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景谷县小历史

找到约118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景谷县茶人茶山的那些事儿

从《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规程》《景谷大白茶》两个团体标准的发布,到“秧塔大白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再到景谷数字白茶产业链追溯平台建设。近年来,为做强做大景谷大白茶产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以“打造中国大叶白茶之乡”为目标,坚持“生态立茶”,加快推进“景谷大白茶”区域品牌培植,着力打造“景谷大白茶+科技+文化旅游+康体养生”的产业体系,推动景谷大白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场斗茶

展示茶山价值

今年4月,景谷镇举办了首届苦竹山茶叶品鉴交流会,邀请省内茶叶专家对景谷镇个人和企业报送的90个茶样进行评审。评审中,专家按照各种茶叶的品种特征和品质差异最终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并将获得一等奖的大白茶月美人和古树晒青进行了现场拍卖。景谷大白茶月美人起拍价为每公斤800元,最后以每公斤9800元成交;普洱古树晒青毛茶起拍价为每公斤1600元,最后以每公斤10500元成交。两个茶叶产品的价格都刷新了景谷镇苦竹山茶叶的历史价格。

自家产品被成功拍出后,获得古树晒青毛茶一等奖的茶农李童顺心里乐开了花。“这是我做茶以来,价格卖得最高的一次,以后都会按这个标准一直做下去,让我们苦竹山的茶叶卖到更好的价位。”李童顺说。

一群人

接过父辈“接力棒”

周宇,创叶古茶的总经理,从小看着父母做茶叶生意,父辈那一代街头买街尾卖,现在他把茶店开到深圳等一线城市。周宇对景谷茶产业非常有信心,他说:“景谷茶叶品质好、潜力也很大,我们将以最好的品质,最好的服务,全力推进品牌的宣传打造,发展好景谷茶产业。”

景谷县上根茶厂的徐世坤做茶17年,在昆明等地有自己的销售网络。随着大白茶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他今年新增了一条白茶生产线,仅白茶就推出了14个系列产品,销量很不错。“茶叶放进机器后,5至8秒就能生产出一个龙珠,与手工制作的龙珠相比标准化程度更高,也没有破坏茶叶的味道,一台机器可以顶6个人工。”徐世坤向笔者介绍说。目前,徐世坤的儿子徐巍大学毕业后也跟着他做茶,主要负责电商板块。“现在,县委、县政府对茶叶产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要我们抱团发展,相信景谷的茶产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徐巍说。

像周宇、徐巍一样的茶二代、茶三代在景谷县还有很多,他们从老一辈人的手里接过了种茶、制茶的接力棒,用自己的方式把茶卖得更远、价格卖得更高。

一个方向

让年轻人爱上喝茶

景谷大韵茶山联盟是一群由景谷县本地青年自发组成的队伍。他们中有曾经在外打拼的销售员、包装设计师、摄影师、服务员、快递员、小店老板等,如今他们回到景谷这块土地上制茶、卖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好茶走出大山。

该茶山联盟总经理李兴明从小看着家里人做茶,他说,小时候看父母只是把茶叶当青菜白菜卖,收茶赚点差价,收益小,价值不高。“景谷古树茶体量比较大,茶叶的品质和价格都在慢慢地往上走,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茶产业发展前途很大。”李兴明说。

据李兴明介绍,目前其团队已完成了冷萃茶的研发,产品有冷有热,有含糖的无糖的,有果茶的和纯茶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加入到喝茶这个行列中来。

在普洱景谷多上果汁饮品有限公司,普洱茶轻饮已正式投入生产。普洱茶轻饮是目前国内首款采用有机普洱茶为原料的茶饮,搭配普洱当地的热区水果,已推出普洱茶轻饮百香果口味、普洱茶轻饮西柚口味、普洱茶轻饮水蜜桃口味三种口味。目前,该公司正积极开展普洱茶纯茶产品的设计开发,方向为零添加、零糖、零脂肪的健康普洱茶饮品。

一个目标

打造中国大叶白茶之乡

在景谷大白茶全产业链追溯平台,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看到茶山、茶厂的相关动态。据了解,景谷大白茶全产业链追溯平台从全产业链角度为景谷白茶产业降本、提质、增效,实现供应链透明可视化、原产地标准化认证、全链条可追溯,打造农业数字化标杆。

截至目前,景谷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3.63万亩,涉茶人口12万余人,取得有机茶园认证面积3.87万亩,取得有机转换期面积4.14万亩,获得绿色食品茶园面积0.68万亩,获得有机认证证书58个。2022年,茶叶产量13753吨,完成综合产值49.1亿元。2022年末,有茶叶企业(合作社)621家,获得“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的有16家41个产品。

来源: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作 者:周洁 曹明星 艾梦云 彭晓强 李兴明/文 图片由景谷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勐主大山古茶园——景谷县茶价最贵的茶山

