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品一口茶

找到约3,573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品茶,品无尘年华

饮茶,饮的是一种心情。一杯茶,一把蒲扇,坐在古柳大树下,慢慢地品着茶,有一口没一口地,一边习习地搧着风。此时,柳色如烟,鸟鸣如珠,饮茶者的心则如一朵水白莲花,淡然开放,清香细细。

当年,陶渊明作别官场、归隐田园时的心情,大概与此相同吧。

饮茶时,心,应当是净白的,是虚无空灵的,否则,和饮茶相悖。

饮茶时,不要想得失,不要想名利,否则,难得茶中三昧。

同样的,饮茶时,不要想红尘名利,不然,会脏污了杯中茶汤。

当年,陆羽在深山山寺里,面对着清风明月,品着一杯清茶的时候,眼前看到的一定是白云,在山门外轻轻飘荡,不着一痕。耳朵听到的,一定是如珠的鸟鸣,清新雅致,犹如露珠。至于那一刻的心,一定是“本来无一物”的,是毫无尘埃的。

因此,他才会品出茶中淡然。

因此,他才会品出茶中的洁净。

也因此,在他挥别古寺,挥别白云高山后,回到尘世,坐在西窗下,铺开纸,提笔蘸墨,落在纸上的一部《茶经》,翰墨淋漓之外,才会充满着一种清净如水的感情,流溢着一种不着一痕的悠然清闲气韵。

茶,让人心精细。

茶,让人的精神饱满。

茶,也让人的生活走向风清云白。

喝茶者,一般茶室不必精致,但必须净白:白色四壁,毫无污渍。房内,有木桌,有木椅,都不着雕饰,自然素朴,给人一种清水芙蓉的感觉。

当然,房内还要有古筝一架。

主人坐在古筝前,舒缓身心,十指起落,一支《高山流水》的曲子,或者《阳关三叠》的曲子,在古筝上如水滴落,一个个音符,仿佛也泛着晶亮的光泽,轻轻流洒。

窗外,得植着几本芭蕉。芭蕉的叶子一片青绿,在窗棂前半遮半掩着,随风摇曳。那种绿,是一种新绿,一种青绿。绿色映在房子里,房子里荡漾着一种绿意。弹筝者最好穿着白衣,衣服上,也沁入荧荧的绿韵。

此时,房内有小泥炉。炉不必大,得精巧,炉内生火,上面蹲着一个陶罐,煮着水。有的人用铁罐,则不宜:铁罐煮水,含有铁味,泡茶的时候,会败了茶味。水开后,缓缓拿了,冲壶,洗茶,泡茶。

听古筝的客人,则拿着杯子,默默地听着筝声,不时地品一口茶,缓缓吞下,一股淡淡的香味浮荡上来,齿颊生香。此时,室雅茶香,相得益彰。此时,饮茶者的内心一片空灵,不知是古筝声滋润出来的,还是茶汤滋润出来的。

数曲听罢,几杯茶后,抬起头来,窗外月光如洗,流荡在芭蕉叶上,也泼洒在房内。房中,黑色和白色相互渗透着,斑斑驳驳的,本就是一副水墨画了。

而弹筝的和品茶的,都成为画里人物。

夜深,圆月如盘,高悬窗外。

室内,茶已品罢。

客人一揖,挥手而别,主人相送,站在门前,看朋友越走越远,走成了月光下的一粒浮萍,渐渐的,浮萍也不见了。然后,自己也转身回去,轻轻阖上门。

这一刻,无论归去的客人,还是在家的主人,都感到这一天很清闲,身体和心里,都是透明的,好像月光一照,就会照透一般。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茶人的知己,应当是好茶者。

