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万里茶路益阳段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万里茶道话今昔·故事篇:湘茶向北走世界

中秋时节,长沙县松雅湖畔的国际友谊林中,“中俄万里茶道——长沙市零起点标志碑”静静矗立。

2013年12月,从内蒙古徒步而来的102峰骆驼,从容渡过湘江。热情的长沙人举行了盛大的入城迎接仪式,标志碑由此而立。

长途跋涉的骆驼,在长沙驮起黑茶,重走万里茶道,唤醒人们对古道的历史记忆。

万里茶道生生不息,湖南以茶为媒兴商旅,崛起开放新高地。

“遗产走廊”话当年

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茶叶由马、船、骆驼等交通工具,沿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9省区,最终抵达俄罗斯,再转欧洲的贸易通道,是继“丝绸之路”后横跨亚欧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

“沿万里茶道,打通中蒙俄,湖南正好对接‘一带一路’。”湖南省相关专家认为,万里茶道湖南段主要是洞口、新化、安化、宁乡至临湘一线,是享誉全国的茶乡。近几年,湖南打造“五彩湘茶”,古老的万里茶道再次成为湘茶外销的重要通道。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刘颂华称,在万里茶道湖南段沿线,茶山、茶行、茶碑、茶亭、风雨桥、关隘、仓库、码头、会馆等看似散落各地,实则连线成带,构成万里茶道的“遗产走廊”。

安化鹞子尖古道,石桥、茶亭、捐碑、禁碑等文物遗产众多。石板路上的石棋盘,依稀可见当年茶贩商贾对弈取乐;诗碑刻下“晨穿苦雾深,晚焙新火烈”的诗句,字里行间透露出茶事艰辛。

在山西省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行商遗要》则记录了祁县茶商到安化办茶的具体事宜。据相关记载,山西省祁县茶商到安化采办黑茶,可以从清嘉庆年间算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前后达150多年。

新化产茶始于唐代、兴于清朝、盛于民国,发展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年产茶叶达10万担以上,新化红茶沿万里茶道,走向世界。

据《新化县志》记载,自明代嘉靖时起,新化境内设茶叶收税的关卡——苏溪茶税官厅,收缴资江上游新化县以上部分府、县茶叶的税收。清朝后期,新化有茶亭488处,仅县北的福溪村茶亭就多达21处。

岳阳临湘聂市老街,遗留下来的晋商茶行,多呈前铺后宅格局;“复泰川记·贡砖”标贴、运送茶叶的鸡公车、制茶时发酵及灭火用的铜杆水枪等文物遗产,反映了曾经茶市的繁盛。

据《中国实业志》载:民国时期,临湘聂家市(聂市)有茶庄14家,羊楼司10家,五里牌6家。共有本银三十六万两,年产青砖茶5600吨左右。

当时的永巨茶坊制作青砖茶,箱载走水路,由聂市河经黄盖湖入长江,再经汉水至樊城老河口上岸,改用大车陆运至山西大同,经张家口、越戈壁,抵达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至中俄边境的恰克图。

永巨一块青砖茶,在万里茶道上叱咤风云,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西学东渐记》多有记载。

以茶为媒“向北看”

白露时节,“湖红之源”新化的茶商紧锣密鼓准备“北上”。县委、县政府组织的茶叶商队又将开启“重走万里茶道西北行”推介活动。

去年,“新化红茶”组团参展内蒙古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新化山歌、茶艺展示等文化元素,受到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热情欢迎。

新化县茶叶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姜世星介绍,新化与内蒙古的茶叶商路历史悠久。如今重走万里茶路,推动新化红茶产业发展,并以茶为媒,架起友谊桥梁,对促进经贸发展意义重大。

多年来,湘茶集团旗下的永巨茶业公司一直耕耘内蒙古茶叶市场。近年来,茶厂新上万吨洞庭青砖生产线,年产能达2万多吨,主要供给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沿万里茶道出口蒙古国、俄罗斯,转销欧盟,年创汇逾千万美元。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由于具有消食去腻、清热解毒等功效,一直以来被边疆地区各族人民所钟爱,成为万里茶道上的主打产品。

今天的安化黑茶,白沙溪、安化茶厂等老字号产能提升,推进标准化生产,在保持黑茶传统风味的同时,接轨国际茶饮新潮流,开发方便携带、品饮的快消茶,出口蒙古国、俄罗斯、中亚、欧盟等市场,引领黑茶消费的新潮流。

开放崛起新高地

2018年10月,第六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论坛在中国黑茶之乡湖南省安化县开幕,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万里茶道节点城市的市长、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就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万里茶道申遗等内容共商大计。

湖南省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区之一,也是万里茶道的主要货源和起始段之一。以安化黑茶为代表的湖南茶叶,国际贸易延续时间久远、茶叶产销量大,对沿线地区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

