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万里茶路社旗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赵文耀:首先厘清“茶路”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021年7月8日,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八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余位万里茶道领域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和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会。北师大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公众号近期陆续推送研讨会上专家发言整理。

赵文耀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秘书长、俄罗斯《俄罗斯与中国》杂志社驻中国高级记者、摄影师

在涉及到这个问题之前,我先举个例子,证明首先厘清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重要。有一段时间,武汉与福建武夷山、湖北赤壁、湖南安化争夺茶路“源头”地,要在长江的江滩公园立碑昭示。我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说:长江有三个源头,名字都不叫长江,当它们在四川宜宾汇合时,才是长江的起点。茶路的源头并非茶路本身,若干源头汇合于武汉完成交易,才产生了茶路的起点。说武汉是“源头”其实降低了武汉作为茶路“起点”的重要性。武汉市政府和省农业厅接受了我的意见,弃“源头”而改用“起点”概念,所以现在矗立在江滩公园的那块巨石上写的是“万里茶路起点!”

一、概念的明确科学:还是叫“万里茶路好。

做万里茶路研究比较早的老师们都知道,开始的概念是过邓九刚先生《茶叶之路》一书带来的“茶叶之路”称呼。(有人说“茶叶之路”是邓九刚先生的发明,其实不是。在此之前,俄罗斯人就一直在用“伟大的茶叶之路”的概念)。

从2011年开始,有了“万里茶路”这个概念,应该是我们协会在对外交往和文件起草中最早使用的,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茶叶之路”这个概念过于笼统的问题。

“万里茶路”,后来变成了“万里茶道”,时间界限是2013年习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用了“万里茶道”概念之后。当时习主席是为了与“输油管道”并称强化语言力量而说的,之后在蒙古国讲话时又恢复到了“茶叶之路”的概念上。但是因为这个讲话影响小于在俄罗斯的演讲,人们没有充分予以注意,所以“路”就被“道”给淹没啦!其实就学术概念来说,“茶路”比“茶道”更科学。因为“茶路”概念内涵没有歧义,而“茶道”的内涵是有歧义的。“茶道”基本定义不是道路,而是关于茶与饮茶的学问。

另外,从长远考虑,如果联合申遗的话,考虑到俄罗斯与蒙古国的习惯概念“路”都是,况且“路”与“道”好翻译过来意思也不是一回事,所以“茶路”概念更符合共同认可的表达习惯,也更符合学术清晰规范要求。把领导人在特定情况的用词强调为普遍概念而代替正确的概念,其实是不科学的。

二、概念的不同层次:“万里茶路”的内涵与外延。

我理解,“茶路”内涵基本应该为:中国茶叶流通和贸易的物流路线。大概念应该:为茶叶之路。之下有三个概念:

一是茶马互市,二是茶马古道,三是万里茶路,很多人把这三件事混为一谈,也闹出了很多笑话(如内蒙古成立的茶马古道研究院其实是研究万里茶路的机构)。其实除了跟茶叶有关,三个路线概念是没有关系的三回事。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甚至更早,是中原封建王朝用茶叶与西北少数民族以茶马为中心的交易往来。在互取所需的同时,也维护了边疆安定和民族和睦。茶马互市到清代就废除了,因为它不需要这种互市,满族本身就是马背民族。

“茶马古道”是把云南、四川与西藏去甚至更远区域的古代茶叶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滇、川的茶叶得以进入西藏市场,或者也与藏区的马匹、药材进行交易。

“万里茶路”,也就是我们特指的这条从中国南方产茶区,通过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贸易物流路线。这是继“丝绸之路”后东亚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路,这条通道被俄罗斯人称为“伟大的万里茶路”,被蒙古人称为“草原之路”,也被习近平主席称为17世纪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

这个时期万里茶路的物流路线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很多地方呈网状分布,如湖南、湖北、陕西的好多县和镇都可以作为茶路的源头,再如河南除了社旗外,很多县都曾是茶路的重要线路,但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后,基本可以分为四条主线:

第一条是东线,也就是“张库大道”。从京杭大运河上来以后到了天津港,再水运到北京通州,陆路到张家口,由大境门外启运,到达库伦(即今天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实际上这条路后来延伸到了俄罗斯的恰克图,但人们仍然按习惯继续称为“张库大道”。

