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客家红茶

找到约95条结果 (用时 0.031 秒)

闲话客家茶

客家人常说:有山总有客,有客必有茶。茶,作为山野的灵性植物,一直就与客家人一起以山为家,繁衍生息。而长年生活在山区的客家人,也总是与自然地与茶相邻,和谐共处,日常生活中自然少不了种茶、做茶、食茶,人谓之客家茶。久而来之,自然就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茶文化。

客家人也说,有客家人的地方总有悦耳的歌声,有歌声的地方就有飘香的茶。客家人之所以爱茶,也许是他们世代聚居深山,山高林密,阳光雨露,云缠雾绕,修长岁月在养育着一方客家子民,也朝夕滋润满山葱郁灵性的茶树林,同顶一方天,同踏一方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是茶叶的清冽、甘美的山泉泡出的茶汤,落喉爽净,口齿留香,解渴润嗓,让爱唱山歌的客家人唱起山歌来分外清新、明亮,随着山风的飘拂,百鸟的和鸣,歌声飘过一山又一山,近山远山都听见。

何来让客家人这样钟情于茶,其渊源可追溯至西晋,唐宋,迄今已是千余年。正是其悠久的历史,让那独特的客家茶文化,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进化而散出更加发浓郁山乡生活情趣的内涵,以及浸漫于客家茶文化中的那种清纯、醇和的人间真情,古朴的民风,浓浓的人情味和人性美。也正是千年前就茶进入了客家人的生活,并成为居家过日子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为休闲、交友增加无穷乐趣,增添一道古老的客家民俗风情。

客家茶的种类繁多。客家人习惯自家种茶,且种的茶大多在田间輋地、也不论在溪边地角,都有它的身影,山窝荒崖,有土有水皆有种植。正所谓,好茶莫不与崖泉为邻。客家茶种类较多。在茶的种类上,有以颜色(或制作工艺)分有绿茶 黄茶 白茶 青茶 红茶 黑茶;以味觉分还有苦茶、甜茶。有茶叶茶、茶子壳茶、树叶茶、草药茶四种。草药茶是客家地区农村群众常用的一种传统保健饮料,也被称为凉茶。客家地区地处山区,可以用制草药茶的原料很多,把那些有药用价值的田园蔬菜、树叶、草采集起来,洗净晒干,可随时泡用。草药茶品种繁多,药用功效各异,在农村家庭较普遍饮用的草药茶有:消暑去痧的“布惊仁茶”、去积止泄的“萝卜苗茶”、清热开胃的“柏子叶茶”、清炎止痢的“葫芦茶”等等。其中又以河源紫金县的特产“竹壳茶”最为著名,具有清热、去积、消炎、降血脂、减肥等多种功效,并已远销海内外,被海外华人华侨称为“胞茶”。此外,客家茶从制茶的方法分,有冲泡茶、煎煮茶、浸泡茶;从口感角度分,有甜茶(用甜树叶泡制)、苦茶(用葛树叶泡制)、涩茶(用中草药泡制)、滑茶(用陈老茶叶泡制)等。

客家茶的作用明确。客家共大致可分为八种:祭奉茶,是客家人早上用清洗干净的茶具专泡一壶供祭奉的茶,这种茶主人不能优先品尝;敬宾茶,是泡茶时加有适量冰糖或白糖,专供贵宾饮用的茶;待客茶,是取家中最好的茶叶泡制,用来接待客人的茶;招客茶,是经商店主为招揽顾客,用普通茶叶泡制的茶;消暑茶,是用消解暑气的中草药煎煮的茶;清凉茶,是用菊花、竹叶和少量甘草等泡制的清心降火的茶;解渴茶,是用茶叶头或茶子壳浸泡的专用补充身体水分的茶,这是客家人的常用茶;积德茶,是行善者用茶子壳浸泡的免费供应过往行人解渴的茶。若伤风感冒,则喝红糖姜茶。常言“一碗糖姜茶,一盆滚水浴”,它是客家人保健的良方。