勐主大山古茶园

碧安乡东南隔小黑江与思茅区相连

西南以澜沧江为界与澜沧县相望

北连勐班乡与益智乡

是一个“一乡连三县”地方

即连接景谷县、思茅区、

澜沧县的特殊区位

也是古代澜沧江东岸

“刊木古道”的重要驿站

一直想到景谷县碧安乡看看碧安古镇、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大山古茶等,2019年五一长假终于得以实现。

一早从思茅出发,途径云仙,到了碧云大桥把车停在桥头,澜沧江上修建糯扎渡大型电站,澜沧江上支流威远江库区回水,虽是枯水期,但“高峡出平湖,一桥飞架南北”的恢宏气势还在。

碧云大桥总长346米,宽12.5米,于2011年建成通车,成为普洱市无量山经济干线上的大桥。  

进入碧安街头,一扇仿古大门上写着“碧安古镇”四个金色大字。来到碧信小苑,这座古建筑三合院在勐主街的现代建筑群里,有种与众不同的感觉,目前是古镇里保存修缮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碧|信|小|苑

1939年

碧信小苑始建于,属当地富商谭玉林的私家大院,占地1.7亩,建筑面积660平方米。

土木结构,青瓦白墙,由一楼一底的五幢相连的建筑构成,形成别致的三合庭院。

1949年10月

院子最先分配给粮管所,后来分给铁业社,成为当地打铁、铸犁头等手工业的厂房

20世纪80年代铁业社解散,农业银行营业所购买作职工住房使用。

2000年

农行营业所撤并转让给信用社。也正因这幢老宅院没有临街面没有被拆,但经历近1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已成不能再居住的危房。

2016年

景谷信用社决定投资200余万元修缮,以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后的老房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样子,里面陈列有碧安革命老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和信用社党员活动室等。

碧信小苑和碧光中学等一些有幸保存的旧建筑群成为碧安古镇上的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碧|光|中|学

以罗正明为主的勐主街绅商筹资兴办地方中学,以当时称为碧岭乡的“碧”字和罗正明的字“光亮”的“光”连起来定名为私立“碧光中学”。

19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碧光中学一度成为思普地区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曾创办《五日消息》报,举办干训班,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

1948年6

中共思普特支碧光分支成立。同年9月成立中共勐主支部。

碧光中学大部分学生于1949年秋参加了革命,宣传党的思想,壮大党的队伍,培养党的干部,并将勐主变成了解放思普的核心区,掩护澜沧江两岸革命志士,为实现祖国边疆的解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949

碧|安|勐|主|大|山

|古|茶|园|

碧安勐主大山古茶园

位于碧安乡上寨村民委员会后山

距乡政府所在地5千米

最高海拔1984米

是全乡海拔最高的地方

山上森林茂密,登高望远

可一览碧安坝子和勐班坝子

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茶园共有面积1300亩,相传古茶园最早是1840年由陶仕铭的父亲(当地开明乡绅)从双江勐库引入茶种种植。

陶仕铭通过老乡傣族名将周体仁的关系,当过孙中山的侍卫营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回云南碧安省亲路过新平被土匪杀害。

茶园

四个时期

清朝晚期种植的茶树保留较少,民国时期种植的面积600亩左右;

集体化时代在原有茶园的空地里大量进行补植、扩种,但因多年疏于管理,茶园里长出很多杂树变荒废,部分茶树枯死;

包干到户以后每户分到一小片,特别因普洱茶古树茶兴起后,由于这里的茶品质好,当地茶农在原有茶地里进行补植,在古茶园周边进行一些扩种。

勐主大山种植茶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1750米之间的地带。土壤为红壤土,土层厚,

松软,肥力好。

近年来勐主大山茶声名鹊起,其茶汤厚滑,香气馥郁,苦涩不显,入口即化,回甘强而持久,成为景谷县茶价最贵的茶山。

碧安乡区位优势特殊,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有思普革命老区“小延安”之称,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古茶文化、马帮文化、傣族文化、田园风光等,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来源:新华国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景谷茶,从宽叶木兰化石说起

景谷是云南普洱市的一个傣族彝族自治县,历史上是普洱茶主要产区之一。在茶叶的始祖、种植、加工、经贸、商道、茶庄、企业、标样、品牌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值得挖掘弘扬。

一、茶叶始祖发现在景谷

木兰是被子植物的代表,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这已被学术界所公认。著名的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1978年正式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描述发表,就发现于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线。

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时代定为渐新世,是第三纪晚渐新世植物群遗迹,距今约3540万年,是以宽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植物盆地芒线群化石,在地质古生物学上被称为“景谷植物群”,仅见于景谷盆地,也是我国少见的渐新世植物群。

