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解决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资金

找到约10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欧阳屹: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了解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们深入茶叶生产基地、种植农户、加工车间等实地调研,广泛听取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深感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可喜可贺。它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来势喜人

湖南省是传统的产茶大省,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有一定的茶文化底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湖南省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茶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近年来,湖南省茶叶产业迈入新步伐,发展迅速。据行业统计,截至2023年,湖南省茶园面积达352万亩,茶叶产量33.8万吨,出口茶叶4.3万吨,出口金额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062亿元。同比上年都有较大增长,排名位入全国前列。湖南省茶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生产加工企业集聚的省、市、县茶叶产业园区30多个,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茶叶企业2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1亿元以上的企业28家;湖南省规模茶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67家,市州级龙头企业300余家,包括中国百强茶业企业6家,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市州级茶业龙头企业集群组成的茶业湘军。涌现了茶叶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县1个(安化县)、20亿元以上的县6个、10亿元以上的县15个。湖南省坚持多茶类全面发展,形成绿茶、黑茶、红茶、黄茶、白茶多茶类结构格局,着力打造“三湘四水五彩茶”。其中绿茶、黑茶、红茶作为主打茶类,三大茶类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95%。此外,黄茶、白茶作为特色茶类,在市场上占有一定地位。茶叶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茶叶优势区域的茶园面积占全省的80%以上,茶叶产量占全省85%以上。

二是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在茶叶优势区域县积极开展茶叶标准园建设,标准化基地面积稳步提升。全省建设了10个茶叶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95个省级茶叶特色产业园,在茶陵县、资阳区、新化县、保靖县、长沙县、南岳区、平江县、古丈县等地建设了8个优质茶叶示范片,在沙县、安化县、沅陵县、君山区、桃源县创建了5个茶叶产业聚集区。大力实施茶叶“三品”提升行动,改造了一批低产茶园,着力提升茶叶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茶叶提质增效、茶产业蓬勃发展、茶农持续增收。

三是品牌品质逐渐提升。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品牌强农行动”的安排部署,湖南省以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形成了“三湘四水五彩茶香”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了区域特色品牌:如长沙绿茶、碣滩茶、郴州福茶、南岳云雾、常德红茶、株洲红茶、邵阳红等。重点打造了一县一特具有地方标志性产品和品牌:如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石门银峰、桂东玲珑茶、东江湖茶、桃源红茶、新化红茶、莽山红茶、炎陵红、江华苦茶、临黑茶、城步峒茶、汝城白毛茶等。目前湖南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茶叶品牌达到19个,白沙溪、君山银针分别被评为中国黑茶、黄茶标志性品牌。怡清源、湘丰等21个茶叶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四是产业科技化不断加强。湖南省是最早开展茶叶精深加工与产业化开发的省份之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体系。湖南省现有茶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20余条。茶叶加工处于连续化向自动化过渡阶段,个别企业茶叶加工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在茶叶精深加工、茶叶良种选育、茶树生物技术、茶树栽培、有机茶生产、茶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产学研联动格局已基本形成。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南省湘西、长沙设立了2个综合试验站。湖南省有茶叶创新中心8个、工程技术中心6个、科技推广站点20多个。以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科研团队为代表,多个茶叶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坚持问题导向,补足短板弱项,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

湖南省茶叶产业经过多年积累,发展势头良好,但与浙江、福建、贵州、云南等茶产业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优质茶园建设滞后,品牌品质提升不够。湖南省有近80万亩低产老茶园,抗旱防灾能力严重不足,标准化程度较低。无性系良种茶园比率偏低,优质茶园建设不足,部分茶区茶树品种单一,优质品种不多,品质有待提升。湖南省虽然确定了打造“五彩湘茶”(湖南红茶、潇湘绿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区域公共品牌体系的目标,由于定位过于分散、重点不突出,加之企业自身对公共品牌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主动投入积极性不高,以及对企业品牌的排他性等原因,弱化了公共品牌整合效应。品牌宣传不聚焦,力度不够。省级公共品牌、市县级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宣传各行其是,大部分品牌知名度低、影响力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湖南茶品牌的知晓度、认可度,制约了知名高端茶品牌的市场拓展。

