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奶茶店软件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喜茶:“游戏”资本,还是资本的游戏?

在“喜茶值不值600亿”的争议中,怎么很少有人真的去讨论这杯茶好不好喝呢?

2020年3月,喜茶公布C轮融资时,估值160亿元;今年7月,喜茶再获新一轮融资,估值暴涨至600亿元;同期的喜茶上市传闻中,将喜茶明年上市时的估值再度拉高到千亿以上。

“600亿值不值”的问题背后,隐藏着新式茶饮行业是否面临资本捧杀的争议,以及网红势能见顶、同质化竞争加剧和下沉市场的反向围剿。

作为当仁不让的头部品牌,喜茶从最初那家门可罗雀的小店到横扫一线城市写字楼,见证并参与了新式茶饮市场的十年变迁。

然而伴随着创新乏力、成本高昂、垄断原料市场、创始人聂云宸的“敏感”等等,也暴露出喜茶不少问题。品牌战一直在持续,洗牌中的新式茶饮也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二次创业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出生于江西,在读初中时跟随父母移居广东,高中毕业后进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

2010年,19岁的聂云宸专科毕业,并没有和同学一样去找工作,而是决定创业。

当时,乔布斯的苹果手机刚刚进入中国市场,聂云宸“抓住”了最火热的智能手机风口,在广州开了一家手机专卖店。

由于起步资金有限,那家店面的地理位置太过偏僻,售卖智能手机和相关配件的生意非常冷淡。

为了吸引顾客上门,聂云宸免费帮客户进行刷机、越狱等软件类服务,这在别的店里都是赚钱的业务,客流量的提升给店里的生意带来了起色。

但好景不长,智能手机刚刚兴起于中国市场的年代里,山寨机横行霸市、占领线下,品牌方开始向线上电商渠道发力,“网购”成为了线下门店的最大对手。

与此同时,经过一两轮换代后,熟悉智能手机的人也多了起来,软件服务不再是手机专卖店的壁垒。

带着“第一桶金”的20万元,聂云宸关闭了那家恢复冷清的手机店,也为第一次创业的试水画上了句号。

2012年,经过半年的筹备,聂云宸开启了第二次创业,一家名为皇茶Royaltea的奶茶店在江门市九中街开业。

在聂云宸看来,奶茶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事业,往小做可以从一个小档口做起,往大了看就是中国的年轻茶饮行业。

在筹备第二次创业的时候,聂云宸尝试过市场上所有品牌的奶茶,皇茶的第一家门店里,不仅投入了初次创业的20万积蓄,从徽标设计到装潢布置全部是他自己完成的,都是显而易见的心血。

但付出不一定就有回报。

奶茶店看似成本低、门槛低、利润高,讲究薄利多销,但如何“多”起来往往是新品牌最头疼的事情。

与当年手机店相似的场景复现,门可罗雀,甚至有过一天盈利不超过20块的困境。

这一次,聂云宸不再用边缘化业务免费的方式来吸引顾客上门,而是抓住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精髓。据说,他每天至少要将茶的配方修改六次以上,严格而耐心地调整原料的比例。

一年后,聂云宸在广东江门陆陆续续开了三家分店。除了坚持饮品口味的调制,店面装修和菜单设计等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参与,身兼数职。

但产品始终是奶茶店的核心。每隔一段时间,聂云宸会在网上展开调查,收集顾客对自己奶茶味道和质量的反馈。

在不断更新菜单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芝士茶系列等小爆品,小店门外逐渐有了排队的迹象,生意渐好。

从2014年的中山小榄的店开始,皇茶的店面扩大到100多平米,效果立刻显现,新店的营业额超过了之前所有门店。

2016年,皇茶的门店数量已经发展到40余家,据其在官方品牌描述中提到的,“已经是排队的代名词”。

打响名气之后,一些带有“皇茶”相关字样的山寨茶接连出现,甚至在聂云宸去注册商标的时候,“皇茶ROYALTEA”都被人注册了。

“长痛不如短痛,”聂云宸谈到此事时表示,他们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甚至愿意承担一段时间内的营业额下降的损失和风险,也要解决品牌长久发展的最大障碍。

