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陆游

找到约37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陆游产品

指数

陆游茶诗审美拾零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以饱蘸激情和血泪的爱国诗篇闻名于世,他在大量诗篇中都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赞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实际上,除却爱国诗篇,陆游一生还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其中,体性典雅、风骨遒劲、文采斐然的茶诗,便是很重要的部分。既描绘了时代的风物世情,又展现了诗人士大夫的丰富情韵,颇具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茶诗,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茶的诗化,是诗的茶化,是中国文人饮茶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是开放在中国古典文学园地中的一支奇葩。所谓“诗茶一体”,茶具诗的文化品格,诗也因茶香的氤氲而焕发出异样夺目的光彩。陆游的茶诗正如真茶,古雅清香,有余味,有远韵,耐人品玩。陆游以独特的艺术眼光,结合茶的质朴、淳洁、灵动的属性营造出茶诗的别致一格的美学神韵:以茶禅一体的精神体验酝酿出茶诗的空灵静寂之美。

驱除云雾极知难,敢意天公不作悭。

汛扫中庭待明月,攀跻危榭望青山。

取琴理曲茶烟畔,看鹤梳翎竹影间。

不为新晴宜著句,拟将幽事破除闲。

(《秋雾》)

“茶烟”,典出唐代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本指煎、点茶时出现的氤氲之气,其所升发出的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意境,饱含着“茶禅一味”的机锋和奥秘。佛家讲求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茶道也要求人超越感观的享受达到一种终极体验,二者都强调人的身心与自然的和谐无间,茶和禅在精神特质上的相通,极易让诗人在品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人身旁有香茶和仙鹤相伴,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空寂沉静,开篇的满腹牢骚转瞬间便被湮没于其巾,引领诗人专注于对周遭事物的体验和感受。他凝望清冷明月和幽幽青山,轻扣琴弦,泠泠琴声于指间悠悠飘过,打破了沉寂,又仿佛天籁之音。诗人深深陶醉、沉迷于其中,忘却了世间烦恼,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惬意,或许所有不适和委屈都会在这禅定似的茶烟中随风而逝去吧。诗中无一“禅”字,而禅境毕现;并没有刻意营造空灵之美婉境,但“青山”、“茶烟”、“琴”、“鹤”等意象共同渲染出的境界又让人着实体会到了一种空灵的美感。

小硙落雪花,修绠汲牛乳。幽人作茶供,爽气生眉宇。

年来不把酒,杯榼委尘土。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兰。

(《幽居即事》)

诗人看着磨茶时纷纷落下的雪花状的茶屑,从深井里汲取牛乳般的上佳泉水用于烹煮茶叶,悠悠茶香渐渐浮上鼻端,诗翁心中的那份自适和清爽不觉间挂上脸庞,即使年来不饮酒又有何妨?茶是诗人的至爱,它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有甘露之芳泽,其秉性清灵不浊。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没有酒的喧嚣和放纵,恰如白石蓝大、清风明月,高人相对幽静沉稳、味永意远。饮罢香茗,老诗翁卧于青石之上,四周静谧清绝,没有世间的烦杂和躁乱,惟有耳边簌簌松声不绝于耳,只是闭目享受神仙般的安逸和超脱,仿佛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极至境界,又像是进入了禅定般的涅槃。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把对茶的感观体会转化为一种独特而超脱的内心体验,营造出空灵静寂的诗境美。这种意境是诗人宁静清明的心境观照大自然的结果,是对生命律动的深刻体会,让人仰羡又感觉委实遥远。

槐火初钻隧,松风自候汤。携篮苔径远,落爪雪芽长。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归时更清绝,竹影踏斜阳。

(《北岩采新茶用忘怀录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

这首茶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上首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在山林中用忘怀录中所记载的方法烹煎刚采摘下的新茶,细细啜饮,齿颊生香,两腋生风,不觉间如神仙般飘飘然起来。诗人流连忘返,己然进入了无我之境,早己将自己病之未愈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动身返回的时候己是夕阳西下之时了。我们眼中呈现出一幅一名白首诗翁手携小篮、脚踏竹影翩然而去的画面,在此情此景的感染下,希翼着能把这种灵动和美好定格成为水恒,水远镌刻在画册或记忆的长卷上,永不褪色。这首小诗让读者摆脱了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就像禅家所说的“瞬刻水恒”那样,把人带进了空灵、静寂的意境中,意味深永,耐人咀嚼。

