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海县南乔茶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茶山寻根!云茶产业焕发茶树新活力

澜沧江在云南境内一路向南,流经大理至西双版纳,与哀牢山和高黎贡山南端的山脉共同构成了古茶树资源的密集分布区域。“在世界公认的32个种4个变种茶树种质资源里,云南拥有独有的26个种3个变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博士、副所长刘本英说,“云南是世界茶源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茶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中心和天然的茶树基因库。”


云南蜚声中外的古茶山均坐落于“一流域两山脉”区域。古茶山上成片的茶林,不仅孕育了历史悠久而多样的古茶树资源;还见证着千百年来,以茶为生的各民族的生活变迁。在葱茏的古茶山上,拥有朴素生态观的人们早已与茶成为了相互依存的共同体。

云南是世界茶源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之一

邦马大雪山雄踞在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西北的澜沧江西岸,2500米以上的海拔地带孕育着勐库大叶茶的“根”。

曾经的大雪山植被茂密,山间长有大丛竹林,以天然的屏障和外界阻隔开来。1997年,干旱让竹林逐渐干枯死亡,大雪山原本密集的植被也出现了空隙,山下大户赛村的村民开始往山上活动。在大雪山上,他们发现了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分布面积达1.27万亩。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植物专家和茶叶专家鉴定,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茶科院-工作人员在资源圃采摘茶叶

这样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在云南并不少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乡曼瓦村委会的巴达大黑山上,49万余株野生茶树形成茶树群落,和苏铁、桫椤、红椿、大叶木兰、火麻树、樟树等植物伴生。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家寨2100米至2500米海拔范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下,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分布于此,是大理茶群落集中分布的西界,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兼具重大的意义。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乡的原始森林里,1.9万余株野生古茶树具有典型原始性的特征,成为世界茶树起源地研究的“热地”。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小新街乡,分布于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中的野生茶树群落,是哀牢山山脉野茶群落的南端代表。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公元864年,唐人樊绰撰写的《蛮书》里记载,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思茅、南涧、巍山、凤庆、云县、西双版纳等地区在千年前已开始进行人工种茶。

南糯山古茶树群

云南栽培型的茶树主要以乔木型、大叶种的普洱茶树为主。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留存着中国西南地区居民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是中国乃至世界茶种植方式的早期样本,被称为“茶种植的活化石”和“世界茶树博物馆”“茶文化历史博物馆”。

作为澜沧江下游流域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西双版纳州勐海南糯古茶山现存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1.5万亩,“南糯山大茶树”成为勐海地区普洱茶传统栽培利用悠久历史的鲜活见证。而普洱市宁洱困鹿山古茶园则是传统栽培、精细管理种茶模式的典范,成为云南茶史上茶树种植栽培从粗放型和分散型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例证。

茶叶研究所-国家大叶茶资源圃

近日,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同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古茶树资源状况白皮书(2022)》。数据显示,全国古茶树共有5616.66万株,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占比最高的是云南省,总计5494.67万株,占97%。

“云南分布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中,有许多树龄超过两千年的野茶树,这些‘茶王’的存在,是对云南是世界茶源中心的佐证。”刘本英说,而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则可以在赫赫有名的半自然、人工古茶山中寻找印证。“古茶树之乡”的美誉,云南实至名归。

与茶共生的少数民族

1951年,普洱市澜沧县翁基古寨的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参加西南民族参观团远上北京。临行前,苏里亚精心准备了“小雀尖嘴茶”作为布朗族最高贵的礼物。那时,苏里亚的儿子苏国文5岁。2009年,中央电视台《爱我中华》栏目来到景迈拜访65岁的苏国文。记者问他的心愿时,苏国文说,想和父亲一样,“能够代表布朗族去中央献茶”。

茶,在云南种茶民族的心里,被视为“最珍贵的宝贝”。“布朗族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一代传给一代,绝对不能让它遗失。”“茶祖”帕哎冷的遗训深深地根植在布朗族人的灵魂里。 

在这样的朴素生态观影响下,云南的种茶民族创造了独特的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技术,通过合理控制森林和茶林的比例,巧妙分配乔、灌、草等植物的光照和养分,充分利用森林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治病虫害,并提高茶叶质量,让茶树种质得以延续,让古茶林在历经千年仍然保持优良的品质和活力。