第二条路是西线,由中线到达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乃至更远。就是我们常说的“河西走廊”,茶路的西线呈现了更复杂的状态。线路从过了河南社旗后就开始分叉往西了,在河南境内、山西境内、内蒙古境内,都有这样向西的线路分叉。

第三条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条狭义的“万里茶路”,总长度13000公里,即以福建武夷山、湖北赤壁和湖南安化等地为源头,以湖北武汉为起点,经过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到乌兰巴托、恰克图,最后到达莫斯科、圣彼得堡乃至欧洲这样的一条茶叶贸易路线。第四条线实际上是海上茶路。这条线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基本相同。南方的茶叶用各种交通工具到达上海崇明岛后入海,经过天津港,绕过朝鲜半岛,到海参崴进入俄罗斯继续西行。

这是我对“茶路”基本概念和层次的理解。申遗的目标也必须从具体概念出发来确定,把申遗的目标定在“路”的概念上,如果把与产茶有关的区域都划入“茶路”,遗就会越申越乱。

三、概念的涵盖范围:中国单干还是三国联合。

如果我们以境内的茶路文化和遗存来申遗,这个就很简单了,但影响和意义不大;如果是三国联合申遗,那就比较复杂些,但意义非常重大,这等于是为“一带一路”向北推进,建立了中俄蒙三国密切合作的历史与文化共识(这个倡议,也是我们2012年受邀参加俄罗斯联邦在哈卡斯共和国举办的“伟大的万里茶路研究和开发研讨会”上提出来的,所讲的七个问题,获得了全场最多的掌声)。

这就要搞清楚主要节点:中国应该有25-30个,蒙古国有8-10个,俄罗斯理论上有52个,能确定的有42个,对茶路这件事有合作积极性的约20个左右。这些地方我都走到了,跟政、商及学问界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也积累了几万张图片和丰富的资料,在我们协会的《中俄蒙万里茶路沿线城市政学商人脉资源数据库》中,已经有超过200人的规模(只是申遗行政化后把我们民间机构排除在外而已)。

四、概念的矛盾冲突:联合申遗顺畅进行的功课。

“万里茶路”也好,还是“伟大的万里茶路”也好,或者是“茶叶之路”,无论怎么叫,俄罗斯方面接受都没有问题(他们称“伟大的万里茶路”或“伟大的茶叶之路”),他们对茶路历史的评价甚至高过我们,由此产生的专著也有很多。但有一个问题不容混淆。,即我们书里中讲:俄罗斯人把手伸向了国内产茶地,从收购、制作、贸易到物流完成了全产业链,中国商人就逆行而上,把茶行和票号生意做到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但俄罗斯的书里讲,中国人的步伐到恰克图为止,后面所有的生意都是俄罗斯人自行完成的。

蒙古国承认茶叶来自中国南方,但他们从来不提“茶路”概念。他们称之为“草原之路”。意思是这条“路”从来就是蒙古国的,而不是中国人开辟的。

为什么不说“茶叶”,因为茶叶贸易最繁盛时,中俄边境在恰克图;现在研究申遗,恰克图是蒙俄边境,这里面有个不同的历史观问题。即关于蒙古史的研究,我们国家的研究方向、内容与世界蒙古史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是有较大差别的。中外史学家对于蒙古史存在争议。国外学界认为“蒙古史”是个大于中国史的概念,而我们称蒙古史为“元朝”。元帝国建立的驿站制度,差不多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明代实行闭关政策后废除了驿站制度,到清代驿站基本又按原节点恢复(如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市,元代时称“玉龙驿站”,清代改称“伊林驿站”),我们今天对蒙古国境内万里茶路有关节点的标注,确实也与元代时驿站的地址和名称基本一致。搞清楚这些敏感问题,联合申遗中应采取科学而巧妙的策略和表达,进行语言、文字和概念转换,不要等到产生了矛盾冲突再来面对和解决,将那会把三国联合申遗这件好事拖进一个无法确定进程和前途的被动境地!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11位专家讲诉“万里茶道”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万里茶道”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商业文明壮丽史诗”。7月8日,首届“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8省、区、市相关人士围绕“万里茶道”研究深入讨论,共同推进“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应邀出席,今天我们整理推出其中11位专家的发言精华,以增加大家对“万里茶道”的了解和认识。