在论坛上,安化县委、县政府以“开放、创新——迎接万里茶道的新时代”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茶界的影响深入人心。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为深入挖掘万里茶道文化底蕴,促进沿线城市文化、旅游、经贸等繁荣发展,湖南省内茶界积极行动,沿线城市努力抢抓商机,打造更加开放的舞台。

湖南省的湘茶集团旗下各黑茶厂高度重视北方市场,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永巨茶厂每年沿万里茶道开展活动,参展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沿路轮流召开经销商大会,加大招商布点力度,湖南黑茶在内蒙古各族人民中备受青睐。

湘茶集团旗下潇湘茶业以花茶为主打,拓展北方市场,潇湘花茶成为对接中蒙俄的知名花茶品牌;以新化红茶为代表,湖南红茶“唱红”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影响力日益提升;潇湘绿茶、岳阳黄茶重走万里茶道,在北方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中俄茶叶之路在1692年正式成为一条商道。重走万里茶道,湖南如何抢抓商机?

湖南省茶界专家称,湘茶要从产品、品质、品牌等方面精心打造,沿万里茶道精心布点,拓展市场份额,扩大湘茶影响力;与各省区茶界携手,共建茶文化话语权。

重走万里茶道,湖南要以茶为媒兴商旅,引导湘商北进,投资、办厂、兴业,深化经贸文化领域合作交流,向北拓展新空间,崛起开放新高地。

来源:华声在线全媒体 记者 李伟锋 张尚武,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人民日报:安化山重水复茶为径

湘中腹地,群山起伏,岭谷相间。山与水,构成了一座县城的脉络——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57座,山地面积占县域面积的81.9%;湘资沅澧四水坐拥其三,县域内长度在5公里以上、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水,多达约170条。

图①:安化县锡潭村永锡桥。

周德淑摄

图②:1940年安化黑茶分布简图。

安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③:安化县梅山文化生态园一隅。

戴爱玲摄

图④:安化县云上茶园,茶农正在采茶。

王劲伟摄

这里是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安化地貌很“怪”:冰渍积岩,稻菽难栽,唯独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此处“开梅山”后始置县。万里茶道自此始,安化渐与世界通。

千年茶道绵延,千年茶香浓郁。安化的历史文化,与茶难解难分。茶道、茶行、茶博物馆、茶园、茶企电商直播基地……茶融入了安化的历史文化、百姓生活,连接着历史,也连通着未来。

马铃叮当:一条茶道,走过千年历史

年逾古稀的方仲德,家住鹞子尖古道末端的洞市老街上,方家六代人都住在这里。方仲德家门前,一级级石板向山上延伸,当年他的祖辈正是沿着这条茶道翻过山头,从新化县来,在洞市镇落下了脚。

行走安化,感受最深的是山重水复,路远桥多。安化属梅山地区,北宋时在此因茶置县后,立刻与中原大地乃至广袤边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明代以降,茶马互市盛行,商人带着安化的砖茶和花卷茶一路北上,最远甚至到达圣彼得堡。

鹞子尖古道便是众多古茶道中的一条。这条古道是旧时安化南至邵阳、北到常德的驿道、商道、茶道。古茶道记录了安化人为生活万里奔波的不易。当年,驮茶的马帮走在旁边的泥地,牵马的脚力和茶商在石板路上上下下,光滑的石板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古道两旁,留下了数不尽的碑刻——捐路的功德碑、记载乡规民约的罚碑……有一类碑刻最难以忽视,那就是详细记载某个茶商以次充好、行商为奸的碑文——当年,任何“上榜”的茶商,都无颜再踏足安化。

“到安化做茶,做不得假。”方仲德说,这两年茶叶销路时好时坏,老街上的人家大都存了陈茶,但如果茶商过来,指定收哪一年的茶,老百姓就给哪一年的茶,这是茶道上的规矩。

安化的古茶道上还有许多历史遗存,唐家观老街便是其中之一。老街保留下来的其实不长,从街头到街尾,不过500多米。两旁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历经岁月风霜后倒而复建,留存下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商铺、会馆、学校和码头。

“千里资江,这里曾是唯一的博易场。”地方文史专家曾鸿钧回忆,蜿蜒的水道运来外地的盐铁粮米,同茶叶、木材、棕片、桐油相交换。鼎盛时期,唐家观的茶商在益阳、岳阳、长沙、汉口、上海有五大转运站和31个茶行,是全国罕见的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盐茶古道“三合一”的商业重镇。

2008年后,资江上建起水电站,有了桥,通了路,唐家观的老百姓要把木房子扒掉盖楼。2012年,安化县政府把曾鸿钧请来做文物保护,一家家上门做工作。曾鸿钧回忆,在多方努力下,老街总算保留下来,县里还出资500余万元,对部分木建筑做了紧急修复加固,复原了部分茶行旧景。