喝茶的时候,二三友人聚在一起,是会相互表现茶功的:将壶拿着斟茶,一股茶汤飞出,所有茶杯皆满,而且涓滴不溢。这当然是茶功。

还有,开水煮到什么样子泡茶为好,也是茶功。开水不开,则难以泡开茶叶,无味;如果过开,就会烫死茶叶,更是可惜了一包好茶。

有人说,不就是一点茶叶吗?没啥。

说这话的不是茶人。茶人视茶不是茶叶,是知己,对待茶叶是唐突不得的。因此,煮水也就很讲究了,用陆羽的话说,水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三沸之水,方可泡茶。

当然,还有一样茶功,就是品茶。

品茶,是多少年与茶汤为伴方才练就的。品茶包括看汤色、嗅茶香、品茶味。很多人说,高明的茶人,一口茶汤进嘴,能够一口说出是什么茶。但是,这得有个前提,品茶者必先饮过此茶。否则,是不容易做到的。

一般能说出茶的色香味,就已经不错了,算得真正的茶人了。

我有一个朋友,茶功很深。那时,我们在单位共处一室,闲来,或秋雨之夕,或冬日夜晚,用一个电炉子烧水,相对泡茶,品茶。他每次饮茶,必先拿了一粒茶芽,放进嘴里,眯了眼嚼着,有时摇头,有时点头,点头时必对茶叶加以品评,说茶香清味雅,回味无穷,不错。我听了,急忙实验,泡罢一尝,果然如此。

他有一杯是紫砂泥的,杯形简单,如茶缸状,拿在手里,敦实,沉重。每早起来,他必拿了杯泡上茶,喝后再上班。

他的杯子很少洗,里面有茶垢。一次,我指着道,应当洗洗。他看了一下,得意地说,这才叫茶功,你们外行不懂。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种养壶方法。

挥别友人近二十年了,这样的茶人,已经很少遇见了。有时,寒夜归来,一身疲累,一人泡茶独饮,很是想念那段日子。

茶友是可遇不可求的:遇见,是缘;不遇,莫怨。毕竟,在这个红尘滚滚的时代,茶人,已成为了一道诗词里的风景了。

有人说,喝茶得在春之晨,冬之夜。其实,我认为,饮茶是无时无地不好,关键在于饮茶人的一颗心是否淡然。陶渊明有一句诗,说得非常好,是适合茶人心境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清净,就是身在闹市,也如处于深山一般,面对名利,不起丝毫波澜。

饮茶,也是这样的。

春之晨当然宜于饮茶。一早起来,泡上一杯茶,一边喝着,一边在花圃里看栀子花一片,看桃李芬芳,看蒲公英星星点点。此时,嘴里茶香,鼻端花香,人浮荡在一片清香里,不带一点儿人间烟火气。

至于夏天,更好饮茶。

夏天饮茶,最好在古树浓荫下。一个早功活儿结束,或锄豆南山,或耕田北畴,然后回了家,吃了早饭,泡上一壶茶,独自坐在门外古树下的石头上,或躺着,看一本书,不时地拿起茶壶,嘴对着壶嘴,嗞儿一声喝上一口茶,在舌尖上轻轻一转,缓缓吞下。树头浓阴里,阳光斑斑点点落下来,蝉鸣如箫音一样婉转,随风流散。

一壶茶罢,躺在山石上,沉沉睡去。风,轻轻吹过,能隐隐感觉到。夏花飘落衣襟,也能隐隐感觉到。

此时饮茶,自在。

秋之夕饮茶,极富山居诗意,尤其秋雨淋漓中,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窗外树木黄叶飘零,确实有一种“雨中黄叶树”的感觉。此时,茶人的心里有一丝说不清的愁绪,伴着一杯清茶的茶烟,袅袅升起来,漂浮在书房里。房中供着一盆野菊花,盆里泥土中还藏着着一只蟋蟀,发出一声声的鸣叫,带着一种旷野乡村的气氛。此时,饮茶者在这茶香里,在这虫鸣声里,思绪会走回遥远的乡村,走入淳朴的乡情里。

