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海县古茶树茶叶中华系列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了不起的云南古茶树 她,就是中国茶文化本身!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2023年,《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施行,云南古茶树保护进入“法治轨道”。

……

中国古代,在清明时节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国人也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云南分布有大量野生茶树群落、栽培型古茶园和数千万株古茶树,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古茶树王国。就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前夕,《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云南古茶树保护进入“法治轨道”。

云南为何这么做?一组数据了解茶叶在云南的“重量”:

  • 我国古茶树有5600多万株,约97%分布在云南。
  • 全球茶组植物共有31个种4个变种,其中云南有23个种3个变种。
  • 云南有古茶树91万亩、约5400万株,是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 2021年,云南古树茶产量约1.2万吨,综合产值达120亿元。
  • 目前,云南茶产业已成为年产值过1000亿元、涉及近1000万人的富民产业。

3月8日起,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推出“了不起的云南古茶树”系列报道,带大家进一步了解云南古茶树。

普洱:中国茶城,世界茶源地

再没有哪个地区

像普洱一样和茶深度绑定

茶之于普洱

不只是一张名片

而是刻入血脉的DNA

普洱,她就是中国茶文化本身

是“茶”这个汉字,最重要的一笔!


普洱市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茶树资源丰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茶园达330.7万亩。

这里有在景谷县发现的距今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被称为“茶的始祖”;有在景东、景谷、澜沧县发现的距今2500多万年的中华木兰化石,是茶的祖先;有至今存活的2700多年树龄的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茶树王”和分布在全市的117.8万亩的野生茶树群落;有以澜沧县邦崴千年过渡型茶树王为代表的一批过渡型古茶树;有以澜沧县景迈芒景1800多年(2.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为代表的18.2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还有165万亩的现代茶园。

普洱

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

是茶树品种资源的天然博物馆和基因库

堪称茶树繁衍的“五世同堂”

↓↓↓

传承千年,非遗普洱茶走向世界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正式将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申报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批准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次申遗所涉及的44个项目中,宁洱县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位列其中。


图源:普洱发布

时隔14年,普洱茶制作技艺,从国家“非遗”成为世界“非遗”。但它的传承,已有千年。

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至唐代,普洱茶已远销内地和西藏。宋代,在“茶马互市”的贸易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普洱茶销行更广,出现了“士庶所有,皆普洱茶”的盛况。清代,普洱茶被列为贡品,朝廷增设官茶局专司有关的茶事。云南普洱茶主要产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勐海县等地,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

图源:普洱发布

宁洱县普洱茶制作技艺又称“贡茶制作技艺”,是当地茶工在千百年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而逐步形成的。这种技艺与地方民俗紧密结合在一起。其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合理的生产流程则成为现代普洱茶工艺研发的基础。

图源:普洱发布

千家寨野生茶树群落:

2700岁的野生茶王树,是普洱茶树的鼻祖

镇沅县千家寨地处哀牢山,这里的原始密林中,有一株树高25.6米,胸径0.89米的最大野生茶树(上坝1号)。据专家考证,此树树龄为2700年,为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树,被冠以“野生茶王树”的美称,是普洱茶树的鼻祖,2001年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它1991年才被发现,目前树的周围都被保护起来,还有人常年轮流守护这棵历经千年的古茶树。


图源:普洱发布

野生古茶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全世界目前所发现面积最大、最原始、最完整、 以茶树为优势树种的植物群落。在这个群落中,有第三纪遗传演化而来的亲缘、近缘植物如壳斗科、木兰科、山茶科等植物群。主要分布在千家寨范围的上坝、古炮台、大空树、大吊水(瀑布)头、小吊水、大明山等处。

图源:普洱发布

邦崴过渡型古茶王:

证明世界茶源地在普洱

它是登上邮票的云南古茶树

“邦崴过渡型古茶王”,是中国邮政历史上唯一一枚以云南古茶树作为邮票图面的茶树原型。


图源:普洱发布

邦崴过渡型古茶王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寨脚园地里,为乔木型大茶树,树枝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1700余年,至今都在采摘食用。它的发现,改写了西方一直认为茶的源产地在印度阿萨姆的说法,证明了中国普洱是世界茶源地,云南澜沧江中游地区是茶演化发展的核心区。


图源:普洱发布

邦崴过渡型古茶王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坐标和活化石,为弘扬普洱茶文化、打造邦崴山茶品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促进地方群众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增添力量源泉。2018年5月21日,澜沧县为“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王”购买保险,为该县进一步推广古茶园、古茶树保险和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图源:普洱日报

