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黎平县白茶特点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贵州黔东南黎平县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

  北纬26度,是一条神奇的黄金产茶带,而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便位于这条产茶带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72.8%,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黎平发展茶叶产业奠定了基础,也促使茶人们更好地做优做强黎平茶。

  王绍礼是黎平县侗乡福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茶叶产业已有30余年,也是县茶叶协会会长。他见证了黎平茶叶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由茶青交易到茶叶深加工的历史变迁。

  “黎平茶叶多样,但是雀舌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做,它的特点就是外形挺直翠绿,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爽,叶底嫩绿鲜活。”黎平雀舌、黎平白茶、黎平红茶、黎平香茶……经王绍礼手上加工的茶叶产品数不胜数,而最让他自豪的就是自己17年来加工黎平雀舌积累起来的那份技术和经验。

  而老茶人欧帮根则发现了黎平白茶的巨大发展前景。专注茶叶零售的他,一直将黎平白茶作为他的天益家庭农场的主打茶叶品牌,如今已达到250多亩。

  “黎平白茶的特点就是泡出来汤色明亮香气不会失掉,滋味也不会失掉,它的口感,有一种甘甜,回到春天那种感觉。”欧帮根介绍,龙井、铁观音的氨基酸含量一般在7%左右,而白茶的氨基酸可高达11%,得益于县内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质的黎平白茶,已成为了黎平茶一张靓丽名片。

  除了黎平白茶,生产周期相对较长的黎平香茶也是欧帮根正在努力推介的黎平茶品牌。“福鼎大白、龙井43、安吉白茶等90%的茶树都可以成为黎平香茶的制作原料,而且黎平香茶高香、浓厚、香气持久的特点,也成为了广大消费者日常饮用茶。浙江茶商来我们黎平采购香茶每一年就是几百万斤。”

  吴一丹是一名茶叶新人,从原先只负责茶叶营销到现在参与到茶叶炒制等各个环节。

  作为女性茶人,吴一丹更喜欢红茶的温润与暖心,通过长期炒茶,黎平红茶已成为了她家主打茶叶推介品牌,她也希望通过用心炒茶,挖掘出红茶最自然的那份味道。

  “红茶的品质特征大体而言就是三红,一是干茶红、一是汤红、然后叶底红。喝红茶比较暖胃,经常喝红茶对肠胃起调理的帮助。”吴一丹表示,越来越多的黎平茶在市场上“吃香”。

  近年来,黎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县委、县政府将做好茶叶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作为脱贫攻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来抓。目前,全县共注册有茶叶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30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州级龙头企业1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14家,全县茶加工厂(点)660余个,标准化清洁加工厂26家,获得有机茶园认证3936亩,有机茶产品认证4个。

  历经40余年的发展,茶产业已经成为黎平县的主导产业,黔茶的代表。

  注:文来源黔东南日报,作者王佳丽、梅家斌、詹祖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黔茶系列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进展迅速

12月14日,黔茶系列新品种“育繁推”现场观摩会暨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21年度总结会在遵义凤冈县、湄潭县召开,以黔茶1号、黔茶8号、黔茶10号和黔湄601为代表的黔茶系列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工作推进迅速。

黔茶品种苗圃

黔茶系列品种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育,是完全由我省研究人员利用本土茶树资源选育出的新品种。目前在湄潭县永兴镇建成300亩黔茶1号新品种繁育基地,在凤冈县、湄潭县、石阡县、兴仁市、道真县等全省茶叶主产区建立了多个黔茶新品种示范园,黔茶1号、黔茶8号、黔茶10号和黔湄601适应贵州特色山区种植环境,受到全省各地茶企、茶农的青睐,并主动选择种植。

黔茶系列新品种“育繁推”观摩会现场

“通过应用黔茶品种高效穗条留养及繁育技术实施,黔茶1号母本园穗条利用率为75%,亩产有效穗条2139.69kg。”在湄潭县马义村黔茶1号原种母本园基地,来自省农业农村厅、贵州大学、省植保站和凤冈县、思南县农业部门的专家组实地观摩、现场测量了黔茶1号品种穗条长度、粗度,以及种苗株高、茎粗、侧根数等,对黔茶1号穗条留养技术和茶苗繁育技术的示范效果进行测评。