茶香淳朴,其实,最淳朴的应当是乡情,经久不变,耐人品咂。

冬夜饮茶,坐在窗前,拢着一盆火,读着一卷唐诗。几首读罢,抬起头,窗外一片白亮,这才知道,外面下雪了。可是,房内却一片温馨,所有的寒冷,所有的孤独,所有的人世沧桑,这一刻都被关在了窗外。

一杯茶,一盆火,就营造出一个温暖如春的世界。

饮茶的地方,还有一处不可不提。周作人在他的散文中说,坐了乌篷船,在江上流动着。他说,这种乌篷船,四人团座,围着一张桌子正好。

这时,如桌上再有一壶茶,四个瓷杯,就更好。

四个人一边看着青花瓷一般的江南美景,一边品着茶。在水上,尤其在江南绍兴一带的水乡,水是白净平稳的,不纹不波。船行也不太快,快则难以细看两岸的人家、乌桕树,还有岸柳牧童了,就难以尽兴。

此时可喝茶,可看景,可聊天。

他还说了另一种饮茶方法,就是躺在乌篷船里,拿着一本小品文,旁边放着一壶茶。如果是我躺在船上,手边拿着的书一定是他的小品文。周作人的小品文自然,清新,洁净,不愠不火,和沈从文的小说是可以相媲美的。

有的书,本身就是一杯清淡的茶。

有时,读一本书,让心一片空灵,也如躺在乌篷船里品茶一般。

【摘自2018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曾玉荣(陕西山阳)】

品好茶读好书

(《吃茶去》杂志)饮茶与读书,两种高雅的情调,一种享受的人生,可能不被每个人理解与接受,但爱好者必然会品出其中无限之乐趣。

心情宁静之时我最爱读书,读书之时又常常爱捧一杯茶水,一边读书一边呷茶。书可厚可薄,茶可浓可淡,吟诵多变的文字,咀嚼茶叶的清香,便觉得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在滚滚红尘中,能坐下来喝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清代醉月山人的七律“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吟成白雪心如素,最到梅花香也清。昔日浣沙今日恨,玉人如许愿相亲。”讲的就是饮茶与读书的情调,心静之时泡上一杯清茶,看一本书,让身心充分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书中,仿佛时间都已停止。

茶要轻轻地嗅,缓缓地呷,细细地嚼,悠悠地品,不管红茶、绿茶、名贵佳茶或普通茶,漾在杯里,香在嘴里,都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古人把茶当作陶冶性情、锻炼品格和思想情操的途径和方法。唐代的刘贞亮提出“以茶可雅心”、“以茶利礼仁”,“以茶可行道”、“以茶养身体”的“茶德”。于是古人便常常以茶为范,以茶载道,把“道”寓于品茶之中,使茶性与人性相通,茶品与人品相合,借茶香茶韵,构筑出淡泊谦和的意境。

手执一杯香茗,品味着四季的蕴味,品味人生的精彩,心素如简,人淡如茶。清茶袅袅散发着时光的馨香,弥漫而来的是恬静和舒适。敲打着文字,心仿佛一泓静水,那些淡淡的往事,淡淡的心绪和淡淡的思念都融化在这茶香里。该用怎样的文字才能把夜的空旷、月的妩媚、茶的深邃、心的静谧落墨纸上?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宁静,深入细致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样,酸甜苦辣酸,五味俱在。人生如白驹过隙、草露风灯,短暂得就像这片片茶叶,我们不应该刻意的去计较生活中的得失,应该活得实在、活得真切、活得淳朴、活得坦然。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不必为追求短暂的大红大紫而穷尽一生,其实人生如茶味一样清淡略带苦涩为最佳。风雨人生、辛酸遍尝,这样的人生才是富有的、充实的、幸福的。

