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陆羽在上饶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上饶市,你为什么有底气举办茶博会?

4月26日,"2019上饶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地级的上饶市地处赣东北,有不明就里的人员奇怪:上饶市凭什么举办茶博会?其实,只要深入了解上饶市的实际,就一清二楚了。


茶博会开幕式

开幕式前舞龙暖场


上饶市举办茶博会,起码有五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独特的区位。上饶市是"江西东大门",被称为"豫章第一门户",扼赣、浙、闽、皖四省要冲,历来享有"富饶之洲"、"信美之郡"的美誉。正是因为如此,"首届赣浙闽皖茶文化茶艺邀请赛",成为本次茶博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9上饶茶文化博览会广告

展馆情景


二是历史悠久的茶业。上饶市有"南红北绿"之说,"南红"指河口红茶,"北绿"指婺源绿茶。河红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创制于明代,是国内最著名的红茶和"第一次问世(出口)之华茶,被西方人奉为尊品,称为"茶中皇后"。而婺源县,早在唐代就是"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著名茶乡。宋代,"婺源谢源茶"是全国六大名茶绝品之一。明代嘉靖年间,灵山的"天竹峰茶"被列为贡品。美国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中写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


场馆与展品

展馆情景


三是茶文化底蕴深厚。唐代安史之乱后,陆羽于至德元年(756年)从湖北天门沿长江而下,来到信州(今上饶),在广教寺寓居。他在山上种茶,后此山改名"茶山",寺改名"茶山寺"。陆羽又在山舍旁凿山泉,"其水色白味甘,是为乳泉;土色赤,又名胭脂井。"据传,陆羽品为"天下第四泉",后人称为"陆羽泉"。陆羽在上饶隐居近十年,其《茶经》写作亦始于此。唐代以来茶文化的流风遗韵,一直延续至今。


场馆与展品

展馆情景



四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武夷山是闽、赣共有的名山,其最高峰黄岗山就在江西铅山县。17世纪开辟的万里茶道,起自武夷山的下梅村,首先到达铅山的河口镇,再经信江、鄱阳湖,过九江口,然后转武汉再北上。当时,河口古镇呈现出"舟车驰百货,茶楮(纸)走群商"的繁忙,"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的繁荣。"河口茶市通天下,河帮茶师遍中华",是河口被称为"万里茶道第一镇"的生动写照,也是上饶作为万里茶道重要枢纽的充分展示。


国外来宾


五是具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茶乡婺源被称为"最美的乡村",名茶春釆,油菜花盛开,"晒秋"的美景,皇菊的金黄,都吸引着海内外游客。铅山的"万里茶道第一镇",古风依旧,遗迹犹存,河帮茶师正焕发出新的风釆。境内的三清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还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三清山还是道教名山,拥有三清红、三清绿。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同样在上饶。在这里,能够遥想起万里茶道舟船扬帆湖上的胜景。



而具体承办上饶茶文化博览会的广丰区,2017年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源力百强区",还获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广丰是江西改革开放、广纳四海的前列县区,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开幕式情景


正是由于诸多的优势,上饶茶文化博览会的举办,是顺势而为;

正是由于开放的胸怀与气度,承办的广丰才敢于鲜明地表示:缘聚广丰,茶和天下!


进行直播

场馆与展品

“茶圣”陆羽的人生故事,惊叹

公元735年,深秋的一个清晨,唐朝的智积和尚路过一座小桥,听到桥下有群雁哀鸣之声,智积好奇地走了过去,看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卫护着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男婴。

智积将男婴抱回了寺中。这个容貌丑陋的男婴便是后来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的陆羽。

一  陆羽的童年

男婴因脸上有瑕疵,被唤作“季疵”。

积公嗜好饮茶。季疵在积公身边奉茶煮水,日复一日,渐渐学得了艺茶之术。

一日,积公为季疵占卦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于是,积公为季疵定姓为“陆”,名“羽”,字“鸿渐”。

季疵从此有了一个正式的新名:陆羽。

陆羽对佛家经典并无兴趣,九岁的时候,曾这样问积公:“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后无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

积公大怒,认为陆羽桀骜不驯,藐视尊长,便用繁重的“贱务”磨砺他,迫使陆羽回头醒悟。

陆羽虽然每日都要“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仍勤学不辍,坚持学习。

十二岁的时候,陆羽逃离了生活多年的龙盖寺,离开了智积禅师,奔向广阔天地……

此后,陆羽在戏班里做过丑角演员,后于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学成下山。

二  师徒重逢

积公作为唐朝有名的高僧,擅于品茶和鉴水,甚至能判断出谁是煮茶人。

嗜好饮茶的代宗皇帝听说后,便便下旨将积公召入宫中。

积公到宫中后,面对宫中煎茶能手所沏之茶,却觉索然无味。

代宗皇帝问起缘由,积公笑言:“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亲手所煎。饮惯他煎的茶,再饮别人煎的茶,就感到淡泊如水了。”

代宗忙问陆羽现在何处?