继后,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所又在景谷芒线重测了该剖面,并于1982年命名为“三号沟组”,地层厚度大于1592米,时代修改为早中新世。据地质古生物学家调查考证后认为:我国木兰化石只有两个种,一是宽叶木兰(新种),只产于云南景谷,其时代为第三纪晚渐新世;二是中华木兰,产于云南的七个县。其中就有普洱市的三个县:景谷、景东、澜沧。

中华木兰较宽叶木兰晚,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距今约2500万年。由于景谷芒线埋藏最早的宽叶木兰化石的出土,为引证茶树的最原始产地在滇西南地区增添了古植物依据。地质古生物专家论证,茶树即是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的结果。景谷是茶树发源的一个中心地带。

1978年在景谷盆地芒线发现的宽叶木兰化石

二、景谷茶叶的生长种植

景谷有野生大茶树,栽培型大茶树、古茶区。有关史料记载和调查证实,今正兴镇黄草坝村干坝子山岭的大尖山、困庄大地、大水缸3处,有野生茶林2000亩,其间有许多数百年的大茶树,困庄大地有一株树高20米,基部干径88厘米,幅宽16.5米,树龄约400多年。

凤山乡顺南光山的2300~2500米高的山上,有野生茶树1000亩,与镇沅田坝野生茶树接壤。景谷乡文山村大黑石岩山,有大黑龙潭野生茶林1000亩,茶树干径在30厘米以上,山下两侧为景谷、凤山的茶叶产地。

景谷乡文东村大中山,有野生茶林500亩,益智乡大田村大绿山,有野生茶林500亩,可以说这些与茶树起源地带是密切相关的。

景谷的栽培茶历史也是悠久的,正兴镇黄草坝董、杨二姓家就栽种有“南宋茶”,先为自种自食,以后渐为商品出售,至今已传九代人了。景谷民乐乡有百年以上的大村秧塔大白茶,有钟山乡勐麻、龙塘的大叶种茶山,有景谷乡苦竹山、马鹿山茶山。

民国时期,景谷街年销茶100吨,民国26年(1937)销售茶叶550吨。景谷茶区以江河为中心的生产区域,在小黑江上游、景谷河、大村河、新村河、文绍河等流域的半山区或山区均为茶叶产区。

民国23年(1934),景谷县属茶区有8个区18个乡,成为云南著名茶区。1949年时,全县有茶园11000亩,采摘面积10200亩,产茶128吨。

三、景谷茶叶的加工特点

清代民国以来,景谷茶叶的加工全部过程均为手工操作,茶农把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先杀青、再揉捻,又晒干成毛茶。史料载曰:“晒青茶乃普洱茶种类。农家采之、炒之、揉之、晒之而成。”

毛茶按采制季节分为春茶、二水茶、谷花茶、阳春茶四类。各类毛茶经初加工后,还要进行人工拣剔,把老叶、粗茶、黄片、茶梗、杂物剔除,即为商品毛茶出售。晒青茶的手工加工方法,一直沿用到1952年。

而精加工的普洱茶早在清代就有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制茶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

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于是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名沱茶,随后又以产地称为下关沱茶、云南沱茶。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景关茶”又叫“谷庄茶”,系用景谷晒青茶作原料,在下关加工,故称“景关茶”,质量甚佳。

民国时期,景谷县内有私人加工作坊15家,加工团茶(分四两装、五两装)、小饼茶(二两装)、大饼茶(八两茶)、方茶、茶膏等。方茶模制有福、禄、寿、禧字样和无字两种,有字的为礼品茶、无字的为普通茶。

团茶5个为筒,方茶四块一包,小饼茶10个一筒,大饼茶7个为筒,故称“七个饼茶”。大包装,以竹篮内衬笋叶,分层装实,封口成件,分类入仓待运。

新中国成立后,商业部确定景谷为边销茶产区,1959年景谷县茶厂在县城建成,1960年初投产,以县内原料加工心脏形宝焰牌紧压茶,六、七十年代,景谷茶厂生产的“宝焰牌”紧茶,我看见内飞票为下关茶厂,实际是在景谷茶厂生产的,我亲眼所见,专销西藏。

当时,我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便问了我的老朋友——茶厂的李希白师傅,他对我说,“藏人认这个宝焰牌子”,他为我解开了这个谜案。李希白师傅之子李文庆先生,现在还保存有景谷县茶厂生产的心脏形紧茶。

1978年,云南省定景谷边销茶为政治任务。1967年以后,景谷茶厂又制方块紧压茶,生产“景谷茶砖”,年加工成品250吨,调供下关茶厂原料150吨。1978年当年县茶厂加工茶叶441吨,创最高水平。1980年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外销茶品种,扩大内销茶加工量。1960~1990年,30年间共加工边销紧茶7.497吨,年均加工250吨,为边销、内销、外销三大茶类之首。