二是茶叶生产组织化机械化程度较低。湖南省茶叶种植区域普遍处于丘陵山区,茶叶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以人工为主,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且经营分散,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目前只有小型茶叶采摘、修剪和植保机械应用比较广泛,但在深耕、施肥、除草等环节机械应用推广不够。加工机械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精深加工装备开发和推广力度不够。

三是茶产业链延伸不够,市场拓展能力较弱。目前湖南茶叶产品大部分仍为大宗茶,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展不足,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影响茶产业综合收益。一方面,省内茶企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稳、缺乏专业营销团队等问题,导致不同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模式和营销手段单一,在产品的定位、包装、宣传手段等热衷于模仿,造成产品结构性过剩,同业竞争激烈,普遍存在“会做茶却不会卖茶”的现象。另一方面,湖南茶叶产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没有统一的销售平台,运用互联网等新兴业态营销不够,省外营销网点不多,企业各自为战,导致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茶出口偏低,市场拓展能力不强。

四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平衡。融资难仍然是制约茶产业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未能完全实现,抵押物受限制,为茶产业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几乎没有,大型设施建设及技术改造贷款难。省市都没有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县一级大部分都是整合部分涉农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且支持方向集中在扩大种植规模上,对品种改良、基地建设、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支持不力。融资渠道单一,缺乏社会资本及平台合作途径,金融支持政策创新显然不够。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统筹协作,促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这一思想意识,加强统筹协作,不断提升茶叶产业发展的质效和水平,促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名优品牌,切实抓好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在品牌设计上要加强科学统筹谋划。以湖南红茶、安化黑茶、潇湘绿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为代表的“五彩湘茶”公共品牌有待进一步完善。要坚持市场导向,科学谋划茶叶品牌建设。通过以品牌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基地为依托,创建特色产业园、产业聚集区,带动形成湖南省绿色精细高效产业链,使茶叶品牌建设成为“六大强农行动”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为全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供经验,树立典型。通过示范引领,分类打造产业核心区、辐射区和加工物流集散区,提升湖南茶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推动湘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二是加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组织化生产和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扩大基地规模,保障优质原料供应,努力提高组织化机械化生产。重点加强茶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围绕千亿产业发展目标,高标准建园,精细化管理,大力改造和新扩茶园,积极推广良种种植,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水肥一体化、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园机械化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绿色生产效益。

三是加强湘茶旅文化融合发展,拓展提升市场竞争力。要高度重视茶文化保护传承,加强茶旅文化融合发展。围绕全产业链拓展,积极开展“以茶论道”活动,深入挖掘湘茶文化内涵,加强对湘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创新中华茶祖节、湖南茶业博览会、中国(益阳)黑茶文化节、岳阳黄茶文化节等品牌特色节会,大力发展茶旅游、茶观光、茶休闲业,加强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围绕湖南本地市场,组织开展系列产销对接,拉动本地市场消费,提升湘茶的市场份额及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打通茶叶消费最后一公里。积极参加国内国际茶事茶文化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到境外茶叶出口目的国开展品牌宣传推介,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四是加强政策扶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一是制定发展政策。明确将茶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举措来抓,促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茶农可利用土地流转、金融贷款、财政支持资金等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使资金变股金、资产变资本,提高茶农收入。三是加大产业服务。利用茶叶行业协会,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茶产业建设,通过茶店雇员、茶厂用人、茶园用工吸纳农民工就业。统筹解决茶园、茶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五是加强茶产业法制宣传,营造茶产业发展良好的法治氛围。针对湖南省茶产业发展面临种质资源保护不严、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技能人才建设缺乏、全程质量监管不到位、茶文化弘扬及茶品牌推广不规范等问题,湖南省制定出台了《湖南省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经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将建立健全促进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品牌建设等重大问题;支持茶园提质改造,推进标准化、智慧化茶园建设,鼓励建设出口茶叶原料种植基地;制定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等。要加强对该条例的广泛宣传,扩大舆论氛围,为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依法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欧阳屹(湖南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来源:红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年桐城市茶产业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桐城市现有茶园总面积约7万亩,其中无性系优良茶园近6万亩、开采面积6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1万亩、有机认证茶园面积0.2万亩,2021年干茶总产量达650吨、一产产值4.3亿元、综合产值10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8000余元。目前,茶叶已是桐城市山区的主导产业,也是山区下一步乡村振兴的首选优势产业。桐城茶产业发展目前总体仍呈现出“散、小、弱、乱”的局面。全市茶园以小农户分散种植、经营为主,茶园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源头质量管控不够,茶园管理机械化程度低;茶叶加工厂小而多,大多数以代加工为主,加工水平和卫生条件参差不齐,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茶叶企业带动能力弱,缺乏引领型龙头企业,缺乏强有力的营销主体,品牌知名度不高,中低档鲜叶原料基本无企业收购,原料利用率低、因而茶园单产低;包装生产企业大量印制“桐城小花”通货包装,外地茶叶仿冒桐城小花,真假难辨,也影响了桐城小花茶的声誉。