王宏新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星星之火”,汇聚申遗力量

万里茶道真正开始发掘研究是15年前,直接文献起源似乎是2006年武夷山下梅村的文化旅游宣传,但实质推动下梅村文旅宣传的又是当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可以说,万里茶道在沉寂近百年之后,相隔3000里之遥,晋闽两省再次牵起手来,开启了新世纪的商业文明复兴之路。

“万里茶道”申遗,因其时空跨度巨大,是“史上难度最大的申遗工程”,需要我们系统谋划、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近两年来,由于受疫情影响,申遗工作进展受到直接影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此万里茶道申遗需要发力之际,首届“万里茶道申遗”学术论坛,志在联合各方力量,一起推动万里茶道申遗成功、推动文旅发展在内的商业文明复兴。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俄时说17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产生了极大影响;2014年,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万里茶道申遗之路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些事件的影响下,理论界从2013、2014年开始有零星研究,2015、2016年起逐步增加;2019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达到了高峰。

希望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实现整个申遗节点省份和城市链条团结协作,推动全社会重视,更多人加入,燃起商业文明复兴的“星星之火”,汇聚申遗力量、众志成城。

张维东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

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

万里茶道申遗要解决四个问题

万里茶道作为中国通往蒙古草原和俄罗斯,以及辐射到中亚和欧洲的一条国际贸易商道,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万里茶道的研究最早是以山西和内蒙的老专家、学者为主,多从晋商及票号和旅蒙商的角度发表了一些文章和专著。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发函,正式同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遗产点45处。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万里茶道申遗迈入了规范化操作、稳步推进的轨道。但是,万里茶道研究和申遗推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研究队伍比较分散,缺乏合作交流。没有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和著名专家学者作为领头羊,也没有列入国家级重点课题持续推进,研究成果不够系统,质量参差不齐。

二是学术研究和申遗推动工作发展不平衡,“温差”比较大。比如申遗点,内蒙古的多伦是漠南草原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商品集散功能的重要节点,但是没有纳入名录中去。

三是现在的学术研究和申遗推进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地方主义倾向,过分强调自己地方的地位及价值,抢第一、摆唯一,具有片面性。

四是我们缺乏与俄罗斯、蒙古研究机构及其专家学者之间的对接与交流。万里茶道申遗同样要同蒙古、俄罗斯合作。

何明鉴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人大主任

把万里茶道沿线城市连起来

8月1日,锡林郭勒草原多伦县将举办第八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共享成果,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会议有多项任务:一是发布万里茶道修编后的全图;二是发布万里茶道读本;三是启动“万里茶道国际博览会议”项目;四是启动“万里茶道数字博物馆”项目等。万里茶道这条线路没有多伦是不成立的。张库大道,是从张家口到库伦,必经多伦。在清代、民国时期,多伦是有名的塞外城市。

对于申遗,首先,文化研究是申遗的载体。万里茶道文化研究需要把城市连起来,把各个地区的专家学者都连起来,才能形成一种力量,单打独斗、没有互动不行。万里茶道要把蒙古、俄罗斯专家学者也邀请进来,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申遗的意义。

其次,通过城市间联动,要把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带起来。比如四川安仁小镇与华侨城合作建起一座小镇,把“茶空间”、“茶科技”、博物馆等结合起来。

第三,将来可以组织中蒙俄万里茶道的拉力赛,让沿线各个城市互动起来,最终拉力赛走出国门,让万里茶道成为实实在在的一个载体,从而带来城市之间经济互动、文化交流互鉴。

冯晓光

湖北省赤壁青砖茶研究院执行院长

冯晓光

湖北省赤壁青砖茶研究院执行院长

万里茶道不是一条道路,而是一种经济流向

万里茶道并不是一条路,而是一种经济流向。第一,万里茶道源头非常多。比如说武夷山、羊楼洞、湖南安化,是代表性的源头,但是真正的源头不止这些。比如安徽是一片空白,安徽现在还没纳入8省申遗范围;比如我认为湖南还掉了很多地方,浙江也是,江苏也是。这样说来,万里茶道就很复杂了,源头特别多,中途也很复杂,形成了一个网状,根本就不可能是一条路。