2016年,聂云宸买下了已经成功注册的商标喜茶,随后的1个月里,50多家“皇茶”直营门店全部更名为喜茶。

聂云宸在总结创业经历时曾说,“创业,首先应该把钱以外的事情全部做完,资金往往是创业中的最后一环。作为创业者,把不用花钱的部分全部做好,整个项目也就差不多了。”

改名之后,喜茶“差不多了”,很快获得了IDG资本和乐百氏创始人1亿元的A轮投资,完成第一次跳跃。随着资本的介入和媒体的曝光,喜茶开始走向更大的市场。

网红退烧

2017年初,喜茶红遍全网。

排队7小时、黄牛加价250%倒卖、每人限购3杯,一系列自带传播属性的数字,让喜茶成为霸占朋友圈的第一杯网红奶茶。

网红气质,过犹不及。对于喜茶的“自发宣传”很快就带上了些许魔幻色彩。

比如,一天可以卖出3000杯,杯子叠起来有广州塔那么高;全国超过50家分店,单店最高月营业额300万,超过星巴克;排队6小时买到一杯喜茶成为常态。

站在聚光灯下的喜茶,开始成为网红茶饮行业的经典案例。成功者的一句梦话都能被解读为天机泄露,喜茶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为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

聂云宸曾提到他的偶像是乔布斯,崇尚简约而又实用的设计。他的两次创业也确实与乔布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一次是产品,第二次则体现在产品和门店设计。

那个喝奶茶的小男孩漫画形象,可调节式杯盖,极简式包装与门店设计,被总结为时尚文化,作为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元素,积累出消费体验的质变。

任何网红品牌的背后都不能缺少社交元素,因为“网红”一词本身就带有社交属性。因此,喜茶的门店布局受到热捧,其大型门店中开辟出的第三空间,被推崇到与星巴克“办公区”同样的高度,好在当时还没有气氛组的说法。

以此延伸,高端写字楼、大型商城的选址,贴合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远高于平均价格的售价也不再突兀,反而是因为精准地将目标用户定位于20-30岁的精英白领,引领了高品质的消费习惯。

目标用户消费能力高,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贵不是产品的缺点,而是顺利登陆一线城市的利器。

这些精心而巧妙的设计,集成于喜茶的门店,记录于每一位排队或参观别人排队的人,放大于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进而撩拨更多人的好奇心,形成网红属性的“良性循环”。

但这个循环被一篇“不合时宜”的报道打破。

同年6月,有媒体报道称,网红店排队的人群中有职业黄牛。“喜茶的投资很大,第一天一共聘请了300多个人假排队。黄牛们每天都会在朋友圈里招人排队,排队一趟报酬30块。甚至有些阿姨,给15块、20块就愿意来排。”

喜茶方面辟谣称,当时正在严厉打击黄牛,希望为顾客创造好的排队环境,自始至终没有聘请过人假排队。

但人民日报、财经网、新浪、中新网的微博都曾转载关于黄牛排队的爆料内容。

从舆论层面看,这场社交媒体上的隔空斗法最终不了了之,但网红奶茶的竞争仍在继续。

虽然喜茶官方辟谣曾聘请黄牛排队,但在喜茶“打击黄牛”之后,排队的现象也逐渐消失于喜茶的门店。

根据聂云宸在2018年7月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所透露,其门店平均出杯量近2000杯/天,这比2017年巅峰期的5000杯/天的出杯量,直降一半多。

此外,以奶盖茶和鲜果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从2016年开始逐渐取代以粉末冲调的初代奶茶,成为奶茶市场的主流。资本追逐风口、争相入局,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顺势而起,新茶饮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比如,奈雪的茶在2018年完成天图投资数亿元A+轮融资,此轮投后估值达60亿元,成为独角兽,而谈妥这笔融资只用了一顿午饭的时间。

几乎同时,答案茶、鹿角巷火于短视频平台,“网红奶茶”遍地开花之后,消费者后知后觉,新媒体营销、年轻化设计与爆款产品,都不是新式茶饮市场难以跨过的门槛,凭借颜值和营销占领用户心智,也不是哪个品牌的专利。

新式茶饮市场迅速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喜茶与竞争对手一起完成了第二次跳跃。

2018年11月,奈雪的茶创始人在朋友圈公开点名喜茶抄袭:“新式茶饮业刚刚开始,需要更多的产品思考与产品创意,抄袭是最容易的,但是不断创新和有自己的清晰的定位才是品牌企业的长久之道。”