书要静静的读,慢慢的赏,不管古今中外、传世佳作或一般读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品味着人生,体味着人生。捧一杯清茶,临窗而坐,用清茶的怡香,将自己的心融入墨香的文字里。嗅着淡淡的香气缥缈的来临,轻盈而悠然。浅听夜音,旋绕在氤氲处,伴清风徐徐。一点点打开思绪的画卷,看流年留下的斑驳的碎影,摇曳在诗词话语间。让一颗心淡然在文字里,一切释然。呷一口茶,透过杯中茶叶看人生。

品茶是一种消遣和享受,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茉莉的飘香爽口,碧螺春的柔和鲜甜,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香郁味甘,一切尽在不言中。从一片茶叶中可品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心灵复归宁静,方会沉醉其中。品茶后,写写文章,更能让我安静下来品味人生。

展开沧桑的岁月,品尝人生爱恨,才会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真正领悟,才能把这美好世界与你的人生领略中惠,会让你在这茶香的杯中,回忆人生的七彩斑斓,沉醉在炫丽的红尘梦幻里,品读你墨宝的真谛,书写无悔的人生。一杯茉莉花茶正袅袅散发着时光的馨香,弥漫而来的是恬静和舒适。敲打着文字,心仿佛一泓静水。那些纷繁的往事,忧愁的心绪,和被思念的青藤缠绕着的那份淡淡的念想,已经随了这键盘开始氤氲岁月的旖旎。

流年的红尘,无声的文字,在岁月中记录下感动的瞬间,镌刻下今生值得回味的年华。文字是心灵梦语的驻守,是快乐的愉悦,是心语的独白,是把一份幸福与快乐默默的在茶香中品味。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洗心如镜,和谐天下,高不孤方自赏,才能超然物外。浩然处世,静气养身,平心才能静气,给自己一片晴朗天空。

品好茶读好书,能静守一段岁月安好,看春意繁花,尝夏日火辣,叹秋叶零落,赏冬雪飞舞。其实人生的幸福真的很简单,微笑地生活,过着平凡的日子,守住淡泊的岁月,有事做,有梦想,有期待,有结果,有人爱,这就很好。感受生命善良与芬芳,茶香中读懂了自然。用真诚与善良来点缀自己的世界,绯红花瓣在手指间飘落是美,斑谰汪洋如海的明媚也是美。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

【摘自2014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王涛(湖北武汉)】

古茶走廊,与茶一次美丽的相遇

仿佛是一首歌,仿佛是一幅画,仿佛是都市休闲的快活林。午后的一刻,我在云南凤庆的古茶走廊,与茶一次美丽的相遇。

还未走进古茶走廊,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茶韵,沿途绿茶茵茵,树木苍翠,石径幽深,与茶楼浑然一体,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尽显古典与现代气质之美。

走进古茶走廊,入雕栏之境,傍小桥之侧,闻流水之声,赏古乐之雅,让人觉得仿佛穿越时空,身处其中,感受到一份快乐与悠闲。一阵风吹过,似乎还有一两枝开放的花儿在轻叩窗门,传递着温馨的气息。伴随着那一阵阵悠然飘来的沉香和缕缕茶香,沁人心脾,以致于让人不急于马上坐下点上一杯茶,而是先要闭目深吸,享受一下心灵的片刻宁静。

走进文鼓楼,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万象随风动,物于心外;一缘伴茶来,妙在其中。”的对联让你细品茶中人生的滋味,寻找内心的感悟。正门上,“长空舞袖云肪动,高山摆案,嘉木当玄圭,神农作序;大地流风寸翰行,远岭横窗,玉壶呈月砚,陆羽成书。”使人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出传统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水乳交融。

茶楼的内部装饰总是别具一格,陆羽、神农的浮雕栩栩如生,古朴的造型设计,古朴的家具摆设,简单的挂画配饰,恰到好处的灯光处理,使这个小空间朴实而又充满着一种回归本色的入世观,茶楼环境装饰设计不在于材料的贵重,不在于装修的豪华,而在于传统文化和现代休闲元素的结合,简约的造型设计,青石板的地面、砖墙,木质的吊顶,点缀透彻的射灯,使环境古朴而不沉重。

