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乔记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202款品牌普洱茶被云南省档案馆收藏建档

根据《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关于开展云南省品牌普洱茶建档工作的通知》精神,2021年8月12日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召开品牌普洱茶产品建档入选鉴定会,确定了202款产品入选品牌普洱茶建档产品,42款产品入选其他茶类建档产品。入选产品公告全文如下:

一、品牌普洱茶建档入选产品

1.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2018年中茶传世印级八八青饼(生茶)、2018年中茶传世印级八八青饼国际版普洱茶(生茶)、2019年中茶牌中茶1949七十周年尊享大红印(生茶)、2019年中茶牌圆茶经典大红印(生茶)、2020年中茶八八青饼(生茶)、2020年中茶号级红标(生茶);

2.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宫廷普洱(熟茶)、班章有机饼茶(生茶)、天骄(生茶)、早春银毫(生茶);

3.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益茶):7542(1901)、拱金耙银(1901);

4.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忙肺正山古树春茶(2020)茶饼(生茶)、黄家寨正山古树春茶(2020)茶饼(生茶)、正山古树茶王6000茶饼(生茶)、正山古树茶王3000茶饼(生茶)、犇牛茶饼(生茶)、犇牛茶饼(熟茶);

5.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关特沱(沱茶)、下关甲沱(沱茶);

6.云南龙生绿色产业普洱茶有限公司:0718龙生七子饼茶饼(熟茶)、2008经典生饼茶饼(生茶)、营盘之春五星茶饼(生茶)、2008经典熟茶茶饼;

7.云南龙园号茶业有限公司:龙园号大班章(2021盛世龙园)普洱茶紧压茶(生茶)、龙园号20周年(1999-2019)纪念普洱茶(熟茶);

8.南涧凤凰沱茶有限公司:鑫凤凰牌凤凰沱茶(熟茶)、鑫凤凰牌凤凰沱茶(生茶)、无量之巅(生茶);

9.腾冲市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高黎贡山普洱古树茶(怡韵)茶饼(生茶)、高黎贡山女儿茶茶饼(熟茶)、高黎贡山普洱古树茶(生茶)、高黎贡山有机古树茶(生茶);

10.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老同志9978茶饼(熟茶)、老同志9948茶饼(生茶);

11.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昌宁红2017老树普洱(生茶);

12.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无量原生紧压茶(有机普洱生茶)、无量淳普紧压茶(有机普洱熟茶);

13.普洱景迈柏联普洱茶庄园有限公司:景迈山茶饼(生茶)、景迈山茶饼(熟茶)、柏联普洱景迈香茶饼(生茶)、柏联普洱景迈香茶饼(熟茶)、典藏年份茶茶饼(生茶);

14.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土林凤凰普洱茶金毫801(沱茶);

15.云南德凤茶业有限公司:德凤牌·德凤官寨古树茶饼(生茶)、德凤牌·醉古古树茶饼(生茶);

16.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本味大成普洱茶饼(生茶)、博君普洱茶饼(熟茶);

17.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001(大饼、生茶)、2020年0081(大饼、熟茶);

18.云南昌泰茶业集团昌泰茶行有限责任公司:昌泰号茶饼(生茶);

19.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F7811普洱茶(生)、锦绣古茶·普洱茶(生)、小青树·有机普洱茶(生);

20.云南龙泉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岩诺普洱紧压茶饼(生茶);

21.云南永德紫玉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洱茶忙肺古树茶茶饼(生茶);

22.西双版纳勐海国艳茶厂:国艳普洱传统配方茶饼(生茶)、国艳普洱传统配方茶饼(熟茶);

23.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普茶投一号(生茶)、普茶投一号(熟茶)、普茶投二号(生茶)、普茶投二号(熟茶);

24.云南春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香竹箐古树茶茶饼400g(生茶)、香竹箐古树茶茶饼200g(生茶);

25.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紫电清霜茶饼(生茶)、朗月中天茶饼(生茶);

26.双江勐傣茶业有限公司:冰岛茶魂茶饼(生茶)、昔归茶饼(生茶)、勐傣无双昔归便携条茶(生茶);

27.云南景谷茶厂有限公司:润霖8545茶饼(生茶)、润霖7545茶饼(生茶)、酸枣树茶饼(生茶);

28.云南元今茶业有限公司(鼎元昌):鉴味茶饼(熟茶)、布朗山韵茶饼(熟茶);