陆游的很多茶诗,在简淡质朴的语言外壳下,契合着茶禅一体的精神,散发着神物相通的韵致,浸润着幽谧的空灵之美。他笔下的空灵与静寂的美感无迹可求,需要读者充分调动所有的感观和想象,更需要用心去仔细品味和感悟。恰似品一杯清茶,可以从中品味平淡真醇,体会人生甘苦,让我们从这种对美的体验中去离尘俗,得到一种形上的超脱,这或许也是陆游茶诗的魅力所在吧。

(摘自《吃茶去》杂志;作者:付玲玲)

探秘,陆游与蒙顶山茶的不解之缘

  文人与茶在中国历史上永远是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与中国文人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中国文人为茶文化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们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至今仍口口相传,家喻户晓。

  谈及茶文化方面有影响的的古代文人,不能不首先说一个人,他就是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他不仅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一生写了9300多首诗,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嗜茶诗人,仅茶诗就有320多首,是我国诗史上咏茶最多的诗人。其中,现存五首专写蒙顶山茶的诗歌。今逐一赏析,可管窥一豹其对蒙顶山茶(蜀茶)独有的情愫。

  一、陆游生平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孝宗、光宗时,历任镇江、夔州通判、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朝议大夫、礼部郎中等职。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被劾去职归乡。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皆有很高成就。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不仅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世人称其为“小李白”。他一生著作丰富,有《渭南文集》、《南唐书》、《剑南诗稿》、《老学庵笔记》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关山月》、《书愤》、《示儿》等名篇世代传诵;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名句有口皆碑。

  二、陆游的茶情结

  陆游是一位好茶、知茶,从茶中得到大宁静、真淡泊的茶人。他出生在江南茶乡,当过茶官,晚年又归隐茶乡,对茶一直怀有深情。陆游的故乡绍兴,自唐以来便有日铸茶等名茶闻名遐迩,乡情风俗使其从小便对茶产生了真情。出仕后他又先后在福建、江苏、四川、江西及当时的京城浙江杭州为官。据宋史载,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年)入川为宣辅使幕府。淳熙五年(1178年)任福建路提举常平茶事,在当时名倾朝野的北苑贡焙担任茶官。这些地方都是著名的茶叶产地,所以陆游有机会尝遍各地的名茶名水,并蒸煮入诗。

  陆游以诗记述的名茶,许多为陆羽的《茶经》所未有,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茶的记载。由此,人们把他的茶诗视作《茶经》的“续篇”。 他的茶诗中提到了多种名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他家乡的日铸茶“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有天下闻名的四川蒙顶山茶和湖州顾紫笋茶:“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茶?” “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春”;也有福建的壑源春茶:“遥想解酲须底物,隆兴壑源第一春”;有湖北的茱萸茶:“峡人住多楚人少,土铛争饷茱萸茶”等等。 陆游的这些茶诗记述了茶事活动的许多方面,细致描绘了茶艺活动的情节,真实写照了当时的品茶习俗,再现了广阔而绚丽多彩的宋人生活画面,成为反映宋代茶文化的一个窗口。他的茶诗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宋代茶文化的特色和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陆游除了记录名茶,还深谙烹煮之道,对茶的功效亦十分了解。他曾写道“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是说好茶须以名泉烹煮,方能香味持久。“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是说茶水既可健身防老,又能祛烦安贫;陆游还对茶能提神驱滞破睡之功效十分赞赏:“手碾新茶破睡昏”“毫盏雪涛驱滞思”。他常常一边煮泉品茗,一边吟诵炼句,与茶须臾不离。

  茶与酒,像一朵对生的“并蒂花”,总牵连在同一个枝头上。在中国古代,文人就恋这两朵“花”。他们或纵酒放歌,留下无数佳篇名作;或品茗论道,留下许多美谈佳话。陆游早年嗜酒,入福建任提举手采茶事之职,当了茶官之后,“宁可舍酒取茶”,直至晚年“毕生长物扫除尽,犹带笔床茶灶来。”自称平生有四嗜:诗、客、茶、酒。他一生嗜茶如命,在《八十三吟》中写道:“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以同族陆羽“茶神”自比,可见他真是“茶痴”一枚。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历史上著作最丰的诗人,且活到了85岁,茶功不可没。

