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九江茶叶批发市场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从“一芽一叶”到“茶业经济” 江西茶“地标力量”正迸发前行

江西,盛产好茶,而九江茶泉并冠,珠联璧合,浑然天成。庐山,北临长江,东瀕鄱阳湖,水域广阔,植被茂盛,小气候复杂,气温变化较多,易形成云雾。在大自然亿万年造就的特殊地貌与瑰丽景致中,一款中国古老的原生态树种在这里安家,肆意生长,成就岁月的韵味。

它就是庐山云雾茶。带着山间万物的混杂气息,像隐世高人般,散发迷人的魅力。随着声名鹊起的热度,引无数茶爱好者争相前往,一亲芳泽,一品茶香.....

6月2日∽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媒体大咖齐聚九江庐山,参加2021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活动,开始了一趟令人心旷神怡的茶泉之旅。据不完全统计,2天时间里,博览会入场观众超过5万人次,50多家参展企业带来了优质丰富的茶泉产品,达成采购签约或意向协议200多件。70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单位,100多名记者跟踪报道本次博览会所有环节,刊发刊播报道300余篇,自媒体大量转发,网民热情点赞,短短两天不到的时间内流量近两亿。

茶泉双秀 珠联璧合

活动亮点一

九江,自古就是山水福地,第四纪冰川的鬼斧神工,谷涧丛生,泉涌瀑流。茶圣陆羽穷尽一生遍访天下名山,评出“天下十大名泉”,其中,谷帘泉,有“清、冷、香、洌、柔、甘、净、不噎人”八大特点,茶圣陆羽赞叹:“甘腴清冷,具备诸美”,因而命名为“天下第一”。坐拥名茶名泉的庐山,传颂着一曲“名泉泡名茶,茶香飘天下”的佳话。

九江茶与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吸引了众多名家大儒在此托茶咏志、借泉抒怀、妙手著文。2021庐山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高峰论坛在桃花源景区天下第一泉——谷帘泉举行。与会专家以茶为媒,就茶叶如何提升地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浙江大学教授胡晓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鲁成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亮、江苏省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二级研究员王润贤依次做了《中国茶品牌的价值再造》、《庐山云雾茶天下第一泉——名茶名泉双秀悠天下》、《基于优异和特异茶树品种的茶叶科技创新》、《茶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为庐山茶产业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和茶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座无虚席,与会人员认真聆听,并报以阵阵掌声。专家授课内容充实,效果明显,受益良多,对接下来如何高质量开展茶产业各项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庐山茶志》 首发仪式

活动亮点二

众所周知,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个地方都有该地方的特色与特点,这样也就造就了各个地方不同的茶文化。复兴茶文化、振兴茶产业是当代茶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梦想。茶文化也一直是中华文明传播于全世界的重要象征。

为了更好弘扬庐山茶文化,展现庐山茶文化魅力,庐山市召集文化学者组建了《庐山茶志》编撰小组,历经前期规划、拟订纲目、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组织编撰、专家评审、定稿出版等十多个环节,耗时两年,终于完成了《庐山茶志》编撰工作。这本《庐山茶志》是第一部全面反映庐山茶与茶文化的官方史志,浓缩了千百年来庐山茶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该书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庐山云雾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将让更多人了解庐山,了解庐山云雾茶。

《庐山茶志》的发布,对整合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茶人集结 助推江西好茶

活动亮点三

2021庐山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与2019年相比,最大的亮点莫过于现场除了展示九江茶,江西其他产区茶叶品牌也集中亮相活动,来自资溪县、上犹县、浮梁县、兴国县等江西各主要茶产区相关领导及茶企负责人亦争相组团前来参加盛会。如赣州上犹县的光菇山茶业有限公司、浮梁县筱观园茶业公司等茶企也陈设了展位展示形象,为现场的嘉宾朋友们献上了一杯杯江西好茶,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以茶会友,茶企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引进优势资源助力江西茶产业发展。现场一位茶商告诉江江:“庐山环境很不错,所产庐山云雾茶品后令人久久难忘,我们这次带来的茶也得到了领导们赞许,我认为此次活动办的非常好。以往我们都是埋头做茶,而这次活动让我们江西的茶企有了一次很好的深度交流机会,互相提高进步。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参加。”

