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

找到约85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什么是好茶?有什么标准

什么是好茶?

制茶人、销售者、喝茶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标准。


种茶,采茶者,认为肥沃的土地、茁壮的树干、绿油油叶子就是好茶。制茶者更多从原料品质和工艺控制角度,如何在茶树栽培种植、茶园养护、鲜叶采摘、粗精加工方面延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延展到成品茶的包装、文化风格等。


到了中端的流通环节的茶叶经销者更关注的是什么茶能够符合周边消费者的口味和消费能力,加快流通和消费,盈利创收。这个环节看似没有生产过程中质量把控,实际上经营者在进货选择上已经向上游延伸,并从制茶者关注的要素方面对不同品牌、厂家、茶品特点进行了筛分和选择。尤其加强关注了产品的规格设定、外在形象、文化风格等。因此,茶叶的经销者,判断一款茶的好坏,考虑的要素更加全面,但也受到专业知识、自身文化修养、个人喜好、经营经验等制约,参差不齐。


消费者在判断茶的好坏方面看,更多受到茶业界和周边茶友们的影响,譬如我们常听到的“普洱茶好、山头茶好、黑茶好、老白茶好、金骏眉好……”等判断。其实多数是受听来模糊认识、流行话题左右。主要判断标准还是以物美价廉、性价比高为好茶标准,参照周边喝茶的流行趋势和淘宝等价格对比判断。其实,判断好茶的这么多关注点,往往都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茶产品的检测和审评意见,有人会说“我们一个喝茶的哪懂那么多啊”,其实,茶作为饮品的第一要素是安全解渴!其次才是养生文化和精神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不同的角度,判断好茶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辩证的讲,换位思考,明晰当下,客观判断总结,也正是茶人从色香味出发,回归一片叶子禅意本真的过程。

一味地追求名山头、老茶龄、芽头大小,不关注茶叶进杯入口前的理化卫生指标,实乃是舍本求末之选。


编辑:叶荼

好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好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六堡茶的价格好说,无非是商家标价,用户认可就好,简单的数字游戏。


但是,一款六堡茶的最终价值是多少?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会问。


所以,我们尝试做了一个评价体系,试图找到一款六堡茶的内在价值。


一、为什么要做这套评价体系?


之前我们也尝试过用传统的茶叶审评表对茶叶进行打分,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描述过于抽象,比如茶评术语的“醇和”、“醇正”和“醇厚”,普通消费者很难理解用这三个词描述的茶到底有什么区别。


二是评价指标偏绿茶化,对外形、汤色、叶底的评分权重过高。比如一款条索粗松,叶底黑褐有碳化的远年六堡茶,传统审评体系是不会得高分的。


我们希望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一款六堡茶,而不是单纯从某一个点来肯定或否定一个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于是就有了这套六堡茶评价体系。


于我们而言,其价值就是当我们在寻茶的时候,不会单凭片面的感觉去判断一款茶,“这款茶苦底,品质不好!”、“这款茶是老师傅做的,一定不会差”或是“这片土地的茶一定很好”。



二、我们是怎么评价一款六堡茶的?


首先要做减法,以下几种因素,我们是不纳入评价体系的:


口感风格


每款茶有不同的风格,每个人喝茶也有偏好,霸气凛冽风格的茶,多少会带苦涩;

温润内敛风格的茶,茶味多少会淡些。

这些风格,是由不同原料、工艺和仓储共同决定的。我们认为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原料等级


原料等级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茶叶成本的高低,但对于六堡茶而言,不代表绝对品质的高低,适量茶梗参与发酵、陈化,对六堡茶风味的形成,作用很大。


金融属性


具备金融属性的茶,往往是需要“炒”的,我们会评价一款茶陈化潜力,但升值空间不在讨论范围,喝茶应该更纯粹些!


三、我们根据什么标准去评价一款茶?


