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机制毛峰

找到约10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2024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20建设案例:以品牌建设,促进黄山毛峰高质量发展

5月10日,“2024中国茶品牌建设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上正式发布了“2024中国茶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TOP50”系列调查结果。

“黄山毛峰”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24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TOP20”。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管辖行政区域内的产茶乡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黄山市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波流清沏,溪水迥环。茶园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独特的地理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科学的管理水平等,造就了黄山毛峰茶芽叶肥厚、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鲜爽回甘的绝佳品质特征。

黄山毛峰品牌声誉闻名遐迩。1955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1996年被外交部指定为国礼;2002年黄山毛峰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年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黄山毛峰茶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2022年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黄山毛峰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

“黄山毛峰”区域公用品牌既是茶叶产业的生命力,也是展示黄山魅力形象的好载体,品牌管理严格规范。加强标准化建设,强化标准延伸,黄山市鼓励茶叶生产企业制定严于茶叶质量安全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完善名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标准体系,用标准化手段规范茶叶产销,提升茶叶质量和效益。

黄山市整合商标品牌,规范使用商标。建立“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公共品牌管控体系,强化黄山毛峰公用品牌保护。黄山毛峰区域品牌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非物质文化遗产四重保护。做好“黄山毛峰茶”证明商标授权工作,创新黄山毛峰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异地分装授权机制。编制《黄山毛峰茶包装管理办法》,实行黄山毛峰茶包装备案机制及“留白”管理。加强对茶叶包装企业的指导与监管,严格对照《限制商品过度包装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坚决打击“傍名牌”行为,形成“黄山毛峰”区域公用品牌保护长效机制。

黄山市还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安徽省茶业协会合作,连续多年发布名茶(黄山毛峰)采摘指数、安徽省春茶开采动态周报等信息,做到开采时间、鲜叶均价公开透明,为消费购买正宗的黄山毛峰茶提供有效的参考。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小罐茶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成为名茶,与薪火相传的独特工艺息息相关。谢四十大师祖传的制茶技艺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小罐茶区别于一般黄山毛峰的核心所在。市面上很大一部分黄山毛峰,为了追求颜色和外形的好看,在工艺上做出很大妥协,放弃高温杀青、省略揉捻环节,因而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都大打折扣。

    作为黄山毛峰制茶技艺的权威,谢四十没有随波逐流紧跟市场。他始终坚持黄山毛峰正宗的传统技艺,用传承千年的“谢氏炒焙法”为黄山毛峰正名。


    小罐茶·黄山毛峰,正是严格按照谢氏祖传工艺制作的特级茶品,“三炒三烘”环环相扣,完美保留黄山毛峰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只有高温杀青,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茶叶的香气”,谢四十对于高温杀青,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杀青时锅温高达270℃,手势要轻、翻炒要快,任何一点失误,都有可能影响茶叶品质。


    谢四十说,初学炒茶时,看到父辈们很轻松,自己的手指却经常碰到高温的锅底,指尖被烫得全是泡。在父辈们手把手的教导和数十年不间断的演练下,才慢慢掌握炒茶的手势要领、温度及杀青火候。随着时代的发展,纯手工大规模炒制茶叶已经渐渐成为历史,虽然很多人迷恋手工茶,但并不代表手工茶一定比机制茶好。


    小罐茶结合制茶大师的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生产设备,将大师手工的个人经验,转化为可标准化、工业化的实现方式。比如黄山毛峰茶,就完全根据谢四十大师的经验来制定杀青、烘焙温度等工艺参数标准,并且整个制茶过程经由大师监制管控,确保产品品质稳定。


    成就一个行业的发展,工业是必须。由手工到工业,最关键的技艺其实并未变化,反而解放了大师的体力,保证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更让大师手工工艺的价值最大化,使得更多的人喝到了品质稳定的、代表大师技艺水准的好茶。

黄山毛峰核心产区:“小黄板”化身茶园卫士日夜守护茶树安康

  为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域茶园农药面源零污染,徽州区全力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建立企业联结基地机制,积极引导茶农积极主动参与,促进茶叶质量安全稳步提升,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连日来,西溪南镇抢抓晴好天气,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走进茶园插置粘虫黄板,帮助茶农开展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在坑上村茶园,大家在农技人员的现场指导下手脚麻利地将一片片亮黄色的粘虫黄板插置在茶树间隙里。坑上村共有1700余亩茶园,茶叶收入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村里全部采取农业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别看小小的黄板不起眼,可它一片就能捕捉4万余只茶树上的主要害虫——黑刺粉虱,1亩茶园只要放置15片,茶园杀虫就可以不用药,老百姓省时省力,而且不污染环境,还能提升茶叶品质。”镇农技人员程传东介绍说。

  而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富溪乡的1.8万亩茶园里,漫山伫立的一张张“小黄板”化身茶园卫士日夜守护茶树安康。连日来,乡里组织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茶农在做好茶叶采收的同时,遍插黄板加强茶园管理。今年该乡大力实施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并在核心产区实施“双零”(零农药、零化肥)试点工程1000余亩,每亩发放有机饼肥300斤,从源头提升黄山毛峰品质。为让绿色防控深入人心,各村广泛宣传,并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纳入村规民约。发挥全乡367名党员、24名村干部、48名村民组长的示范引领作用,与43个茶企(合作社)组建茶企(合作社)联盟,签订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联盟公约,发放“绿色防控茶园卡”,茶农执卡销售茶青,联盟企业见卡收购,实行优质优价;对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取消发放绿色防控卡并纳入“黑名单”,联盟企业不得收购。该乡还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相结合,积极发挥28个“生态美超市”作用,兑换粘虫黄板和生物农药包装,避免环境污染。

  据了解,茶叶是徽州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根据全市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部署要求,今年,该区大力实施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按照“安全、有效、生态、可控”的总体要求,科学防灾减灾,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依据,通过农业、生态、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控制茶树病虫危害,综合应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在全区5.2万亩茶园安装粘虫黄板200余万片,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实现全域茶园农药面源零污染,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张科江  大俊   刘伟

找到约10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