  三、陆游钟爱蒙顶山茶

  陆游与蒙顶山茶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颠沛流离,曲折坎坷,曾先后两次入蜀为官。一次是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46岁的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次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去宣抚使公署任平办公事。先后出任蜀州(今崇州市)通判、嘉州(今乐山市)知州,再任荣州(今自贡市荣县)代理知州等职。陆游宦游西蜀共计八年,他入乡随俗,深得蜀人品茶之妙。其间,深谙茶道的他自然对蒙顶山茶十分向往,以一尝为快。大概因为他在四川任职时间较长,所以对当时大名鼎鼎的蒙顶山茶知之甚多,爱之甚切,因而抒写并留下了五首吟咏蒙顶山茶的佳作。

  (一)《秋晚杂兴》:自作蒙山紫笋茶

  全文为:“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媿淡生涯。聊将横浦红丝磑,自作蒙山紫笋茶”。

  陆游毕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爱情波折,晚年生活困顿,就以茶悟道和以茶修身养性来化解心中的郁闷。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精通茶艺,可谓行家里手,春来兴致突发,动手制茶。何以只制作紫笋,那自是蒙顶山茶乃茶中极品,其味馥郁芬芳。

  (二)《睡起试茶》:自候银瓶试蒙顶

  全文为:笛材细织含风漪,蝉翼新裁云碧帷。端溪砚璞斫作枕,素屏画出月堕空江时。朱栏碧甃玉色井,自候银瓶试蒙顶。门前剥啄不嫌渠,但恨此味无人领。

  一日,正是盛夏当头,堪称文豪中一代“茶圣”的陆游从午睡中醒来,但见窗外风景正好,便心花怒放,喜滋滋,乐陶陶,井中取水,点燃柴火,以水烹茶,再习惯地沏上一壶茶。此时,一抹扑鼻的茶香掠过,他一边品茶,一边信手提笔写下了这首《睡起试茶》诗。

  这首诗是诗人代表作之一,完全出于议政、议事,对当时的虚假、浮夸不实给予抨击。在写作上采用虚实结合,对比之下,给人深刻印象:名贵的材料做成细密的锦旗,自然风采涟漪,而轻薄之事却作为功绩载入官册。驰名端砚之石,可雕琢石枕,而白色的屏面,画上初出的月亮,使人感到落空。如此怪事,当时成了司空见惯。只有朱栏碧饰的玉色井和用银瓶汲水烹煮蒙顶茶才是真实的。门前不要嫌弃别人,做到平等相待,可恨这种道理无人知晓,说明当时社会黑暗不公。诗人发出感慨:蒙顶山茶这么好的滋味,可惜无人能够领会,可见诗人对蒙顶山茶的钟爱。

  (三)《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谁赏蒙山紫笋香?

  全文为:“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铠破旗枪。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诗中描绘了诗人碾茶、煎茶、饮茶、除倦一系列过程,并凭借茶事直抒胸臆。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 “昔有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后用 “梦蝶”为梦幻之意。 “山石龙头鼎”典出唐代韩愈《石鼎联句诗》: “巧匠斫山骨”, “龙头缩菌蠢。”即指石制的鼎,鼎盖作龙头形,陆羽《茶经》称之为 “风炉”。岩电,谓目光明亮如岩下闪电,《世说新语·客止》: “晋王戎视日不眩,裴楷说 ‘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倦眼,眼睛疲劳,言饮茶解倦,倦眼既开,目光如电。殷枯肠,在空肠中发出春雷般的鸣声。诗人以岩电喻示茶的功效,使人明目、清心。春雷是指当时的权势、潮流,不断向正直、困扰的诗人发难(殷枯肠)。饭囊酒瓮,即酒囊饭袋,喻无能之人,只会吃喝不会做事。诗人以茶咏志,以蒙顶山茶象征仁人志士,谴责南宋朝廷官场中的酒囊饭袋处处皆是,而高贵优异的蒙顶山茶(蒙山紫笋茶在宋代已为蜀人广泛制作)品质没有人赏识。南宋偏安,苟且偷生,诗人空有北伐复兴的宏图大略,却不为朝廷采纳。这哪里是在品茶?诗人是借茶发问:放眼周遭,饱食终日碌碌一生者众,又有几人,识得蒙山紫笋茶的清纯高洁?