29.云南老寨春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大寒早春茶饼(生茶)、班章早春茶饼(生茶);

30.云南昔归庄园翔盛古茶坊有限公司:昔归古树普洱紧压茶茶饼(生茶);

31.永德县永丰茶业有限公司:高山古树普洱紧压茶饼(熟茶)、深山老树普洱紧压茶饼(熟茶);

32.云南中吉号茶业有限公司:纯麻黑(生茶);

33.云南双江存木香茶业有限公司:存木香冰岛地界春茶饼茶、存木香冰岛地界普洱熟茶饼茶、存木香金款邦界拉祜寨饼茶、存木香银款邦界拉祜寨饼茶、存木香邦界拉祜寨普洱熟茶饼茶、存木香陈家寨陈味藤条饼茶、存木香陈家寨藤条王饼茶、存木香同化乔木春、存木香同化古树幽香、存木香大必地茶王树、存木香邦界拉祜寨时尚小方砖、存木香拉祜印象古树熟茶、存木香拉祜印象古树生茶;

34.临沧云茶之邦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紫祥菁(生茶)、兰石寨(生茶);

35.临沧燕语茶业有限公司:营盘古树;

36.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贺开有机茶茶饼(熟茶)、贺开有机茶茶饼(生茶)、传承1975茶饼(熟茶)、传承1975茶饼(生茶)、云南七子茶饼(熟茶)、云南七子茶饼(生茶)、顶牛茶饼(2009已丑年生茶)、顶牛茶饼(2021年辛丑生茶);

37.云南白药天颐茶品有限公司:醉春秋·邦东岩臻茶饼(生茶)、醉春秋·连心茶饼(生茶)、醉春秋·初见茶饼(生茶)、醉春秋·复兴号茶饼(生茶)、醉春秋·新时代茶饼(生茶)、醉春秋·如故茶饼(熟茶);

38.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润家号茶饼(生茶);

39.昆明五正茶业有限公司:柒氪普洱散茶(熟茶);

40.云南臻字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臻字号普洱茶—龙章茶饼(生茶);

41.双江津乔茶业有限公司:印象·津乔茶饼(生茶)、冰岛正寨茶饼(生茶);

42.西双版纳泉海茶业有限公司:泉海茶石(礼盒装)、七星茶石(礼盒装);

43.云南国际茶叶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70不忘初心纪念饼;

44.勐海吉普堂茶业有限公司:蛮润405茶饼(生茶)、吉熟503经典款茶饼(熟茶)、吉普号老班章603茶饼(生茶);

45.勐海酽味茶业庄园有限公司:老班章(生茶)、易武百花潭(生茶)、南糯博玛(生茶);

46.西双版纳同庆号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百年同庆普洱茶生茶、同庆号暖春普洱茶熟茶;

47.昆明古韵流香茶业有限公司:古韵流香岩韵邦东古树茶饼(生茶);

48.勐海宝和祥茶业有限公司:班字号?班章熟茶、岩韵青饼、乌金号圆茶(生茶);

49.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小多依树茶饼(生茶)、冰岛春天茶饼(生茶);

50.云南省茗日苑茶叶有限公司:布朗古茶茶饼(生茶)、大雪山1688茶饼、仙人山1618茶饼、仙人山1728茶饼(生茶);

51.云南大仟茶业有限公司:易武·春盏、布朗熟茶;

52.临沧智德鸿昌茶厂:曼岗石生古树有机茶·卧龙茶饼(生茶)、曼岗石生古树有机茶·凤鸣茶饼(熟茶)、正山昔归茶饼(生茶);

53.永德县仙人觅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仙人觅牌忙肺普洱生茶、仙人觅牌忙肺古树水井头普洱生茶;

54.云南雨竹轩茶业有限公司:鑫藏·冰岛茶饼(生茶)、爱随行·糯米香小沱茶(熟茶)、爱随行·玫瑰花小沱茶(熟茶)、爱随行·茉莉花小沱茶(熟茶)、爱随行·普洱茶小沱茶(熟茶);

55.云南千一茶业有限公司:大雪山饼茶(生茶)、千一七子饼茶(熟茶)、千一香饼茶(生茶);

56.昆明今雨轩经贸有限公司:金达摩普洱茶茶饼(生茶)、易武山普洱茶茶饼(生茶)、南糯山普洱茶茶饼(熟茶);

57.昆明葳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滇茸普洱茶饼(熟茶);