聂云宸马上回怼:“你对市场竞争、抄袭、创新这三个词的理解和我有巨大的差异,同时也能看出你对乔布斯和苹果知之甚少。”

聂云宸的话并不多,在不少媒体报道中,他似乎喜欢藏着掖着,并不乐于分享。每次的「发声」,都伴随着行业和他自己的“敏感”。

隔空互怼的戏份喂饱了吃瓜群众,精彩程度只有当时的手机行业和近期的娱乐圈可以媲美,而这些都是同质化竞争程度极高的行业。

在新品牌“做大做强”的时期,网红化能够帮助品牌迅速获取关注和流量,对于消费品牌而言,是低成本高转化的获客方式。然而,很多餐饮类网红都难逃“昙花一现”的宿命。

有媒体统计,网红品牌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6个月至1年的时间,甚至更短。其根源在于品类的单一性和制作的高度可复制性。

但进入了同质化竞争阶段的新式茶饮已经进入了精细化运营时期,网红品牌已经不再是喜茶们的唯一定义。

“吹”泡沫

2021年7月13日,喜茶完成5亿美元融资,刷新茶饮界融资纪录,估值翻了接近3倍,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从160亿元疯长到600亿元。

与此同时,关于喜茶上市的传闻开始发酵。连线Insight独家报道称,喜茶或选择明年赴港上市,目标估值为1500亿港元。

作为对比,已经抢跑“奶茶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今年6月30日上市时的开盘市值是324亿港元,目前最新市值已跌落至167亿港元,喜茶的估值约等于4-9个奈雪的茶?

前瞻经济学人最新报告数据显示,茶饮行业中,喜茶的市场份额为27.7%,奈雪的茶以17.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二者之间的差距不到2倍。

另据双方各自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喜茶在海内外61个城市已开有695家门店,奈雪的茶门店总数截至2021年2月5日也已达到了507家,门店数量的差距也维持在量变的范围内。

根据奈雪的茶招股书中公布的数据,2020年其单店日平均销售额约为2.02万元,同期喜茶的单店日平均销售额约为2.62万元,单店销售额的差距乘以门店数量,依然不足以引发质变。

在“喜茶值不值600亿估值”的讨论声中,又传出了“收购乐乐茶”的争议。

7月底,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曾报道喜茶欲收购新式茶饮品牌乐乐茶,并在《喜茶“内卷”乐乐茶,新式茶饮的并购时代已经来临》一文中分析新式茶饮进入并购时代的迹象。

而聂云宸表示“彻底、完全、坚决放弃”收购乐乐茶,3天后喜茶宣布投资咖啡运营品牌SeesawCoffee。这笔闪电投资被媒体报道为“只打了一个电话”,效率极高。

显然,喜茶的高估值需要新的支撑。

近两年,喜茶一直在维持主品牌优势的同时加快多维度业务的布局,比如尝试子品牌和跨品类产品的策略。

喜茶的子品牌喜小茶,产品平均每杯单价为13元,定位中端主打下沉市场,意在收割主品牌之外的增量市场。

对乔布斯知之不少的喜茶主品牌定位高端,喜小茶显然瞄准了主品牌错失的下沉市场。正如营销公司华与华老板华衫所说,“所谓B格,就是把自己逼进一个小格子里。像喜茶这样,400多家店,只有头部品牌二十分之一。都排队,也做不了多大生意。”

有人说,小镇青年是新式茶饮的下一个必争之地,但新式茶饮是典型的梨形身材,中腰部相当丰满。

coco、一点点、书亦烧仙草、益和堂、沪上阿姨……数十家茶饮品牌各自发力,竞争激烈,何况五环外还有个门店数量12000家的蜜雪冰城。

喜小茶不但面临着下沉市场其他品牌的竞争,同样面临自身的取舍问题。其定价是主品牌产品的一半以下,需要在保持主品牌调性的同时避免分流喜茶的消费群体。

600亿的估值之中,包含了资本对于喜茶整体产品矩阵的期待,奈雪的茶上市破发是前车之鉴,相比于如何支撑估值的问题,喜茶更应该思考如何避免成为资本游戏的棋子,解题思路仍在于产品本身。

在缺少技术壁垒难以构成护城河的新茶饮红海中,唯新不破、唯快不破,谁先推出占领消费者认知的新品,谁就能在短期内维持优势。但同样受限于技术门槛低,新品的优势期非常短暂。