首先是基础体验,就是茶叶最直观的品饮感觉。


1、滋味茶的滋味,入口感受最明显的是苦、甜、涩。


:苦味是茶汤滋味的特点之一。茶汤入口微苦,瞬间化开,是正常的苦;反之,苦味停留在口腔,锁定不化,那这样的苦味就有问题了。


:有些茶的甜是甜度突出,一开始就甜,而有些茶是甜度延迟,到尾水后显回甜。


:涩味给人以麻嘴、紧舌之感。涩味分轻重,例如只在舌面两侧有感觉,表明涩味较轻;如果整个舌面都有麻木感,则表明涩味较重。


以上三种滋味,主要衡量的是茶味强弱、在口腔中的停留位置及停留时间的长短。


2、香气


市场上对六堡茶香气的认知,大体可分为花蜜香型、木质香型(樟香,木香,参香等)、果实香型(熟果香,槟榔香,枣香等)等等,但即使是行内人,每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必要刻意分辨。


生茶香气上扬,多表现为花蜜香;熟茶、老茶香气下沉,以木质香型为主,这些是基本规律。


对香气的评价,主要是汤香、杯底香的程度强弱与持久度,带给品饮者的愉悦度。


好茶香气持续甚至是有变化的,而平庸或者年份不到的熟茶,香气就会一飘而散或若隐若现。


3、汤感


汤感指的是茶汤的质感,包括顺滑感、厚实感、细腻感、粘稠感等。


举个例子,喝冰糖雪梨汤的爽利感和喝芝麻糊的稠滑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当然,对于茶而言,区别没有这么明显,需要茶友细品其中的区别。


其次是综合表现,就是茶叶整体的品饮感觉。


4、平衡感


平衡感应该是基于苦、涩、甜等几个基本口感之间比例正好的舒适感,没有任何一种元素表现过于突出,超过整体,从而带给人舒服的感觉。


如果一款茶入口,没有一点涩感,但是却苦得难以忍受,那么这茶肯定是“不平衡”的。那么是不是一款茶一定要苦、涩皆有,才是平衡呢?当然不是,倘若没有涩感,有轻微苦感但是口腔并不排斥,觉得相对适口,那么我想这也可以算是相对平衡的。


5、韵味/余味


一泡好茶,人们常常会说“韵沉喉底”,如果喝茶时觉得喉咙也甘甜、滑润、甚至气息十足,就可以说一款茶有韵味了。


对于韵味的体验,茶友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其一,韵味至少要落喉,不仅是口腔的余味,还包括喉咙甚至是身体愉悦的体验。

其二,韵味也不仅是“回甘”的体验, 带有槟榔香的茶,喉咙部位会感觉到清凉舒适,呼吸时还会觉得口腔至喉咙会有舒缓的开阔感,这种都属于韵味。


感觉到韵味后,我们还要进行量化。例如,这种清凉感持续多长时间,是几秒、十几秒还是几十秒?这样才能客观评价一个茶的韵味。


6、层次感


层次感指的是茶汤在每一泡之间的变化,这一变化涉及到香气、滋味,汤感等。


以绿茶为例,高香,但不耐泡,三泡过后尽显无力。而六堡茶是讲究后发酵的一种茶,在品饮时,能感受到茶汤在每一泡之间的变化,层次感的精髓则在于此。


比如很多六堡老茶,香气在冲泡的前、中、尾三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香气。


如果一款茶,从头到尾,每一泡之间变化甚微,又或者其变化是杂乱无序的,则视为无层次感。


以上6项,就是我们评价一款六堡茶的基本标准,当然,如果一款茶出现不利于品饮体验的负面因素,我们在评测的时候,会进行扣分处理。


例如异杂味,酸、馊、焦、闷、霉等不良味道。需要说明的是,堆味及仓味可以通过醒茶、陈化等手段去除,在评分时,酌情扣分,但若出现霉味或馊味等,说明此茶出了问题,分值是全部扣完的。


另外还有洁净度、汤色是否通透等,都作为扣分项处理。


结语


这套评价体系,非官方,也很主观,可能也不代表大众喜好。


这套评价体系,完全基于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对茶价值的取向,还有我们这几年的积累和沉淀。


这套评价体系,对我们意义重大,也是我们寻茶的价值判断标准。


限于篇幅,具体的评分细则就不放出来了,6项价值标准,大家能理解就好。


对于茶友来说,要喝明白一款茶,商家对你怎么说,你的朋友对你怎么说,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实的体验,试试用以上6项价值标准来记录一下你感受,也许,你可以更客观的评价一款六堡茶。



——本文来自六堡茶之家,感谢作者付出。

玩茶者必先辨茶,如何客观辨识茶叶

  玩茶首先必须辨茶,了解这款茶的口感特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科学、客观地了解一款茶的口感优劣,抓大放小是重点。