高山好雾出好茶

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位于大山皱褶之中,乡里的老曼峨村虽然没有“班章为王”的气势,但也绝不逊色。老曼峨村是整个勐海县内布朗山最古老、最早种茶的布朗族村寨,位属“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区域,坐拥3000余亩古茶园,年产量1万担左右。

《华阳国志》记载,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古代濮人在商周时期就已种茶,而布朗族就是古代濮人的后裔。作为勐海布朗山乡最早定居的少数民族,远古的茶香早已在布朗族人的血脉里世代流淌。

据老曼峨寨中碑文记载,老曼峨距今有1376年的历史。60多岁的岩少帕介绍,老曼峨古茶园多以“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格局分布,“最大的古茶树树围有二米二,树龄高达八九百年”。

茶给老曼峨人带来的“福祉”体现在村容村貌上。村里家家户户都是新建的小洋楼,保留了传统布朗族的干栏式建筑风格,一楼多是宽敞的空地,活动范围极大。老曼峨每家每户都有杀青用的大铁锅,安置在一楼的角落,少则两口,多则五六口并排。每到采茶季,家家户户的大铁锅就会派上用场,寨子里到处茶香弥漫。二楼是布朗人家的起居室。一个套房,有三四间卧室,还有一个极为宽敞的客厅,真皮沙发、LED电视、优质音响样样齐全。

“茶树代代相传,千金也难换。”岩少帕说,布朗族人一生离不开茶树。茶,在布朗族人的心目中远远不止是一种物质上的互相给予,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不断传承。

南糯山古茶树群

“高山好雾出好茶”,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大茶山——南糯古茶山现存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1.5万亩。历史上,南糯山一直是布朗族先民栽培茶树的地方。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迁离了南糯山,他们遗留的茶树被随后迁入的哈尼族所继承。

南糯山有20多个哈尼寨子。其中,800年的“南糯山大茶树”曾主要由半坡老寨守护着。和其他的哈尼族人家一样,半坡老寨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批朱一家居住在南糯山上,靠种茶、采茶、制茶撑起了家庭的主要收入。

说起哈尼族的茶叶生活,批朱举不胜举:“我们哈尼族,走亲串戚少不了茶,探亲访友少不了茶,看望病人要带上茶;青年男女求婚要用茶,订婚也不得少于两包茶;不管贫穷富裕,孩子成家,多多少少也要给孩子茶树;建屋盖房、立生基定四柱不能缺茶。

”半坡老寨村民采摘古茶叶

千百年来,作为“半坡上的民族”,哈尼族对茶树加以保护、利用,并不断新植、改造,科学管理古老茶园,让南糯山的茶叶生产得到不断发展。

“吃的也是茶叶,穿的也是茶叶。”对流传在寨子里的这句话,批朱解释,这是生活在南糯山的哈尼族人从古到今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仅会用茶做菜当日常的饮食,把茶卖了以后还能买油、盐、米和衣服,是茶树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每年3月到5月,是批朱一家最为忙碌的时候,家里六亩古树茶每年可以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我们还有新种的小茶树,它们也在等待长成古茶树的那一天。”批朱笑着说。

资源圃延续种质生命

20世纪50年代,茶叶专家周鹏举和植物学家蔡希陶在南糯山发现了一棵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这棵“茶树王”让南糯山声名大噪,成为了中外茶叶专家争相光顾的地方。

1994年,“茶树王”自然仙逝,给众多茶叶爱好者留下遗憾。“云南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然而,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变致使众多珍稀资源面临濒危、灭绝,同时资源收集保存的盲目性以及资源利用率低等因素,致使茶业发展面临严重资源瓶颈。”刘本英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大叶茶资源圃应运而生。“针对我国茶树资源发掘利用存在的保存技术落后、遗传背景不清、育种亲本资源短缺、茶种间杂交优良性状难以聚合等关键技术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国家大叶茶资源圃创建及优异种质创新利用项目的研究与创新利用,以绿色、优质、高效、特色为目标,系统开展茶树资源收集、有效保护、重点创新和高效利用。

”茶叶研究所-国家大叶茶资源圃

1983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建立,2012年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资源圃。2012年8月31日,“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正式挂牌。

走进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不同种系的古茶树错落有致,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其中,一棵挂有“大理茶”标签的古茶树备受关注。“这棵古茶树是已仙逝的‘南糯山茶树王’的近亲。”刘本英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茶种资源永续保存下去。