客家茶的采制讲究。尤其十分注重茶质的色、香、味。以客家绿茶的制作为例,从选料就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凉晒、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从而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保留着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从而形成了茶的“绿叶清汤,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采制一般有春夏秋茶之分。春茶,又名头春茶、清明茶。为清明至夏至节气所采制成的茶。茶叶至嫩,品质甚佳。夏茶,即在夏至节前后,所新发的茶叶采制成的茶。秋茶,即夏茶采后一个月所采制的茶。客家茶的制作法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炒青茶、烘青茶、蒸青茶和晒青茶。客家茶的制作一般流程除采摘外,可简单地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以达到绿茶的品质特征。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团搓成粒,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和储存。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的功能。

客家人饮茶风俗纯朴浓厚。客来敬茶是客家人的传统礼节。在家中,有客人来,客家人都会泡上一壶暖暖的香茶,先倒入茶杯(碗),再恭敬地端在客人面前,表示对客人的礼貌,而客人则双手接杯或以手指叩桌,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和回礼。朋友、亲戚之间在公共场合的交往,一般都在圩镇的茶馆中,首先泡一壶茶再点些茶点,边喝茶边交谈。同时,客家人还把茶与婚俗联系在一起:客家人谈婚论嫁,男女双方及父母第一次见面,一般都在圩镇的饭(酒、茶)店中进行,称之为“吃茶”;双方同意之后,男方给女方的聘礼,客家人叫“茶礼”;在嫁娶仪式中,男女双方在举办酒席的同时,都会举行一次“茶话会”;在娶亲仪式中,新人谒见长辈要行“敬茶”礼,以表示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恩。

在客家茶中,甜茶是客家茶的一部分。主要有客家擂茶:擂茶是把茶叶、芝麻、花生等原料放进擂钵里研磨后冲开水喝,以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有婚庆甜茶:婚庆茶是多数地方在婚庆日喝甜茶的的风俗习惯,是用红糖或白糖加开水调兑而成。结婚当日,男方用甜茶宴请亲朋好友,并由婆婆或新郎带新娘出来向亲友客人们敬甜茶。还有正宗的野生甜茶:正宗的野生甜茶树类似茶树,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甜茶树喜荫,生长在高山陡壁杂树丛中,高度一般为1-2米,直径2厘米以下。甜茶树不易种植,以野生自然生长为主。甜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味甜,但不含糖份,属天然甜植物,无毒性。类似茶树,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植物。甜茶喜荫,生长在高山陡壁杂树丛中,高度一般为1-2米,直径2厘米以下。甜茶不易种植,以野生自然生长为主。甜茶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味微甜,但不含糖份,属天然甜植物,适合糖尿病人食用。野生甜茶除具备普通绿茶的功效外同时还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中风、防癌作用、预防牙齿疾病等药效,当地人祖祖辈辈、从古至今都有用甜茶煮粽子、煮茶饭、煮茶粥的传统习惯。