  如何把数量繁多的普洱茶品种按科学有序的方式把它们条理化、简单化,建立普洱茶的历史观和大局观是关键,在排列有序的普洱茶品种中,找到标杆茶,通过对冲和口感上的记忆找出和标杆茶的口感差距,从而形成价格依据。

  通过自己的判断方式形成的价格在和市场价格对比,从而发觉机会避免风险。云南普洱茶充满无限魅力,很容易 让一开始接触到它的茶友们一发 不可收拾地迷上它。

  在感受普洱茶给你带来身体和精神层面的美妙冲击时,如何避免因认识不足和盲目消费而掉入层层的营销陷阱?如何能透过看似漫无章法的重重迷雾和认识上的种种误区而去买到一片真、纯、美的普洱茶?也就是如何去辨别一片茶的真实状况,对普洱茶初入门者而言,我认为既复杂又简单。 复杂在于普洱茶和其他茶类一样,都是通过味觉感官来判断优劣的一种产品。虽然普洱茶也有自己的品牌,但因为各种原因,常常会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情况发生。所以单靠“听”或者“看”不足以对普洱茶有一个深刻而完全的认识。

  普洱江湖有句话叫“风水师骗你三五八年,普洱茶忽悠你一辈子”,这是对那些一心信奉“师傅”,只想借助他人认识而自己没有见解,还玩茶存茶的朋友所造成的一些“悲剧”而言。所以玩普洱茶最终还必须靠“喝”。

  但面对成千上万的品种,及各种山头和工艺概念下的普洱茶如何靠口腔一一喝出个所以然来,看似的确是工程巨大,繁复异常,这是大多数普洱新手入门时面临的一个最大也是最普遍的问题。 其实,我们也可以吸取前人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小技巧,把看似毫无头绪,漫无章法的普洱茶通过一定方式疏导,把它条理化、简单化、重点化。通过在普洱茶界多年的摸爬滚打以及和众多茶友的相互交流切磋,笔者在此总结出以下几个辨茶小技巧供初入普洱茶领域的朋友们参考:

  建立统一试茶模式 关于泡茶方式,根据各人习惯和爱好,千人千法,而每个人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冲泡方式,把它相对固定下来就可以了。这个固定,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固定容器容量,固定试茶克数,固定冲泡时间。

  必须注意的是,试茶不是品茶,品茶可以根据各种茶的不同特征,以不同的冲泡技巧抑制缺点发挥优点,以达到最佳品饮效果。但试茶或者辨茶却是机械的,不存在泡茶技巧高低,只需要按规定程序进行就好,这样的试茶模式可以获得试茶对象的最真实情况,它可以清晰地告诉你茶的缺点和优点在哪里。

  固定的冲泡方式也可以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化的味觉对比记忆,让你可以在相同条件下客观严谨地对比不同茶之间的优劣所在。从而为你对茶价估值有了一个非常客观的依据。 笔者也有自己一套试茶模式,试新茶(毛茶)和试陈茶略有不同。试新茶我们是用150毫升大盖碗,投入8克茶样,闷泡三分钟起汤,然后看叶底颜色是否正常,盖冷香或者杯香是否浓郁,然后再喝茶汤,主要辨别是否够纯正,树龄是否正确,制程有没有问题,有无掺杂,季节是否正确等因素。当然所有的评价依据都是建立在脑海里有一个完整记忆或者一泡真实茶标准样比较而言的。 至于辨别陈茶,有时候看包装对,用鼻子闻一下就能鉴别;有时候也需要开汤,但这对初学者而言略有难度,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当我们去买茶时会试茶,商家都会泡茶,他们泡茶的方式或者流于各自习惯或者运用各种技巧,这样会对茶叶真实情况有所影响,当要试的茶价格昂贵或者欲购买的数量颇多时,不妨先拿些样回家按自己的统一模式试一下再做决定,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风险。

  确定试茶的几大方向 对一款茶的评价,各人都根据自身喜好和认识水平众说纷纭,有人说它好,有人说它普通,有人说它回甘生津,有人说它香气迷人,那么如何客观系统地归纳一款茶的真实状况呢?我认为可以抓大放小,也就是把握重点就可以了,其余细微的随心所欲各自发挥。