江江认为,庐山国际名茶名泉活动往后还可以再扩大规模,不仅仅是省内的茶企,亦可邀请省外乃至国际上知名茶企品牌前来参加活动,真正办成国际性质的名茶名泉博览会。俗话说的好,茶和天下,天下茶人是一家,我们深知,这条路走的正确,我们也知道,庐山有这个实力与能力,这份千年积淀需要传承与创新,这份情怀与心愿需要绽放与传扬,宣传江西茶,深化交流,共同推动江西茶品牌走出江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江西茶正在辉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从“心”出发 全面助推

活动亮点四

“庐山正乘着改革创新的东风,加快推进庐山云雾茶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庐山云雾茶’、‘天下第一泉’影响力,将茶泉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谱写‘茶泉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助力‘庐山天下悠’品牌走向海内外。”庐山市委书记、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李甫勇在开幕式上深情致辞。

历史新篇 新品种发布——

优质庐山云雾茶新品种“庐云一号”、“庐云二号”、“庐云三号”正式对外发布,开启了庐山云雾茶自主培育茶树优良品种的崭新历史。“庐山云雾茶”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在本次博览会上正式对外发布,是九江市第1件地理标志驰名商标。

战略合作 签约直播平台——

为了进一步推动庐山茶产业发展,庐山市决定将庐山云雾茶全面入驻北京江西大厦江西好礼旗舰店和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此次入驻两大核心基地,将助推庐山云雾茶全面对接京津冀大市场,进一步打响品牌知名度,提升庐山云雾茶的影响力。

近年来,庐山云雾茶紧跟新媒体传播风向,大力拓展营销渠道。不仅线下销售如火如荼,线上渠道也飞速发展。江西海庐云雾茶有限公司、庐山市东林雨露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九江市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庐山青莲谷雲雾茶有限公司、庐山市桃花源康泉云雾茶有限公司、庐山市小天池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庐山市农垦茶业有限公司、庐山市七尖云雾茶有限公司和快手直播平台共同签约。

茶泉文旅 茶叶变“金叶”——

近年来,庐山市高度重视茶旅融合发展,此次博览会召开之际,还专门开行了“庐山云雾茶号”游客专列首发团,短短几天收客近千人。此次活动,广大游客奔赴庐山参加“庐山云雾茶”精品旅游线路游玩体验,切身体会庐山秀美的茶山、茶场和悠远的产茶历史文化。

江江 / 赣茶融媒体与胡卫东会长(左)

走访九江茶企实拍

九江,江西咽喉,据江湖之口,属南北交通要地。庐山,位于九江市,山从平地起,飞峙江湖边,北临长江,南倚鄱阳湖,主峰高耸入云,其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山上树木繁茂,山壁陡峭,雾于山间游动,云绕峡谷纵横,宛若一幅幅丹青,缥缈于文人的优美诗篇之间。

与茶王合影留念

赣茶融媒体自2019年初来,曾多次奔赴庐山,在九江市茶叶产业协会胡卫东会长的帮助下,深入寻找好茶好泉,庐山的汉阳峰、五老峰、小天池、海会、通远、龙门沟、赛阳、桃花源等核心产区大大小小的茶园茶企都留下了我们寻茶的身影,我们发现,一杯好茶不仅应该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还需要精湛的采制技术。

俗话说得好,不上茶山,不知茶何以贵。上了茶山,亲采一趟,便会对这小小茶叶生出更多爱惜。“别看这只是一片小小的茶叶,这可是我们全家乃至全村的‘金叶子’,全靠它圆了我们的脱贫致富梦。”这是一位普通的茶农对江江说的一段发自内心的话。是啊,“茶业旺,乡村兴”的梦想已然照进了现实!

纵观茶产业振兴发展之路,从打造生态茶园到茶园基地化建设,从茶叶标准化生产到科技技术运用,乃至产业链条的延伸,茶产业规模与效益日益提升的背后,是所有茶企与茶人不懈努力的成果。2021庐山国际名茶名泉活动举行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更加印证及助推着茶产业高品质发展,它既是江西茶产业的发声渠道,更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加油,庐山云雾茶,加油,江西茶!

