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全部弄碎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云南弃之敝屣,到了台湾却奉若珍宝?这种普洱茶有这么神奇吗?

有一种普洱茶,本来是生产时产生的“废料”,被云南人嫌弃地叫做“鸡屎坨”,但在千里之外的台湾茶市,却能卖到数千元的高价!

不同地区的待遇为什么千差万别?这种普洱茶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今天,陆离就来揭秘普洱茶界中的奇葩——老茶头!

老茶头价值是怎么被发现的?

这是云南一位老前辈告诉陆离的故事,90年代,以普洱茶为主的“港式茶楼”在台湾兴起,这股“普洱热”也随着台商到南方地区投资,而传到了大陆。

为了探究普洱茶在台湾地区的真实情况,云南省派出了一批资深茶人到台湾考察市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行人在台湾的茶室参观,琳琅满目的茶类,考究文雅的茶具,无不彰显台湾茶人对喝茶的重视,正当众人赞叹时,我却发现茶架上有一种茶很眼熟。

我连步走过去细看,感觉和自己记忆里的一种“茶”重叠,就好奇地问到:这是什么茶啊?

茶室主人瞥了一眼,略有诧异地回道:这不就是普洱茶吗?你们是专门生产这茶的啊,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察觉到话头不对,我连忙闭上了嘴,但在临走之前,我又单独询问了这种普洱茶的价格,并央求茶主人送我了一块茶样。

回到云南后天色已经暗淡,我强忍着旅途的劳累,急忙跑到了厂里的仓库,如果我的预感成真的话,那种台湾人口中的普洱茶,或许蕴藏着天大的商机。

当时已经很晚了,仓库里的灯正好也坏了,我就打着手电筒一点一点地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大堆黑漆漆的茶头。

在和台湾人送的茶样反复对比后,我终于确定了心中的设想,并不由得放声大笑,我们卖不出去的“垃圾”,到了台湾居然成了“宝贝”!

这种黑不拉叽的茶头,其实是茶厂在生产熟茶时,所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一般是用机器打碎后掺进茶饼里。

但大部分的茶头都十分坚硬,机器又会把茶叶都搅碎,而且由于品相太差,根本卖不出去,只好往角落里一扔,当做生产损耗不管了。

由于外形成团,颜色漆黑,而且卖不出好价钱,云南的茶厂嫌弃地将其称为“鸡屎坨”,而就是这种鸡肋般的副茶,在普洱茶流行的台湾,居然能卖到每斤3000台币!

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把这些茶头全部收好,向厂里报备并以几乎白送的价格,买下了一大箱老茶头,

并联系了送我茶样的那个台湾人,请他搭桥引线,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了我们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这些所谓的“鸡屎坨”,就是现在的老茶头,能在台湾卖出高价,得益于当地普洱茶市场火爆,但更多是因为当时老茶头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什么是老茶头?

想要理解老茶头的庐山真面目,我们需要先把“老”和“茶头”这两个概念做拆分处理。

其中“茶头”指的是,是熟普生产中衍生出的一种副茶别类,也叫“疙瘩茶”,“自然沱”,而当年的恶称““鸡屎坨”,则随着其价值被充分挖掘而销声匿迹。

而“茶头”前面的“老”字,则是因为刚出厂的茶头堆味经久不散,非常影响品饮口感,所以一般需要存放数年,等堆味完全散去后,才具有品饮价值。

老茶头是怎么来的?

老茶头,是渥堆发酵时,产生的硬茶块。我们都知道熟普要比生普多一道渥堆发酵环节,而因为茶堆中心温度的不断升高,微生物和茶叶酶发酵,就会使茶叶慢慢变成熟茶。

而由于茶堆中间温度过高,会把茶焖焦焖坏,所以需要定时翻开茶堆,使茶堆内外的温度尽量保持一致。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这种茶堆的内外翻动,一般需要茶工重复几百次,而一些没能被彻底翻到的茶叶,就会被茶叶分泌出的粘稠果胶粘在一起,变成团状的茶疙瘩。

等渥堆发酵结束后,这些品相不好的茶疙瘩会被专门挑出来,解开后再放回茶叶堆里,但有些粘得非常牢固,硬掰会将茶叶弄碎,得不偿失,只好另外挑成一堆。

而这就是“茶头”的由来,虽然其貌不扬,但微生物发酵程度在正常范围内的茶头,都是有品饮价值的,而这也是当年台湾的老茶头卖出高价的根本原因。

老茶头的特质和口感怎么样?