  试茶试重点,那么何为重点呢?我把试茶的方向归纳为三点:1、香气;2、口腔内表现;3、身体反应。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香气,香气又分为新茶香气和陈茶香气,新茶香气可以在试茶过程中在口腔直接体会,也能在器皿冷后通过嗅觉闻出,通常而言有花香等自然香的茶是要加分的,而有高温造成的工艺香意味着茶制程已出现问题。

  陈茶转化的香气又和新茶的花香有所不同,新茶的花香扬而清爽,而经过岁月积淀转化而来的陈茶香沉淀又内敛。通常有香气的普洱茶更加容易打动大众消费者,它给大家带来的是最直接最扑面而来的好茶标志。 口腔内的表现。通常我们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即可:a、苦涩度;b、生津回甘度;c、汤水粗细度;d、汤水浓薄度;e、 耐泡度;f、饱满性和层次感;g、喉韵及刺激喉咙的深浅程度。通常而言不苦不涩的茶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但也有说法“不苦不涩非普洱”,云南大叶种茶中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丰富,浸出物多,按传统晒青工艺制作完全没有苦涩的普洱茶很少,所以评价一款茶的苦涩度都是相对而言,也就是看谁的更轻,更容易化掉。对于同等地貌区域的茶,通常树龄越高,苦涩越低。 生津回甘是喝普洱茶群体里最喜爱和最乐意接受的一个特征,生津回甘越好代表原料素质越高,生津回甘的方式根据茶的不同表现区域也不同,有两颊生津,有舌底鸣泉,有齿缝回甘等方式。汤水粗细度也是衡量一款茶的优劣关键,通常,树龄老的普洱茶,其汤水更细,反之则粗。耐泡度,耐泡度通常是判断季节茶的一个关键指标,同样条件下的普洱茶,春茶最耐泡,其次秋茶,最不耐泡是雨水茶,耐泡度也是不同茶之间比试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千万不要小看耐泡度这个指标,行内公认不具备耐泡度的茶不管其他方面表现如何都够不上好茶,也就是好茶必须耐泡。试耐泡度很简单,相同冲泡次数内更易出现水味的茶意味着更不耐泡,反之亦然。 饱满度和层次感都是指茶入口后在口腔的刺激区域和刺激方式,喝茶使整个口腔都能刺激到的会更舒服,而只刺激上颚前段,或者只刺激到咽喉等后端的总是让喝茶人感觉缺失点什么。通常而言好区域的原料或者好的拼配方式都能让刺激口腔范围更为广泛。而相对纯的原料刺激口腔方式较为单一,好的拼配茶刺激口腔方式就更为有层次感和丰富性。

  而喉韵及刺激喉咙深浅程度是辨别树龄和生态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指标,喉韵是指茶汤入喉后反弹出的回韵或者气韵,实际也是香气在口腔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只是更隐约和委婉,稍纵即逝,刺激在喉头部位。只有生态好、树龄高的原料才会使喉韵更明显突出持久。而刺激喉部深浅则是指茶喝到口腔里头能刺激喉咙位置的深浅度,越往下走或者说越深代表树龄越高,反之则树龄越低。试新茶大体如此,而试陈茶除去上述原料状况以外,还多出了仓储状况这一环节,通过观看叶底颜色,汤色和喉部舒适度就大体能判断出一款茶的存放干湿状况。 身体反应。很多人说喝好茶能让人愉悦,但愉悦这个词还是有些模糊,显然还不能直观反应人何样才为愉悦。静静地坐在室内茶桌旁喝茶突然出现手心出汗,面孔红润或者背后发热以及胃暖现象都是喝到好茶对人身体产生的一些反应,业内称之为“茶气”。酣畅淋漓喝完几泡茶,犹如打完一场羽毛球或者爬山后,汗水沾襟,整个人都轻松舒服下来。

  这些状况都是喝普洱茶对人身体除口腔咽喉外发生的一些奇妙状况,应该说能让人身体出现这种状况的茶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茶都只刺激在口腔方寸之间,但凡能让身体出现上述状况的茶,基本都是顶级茶的标志,而口腔里的表现也绝非一般。