为充分发挥2021年省茶产业专项资金效益,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皖农计财函〔2021〕421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1年省财政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桐城市茶叶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茶叶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桐城茶产业健康发展,茶农持续增收,通过项目实施,加快形成桐城茶叶绿色发展方式,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品牌增效,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针对桐城茶产业发展短板,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推动茶叶质量效益双提升,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发力桐城小花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等,提升桐城小花茶的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扩大桐城小花品牌效应;重点在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茶园机械化管理、生态茶园和观光茶园建设、茶叶标准化加工、新产品生产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开展绿色增效试验示范,集成组装并推广一批可复制的技术模式,推进绿色、有机茶园发展,提高鲜叶原料的利用率;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能力提升培训和龙头企业培育。

三、实施内容

(一)强化桐城小花品牌宣传

1、举办桐城小花品牌推介会。在2021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由桐城市人民政府举办桐城小花茶专场推介会;

2、组织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参加茶叶展销会、博览会和茶叶技能赛事。择优安排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2021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济南)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第十六届南京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山西)国际茶产业博览会、2021上海国际茶产业博览会、2021中国(广州)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参加2021六安市茶叶(条形绿茶)加工技能竞赛暨安徽省茶叶(条形绿茶)加工邀请赛等。

3、利用固定位广告、融媒体宣传桐城小花品牌。在合安高速高炮广告上设立一至二块广告牌;制作桐城小花茶宣传短视频;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推介桐城小花茶;配合安庆市农技推广中心在合肥或周边适宜高铁站投放灯箱广告。

4、实施龙眠街道办事处双溪村椒园的明清时期古茶树保护利用。

(二)促进茶产业绿色增效和加工升级

1、建立8至10个连片200亩以上的茶园化肥、农药“双替代”示范片。按照桐城市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总结的经验,利用菜籽饼等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采用茶树健身栽培、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应用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

2、支持龙头企业和茶叶生产大户改扩建、新建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以及标准化生产车间改造,提升生产加工水平。探索建立一条微波杀青和远红外提香等新设备应用生产线,解决舒茶早等芽梢粗壮品种加工时杀青不透、成品茶多有青草气的问题。

3、择优选择3—5家茶叶生产主体开展新产品开发试验示范,提高鲜叶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品多样性,适应消费需求。目前,我市以生产条形桐城小花绿茶为主,产品单一,而且由于销售市场和劳动力成本问题,部分中低档原料弃采,茶园单产低。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户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调整产业结构。

4、建立2个茶园“机器换人”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机械修剪、耕作、施肥、采茶,降低人力成本,培育适合机械化采摘的茶树树冠面,总结与之配套的肥培管理方式。

5、推动生态茶园建设,建立观光茶园示范区。在自然资源环境和人文历史优势区,择优支持1—2家连片茶园面积50亩以上有实力的主体,建立生态观光示范茶园,提升茶园附加值。