58.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秘林奇香·普洱熟茶散茶、高黎贡古树熟茶七子饼·普洱熟茶;

59.云南韵海之巅茶业有限公司:易武圆茶、倚邦圆茶;

60.云南云柯茶业有限公司:班龙庄园茶饼(生茶)、邦东庄园茶饼(生茶)、醇品3065古树普洱茶饼(生茶);

61.临沧雅致堂茶业有限公司:春·雅集梅子箐(生);

62.双江自治县勐库镇俸字号古茶有限公司:冰岛老寨(生茶)、冰岛金条(生茶)、冰岛五星(生茶);

63.云南易武同庆号茶业有限公司:2018年易武同庆号茶饼(生茶);

64.云南南木茶堂茶业有限公司:2014年自在茶饼(生茶);

65.云南禹舜祥商贸有限公司:云南禹舜祥七子饼普洱茶云鼎秘语茶饼(生茶)、帕沙普洱茶饼(生茶);

66.西双版纳勐海傣园普香茶业有限公司:典藏古树茶饼(熟茶)、老班章普洱茶饼(生茶);

67.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信茂堂·驸马茶(熟茶)、信茂堂·状元茶(熟茶)、信茂堂·榜眼茶(熟茶)、信茂堂·探花茶(熟茶);

68.云县古云沧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古云沧茶饼(生茶)、古云沧茶饼(熟茶);

69.云南颢懋茶业有限公司(恒昌赵记):倚邦古树春茶茶饼、易武麻黑古树春茶;

70.云南黄黑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凤姑山茶饼(生茶)、丁酉金实号茶饼(熟茶);

71.昆明班寨茶业有限公司:班寨老树纯料茶饼(熟茶)、南糯山茶饼(生茶);

72.镇沅圣润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白水迷香(晒青)、白水清香(晒青);

73.云南国辉神农茶业有限公司:国辉神农牌璋珍普洱茶圆形紧压型茶饼(生茶);

74.勐海香梭茶庄、西双版纳香梭茶业专业合作社:香梭圆茶(生茶)、香梭圆茶(熟茶);

75.勐海和森农业专业合作社:2018老班章黄金砖、2019老班章黄金砖、2020老班章黄金砖;

76.昆明富禾商贸有限公司:冰岛普洱紧压茶(生饼);

77.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壹茶堂茶叶有限公司:2019大雪山头春古树普洱茶饼(生茶)、峰范·小户赛普洱茶饼(生茶)、峰范·冰岛普洱茶饼(生茶)、冰岛五寨套盒茶饼(南迫、冰岛、地界、坝歪、糯伍);

78.云南佑展科技有限公司:涵韵(熟茶);

79.云南茶谣茶业有限公司(和饮号):和饮号·冰岛(生)、和饮号·昔归(生)、和饮号·坝歪(生)、和饮号·地界(生)。

二、入选其他茶类产品建档收藏

1.云南腾冲县云丽江山茶业有限公司(腾冲绮罗茶业):神舟普洱茶(含火山石基座)、马帮贡茶;

2.西双版纳洪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舍茶茶饼(熟茶)、得茶茶饼(生茶);

3.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柑之悦.尊享装小青柑(沱茶);

4.凤庆陈升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巅峰?凤凰(散茶礼盒装)、巅峰?野望(散茶礼盒装);

5.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昌宁红龙腾沧江红茶;

6.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帝泊洱分享装速溶茶(陈皮)、帝泊洱分享装速溶茶(甘醇)、帝泊洱分享装速溶茶(熟菊普)、帝泊洱分享装速溶茶(糯香)、帝泊洱礼品装速溶茶(甘醇)、天士力牌卓清速溶茶;

7.云南白药天颐茶品有限公司:红瑞徕?百年红运凤庆滇红工夫红茶、红瑞徕?传奇1939凤庆滇红工夫红茶、红瑞徕?平安盛世凤庆滇红工夫红茶;

8.凤庆县三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滇红特级(红茶)、锦秀红野生滇红茶(生茶)、滇红古树工夫红茶(红茶);

9.云南龙生绿色产业普洱茶有限公司:龙生翠茗绿茶;

10.云南龙园号茶业有限公司:龙园号“龙”字普洱茶膏(条装);

11.云南龙泉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金毫滇工夫红茶;