  建立普洱茶 历史观和大局观 初入普洱茶的朋友,面对品种繁多似满天星斗,各种包装琳琅如过江之鲫的普洱茶会很茫然,应该从哪里入手,怎么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普洱茶品种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普洱大局观,按时间顺序和不同时期工艺特征让灿若繁星的普洱茶分门别类,有序排列。按不同时期、不同工艺特征把茶叶品种分门别类地放进专门的类别中。比如划分为已约定俗成的“号级茶”“印级茶”“老茶”“中生代茶”“新生茶”等。

  研究不同划分领域茶的一些时代特征和工艺特征。比如号级茶基本都是没有单独片包装的,都是七片为一桶,每桶一票,形式竹筒包装的。印级茶和老茶基本都是中茶标识,是国营四大厂时期生产的,机器模具压制。中生代茶开始又出现以山头茶纯料尤其是易武茶为原料,古法石磨压制的传统制作,比如99易昌。2002年开始出现老班章等山头纯料茶,2006年开始出现以极度纯料细分为生产的“单株”茶。 搞清楚传统普洱茶饼、砖、沱的制作工艺和去向以及当地消耗方式。比如传统最粗次的茶料压砖供应边销游牧民族,他们是酥油茶奶茶方式消耗;少量烘青拼配等级高毛料做成沱茶供应四川、重庆等区域,饮用方式也是现喝。

  这就可以理解为何老茶中砖、沱这么少,因为都是现喝,要么喝掉了,要么过期处理掉了,剩下来为数不多。而港澳喜欢饼茶,饼茶专供香港,港澳地区喜欢放旧了喝,所以普洱老茶为何生力军是饼茶,因为港澳过去有存放习惯。所以为何云南老茶这么少,一下就明白了。通过研究不同时期茶的用料特征和工艺,可以作为甄别不同时代茶的依据。

  找出不同时代的标杆茶,通过和标杆茶的对比 找到判断茶叶期限和价值的依据并形成价格链 初看茶叶的价值如何判定貌似很抽象,但通过对已在市场形成价格的一些名山茶原料,或者不同时期一些大名鼎鼎的标杆茶的对比,通过对比茶之间的优劣差距找出价格差距,便大体能推算出一款茶的市场价值。

  一款茶的价格是由口感+变现能力+稀缺性三者综合决定的,口感好价格自然高,但普洱茶越陈越香特征使得它具备投资价值,既然有投资价值,那么后来的变现便对投资者很重要,好的品牌可以创造好的交易通道使得普洱茶变现能力更加通畅,所以快速的变现能力也是构成普洱茶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稀缺性也是引发供求平衡的关键,它也是构成普洱茶价值的重要部分。要判断一款茶饼的大体价格,首先在能判断其大体年份的前提下找出这个时期的标杆茶,通过和标杆茶的对冲找出彼此口感上的优劣差距,从而找出判断价格的依据。当然这种对冲除了真实的对冲外,也可以凭记忆对比两者之间的重要特征差距进行判断。 判断新茶毛料就和已经产生明确价格的指标山头毛料对冲,从而找出两者差距,大体推算出价格。需要补充的是,对冲参与数量越多,越能准确判断出价格,找出一款高于它的标杆茶,再找出一款低于它的标杆茶,那么它的价格就是在这两款标杆茶之间。当然和标杆茶冲的目的不止可以找出价格依据,也是找出年份依据的重要方式。当你对各个时期的标杆茶的价格排列有一个融汇贯通的了解后,价格链上的产品发生的任何一些价格变化都能为你预先指明该是买入或者应该卖出的信号。 找出不同时代的标杆茶,通过和标杆茶的对比 找到判断茶叶期限和价值的依据并形成价格链以上四点小技巧就是笔者对普洱初学者入门玩茶的一些小建议,玩茶首先必须辨茶,了解这款茶的口感特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科学、客观地了解一款茶的口感优劣,抓大放小是重点。

  如何把数量繁多的普洱茶品种按科学有序的方式把它们条理化、简单化,建立普洱茶的历史观和大局观是关键,在排列有序的普洱茶品种中,找到标杆茶,通过对冲和口感上的记忆找出和标杆茶的口感差距,从而形成价格依据。通过自己的判断方式形成的价格在和市场价格对比,从而发觉机会避免风险。当你具备了上述基本的辨茶能力后,你就可以开始存茶,和上山买料做茶,如何科学地存茶和收茶,这又是下一步我们要探讨的了。

文图编辑:一棵大白菜

排版编辑:一棵大白菜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找到约82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