万里茶道从羊楼洞出发的上段就是在湖北、河南(从武夷山出发上段在福建和江西),以汉口为中心,出现了很多“小汉口”,这是一个代表性的特点。除了羊楼洞,在湖北新冒出了几个起点,比如五峰。万里茶道以羊楼洞为起点的这一段是水路,一直到河南社旗。

中段我认为跟山西商人密切相关。中段对晋商来说,是一条回家的路。从武夷山、羊楼洞贩茶到北方去,途径山西需要休整十天半个月,回家后又重新上路出关,“出关”才是我认为真正的万里茶道最关键的一段。

下段是草原与大漠的分分合合。我认为这条路到了后段还有更多的分支,我现在讲的是三个代表性的分支,其实还有很多条分支。特别是到了恰克图、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以后,通过中转到整个欧洲地区、中亚、西亚。

赵静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

赊店古镇——万里茶道上水陆换乘的重要节点

万里茶道上的众多节点城市大致应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茶源地的节点城镇;二是运输途径上的节点;三是终端消费市场上的节点。我认为运输路径上的这些节点城镇更具有代表性,因为万里茶道是一个综合性的商道,不单是运输茶叶,赊店古镇恰恰就是运输途径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赊店古镇位于河南南阳盆地的东北部,古称“赊旗店”,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赊旗访将,起兵反莽”而得名,始于汉、兴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赊店古镇的茶道中枢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赊店古镇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有两条河,潘河、赵河将古镇环抱其中,形成一个二龙戏珠的这样一个地势。潘赵河交汇了之后进唐河,然后北入汉水,这是它的水路。当时茶商从福建武夷山购买茶叶,运输到江西河口,然后水运到汉口,再经襄阳、唐河北上到潘赵河,到赊店上岸,之后转为马帮驮运,走洛阳、晋城,再经过太原、大同、张家口到达归化,换驼队经过库伦,抵达恰克图,再分送到俄罗斯和欧洲各国。在众多的节点上,赊店古镇应该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水陆换乘点,所以说它的位置非常重要。

其次,赊店古镇遗产资源众多,并且保存得非常完好。作为万里茶道上的中枢,赊店古镇目前保存有最为完备的茶路文化遗产资源,大概可以分为六类。在这六大类文物遗存中,山陕会馆(与茶叶商贸相关的服务设施)、瓷器街(商贸类遗产集合历史街区)、码头和大石桥(交通遗产类)是众多遗产中的支撑,它涵盖了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管理设施,代表性商贸设施、交通设施、信仰设施等重要物证。

张跃

湖南安化县万历峰茶文化研究所所长

重视对茶类和茶道演变的研究

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万里茶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还要重视精神文化层面的研究。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茶歌、茶谣、茶舞等方面的研究,还有茶礼、茶俗等方面的研究。

另外,要从万里茶道变迁这个角度,研究中国茶类的演变。把万里茶道与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结合起来研究。

安化是“中国黑茶之乡”,而安化黑茶种类演变就和万里茶道变迁相互影响。最早的安化黑茶实际上只有黑毛茶,安化黑毛茶首先运到陕西的泾阳,再从陕西泾阳运到牧区,陕西泾阳最早做的是有金花的“茯砖茶”,所以一般人就认为安化黑茶就只有长金花的“茯砖茶”。

安化黑茶从历史的演变的角度来说,是分为“三尖”、“四砖”、“一花卷”。最早的安化黑茶是散的“毛茶”,采成一个布袋包或者一个篾篓包再运输到牧区,后在明朝把安化黑毛茶蒸软装进篾篓,在树形篾篓踩紧、晒干。做成“花卷茶”。做成“花卷茶”主要目的就是便于运输:到沙漠就用骆驼运输,在安化山区则用马运输。当时,安化黑茶运量最大的是晋商,比山西晋商还早的是陕西商人。

乌兰娜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会长

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

与俄罗斯、蒙古国的民间“茶外交”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作为一个民间团体,14年来奔波于中蒙俄万里茶路的路上,行程将近10万公里。从武夷山到圣彼得堡,把80个曾经和万里茶路有关的城市串连起来。