(三)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和考察学习,培育乡土人才

全年组织各类交流培训、外出考察学习5次以上,支持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技术骨干和推广机构有关人员参加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的茶叶加工、茶叶评审等短期培训。

四、项目实施主体和地域范围

2021年省级茶产业资金项目总体上由桐城市茶叶发展中心牵头组织实施,并根据建设内容遴选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家庭农场、茶叶大户等经营主体参与茶叶绿色增效示范基地建设、茶叶加工新设备应用生产线建设。茶叶绿色增效示范基地实施范围为桐城小花地理标志产品地域范围,茶叶加工新设备(微波)应用生产线原则上在唐湾镇境内建设。

五、资金使用计划

1、资金安排计划。2021年省级茶产业专项资金共280万元,主要用于桐城小花品牌宣传、绿色增效示范茶园所需物资和设备的采购、茶叶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建设补助、生态观光茶园示范点建设、技术培训、人才培养和交流考察等,

2、实施方式和补助标准

品牌宣传和培训交流考察、人材培育:由桐城市茶叶发展中心或由桐城市茶叶发展中心委托桐城市茶业协会组织实施,在资金安排计划内据实列支。

绿色增效:参与试验示范点、片建设的主体采取公开遴选方式。茶园“双替代”示范片建设所需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物资和设备由桐城市茶叶发展中心组织采购,有机肥使用按不超过30%比例先买后补;标准化、清洁化加工生产线新建、改扩建采取先建后补方式,补助资金不超过该项目总投资额的30%,每个主体奖补资金最高15万元,申请该项奖补的须是茶叶生产大户或营销带动型主体,为提升桐城小花茶加工质量添加的回潮机单机可享受30%以内的价格补助;用于新产品开发、微波杀青机应用、茶园“机器换人”试验示范添置的设备和材料,按投资额80%补助;生态茶园、观光茶园示范片建设补助原则上不超过投资额的30%。

六、加强监督和管理

同一项目财政资金不重复享受,项目资金支出执行《桐城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项目实施完毕,及时组织核查验收和拨付资金,严格资金拨付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并开展绩效评价,对项目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2021年7月22日

来源:桐城市农业农村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衡阳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与建议

衡阳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与建议

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尹幸芳一、衡阳市茶叶产业概况

茶叶产业是衡阳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和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衡阳市产茶历史悠久,始于西汉、盛于唐宋,唐代的“南岳云雾茶”和宋代的“塔山山岚茶” 、“江头茶”成为贡茶。上个世纪70年代,全市茶园面积逾20万亩,有大小茶场1497个,茶叶成为当时衡阳市第二大出口农产品。

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4.6万亩,主产区为常宁、南岳、衡山和耒阳,衡南、衡东、衡阳、祁东等县市均有产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49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其中省级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72家;有“寿岳”、“烟霞”、“京湘”、“水木芙蓉”、“胡家园” 5个省著名商标和“寿岳”牌南岳云雾茶、“烟霞”牌南岳云雾茶、“海坚”牌江头贡茶3个省名牌产品。南岳区、衡山县、常宁市被列入全省优势区域建设重点县,南岳区、衡山县茶叶产业列为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6年,“南岳云雾茶”获评2016湖南茶叶“十大公共品牌”称号;2018年,“南岳云雾”茶荣获“湖南十大名茶”称号;2019年12月,“南岳云雾”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常宁市荣获“2016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常宁市为“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2018年,常宁市、南岳区获评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称号。