陆羽生性喜欢亲近自然,好游名山大川,品评天下名茶甘泉。朝中百官跋涉数日,才找到陆羽,将其带入宫中。

陆羽将清明前采制的好茶用泉水烹煮后,奉给了代宗皇帝。

代宗轻轻揭开盖碗,一阵茶香袭来,再看碗中茶叶淡绿怡人,品尝之下,香醇回甜,代宗不由连连点头赞叹。

皇帝又命陆羽煎了一碗茶,由宫女送至积公和尚处。积公喝了一口,连叫好茶,接着一饮而尽,兴奋地冲出书房,大喊道:“鸿渐在哪里?”

皇帝大吃一惊:“积公怎么知道陆羽来了?”

积公哈哈大笑:“我刚才品的茶,只有鸿渐能煎得出来,喝了这茶,当然知道是鸿渐来了。”

代宗十分佩服积公和尚的品茶之功,对陆羽的茶技更是叹服不已,有心留陆羽在宫中供职,培养宫中茶师。

然而,陆羽因多年饮茶,心性越发淡泊、平和,并不贪恋宫中富贵,不久便回到苕溪,专心撰写《茶经》去了。

三  恩师辞世, 陆羽作《六羡歌》

公元778年,陆羽在江西上饶依山结庐定居,开垦茶圃,环居种茶,自号“茶山御史”。为了续水烹茶,陆羽还开凿了一眼井,后人称其为“上饶陆羽泉”。

陆羽在此闲居煮茶,过着简单且怡然自得的生活。

直到公元790年,陆羽惊闻智积禅师圆寂于竟陵,心中十分悲痛,却无法赶回见恩师最后一面,便作了一首《六羡歌》明志寄怀:

六羡歌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译文:不羡慕黄金做的酒器,也不羡慕白玉做的酒杯。不羡慕入朝为官,也不羡慕爱富贵名利。只羡慕故乡的西江水,流向竟陵城边。


对陆羽而言,智积禅师是恩师,也是人生难得的知己。自此之后,世间还有几人能只消一口就判断出自己所煎之茶?

……四  陆羽鉴水陆羽的鉴水之功,堪称神技。一次在扬子江畔与刺史李季卿偶然相遇,二人便同船而行。李季卿听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好,便命士卒驾小舟前去取水。士卒返回后,陆羽舀尝一口,立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便命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尝过后,才满意地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士卒叹服之余,跪地陈说了实情:原来士卒第一次取水返回时,因小舟不稳,水洒了一半,便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

从此,陆羽的名气越发传扬开来。这则“陆羽鉴水”的小故事生动阐述了水的重要性。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古人亦曾如是总结: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所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以论茶也。”这一理念自古便深入人心。当代有“煎茶水记”文化交流型茶馆品牌,将陆羽所著《茶经》的理论精髓和张又新所著《煎茶水记》的宗旨融为一体,遵循茶性的同时,尤为注重水品,力求以好水泡出一杯上品好茶!说到泡茶用水,可以教大家几个实用的小窍门。煮茶用水

泡绿茶时,泡茶用水不宜沸腾太久(古人称之为“水老”),否则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的鲜爽味便会大为逊色。在煮水的时候,往水壶里扔几片干净的竹叶,或在水面浮一张荷叶做盖,煮出来的水隐约带着清香,适合泡香味清淡的白茶。可以在煮水的时候放一两块陈香碎木,水会更加柔和甘甜,有一丝若有似无的幽香,可以用来冲泡红茶、熟普类较温和的茶。无论是泡茶还是煮老黑茶,建议都不要用自来水。自来水在水管中滞留较久,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可以在家里备一个较大的储水器,将自来水放在里面,不盖盖子或不盖严实,让氯气自然挥发,杂质自然沉淀下来,约24小时后就可以泡茶了(底部有沉淀物的水不要用)。
茶道是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即使是业余人士,日常在家中也能泡出一杯好茶。


来源 | 茗儒茶道

茶圣陆羽曾来过武夷山

茶,是国人最爱的饮料之一。乾隆爷曾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没茶啊。国人爱茶,在喝茶过程中,生成出不少茶文化。品茶,是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精彩部分。


今人品茶,主要品茶色、茶味、茶香、茶形,通过上述四品来品赏茶韵。然而,这品茶最初并不是品茶,而是斗茶。


斗茶,古时又称「茗战」。蔡襄《茶录》中说,斗茶之风很早便由贡茶之地建安兴起。建安生产大量的好茶,是贡茶之地,每年,都要向宫里贡茶。然而,选什么样的茶贡献给宫里?建安人有建安人的做法。他们通过斗茶来选贡茶。初期,斗茶只是「试茶」。蔡襄《茶录》中说,建安北苑诸山,官私茶焙之数达一千三百三十六,制茶者造出茶来,首先要比较高低,于是相聚而品评。这就是斗茶的雏形。