干茶头一般会呈现出深褐色的色泽,外观是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团状,由于没有经过机器压制,且经过多年存放,紧结程度已经没有出厂时那么牢固。

老茶头的香气以陈香为主,滋味醇厚甘甜,由于果胶丰富,还会有滑粘的口感,茶汤锃红明亮,叶底弹性十足,多为红褐色或褐色。

除了具有熟普的优秀内质外,老茶头的果胶含量异常丰富,这让它的三个优点更加凸显:可泡可煮、茶汤醇厚、入口甘甜。

首先,老茶头具有极其耐泡的特点,冲泡次数可达近30次。压制沱茶需要用茶刀拆开,而自然沱虽然无需拆分,但在冲泡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为了充分展现老茶头的品饮价值,最好洗茶2次,每次浸泡半分钟左右,具体浸泡时间,根据茶头紧实情况,和个人喜好灵活调整。

冲泡老茶头最好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用100℃沸水冲泡,头几泡茶汤比较淡,之后会越泡越浓,这和老茶头发酵程度外重内轻的特点所吻合。

老茶头除了可以用传统茶具冲泡外,也可以使用透明玻璃壶来煮泡,水声噗噗,茶香四溢,在透明的容器中翻滚至红浓透亮的老茶头,经历了生命中的又一次升华!

来源:陆离茶寮,各位好,文章已更新,请知悉,谢谢!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上)

□ 茶色棘红如枣为上品 味甜略苦而不涩越陈 无味之味为极品

□ 普 洱 茶 的 收 藏 鉴 别 知 识

普洱茶,有古董茶之称,当年的新茶反而不值钱。品质好的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六年前,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的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饼,350克)不过10元多,现在的市场批发价超过100元,而一家名厂在10年前出品的普洱茶,现在的市场价是原价的10倍。

在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一家历史久远的茶厂在 60周年时出品了一批精制茶饼,记者走了几家普洱茶店,老板们都说,这是收藏品,不卖。不饮普洱茶的人投资普洱有一定难度,不懂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通常投资普洱茶的都是长年饮普洱茶的人。这些茶客通常都是自己饮用、送礼和转让三者并举的,很少有人单纯为了套利才投资,这种投资方式同西方人投资葡萄酒的方式差不多。

普洱茶是公认的一种有生命的茶。投资普洱茶多年的李老板说,新茶的价格一般很便宜而且透明,暴利是藏在旧茶里的。由于真正的旧茶价高,常年饮用花费不小,一些普通人为了能花少钱饮高价茶,就早早买了新茶存着,这也是近年来投资普洱茶的人多起来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由于高品质的茶存放的年头越久,售价越高,市场上有些

“做旧茶”的奸商,把10多元买回的新茶放在防空洞里洒上水,再吹干几个月,拿出来就当旧茶一饼100多元卖,赚取暴利,弄得市场上鱼龙混杂。这就是投资普洱茶的风险所在。

普洱茶第一谈

存茶莫性急

茶界有一句老话: “ 茶叶卖到老,名目认不了 ” 。中国到明朝时论茶的专著,成书就有 55 部之多,加上迄今衡量茶质高低仍未有统一的科学标准,只靠经验、口感等评价茶质的细腻区别,真是谈何容易!普洱里有春水秋香、夏苦秋淡之说,大季的春茶就要比秋茶、夏茶售价高 30% 左右。另外,投资普洱茶不能性急,好的青饼,通常要存放十年,而好的熟饼,一般也要六七年 .