二、近年来衡阳市发展茶叶产业的举措及成效

(一)政策支撑促发展。近年来,衡阳市委、市人民政府重点打造衡阳“两茶”(茶油、茶叶)产业,坚持把茶叶作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来打造,把茶叶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点产业来抓,把茶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持续创建“三黄两茶”品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做大做强“三黄两茶”等品牌。今年年初, 市委书记邓群策、市长朱健、纪委书记刘泽友、宣传部长张霞等市领导先后到南岳、衡山、常宁等地调研茶叶产业。衡阳市人大对全市茶叶品牌建设特别关注, 赴安化、邵阳等地考察调研茶叶产业,主要学习“安化黑茶”及“邵阳红”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经验,召开了“南岳云雾”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讨会,形成了《关于推进“南岳云雾”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职尽责,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全面加强对茶叶产业的工作力度,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去年2月20日,衡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茶叶产业发展调度会,总结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的成绩,研究部署下阶段茶叶产业工作任务,市委副书记廖健在会上对发展茶叶产业作了具体部署。杨龙金副市长数次召集相关县市区和部门调研茶叶产业,组织召开了茶叶品牌化发展专家座谈会。市农业农村局多次组织相关企业和专家座谈,研究制订茶叶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具体的支持措施。市扶贫办在衡南县、常宁市创建了茶叶产业扶贫示范点。市科技局组织成立了市生态茶叶研究院,提出打造“衡山论茶”高峰论坛。市农科院引进人才,组建了茶叶研究室,在常宁塔山建立了高山有机茶研发基地。2018年,市级财政首次安排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常宁市和南岳区分别安排600万元和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茶叶产业发展。2019年,在省政府奖励我市100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安排了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

(二)明确目标定规划。按照“扩面、提质、创品”的茶叶产业发展思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部门服务”的方式,突出“高山、有机、生态”的衡茶特色,力争实现茶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按照湖南省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要求,制订了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工作目标,到2025年,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培育年产值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2-4家,茶业综合产值过百亿元,建成万亩以上的特色乡镇10个,5000亩以上的重点乡镇20个,争创全国一流的生态有机茶之市。

(三)扩面提质增效益。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和杠杆效应,通过对企业建设标准茶园给予补贴的方式,充分激发企业建设茶园、发展茶叶加工的积极性。2019年新增茶园面积1.55万亩,改造老茶园1.2万亩,是近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衡山辉广皇茶产业园已完成3000多亩新茶园建设,常宁谷佳茶叶产业园已形成5300亩茶园规模,12家企业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有机茶认证。邀请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专家教授攻关夏秋茶产品开发,提高茶资源利用率。

(四)打造品牌扩影响。开始着手整合全市茶叶企业和茶叶资源统一打造“南岳云雾”茶区域公用品牌。去年12月,“南岳云雾”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

去年5月5-6日,首届“衡山论茶”高峰论坛在南岳举行。300余名全国知名茶业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齐聚一堂,以茶为媒,精心打造全球茶人品茶论茶的新平台。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茶产业联盟、中华茶人联谊会主办,南岳区委、南岳区政府、中国茶业商学院、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茶叶学会联合承办,以“茶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多个特邀嘉宾主题演讲的方式,深入探讨人们对茶、茶文化的新需求和国内外市场的新变化,积极探索科学饮茶、健康喝茶、养生吃茶、综合用茶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共同寻找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正确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新机遇。市委书记、时任市长邓群策宣布论坛开幕, 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主持“衡山论茶”主题演讲,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分别作《试论茶业强国建设中的三大关键问题》、《饮茶与健康》主题演讲,浙江农本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贾枭现场分享《农业公共品牌建设之道》,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副院长欧阳道坤主讲《“衡山论茶”与衡阳茶业》,郑州大学副教授刘春雄畅谈《中国茶业新营销》,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徐海玉主讲《小罐茶的产业创新》,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肖力争主讲《茶旅融合与品牌营销》。在“聚焦品牌”和“衡阳时间”环节,数名全国知名茶业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坐而论道,对话品牌建设、衡阳茶业。作为“衡山论茶”的永久举办地,陈宗懋院士向南岳区赠予了“衡山论茶”题字。

去年9月6日-9日,衡阳市人民政府同省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2019第十一届湖南茶业博览会潇湘茶精品展暨衡阳市南岳云雾茶推介会”,杨龙金副市长在开幕式上进行重点推介和宣传,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进行了点评。“南岳云雾”茶作为衡阳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整个茶博会期间被重点推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普遍关注。本届茶博会上,全市共有19家企业参展,“南岳云雾”茶获评湖南“十大名茶”,湖南省南岳云雾茶业有限公司杨炳坤获评2019湖南“十大杰出制茶工匠”,常宁市谷佳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塔鼎红”和常宁市福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蛮湘红”获评2019年“湖南红茶十大企业产品品牌”,“岳云”牌祝融红等28个产品获评“茶祖神龙杯”名优茶评选金奖,6家茶企已成为被授权使用“湖南红茶”企业名单。