今年3月,奈雪上新“霸气玉油柑”,5月,喜茶上新王榨油柑等三款油柑饮品。6月,喜茶上新“黄皮仙露”、“多肉黄皮仙露”,奈雪的茶推出了霸气金玉黄皮。但即使找来了油柑、黄皮这种小众的水果,品牌们也避免不了同质化的现象。

相比于当初的互怼,这些相似新品并未引起双方在舆论层面的交锋,显然小众水果的新品开发只能暂时缓解,并不是长久之计。产品之外,所有的新式茶饮品牌都需要新的增量空间。

无论喜茶是否真的在筹备上市,这显然将是喜茶的第三次跳跃。可跳板是向上还是一纵三跌而下?

结语

三里屯热闹的introlemons在这个夏天因手打柠檬茶火出圈,主打的「原谅柠檬茶」也颇受好评。但这款明星产品却下架了好几个月,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喜茶推出的相似爆柠茶。

在introlemons店员的口中,下架主要因为原料——香水柠檬缺货。饮品从业人士对观潮新消费表示,不少用香水柠檬的产品都多少缺货,主要原因是喜茶不光抬高了上游香水柠檬等原料的价格,还直接从货源上垄断了。

消费赛道少有永远的第一名,每个品牌都想成为同领域的茅台,但还没有哪个品牌能够收割垄断福利。即使喜茶现在坐上了头把交椅,但依然无法杜绝蜜雪冰城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资本涌入消费市场大行其道,烧钱圈粉、上市圈钱的玩法相当熟稔,市场竞争冷酷无情,但流量营销花样百出。消费者看不懂瑞幸的财务报表,也看不到吴亦凡的聊天记录。

第一次创业时免费为顾客安装软件的聂云宸,如今已经完全明白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真义。但在“喜茶值不值600亿”的争议中,怎么很少有人真的去讨论这杯茶好不好喝呢?

来源:观潮新消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北京沦为“茶饮荒漠”,谁该“背锅”?

北京,是如何沦为“茶饮荒漠”的?

当史上最热夏天袭来,捧起一杯奶茶成为了打工人最后的倔强。但如果你人在北京,这一渺小的愿望却有可能会落空。

北京苦无奶茶久矣!

社交平台上总有人吐槽“在北京找不着奶茶店”;不少年轻人也时常隔空“喊话”某某茶饮品牌快到北京来开店……

一些被逼急了的年轻人,已经开始研究起“自制奶茶”。在小红书上,“DIY奶茶”最多的除了赋闲在家的主妇,就是IP归属地为北京的上班族。

屡次因“美食荒漠”引发舆论热议的北京,其实更是“茶饮荒漠”。

01

“茶饮荒漠”,名不虚传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工作的小尹,下班前打开了某新茶饮品牌的小程序,打算点单自提回家。因为当她回到租住的公寓后,不仅很难在周边找到奶茶店,连点一杯心仪奶茶的外卖都成了奢望。

遍地都是茶饮店的南方人或许会对此感到难以置信,身处北京的年轻人却大部分都会表示感同身受。

时常在外地出差的北京白领crisp也发现,许多外地十分常见的奶茶品牌在北京难觅踪迹。日前,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北京首店即将开业的消息引发了热议。crisp此前出差时喝过,回京后搜寻却一无所获,软件显示,离他最近的门店在80公里外的天津。

当时,crisp就很纳闷:“怎么霸王茶姬宁愿开到天津,都不先来北京?”

事实上,不仅霸王茶姬兜兜转转开了2000家店才来到北京,喜茶也是先入驻杭州、上海等地后才姗姗来迟。在全国拥有8000+门店的古茗,甚至还未踏足这片市场。如果能在北京喝上一杯挚友亲朋带回的茶颜悦色,那更是值得发到小红书上炫耀一番了。

在北京喝到一杯奶茶真的很难!