12.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无量蜜境条形散茶(有机黄茶)、无量尊红螺形散茶(有机红茶)、无量翠环螺形散茶(有机绿茶)、无量风月紧压茶(有机白茶);

13.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古树红茶(散茶)、凤山银针(散茶);

14.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云子四季K6原珍普洱壶泡茶;

15.云南德凤茶业有限公司:德凤牌?德凤酸茶;

16.云南双江存木香茶业有限公司:存木香古树滇红罐装红茶、存木香国印红茶罐装红茶、存木香勐库大叶春红套-勐库大叶红、存木香勐库大叶春红套-勐库大叶春;

17.永德县仙人觅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仙人觅牌忙肺红茶(盒装);

18.云南景谷茶厂有限公司:金波罗古树白茶砖茶(白茶)、教我如何不想她(白茶);

19.双江津乔茶业有限公司:半藏?白散压茶(白茶);

20.云南佑展科技有限公司:岚度(白茶);

21.福贡石月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福贡白茶饼、石月红晒红茶饼。

来源:云南网(通讯员周鑫),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故宫观茶记——中国茶文化之形成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于9月2日至11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展出。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立体展现穿越历史、连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立体地展现中华文明以茶为媒,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

茶文化的起源时代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是说茶作为饮料,发端于神农氏,周公旦作了记载而闻名于天下,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期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等人都喜欢饮茶。饮茶形成风气,在唐朝达到了鼎盛,在长安、洛阳两京以及荆州、渝州一带,更是家家户户都饮茶。


故宫博物院“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展览现场

茶原产于云贵高原,后来顺江而下传入四川。就在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雅集的第二年(永和十年),东晋人常璩完成了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与《越绝书》一起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武王伐纣时,巴国曾经派出军队跟随周武王作战,并参加了在牧野的大决战,为周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周王朝建立后,巴国就成了周朝的属国。巴国向周王朝进贡,贡品有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等,其中就包括了“茶”。此时巴蜀已成茶业生产中心,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梅维恒、郝也麟在《茶的真实历史》中记载,“蜀人制茶在今成都以南100英里(约160公里)的乐山地区”。巴蜀人民对茶的热衷,至今可从成都一带林立的茶馆中得到印证。茶馆各式各样,已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的装修古朴优雅,一壶茶,三两朋友,临窗而坐,谈商务,叙友情,一坐就是一个下午;有的包间里摆着麻将桌,三五好友一边“搬砖”一边品茶;也有的就在公园里,几百只竹椅露天摆成一大片,蔚为壮观,每当太阳好的日子,成都人都会坐满这些竹椅,一边乜眼晒太阳,一边啜饮滚烫的茶水。十多年前,笔者前往成都,与作家麦家等人小聚,第一次体验到这种大众露天茶馆的声威,颇感震撼。四川其他城市的状况,也大抵如此。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蒙顶山是有史以来世界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早在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就开始在名山区境内的蒙顶山栽种茶树。唐宋时期是蒙顶山茶的极盛时期,唐玄宗时期蒙顶山茶被列为贡茶。一直到清代,蒙顶山茶一直是给皇宫的贡茶,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依旧收藏着清宫的蒙山茶,还收藏有来自四川的名山茶、仙茶、陪茶、观音茶、春茗茶、青城芽茶、菱角湾茶、灌县细茶、邛州茶砖等贡茶。此外还收藏有普洱茶等来自云南、贵州的贡茶。这些古老的茶叶,都在“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上得到了呈现。


普洱茶

但四川盆地四周被群山所包围,使得茶文化的输出成为一条险途。直到东周末年,公元前316年,周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周慎靓王时期,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起兵伐蜀,只用了十个月就攻克全蜀,把蜀王降为侯,任命陈庄为蜀国国相,从而拥有了天府之国的丰厚特产,有了对抗长江中下游的楚国的战略优势。伴随着蜀国并入秦国版图,茶文化才由蜀传入秦。顾炎武《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

三国时期,饮茶之风已由四川等地传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魏国张揖所撰《广雅》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荆巴间”,就是四川、湖南、湖北。后面几句,是讲制茶工艺与效用:把茶叶采下来制成茶饼,如果叶子已老,就用米汤来调和,再制成茶饼。每欲品茗时,先炙烤茶饼,使它变成红色,再捣成碎末,放到瓷器内,以沸水冲开,或者加入葱、姜、橘皮,搅拌后饮用。如果用它来醒酒,可以使人精神到难以入眠。