“最近一个月,黔茶1号在全省推广种植6000多亩。”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资源育种功能实验室主任陈正武介绍,基地每年为各地新植茶园提供种苗,当下正是茶树种植季节,平均每天卖出一百多万株茶苗,主要是来自省内黎平县、观山湖区、钟山区、凤冈县、丹寨县等地的茶企、种植合作社。

科研人员进行穗条利用率测定

相比目前省内茶叶主要种植品种福鼎大白,黔茶1号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特点,自带花香是其一大特色,具有成园快、投产早、产量高的优势,成龄茶园每亩可生产干茶250公斤左右,产量比福鼎大白茶高21.6%,在海拔400米-1800米范围都可种植,是我省调整优化茶树种植品种结构的区域主推品种;黔茶8号属于早生茶种,春季出芽时间比福鼎大白提前几天,适合做绿茶;黔茶10号对贵州茶园主发虫害抗性高。

黔茶系列可生产绿茶(翠芽、毛峰)、红茶、白茶、花茶等茶产品,适制用途广,适宜我省各茶区推广种植。

黔茶系列新品种焕发勃勃生机

烟火人间 春天的茶讯

春天来了,春茶上市,我半个世纪前插队落户的安顺,友人汪海又和往常一样,把春茶寄到了上海。是考虑方便吧,他照例把散发着清香的茶叶,寄到当年和我在同一公社的炳曜那里,炳曜头天收到,第二天就送到了我家里。我当即冲泡了一杯,端起玻璃杯,茶色碧绿生青,茶汤清澄如许,无一丝杂质,缕缕清馨,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知青年代早春时节的山野。

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的茶农采摘春茶(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随后几日,黔东南雷公山麓雷山县的熟人,趁来上海出差之际,送来两盒雷山的银球茶。这茶的特点是回味甘爽,喝了还想喝,还想喝。

几乎是同时,梵净山下的白茶、翠芽也寄到了。

如果说往年春天,我收到贵州乡间茶农们寄来的茶都很高兴的话,那么,今年的我,在一一收到友人们寄来的春茶时,分外地、出奇地高兴。

为啥子呢?

近日,采茶工在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高屯社区大江坡茶园采摘春茶(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只因往年我在答谢他们时,总是不忘提醒和“批评”他们,茶叶很好,我这个和贵州结缘55年的老人,喝来也很有感觉,只是,时令过了,节气不对,你们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春茶上市的时间提前、再提前,提到清明节到来之前,提到春雨遍洒下来之前。要做雨前茶,至少做出明前茶来。

江南文人,读书也好,痴坐书房凝思也好,三五知己品茗纵谈也好,讲究个喝茶的时节。有了清明节之前的春茶,总会兴奋地邀约好友,小聚一番。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作为江南核心地域的上海,更是如此。到了春天,就盼着明前茶上市,馋一口清明之前的春茶喝。

同样是天下闻名的龙井茶,清明前后的价格,相距甚大。出名的狮峰龙井、梅家坞龙井,明前价格最高。而同一地块山坡产出的茶,炒得再香,一过清明,价格便骤降。

这便是江南茶叶的春讯。

贵州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不断发展茶业,如今栽种了700万亩茶,成为全中国21个产茶省里栽种茶叶最多的省份。茶产业为贵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贵州,绿茶中的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和锌硒茶,红茶中的遵义红、普安红,都是上口喝过之后就能让人留下记忆的好茶。

茶农在六盘水市六枝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鸿森茶园采摘春茶(陶亮/摄)