2014年11月,协会与武夷山政府合作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蒙俄市长峰会。武夷山委托我们邀请了俄罗斯、蒙古国25位省长、市长,以及专家和导演,形成了影响。该活动第二年就为武夷山增加了30万人次的旅游量,带来了实质性效果。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之一。俄罗斯的小孩子从一岁半开始就饮茶,他们在学校和军队里都要喝下午茶,用的是国家拨到学校和军队的专项资金。万里茶路中断后,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红茶就进入到了俄罗斯、蒙古。这些年我们致力于把中国具有5000年传统文化的中国好茶带给俄罗斯和蒙古每一个普通的市民。每次去俄罗斯蒙古访问的时候,我们都会带一皮箱茶叶,茶就是外交。当俄罗斯的朋友,尤其是老人得到一块我们赠送的中国茶的时候,他们甚至落泪数次地亲吻着这块茶叶,因为他们觉得中国的茶叶是世界上最好喝的饮品。

这些年在万里茶路上,虽然非常艰辛,但很欣慰,我们非常幸运地融入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中。目前,我们现在正在积极准备在北京冬奥会前,共同举办一场中蒙俄市长峰会。

赵文耀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秘书长

俄罗斯《俄罗斯与中国》杂志社记者

厘清“万里茶路”相关的基本概念

根据我多年的研究和理解,与“万里茶路”相关的概念有很多,但这些概念其实是不同层次、不统一的,这里我区分3个概念。

第一: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起源于汉、唐和宋朝甚至更早,封建王朝用茶叶和西北少数民族换马的这么一种交易。在获取所需的同时也维护了边疆安定和睦。到清代,满族人是马背民族,不需要这种互市,也就废除了。

第二,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讲的是把云南四川茶叶运到西藏,甚至更远的地方,同时也进行马和药材交易。

第三,万里茶路。万里茶路就是我们现在特指的这条路,实际上就是从中国南方产茶区,通过八省后,到达蒙古高原的这条贸易路线。这是继丝绸之路之后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路,这条路被俄罗斯人称为“伟大的万里茶路”,被蒙古人称为“草原之路”,也被习近平主席称为17世纪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

这个时期的万里茶路的物流路线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基本可以分为4条主线:

第一条就是东线,也就是张库大道。从京杭大运河上来以后到了天津港,然后再到北京通州,再到张家口,从这开始起运,到达库伦。实际上这条路最后延伸到恰克图,应该是“张恰”,现在叫做“张库大道”。

第二条路就是西线,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河西走廊,西线这条线实际上更复杂。一过了河南的社旗以后就开始往西走了,到了山西一直往西,到了内蒙也一直往西,这里边有非常多的岔路往西走。

第三条,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狭义万里茶路,以武夷山、赤壁和安化为起源头,以武汉为起点,经乌兰巴托,到达圣彼得堡这样的一条路线。

第四条线实际上就是海上茶路。这个节点很明确了,崇明岛过来然后到了天津港,然后绕过朝鲜半岛,最后到海参崴。

田建

山西省祁县晋商研究所所长

文献史料研究对于申遗有重要作用

申遗一方面是线路,但是要有一套文献、史料。

《行商遗要》是我们至今为止发现的从祁县出发到安化比较完整的行程记录,包括茶商如何办茶叶、选茶叶、制造茶叶,有相当细致的所有操作规程。同时,该书比较详细地记录当时晋商在安化、羊楼洞茶源地办茶的情况,展现出的是整个祁县茶商的规则。

《行商纪略》记录的是道光末年祁县茶商在福建办茶的情况,整个操作规程细致,并显示晋商在每个地方对当地的文化是特别有研究的。比如,里边记载到了武夷山要拜武夷君,就是武夷山的土地,还有儒家、道家、法家的内容。晋商把儒家的精神和商业精神结合的最完美,所以晋商的精神也应该是具有国际化内涵的。

史料里还提到了很多现在的建筑遗址,比较有典型的“合盛元茶庄”。这些历史资料的价值是丰厚的,我们发现每个学者的角度不一样,有的研究会计学,有的研究地方风俗,有的研究商业史,甚至学书法的还在里边找书法艺术。

文献、史料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下一步,万里茶道应该有一个比较标准的辞典,解释历史渊源,这将是申遗过程中的珍贵遗产。