说到甜茶,我就喝(鲜嚼)过甜茶!那甜茶虽然是山野之物,却还真的很特别,真美味!汤色碧绿清爽,气味芳鲜醇和;那碧嫩的鲜叶,红绿相间,放进口里起初味道虽带着点青涩,但细嚼后,青涩之中带甘略甜,嚼完吞下,口舌鼻腔弥留着甘甜香味,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要问为什么样甜茶这么香甜?在民间我们客家山区里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说的是在这奇峰清幽的大岭山里,常年茶树婆娑,藤蔓攀绕,山花烂漫,翠绿摇缀,参差披拂,郁郁葱葱,宛如一张张绿色的绒毛毯,把大大小小的山头坡地蒙得严严实实,好一个绿色的“世外桃园”,绿得透明清澈,绿得闪闪发亮,绿得勃勃生气。在山上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客家年轻夫妇,男的叫阿牛,为人憨厚朴实,是山里难得的打柴郎,女的叫阿恬,聪明俊俏,是方圆几十里闻名的种茶能手,山里人都叫阿牛为牛哥,叫阿恬作恬姑。小两口在山里打柴种茶,克勤克俭,生活虽然清苦,可是却过得有滋有味。一日,山下的一恶霸来到山上欣赏山里的云海风光,发现了牛哥和恬姑栽种的这片茶林,长得青葱葱、嫩生生的,空气中飘荡着一股醉人的茶叶清香。恶霸从此起了歹心,且一直想霸占这片茶林,但一直都未能得成。一天,恶霸的管家又来威胁,对牛哥说:“穷打柴的,我家老爷看中你的这片茶林,并拿出河对面坡上那片树林与你调换!”牛哥说:“我家世代住在这山上,这片茶林是我和我妻子辛辛苦苦用汗水浇出来的,谁稀罕你的树林?我们不换!”管家回来与恶霸说后,顿时恼羞成怒,并对阿牛放话威胁道:“你个蠢牛,敬酒不吃要吃罚酒,叫你明天就给我搬走!不然我就打断你的腿,让你永远不得安生!”恶霸走后,牛哥和恬姑发愁了,他们舍不得离开自己从小生活惯了的地方,可是又想不出其它办法来。最后,恬姑对牛哥说:“牛哥哥,他不是要夺我们的茶林吗?如果硬要掠夺,我们就忍痛把这片茶林全砍掉,不种茶了,也不用自己的茶林去换那坏蛋的树林。以后我就随你上山砍柴打猎,也照样可维持生活的。”牛哥思来想去,也只能这样,于是他们便忍痛把茶林全砍了。看着一片好好的茶林砍得只剩下最后一棵了,这棵茶树长得特别茂盛,还结着不少茶籽。恬姑看着那横七竖八倒在坡上的无数棵茶树,不禁一阵心酸,痛苦的泪珠夺眶而出。她伸手从那最后一棵茶树上选出一粒最大最饱满的茶籽,放进口中,吞进肚里,更是闭上眼睛,忍悲含愤举刀向茶树砍去……第二天,恶霸带着一帮狗腿子来接收茶林,牛哥冷冷地说道:“我们不要你的树林,你也别再想我的那片茶林,你能耐你自己种去吧!”当恶霸走到茶林一瞧,哦,全都砍光了!气得恶霸直咬牙,便命令狗腿子前捉拿牛哥和怡姑。牛哥与恬姑不得不向山上逃走,但恶霸和其狗腿却紧追不放,牛哥被追急了,一不小心掉下悬崖摔死了。恶霸看见牛哥已摔死,便继续追赶恬姑,越追越近,也渐渐看清恬姑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媳妇,顿起邪心,心想得不到茶林,得个美人儿也不错。于是恶霸便对跟来的狗腿子们说:“你们不要追了,量她一个女人家,也逃不脱我的掌心,并叫其手下快回去抬一乘轿来,好抬这美人回府成亲。”说完恶霸又赶紧追去,追着,追着,就要追到山顶了,却不见了恬姑,只有一棵挺拔青秀的茶树立在悬崖边上。恶霸走向前去,伸头向悬崖下望,也不见恬姑的身影,当他回转头来时,忽然刚才看见的那棵茶树不见了,却在茶树的地方站着一个美丽的少妇,仔细一看那正是恬姑。只见恬姑两眼怒火,义愤填膺,乘恶霸心神未定之时,箭步如飞冲向站在悬崖边的恶霸,并用尽全身之力,把恶霸推下了深深的峡谷中。恬姑为牛哥报仇泄恨后,仍伤心不已地望着牛哥坠崖的方向,一动不动,慢慢地她的身体变成了一棵茂盛的茶树。等狗腿子们抬着轿赶来时,才发现其老爷早已葬身山崖下的深谷。山崖上除了长着一棵碧绿的茶树外,并没有恬姑的踪影,狗腿们只好下去寻找恶霸尸体走了。后来,由善良美丽的恬姑变成的那棵茶树,一年四季都碧绿婆娑,鲜嫩可人的叶子带着一种特有的清甜甘香,造福着山里所有的人们。为了缅念牛哥和恬姑,人们便把那座山取名为牛牯墩(山名),把山上的那棵茶树取名为甜姑茶。再到后来,这牛牯墩上的甜茶经人们不断繁育培植,便成了当地客家山村的有名土特产。这当然是只是客家人的民间传说而已,未必可信,但人们疾恶如仇,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愿望是真实可信的。