三国两晋,茶的芳香开始缭绕在长江下游。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蜀人作茶,吴人作茗。”

《茶经》转引晋代卢琳所撰《晋四王起事》的记载说:“八王之乱”时,晋惠帝被司马伦幽禁于金墉城,受尽凌辱,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时,宦官用瓦盂盛上茶水,献给晋惠帝喝。

瓦盂,就是盛饭菜的土碗,说明唐代以前是茶具与食器混用的,茶具还没有完全独立出来。

这次特展上,展出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晋代茶具,有德清窑黑釉鸡头壶、青釉五盅盘等古老的茶具。

除了上述茶具,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安徽的珠兰茶、银针茶、梅片贡茶,来自福建的武夷茶、莲心茶、小种花香茶、岩顶花香茶,浙江的龙井茶、阳羡茶、碧螺春茶、灵山茗茶,以及来自江西、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的贡茶。这些贡茶虽然均出自清代,但从中也可以看到茶叶种植已经由最初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辐射到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知茶的人

《茶经》中提到的晋代饮茶者中,刘琨位居第一。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西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曾与祖逖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二人友情不一般,以至于常常“共被同寝”,而且都心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一天半夜时分,祖逖闻听荒野鸡鸣,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意思是这是在激励我们上进,于是与刘琨一起到屋外舞剑练武。从这个“半夜鸡叫”的故事里,脱胎出“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典故。刘琨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中写:“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愦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大意是:日前收到你寄的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都是我所需要的。我心中烦闷时,常要依赖好茶来排解,你可为我多置办些。


仙茶

东晋时,陆纳迁太常,徙吏部尚书,谢安常来串门儿,而陆纳仅以水果和茶水招待。陆纳的侄子陆俶看不过眼,偷摸儿给客人准备了珍馐美馔,他还以为叔父会夸他会来事儿,没想到谢安走后,陆纳把侄子臭骂一顿,说他败坏了自己清廉的名声,还下令把侄子打了四十大板。可见那时,已经有了以茶水待客的事例,饮茶已成为精神清洁的象征。

所以,陆羽后来在《茶经》里写道:“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与陆纳同时代的官员桓温也主张厉行节约,做扬州牧时,每次宴请宾客,只摆出七盘茶和果品,再无他物。这事记在《晋书》里。

但在晋代,最知茶的人,非杜育莫属。杜育是西晋一位天才少年,长大成人后,生得一表人才,被后世人誉有“美丰姿”的雅号,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代男神的意思。他曾官至右将军,又任国子祭酒,但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他那颗俊美的头颅也在“八王之乱”的刀光剑影中被活活地砍掉了,死时大约只有三十岁,以至于在浩浩一百三十卷《晋书》里,连个传记都没有,只是在别人的传记中,才偶尔露个小脸,比如在《刘琨传》中有记:“刘乔攻范阳王虓于许昌也,琨与汝南太守杜育等率兵救之。”在《苟晞传》中,苟晞在上表时提到一句“前司隶校尉刘暾、御史中丞温畿、右将军杜育,并见攻劫”。假若他没有写下《荈赋》,他在历史中的存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他留下了一纸《荈赋》,就彻底地改变了他在历史中的地位,足以让杜育这个“大历史中的小人物”称雄于世,让世人无法忽视他伟大的创造力。《荈赋》全文今已不存,只剩下残编断简,存文如下: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氤氲馨香,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萧翼赚兰亭图》(摹本,局部)

《荈赋》的伟大,在于它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次完整记述了茶叶从种植到品饮全过程的作品,“文章从茶的种植、生长环境讲到采摘时节,又从劳动场景讲到烹茶、选水以及茶具的选择和饮茶的效用”(梅维恒、郝也麟:《茶的真实历史》,第20页,三联书店2021年版)。有人从这篇短短的文字中总结出八个“第一”:第一次记载茶的种植生长规模;第一次描述高山环境出产好茶;第一次记载采摘秋茶;第一次阐述煮茶的择水;第一次阐述陶瓷茶器宜茶;第一次描述“沫沉华浮”的茶汤特点;第一次涉及初步茶道思想与茶美学;第一次阐述茶的功用。

这八个第一,足以令杜育和他的《荈赋》被铭记于史,千秋不朽,因为他是“站在人类茶学文明的原始荒原上,视野之内,再无他人”。

正是有了《荈赋》,人们才把西晋视作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时代。

“这分明是甘露啊”