历经30多年的研究,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收集保存国内外茶组植物25个种3个变种3485份种质资源,保存的大叶茶资源种类、数量居世界第一,建成了世界茶树资源基因库的重要基地。

雨林古茶-生产车间

“同时,我们在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优异种质资源,开展不同种间的杂交创制新种质,选育茶树良种,为全国科研、育种、生产等单位提供资源共享服务,提高茶树资源的利用水平。”刘本英介绍,截至目前,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为全国提供种质利用10609份次,为大叶茶茶树基因组研究、茶树资源的起源演化研究,确立云南省茶树资源起源和多样性地位,揭示云南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独特等研究提供支撑。

5月20日,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名单正式公布。根据《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组织专家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国家大叶茶资源圃创建及优异种质创新利用”成果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茶产业焕发茶树新活力

进入雨季,勐海县勐宋乡成片的古茶林开启了休整期。经过春茶的采摘,村民们要留出一整个夏季让古茶树汲取天地精华,成长为高品质的秋茶。

“不仅要按照茶树生长的时节来进行采摘,我们还要严格按照‘一芽两叶’的古树普洱茶采摘标准进行采摘。”南本老寨村民小组长罗霄说,这样的采摘方式源自雨林古茶坊多年的推广。“最好的保护是永续利用。”让古茶树在保护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产业利用的“续航”能力功不可没。

雨林古茶-生产车间

“感恩茶山少数民族几十代人的接力守护,才遗留下丰厚的古树茶资源,让茶企业得以落脚。”站在雨林古树茶博物馆的种子墙前,一棵热带雨林特有植物——望天树的种子生长着两片“羽翼”,雨林茶道院院长张敏说,“生物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们的种子形态在不断地进化,以达到传播得更远的目的。我们也希望,可以将雨林里的好茶传播得更远,将古树茶从古茶园搬到茶友的茶杯。”

2013年,勐海县政府引进雨林古茶坊,大力发展茶产业,帮助当地群众摆脱贫困。2015年,雨林古茶坊建成了涵盖生产、仓储、办公、科研、接待为一体的大型庄园式基地,在向村民收购茶叶的同时,又投入资金在南本老寨建起了大型的普洱茶精加工厂,为农户提供了一个完善的销售平台。当年,受益群众就达1200余户4000余人。

雨林古茶-古树茶档案馆

为了保护好当地的古茶树资源,做出精品茶,雨林古茶坊坚持只收古树普洱茶鲜叶,以“一芽两叶”为最低标准。“通过在生态茶园建设、茶叶收购、茶叶精深加工等方面帮助当地村民提升标准化技术,实现茶农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转变。”张敏介绍,雨林古茶坊共开展培训10余期,培训农户5000余人次。

“过去路难走,很少有人进山买茶,我们常年为卖茶而发愁。”罗霄说,自从雨林古茶坊进村建厂后,每年收购茶叶近30吨,约3000万元。“用雨林的方式对古茶树进行管理,茶叶有了更高的附加值,我们有了更高的收入。只有保护和利用好古茶树,我们才能一直过上好日子。

”雨林古茶-古树茶档案馆

雨林博物馆的二楼,古树茶档案馆里收藏着自雨林古茶坊成立以来,生产的所有批次的茶叶样本。“3万个样本里,我们从年份、村寨、味型以及采摘人员信息对这些古树茶进行高度精准的细分,为它们配上独有的‘身份证’,让它们形成优质的古茶树资源大数据,为企业产品开发提供基础。”张敏介绍。

雨林古茶坊的产品展示间,针对各类消费群体研发的产品琳琅满目。以更适应市场的方式,古朴的雨林古树茶正在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各地。

6月13日

《云南日报》COP15版

刊发整版文章

聚焦云茶产业焕发茶树新活力全文如上

来源:云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热度飙升!第十二届勐海(国际)茶王节盛大开幕!

茶界盛宴,万人狂欢。9月29日,备受全国瞩目的第十二届勐海(国际)茶王节于勐海县茶字广场盛大开幕!现场人声鼎沸,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行业领袖、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爱茶人士以及当地居民欢聚一堂,共享普洱盛宴,共品中国茶香!

勐海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以及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其在中国普洱茶界的独特地位,赋予了勐海(国际)茶王节非同一般的意义。积淀十二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凭借规模盛大、层次高端、活动丰富、影响力广泛等特点,早已成为中国茶文化向外输出的重要符号。

延续经典,再创新章。本届勐海(国际)茶王节持续秉承“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数字化、年轻化、创新化”的办节方向,以勐海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底蕴深厚的茶文化魅力、多民族融合的民族风情为基点,汇集各方资源,凝聚强大合力,着力提升勐海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正实现“让世界爱上普洱茶·恋上勐海味”这一目标!