小时候我记得家乡的围龙屋后山就有野生甜茶,孩提时同屋的孩子们就常常到山后去搞甜茶叶,从甜茶树枝上摘下叶子或鲜吃,或将叶子晒(炒)成茶后,或解渴或作为防治咽喉等疾病的药。我对野生甜茶的记忆,是那甜茶叶的滋味,似乎有点苦涩味,又有糖蜜味,还有点似甘草味;但当你再深入地细嚼,这才觉得它甘甜、醇香,有点似甘草泡梨,让你一腔韵味无穷。过去我们这些山村的孩子们,常常都会上山去采摘一些甜茶叶装在衣袋里,待回家或上学时,偶尔抓一片放进嘴里,边走边嚼,或到学校分给同学吃。每当吃着笑着,又甜又甘,好似吃的不单是“甜茶树叶”,而是享受那快乐无比,幸福温馨的童年时光。

是啊!客家人喜欢吃茶,来了客人都是选用好茶好水款待,尤其是用石崖山泉水清冽香甜,是冲茶的理想泉水。把水烧开以后稍待片刻,冲入有茶叶的壶内,香气四溢,沁人心脾,不但提神醒脑,且助兴添劲。客家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并形成了独特的客家茶文化,在客家人中,就常以茶为题材融入客家采茶戏、客家山歌里,唱出客家人以茶逗情,以情品茶的丰富的客家文化生活和怡情乐趣。在客家的采茶调和山歌调里就有歌词唱道:“阿妹村中一枝花,好比高山嫩细茶。阿哥好比山泉水,好水专泡嫩细茶。”“饮君细茶领君情,杯中照影影照人。连杯带茶吞落肚,永生永世不忘情。”“阿妹好比嫩细茶,滚水一冲沉底下。阿哥盖子盖呀等,此刻正来开心花”等以茶喻人,以人抒情,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情景交融的客家山歌特色,难怪客家采茶戏、客家山歌名扬海内外了。

啊!温馨的客家茶,璀璨的客家茶文化!

【摘自2015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赖运胜(广东潮州)】

《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由河源市茶叶协会提出,并于2023年立项。本标准归口河源市茶叶协会,由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河源市茶叶协会、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市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共同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背景和必要性

近年来,广东茶叶产业取得飞速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省内很多地方具有农村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河源作为广东省的主要茶叶产区,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排名均靠前。从2017年开始,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市委市政府精心布局,出台了《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源市茶叶产业生态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8年)》等文件,支持茶产业发展,引导构建茶叶产业"一心二园三区一带"的发展格局。

红茶是国际茶业市场的主流产品,消费人群十分广泛。中小叶种红茶是客家河源红茶的主要品种,产量大,辐射茶农广,其加工增值显著,消费市场的认知度较高,发展前景广阔。该茶以客家河源地区范围内种植的中小叶种茶树产出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整形、包装等工艺制成,具有更丰富的氨基酸和芳香物质,茶香气更为多样、浓厚,韵味更显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近年,随着河源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制作客家中小叶种红茶的企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底,全市现有茶叶企业3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受限于企业规模与技术水平,各茶叶企业的加工工艺与条件下有较大差别,茶叶原料的选择也各不一致,导致现有市场上的中小叶种红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河源红茶的声誉与效益。通过本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客家中小叶种红茶”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保证品牌质量的高度统一,在广大的消费者中树立起“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品牌形象,塑造知名品牌,从而提高生产企业效益,同时让广大茶农受益,推动河源红茶产业的发展。其次,本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也将极大促进我市红茶生产企业依据标准组织生产、管理和经营,为各级政府开展红茶产品的质量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为了保护河源中小叶种红茶的质量和特色,促进河源红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展制定《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势在必行。