西晋以来,中国茶文化悄然开启了它的旅程,然而,一直到隋唐以前,中国人的主要饮品依然是酒,茶还没有占据主流的位置。《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记载,是说东晋初年,司徒长史王濛喜欢饮茶,所以他每次都用茶水来款待客人,然而,那时很多人不习惯喝茶,接受不了茶水的苦涩寡淡,但王濛却热情无比,这让他们感到很痛苦,每次去王濛家之前都会说“今日有水厄”——今天又要体会喝茶的厄运了。


蒙山茶

关于两晋之间酒与茶的双重变奏,邓子琴先生在《中国风俗史》中把魏晋清谈之风分为四个时期,认为前两个时期的清谈家多好饮酒,而第三、第四时期的清谈家多以饮茶为助谈的手段,故认为:“如王衍之终日清谈,必与水浆有关,中国饮茶之嗜好,亦当盛于此时,而清谈家当尤倡之。”

到了南北朝,江山变得更加不可复识。在一片刀光剑影之中,茶的命运细若游丝却绵延不绝,饮茶之风不仅没有中断,反而在上层社会和僧道阶层影响越来越大。陆羽《茶经》从古文献中引了这样一条,“《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宋录》中的“宋”,是指南朝宋。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都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之子。他们一起前往八公山,寻访昙济道人。昙济道人不是道士,而是著名佛教徒,“道人”是对修道之人的泛称。昙济道人用茶水来招待他们。刘子尚饮后,说:“这分明是甘露啊,怎么是茶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甘露具有某种特殊的意涵。《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甘露是天地合一的结果,是“因德治而出现的祥瑞”。西汉贾谊《过秦论》说:“甘露既降,朱草萌芽,心不枯萎,绝处逢生。”有了甘露,才有万物滋生,才有人世长寿。莫非这超脱尘俗的茶水就是传说中的甘露吗?

南北朝时期,皇帝王公对茶的崇拜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齐武帝萧赜临死前在遗诏中说:“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在他的灵位上置放杀牲作祭品,只需摆上饼果、茶饮、干饭、酒脯就可以了。

精美绝伦的茶具

犹如暴风骤雨之后是晴空丽日,历经三百多年混战的中国,终于走向了统一和繁荣。三百多年的战争,刺激了这片东亚大陆上的物质与文化的交流,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把都城从北方苦寒的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黄河边的洛阳,参照南朝典章制度,改革北魏政治制度,重用汉族士人,在各方面进一步实施改革,推行汉文化,同时也在中原文明的精耕细作、细润绵密中,吹进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旷野之风、雄悍之力。“北方的辽阔粗犷、狂放的生命激情,与南方发展得纤细精致、缛丽委婉的情思,忽然得以合流。”(蒋勋:《美的沉思》,第15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邛州茶砖

大运河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让中国的河流成为一张彼此交错、可以互相抵达的大网,将曾经破碎的版图,通过漕运经济紧紧连接在一起。在这种物质大流通中,茶文化也获得了向北发展的契机,和姜、橙子、荔枝等“新鲜事物”一起,出现在北方人新奇的目光中,茶这种清淡的饮品逐渐为北方人所接受,“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茶叶市场的大增,带动茶叶生产的大发展。《茶的真实历史》一书中说:“唐中叶以前,蒙山茶因稀而贵,一匹绢丝甚至买不到一斤茶。随着北方对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蒙山茶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数十年后,蒙山新茶在集市上随处可寻。据说,‘关隘而西,山岭而东’的村民可以数日不食,却不能一日无茶。当地有民谚云:‘一个茶芽七粒米。’茶叶质轻,便于运输,不易变质,是很好的经济作物。”

1987年,考古工作队在清理法门寺佛塔时发现了地宫,打开了这座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不仅发现了世上仅存的一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还出土了多件金银茶具,其中就包括了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有茶笼、茶碾轴、茶碾子、茶罗子、茶炉、茶匙、茶盆、茶碗、茶托等。“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上展出这些精美器物,重现了公元9世纪中国茶文化的流光溢彩。

哲学与艺术之饮

在唐朝,酒和诗是那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酒的唐朝,就像没有诗歌的唐朝一样寡然无味。王维诗曰:“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李白诗曰:“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青春、诗歌与酒,那么完美地契合在一起,这才是大唐气象,那么的雄姿英发、洒脱张扬。


