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二十年

找到约4,928条结果 (用时 0.027 秒)

普洱二十年产品

茶百科 过去二十年,普洱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喜爱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具有越陈越香的美誉。普洱茶随着时间的增加,品质会发生改变,甚至可能会越来越好,但存在一个峰值。2007年以前“越陈越香”主导了普洱茶经济,2007年以后“古树纯料”迅速拯救了市场。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观念和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

  大陆普洱茶的发展,是从2000年前后开始的,普洱茶的发展一开始就是以“越陈越香”为宣传标语。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认知,是从普洱茶消费地引发的一种观念。

  在晚清的时候,贩卖茶到南洋的马帮就发现,越是老的料,在南洋越受欢迎,价格也越高。这种消费地的品饮习惯,后来被南洋茶人总结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价值观。

  普洱茶此后的发展,把“越陈越香”的金融属性放大,即越陈越贵,之后普洱茶进入藏家的“小号时代”。比如“红印”“绿印”“蓝印”“黄印”“88青”。这些厂早期生产的茶,在生产地难见踪影,他们分散到全球各种藏家手中。

  以香港,台湾地区为首的商人进一步做大了市场份额,带动了普洱茶的发展,形成了全国人民谈普洱茶的现象,引发了很胸怀发财梦的人进军普洱茶市场。在真假老茶混战的近20年间,普洱老茶价格持续走高。

  2007年普洱茶终于因为过度炒作而崩盘,泡沫破裂后,普洱茶市场才被看清楚,茶商们进入了新一轮的反省。2009年,普洱茶原产地云南启用了用古树新茶狙击老茶的新理念,这一回,新茶市场消费量被空前放大。谈普洱茶越老越好,越值钱。之后古树茶的价值在品饮和买卖上数次被放大,到了2014年,简直是形成了“无古树,不纯料,不开店”。

  在科学层面上,没有任何一个科研机构拿得出普洱老茶以及古树纯料比更有营养价值的报告,这两者只好更多在品饮的艺术价值上发力。比如,都强调稀缺性。古树普洱茶还迎合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不施肥不打药,提倡绿色环保无污染,在心里暗示的层面上,喝起来更放心。

  到如今,普洱茶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由于普洱茶文化和价值的构建被历史、地域、人群以及商业稀释,显得零散而混乱,茶商对普洱茶的产地、原料和树龄难以取得共识,而商业力量的崛起,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面貌、工艺乃至存在形式,这些都增加了对普洱茶的认知成本。也因为如此,普洱茶反而显得魅力四射,让人横生重塑欲望。

  六大茶山从成立至今,已然快十八年了。十七年,六大茶山从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慢慢成长到如今这个年纪,从蹒跚学步到现在奋力奔跑,离不开每一个六山家人的努力。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的每一个证书、每一个奖项、每一步进步都是六大茶山成长的证明。

  六山能发展到如今,与一个人有莫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六山的领军人物——阮殿蓉女士。

  阮殿蓉,现任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勐海六大茶山古茶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百年俊昌号的传人。1998年出任勐海茶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至此,阮殿蓉女士和普洱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阮殿蓉女士从接触普洱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余年了,可以说,她是普洱茶流行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二十余年,足够一个普洱茶初学者成长到一个普洱茶资深行家。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年的艰苦奋斗...专注于做一件事二十年,需要多大勇气与毅力?阮殿蓉女士凭借着这份执着的毅力从事茶行业20余载,这些时光是她对普洱茶执着情怀的见证。

  在与普洱茶共同成长的这些年里,阮殿蓉女士一直在探索普洱茶的奥秘,致力于普洱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在此期间,著有《我的人文普洱》、《普洱茶再发现》等著作,在众多普洱茶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普洱茶文章,2005年,她发表在《云南日报》上的《陈年普洱茶时间的重量》一文入选云南省高中会考试题。