茶界盛宴 震撼开幕

开幕式在民族歌舞《祭茶王》的表演中拉开了精彩序幕。演出精妙绝伦,仿佛在诉说马帮默默奉献的故事,传唱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奠定了共赢盛世的节庆氛围。

勐海(国际)茶王赛11支乡镇代表队踩着激昂的音乐列队入场,不仅展示了新时代茶人的阳光和自信,更彰显了茶乡勐海“一山一韵,一村一味”的独特魅力。

作为备受业界瞩目的茶界盛会,今年的勐海茶王节依旧是高朋满座。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主任单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林健东、中共勐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陶艳等领导嘉宾悉数莅临并上台致辞,向远道而来的国内外嘉宾、茶人、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出席嘉宾

乔传秀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第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单 威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主任

喻顶成 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林健东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

盛 军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原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毕 虹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原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

胡飞龙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与宣传部负责人、杭州市纪委原常委

王岳飞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人类非遗茶项目“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申报组茶学核心专家

刘 栩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顾福利 浙江省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一级巡视员、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包丽平 江西省旅游集团总经理助理

朱家伟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书记

岩 拉 州政协副厅级领导

薛 领 勐海荣誉市民、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林 治 勐海荣誉市民、西安六如茶道院

高江泉 中共勐海县委书记

陶 艳 中共勐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向 飞 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此外,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国内外嘉宾,拉马兹·昌图里亚、马可·贝托纳,省级有关部门领导,省内友邻州县领导,西双版纳州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县四套班子以及各乡镇代表、各部门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行业专家、各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代表、企业代表以及相关新闻媒体。

陶艳副书记上台发表讲话,她表示勐海通过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真正实现了一叶兴则百业兴。疫情的尘霾散去,时隔三年,我们再次以茶为媒、以节会友,真诚希望更多人士、更多企业关心、支持并参与到勐海茶产业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

▲陶艳副书记致辞

林健东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勐海县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区,自2009年至今,勐海县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茶王节,为来自海内外的茶界人士架起了一座相互交流的桥梁,让更多的人认识勐海、了解勐海、走进勐海、爱上勐海。茶王节已成为海内外茶界和人民生活中备受期待的一件盛事。

▲林健东副会长致辞

单威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勐海以茶文化为引领,以茶产业为核心,以茶科技为支撑,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茶产业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普洱茶加工交易中心和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单威主任致辞

随后进行勐海县“普洱茶产业影响力品牌”通报表扬活动,借此感谢勐海县的优秀茶叶企业对宣传勐海茶文化和推广普洱茶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进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带动能力强、产业链健全的好项目,持续推动勐海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勐海县人民政府、云南勐海产业园区、勐海县商务局推出了“勐海普洱茶官方电商平台”,并在开幕式上举办上线仪式,通过创新科技、数字化服务赋能勐海普洱茶电商走上品牌品质之路。

尾声将近,启动仪式华丽上演。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原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盛军,中共勐海县委书记高江泉,中共勐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陶艳,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中共勐海县委副书记岩书,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勐海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候选人钢图,勐海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岳滇勇,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向飞,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等领导嘉宾共同上台,为第十二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启幕!

精品荟萃 彰显成果

开幕式结束后,参会领导和嘉宾在主办方代表的带领下进行了重点展位的巡馆,详细了解了参展企业的产品特色、市场前景等,并对本次精品展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认可,表示要充分利用勐海(国际)茶王节这一平台,挖掘、宣传勐海作为“普洱茶之乡”的历史文化特点,持续扩大勐海普洱茶的影响力,助推更多优质茶企、茶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据了解,本次“茶乡瓷韵”精品展展览面积达到20000㎡,汇聚老班章、南糯山、老曼峨、贺开等名山名寨古树茶,大益、陈升号、雨林古茶坊、今大福、八角亭、七彩云南、可以兴、臻字号、合和昌、晋德茶业等知名企业茶品,以及茶包装、茶器具、茶机械等茶业相关产品,集中展示了勐海茶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凭借勐海(国际)茶王节的强大号召优势,本次精品展吸引了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慕“茗”前来。

