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景区5a创建是茶旅融合发展的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茶旅融合发展 再造“安化模式”

安化是著名的黑茶之乡,是通过茶产业脱贫的337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县。2020年,安化黑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30亿元,公共品牌价值达640亿元,已发展成为安化县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2016年至2020年,安化县茶园面积从28万亩发展到36万亩,茶叶加工量由5.6万吨增加到8.5万吨,综合产值由102亿元增加到230亿元,茶叶加工企业由100家增加到300多家,累计纳税12亿元。黑茶产业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全县15万多贫困人口中有10万人因茶脱贫,打造了产业脱贫的“安化模式”。

“十四五”时期,安化县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践行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高四新”战略,加快推进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康为延伸的茶旅文康产业融合发展,力争用5到10年时间成功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再造中国茶旅融合发展的“安化模式”。

顶层设计抓引领

首先是通过三个手段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抓引领。一是完善发展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规划。先后编制《安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年)》《茶产业发展规划》《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起草工作,通过构建“茶业+旅游”新业态,坚持“药、食、健”产业整体发展方向,在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强整体设计,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推进茶旅文康深度融合。二是明确发展思路。确定了“做深‘茶产业链’、做响‘生态旅游’、做精‘特色文化’、做好‘康养文章’,推进安化县茶旅文康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以“美茶颜、品茶点、走茶道、游茶园、食茶宴、赏茶戏、宿茶庄、忆茶事”为主题的安化24小时健康茶生活,把安化打造成为中国黑茶养生休闲度假胜地和全域旅游重要目的地。三是强化发展支撑。成立县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机构服务产业发展,出台了多个政策性文件。

安化县作为湖南省“茶旅文康”融合发展特色县,县委、县政府做了许多规划。首先是推进多规合一,加速产业融合发展。茶旅文康融合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借“十四五”规划的契机,茶旅文康产业发展规划作为编制工作的重要专题,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结合茶产业、旅游产业规划成果,再综合考虑文化产业、竹木产业、医药产业、康养产业及其它现代农林产业等要素,以空间为经、时间为纬、项目为点、片区为面、交通为线,整合资源、资金、政策、人才、配套等产业要素,科学制定“茶旅文康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的茶旅文康产业规划,引导产业向茶旅景区集中,联动发展,促进茶业和旅游业转型升级。

“一体两翼”促融合

坚持项目为王,带动产业加速发展。全面整合历史人文、古镇古街、森林公园、美丽乡村、特色茶园等丰富资源,扎实推进10个旅游景区建设,重点突出打造五大核心景区。做好云台山神仙岩景区和云上茶旅文化园开发建设,启动人工湖、大叶茶科普馆和茶学院、茶文化民宿等建设,完成云台山通景公路建设,力争创建云台山国家4A级景区成功。整合资源,结合万隆产业园、黄沙坪、盛世茶都等特色资源,重点打造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加快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茶乡风情商业街、民俗、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节会助推茶旅文康深度融合,吸引消费需求,扩大地方影响力。加快推进环雪峰湖环库公路建设,以及桃花岛垂钓休闲度假区建设,吸引战略投资商进驻推动雪峰湖度假区整体开发。发展壮大紫薇谷文旅康养综合体、中医医院医疗康复养老康养产业建设。同时紧紧围绕全域旅游调整产业融合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度假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安化黑茶是安化的特色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产业,我们在继续保持定力、突出重点的同时,还会根据安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一体两翼”加速“产业融合”,“一体”是指以茶为中心的融合,“两翼”是指“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和“茶乡花海”。