在贵州山乡劳动时,在文化部门工作时,回上海以后,我之所以年年在报纸上写一点喝贵州茶的小文,就是强调,好茶也要勤吆喝,让世人知晓,让喝茶人士关注。近年来我更是直截了当地在贵州说,在上海也说,所谓春茶的讯息,就是要抢节气、抢时令,把开春的好茶送进市场。随着春天的脚步走近,随着祖国由南而北地天暖花开,让散发着兰花香、玫瑰香、栗香气息的春茶,走进千家万户,搁在所有人的案头。哪怕是在不出太阳的多云天、阴天甚至雨天,也能透过玻璃杯,看着片片芽尖在开水冲泡后逐渐舒展、翻滚开来,感觉到那股来自大自然的春天的气息。

之所以这么关注春茶的讯息,只因我在当知青的青春岁月中,和贵州山乡的各族农民一起,种过茶,采过茶。晨雾缭绕的清晨,和男女老少乡亲们相互招呼着上坡采早茶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那呼群结伴的热闹劲儿和欢声笑语,永远难以在记忆里抹去。

那时回上海探亲,带上一点村寨上分的茶,请上海的同学们喝,大家都说这茶好,问是什么茶。我只能照实说,是乡间的土茶,便宜得很,赶场天只卖4角钱一斤。

铜仁市江口县坝镇挂扣村茶园纯色美景(李鹤/摄)

那年头没啥商品意识,只是带点茶给家人同学表示一下心意。心里其实认定了,山乡里出产的茶,其中也有我的一分劳动,实实在在的,是汤色澄明的好茶。

改革开放40多年了,山乡里的土茶产生了效应和影响,逐渐为外省人、为精明的茶商、为世人所知,我愈加觉得,该重视春天里的茶讯。

这就是为什么,今年的三月,收到贵州山乡的春茶,我格外兴奋和喜悦。

稿子写到这里,快递员敲门,原来是黔北老乡的野鹿盖茶寄来了。这地方我去过,大山深处漫山遍野的青草丛中,时有野鹿出没,故此茶名“野鹿盖”,喝来不仅汤色鲜、美,而且提神。

收到从贵州东、南、西、北各个山乡寄来的茶后,我还做了一件事情:把这些云贵高原上产的茶,和江南出产的名茶作对比。

有句话说:“秀才人情书一本。”文人之间交往,会把自己的近作,送给友人。有人问过我,你们难道只是送本书?我往往笑道,有时候也送礼,离得远的朋友,那就是“秀才人情茶一包”。从黄山来上海的老知青,会携来黄山毛峰。苏州家乡亲属,带的是太湖边的碧螺春。江西的文友,会把庐山云雾茶、狗牯脑茶装在景德镇瓷罐里寄来。杭州的亲戚朋友,当然早早会把龙井茶捎到。

这些都是名茶了,我把这几种茶,和贵州山乡茶农产的新茶泡来对比,比汤色,比香气,比滋味,也比每一瓣芽尖、芽片的绿。对比完了,我让这些茶泡在玻璃杯中过夜。第二天早上起床,我会走到这一排杯子前观察,不用细看,茶叶的色彩、鲜丽度,茶叶有没有变褐、变灰,可以说一目了然。

我得说一句大实话,出自贵州远远近近山岭中的茶,丝毫也不比这些个全国名茶逊色。

3月29日,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的茶农采摘春茶(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我把这个体会说给上海的茶客,上海的茶客不服气,说我是带着偏向评茶。“这些全国名茶,标价往往高得令人咋舌啊!不比你茶农在山寨上自产自销的茶好吗?”于是就会发生争论,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当然,既然是能坐到一起品春茶的茶友,我们争得再激烈,也是不伤和气的。相反,只会越争越亲热,越争越愿意坐在一起品茶、论茶、斗茶,增进我们的友谊和感情。

读者朋友一定看得出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我的每一个早晨,都是从泡一杯来自贵州山乡的早茶开始的。

“茶叶当年是个宝,茶叶隔年是包草。”这是古来关于绿茶的谚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早春时节收到贵州的茶讯,遥想“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我怎能不兴高采烈哩!  

(作者:叶辛,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来源:《光明日报》2023年4月10日01版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