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绿茶是什么意思

找到约322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茶的苦涩味‘化得开,这个“化得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老茶客在喝到某种比较苦或者比较涩的茶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说:“这个茶的苦涩味‘化得开’”,那么这个“化得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
搜图
编辑

​​

首先,得弄明白下面几个问题。

茶中“苦味”怎么来的?

形成茶叶“苦味”的,主要是茶中的咖啡碱、茶碱、花青素和苦味氨基酸等物质,其中咖啡碱的占比更高。由于茶树大小、生长环境、采摘季节、制作工艺等不同,物质的含量会有所差异。

​​
搜图
编辑

​​

茶中“涩味”怎么来的?

影响茶叶“涩度”的,主要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因为在茶多酚中,儿茶素的占比最大,在60%~80%之间,所以我们通常说影响茶涩味的主要是茶多酚。茶叶的老嫩程度会影响茶多酚的含量,从而影响涩度。

​​
搜图
编辑

​​

茶都有“苦涩味”吗?

是的,所有的原叶茶都会含有这些物质,只要物质没有消失或完全转化,“苦涩味”就会存在。之所以有些茶喝起来苦涩味很弱,主要是在茶汤中影响“苦涩味”的物质比例小了。

正常来说,就茶多酚、咖啡碱等影响“苦涩度”的物质而言,茶芽以下一叶、二叶含有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嫩叶比老叶含量更高,大叶种比小叶种的含量更高,新茶比老茶的含量也更高。

用同样工艺做出来的茶,古树茶比台地茶的“苦涩味”更强,也是这个原因。还有的人为了让茶更好喝,制茶人在制茶的时候,会使用发酵等制作手法降低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使茶汤的苦涩味降低。

​​
搜图
编辑

​​

“化得开”是什么感觉?

“化得开”主要是针对茶的苦涩味而言的。

当茶汤入口,感觉到苦涩味,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随着茶汤经过口腔滑入喉咙时,口腔很快出现生津回甘的感觉,苦涩转化为甘甜,这个就是茶汤的苦涩味“化开”的过程。

关于“回甘”,浙大王岳飞教授的《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说到:

回甘,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与口腔中的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形成了一层不透水的膜,口腔内局部肌肉收紧引起了口腔的苦涩感,如果茶多酚的含量合适,这层膜会在口腔中产生涩味后破裂,待口腔肌肉恢复常态,收敛性转化,就会有回甘的感觉。

​​
搜图
编辑

​​

这里提一下,不同的人喝不同的茶产生生津回甘的部位不一样,有的在舌尖生津更明显,有的在舌根生津更明显,也有的在舌头两边的生津更明显。

有的茶喝了以后“化不开”,说明影响苦涩味的物质没有被很快滑入喉咙,而是停留在口腔,所以口腔感觉到的苦涩味会持续更久,不仅感觉不到回甘,还会让口腔和喉咙有干涩、收紧的感觉。

可溶性糖类寡糖和果胶含量丰富的茶汤,喝起来会更稠滑,影响苦涩味的物质也会随着茶汤滑入喉咙,在口腔中引起生津,一般会产生这种“化得开”感觉的,是那些茶叶原料等级高的普洱生茶或绿茶。

​​
搜图
编辑

​​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

欢迎关注小喜年,学习更多茶知识~

留根、坐杯、闷泡,这些是什么意思?

泡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冲泡方法,还要依据茶性选择合适的方式冲泡。那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你喜欢什么样的方法呢?

在泡茶的时候,很多茶友就会问了,第一道茶汤需要把水出尽还是需要留点茶汤在杯中呢?

有茶友问:“不是说健康饮茶要“茶水分离”吗?怎么我看有人用玻璃杯或者大壶泡茶时,每次添水时茶杯中会留三分之一的茶汤?”

还有茶友问:“我用紫砂壶、紫陶泡茶,要是没有把水倒干净,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坐杯和闷泡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上面的问题,都牵扯到茶叶冲泡时的几个概念,分别是“留根”、“坐杯”和“闷泡”。

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又有哪些适用范围?

留根,留根指的是:

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汤底)在冲泡茶器中,然后注水冲泡下一道。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滋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

“留根”泡法常见于冲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

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五三分等。


1、最常见的就是用玻璃杯泡绿茶或新白茶的时候。

比如在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白毫银针、白牡丹时,我们会留下部分茶汤,以延续茶叶鲜爽甘醇的味道。

留部分茶汤在杯中,相当于延长了茶叶在水中的冲泡时间,可以使下一泡茶汤有着更好的口感体验,

也可以均匀茶汤浓度,避免出现前几杯柔滑鲜香,后几泡变宛如白水般的窘境。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用盖碗泡绿茶时,可不可以采用留根泡法?”