1 、熟茶是哪一年发明生产技术的?

答:熟茶的工艺发明开始于1973 年的勐海茶厂,可以说一点73年以前生产的普洱茶均是生茶, 73 年后才有熟茶的产生,73年是个分水岭。

2 、熟茶是怎样做的?

答“熟茶是通过“渥堆”的工艺:即是将晒青茶叶堆放在仓库中淋上一定量的水产生热量加速起陈化转变工程,使的茶叶的烈性的到快速转变,软化口感,能马上进行饮用的工艺。

3 、为何生茶才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答:因为熟茶已经是人工控制转变了的茶,其口感变化不大,所以收藏价值就不大啦,随着时间的长久价格虽然会有点攀生但毕竟无法和老生茶比拟,因为好的生茶通过在优质的储藏环境下(干仓收藏,空气湿度合适等)所产生的茶气和茶质的变化很大(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樟香、兰香、荷香等最高境界的香气及化口生津顺喉的好的口感)

普洱茶第二谈

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所产的大叶种茶,经过加工进行后发酵的茶。以年代又区分为古茶、老茶、新茶等。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老茶则是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茶树优良品种, 据史志记载 , 云南从原茶 ( 俗称野生茶 ) 转移为家种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迄今仍生长在云南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 , 勐海巴达 1700 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临沧邦崴 1000 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它们是茶树原产云南的活化石。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中)

□ 普洱茶第三谈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分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序。

1 、传统普洱茶制作工序:杀青(生晒、锅炒)揉条(手工揉团)晒干

2 、现代普洱茶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茶菌)干燥

普洱茶的成型过程:采茶—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晾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

普洱茶的分类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二)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 10~20 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三)依外型分类

1 、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 375 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 2500 克,故名七子饼。

2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 100 克、 250 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 2 克— 5 克。

3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 100 克到数百斤均有。

5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 100 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 、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 普洱茶第四谈

1 、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 , 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 , 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 . 建议材质宜选陶壶 . 紫砂壶。

2 、普洱茶冲泡份量:冲泡普洱时茶叶份量大约占壶身 20%, 将茶砖 , 茶饼 , 拨开后 . 暴露空气 2 星期 , 再冲泡味道更好。

3、冲泡普洱茶:要先冲过一次热水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储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会带有部分的灰尘在里面。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第一次的冲泡速度要快,只要能将茶叶洗净即可,不须将它的味道浸泡出来;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普洱茶即使变冷以后还是风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时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过以后再喝。

4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5 、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 普洱茶第五谈

普洱茶属于越放陈旧越好的茶类,因此现今有人以标榜普洱的年限为荣,追求年限长久的普洱茶,普洱茶这就涉及到如何辨别普洱茶陈期,以下的方法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

1 、 1950 年之前:这个时期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同兴贡饼,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2 、 1950 年~ 1968年:所谓“印级茶品”,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3 、 1968 年之后:此时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行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如: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另外,品茗、辨识普洱茶时需注意“四大要诀”及 “六不政策”,本要素为众多专业人士经验之谈,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四大要决是:

一、 清:闻其味;味道要清 ,不能有霉味。

二、 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 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 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政策:

一、 不以错误年代为标竿。

二、 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三、 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四、 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五、 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

六、 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下)

品 茗 之 普 洱 茶 篇 ------------------ 收藏鉴别

□ 普洱茶第六谈

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许多细腻微妙的香气物质,在香型上主要分为:兰香、枣香、荷香、樟香。樟香: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适当的遮荫机会,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更可贵的是普洱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使茶叶有了樟树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于叶片中。

荷香:采摘云南大叶种茶叶幼嫩的芽茶,经过适当度的陈化后发酵,好的幼嫩的芽茶去掉浓烈的青叶香,自然而留下淡淡的荷香,荷香属于飘汤茶香。

兰香:新鲜的普洱茶青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参化,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枣香:只有生长在植被非常茂盛,经常云雾缭绕而且有野生枣树的环境中的茶树才能产生这种香气,由于经常有落叶,久而久之形成了天然肥料,茶树根系吸收了这些肥料,加上茶叶吸收雾气,于是茶叶形成特殊的枣香气。