景迈古茶园:

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茶树自然博物馆”

普洱景迈古茶园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景迈、芒景和芒云3个行政村范围内,保护规划确定的面积为17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72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05平方公里。现存1.6万亩古茶林,有古茶树100多万株,与6.9万亩的森林混交生长。

2013年5月,景迈古茶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芒景佛寺石碑记载,景迈古茶园的茶叶种植始于傣历57年(公元69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整个茶园分布在海拔1400米—1600米的山区,占地面积28000亩,实际采摘面积10950亩。古茶园与高大常绿阔叶林交错生长,茶树为单株乔木,株距200—400厘米,行距300—600厘米,树高200—400厘米,树径多数在10—30厘米,少数树径在30—50厘米,树态衰老。据傣文历史记载,从元代起景迈古茶园的茶叶已是孟连土司敬献皇帝的贡品,茶叶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景迈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栽培型古茶树数量最多、面积最大、历史最长、茶树个体年龄相对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是普洱茶重要产地之一,被世界茶人学者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茶树自然博物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茶叶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展的根源和历史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困鹿山古茶园:

精细化管理种茶,保茶香千年不散

宁洱县成片古茶树掩映着宽宏村,村子里长满了茶树。在村寨旁有1000多年历史的栽培型古茶树400多棵,是目前发现的生态较好的茶林群落体,也是云南省内距离省会昆明最近、交通最便利、古茶树最密集、种类最丰富、植被最好的古茶园。

村子后面的困鹿山,山上10122亩面积内,散落着千年以上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和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古茶树,历史上为皇家专用贡茶园,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秘而不宣,鲜为人知。

2011年,作为普洱茶(贡茶)制作原料主要产地的宁洱县困鹿山贡技茶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2年,宁洱县困鹿山古茶园被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成功申报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5月,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证书。

困鹿山核心区主要位于困鹿山村民小组,茶园面积3000多亩,古茶树400余棵。为更好管理茶园和古茶树资源,2020年底困鹿山村民小组发起成立了宁洱困鹿山核心区茶叶管理协会,核心茶区内的初制所、公司、合作社以及个人全部加入协会成为会员。2021年,制定了《困鹿山核心区茶叶管理办法》,严禁违法直播营销和古树茶资源保护、茶叶销售管理等都被写入管理办法。


“世界茶源”普洱:

全力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称号,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普洱因茶而名,以茶立市。近年来,普洱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和实施“千亿云茶”战略部署,以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载体,坚持有机发展之路不动摇,始终以工业化理念谋划普洱茶产业发展,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品牌、标准化、品质、大批量、影响力“五要素”,统筹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着力在抓品牌、抓标准、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上狠下功夫,全力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普洱市全力推进茶园有机化进程。相继出台《普洱市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三年行动计划》《普洱市绿色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普洱市云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为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抓好基地和产品有机认证,通过“领证后补”的方式,大力推进有机化进程,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信任。目前,全市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42万亩,认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普洱市率先应用普洱茶品质区块链技术,建成全省最具代表性普洱茶产品质量可追溯安全体系。积极推进名山普洱茶品牌打造,成功推出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无量山、景谷山、千家寨、江城号“7县7山”名山普洱茶品牌企业联盟,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四有四可、五个统一”的普洱茶追溯体系。以“锁定企业、锁定基地、锁定渠道”的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普洱茶品质区块链平台建设,以“茶纹识别”“追溯二维码和NFC芯片”等多种方式,提高普洱茶的市场监管和可追溯,大力发展“互联网+”,创新销售模式,推动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w综合自普洱发布、普洱市人民政府网站、普洱日报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开屏新w资料图,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立法保护百岁以上古茶树,禁止外国人采集收购古茶树种质资源!

11月30日

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

该条例明确禁止擅自砍伐、移植古茶树

对古茶树刻划、折枝、挖根、剥皮

在古茶树保护范围内使用危害古茶树的

生长调节剂、化学除草剂等行为

将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资料图

《条例》明确将云南省行政区域内树龄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和栽培型茶树纳入保护范围,并规定行政区域内有古茶树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古茶树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资金用于古茶树的保护、管理、研究。

此外,《条例》还规定在古茶树保护范围内从事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探矿、采矿,开展科学研究、考察、教学实习、影视拍摄等活动,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古茶树受到损害。