优选展商 >>

知名企业展区:大益、陈升号、雨林古茶坊、今大福、八角亭、七彩云南、可以兴、臻字号、合和昌、晋德茶业、冰岛元鸿、永明茶厂、毅铭科技、兴安科技、成飞科技、捷迅光电、川成机械、勐昌號、凤馨茶业、桑戈号茶业、探山寻味

名山名茶展区:东卓茶业、普作号、海岳茶厂、大为茶厂、澳味轩茶点、勐海存普升、云玮茶叶、云布腊、布朗故事、上本孤品、益品阁、马既山茶、采生彩、瑶誉号、茶农

茶配套展区:晖达机械、谈缜、牛方超、舍物茶器、精品紫砂壶、帕沙老寨、澳味轩

特色活动 尽展风采

另一边的沙河小镇活动分会场,“1314”勐海烤鸡音乐节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长街宴席上,一桌桌望不到尽头的美味,尽显勐海丰富绚烂的自然资源;五湖四海的茶人朋友们相聚一堂,品尝一场令人垂涎的饕餮盛宴。

除了民族长街宴外,现场还有精彩的烟花秀、身穿绚丽民族服装的盛大巡游方队以及民间舞蹈纷呈演出,以歌入味,以曲融情,向远道而来的广大朋友尽情展现勐海无尽的热情与魅力。

值此中秋佳节,为了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游玩体验,本届勐海茶王节精心打造“茗月佳期”中秋茶会,与广大游客共享佳节喜悦和温暖。众人欢聚在茶字广场,品香茗、赏歌舞、共话赏心乐事,充分彰显了团聚在中国人心中沉甸甸的情感分量。

精彩预告

论坛/赛事

“勐海茶”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领袖齐聚 能量激发

吸晴话题 热点收割

线上线下 引爆流量

9月30日

“勐海茶”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将于勐巴拉雨林小镇会议中心盛大开展

国内知名专家代表、企业家代表将齐聚一堂

全方位解读勐海茶产业的发展及趋势

为勐海茶产业把脉问诊,共谋发展新篇!

第十二届勐海(国际)茶王赛

名茶荟萃 巅峰对决

茶王争霸 谁将问鼎

9月30日

第十二届勐海(国际)茶王赛

将于勐海县民族体育馆震撼开启

225个优质茶样将展开激烈角逐

邀您见证“茶王”诞生!

大众竞猜品鉴区火热招募品鉴官

等你来挑战!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9乔古茶山行之南糯山

南糯山隶属于勐海县格朗和乡,处在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南糯山下辖三十多个村寨,多为哈尼族村寨。有着古茶第一村的美誉,一千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在傣语里,南糯山是产笋酱的地方。据说在很多年以前,哈尼族人因进贡鲜美笋酱得到了西双版纳土司和傣王的赞誉,由此,便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命名为—南糯山。

“高山云雾出好茶”,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茶叶品质极佳。早在南诏时期,布朗族的先民就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往布朗山,遗留的茶山被哈尼人继承。南糯山现存古茶园12000多亩,在云南所有的古茶山中古茶面积居首位。

走进古茶园,空气湿润而清新。古树参天,森林茂密。掩隐在茂密森林里的古茶树,透着幽古的茶韵。质朴的茶农,幽静的原始森林,山林树叶的沙沙声,让漫步茶林的我们身心愉悦,神清气爽。

南糯山鼎鼎有名的茶王就位于半坡老寨中,这里是全球专家茶友们参观考察不可缺少的地方,南糯山的美名远扬,使得成千上万得观光客都将其作为自己朝拜的圣地。

南糯山品鉴

初闻香气,花香中渗有蜜香,和丝丝荷香。汤入口温润甘甜,汤质饱满,温柔地蜿蜒于口腔各部。喉部甘润,如有凉风在喉部涤荡,数泡之后,口腔中甘甜依旧,余韵悠长。

甘醇中不失芬芳,温润中透着秀丽。南糯山宛若人间四月天的民国女子,我看见她撑着油纸伞,手持一朵净莲,从悠长的雨巷里,缓缓的向我们走来.......

产品信息

干茶:条索较长,紧结油润。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饱满,香气高雅,山野气韵好,回甘悠长。

茶品分类:2019早春名山茶系列。

原料:草春茶

制作工艺:石磨压制

产品规格:357克/每饼

产品包装:单饼绵纸/单提笋壳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