发酵食品,参与其中发酵的菌种也是独特的,专属于云南的,具有高原特色的微生物菌种。”

  十多年来,高林瑞带领团队首创的“微生物制茶法”将传统渥堆发酵由开放式转为人工可控式;由自然接种转为人工接种;由微生态大环境转为微生态小环境。并继承了传统渥堆高温、需氧、多轮次发酵的工艺本质,接种“大益酵池”40余年沉淀形成稳定的、特有的微生物菌群。这一科技创新结果,让大家对于未来普洱茶的口感有了更多新的期待。

  同时他还提出了发酵工艺的变革趋势,即从第一代的自然发酵,到第二代的人工渥堆发酵,第三代的微生物制茶法,以及未来第四代的定向功能固/液态发酵。

  主讲嘉宾: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校长最后压轴出场,他用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风格给大家分享了《普洱熟茶的创新之路》的主题。

  盛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将整个普洱茶的发展过程用几句浅显易懂的话语解释清楚。他认为普洱茶走过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态普洱茶,抓一把就能喝的那种自然味道;第二个阶段是人文普洱,当茶马古道的发现,马帮进京引起的轰动以及各种各样茶博会的兴起,都让人们重新引起了普洱茶的关注,然而关注之后,还有很多关于普洱茶的问题无法解决,于是,普洱茶在普洱市政府的倡导下,走进了第三个阶段:科学普洱。

  到如今,普洱茶所处的时代,也就是今天论坛所讨论的3.0时代,是普洱茶的第四个阶段——养生时代。

  “目前我们所处的普洱茶养生时代,这个时代更多的是要求科研从茶叶的基因去探索普洱熟茶养生的奥秘。在他的带领下,建立了世界首个茶叶基因大数据。同时,我创新出一个新的理论——代谢免疫学。在如今人们能量过剩的时代,三高成为普遍常见的病状,普洱熟茶能够成为替代性食物,这一切都是因为茶叶微生物、空气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熟茶里的茶褐素、咖啡因,全部因素共同作用的养生成果。”盛军如此介绍。

  同时,他还认为,未来普洱熟茶要实现标准化,工业化,数字化,为人类补充现代健康缺乏的第八元素,正负营养调节代谢免疫综合征。所有种种,都将以普洱茶的QEH标准为基础: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人文特征。

  对话:熟茶热了,市场正在主张什么?

  近十年来,围绕普洱熟茶的热度有增无减少,话题越来越多。熟茶热了!这是熟茶的价值回归,是消费者的认知升级、消费升级,也是市场逐渐走向理性,走向健康的表现。在此次论坛的对话环节,几位来自熟茶领域的生产者、经营者、亲历者和消费者,分享了他们的熟茶主张,传达行业的前沿观察,分享创新思路与经验,引发新一轮的头脑风暴。

  对话环节,主持人与嘉宾碰撞思想的火花

  云南守兴昌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陈晓雷。他行走茶山10多年,不断追寻普洱熟茶的传统风味,以老生茶为蓝本,钻研轻发酵熟茶的制茶工艺。

  他的熟茶主张是:轻发酵,让熟茶变得可以玩味。

  智默堂创始人:金容纹。他是一位来自韩国的制茶师,定居云南10多年,爱茶如痴,制茶为趣。他历时7年,反复试验,研制出小堆离地慢发酵熟茶,每一批熟茶都要经历长达180天以上的慢发酵。

  他的熟茶主张是:熟茶是老茶的模拟考,真材实料,真诚工艺,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

  云南土产进出口有限公司昆明茶厂总经理:罗小辉。她长期从事茶叶出口贸易,对熟茶的消费市场有深入而广泛的了解。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工艺精湛、清洁卫生、高性价比的优质熟茶。

  她的熟茶主张是:熟茶昆明味,温润细无声,经典永流传。

  勐海巅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林湛。巅茶拥有熟茶的国家专利技术:“天脉”,这是一种能够精准控制发酵过程的技术,让熟茶在安全、健康、卫生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他的熟茶主张:以天脉“慢养发酵”,打造生活精品熟茶。

  墨西哥中华企业协会驻华代表,“朴境”品牌创始人:滕忠东。他是普洱熟茶的经营者,对于熟茶,他走过“黑转粉”的历程,如今他和周围的朋友都受益于熟茶的健康功效,都成了坚定的熟茶粉丝。

  他的熟茶主张是:安全健康、浓稠厚实、暖润周身。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执行会长:杨琴媛。她是普洱茶复兴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资深的茶叶行业协会从业者。

  她的熟茶主张是:做消费者认可、喜爱的普洱熟茶。

  对话环节,观众踊跃提问

  对话观众席也对嘉宾们踊跃提问,比如就普洱茶的国际化问题,以及熟茶的发酵度问题等,向嘉宾们提出了疑问,嘉宾们对答如流答,现场互动环节非常热闹。

  《熟茶,一片茶叶的蝶变与升华》新书发布会

  2020年景迈山论坛还有一个重要环节, 就是新书《熟茶,一片茶叶的蝶变与升华》一书的新书发布。本书是由《普洱》杂志社编著,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汇集了普洱茶界各方人士的智慧、经验和观点,为价值回归的熟茶,重构文化体系。

  《熟茶,一片茶叶的蝶变与升华》涵盖了关于熟茶各个领域的知识和观念,历史、文化、故事、工艺、市场、消费等等,几乎你想知道的熟茶知识这里都有。

  《普洱》杂志蓄积了15年关于熟茶的正能量,借本次景迈山论坛的契机,由一本散发着陈香,蕴含着醇厚的熟茶之书顺势引爆。

  《熟茶 一片茶叶的蝶变与升华》新书揭幕

  最后,由本书的编委成员:陈晓雷、金容纹、吴建辉、杨林湛、滕忠东共同为新书进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随后《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也将《熟茶,一片茶叶的蝶变与升华》一书捐赠予西南林业大学世界茶叶图书馆。

  新书捐赠仪式

  熟茶,永不落幕的明星

  论坛最后,由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原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普洱》杂志顾问陈勋儒做此次论坛的总结陈词,他首先向本次到会的专家学者们表示了他本人最诚挚的感谢和致敬。他说,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茶,作为茶人就更加需要注重普洱茶的品质,做好普洱茶品牌,继而成为喜欢普洱茶的众多茶友们的生活品味,关于这片茶叶的故事永远讲不完,也永远不会结束。

  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原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普洱》杂志顾问 陈勋儒为论坛做总结发言。

  没错,熟茶总是会自带话题,而关于熟茶的话题也将永不落幕。熟茶,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它惊艳了我们的味蕾,它荡涤着我们的身体。本次2020年景迈山论坛,我们一起成功探索了多元的熟茶世界,洞见了熟茶的未来之路,并在一本书的万千世界里读懂熟茶。

  截至论坛结束,“2020年景迈山论坛”在新浪云南平台全程同步直播,在线观众43万人与我们共享此次关于熟茶话题的盛宴,微博话题讨论超过1100万。

  来源:普洱杂志,好文贵在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找到约55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