坚持以茶为基础和龙头,推动茶旅文康融合发展。强化茶产业龙头作用,积极推进茶旅融合。打造云台山4A级景区、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等一批茶园景区;建设云台山半山隐宿、唐溪祥龙山庄时光驿站等一批茶主题民宿;建设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千两茶艺术小镇等一批茶旅小镇。通过10年的努力,建成一个5A,三至四个4A景区。挖掘发展文化产业。承担牵头单位的职责,推进“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性文化遗产;建成“天下茶道”实景演艺中心。延伸发展康养产业。推动茶药融合,重点发展“安五味”药材,打造“安化黄精”品牌。安化茶被誉为长在冰碛岩上的仙草,六亿年前形成的冰碛岩使茶的品质特别好,也使其中的温泉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将大力推广安化冰碛岩温泉,运营好御水·天赐温泉中心,建成五星级温泉酒店;依托茶乡花海赛车营地,建设茶乡花海体育运动公园;开发雪峰湖水上运动、茶马古道森林康养运动等康体养生产品。

“一翼”是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安化黑茶特色小镇规划面积20.52平方公里,涵盖10个行政村,涉及县城南区、安化经开区黑茶产业园、田庄乡、东坪镇区域。小镇既不是行政区的小镇,也不是单纯产业园区的小镇,是以主导产业安化黑茶产业为核心的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聚集区。安化黑茶特色小镇项目充分利用了安化最具优势的山水生态旅游资源、独一无二的黑茶文化产业资源,以打造5A级景区和世界黑茶产业中心、黑茶文化旅游中心、黑茶健康养生中心为发展目标,是安化迄今为止投资体量最大、产业融合度最高的项目。特色小镇已被列入首批湖南省10个农业特色小镇,后又被定为省级重点项目,2020年,全省农业特色小镇现场会在安化召开,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成为2020年省政府重点推介的真抓实干典型经验。

安化黑茶特色小镇紧扣“安化黑茶”主题,贯彻“一二三产业融合、茶旅文康融合、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突出黑茶文化和梅山文化特色,沿着秀美资江两岸,采用“一江四区,十里画廊”的空间布局形式,由东向西、溯江而上,规划为“以健康养生为特色的槎溪片区;以创新和产业融合为特色的万隆片区;以黑茶历史文化为特色的黄沙坪酉州片区;以商业服务为特色的县城南区滨江片区”,融合发展茶旅文康四大产业。全力推动“安化黑茶+旅游”“安化黑茶+文化”“安化黑茶+康养”融合发展,目前,已建成万隆(黑茶)产业园、黑茶文化广场及现代农业(黑茶)展示馆、黄沙坪古茶市、滨江温泉中心、安化黑茶检测中心等项目。通过五年时间,投入建设资金100亿元,确保实现小镇吸纳就业3万人以上,年产黑茶5万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年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年创税5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另“一翼”是“茶乡花海”。茶乡花海是安化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依托黑茶特色产业,通过探索“集中安置区+特色产业”的模式打造的扶贫项目。“茶乡花海”是指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是安化籍企业家黄郎云先生投资建设的全世界最美的生态观光茶园,现在成为了一个游人如织的景区;“茶乡花海”也是安化县委、县政府建设的全县最大、全省第二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被评为“全国最美的集中安置区”,现在成为了一个现代新农村的新社区——茶乡花海社区;“茶乡花海”已经成为安化县的一张名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县政府将把“茶乡花海”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来打造,进一步擦亮“名片”,努力实现发挥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引领全县、示范全国的作用。将以茶乡花海景区、茶乡花海社区和黑茶特色小镇为中心,辐射带动东坪镇、龙塘乡、县经开区、县城南区的14个行政村(社区),全力打造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茶旅文康融合发展样板区,形成“可推介、可复制、可引领”的经验,示范带动全县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正在努力将神韵安化建设为如下的场景:晨起用茶牙膏、吃茶早点;白天走茶马古道、游茶乡花海、品韵味黑茶;晚上赏黑茶印象实景演出,住茶园民宿,泡茶温泉;睡前,敷茶面膜,感受24小时健康茶生活!