三、制订过程

1、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加工要求、质量管理、贮藏与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客家河源地区生产的,以中小叶种茶树产出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整形、包装等工艺制成的红茶产品。

2、标准编制的主要过程

2023年8月,河源市茶叶协会成立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标准编写小组,召开了编写小组会议,决议由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河源市茶叶协会、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市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开展《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制定的资料收集和标准文本的起草工作。

2023年9月,标准起草小组在红茶主产区对主要的茶叶生产企业进行调研,收集红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同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初步形成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草案。

2023年11月,标准起草小组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草案发放给标准的起草单位以及我市产量较大的红茶企业进行意见征集,并根据征集回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此报批稿,并向河源市茶叶协会与河源市市监督管理局报批。

3、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13738.2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7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30375茶叶贮存

四、标准编制原则与依据

(1)合法性、科学性、先进性原则

标准内容和技术要求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注意与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等相互衔接与协调,避免发生冲突。标准在编制的过程中,充分参考了红茶相关国家、行业与地方标准,根据GB/T13738.2功夫红茶、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NY/T3222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DB43/T1926常德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结合我市中小叶茶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要求,确保标准的合法性、科学性与先进性。

(2)实用性、适用性原则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来自我市主要中小叶种红茶生产企业,在收集技术参数后又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论证和生产实践,在标准的技术内容上力求完整统一,确保标准内容覆盖中小叶种红茶的生产全过程,力求标准内容简单明了,体现了标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适用性。

(3)环保性原则

本标准中规定的品质要求,加工条件,加工流程,产品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与贮藏等各项技术操作做到在现行的标准和条例前提下,力求安全优先、环保优先、绿色生态优先,体现了标准起草的环保性原则。

五、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编写依据

(1)格式

本标准在格式上严格按GB/T1.1给出的规则编写。

(2)标准结构

通过分析,《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规定了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加工要求、质量管理、贮藏与运输。

(3)标准的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客家河源地区生产的,以中小叶种茶树产出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整形、包装等工艺制成的红茶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本部分对中进行了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定义。

4、加工要求

本部分对中小叶种红茶加工的原料、辅料、加工环境、加工设备、加工方法进行详细的规定。

5、质量管理

规定了中小叶种红茶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

6、贮藏与运输

规定了中小叶种红茶在加工后的贮藏与运输一切的相关要求。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充分征求了相关企业、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无分歧意见。

七、贯彻和实施建议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计划组织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标准实施宣贯和培训活动,确保标准能顺利实施。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是我市独有的农业科学与技术方向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较强的示范能力和组织能力,具有实施生产技术标准的丰富经验,我们将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开展技术培训,宣讲标准的主要内容,促进中小叶种红茶新标准的实施,推进红茶新产品的开发。

(一)组织宣贯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计划组织本市红茶相关企业与合作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标准实施宣贯和培训活动,确保标准能顺利实施。

(二)沟通宣传

加强与媒体沟通,做好舆论宣传,由点及面,将标准的推行使用情况及时快捷地进行报道宣传。

(三)成果转化

1、搭建该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省农科所、茶园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服务,提高标准使用率,带动其他企业参与使用新标准,省、市、县纵向联动推行,将新标准推行到全省各农科所、茶园等相关企事业单位。

2、升级为地方标准:河源红茶产业发展迅速,产量越来越大,产品也将面临着由量转质的发展过程。加强红茶加工技术的标准化,统一中小叶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与品质要求,对于促进河源红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议将此团体标准申报为地方标准,以提高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影响力。

来源:河源市茶叶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台湾姑娘与客家小伙在梅州开荒种茶,创新制茶工艺

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有机载体,茶文化为两岸同胞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了强大合力。如今,越来越多台湾茶人来到大陆发展,广东梅州作为重要的“台胞之乡”“千年茶乡”,成为他们首选之地。来自台湾的85后姑娘谢绮婷便是其中一员,不过她同梅州的缘分更深一些,她的母亲20多年前从梅州嫁到了台湾,如今她又因为爱情嫁回了梅州,和丈夫陈海珠在梅州银窿山经营着自己的茶园。