“盅中道茶,盅盅道茶,盅盅道茶品茶道;座坐知己,座座知己,座座知己唯己知。”茶道,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高雅的品味文化,因为可以满足人们审美欣赏、社会交流、养生保健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茶文化更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所以古茶走廊从茶文化出发,营造富有茶文化的艺术氛围,让人们能在品茗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全身心的放松,体验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此处便是休闲又能促进交流的理想场所。

文鼓楼,静静地吐露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芬芳。茶艺培训,音乐、舞蹈创作,摄影家文化沙龙。或挥毫泼墨,或吟唱谈心,至情至性。茶楼清静幽雅,茶香四溢,音乐缭绕。在这样的环境中,看窗外花开花落,闻流水声声入耳。听古筝高吟低唱,谈纵横古今传说。回归自然之趣,听茶水与时光觥筹交错。有时邀三五好友在此聚首,或与同道茗友一起品茶,甚至于一个人在这幽然之境,去静静地品读一本清心的书。让身心来一次彻底地放松,让平日的慵懒表露得淋漓尽致。“前生后世路相随,旧事无人梦自痴。半套青衣寒露透,一窗暮色寄相思。秦砖汉瓦今何在,唐风宋韵几人知。化羽成仙邀日月,随风起舞唱茶诗。”、“空灵俊秀地呈书,淡雅清香月画图。悟道何需三界外,休闲不在万缘足。前程路碎石阶印,古道秋深大漠枯。万岁茗柯归故地,千年古韵在茶都。”道出了与茶结缘,茶趣与文化素养的茶人合一境界。

古色古香的桌椅和考究的山水画是文香阁的标准配置,茶楼内拥有独一无二的茶座布局,一张张木漆茶桌被擦得铮亮,一套套饱经沧桑的木纹茶具摆在桌面上。“八百年驿道马驰,乃连系九州为友,四海为邻,一物为缘,若寻根日月精华,图宏业盛,礼齐韵雅,首当数彩云之南,古茶公社;五千里沧江龙动,最贵于六国同宗,三省同祖,七市同益,要溯源天地灵秀,山高水长,儒厚文兴,还请看锦绣凤庆,滇红故乡。”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文鼓楼二楼,最先迎候客人的总是幽幽的茶香,刚刚出壶的茶汤冲入一只只精巧的白瓷杯里任人品尝。品茶,啜的是一种意境,品的是一份情怀。几枚盈绿,超凡脱俗,在水中观其上下沉浮,仿佛人生的起起落落。而选择一份如茶般清淡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则需一种境界。

擎一盏清茶,任丝丝幽香冲淡了浮尘,沉淀了思绪。憩坐都市宁静清雅一角,柔和的音乐若有似无。其实生活本就如此简单,似是凝聚了太多的愁绪,太多的愁绪是因了心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烦躁时,恬恬然醉心于一盏佳茗,感受着茶之岁月,壶里春秋,云卷云舒;闲来无事时,赏玩手中或精巧别致或古朴大方的茶具,茶香缭绕,云气袅袅,细啜慢饮,悠悠回味,自觉齿颊生香,清幽扑鼻,疲劳顿消。虽说境由心造,但茶品、器具、美食、美景同样重要,它们能烘托品茶的意境。

文香阁除了茶品系列之外,还有根雕等工艺品,悬挂的字画,无一不跟茶有关,茶室内外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树成荫的花草,每位顾客都会情不自禁的去抚摸一下真假难辨的假树仿花。工作之余,带着周末的闲情,品一口茶,让人偷得半日闲。一杯茶水,似春的信使,沉淀着自然的讯息。