同时,《条例》禁止6种危害古茶树及其生长环境的行为,包括擅自砍伐、移植古茶树;对古茶树刻划、折枝、挖根、剥皮;在古茶树保护范围内使用危害古茶树的生长调节剂、化学除草剂;破坏古茶树保护范围内的伴生树木或者种植影响古茶树生长的经济林木、农作物;在古茶树保护范围内挖沙、采石、取土,使用明火,排放废气、废水,倾倒、堆放废渣;擅自移动、破坏古茶树保护标志或者挂牌。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还明确:禁止外国人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采集或者收购古茶树的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违反规定的将由县级以上林业草原、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没收所采集、收购的古茶树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资料图

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

云南分布有大量野生茶树群落、

栽培型古茶园和数千万株古茶树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古茶园

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古茶树是云南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2021年,云南古树茶产量约1.2万吨,综合产值达120亿元。目前,云南茶产业已成为年产值过1000亿元、涉及近1000万人的富民产业。  

数以千万计的古茶树

茶界已基本形成共识,树龄100年以上的茶树可称为古茶树。

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蓝增全教授介绍,我国古茶树有约97%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福建、海南等也有少量分布。

“云南是茶树起源地、多样性中心和种质资源宝库,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古茶树王国。”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介绍,全球茶组植物共有31个种4个变种,其中云南有23个种3个变种,以云南茶树作模式标本定名的有16个种2个变种。

何青元说,茶树在从起源地向其他地域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从形态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的一系列演化,从而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云南茶树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类型俱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都有分布。多数茶种以局部分布为主,大理茶种、普洱茶种等在全省分布广泛。  

图源:云南发布

云南古茶树分布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分布广阔,全省16个州市中13个有古茶树;二是密集分布于“一流域二山脉”,即澜沧江流域、哀牢山脉和高黎贡山南端,其中澜沧江流域的古茶树资源占全省90%以上,集中在澜沧江流域大理至西双版纳区间。

中国种茶、饮茶历史悠久。存世第一部茶学著作、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蓝增全介绍,云南境内发现的几棵典型古茶树,分别是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的代表,为证明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提供了有力证据。比如,1951年在勐海县南糯山发现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高8.8米、基径138厘米,树龄约800年。1961年在勐海县巴达山发现的野生型古茶树,树高32米、基径100.3厘米,树龄约1700年。1991年在澜沧县邦崴村发现的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8米、基径78.9厘米,树龄1000多年,这棵茶树的照片后来登上了中国邮票。

此外,在临沧市凤庆县香竹箐发现的一棵古茶树,树高10.7米、基径185厘米、基围582厘米,是已知世界上最粗大的古茶树,要4个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凤庆县委书记陈礼军说:“目前这棵树仍然枝繁叶茂,每年进行保护性采摘。”  

特别珍稀的野生茶树群落

蓝增全介绍,云南不仅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古茶树,还拥有特别珍稀的古茶生态系统——野生茶树群落,目前报道的已有88个。

一棵茶树存活上千年很难得,一个野生茶树群落则可能延续几千年。大量野生茶树群落的存在,不仅为证明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提供了“活化石”,也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种质资源。  

资料图

如镇沅县千家寨野生茶树群落,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理茶种分布的东界、哀牢山野生茶树群落的典型代表。资源调查显示,该茶树群落分布面积2.3万亩,有胸径5厘米以上的野生茶树47万余株,胸径30厘米以上的3411株,树高30米以上的18株。其野生茶树密度之大、大径级茶树之多,极为罕见。

双江县勐库镇邦马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1997年才被当地村民发现,集中分布面积约1.27万亩,海拔2200米到2750米,是目前国内外已知分布海拔最高的野生茶树群落。据专家考证,该群落茶树为大理茶种,在进化上比较原始,但具有茶树的全部形状特征和茶叶功能成分,能够制茶饮用。

巧合的是,当今云南栽培范围最广的茶树品种勐库大叶茶(属普洱茶种),原产地在邦马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和公弄村。专家认为,勐库野生茶树群落与勐库大叶茶同出一山,对研究茶树的来源、演化、分类和种质创新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勐库野生茶树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尤其是抗寒性,是抗性育种的重要资源。

如宁洱县困鹿山古茶园,是精细管理种茶模式的典范,是茶叶栽培从粗放型、分散型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的例证。困鹿山古茶园在小范围内聚集有古茶树327株,兼具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是茶叶种质资源和茶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案例。