人们的直观感受也得到了大数据的印证。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包括外来品牌在内,北京在营茶饮品牌总数约为2734个,而上海有3135个,广州更是高达7507个;具体到门店数,北京茶饮门店总数大约只有7851家,远低于上海的12837家和广州的20246家。

数量有限的茶饮门店平摊到北京广袤的市域面积上,则显得更为稀缺。

根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北京总面积达到16410.54平方千米,大约为广州的2.2倍,但奶茶店总数却不足广州的40%。

对比其它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北京的本土茶饮品牌也未成气候。

论知名度,广州是著名的“柠檬茶之都”,跑出了LINLEE林里、丘大叔柠檬茶;上海也有沪上阿姨、悸动烧仙草;奈雪的茶、喜茶的总部都在深圳;茶百道、书亦烧仙草则来自成都;长沙则跑出了柠季和茶颜悦色。

但在北京,似乎很难找出一个能征服全国消费者的本土品牌,一翻搜寻下来,只有主打酸奶饮品和鲜果茶的牧场能量排进了全国茶饮品牌规模的前50,算是北京茶饮品牌在规模层面的翘楚。

当上海和广东人在讨论到底是喝奶茶、果茶还是柠檬茶时,恐怕北京人只能悄悄退出群聊。因为北京不仅奶茶门店总数少,品类和产品也不够丰富。

例如近年来火热的柠檬茶,在北京简直少得可怜。红餐大数据显示,全国门店规模前十的柠檬茶品牌里,只有LINLEE林里和TANING挞柠在北京开设了门店。

02

沦为“茶饮荒漠”,谁惹的祸?

北京的年轻人难道不爱喝奶茶吗?

恐怕未必,6年前喜茶的入驻算是“打响了北京网红餐饮排队史的第一枪”。根据当时的报道,三里屯太古里店、朝阳大悦城店的平均排队时长超过4小时。

追根溯源,北京的茶饮门店这么少,得从它的地理位置上谈起。

北京的纬度高,夏季短。人体在天冷时,体液的分泌及流失会减少,很少“大汗淋漓必须来一杯”的感觉。从需求端来看,对比绝大多数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此地购买茶饮的频率偏低,喜茶首店的现象终究是少数。

北京漫长的冬天,也大大缩短了茶饮店的营业时间。寒冬尚且不提,“故都的秋”,也不是卖奶茶的好季节。

“冬日时间较长的北方地区,对柠檬茶接受度较低,投资回报周期太长。”柠季CMO谭力曾解释品牌目前不往北方走的原因。

根据他的说法,柠季挑选入驻城市时,首先会考虑门店在新市场的存活率,因此走出长沙后首选了火热的华东,今年则将重心放在了华南。

“南甜北咸”也是原因之一。网络上诸如“豆腐脑到底是咸的还是甜的”等热门话题,暗合了南北方人显著的口味差异。咸豆浆、咸豆腐脑在北京不足为奇,但咸味奶茶,在茶饮界中终究是少数。

南方的气候环境与口味偏好则截然相反,湿热嗜甜对奶茶的需求量更大,尤为重要的是,南方充足的原料供给、方便的短途运输,给茶饮品牌提供了成长的肥沃土壤。

以茶底为例,茶多生长于华东、华南的丘陵地带,福建和浙江是知名的茶叶大省,仅福建一地便生长着乌龙茶、红茶、白茶、绿茶等多个茶种。

再看新茶饮必不可少却又难以运输的鲜果,原产地也更多位于南方。茶饮产品中最常见的芒果多生长在两广、海南、云南、四川等地;榴莲等依赖进口的热带水果,南北方的运输成本也相差不少。而运输的难易程度影响了搭建供应链的成本,让企业在进入北方市场时更加谨慎。

南北差异还不足以概括北京奶茶店少的全貌,北京独特的“功能分区”同样造成了这里的奶茶店数量不足。

曾有媒体分析过北京便利店数量较少的原因,指出北京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导致了居民区和商圈的割裂。人们为了生计在住宅区与办公区之间穿梭,所以某一区域往往会在一定时间段内“空无人烟”。

人流密集的时段只有半天,阻碍了便利店发展,也不利于茶饮门店的自由生长。

一天中茶饮消费最旺的时段往往在下午,但位于居民区的茶饮商家在该时段却很难获得大量的订单,久而久之这里的门店越来越少,也难怪小尹不得不打包奶茶自提回家。

03

谁来拯救茶饮荒漠?