□ 普洱茶第七谈

好的普洱茶有四要,一要清(味道要清,不可有霉味),二要纯(茶色要棘红,不能像墨汁),三要正(存放干仓,不可潮湿),四要气(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我们强调.普洱茶的好坏不能完全以年代来评比,好的普洱茶喝了喉头生津,喝了才知。

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

甜----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经过长期陈化,普洱茶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出甜的味道。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明显。茶中的淡然甜意清雅且对健康无害,与浓糖的甜腻有所区别,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淡然而悠然,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苦----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古代称茶为「苦茶」,苦本是茶的原味,普洱茶之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

涩----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以其苦涩的程度区别二者,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酸、 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

无味----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

□ 普洱茶第八谈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这里是就狭义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开始,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普洱茶与其它许多茶类不同的是,它必须要有一段贮存的历史过程 ( 普洱绿茶除外 ) 。自然走过的历史,才能表现其真实性。普洱茶必须自然地从历史岁月走出来,才能展现它的真实性。其真性就是自然新鲜。如何品出普洱茶的新鲜呢?

1 、从香气辨别

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 ( 依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 ) 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 73 厚砖茶」,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无论从型茶或茶汤,都再也没有熟味感觉,却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 、从汤色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因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 、从叶底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 普洱茶第九谈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还与其有个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转熟后的普洱茶,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裂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置于干燥处自然阴干。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住外地。云南地处祖国边疆,西双版纳地处云南边睡,山高水险.在古代交通极为艰难,茶叶的外运全靠马帮牛帮,山路上耽搁的时间很长,有的路段马帮一年只能走两趟,牛帮则一年只能走一转,茶在马背、牛背上长时间颠簸,日晒风吹雨淋,使其内含物质徐徐转化,导致普洱茶的独特泽更明、陈香风味更浓。 药效功能倍增。柴萼著于公元 1925 年的《梵天卢丛录》、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思茅采访》、《物理小识》、《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开发。

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爱米乐•卡罗比则通过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脂肪的代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血尿酿等有不同的疗效。另外,人们因饮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也以普洱茶防治老年人疾病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诸症。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可托教授说:“这种茶似乎拥有一种或多种对脂类的新陈代谢起作用的特殊成分”。日本野节夫和增山一郎合着的《功效奇异的普洱茶》书,更在日本掀起了普洱茶热。1991年8月26-29日在日本静冈举行的,“茶与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中,与会者对中日学者论文“黑茶中四甲氧基苯及其诱导体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了极大兴趣,引起了强烈反响,港澳同胞认为,普洱茶能生津止渴、醒脾解酒、开胃消滞、抑菌减肥,珍之为养生妙晶,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还认为:绿茶 性寒:红茶性热;而普洱茶不寒不热,又经济实惠,普遍嗜饮,称之为“宝利茶”。

普洱茶性较中和、正气,较适合港人的肠胃,大多数人嗜饮,港九茶叶行商会锼事长游育德先生把港人喜欢饮用普洱茶的原因概括为“五点,”(十个字) :一是够浓,二是耐冲,三是性温,四是保健,五是价廉。、

日本进口普洱茶加工为精美的小包装茶,以贵妃茶.美容茶,健美茶、窍窕茶、益寿茶等美称。

□ 普洱茶第十谈

喜陈年饮品及食品者应皆知,不论存红酒、泡药酒、酿陈梅,材料与制作重要,但存藏更是关键,不同的环境与容器,对其品等高下之影响不可忽视。所以上上品的陈年普洱茶决非只要茶材优、制作佳,而随意放在一般环境之通风处可得。就个人经验归纳此存茶五要:恒温、恒湿、不见光、无杂味、喜热闹。上上品之陈年普洱茶,除茶材与制作讲究外,更要有和缓的后发酵存藏。故前三要皆为此。存茶者皆知,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对茶的重要性,但却常忽略了稳定的温度与湿度更有助于和缓的后发酵,光线当然也不能被轻忽,与前二要理同。