目前,安化全县上下干部和企业家正在凝神聚力,将安化县茶旅文康产业打造成为湖南最亮丽的名片之一,我们也有信心让茶旅文康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中最值得依托的产业。

作者:肖义

湖南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

来源:茶周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雅安市:深入挖掘茶文化,打造茶旅新经济

雅安茶文化历史悠久,远近闻名。

在去年举办的雅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我市再次提出,要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打造好“茶文化”这张名片,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

一直以来,我市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外推广雅安茶文化,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新局面,有力提升了雅安旅游城市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名山区牛碾坪观光茶园一角孟水明摄

以茶为引

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三月的雅安,茶香四溢,茶农们正忙着抢抓农时采摘春茶。茶园里,嫩绿的茶叶、清新的空气、穿梭的茶农构成了一幅新时代的乡村画卷。在这幅画卷中,还有着不少游客的身影。

3月13日,趁着周末,市民程静沿着我市媒体推荐的茶旅线路,来了一次茶乡之旅。畅玩一番后,她感叹:“如今在名山区,沿着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便可以游玩多个景点。除去观光茶园,还配套了其他设施,游玩的内容很多,很丰富。”

程静游玩的线路,是近年来我市主推的茶旅线路之一,也是我市茶旅融合发展的一大体现。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景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茶、文、旅、康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效转化为富民业态的特色发展道路,用旅游的异彩照亮“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特色发展之路。

茶旅融合这样的发展模式,离不开我市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离不开我市在茶旅融合发展道路上的思考。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区(吴理真被认为是有明确文字记载最早的种茶人)。雅安还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近年来,我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系列旅游业态。以“茶马古城·世界茶源”为主题形象,打响“禅茶”康养休闲品牌;以蒙顶山为核心,重点提升中国至美茶园绿道、茶马古道沿线旅游服务设施;主动融入四川省茶马古道旅游线路中,建设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积极推进藏茶文化旅游开发、茶文化特色旅游村镇、茶文化主题庄园、自驾车示范营地等项目建设。

以茶为桥

引领研学旅游发展

近年来,在蒙顶山经常出现一些身着统一服装的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参观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史,并到景区内观看“龙行十八式”茶技表演,体验茶叶采摘……这样的研学游正是我市“旅游+教育”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茶产业研学旅游发展路径。以名山区为例,该区依托35.2万亩茶叶资源本底及蒙顶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四川省研学旅行基地(蒙顶山景区)、雅安市研学实践基地(蒙顶山茶史博物馆),大力开展茶文化研学旅游。做大做强蒙顶山“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品牌,充分挖掘茶文化历史底蕴,推出茶文化研学产品,开设以“寻茶蒙顶山”为主题的系列研学旅游课程,开展“千名学子蒙顶山采茶”“小小茶博士研学之旅”“蒙顶山‘寻茶探秘’研学之旅”等主题茶文化研学活动,让茶文化与茶知识成为行走的课堂,进一步弘扬茶文化。

“如今,更多人了解到雅安茶文化,并喜欢上蒙顶山茶。之前,韩国、德国、法国等国的茶人,也来过雅安进行茶游学。”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陈开义说。

手工茶制作现场

以茶为媒

推动形成茶旅新经济

3月13日,第十七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市举行,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宣传蒙顶山茶文化。活动现场,精湛的蒙顶山“龙行十八式”茶技表演,让观众切身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这项活动已成为我市对外宣传推介雅安茶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举办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藏茶文化旅游节等,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来雅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打造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成功创建首个国家茶叶公园——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茶旅融合领跑全国;启动蒙顶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建成蒙顶山、红草坪、牛碾坪、月亮湖、中国藏茶村、云台山国家茶叶公园等茶旅综合体,成为国内茶旅热点。

去年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我市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榜上有名。我市由此成为“十三五”期间四川唯一拥有两个茶叶类国家级非遗(南路边茶、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市州。我市还被授予“中国藏茶之乡”等称号,“世界茶源—茶文化茶经济生态走廊体验”被评为“全国茶旅十大金牌路线”;名山区被世界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最美茶乡”。

茶旅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将深入推动茶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蒙山茶、南路边茶国家级非遗传统制作技艺的品牌效应以及茶马古道的影响力,不断挖掘丰富茶艺、茶歌舞、茶事祭茶活动等文化形式,将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以项目为依托,纵深推进蒙顶山5A级景区打造,以及蒙顶山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园、中国藏茶城、中国藏茶村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高端民宿,不断丰富体验项目和旅游活动,努力形成茶旅新经济。