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让北京与茶饮少了些缘分,但眼下也有人正尝试扭转这一局面。

此前,北京曾多次发文鼓励首店经济,用真金白银吸引商家们入驻。今年1-5月,共有403家品牌首店落户北京。其中,餐饮业占比最高,达到了63%。

聚焦到新茶饮品牌中,北京在今年6月迎来了曾卖1000元一杯、喜茶入股的野萃山,霸王茶姬7月也在北京热门商圈开出了围挡。大众点评显示,目前北京已经开出了3家霸王茶姬。

根据北京商报报道,今年以来,完达山乳此新鲜、MOJIU無酒·鸡尾茶、茶救星球·蔬果茶等品牌都在北京开出了首店。

△广州“茶饮一条街”图源:红餐网摄

事实上,底蕴深厚的北京并不缺少茶文化。

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全市共有2397家传统茶馆,包括吴裕泰、天福茗茶、八马茶业、同庆号、鼎白等多个老字号品牌都开出了旗舰店或体验店。这些老茶馆也试图跟上年轻人的步伐,推出一系列新式茶饮产品。

因为一款冰淇淋而走红网络的百年老字号吴裕泰,此前就为了俘获年轻群体,推出了健康冷萃茶、裕泰现泡茶和特调鲜奶茶等产品,定价也在年轻人承受的范围内,均价15元左右。

而在新茶饮消费上,朝阳区则声称已成为北京创新茶饮品类最全的区域,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有创新茶饮门店约400家,占北京市总数的40%左右。

但归根到底,“植树造林”需要时间,在茶饮荒漠中短时间内铺开门店也存在一定难度,最现实的,北京高昂的铺租就是摆在中小商家面前的一道门槛。

对北京这样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一线城市来说,品牌要想安身立命需要积累知名度、供应链、资金等多方位优势,否则只能成为北漂大军中的匆匆过客,毕竟皇城脚下见惯了太多去留。

来源:红餐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销xxxx杯,排长队1小时,网红茶凭什么?!

 

近日,小编所在的城市空降了一个网红茶饮品牌——奈雪の茶,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店门口大排长龙的队伍就没歇停过,要喝上一口网红茶,得先排队到腿软,小编只好作罢。

 

不就是一杯茶饮料嘛,为啥人人都要pick它?

 

 

1/ “你看起来很好喝”

占领国内市场空位

 

不管每年卖出的奶茶能绕地球几圈,产品同质化、简单化、低端化仍然困扰着奶茶品牌,难以往更高的层次上走。近几年需求升级促使消费升级,各式“网红茶”被视为这场茶饮界升级风暴中的排头兵。

伴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线下经济也有着明显的提升,餐饮业这种高频刚需随着消费升级而迎来了自己的新时代。

 

 

所谓网红店,如喜茶,奈雪都是在这样的升级换代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切中了年轻人这一主力消费群体的需要,加上一些研发创新,营销手段,便在其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网红店在国外都存在原雏形,很多网红店甚至是国外餐饮业的延伸,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社交平台的有效传播,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此基础上,引入本土一经改造推出就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如前阵子很火的脏脏包在韩国日本就有原型,鹿角巷茶饮品牌当红的黑糖鹿丸鲜奶就与喜茶的波波茶极为相似。

 

尽管很多人排3小时队只是为了拍一张“照骗”,发个朋友圈,表示“我很时尚!”但依然有很多年轻人愿意为这种风潮买单。

 

 

2/“你看起来很酷”

视频热推掀风潮

 

要说现在最火的短视频app是什么?那必须是抖音啊!之前小编没入坑前,根本不屑看抖音。但茶余饭后无聊的时候一打开抖音,还真的停不下来。

现在的茶饮品牌,靠抖音3天吸粉30万也不是梦,凭借现象级的抖音短视频,已经有人从中尝到了甜头。只要大家打开手机,浏览各种社交软件,都能够看到这些网红茶的身影,这种营销方式对于大家创业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答案茶”就是一款被抖音带火、可以占卜的茶。

在茶的腰贴上写下问题,通过他们研发的答案生成器,等待大约10秒,转手就可以得到一杯印有相应答案的奶茶。根据玩法不同,还可以实现表白、抽奖、预测等功能。

 

 

比如:

 

Q:18年运势怎么样?

A:旺旺旺!

Q:他还爱我吗?

A:其实你心里已经知道答案了

Q:我们能结婚吗?