[后记]

六大茶山:勐海山、南糯山、倚邦山、邦葳山、易武山、班章山、攸乐山,为云南古代六大茶山

内飞: 1950 年之前的“古董茶”内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印级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干仓:指通风、干燥及清洁的普洱茶存放仓库,其存放的普洱茶叶为自然发酵,发酵期较长。

湿仓:通常指放置普洱茶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的时间和速度。

号级茶饼:为辨别茶饼、茶叶年代、级别、生产厂的编号,如: 8582 饼为(前两位数 85 为 85 年出品,第三位数8为8级茶,最后一位数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茶厂代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 、为下关茶厂。

铁 饼: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大益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如“红印”“蓝印”“黄印”等。

普洱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

七子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 375 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 2500 克,故名七子饼。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 100 克、 250 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 2 克— 5 克。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 100 克到数百斤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 100 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广云贡饼: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生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调拨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生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分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 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纪念饼(砖、沱):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

 

爆火的碎银子,和传统的老茶头是一回事吗?

无良茶商:“这种普洱茶叫碎银子,比老茶头更高级,古时茶马古道上可以用来换马匹和丝布!”

喜茶宣传海报:“每生产一斤碎银子,就要消耗200斤普洱熟茶。“

有一种普洱茶,本来是生产时产生的“废料”,被云南人嫌弃地叫做“鸡屎沱”,但近几年却被卷入“碎银子”的概念漩涡,成了争相追捧的“茶化石”。

今天,就来揭秘普洱茶界中的奇葩——老茶头!

老茶头是怎么来的?

老茶头,本质是渥堆发酵时产生的硬茶块。

我们都知道熟普要比生普多一道渥堆发酵环节,而因为茶堆中心温度的不断升高,微生物和茶叶酶发酵,就会使茶叶慢慢变成熟茶。

而由于茶堆中间温度过高,会把茶焖焦焖坏,所以需要定时翻开茶堆,使茶堆内外的温度尽量保持一致。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这种茶堆的内外翻动,一般需要茶工重复几百次,而一些没能被彻底翻到的茶叶,就会被茶叶分泌出的粘稠果胶粘在一起,变成团状的茶疙瘩。

等渥堆发酵结束后,这些品相不好的茶疙瘩会被专门挑出来,解开后再放回茶叶堆里,但有些粘得非常牢固,硬掰会将茶叶弄碎,得不偿失,只好另外挑成一堆。

而这就是“茶头”的由来,虽然其貌不扬,但微生物发酵程度在正常范围内的茶头,都是有品饮价值的。

警惕市场上的碎银子及茶化石

不过,随着碎银子概念的爆火,一些厂家会专门生产这些粘结在一起的硬茶块,以图售出高价,并美名曰“比老茶头更珍贵的茶化石”。

更有一些黑心茶商,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会使用工业明胶代替天然果胶质,使熟茶快速粘结,并通过添加黑色素做旧,虚报生产年份。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养生需求,还会混合糯米草,同时也能凸显“糯米香”的口感噱头,这些工业品经过模具压制和抛光打磨,就成为了一颗颗规整的碎银子了。

这种似茶非茶的量产化茶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老茶头的本义,成为了一种商品概念。

同时因为原料收购价低廉,规模生产的成本极低,这种茶的利润颇丰,往往是茶商倾力推销的重点对象。

各位茶友在面对茶叶店的热情宣传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老茶头价值是怎么被发现的?

说回其貌不扬的老茶头,当年既然是渥堆发酵时产生的废料,现在为什么又能卖出好价格?