  阮总早期深入云南普洱茶产区,专心的去研究考察普洱茶,了解各个茶山的特性。她基本上走遍了云南各大茶山,每一个普洱茶的产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得真理,想要做好普洱茶,那就得了解普洱茶,熟悉普洱茶的特性、滋味、产地特征、制作工序。

  阮殿蓉女士对待普洱茶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深入了解普洱茶,因材施教,让每一饼普洱茶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和功效。

  凭着这份对茶的热爱和执着,作为一个近二十年普洱茶发展历程的见证者,阮殿蓉女士一直坚信质量决定成败,六山的茶是做给自己和亲朋好友的饮品。

  只有我们用心了,消费者才能买的放心,喝的舒心,每一饼茶的制作与初衷都是六山家人对茶不变的情怀与执着。

  注:部分内容参考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普洱茶二十年风华 六大茶山董事长阮殿蓉受邀参加2019国际普洱茶论坛

  2019年10月11日,14:00-17:30,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4楼观海厅开展2019年国际普洱茶论坛。阮殿蓉女士受邀参加2019国际普洱茶论坛会议。

  2019国际普洱茶论坛以“普洱茶二十年风华”为主题,邀请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副会长阮殿蓉女士;台湾茶文化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华茶艺促进会顾问陈怀远先生;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云南省普洱协会副会长吴锡瑞先生以及来自意大利茶文化协会主席查立伟先生。四位专家将从茶行业的整体格局出发,用不同角度和身份,以小观大的去分享普洱茶的国际影响力,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深入浅出的为您展示普洱茶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为广大茶商、茶友提供了一场兼具时效性与前瞻性的普洱盛会。

  论坛开始由《五行图书》罗英银总编辑介绍演讲嘉宾及会议主题,然后阮殿蓉女士、陈怀远先生、吴锡瑞先生、查立伟先生分别对这二十年普洱茶的发展历程进行演讲。

  国内的普洱茶市场在1999年开始萌芽,一个普洱茶的风起云涌的起点,也是中国创造普洱的新时代,开始了普洱茶的新世纪,喝老茶比喝新茶更健康,这也是促成普洱茶涨价的一个因素。2004年是国营茶厂统治时代的结束,私人茶厂开始大肆出现。在07年的时候,普洱茶市场被打开,但是有行无市,然后供不应求,价格被哄炒抬高,这样的行景对于做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到了08年,普洱茶行业走回正轨,在规范下慢慢发展了起来。文化带动产业的结构的变化,二十年过去了,普洱茶的发展也逐步进入正轨。

  普洱茶发展的二十年也是阮殿蓉女士从事普洱茶行业的二十年,这二十年间发生了很多事。在这二十年间,因为机缘巧合能在1998年进入勐海茶厂,所以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例如开创了普洱茶编号、人民币防伪用于普洱茶,创造了99绿大树、傣文青、纪念饼系列等。这些一点一滴的创新都在推动着普洱茶行业的发展,普洱茶的发展也逐渐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

  1999年1月份走进老班章,办有机认证和绿色食品证,为办证请了欧盟的专家青睐,走进了老班章,行走在从没有人走过的山里,她自己带了人开辟道路,花了6个小时,终于到达班章,然后采集树叶做了认证,因为有机认证的标志像一棵大白菜,所以这批茶就叫班章大白菜,这也是班章大白菜的来源。

  越是在困境下,越能激发人的潜在创造力。在二十年前的普洱茶发展困难时期,阮殿蓉改革行业结构,创新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面貌、工艺乃至存在形式,这些都增加了对普洱茶的认知成本。也因为如此,普洱茶反而显得魅力四射,让人横生重塑欲望。

  很多人在十年前都觉得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说法是在忽悠人,怎么可能普洱茶越老越好喝,到现在,大部分的人开始相信,普洱茶是真的越陈越香。这二十年来,最主要是让中国人重新认识有这么一类茶可以通过存放提升品饮价值。普洱茶这二十年间的发展,不仅影响很行业,也影响到黑茶和白茶的行业结构的转变。