1979年,景谷县茶厂用晒青毛茶5~10级作原料,制成普洱茶调供出口,1980年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获得了国家对外贸易部“出口产品,质量优良”荣誉证书,1986年创年加工量212.3吨的好水平。

自1980年至1990年累计加工普洱茶成品1565吨,年均加工157吨。值得一提的是,省里过去制定的“滇青毛茶收购标准样”,就是由景谷县茶厂制样的。上面我亲眼所见的这些景谷茶叶加工特点值得继承、弘扬和发展。

四、昔日的景谷茶叶经贸

清代景谷的茶叶贸易为官商经营,茶商多为官吏。“清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攸乐设同知,威远(今景谷县)、镇沅、恩乐设流官,争茶山之利。”这是《滇云历年传》中的记载,说明当时景谷的茶叶产销受官府控制。

到民国时期,景谷茶叶的贸易有较大发展,经贸扩大,商家增多,自民国元年(1912)景谷区出现私营茶庄后,景谷街成了景谷、景东,镇沅三县的茶叶交易中心,每年春茶上市期间,举办“春茶会”,外地客商马帮云集,周围茶区振泰、塘房、民乐、钟山、凤山等地出产之茶,云集入市,交易兴旺。

据有关史料记载,民国9年(1920),县属茶区,年产茶30万斤,运销滇西。景谷县境内,每适牛羊街期,四山八路之茶汇集大街小巷,商农之间自由成交。县内茶叶购销集市主要是景谷街、龙塘街、勐倮(民乐)街、海孜街、抱母街、威远大街。

民国26年(1937),仅景谷街年成交茶叶1.1万多老担,成交额22万银元。民国36年(1947),景谷街年购销0.8万担,春尖茶每担购价200银元,一担茶换米最高930斤,最低500斤,为茶价最好时期。交易的茶商有行商和坐商两种,行商有来自四川、昆明、维西、宣威、腾冲、下关、新平、普洱等地的商人,多为季节性经营,坐商有当地资本较大的富户。

民国时期,景谷晒青毛茶经下关加工的“景关茶”,散销至省内外藏区,部份私营作坊加工团茶、饼茶、方茶,运销省内外。昔日景谷茶叶的经贸,在整个普洱茶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

五、历史上的景谷茶马古道

昔日景谷有东线、南线、西线、北线马帮古道。东线即从景谷县城发往威远渡口、那养坡、猛丙、小白庙丫口、暖里、橄榄树丫口、勐乃、高桥、芒谷、铁厂、西萨到普洱,全程三个马站(一个马站30公里);

再经磨黑东上把边江、通关、墨江、元江、扬武、峨山、玉溪到昆明,全程15个马站,往返需时一个月,这叫“官马大路”(从县城到磨黑的马道是由县城经铁厂、宽宏、岔河、刮风丫口、黄粟山到磨黑,全程4个马站)。

南线即从县城到勐主,从勐主到思茅,从勐主到澜沧。西线从县城到临沧,从县城到勐戛、双江。

北线从县城沿官马大路经芒冷、芒玉、龙塘街、文连至景谷街,又经振泰草皮街、里崴、文井至景东,再往南涧、弥渡、到下关、中甸、德钦达西藏。滇西后路马道中的景谷茶叶出境运销,多走东线和北线两条“官马大路”。

六、1949年后的茶企业

1959年景谷县茶厂建成,1960年初投产,主要加工边销紧压茶,当时有厂房面积1200平方米,备有分筛、风选、土烘房、蒸茶、压茶等加工机械10多台,职工70多人,为国营企业。

1980年随市场的变化,加工经营范围扩大为边销、外销、内销3大类,1981年茶厂原属县茶叶公司,实行加工经营独立核算。1986年深化改革,与茶叶公司合并经营核算,成为收购、加工、经营的中型企业。

1987年调整关系,归县计经委领导,实行承包经营,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茶厂有建筑面积1.12万平方,其中生产用地5524平方米,职工109人,加工机械有35台,年可加工茶750吨,实际加工量1988年达511.3吨。1990年完成加工量392吨,加工经营产品有:出口普洱茶、边销紧压茶、内销花茶、配茶、普洱大叶青、春尖、春蕊等17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往港澳地区及省内外市场。1990年8月在县城北郊石板村建年加工成品1750吨的精制茶厂,1992年投产,生产15年后的2007年,景谷县茶厂拍卖给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经营。

景谷县还有民营企业“景谷白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景谷万润利茶叶有限公司”、“景谷大白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等。大白茶公司主要开发云南大叶茶种地方优良群体品种独特的,以“秧塔大白茶”为原料的大白茶贡品系列产品。

原标题:景谷茶的历史与文化

作者:黄桂枢

来源:普洱杂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