唐家观的文保风貌,是安化城镇建设思路的缩影。近10年间,经济持续活跃的安化县,通过穿山凿石,城区面积扩充了数倍。但无论如何,历史遗存都基本得到了保留。

东坪镇酉州社区的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里,19世纪兴建的茶叶作坊、1902年始建的百年木仓等,早早成为湖南省文保单位、国家工业遗产。茶厂高级品控顾问姚呈祥在这里工作了40多年,业余时间,也给来访者讲一讲茶的历史。

脱胎于湖南省茶叶讲习所的3家老茶厂——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和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分外注重技艺的传承,每一家都保留了自己的老茶样、建起了茶博物馆,并逐渐成为安化新的文化地标,吸引着市民和游客来打卡。

市井烟火:一条茶道,见证百味人生

入夜时分,东坪镇资江岸边,刘剑安的小馆子里,人声鼎沸。“擂茶两碗,一咸一甜。”老主顾吆喝一声就径直坐下。

“好嘞!”不消多问,刘剑安就忙活开去,扎一张条凳,摆上擂钵,细细研磨,茶叶、糙米、花生,化为齑粉,茶汤一冲,入口即化。

“三餐饭,两餐茶”,喝茶的文化融到了安化人的骨子里。“过去体力劳动强度大,带一壶擂茶上山干活,一干就是一个白天。”刘剑安说。

安化人有多爱擂茶?从木杵能看出一二。“现在不足三尺长,最开始接近一丈长,一头悬在房梁上”,技艺从祖辈传到刘剑安手里,一根木杵擂了几十年。

安化的茶,粗枝大叶,一如山里人的粗犷,可以细品,更宜豪饮。在安化,当年几个有名的茶叶贸易集市,家家户户都有黑毛茶——那是做黑茶渥堆发酵前的半成品茶。

“路过的贩夫走卒、行脚的游子客商,但凡口渴了,随便推开一扇门,大碗茶管你喝到饱。”安化永泰福茶号负责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千两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胜夫说,“在安化,谁家不泡上一缸两缸茶?”

在小城里,茶不仅能喝,也能唱。

“伙计们哪,嘿呀咗!加把子劲哪,嘿呀咗!重些压咧,嘿呀咗!慢些滚哪,嘿呀咗!”唱起安化千两茶踩茶号子,罗艳群信手拈来。

抑扬顿挫的旋律经她清亮高亢的嗓音一唱,立刻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茶工挥汗如雨踩竹篾,制作千两茶的场景。

从安化县政协的岗位上退休之后,罗艳群就投入当地文史故事的搜集中,对音乐的敏感以及天生的好嗓子,便于她把各种茶工号子、马帮号子、船工号子、脚帮山歌一一记录下来。

马帮、排帮、脚帮,见证并推动了岁月变迁。“水过滩头声声急,船到江心步步难……”至今传唱的资江船工号子,讲述了茶道上的凶险。

沿着资江一路向东,愈是向晚,愈发热闹。大型实景演出《天下茶道》正在这里的剧院上演,剧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至少演出两场。以“万里茶路”为创意,演出分“奇缘”“离乡”“险途”“塞外”“异国”“天下”6幕故事,3D成像技术与多层次机械舞台紧密配合,生动展示黑茶制作工艺的原生态歌舞,让观众感受到以茶为魂的安化味道。

茶旅融合:一条茶道,迈出山水文章

永泰福茶号里,李胜夫切下一卷千两茶,掰开几块煎煮。4只茶碗摆开,壶起茶落。茶汤金黄若桐油,茶香浓郁带松香,尝一口,初时似微有涩味,继而口感绵柔,再细品,回甘溢满咽喉。

先苦后甜,千两茶的茶味如此,安化茶文化的发展乃至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似乎也是如此。

“千两茶的制作技艺,上世纪中期一度中断。”李胜夫说,后来,在一帮老师傅的努力下,终于慢慢恢复了技艺。

好茶是虎皮料,干茶要七星灶。李胜夫特别重视技艺原汁原味地传承,每年,他都要带着茶号的老师傅,到各个制茶的村子去传授技艺,“制茶是很多安化老百姓赖以发展的谋生之道,制茶的功夫好了,茶的受众才更广,老百姓的生活才会更好。”

此言非虚。户籍人口约百万的安化县,茶产业带动了36万人就业。2013年以来,全县14.8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茶脱贫的有近10万户。