关于这点,陆离整理了一位云南老前辈的口述:

上世纪90年代,以普洱茶为主的“港式茶楼”在台湾兴起,这股“普洱热”也随着台商到南方地区投资,而传到了大陆。

为了探究普洱茶在台湾地区的真实情况,云南省派出了一批资深茶人到台湾考察市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行人在台湾的茶室参观,琳琅满目的茶类,考究文雅的茶具,无不彰显台湾茶人对喝茶的重视,正当众人赞叹时,我却发现茶架上有一种茶很眼熟。

我连步走过去细看,感觉和自己记忆里的一种“茶”重叠,就好奇地问到:这是什么茶啊?

茶室主人瞥了一眼,略有诧异地回道:这不就是普洱茶吗?你们是专门生产这茶的啊,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察觉到话头不对,我连忙闭上了嘴,但在临走之前,我又单独询问了这种普洱茶的价格,并央求茶主人送我了一块茶样。

回到云南后天色已经暗淡,我强忍着旅途的劳累,急忙跑到了厂里的仓库,如果我的预感成真的话,那种台湾人口中的普洱茶,或许蕴藏着天大的商机。

当时已经很晚了,仓库里的灯正好也坏了,我就打着手电筒一点一点地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大堆黑漆漆的茶头。

在和台湾人送的茶样反复对比后,我终于确定了心中的设想,并不由得放声大笑,我们卖不出去的“垃圾”,到了台湾居然成了“宝贝”!

这种黑不拉叽的茶头,其实是茶厂在生产熟茶时,所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一般是用机器打碎后掺进茶饼里。

但大部分的茶头都十分坚硬,机器又会把茶叶都搅碎,而且由于品相太差,根本卖不出去,只好往角落里一扔,当做生产损耗不管了。

由于外形成团,颜色漆黑,卖不出好价钱,云南茶厂嫌弃地将其称为“鸡屎坨”,而就是这种鸡肋般的副茶,在普洱茶流行的台湾,居然能卖到每斤3000台币!

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把这些茶头全部收好,向厂里报备并以几乎白送的价格,买下了一大箱老茶头。

并联系了送我茶样的那个台湾人,请他搭桥引线,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了我们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这些所谓的“鸡屎坨”,就是现在的老茶头,能在台湾卖出高价,得益于当地普洱茶市场火爆,但更多是因为当时老茶头的价值被低估。

老茶头的特质和口感怎么样?

老茶头中的“茶头”指的是,是熟普生产中衍生出的一种副茶别类,也叫“疙瘩茶”,“自然沱”。

而当年的恶称““鸡屎坨”,则随着其价值被充分挖掘而销声匿迹。

而“茶头”前面的“老”字,则是因为刚出厂的茶头堆味经久不散,非常影响品饮口感,所以一般需要存放数年,等堆味完全散去后,才具有品饮价值。

干茶头一般会呈现出深褐色的色泽,外观是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团状,由于没有经过机器压制,且经过多年存放,紧结程度已经没有出厂时那么牢固。

老茶头的香气以陈香为主,滋味醇厚甘甜,由于果胶丰富,还会有滑粘的口感,茶汤锃红明亮,叶底弹性十足,多为红褐色或褐色。

除了具有熟普的优秀内质外,老茶头的果胶含量异常丰富,这让它的三个优点更加凸显:可泡可煮、茶汤醇厚、入口甘甜。

首先,老茶头具有极其耐泡的特点,冲泡次数可达近30次。其他紧压茶需要用茶刀撬开,而自然沱虽然无需拆分,但在冲泡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为了充分展现老茶头的品饮价值,最好洗茶2次,每次浸泡半分钟左右,具体浸泡时间,根据茶头紧实情况,和个人喜好灵活调整。

冲泡老茶头最好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用100℃沸水冲泡,头几泡茶汤比较淡,之后会越泡越浓,这和老茶头发酵程度外重内轻的特点所吻合。

老茶头除了可以用传统茶具冲泡外,也可以使用透明玻璃壶来煮泡,水声噗噗,茶香四溢,在透明的容器中翻滚至红浓透亮的老茶头,经历了生命中的又一次升华。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