  以上三首诗都写于陆游在蜀中做官时,描写的是煎煮蒙顶山茶时的感受。一方面,诗人非常喜欢蒙顶山茶,起床之后自己动手一试风炉,充满对蒙顶茶香的渴求之情;另一方面,无论是“但恨此味无人领”,还是“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都表现出对世人不识蒙顶茶味的愤懑之情。可见,蒙顶山茶在诗人心中,已成为仁人志士的化身,真是情真意切。

  (四)《病酒新愈独卧华凤阁戏书》:自烧沉水瀹紫笋

  全文为:用酒驱愁如伐国,敌虽摧破吾亦病。狂呼起舞先自困,闭户垂帷真庙胜。今朝屏事卧湖边,不但心空兼耳静。自烧沉水瀹紫笋,聊遣森严配坚正。追思昨日乃可笑,倚醉题诗恣豪横。逝从屈子学独醒,免使曹公怪中圣。

  淳熙元年(1174年)夏天,陆游豪饮醉卧,醒来后,自烧沉水,烹煮一壶蒙山紫笋茶,以洗却酒病之烦。他一边烧水煮茶,一边赋诗“自烧沉水瀹紫笋”,其中,瀹(yuè)是煮茶的意思,他还特地注明,紫笋茶是蒙顶茶上乘品类之一,滋味浓厚饱满:紫笋,蒙顶之上者,其味尤重。由此看得出,蒙顶山茶已跃然于心。品着茶,他开始思前想后,浮想联翩:那时诗人正处在南宋中期,金人不断入侵,国家命运岌岌可危。闻聊金人入侵之事,这些都是禁谈之言,回想起来很可笑,能够依仗醉言放纵写点伸张之诗罢了。只有自慰学习屈原,“人醉我独醒”。而历史上的曹丕黜去汉献帝自称皇帝才是怪中的圣人,而当今无赖之举仍然要按圣上旨意办事。他心情郁闷,时而狂呼,时而自困,便宽慰自己还是闭户与外界隔绝,或者不管政事静躺湖边,做到心静、耳静。他觉得这样饮茶,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五)《卜居》:蒙顶茶如正焙香

  全诗为:南浮七泽吊沉湘,西泝三巴掠夜郎。自信前缘与人薄,每求宽地寄吾狂。雪山水作中泠味,蒙顶茶如正焙香。傥有把茅端可老,不须辛苦念还乡。

  这首诗是诗人淳熙三年(1177年)初春作于成都(淳熙正是植茶始祖吴理真敕封“甘露大师”之时)。全诗反映的是,诗人离开家乡,逆江上行巴蜀。在诗人看来,巴蜀有蒙顶茶、雪岭水,能使人乐不思乡。这里的雪山指的是今日之西岭雪山,位于成都市大邑县与雅安市芦山县交界处,与蒙顶山紧邻。中泠指的是扬子江的中泠泉。我没有考证过陆游当年是否到过蒙顶山,但陆游对蒙顶山茶偏爱有加的诗句,正反映出那个时代蒙顶山茶非凡的影响和魅力。

  此诗描写的是,蒙顶新茶初采,诗人更是迫不及待地用雪水烹煮,自赏其妙,说这蜀中雪水,轻甘活洌,堪比天下第一泉中泠泉;蒙山紫笋,香高味长,更是不输于北苑正贡。

  我们熟知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是明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吟咏蒙顶山茶的名联。而最早将“扬子江心水”与“蒙山顶上茶”相提并论的,正是“雪山水作中泠味,蒙顶茶如正焙香”这首诗句。后来,元代李德载在《元曲.赠茶肆》中称赞:“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位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销金帐,饮羊羔”,可见茶肆广用中泠水来冲泡蒙山茶,已是当时饮茶者追求品质的体现。明代陈绛《辨物小志》写有“世传: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至此,历经300余年演变,此对联正式形成,并流传至今。

  由于茶在陆游的诗中经常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而存在,因此他烹一壶香茗、啜一杯香茶时的诗作,经常会流露出他入世报国的襟怀和志向。透过以上五首茶诗,陆游怀才不遇,与蒙顶山茶为友,品茗自娱,自得其乐,那忧国而又飘逸的身影,犹在眼前。

  作者简介:陈开义,男,45岁,现任四川省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和今日头条、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茗边、茶旅世界等5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选《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顶山》、《二郎山》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现为雅安市作协全委会委员、雅安市茶业协会和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吴理真茶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陆游与茶