武夷茶,在历史上是福建及建州茶的主要代表,其历史悠久,在唐代已有文字记载。但是茶圣陆羽的《茶经》却没有记述建州之茶。只在《茶经》“八之出”中写到:“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今广东韶关一带)、象州(今广西象县一带)”,并说“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由此看出,陆羽只知岭南有茶,并未对其品第评论,后人以此断言陆羽未到过福建。近几年来,笔者读到有关资料,认为可以推定陆羽到过福建之武夷山。


其根据是宋人张君房于天禧三年(1019)所编著的《云笈七签》,该书卷九十六中有陆羽《武夷山记》的记述,题为《人间可哀之曲一章并序》。文曰:“太子文学陆鸿渐所撰《武夷山记》云:武夷君地官也。相传每于八月十五日大会村人于武夷山上。置幔亭、化虹桥,通山下村人。既往是日,太极玉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三座空中,告呼村人为曾孙,汝等若男若女呼座。乃命鼓师张安凌槌鼓,赵元胡拍副鼓,刘小禽坎苓鼓,曾少童摆兆鼓,高知满振嘈鼓,高子春持短鼓,管师鲍公希吹横笛,技师何凤儿抚节板。次命玄师董娇娘弹箜篌,谢英妃抚掌毕篥,吕阿香戛圆鼓,管师黄次姑噪悲栗,秀琰鸣洞萧,小娥运居巢,金师罗妙容挥撩铫。乃命行酒,须臾酒至,云酒无谢,又命行酒。乃命歌师彰令昭唱人间可哀之曲。其词曰:‘天上人间会合疏稀,日落西山兮鸟归飞,百年一响兮志与愿违,天宫咫尺兮恨不相随。’”这是武夷山“幔亭招宴”故事的最早记载。所憾该记原文已佚,只见后人的摘引。如唐李商隐(813-858)《题武夷》:“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当时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引的就是“幔亭招宴”的典故。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中,对此诗的注释即据陆羽《武夷山记》。


400多年后,宋人祝穆(?-1256)在其《方舆胜览》“建宁府”卷也有此记,虽有略加铺陈,但情节与之大体相同。祝说此系来自“古记”,但据今人推断,当源自陆之《武夷山记》,因为至今尚未发现类似的志记。笔者认为上述大段文字应是陆羽亲历随记,因为从《茶经》中可看出陆羽治学严谨,对未涉足之处的茶叶,均不作评第,自然也不会道听途说而撰写《武夷山记》。


综观上述,说明陆羽曾到武夷山。但为何其《茶经》没有写到建茶或武夷茶呢?福建学者林漱峰也据此记认定陆先生到过武夷山,至于他对“建茶未详”,主要是“谅当时建州茶初期未盛,故未述其名。”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从陆羽年表及有关资料说明,陆羽是在其《茶经》刻印后,才到武夷山的,故《茶经》上未能见述。


有陆羽年表称,唐天宝十一年(752)起,羽周游江南各地,考察茶事,于上元二年(761)完成《茶经》书稿;也有人认为《茶经》成书于唐建中元年(780),如姚国坤先生说:“唐大历十年(775)陆羽又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对《茶经》初稿中的‘七之事’进行增补修订,至此《茶经》一书遂成定稿,五年后(780)付梓出版,流传于世。”陆羽于唐建中四年(783)51岁(也有说在785年,53岁)时,离开湖州(今浙江省内)移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择地府城北广教寺(后改茶山寺,现为上饶一中校址)建宅隐居,次年山舍落成,羽环居植茶,晨昏培育。并凿石得泉,后世称陆羽泉。”


武夷山北距信州府治只百公里之途,其境内的碧水丹山此时已为朝野所知,并被封为“名山大川”,文人雅士络绎而至。陆羽当在居信州时游历武夷,并写下了令后人千般寻觅的《武夷山记》。


另外,从陆羽行踪中还看出,羽在贞元五年(789年)57岁时,还应好友、岭南节度使李复之请,在其府内当幕僚,时达两年。岭南一些地方志也有陆羽史迹的零星记载,如《舆地碎目》、《粤东金石略》载:“乐昌县泐溪‘枢室’为陆羽尝水至此而得名。”可见陆羽在岭南期间考察了不少山川胜地,了解茶事水品情况。在这里同样会使人们产生疑问:陆羽既然在岭南李府为僚,且“了解茶事水品情况”,为什么在其所著《茶经》中却说……“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笔者认为,这与《茶经》中未记武夷茶却有《武夷山记》当是一个道理,因为陆羽也是在《茶经》付梓刻印后才到广东供职的。因此《茶经》中对建州之武夷茶、韶州之茶未作评述,是自然之事。

鸣谢: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