2021庐山国际名茶名泉活动 获奖名单公布:

来源:赣茶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县”之沅陵县:千年碣滩茶 馥郁吐芬芳

(千年贡茶绿满山 郑佳摄)

没想到,一片小小的绿叶竟有如此惊人的魅力——成为了沅陵县欣欣向荣的农业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6万亩,覆盖全县19个乡镇,全县茶叶产量1.3万吨,综合产值18亿元。娃哈哈绿茶、统一冰红茶的茶叶原料就出自这里,并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挪威3国初步达成国际贸易合作。

没想到,一个区域公用品牌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10多年时间,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评估为26.93亿元,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37位。

没想到,一个传统产业竟有如此强的带动力——全县67万人,涉茶企业、合作社120多家,涉茶人口达12万余人,80%以上的农户种茶,带动了5680户、18198人脱贫,贫困人口年均增收801元。

(茶场日出)

这里是我国卷曲型高端绿茶碣滩茶的家乡——沅陵县。

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碣滩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号产业”来打造。沅陵县成为了中国茶叶百强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湖南省茶叶十强县。

高位推动

“组合拳”促进发展高质量

沿世界优质绿茶黄金纬度产业带北纬28°穿行,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交汇于此,沅江、酉水穿境而过,这里钟灵毓秀、生态良好。天生丽质的沅陵县,孕育出碣滩茶“香雅、味浓、回甘”品质特点,在唐代即列为贡品的沅陵碣滩茶,更是被誉为“中国高端绿茶的杰出代表”。

(沅陵山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近年来,沅陵县在建设茶叶产业,助力农业扶贫、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该县茶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筑下坚实基础。

在政策支持上,沅陵县将茶叶产业连续十多年作为全县的“一号产业",成立沅陵县茶产业领导小组、产业扶贫领导小组、碣滩茶地理标志管理办公室,宏观上整合全县资源,高位推动碣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沅陵县茶叶产业“十四五”规划》、《沅陵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沅陵县茶叶产业专项资金奖补规定实施细则》等文件和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碣滩茶产业发展机制,全县茶叶产业迅速发展。

(香雅、味浓、回甘的碣滩茶)

在品牌建设上,沅陵县严把品牌、商标等“关口”,加强品牌建设,全县名优绿茶统一了“碣滩茶”品牌,现有32家企业授权使用碣滩茶商标,建成“潇湘+碣滩茶+企业商标”多级商标体系,碣滩茶先后荣获省级、部级、国家级产品荣誉48个。同时积极打造碣滩茶生态茶文化旅游节、乡村旅游节等特色节会,碣滩茶品牌知名度不断攀升。

(统一标识的碣滩茶)

在市场开拓上,沅陵县建立“天地人”三网分销渠道,积极搭建交易平台,建成沅陵县城南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主攻怀化、长沙,并逐步拓展到全国市场,在北京、珠海、东莞、乌鲁木齐、九江等地开设了碣滩茶形象店600多家,创新运用场景营销、O2O营销、APP营销、直播营销、自媒体营销、微商分销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碣滩茶销售覆盖面、精准度和影响力。

(茶韵悠悠)

在科研创新上,沅陵县突出绿茶主体优势,兼顾红茶、黑茶、白茶发展。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与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合作,每年不定期的开展茶叶技术培训,年培训1500多人次,涌现了一大批种茶、做茶能功巧匠,从而确保了碣滩茶品质的稳步提升。当前,正在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建设湖南省碣滩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开展品种选育、技术研究、成分分析、标准体系、茶文化挖掘等课题研究。

(沅陵县标准化茶园基地连绵成片)

如今,沅陵县已经形成了沿沅水两岸有机茶走廊,茶马古道沿线生态茶廊的基地分布格局,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5万亩,重点打造了5个万亩茶叶主产乡镇、50个千亩茶叶专业村,茶产业已成为沅陵县农业支柱产业。一项项数据、一个个成果,共同绘就了沅陵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龙头引领

多举措刮起助农“绿旋风”

“以前这里是长满了杂草的荒山,2013年,我们流转这些荒地给公司种茶。”麻溪铺镇千丘田村村民尹元英说。“现在,茶叶种上了公司又请我们来帮她管理,就像在我们村建了一个‘绿色银行’,村民们都非常高兴。”这个“绿色银行”就是湖南省沅陵碣滩茶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起建成的300亩标准化示范茶园基地。

(碣滩茶加工车间 陆萍清摄)