陆游与茶

陆游与茶

说起历史上诗人有哪些爱茶成痴,这里就不得不提起陆游了。陆游不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宋代著名的茶人。他出生茶乡,做过茶官,晚年又归隐茶乡,并以陆氏桑苎家风自诩,对茶倾注了无限深情,自号茶神。他一生创作了300多首茶诗,是历代诗人中创作茶诗数量最多的诗人。陆游的茶诗描绘了其所处时代的风物世情,展现了诗人士大夫的丰富情韵,还通透着体性典雅、情致恳切、寄寓深厚的美学意味与文学内涵。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许多烩炙人口的佳作,譬如“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广为人们吟颂。

陆游的一部《剑南诗稿》,有诗九千三百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并非虚数。其中涉及茶事的就有三百首之多。

陆放翁一生曾出仕福州,调任镇江,又入蜀、赴赣,辗转祖国各地,在大好河山中饱尝各处名茶。茶孕诗情,裁香剪味,陆游的茶诗情结,是历代诗人中最突出的一个。他一生中所作的咏茶的诗多达二百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的茶诗,包括的面很广,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江南茶叶,尤其是故乡茶的热爱,他自比陆羽,“我是江南桑苎翁,汲泉闲品故园茶”。这“故园茶”就是当时的绍兴日铸茶。他认为“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汲泉煮日铸,舌本方味永”。

陆游在诗中还对“分茶游戏”作了不少的描述。分茶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烹茶游戏,善于此道者,能在茶盏上用水纹和茶沫形成各种图案,也有“水丹青”之说。陆诗中反映出,他常与自己的儿子进行分茶,调济自己的生活情致。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吟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中表露的闲散和无聊的心境,间接地反映出在国家多事之秋,爱国志士却被冷落的沉重的社会景象,也反映出南宋王朝的腐败和衰落。


陆游与茶

陆游的众多茶诗记述了茶事活动的许多方面,细致描绘了茶艺活动的情节,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品茶习俗,再现了广阔而绚丽多彩的宋人生活画面,成为映现宋代茶文化的一个窗口。

至宋,制茶工艺日臻完善,饮茶程序更趋细腻,陆游茶诗中不仅有对名茶香茗的溢美之辞,还对各式各样的茶具做了细致记述。此外,他的茶诗中还涉及到当时的茶叶贸易等经济活动,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宋时茶文化的特色和发展面貌。

陆游与茶

茶俗

陆游的茶诗映现了人们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联络友情的宋代茶俗茶情,尤其对民间的饮茶风貌也予以了生动描述,正所谓:民间品饮,多味茶香。宋代文人士大夫崇尚纯茶,这是少数上层名流的识见,实际上普通百姓因经济条件所限,很难享受到茶中珍品,他们所用的一般的茶叶苦涩不堪,故民间饮茶有加入一些调味品的习惯。陆游在《午坐戏咏》中“贮药葫芦二寸黄,煎茶橄榄一瓯香”直抒对把茶和橄榄放在一起烹煎出来的多味茶的喜爱;《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中“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浣花女》中“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等诗句,都反映了当时民间的品饮风貌。陆游的茶诗对当时当地的品饮习俗的诸多记述,一方面说明了其个性的品茶取向,同时也反映了宋人饮茶习惯的多元化倾向。

陆游与茶

经济状况的反映

陆游晚年隐居乡里,关心农事,在其茶诗中大量描绘了茶农植茶、采茶、卖茶等诸种茶经济活动。《初夏喜事》中“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长”,描摹出一幅采茶煮茧的农忙图;《秋兴》中“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透显出民间村舍茶叶贸易的朴素景貌;《兰亭道上》中“兰亭步口水如天,茶市纷纷趁雨前”,则表现了茶市的繁盛;《自上灶过陶山》中“蚕家忌客门门闭,茶户供官处处忙”,又反映了宋时苛重的茶税及茶农的艰难处境。这些诗句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反映了宋时茶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状况。

当陆游的茶诗中还提及许多史料中不曾记载的名茶,如蒙顶茶、壑源春、安乐茶、叶家白、茱萸茶等,为研究古代的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而其茶诗中涉及的许多茶具,如茶磨、茶灶、茶瓯等,则可以使世人了解宋人烹茶饮茶的独特步骤和程式,映衬出了古今茶道的异同。

找到约36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