因茶生缘

台湾姑娘与客家小伙喜结良缘

定居梅州后决定自主创业种茶

上世纪80年代,谢绮婷的母亲从梅州嫁到了台湾桃园。一次回乡探亲,谢绮婷同客家小伙陈海珠在家人的介绍下相识相知,经过一年多的相处,两个年轻人在2013年喜结良缘。


谢绮婷(右6)和陈海珠(右1)与茶艺队队员在茶园。受访者供图



陈海珠在厂房制茶。受访者供图



谢绮婷与陈海珠生产的特色茶叶荣获多个奖项。



谢绮婷和陈海珠在茶园品茶。

“当时我爸妈觉得小伙子挺不错,人很踏实,觉得我们两个很相配,所以我们就试着交往。大概相处了一年多,我们就结婚了。”谈起两人的过往,谢绮婷笑得一脸幸福。

两个满怀抱负、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定居梅州后决定自主创业。他们尝试过多个创业方向,比如活动策划及餐饮。没想到一次去武夷山的旅游让他们从此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祖辈传承下来,我们一直有喝茶的习惯,因此我们对茶很感兴趣。那次去武夷山旅游以后,我们又去台湾参观了很多茶园和农场,回来后我们就决定种茶。”陈海珠说。

梅州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城,种茶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谋生之道。决定种茶的两人回到梅江银窿山,承包了500亩山地。作为梅州市梅江区第一高峰的银窿山,自然条件独特,常年云雾缭绕,拥有对茶树生长极佳的生态环境条件。选定地点后,两人开始了全新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两个年轻人也经历了重重困难。一开始水电路网都没通的荒山让他们举步维艰,然而怀揣梦想的小两口咬牙坚持了下来。他们就地取材,建了小木屋作为落脚点,然后开荒种茶,锯木头、搭厂房、种茶苗、摘茶叶、炒茶,整个制茶流程两个人都亲自动手参与。陈海珠表示,当时茶苗的成活率大概达到95%,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茶叶种好然后卖出去,但是当种植的茶叶越来越多,他们开始考虑改进茶叶的加工工艺。

工艺改良

连续两年获得“梅州茶王”

传统制茶工艺融合台湾工艺获赞誉

2016年初,两人正式创立了一家茶叶公司,主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产品开发以及茶文化传承等业务。夫妻俩深知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性,他们去到省农科院,请农业专家到茶园指导,同时通过广东梅江台湾农民创业园邀请台湾茶叶专家到园区指导台湾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他们也通过自己的人脉到台湾茶园及茶企交流学习。

几年来,他们不断改进公司茶园栽培技术,创新茶叶加工工艺,经过多次的工艺改良,终于生产出口感和香气都具有明显特色的“柏宫源”绿茶、红茶。陈海珠表示,他们是梅州唯一一家连续两年获得“梅州茶王”的企业。

梅州有“千年茶乡”之称,当中又以客家炒绿最具代表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是具有祛寒趋温效果的“温肚茶”,浓郁的炒米香和高火甜韵是其最鲜明的特征。

“在台湾那边人们比较多喝乌龙茶跟东方美人茶。我们在梅州这边种植主打的是绿茶,就是客家炒绿。因为我们在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了台湾工艺,所以我们之前把这些茶叶带出去跟台湾的师傅交流的时候,他们对我们的茶叶赞誉度都是蛮高的。”说起自家种植的茶叶,陈海珠侃侃而谈。

在工艺改良过程中,两人探索出茶叶发酵装置、全自动茶叶干燥机、茶叶杀青装置等多种技术成果,并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谢绮婷和陈海珠也积极参与各种培训,考取相关资格证,如今陈海珠是国家二级品茶师,谢绮婷则获得了“茶艺师”的称号。经过六年发展,他们的公司已经走上了正轨。截至今年,茶叶年销售量已经超过了三万斤。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打响品牌知名度,他们携带公司产品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各类展会,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效果。2018年,他们生产的绿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先后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十大好春茶”(绿茶类)等称号。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该绿茶从参展的1.6万多种农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参展农产品“金奖”。