来源于:雅安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汉滨区双龙镇茶旅、农旅、文旅“三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双龙镇位于汉滨区南端,地处汉滨、岚皋、平利三县交界,距离安康城区30公里,安岚高速(设有双龙出入口)、211国道穿境而过,地缘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汉滨区“南大门”和瀛湖库区绿色屏障之称。近年来,双龙镇依托辖区内独特的旅游资源、茶叶产业和历史文化优势,坚持谋全域、重特色、强引领,逐步走出了一条茶旅、农旅、文旅“三旅融合”发展之路。

一、发展基础稳固

双龙镇因方家河、马家河汇流东香河,而得名“双龙”。镇域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境内溪流密布、山高林密,为各种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有万亩“平头山”国有林场,党参、当归、细辛、黄连等野生药材百余种,青鹿、白冠长尾雉、黄麂、明鬃羊、点水鹊等珍禽异兽,森林覆盖率达90%,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和康养基地,茶旅、农旅、文旅“三旅融合”发展基础得天独厚。

一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培育壮大的安康双龙生态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以解构龙之传奇,体验龙之神韵,追寻中华龙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间分布着龙潭峡、祥龙谷、游龙瀑布、青龙寨、玉龙宫等景观景点,具有度假区灵、幽、奇、险的四大自然景观特色,是安康城区—大瀛湖—双龙—南宫山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一极。

二是茶叶产业优势明显。茶叶种植和制作历史悠久,有茶园2万余亩,尤其是精心培育的“陕茶一号”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陕茶1号”作为陕西省首个、全国第九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新品种,具有芽叶壮、萌芽早、适应强、成分优、产量高五大特点,“陕茶一号”新产品具有“绿茶不伤胃、红茶好睡眠”的独特品质。在全国6个省示范种植,省内14个茶叶主产县区推广种植,开发了“陕茶一号”仙毫、“陕茶一号”仙茗、“陕茶一号”红茶等系列产品,积极参加“中绿杯”“中茶杯”“亚太茶茗”“硒水鉴茶”安康名优茶参评活动,获得中省市各类奖项达30余项,“茶旅小镇”影响力持续增强。

三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人文自然资源聚集,有“一庙、两树、三桥”和谢家院子、双龙溶洞等大批人文自然景观,冠名和保护的百年名贵古树12棵,天宝古村落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环绕架设在马家河、方家河、香河上的三座小桥构成了古镇特有的“品”字形小街,保存完整的谢家院子独具秦巴古镇风韵,形成了双龙镇地域文化的重要标识。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坚持以乡村振兴为主线,聚焦“打造汉滨茶旅龙头,建设陕南康养名镇”目标,以农旅、茶旅、文旅“三旅融合”为路径,聚力乡村振兴示范镇、全域旅游名镇、特色产业重镇三个抓手,持续做靓陕茶1号、双龙景区、区域交通、生态康养“四张名片”,推动全域旅游创建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积极谋划全域旅游创建。坚持规划引领、高点站位,抢抓区委、区政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安岚高速公路通车重大机遇,主动服务融入安康城区—瀛湖—南宫山旅游黄金线路。围绕“旅游名镇”目标,深入挖掘文旅优势资源,积极发挥区域交通优势,打造“可循环、特色化、立体式”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实施省级下达双龙景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推进,成立专项攻坚团队,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对标对表打好全域旅游创建攻坚战,推动安岚高速安置社区建设项目、安岚高速引线建设、龙泉村产业园项目、安康极舟生态健康养老综合体项目、新农高园区民宿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为打造汉滨茶旅龙头、建设陕南康养名镇筑牢基础。

(二)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坚持茶叶主导产业不动摇,牢牢牵住“陕茶一号”这个“牛鼻子”,推动名优特产线下线上展销,围绕打造万亩“陕茶一号”茶叶示范园,集中精力抓好现有政策、项目、资金的衔接和落实,在主打绿茶的基础上,支持开发红茶、茯茶、白茶等产品,推动建成一批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茶叶产业园,新农高茶叶农业园区获得陕西“十佳休闲观光示范茶园”称号。依托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魔芋、中草药、八月炸、油茶、畜牧等优势产业,带动集田园观光、果蔬采摘、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区建设,促使农旅、茶旅深度融合,催化美丽乡村成为美丽经济。