作为省级龙头茶企,2013年以来,沅陵碣滩茶业公司开发核心茶园1000亩,截至去年底,实现综合产值2600万元。公司每年通过茶园培管、鲜叶采摘、茶叶加工、材料运输等方式带动周边村(居)民从事茶业产业350人,其中采茶工人320人,人均120元-150元/天;季节性生产工人30人,人均增收20000元/年,既满足当地百姓家门口就业又促进当地经济效益可持续。多年来,通过开荒种茶,已先后带动了近1300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一个茶叶企业,兴旺一座村庄,带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在沅陵不是个例。

(茶产业成为沅陵支柱产业 黄庭波摄)

沅陵县依托企业、合作社,探索出了扶贫产业项目委托开发模式、“公司+贫困户”的开发模式、“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市场”的模式等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如一股“绿色旋风”,掀起了贫困户脱贫致富高潮,全面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

“茶产业对农民脱贫奔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迈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怀化市茶业协会会长张干发说道。

(茶农采茶忙 陆萍清摄)

目前,沅陵县涉茶企业、合作社12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2020年实现全县脱贫的沅陵通过“公司+贫困户”模式带动了1522户贫困户,5436贫困人口脱贫;共有贫困户2438户,贫困人口8543人通过销售鲜叶实现稳定脱贫;通过入股分红模式带动了全县50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436人脱贫。

通过舞活龙头企业,沅陵县将小茶叶做成大产业,茶叶成了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金叶子”,为沅陵县脱贫攻坚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更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注入源源动力,真正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千年贡茶飘香万里)

茶旅融合

新引擎跑出振兴“加速度”

穿过天下第一关——辰龙关,远眺,群山将垄垄茶园拥在怀中,满目葱茏;耳畔,清冽的小溪在谷中自在流淌,一列复古火车在岸边相伴而行,游人或在风雨古桥中小憩,或在乌蓬小船中飘摇,或驻足于青青茶园之中,朗朗笑声回荡在山水之间。这里是位于官庄镇界亭驿村的辰龙关茶旅融合产业园。

(鸟瞰辰龙关茶旅融合产业园 谢望东摄)

“节假日、周末这里人更多,每天接待上千人,如今辰龙关成了沅陵乡村旅游‘新宠’。”官庄镇界亭驿村党支部书记张晓峰开心地说。

不敢想,“栖鸟不敢下,岂徒行客稀”,曾是界亭驿村的真实写照。这里不仅位置偏僻,而且农业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微薄,是重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2户411人。

曾是南方茶马古道老驿站的官庄镇是沅陵碣滩茶主产地,而辰龙关又是官庄镇的主产区。鉴于此,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渗透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联农带农,融合发展成了沅陵县实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茶旅融合的辰龙关 张桂华摄)

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把辰龙关作为碣滩茶样板点、乡村全域旅游示范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片、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区打造,复修关楼,整修驿道,新修廊桥,扩建茶园,新建花海,添建桥栈……一跃成为国家3A级景区,外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界亭驿村也越来越多的人吃上“旅游饭”,黄先冬就是其中之一。

(茶产业和乡村旅游融为了一体 谢望东摄)

2017年,在外打工的黄先冬听说要兴建茶园,便返了乡,把家里的6亩地全交给了干发茶业。去年,他又在家里开了农家乐,并经营着秋千、游船等娱乐项目,生意好的时候的一天有1000多元。

“公司一年给我们300元一亩的补贴,什么都不用管。家里来了客人就做做饭,没事就自己种种菜、带带孙子挺自在的。”今年62岁黄先冬一脸幸福。

(万亩茶园青翠欲滴 谢望东摄)

如今,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的辰龙关产业园茶园面积达1万余亩,成为了集碣滩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休闲度假旅游区。2018年,界亭驿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干发茶业2020年实现茶叶总产值5800万元,税收164余万元,被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认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作为企业,我们更是义不容辞。”湖南官庄干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远程说。一片茶叶打开了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碣滩茶博物馆 谢望东摄)

“茶旅融合发展,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而且为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沅陵县茶叶办主任张清敏如是说。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加快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沅陵县制定了《沅陵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0万亩,茶叶年产量达3万吨,年茶旅人数达200万人次,实现茶旅收入5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可采茶、垂钓的蒙湖茶园 谢望东摄)

你听!碣滩茶博物馆里那久远的历史正铮铮作响,鸣奏着时代的最强音浪;

你看!蒙湖之上,鱼儿与茶叶正随风翩跹轻舞,演绎着融合发展的大美乐章;

你品!千年贡茶正吐露出乡村振兴新芬芳,描绘着幸福生活新篇章。

来源:湖南茶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