如果用白瓷盖碗泡茶,不建议茶友们用留根法,最后几滴茶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尽,茶汤浓度不够;

如果用留根法,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2、除了玻璃杯,用大壶泡花茶和红茶,也是使用留根泡法。

试想一下,那么一大壶水闷泡茶叶,茶叶的浸出率估计到达80%,甚至更高,

如果不留下部分茶汤做“底料”的话,估计第二壶茶,就没有喝的欲望了!


3、煮茶时的“留根”。

煮茶,就是把茶煮着来喝。煮茶过程中,茶和水直接接触,经过短时间的沸腾之后,茶叶中的物质析出,溶于茶汤,形成独特的风味。

以煮老白茶为例,每次出汤时不要把茶汤都倒干净,留下一部分以备续水之用。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一壶煮出来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每煮一壶茶,都把茶汤倒干净,茶汤的浓度会很快下降。

很可能出现喝第一壶茶还带有浓郁的枣香、药香,等到喝第二壶茶时就只剩下粽叶香,到第三壶时口感就会很清淡而没有太多的滋味了。

“坐杯”,从字面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

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

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  

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水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如果是冲泡岩茶,到第四泡时建议延缓10秒左右出水,茶叶和水多接触一会儿,滋味释放会多一些。如果到了第八泡,坐杯的时间会更长一些,约1分钟。坐杯和闷泡,是不一样的性质。

“闷泡”,闷泡,可理解为“闷+泡”。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

我们平时所说的闷泡,就是加够水之后,盖上盖子闷泡,至少3分钟时间。比如用紫砂壶、盖碗这类有盖的茶具,都可以达到闷泡的效果。

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也是茶叶评审常用的手法,一般评审茶叶,乌龙茶用2分钟+3分钟+5分钟,其他茶类,闷5分钟。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

有的茶友泡茶时,忽然有事要离开几分钟,没来得及出水,茶叶闷泡在紫砂壶、盖碗里,把茶叶里最最深层次的物质都激发出来。

茶汤会变得苦涩、浓烈,对人体的刺激过大,极度影响喝茶体验。

留根和坐杯,都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让茶更好喝。


闷泡,是一种有意或无意间的一个比较极端的做法,比如审评茶叶时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呈现茶叶的缺点。

相信大家看了后,对茶叶冲泡“留根”、“坐杯”、“闷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泡茶过程中,最好是要对不熟悉的茶进行必要的试泡,多掌握一些泡茶要领,这样才能泡出一壶好茶。

分清这些词,在我们真正冲泡茶叶时,可以正确对应上冲泡手法,泡出纯正的茶汤。

来源:普洱茶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醒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方法醒茶

  所谓醒茶,指的是就是让沉寂、暂时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使得内部物质得到激发,重新焕发茶叶本质活力。醒茶,主要是便于冲泡饮用的过程。醒茶可释放茶的香味,提升口感。

  醒茶是什么意思

  醒茶是指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的过程。

  各种茶种醒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冲泡黑茶、青茶、红茶的时候,其方法是从保存状态取出,放入冲泡器皿中,用100℃的沸水来醒茶;相对嫩度较高的绿茶、白茶、黄茶醒茶方法是冷藏保存取出,放入高温烫过的冲泡器皿中,再用85℃左右的开水醒茶。中国国家级高级评茶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叶明辉先生认为:

  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在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后面的冲泡有著直接的影响。

  干醒的方法

  1、茶叶解散:饼茶或其他形状的紧压茶,需要拆除包装,充分解散。正确的方法撬下来的茶,是呈片状的,茶条完整。

  2、通风透气:将解散的普洱茶摊放于清洁、蔽荫处,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对于陈年老茶与洁净度较高的茶,2-3天即可;而新出堆的茶与带有仓味的茶,则需要1-2周的时间,以便更好的散去茶叶中的杂味。

  3、茶罐储存:使用有盖的紫砂罐进行储存,在空气中已经通风透气过的散茶块,放入茶罐中进一步醒茶,大概存放2-3个月,让茶与空气缓缓接触。

  湿醒的方法

  1.用热水充分温热茶具,投入茶叶注入热水,数秒左右立即倒出。一般情况下,普洱生茶润茶一次,普洱熟茶润茶两次。生茶、新茶与嫩茶需降低水温,熟茶与老茶则需要提高水温。

  2.浸泡的时间不能过长,如果润茶时间过长,茶叶中浸出物释放过多,将会影响正式品饮的茶汤口感,所以要快速倒出润茶水。同时,散茶或毛茶适当缩短时间,饼茶、沱茶可根据紧压的程度有所调整,要注意的就是铁饼,由于压制较紧,不容易析出内物质,可稍微延长醒茶时间,并尽量以少量的水进行润茶。

  3.在润茶时,可以观察润茶水的汤色,可以帮助判断正式泡茶时所需的水温与浸泡时间。


找到约31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