新奇探索

成功生产袋泡“冷泡茶”

未来将建新式茶饮料标准厂房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爱上了喝茶,回归中国茶文化。近段时间,“围炉煮茶”成为休闲娱乐界的“网红”,它将悠远、典雅的茶文化与年轻人渴望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需求相对接。

作为85后的谢绮婷和陈海珠同样喜欢接触并了解新鲜事物,他们很快发现茶饮品越来越受年轻人喜好。经过精心研发,他们成功产出袋泡“冷泡茶”。

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陈海珠表示:“现在我们正在跟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树泡茶。未来我们想更多地跟台湾新式茶饮料那边融合,在这边建立一个新式茶饮料的标准厂房,然后通过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以及茶理融合,做好茶产业。”

除了自己承包的500亩茶园,他们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与周边农户合作,茶园总面积达到了3500亩,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对农户茶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摘标准,统一加工制作,保证了茶叶产量和质量。陈海珠表示,他们刚来到梅江区西阳镇桃坪村的时候,这里还是个贫困村,如今通过种茶,这里已经变成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发农产品电商网红直播带货营销新模式,在采茶季,充分利用“短视频+主播带货”网络直播,将茶产品带到大湾区,推向全国市场。陈海珠表示,通过线上直播,一天最高可以收到1000多个订单。

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谢绮婷夫妻俩抓住梅江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茶园风光旅游,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风光、茶田风光、生态茶景观等资源,将茶园打造成农旅茶园,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了解采茶与制茶。

“到了采茶季,我们会组织一些活动,让客人体验采茶和制茶的过程,因为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对这个没有概念,我们会带着他们走一遍制茶流程,对他们来说,喝自己做出来的茶这个意义是不一样的。对小孩子的话,我们会办亲子活动,让小朋友带着竹篮子上山采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了解茶叶是怎么从一片片叶子变成我们喝的一杯热茶。”谢绮婷说。

文化传承

以茶会友组建茶艺队

新链接扩展中国茶价值

作为一个文艺女青年,对茶文化的研究让谢绮婷爱上了茶艺表演。通过向各方学习,她的茶艺水平不断提高,如今她和来自梅州本地、江西、重庆、广州等地志同道合的姑娘们一起,组建了一支有30多人的茶艺队,在业余时间相互切磋学习和表演,这让台湾姑娘在梅州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为大家都喜欢喝茶,我们以茶会友,茶艺队的成员也越来越多。我觉得茶艺表演是对茶文化的一种宣传,可能有的人一开始不喜欢茶,但是可能因为看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茶艺表演,就从此走上了品茶之旅。”谢绮婷说。

200多年前,从大陆移居台湾的闽粤居民,将茶树种子、制茶技艺和饮茶习俗带到台湾,台湾的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高山茶等,成为享誉两岸的名茶。如今,随着大陆近年来出台的惠台政策越来越多,生产生活条件愈来愈便捷,越来越多的台湾茶人选择来到大陆发展。

谢绮婷和陈海珠不仅将生意做得蒸蒸日上,也致力于将茶文化传承下去。对他们来说,茶叶不仅是生意,更是信仰和使命。

“我们平时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茶,它也是我们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的一部分。”陈海珠说。“传统的茶文化比较高深,好像跟年轻人有些脱节。但是我们作为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一直做的是让年轻人更喜欢中国茶,通过一些新零售、新链接、新技艺来扩展中国茶的价值,然后通过跨界融合来营造茶文化的氛围。”

茶艺表演是对茶文化的一种宣传,可能有的人一开始不喜欢茶,但是可能因为看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茶艺表演,就从此走上了品茶之旅。——台湾姑娘谢绮婷

我们作为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一直做的是让年轻人更喜欢中国茶,通过一些新零售、新链接、新技艺来扩展中国茶的价值,然后通过跨界融合来营造茶文化的氛围。——客家小伙陈海珠

采写:南都、N视频 记者 谭俊凤

来源:南方都市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