蓝增全说,澜沧江孕育了茶文明,澜沧江流域的古代濮人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对茶的认识过程中,濮人先认识到茶可以“解毒”,于是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后来认识到茶还可以解腻、助消化,进而发现了茶的品饮价值。经广泛传播,茶最终风靡世界,成为与咖啡、可可并列的世界三大饮料。

此外,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

中国申报的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

“滇红茶制作技艺”项目位列其中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据了解,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包括云南在内的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项目申报工作得到了传承群体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

图源:今日临沧

临沧作为滇红茶诞生地,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滇红茶制作技艺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十分重视,多次派出专家组深入8县(区)开展全市茶产业类非遗项目田野调查,组建滇红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项工作组,积极开展滇红茶制作技艺申遗工作。

图源:今日临沧

此次滇红茶制作技艺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对临沧非遗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充分体现临沧市日益提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云南新W网综合自中国新W网、云南发布、《瞭望》周刊、今日临沧等,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元昌古树春茶重磅 茶王树、茶王地系列即将开启

茶王树与茶王地

古茶山的老味道,百年老茶号的老味道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最早栽培茶和利用茶的国家。今天的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出“茶树原产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但在一百多年前,我们还不能如此理直气壮。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中印之间展开了一场持续百年的茶树原产地之争,直到1950年以后,伴随着一系列云南古茶树的发现,这场持续了百年的茶树原产地之争才尘埃落定。


从1951年开始,国内组织了多次茶树资源考察,1951年在云南勐海南糯山发现了树龄800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1958年确定树龄),1962年在云南勐海县巴达山的原始森林中发现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1992年在云南普洱市澜沧县邦威古茶山发现1000多年的过渡型茶树王。

这三棵云南古茶树,是最早进入大众视野的茶王树,也是改变了世界茶叶历史的茶王树。


在学术界看来,这些古茶树,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遗产,是茶树起源演化的活材料。而在澜沧江两岸的种茶民族看来,这些茶王树是有灵性的植物,也是受到祭祀和崇拜的对象。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圣树崇拜是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树木象征着世界之树、生命之树。和其他植物相比,古茶树不仅长寿,而且还拥有着独特的滋味和功效,在许多种茶民族的神话和传说中,茶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饮品,是因为它曾起到过疗愈身心的重要作用。

在云南的古茶山上,许多少数民族都会把茶园里树龄最大、树围最粗的古茶树称为“茶魂树”,这棵树也被尊为茶王树,他是这片茶地的灵魂所在,如同一位极具威望的长者,守护着这片茶园。在景迈山,人们每年都会以最隆重的仪式,最虔诚的心态祭祀茶祖、茶魂树,祈求风调雨顺,茶叶丰收。在澜沧江畔的许多村寨和茶山,也都有着类似的传统。


要是茶树没有灵性,这种看上去普普通通,又无法结出甜蜜果实的植物,怎么会成为影响世界文明的植物呢?

茶王树,代表的是当地最优秀的原生古茶树,代表的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茶王”葳蕤高大,千百年来傲视群雄,根深叶茂,吸纳这片茶山最丰富的养分和天地日月精华。

茶王树的茶品质极高,数量稀少,是茶中“奢侈品”。福元昌古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采摘,以匠心制作茶,这一杯茶汤,是时间的礼物,也是自然的馈赠。

茶王树是神圣的,但他并不孤独,茶王所在的“茶王地”,通常都会有树龄相当的古茶树如众星拱月般围绕周围。

这些茶树与茶王树一同分享着这块土地的阳光,微风和雨露。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土壤下面,茶王树一直向他周边的茶树发送“根际信号”。

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和根毛组成,根深方能叶茂,古茶树的根系盘根错节,这些深埋于地表下的复杂根系,是植物与环境之间重要的交流通道。德国科学家LorenzHiltner第一个认识到根系附近环境的重要性,他在1904年提出了“根际”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植物可以通过缠绕的根网来和“邻居”交流。


茶王树和他周边的茶树都通过根系交流了什么?我们只有通过品鉴茶王地古树茶知晓。

从接手福元昌老茶庄那一刻起,我们就一直在寻找最纯正的老味道,那些属于百年老茶号的老味道,那些定格于拍卖会上的百年老味道。我们溯源,我们扎根,我们迎着经典的方向努力寻找,走遍茶山,我们笃定古茶山是最好的起点,而澜沧江两岸的茶王树、茶王地是最接近经典的味道。


我们敬畏自然,传承经典,希望大家能在福元昌古树茶王树、茶王地系列中喝到古茶山的老味道,喝到百年老茶号的经典老味道。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