  普洱茶二十年间的变化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变化是茶可以存放的理念带来了行业的转变,投资茶的行业开始出现;第二个变化是以前大家喝茶是关注茶的外形,类似选美,过分依赖手工,为制作茶带来很大的麻烦;而普洱茶是压成饼,压成饼以后,减少了对外形的追求,我们开始把茶的价值转向茶的滋味。普洱茶的发展带来很多产业的联想,年份茶的价值,会形成一个体系,体系催生市场,这个市场已经建立起来了,现在更多地是提倡寻找茶的源头,溯源成了普洱茶新的价值理念。

  演讲结束后进入现场提问环节,大家都对普洱茶普洱茶市场的前景表示很关心,爱好收藏普洱茶的热则是提问了仓储等专业的知识,然后也验证了一些普洱茶野史的现场。

  提文环节结束后,2019国际普洱茶论坛完美落幕了。二十载风雨,让我们期待下一个普洱茶二十年芳华!

  对普洱茶而言,时光是静止的,百年千年如一日走过。但是对于阮殿蓉女士来说,和普洱茶结缘并在普洱茶的陪伴下走过的21年却是一个行业蓬勃发展历程的见证。钟摆不停地摆动,时针循环了一轮又一轮,21年岁月成就一片普洱茶,同时21年的岁月也让一个女人从青涩走向成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古人吟唱惜时如金,时间,摧毁了多少美人打败了多少英雄,唯独成就了一片普洱茶饼。21载的岁月沉淀,让一片普洱茶从生到熟,让一个茶人从稚嫩到老练,也让一家企业从青涩走向成熟。仰望虬曲苍劲的古茶树,手握沉睡多年的普洱茶,成长的道路上,阮殿蓉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忘记种茶人的艰辛,不能忘记前辈们的筚路蓝缕,更不能辜负六大茶山,这四个字背后的绿水青山。

  普洱茶的二十年不过弹指一瞬,但是对于阮殿蓉和更多的茶商、茶人来说,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二十年,普洱茶经历了太多风雨。作为一个普洱茶发展历程的见证者,阮殿蓉与普洱茶的故事却是多于二十年,她亲眼见证了并参与了普洱茶的发展,从规则的制定到行业结构的转变,每一步都有她的脚印,这些脚印丈量着普洱茶发展的路程与辉煌。

  普洱茶,这积淀了厚厚时光的普洱茶,就是生命中“能喝的古董”。21年的岁月成就了一片普洱茶,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企业家。

双陈普洱:二十年茶仓进化史

2020年12月22日,双陈普洱第四代茶仓问世。普洱界的巨擘和大佬齐聚东莞高埗,共同为这个低调的业界老大哥“庆生”。

2020年9月28日,亿态养普庄园山西分园开园,一向低调的双陈,这次却打出了“天养地藏,陈香普世”的口号,超前的理念,引发一片哗然。

沉淀十年,才推出的养普庄园,有人认为是领先一个时代的理念,但还有不少人质疑其价值和正确性。

今天陆离带大家了解,低调的普洱专业仓储龙头——双陈普洱。

双陈茶仓雏形

20世纪20年代中期,香港的茶商首次注意到了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并开始有意识地探索,仓储环境对普洱茶转化效果的影响。

但在早期的仓储探索中,由于不了解越陈越香的本质,港仓走了很多弯路,尝试了以通风为主的瓦房仓储,以湿度为主的防空洞仓储,但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香港普洱茶的仓储技术才逐渐成熟,出现了相对科学的技术型仓储,入仓陈放,退仓除味,定时翻仓和控湿控温等技术逐渐明确。

20世纪90年代,普洱茶在台湾兴起,这股“普洱热”也随着台商到南方地区投资,而传到了大陆,更加先进的普洱茶仓储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1992年至1994年,东莞茶商陈永堂开始探索大陆茶仓的技术形式,考虑到气候和时代发展,他没有照搬港仓经验,而是通过大量试验来得出结论。