珠兰茶

李白与杜甫的相识,就是在洛阳的一次酒局上。那时的李白,已经名满天下,而杜甫,还只是李白的超级粉丝、一个没有名气的文艺青年。酒局开始后,没有人介绍杜甫是谁,杜甫只能敬陪末座,一言不发,还是李白注意到这个被人冷落的青年,见他风清骨俊、气宇不凡,就向旁人打听此人姓名,听说是杜甫,就主动端起酒杯走到杜甫面前,说:“让我借花献佛,向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杜子美敬上一杯酒。”一句话,令杜甫感动得几乎流泪,由此开启了二人之间终生不渝的伟大友谊。

在唐代,茶宴也在僧人、士人中逐渐流行。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与酒比起来,茶的素洁清淡更能体现精神上的清雅脱俗。唐代画家阎立本绘有一卷《萧翼赚兰亭图》,只是真本已不见踪影,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是三件宋代摹本,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本的画面上各有五人,分别是辩才和尚(左侧执挥尘坐于禅榻)、萧翼(坐辩才和尚对面的长凳上)、一名小僧人(在辽宁省博物馆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本中位置不同),重要的是,在辩才身后,辽宁省博物馆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本都有两名仆人正在专注地烹茶,这个烹茶的场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本中是没有的。其中,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正要搅动“茶汤”,旁边的童子则弯着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然后向宾主敬茶。

春光明媚、清风逐人的日子里,曾任左拾遗、以侍御史身份出使吐蕃的吕温与朋友们在一起修禊共饮,客人中有南阳邹子、高阳许侯,还有二三才子,所饮之物,也不再是曲水流觞里的酒水,而是以茶代酒,煎茶分酌,沫浮素杯,色如琥珀一般。吕温信手写下一纸《三月三日茶宴序》,成为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全唐文》中,描写茶宴活动的文章,仅此一篇:

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指青霭,坐攀香枝。闲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五云仙浆,无复加也。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

在《三月三日茶宴序》中,吕温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都作出了生动的描绘。在唐代,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经非常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文人们通过“不令人醉,微觉清思”的品茗活动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中澹闲洁,韵高致静”的心灵境界。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皮日休、杜牧、孟浩然、刘禹锡、陆龟蒙等诗人都写过茶诗。宋代欧阳修、蔡襄、苏轼、苏辙、梅尧臣、黄庭坚、秦观、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也都写过许多茶诗。有学者指出,魏晋至南朝的急遽演变中,华夏道释儒开始融合,茶与主流文化开始融汇,茶宴也正式成型。而到了唐朝,才是茶饮大步迈进的重要历史阶段。于是,在皇皇大唐的风华中,茶从普通饮品升华为高雅与文化之饮,从解渴之物升华为哲学与艺术之饮。

(展览和展品图片均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作者:祝勇(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8日16版)

(来源:光明日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这10个因素,影响了普洱茶的品质

  大自然孕育着万物生长,也创造了生命的个性。普洱茶的“山头特性”便是典型的代表。

  茶的质量包括其先天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及化学变化类型等。影响茶质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茶种。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大到“大叶种”和“小叶种”有别,细到云南的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和凤庆大叶种都有各自的品质特点。

  2、土壤。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

  土壤是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之一,早在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好,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3、气候。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

  “临沧”高山云雾多,直射光少,散射光多,湿度高,不仅能抑制纤维素的合成,保持芽叶柔嫩,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又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使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增加。所处临沧经纬度范围内的茶,整体甜味明显,气韵浑厚且耐泡。

  4、日照。也就是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相同条件下,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气韵强烈。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5、养护与生态。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常见的对比有“放养的古茶园”与“台地茶园”,两者种植密度的稀与密、混生的多与少、树木的强与弱,造就了古树优于台地滋味的条件。

  野放者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

  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6、树龄。茶树的年龄也是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之一,在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

  7、采摘时节。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8、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

  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到三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者次。”

  9、环境气味。是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

  10、杀青与揉捻技术。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茶汤带绿色,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故宜在适温下延长炒青时间。

  可见,天时、地利、人和都影响着茶的品质。从茶园到茶杯,只有对一片土地、一棵树木有足够的了解、对技艺足够的纯熟,才能释放它最本源而迷人的芳华。

  不管是品味自然的纯粹之美,还是感知大山的气息,这一杯来之不易的茶汤,都让人倍感珍惜。

来源:津乔普洱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