传承好制茶技艺,带动乡村振兴,安化的年轻人也这么想。一家三代在安化县云台山做茶的90后青年龚意成,从湖南农业大学完成学业后,回乡创业做起了茶饮创新。

“对于老一辈茶商来说,茶是一种农特产品,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可以是蕴藏着传统文化且现代化、标准化的日常消费品。”龚意成随手拿出一盒安化茶,充满国风韵味的包装盒,展开后记载着安化茶道故事,里边有安化绿茶、红茶、黑茶3种产品,“别小看这款传统的扶贫产品,早已走进年轻人的消费圈,去年光此一项,就让6个村9000多名村民有所收益,其中2000多人是已脱贫建档立卡户。”

如今,东坪镇黄沙坪老街有着两百年历史的裕通永老茶行,成了全县茶企电商直播基地。古色古香的木宅子里,制茶人讲出了茶文化的别样精彩。

同样致力于讲好茶文化故事的,还有70多岁的安化人黄朗云。他在外打拼多年,如今回乡做茶旅融合生意。在当地支持下,黄朗云在龙塘镇的一块荒山坡上,建起五彩斑斓的“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

园区旁边的茶乡花海社区,融合了湖南省第二大、安化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安置区517户2133人,来自13个乡镇。依托生态体验园的建设,不少社区居民就近找到了工作。46岁的居民周秀荣在园区担任农产品销售员,上班之余还会录上一段茶园风光的视频,已经有了好几千名粉丝。

以前丈夫在外做木工,周秀荣留在家里,“住在山巅巅上,也做一点茶。”如今搬到这里,夫妻俩双双在园区找到了工作,“没想到,茶园生活可以这么精彩。”周秀荣说。

62岁的岩坡新村村民吉会兰也在园区忙活。她和村民们将原来自己打理的零散土地,悉数流转给了园区,并来园区上班。

“还是看茶园,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有人问。“茶是新的,路是新的,生活也是新的。”吉会兰笑着回应。

人如此,城也一样。从催着人往外走,到吸引人留下来,安化的茶,正引领着小城的振兴。

来源:人民日报、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湘茶向北走世界

去年,“新化红茶”组团参展内蒙古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新化山歌、茶艺展示等文化元素,受到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热情欢迎。

新化县茶叶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姜世星介绍,新化与内蒙古的茶叶商路历史悠久。如今重走万里茶路,推动新化红茶产业发展,并以茶为媒,架起友谊桥梁,对促进经贸发展意义重大。

多年来,湘茶集团旗下的永巨茶业公司一直耕耘内蒙古茶叶市场。近年来,茶厂新上万吨洞庭青砖生产线,年产能达2万多吨,主要供给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沿万里茶道出口蒙古国、俄罗斯,转销欧盟,年创汇逾千万美元。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由于具有消食去腻、清热解毒等功效,一直以来被边疆地区各族人民所钟爱,成为万里茶道上的主打产品。

今天的安化黑茶,白沙溪、安化茶厂等老字号产能提升,推进标准化生产,在保持黑茶传统风味的同时,接轨国际茶饮新潮流,开发方便携带、品饮的快消茶,出口蒙古国、俄罗斯、中亚、欧盟等市场,引领黑茶消费的新潮流。

开放崛起新高地

2018年10月,第六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论坛在中国黑茶之乡湖南省安化县开幕,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万里茶道节点城市的市长、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就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万里茶道申遗等内容共商大计。

湖南省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区之一,也是万里茶道的主要货源和起始段之一。以安化黑茶为代表的湖南茶叶,国际贸易延续时间久远、茶叶产销量大,对沿线地区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

在论坛上,安化县委、县政府以“开放、创新——迎接万里茶道的新时代”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茶界的影响深入人心。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为深入挖掘万里茶道文化底蕴,促进沿线城市文化、旅游、经贸等繁荣发展,湖南省内茶界积极行动,沿线城市努力抢抓商机,打造更加开放的舞台。

湖南省的湘茶集团旗下各黑茶厂高度重视北方市场,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永巨茶厂每年沿万里茶道开展活动,参展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沿路轮流召开经销商大会,加大招商布点力度,湖南黑茶在内蒙古各族人民中备受青睐。

湘茶集团旗下潇湘茶业以花茶为主打,拓展北方市场,潇湘花茶成为对接中蒙俄的知名花茶品牌;以新化红茶为代表,湖南红茶“唱红”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影响力日益提升;潇湘绿茶、岳阳黄茶重走万里茶道,在北方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中俄茶叶之路在1692年正式成为一条商道。重走万里茶道,湖南如何抢抓商机?

湖南省茶界专家称,湘茶要从产品、品质、品牌等方面精心打造,沿万里茶道精心布点,拓展市场份额,扩大湘茶影响力;与各省区茶界携手,共建茶文化话语权。

重走万里茶道,湖南要以茶为媒兴商旅,引导湘商北进,投资、办厂、兴业,深化经贸文化领域合作交流,向北拓展新空间,崛起开放新高地。

来源:湖南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