李现云

河北省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副所长、副研究员

积极推进保护管理规划的出台和落实

2019年,国家文物局把万里茶道列入预备名单,八省文物部门阶段性的工作基本完成。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操作指南》规定,地方政府是申遗主体。以张家口为例,任何一个推荐点的整体保护,不单单涉及文旅部门,还可能涉及住建、环保、农林牧、交通等部门,不是单文物部门能够推动的。2019年3月,河北省政府提出:抓管理,做好省段的保护管理规划;地方文物部门重点是深入研究和宣传好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申遗,是物质文化的,其它非物质都是补充。物质文化就是指不可移动文物,是固定的,如古遗址、古墓道、古建筑、近现代、石窟寺石刻及其他,这是申遗的重点。其他非物质的只能作为补充,不能作为申遗的指向出现。

万里茶道有诸多节点,说万里茶道是网状的,也没问题。但是在对外输出时,不要求定具体的线路,比如说经过某村、某镇,是不规范的。以张家口为例,不要写“张库大道”,就写万里茶道某某段,需要在大的框架之下统一进行。

申遗文本中提到,重要节点就是张家口和汉口,两个节点,那么其他的怎么办?其他城镇是作为关键城镇出现的。申遗文本明确把国内段分为三部分:生产和集散,以及外销。

目前,张家口(河北段)的申遗,主要工作是如何把成果转化。我们从深入研究中发现,要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个物质遗产进行补充,我们现在在做口述史,采访一些当时的古稀老人,从口述史的角度讲,从张家口怎么到内蒙古、蒙古国;还有关于晋商的。只要是有关系的,就采访,保留视频,到现在整理了35万字。

推进申遗工作,需要让各地方政府找相关县区和相关的市直部门认可相关“保护管理规划”,后报到省文物局,省文物局到国家局备案,返回有实际操作性的内容,推动万里茶道申遗工作。

杨治武

山西省文化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

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万里茶道与民族融合、世界商业文明、“一带一路”的关系

我认为研究万里茶道,应该把握三个关系:第一个是万里茶道与民族融合的关系,这是一个新的视角。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晋商存在的历史脉络,不是在明清时代突然一下子晋人有了聪明才智。每个历史在民族融合当中都有晋商的痕迹。

第二个就是万里茶道和整个世界商业文明史的关系。当时通过万里茶道,把我们文明的触角以商业的形式伸向了欧洲。中华民族其实不仅是通过万里茶道、丝绸之路,还一直通过很多种方式在对外交往。所以要研究万里茶道和世界商业文明关系。

第三,万里茶道在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它和新时代的关系是什么?万里茶道与民族融合的关系、与世界商业文明发展的关系、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应该重新研究和定义。

2020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聚焦全球治理与领导力、气候变化、生态文明、教育发展和文化旅游等五大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以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高校智库,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万里茶道大事记:联合申遗续茶缘 万里齐心共行卷

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千年相传。

湖北武汉,茶叶文化悠久绵长,近代“茶港”闻名遐迩。

“万里茶道”,绵延1.4万公里,宛如一卷长诗,百年吟诵中茶韵与文化血脉相融。穿越17世纪的邃远时空,国际古商道承载起一代茶贸盛世。

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涵养亚欧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

其参与人口之多、行经区域之广、商品流通量价之大,都于历史长河中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记。

2012年伊始,自赤壁发宣言,于赊店达共识,重塑万里茶路之骨

湖北省文物局历时三年的专项调查终于为“万里茶路”湖北段沿途的精美文物遗产揭开了神秘面纱,也让那遥远路途中深藏着的瑰丽奇迹和世间悲喜再次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2012年6月,万里寻茶道,赤壁借东风。“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在湖北赤壁召开。

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会(2012年6月30日湖北赤壁)

由原湖北省文物局发起,多方荟萃,区域联合,“万里茶路”沿线省份的文物部门、专家学者共商茶路大业,时任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关强(现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也倾力建言献策。

会议发表的《赤壁宣言》踔厉风发,基本确定了“万里茶路”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线路保护的总思路。

2013年5月,第二届“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座谈会。

时光荏苒,座谈会在河南社旗赊店召开。

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在俄罗斯的演讲为精神底蕴,沿线8省文物部门正式将“万里茶路”更名为“万里茶道”,相约共品漫漫茶道上岁月的沧桑跌宕、商贸的兴衰荣辱与茶商的悲欢离合。