陈永堂团队通过将同一款普洱茶,分别放入露天仓、空调仓、古粮仓,存放时长两年的对比试验,发现露天仓里的由于高温高湿已彻底霉变。  

而空调仓环境虽然恒温恒湿,但环境密闭,通风不畅,导致转化效果一般,普洱茶的潜力无法被激发。

而参照古代大型粮仓设计的茶仓里的普洱茶,环境自然,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也有很好的保障,储藏出来的普洱茶口感品质是最优越的。

在这次试验的基础上,陈永堂组建了一支由资深茶人组成的普洱茶团队,并通过查阅与普洱茶相近的食品存储方式,设计出第一代专业茶仓的蓝图。


一代自然茶仓

1995年,双陈普洱品牌建立,并顺势推出了即第一代普洱茶专业茶仓。这一代茶仓的关键词是古代生态粮仓技术,做到了防火、防洪、防潮、通风和采光。

在除湿和除味方面,一代仓使用了生石灰和活性炭等天然材料。在控温和控湿方面,一代仓通过气流循环风道结构设计,使仓内温度在32℃以下,湿度在75%以下。

此外,一代仓还借鉴了港仓的防潮和管理经验,通过货架和编号,使仓内普洱茶远离湿度大的地面和墙壁,同时做到井然有序,查找时能按图索骥。

二代精密茶仓

2000年,双陈普洱二代专业仓问世,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探索和实际使用,双陈普洱已经在业内打响了名气,仓储面积由一代的三百平方米,扩展到了万余平方米。

双陈普洱二代专业仓的关键词是精密,这点主要体现在更加科学的仓储管理上。

由于仓储面积扩大,仓内普洱茶存放时长不一等原因,双陈将新茶、中期茶和老茶分开陈放。

此外,一代的金属货架,也换成了更贴合自然的生态原木架,并根据每批普洱茶所需环境的不同,为其量身定制货架高度、存放距离和堆放数量。

此外,由于一代的自然风道,在台风和暴雨等恶劣天气中表现不佳,二代仓增设了动力设备,在特殊天气时可以转为空气内循环模式。

三代生态茶仓

2012年,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和积累,双陈普洱第三代生态茶仓横空问世。这一代关键词正是生态,而这次双陈推出的生态仓储系统,又一次领跑了一众同行。

由于存放理念的升级,第三代生态仓的整体藏茶面积,比二代扩大了十多倍,达到了130000㎡,而更让人惊奇的是,茶仓外绿化覆盖率高达55%。

种这么多的树,不是为了迎合生态二字的噱头,而是为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打造优良天然的环境。而这一点也有广东养普科研院的专业报告,作为理论支撑。

除了植被覆盖率外,第三代茶仓也新增了不少亮眼的细节,如回字形的建筑结构、采用双层玻璃的光照系统,日光灯等内部照明等等。

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双陈普洱也拥有一支普洱科研团队,有设备齐全的茶叶化学实验室、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审评师团队等。

大量植被提供优质空气、广东养普科研院提供技术支撑,五大系统提供严谨仓储结构,最终可以构建出适合普洱茶后发酵,又符合环境保护的生态系统。

十年磨一剑,第三代专业仓整合了前两代在仓储上的优点,并正式确立了今后发展的五大系统:净化、稳定、调节、陈化和醒茶。

净化系统,指的是今后新收的所有普洱茶,都会先进入独立出来的净化茶仓,在经历长达18月的除味处理后,方可进入稳定仓。

净化系统,是其他四类系统的基础,这一步既保护了正式仓的小环境稳定,也通过漫长的适应环境,让新茶脱胎换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之后的陈放之旅。

稳定系统,指的是所有在稳定仓里的普洱茶,每存放半年左右,就会有专业审评师进行登记,并记录这一时期下的转化效果。

调节系统,指的是仓里的普洱茶,已经不会再拘泥于生熟和年份分门别类的存放,而是根据每种茶的特性,相互搭配去存放。

陈化系统,是五大系统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其他四个系统就是为陈化系统服务的,陈化系统,包含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通风循坏、微生物菌群等关键因素。

