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金紫笋茶叶

找到约11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顾渚紫笋是什么茶?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该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这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






01

简介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该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这是唐代诗人张文规对当时紫笋茶进贡情景的生动描述,皇帝对湖州顾渚紫笋特别喜爱,所以宫女一听到顾渚紫笋已经运到宫的消息,便立即向正在“寻春半醉”的皇帝禀报。 







02

历史渊源



顾渚紫笋茶自唐朝广德年间开始以龙团茶进贡,至明朝洪武八年“罢贡”,并改制条形散茶,前后历史6 0 0 余年,明末清初,紫笋茶逐渐消失,直至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才被重新发掘出来。







03

采制工艺



顾渚紫笋的工艺特点:每年清明节前至谷雨期间,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其制作程序,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工序制成。







04

品质特点



顾渚紫笋的品质特点:极品紫笋茶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挺嫩叶稍长,形似兰花。成品色泽翠绿,银毫明显,香孕兰蕙之清,味甘醇而鲜爽;茶汤清澈明亮,叶底细嫩成朵。该茶有“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之誉。







05

社会评价



1979年,在浙江省名茶评议会上,顾渚紫笋茶被列为一类名茶;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顾渚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


茶史追溯

据《茶经》记载:"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紫笋茶的称呼即来源于此。此茶传说被陆羽发现,并建议当地官员推荐给皇上,即成为贡品。当时的湖州与常州刺史为了交流贡茶经验,在顾渚山上设有"境会亭",每到茶季,两州官员便聚到"境会亭"品茶。在苏州做官的白居易曾因此赋诗一首,表达他因病不能赴会的遗憾之情。明末清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紫笋茶一度消失。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政府重新试产、培育紫笋茶,此茶才得以重新扬名光大。


茶诗为证

大诗人白居易曾赋诗描写当时的品茶盛况: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前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也曾赋诗描写宫里收到紫笋贡茶时的盛况:

《湖州贡焙新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诗人皎然的《顾渚行寄裴方舟》也是吟咏顾渚紫笋的诗作。

我有云泉邻渚山, 山中茶事颇相关。

是夫鸣时芳草死, 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 山僧又是采茶时。

……

昨夜西峰雨色过, 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 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 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冷真人待子元, 贮此芳香思何极。







06

名茶鉴赏



紫笋茶在每年清明至谷雨期间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新品紫笋茶或芽叶相抱,或芽挺叶稍展,形如兰花。冲泡后,茶汤清澈明亮,色泽翠绿带紫,味道甘鲜清爽,隐隐有兰花香气。

顾渚紫笋的鲜叶非常幼嫩,炒制500克干茶,约须芽叶36000个。不愧为国家级名茶,如今紫笋茶已被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07

民间传说



顾渚紫笋茶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这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


湖州的当地官员为了赶制急程茶,每年立春前后就要进山,进行全程监督,以保证按期保质地完成任务。当时的交通极不方便,从湖州到长安,相距约4000里,为了确保贡茶如期送到,送茶队伍常常在清明前10天就起程。曾经就有一个湖州刺史叫裴充的,因没有按期送到急程茶而被撤职。

2021浙江长兴紫笋茶文化巡礼暨唐茶文化交流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4月11日上午,由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千年紫笋西安行――2021’长兴紫笋茶文化巡礼暨唐茶文化交流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隆重举行。

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研究员

陕西历史博物馆梁贵林研究员

复旦大学文博学院陆建松教授

浙江大学龚淑英教授

陕西省园艺站、陕西省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陕西省茶业协会、陕茶产业发展联盟、西安市碑林区茶文化协会以及陕西茶界代表,共同见证一个遥远年代里的壮阔场面经典重现。当天下午,主办方又联袂西北国际茶城,举办了“2021’长兴紫笋茶文化巡礼暨千年贡茶(西安)发布会”,浙江丝路文化带上一张流芳千年的名片被赋予更多新内涵。陕西、浙江两地茶文化研究会、茶叶协会、茶叶流通协会等业内嘉宾100多人欢聚一堂,共襄紫笋茶文化交流盛举。

长兴县隶属浙江省湖州市,位于太湖西南岸,浙苏皖三省交界,长三角地区的中心,是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茶文化发源地之一。茶圣陆羽曾在长兴顾渚山考察与实践,完成了旷世巨作——《茶经》。“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长兴因此被尊为茶文化圣地,紫笋茶也堪称中国贡茶之最。

长兴与西安,在历史时空中巧结着深深的缘份。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千里迢迢来到长兴,发现顾渚山出产的茶优于其他茶,并推荐给远在长安宫廷中的皇帝。从此,顾渚山上一片神奇树叶,化作皇帝手中一杯琼浆玉液。大唐贡茶院的旷世风雅,竖起中国茶文化圣地的丰碑。顾渚紫笋茶自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随着紫笋茶贡额的不断增加,长兴顾渚山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叶加工厂——大唐贡茶院,历经宋、元,至明末,连续进贡800多年,是历史上进贡时间最长的茶。每年茶季,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盛况空前。三万役工上山采茶,千余工匠日夜制作。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刺史张文规的诗句,生动记录了紫笋贡茶到达宫廷时的欢乐场景与历史画面。