《“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赊店共识》,也让沿线各省加强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保护工作的呼吁深入人心。

2014年5月,同襄共举定武汉,团队共谋文化遗产保护之道

在各省文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5月,第三届“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座谈会在福建武夷山召开,8省文物局一致推荐湖北省为万里茶道申遗牵头省份,武汉市为万里茶道申遗牵头城市。

2015年4月武汉会议。

“百担茶叶千两银,袖笼里面定乾坤”。

2015年4月,湖北省被正式确定为申遗牵头省份,武汉市为牵头城市,各省联络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与专家名单也陆续确定下来。

于此同时,湖北、福建、内蒙古等8个沿线省区开始启动“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携手力推“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中国的茶叶也将从这里再出发,像岁月沉淀的青砖茶一般,千年茶脉,万里传声。

2016年6月,持戈试马待申遗,齐心共绘申遗之行卷

一片茶叶的故事,随着岁月乾坤流转,在“万里茶道”上一路绽放、续写传奇。

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文物局把“万里茶道”列入国家十三五大遗址规划的重点项目。

2016年6月,湖北省文物局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承担起万里茶道文物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研究项目课题,谱写茶脉华章。

同年7月,在湖北省文物局总协调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文本编制团队)被确定为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编制团队,正式接受委托开展《万里茶道(中国段)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编制工作。

紧接着8月,万里茶道申遗推荐点现场考察方案确立,并正式启动考察,为编制《万里茶道(中国段)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少坎坷与辛酸,多少辉煌与传奇,都在这条“万里茶道”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沿途八省百余座城镇共绘历史长卷中一断断难忘的记忆。

在紧锣密鼓的辛勤工作之后,2017年5月,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文物局及申遗办联合向国家文物局正式上报了《万里茶道(中国段)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人心振奋,欢欣鼓舞。

2017年12月,茶道巡展促交流,重现繁荣文化之历史

盛一抔山溪水,煮一盏青砖茶。啜饮,是一口茶汤;吐纳,是一阙诗行。

经贸的物象、茶叶的韵味、文化的血脉都于巡展中深切地映现着古道昔日的辉煌。

万里茶道巡展武汉站。

2017年12月,“万里茶道巡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启动。由湖北省文物局牵头、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个省(区)联合主办,是国内首个关于万里茶道的文物展。

600余件(套)藏品琳琅满目,中式古街风、码头文化风、草原风、俄罗斯风各具鲜明特色。展现出万里茶道沿线茶叶生产、加工、运输、贸易等环节的历史文化风貌,再现万里茶道曾经的繁华,更让人沉浸于跨文化交流的时空之中。

也进一步推动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让古老的国际商道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9年3月8日,国家重视显成效,收获阶段胜利之成果

茶以国兴,国伴茶名。

2018年7月,国家文物局把“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程”正式列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合作专项规划(2018--2035)》,充分体现了国家文物局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2019年3月8日,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物保函〔2019〕250号),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多方宣传齐绽放,文旅融合助申遗

展开茶香灵秀的水墨长卷,走进万里茶道的壮阔诗意。

2019年5—6月,湖北省文物局委托湖北画报制作了《万里茶道寻迹百年》专刊,系统宣传、介绍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遗产点。

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中蒙俄文化交流和文明交流互鉴平台,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品牌,2019年10月,湖北省文物局、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组委会联合主办了“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勘路之旅,策划了以文化线路文物旅游的大型活动,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助力文旅体产深度融合,打造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与文物旅游新品牌。

“万里茶道”,曾经灯火醉繁华的国际商贸线路,已于千年沧桑的斑驳印记中沉寂了一个世纪。

然而,回望历史,许多刻骨铭心的故事仍在这条漫漫征途上演绎和传颂着。

如今,它需要更多的深情凝眸来追寻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

“万里茶道”不止“万”里,它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传承延续,见证东方璀璨文明的扬帆起航。

为促进文旅体产融合,助力万里茶道申遗,赤壁青砖茶2020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ACSC)—万里茶道(中国段)将于11月15日于福建武夷山正式开赛!

原标题:联合申遗续茶缘 万里齐心共行卷——万里茶道大事记

注:内容来源荆楚网,作者刘菲,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