A:问问你的父亲吧

……


 

答案茶发在抖音上的一条短视频答案茶在线下门店测试的同时,也把它搬到了抖音上。而后答案茶通过其官方账号,陆续更新了20多条与上述内容类似的短视频,这种或有趣或深刻的问答,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也为答案茶带来了巨额的曝光量。传播很快就从抖音、微信延伸到全网,“答案茶”百度搜索指数一度超过喜茶。

 

 

看来茶好不好喝不是最主要的,懂不懂消费者才是圈钱的关键啊!

 

 

3/“你看起来很抢手”

排队造势,饥饿营销

 

光在线上传播还不够,还需要线下的造势。“日销1000杯”,“排队3小时”这样的字眼几乎成了网红茶的营销宣传套路。

 

 

不知何时起,“喝奶茶”有时变成了一种仪式,排了好久的队,就好像共同参与了一项仪式,终于买到一杯奶盖茶,一定要和奶茶合个影发个朋友圈作为仪式ending。

动辄一两个小时的线下排队,只为了喝一杯“网红奶茶”……这一听上去疯狂的行为,近年来却在大街小巷上演。与此同时,关于雇人排队、奶盖茶、新式茶饮店走向的话题争议不断。

就在今年,有记者卧底奶茶店发现,广州某奶茶店涉嫌雇人排队,营造“虚假繁荣”场面。当天,该店疑雇了90多人轮流排队,领队给兼职排队人员每人发一枚骰子,作为“托”和奶茶店收银员之间的暗号。

这无疑打开冰山一角:平时在奶茶店前、在你身边排队的人,可能只是个“托儿”!

 

 

4/“你看起来很健康”

供应链上做文章

 

有业内人士曾指出:未来茶饮品牌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供应链能力的竞争。

于是,又有网红茶提出了宣言:把茶做到骨子里!

如何做到骨子里?那说明是产品品质的差异化。印象里,奶茶等茶饮料对茶原料的要求不高,只要有茶味、干净就行,毕竟茶饮料中,茶或许不如奶盖、珍珠来得重要。

 

不过,现在很多网红茶品牌意识到茶原料的重要性,基本现在的网红茶都坚持只用原叶茶,甚至有个叫“霸王茶姬”的品牌直接在福建承包了一座茶山!实力演绎“你红任你红,我来包茶山!”就是这么壕!

关于“原叶茶”的概念也成为了每个网红茶的标配。不仅要用原叶茶汤来做茶饮,而且茶汤每几个小时就要更换一次,以保证茶汤的口感。这么高要求的制茶方法,难怪让年轻人都pick它!

 

 

除了包茶山,网红茶饮从供应链上还有什么概念可以玩?

 

1 和茶农签订合作协议,出资改良茶山土壤和环境,减少农残和金属残余,让每一杯网红茶都能赢在起跑线上,喝出自然的味道。

2 定制拼配茶,行程品牌口味的差异化。这样哪怕产品形式被模仿,但独家原料的配方也是模仿不来的。比如把台湾优质的冻顶乌龙茶和其他茶品种进行焙火拼配,以形成独特的茶味口感。

 

由此可见,网红茶品牌已经把商业思维对接到茶叶源头,从上游供应链获取市场新趋势。他们也时刻关注茶园、茶产业等发展趋势,希望从中获得开发新品的灵感。


从短期来看,占卜茶的趣味性,比咖啡拉花等创意,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当新鲜感散去,以及有新的营销玩法出现,消费者对于答案茶的好奇心是否也会随之转移?显然,目前仍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答案茶无论成败,它都揭示了消费场景与年轻人互动的一条新路,那就是“娱乐性”。在消费升级的语境下,即使是体验、服务的词汇,仍旧有太多的功能性,乃至功利性,但是年轻人真正需要的,也许就是好玩。

 

在网红茶中,诸如喜茶、奈雪の茶都有意无意开在星巴克旁,被解读为对标星巴克。不过,从茶饮品店现状看,要想如星巴克一般赚长期的大钱?可不是喊几句宣言,找几个人排队能成的,他们这条路能走多远,核心在于产品与品牌管理。

唯有始终将品质放在首位,并视其为品牌的生命力,严格把控质量关,升级经营理念,才是中国茶饮品逆袭的正道。至于消费者们,买之前可要擦亮眼睛啦,喝奶茶前可要多想想了!

 

 

■ 编辑 / 初空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