(三)坚持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深入研究秦巴山生态文化和双龙镇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特色,挖掘双龙景区、“陕茶一号”、茶园观光、民俗体验、古树古桥古村落等文旅优势资源,积极开发富有双龙地域特色的茶旅、农旅、文旅文化,丰富双龙古镇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了以龙文化、茶文化为代表的双龙地域特色文化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和乡村文化设施和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和民间艺人,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完善镇级文旅发展体制机制,支持景区、景点和民俗差异化发展,加快集镇老街改造,提高集镇管理水平,推动农贸市场、农家乐、旅游商品市场规范化,营造良好生态旅游环境。

(四)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扎实开展公路沿线、村庄主干道、农户房前屋后“三堆六乱”和马路市场综合整治工作,规范出店经营、占道经营商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严厉打击破坏辖区内生态资源的行为;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捕政策,巩固瀛湖库区双龙段网箱取缔、禁渔禁捕、水质保护成果。持续改善和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瀛湖湖泊生态保护正常化运转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大力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内外兼修”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为“三旅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几点思考

双龙镇农旅、茶旅、文旅“三旅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立足镇情实际,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市级重点帮扶乡镇重大机遇,抢抓后疫情时代健康消费加快释放新机遇,积极跟进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创建,“打造汉滨茶旅龙头,建设陕南康养名镇”必然大有可为。

一是统筹推进两个环线建设。加快构建市域“大环线”。建议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双龙镇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双龙生态度假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动安岚高速公路引线建设,落实安岚高速引线双龙集镇至景区祥龙谷道路提升改造,推动双龙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融入安康城区—瀛湖—双龙—南宫山旅游黄金环线。积极完善镇域“小环线”。围绕全域旅游创建,向上争取谢坪村瓦屋片区至双龙社区连接线、新华社区天宝片区至谢坪村王沟道路建设项目,支持双龙社区(桂花山庄)旅游接待点和天宝古村落保护三期提升改造,打通“高速+国道—陕茶1号母树园—天宝古村落—双龙景区—谢坪王坡—集镇”旅游环线,把双龙建设成安康老百姓的“后花园”。

二是打造特色旅游产业体系。科学编制镇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旅游+农业”“旅游+茶叶”“旅游+文化”为重点,不断丰富“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以双龙镇留守儿童水墨画美术写生基地建设为契机,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管理,整合镇域各类资源,积极推进双龙镇农耕文化、茶文化和天宝古村落文化研学基地建设,将生态旅游和少儿研学游、特色民宿游有机结合,打造陕南特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支持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等建设,实施一批集创意农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茶叶采摘制作、特色民宿接待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精品示范工程;深挖龙文化、茶文化、秦巴民俗文化内涵,打造富有双龙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支持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产业,打造区域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休闲旅游与农业、茶叶、文化、健康等元素融合发展。

三是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品质。合理布局和落实广场、停车场、旅游集散地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十里香河”和“龙泉小镇”规划建设,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植双龙特色的“生态康养基地”,落实双龙全域旅游接待中心、茶文化广场、茶博物馆、产业技术培训基地,以及“陕茶一号”母树保护园、科技馆、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坚持推动贸工农、产加销、茶文旅一体化发展,将双龙镇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名镇。

四是持续做好旅游宣传推介。精心策划系列旅游盛事,持续推出旅游文化季推介会、茶叶采摘及手工制茶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和文创项目,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信息化手段,讲好“双龙故事”,树立双龙精神文化堡垒,传播双龙镇乡村人文情怀,实施全域全覆盖式品牌营销,全面展示双龙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特色,不断扩大双龙镇茶旅、农旅、文旅“三产融合”发展影响力。

作者|刘鑫(汉滨区双龙镇 镇长)

来源:汉滨文旅,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