紫笋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茶文化历史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座辉煌的里程碑。千百年来,尽管中国历代名茶迭出,但始终撼动不了长兴顾渚紫笋甲天下的“至尊”地位。目前,长兴县茶园总面积达15万余亩,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长兴紫笋茶在制茶工艺上坚持传承与创新,依托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研发出了一系列、多品类紫笋茶新产品,并诞生了茶乾坤等著名茶企以及诸多本土茶品牌。2010年紫笋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被授予“中华文化名茶”,还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2015年“紫笋茶”证明商标申报成功,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行列。在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长兴紫笋茶品牌价值达16.60亿元。

一份延续千年的茶缘,风雅岁月名垂青史;一杯皇帝喝过的“贡茶之最”,虽经历史风雨洗礼,依然兰香馥郁,回甘鲜醇。此番历史传统与今日传承的际会,千年贡茶的千里之行,走出长兴,走进西安,为两地互动,进一步研讨挖掘紫笋茶文化价值,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作了一次大胆创新,探索尝试。同时,也为茶旅融合发展实施了一次创新体验。遥想当年,紫笋新茶急程进贡,一路快马加鞭,到达长安尚需十日时间。而今凭借高铁时速,头天采摘的新茶,次日即可极速分享给每一位爱茶人。长兴与西安,千年等一回的聚首,又将因茶香而载入史册。

来源:茶贵人

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聚焦茶非遗!紫笋茶制作的十余道工序历练之路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涵盖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一项都是文化瑰宝,为进一步宣传展示这些非遗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说茶”特推出邂逅非遗好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系列专题。

此篇将聚焦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

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顾渚山一带。茶区垂嶂叠岭,大涧中流,早晚多云雾,气候湿润多雨,年降雨量约1600毫米;茶区山坡植被丰富,茶树多在“阳崖阴林”中,土层厚,氮磷钾有机质含量高,造就了内质独好的紫笋茶。

△图片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

紫笋茶芽叶微紫,芽形似笋,其名由“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唐·陆羽《茶经》)的论述得来,陆羽称其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在唐代,顾渚紫笋是朝廷祭祀与赏赐的重要茶品,唐时的紫笋茶以团饼茶为主,其制作技艺由陆羽《茶经》载:“晴,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宋时的紫笋茶,为蒸青后,研膏、模压而成的龙团茶。到了明代,朱元璋进行“废团改散”,紫笋茶即成为烘炒类的条形散茶。

△图片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

紫笋茶经过历代的发展,如今,其制作技艺要经历十余道工序,所用时间达半月之久。

采茶。依古训“晴天采之”,且必选“阳崖阴林”之地。采茶要求一芽带一叶,芽必肥硕,叶必初展。

分拣。采下的茶芽要及时薄摊于竹匾上,并将其中的杂物及不合要求的芽叶剔去。

摊青。将鲜叶放在竹匾上摊青,使芽叶柔软、散发青气。持续4-6小时,每隔半小时翻动一次,翻动时要求轻、匀。

杀青。杀青前将炒锅烧热,锅温在240℃以上;杀青时将青叶投入锅中,听到沙沙如落雨般声响的同时加大火工火力,闷抛结合,反复进行,直至芽叶绵软。

回凉。杀青后用棕帚将茶叶扫入竹箕,急摊于竹匾上,边翻抖边用小扇急扇,驱除热气,避免闷黄;冷定后置于阴凉处10-15分钟,使杀青叶中剩余水分重新分布。

初拣。如发现芽叶焦枯,或有杀青不到位、出现红梗红叶的情况,要将其剔除。

复炒。目的即继续挥发水分、进一步提高香气、整形理条使芽叶趋于细紧。其中整形理条有四种手势,即抓、甩、抖、闷,四者交替进行。

复回凉。复炒出锅后再摊凉,其目的是让杀青叶中剩余水分重新分布。

复拣。方法与初拣相同。

初烘。初烘前将炭烧透盛于炭盆中,静置至无烟。将炭盆置于竹笼中,笼上覆烘台,台上覆纱布,待台面温度升至90-110℃,将茶均匀薄摊于纱布上。每烘片刻须将纱布四角提起翻抖,后置于无温竹匾上回凉片刻,再回烘,反复进行直至芽叶边缘全干,再摊凉15分钟后复烘。

复烘。与初烘相似,但烘台台面温度为60-90℃;要求每隔15分钟翻抖一次、并回凉3-5分钟后再烘,直至茶叶骨梗全干。此时可将数笼茶拼作一笼,盆中留少许余烬,足烘一夜,次日早起收藏。

贮香。将烘干的茶叶标明日期贮存在石灰缸中,也称做香。

△图片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

成品紫笋茶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冲泡时香气馥郁,汤色清亮,茶味鲜醇而回味甘甜,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唐代诗人杜牧曾赞,泉嫩黄金涌,芽茶紫璧截。希望随着对传统技艺的不断保护与传承,这份珍贵紫笋茶能走入更多人的茶杯之中。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