苏醒系统,指的是即将出仓的普洱茶需要经过的一系列处理,包括茶品成分检测,包装卫生清理,扩大茶饼与空气的接触面等等。

转化效果到位的普洱茶,就暂时存放在空气流通,温度湿度与外界相近的醒茶仓里。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双陈的五大系统,就是把存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新茶单独存放,定期审评、醒茶等环节都做到了极致。

而五大仓储系统之间融合贯通,共同构成了整个生态仓储系统。

四代养普庄园

2020年12月22日,双陈普洱第四代专业仓开园,如果说第三代专业仓贯彻了环保理念,那第四代专业仓就带上了一些人文情怀。

养普,或者说孕育普洱,是第四代专业仓的关键词,也是双陈普洱在仓储模式的最新成就。

用陈永堂的话说,养普就是在孕育一个全新的生命,刚制成出厂的普洱新茶,就像一个刚呱呱坠地的婴儿一样,需要在存放过程中才能长大成人。

除了提出养普这个新理念外,第四代专业仓还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一直捂得严严实实的普洱茶界最前沿科研成果——茶种。

普洱茶种的概念,脱胎于欧洲百年酒窖里的酒种,指的是每种老茶都带有独特的微生物菌群,而这些看不见的菌落,一直是影响普洱茶转化效果的关键因素。

养普茶种的选取,通常是精选出一批某类微生物含量特别丰富的老茶,并将其陈放在仓内的不同位置,以起到引领这一片茶品发酵的作用。

近十年来,双陈一直在闷头研究茶种资源的理化分类,并形成了系统化的茶种应用体系,如果说理念上的东西还可以模仿,那茶种就是实打实的技术护城河了。

知识延伸:比专业仓层次更高的专业窖,会是普洱茶仓储的未来吗?

仓储模式蓝图

除了技术和理念层面,双陈也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蓝图,推出了普洱鉴定、普洱仓储、普洱交易、普洱金融、普洱增值和普洱文旅这六大服务。

这里陆离举个例子,来帮助茶友们理解这个有些超前的概念:城郊有个种植基地,卖的菜便宜又好吃,但进菜的商人总是把价格抬的很高,导致大家买到手时都比较贵。

而之前只种菜的蔬菜基地,在小区旁边的菜市场新开了一家蔬菜店,所有菜都是厂家直供,便宜还实惠,为了向大家证明菜里没有打药,还邀请大家去基地实地参观。

这一做法,就是在打破以往的普洱茶的流通交易管道,力图让整个普洱茶产业链活起来。而最大的获益人,就是我们这些终端消费者。

但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普洱茶风头正盛的2005年,云南思茅市就牵头开展了普洱证券化,创办了全国首家“普洱茶银行”。

这个银行全称为“普洱茶收藏拍卖行”,借鉴了现代管理学和银行学概念。

个人珍藏的普洱茶,由全国权威机构鉴定后,以付费形式存入“茶银行”,由普洱茶专家负责打理收藏。

这些经过官方鉴定的普洱茶,就像黄金一样有了一个大致的价格区间,其升值保值的属性也更加明显,在存入“茶银行后”,还会有专人负责打理,保证其品质。

但这个极具前瞻性的普洱银行设想,在07年的普洱之殇却被付之一炬,成为了时代的眼泪,而在十几年后,双陈继承了这个重任,并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科学技术,永远是推动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哪怕这些计划只是刚刚起步,哪怕普通消费者,不甚理解背后的意义,哪怕同行们因为理念超前而不敢深入。

但专业化分工、科学化管理、流程化协同、模式化输出。对整个东莞藏茶产业价值,对全国普洱茶市场的收藏、流通和消费等环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回看双陈普洱近30年的发展史,自然仓储、精密管理、生态植被,普洱养育,每次都在领跑于时代。

最后,陆离祝愿双陈普洱能越办越好,也期待将来能和各位茶友一起见证,一个规格更高、管理更科学,价值更高的普洱茶仓储系统。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734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19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