“品茗,就是品人生”。茶道的意思,是否可理解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轻轻的啜一小口,唇齿之间留有淡淡的醇香。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精致的茶韵工具,一流的泡茶功夫,让茶的艺术在古茶走廊展现得淋漓尽致。"喝茶之意不在茶",文香阁茶楼的茶,能怡情悦性,消去烦躁,使人们身心舒展;能清心醒脑,其乐融融,使人们振奋精神。

是的,时光如水,匆匆而过,或许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太多的快乐或忧伤,浮世的灯火明灭着思想,谁是谁前世的缘分,谁是谁一生的心疼,置身红尘,每个人都需要用一种方式来释放灵魂,而一杯香茗总可以让伤痕累累的心卸下疲惫,尽享一份安宁与通透,正所谓禅茶一味,云淡风轻。“漫履险峰神自定,独居空谷心常明。”能达到此等境界,人生何幸之至。

一杯茶,是一张张美丽的书签;一杯茶,是一首首生活的歌。它的那一丝苦、一丝涩、一丝甜,包含了多少悲喜的激荡,生命的共鸣。在茶韵斋,你可以放下绷紧的心情,尽情地舒展精神,“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茶韵斋楼拥有"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舒适;拥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热闹景象;拥有“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的清幽;拥有“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的韵味。室内窗明几净,温馨典雅,精美的茶具款款玲珑剔透。各类名茶被主人怜香惜玉般收在吧台的厨柜上,店主和茶女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伴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令你顿生宾至如归之感。

三五个人走进茶韵斋,茶女款款走出,笑意盈盈,彬彬有礼。然后,你随她轻巧地步入茶屋,听她娴熟地说着茶道,她的脸上含着恬淡的笑意,你悠闲地看她用纤指托起一件件茶具,看她小心翼翼地用沸水拭着小巧的杯盏,看她低着眉将茶水注入茶杯内,静静地等候着。稍许,她绽出一痕浅笑来,用手轻轻打开杯盏,茗烟袅袅升起,茶香四溢,然后缓缓地飘散,融入竹窗之外。我们几个人得半日之闲,散坐在雕花木窗下,静心品茗,或斟酌古今,或品味中外,或侃天南地北,或胡扯人间是非曲折。

此时,落座在厚厚的木质古櫈上,听着美轮美奂的轻音乐,接过茶女恭恭敬敬奉上的小盅香茶,音乐响起,随流淌的古乐流泻出赋予磁性的女中音,点拨着呼吸,一呼一吸间,满心的神圣与庄严,敬茶若神,恭敬心起,禅意弥漫,空灵而飘逸。

端杯,闻香,品味,喝茶,入喉,入心,入肺,入胃,滴滴甘怡,润泽身心。一杯,二杯,三杯……手心微汗,足心微汗,额头微汗,身体微汗……茶的魅力,一一彰显。经历了一场茶的洗礼,茶的浸润,让全身释然轻松,恍若飘飘茶仙般空灵。

心,被荡涤,氤氲在袅袅茶味里入定,纯洁,洁净,无欲无求,超然物外。不觉间,尘世的喧嚣和浮躁竟随着缓缓升起的茗烟一道散落开去。那一刻,也许是受气氛的熏染,也许是受环境的烘托,忽然,你便发现自己仿佛真的就有了一派“隐士”的气度和风范了。这时候,品着功夫茶,再看茶美的茶道表演,茶就变得玄妙而神圣了。于是,唐人那首著名的饮茶诗就会自然地闯进记忆中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全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沉吟中,一杯香茶下肚,茶的美妙自然便是心知肚明了。真可谓“铅华洗净处,万类见真容。醉卧云天外,痴游大地中。机缘随世事,造化守中庸。欲念何堪尽,浮名毕竟空。”

身处古茶走廊,把自己置身于陶公的世外桃源,忘却一切的世俗,抛弃一切的痛苦,让心与灵魂静静地对话,尽享最原始,最纯净的时光。

【摘自2016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庄文勤(云南凤庆)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找到约3,459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