(五)科技创新谋新篇。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沟通对接,建立了衡阳市茶叶专家工作站,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等数位专家指导全市茶叶生产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同时,又成功申报了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湘南(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加强夏秋茶开发,从主推品种、主推产品、主推工艺、主推茶机等方面为五彩湘茶千亿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规模不大。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4.6万亩,仅占全省总面积6%左右,茶业综合产值不到全省的3%。

(二)工作开展不平衡。除常宁市和南岳区外,其它县市尚未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部分县市抓茶叶发展的力度不大,相关的会议很多具体的发展措施少,宣传造势的氛围浓工作落实少。

(三)资源利用不高。大多数茶园水电路等设施配套不到位,机械化作业难度较大,绝大部分茶企只做春茶,60-70%茶鲜叶未得到充分利用,限制了效益提升。

(四)龙头企业不强。全市有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49家,虽然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常宁福塔农业、南岳怡绿、常宁兴华农业、耒阳江头生态、衡山辉广生态),但没有1家年产值过亿元,年产值达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很少,大部分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具有带动作用的企业不多,缺乏真正的龙头。

(五)品牌多而不响。全市茶叶品牌10多个,仅有南岳云雾茶、塔山山岚茶、江头贡茶、绿彤有机茶、岳北大白茶等品牌小有名气。茶叶品牌中还没有一个全省区域公用品牌,也没有弛名商标。

四、推进衡阳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工作目标。紧紧围绕“扩面、提质、创品”的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实现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使全市茶叶产业真正成为“产业兴旺、农民致富”的农业支柱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扩大茶叶种植规模,2-3年内全市茶园面积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20万亩以上,茶业综合产值50亿元;到2025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茶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将市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为省级、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争创全国一流的生态有机茶之市。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茶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衡阳市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分管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农村、财政、发改、农技、科技、扶贫开发、市场监管、商粮、新闻、文旅、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水利、供销、工信、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制定茶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抽调5-7人组成专班,负责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市直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和监管,共同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相关县市区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加强对茶叶产业发展统筹协调。

(三)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财政投入、产业基金投资、企业投融资和银行信贷等多元化投资方式,拓宽引资渠道。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作为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茶叶良种推广、标准茶园建设、加工能力建设、品牌打造、重点茶叶科研项目攻关和银行贷款贴息等。相关县市区也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每年应安排不低于300万元作为本区域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

(四)建设标准基地。以乡镇为单位,以常宁市、南岳区、衡山县等为重点,全市建设30个以上规模化标准化茶园,其中5000亩以上的重点乡镇20个,万亩以上的特色乡镇10个。全面推进标准茶园建设。抓好良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栽培,在源头上确保名优茶品质。抓好现有茶园更新改造、升级和新扩茶园管理,支持和鼓励茶叶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有机茶认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机械化采摘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抓好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水、电、路、林配套。

(五)提升茶叶品质。选择良种,在源头上确保名优茶品质,以碧香早、福鼎大白、槠叶齐、黄金茶等良种为主,部分县市适当发展黄金芽、黄金叶、安吉白茶等特种品种;制定统一的有机茶生产及加工行业标准,推行有机茶全程标准体系,实现优质栽培,推进“三不”(不打农药、不施用化肥、不使用除草剂)行动;改良茶叶加工工艺,做好夏秋茶及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工作,延伸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利用效率。

(六)统一打造品牌。鉴于“南岳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持有者为南岳区茶业协会,而常宁市又在创建“常宁塔山茶”县级公用品牌,要紧扣“八百里南岳出好茶”的历史文化底蕴,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全市性公用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南岳云雾”茶为“湖南十大名茶”的品牌效应,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统一打造“南岳云雾”茶区域公用品牌,将“南岳云雾”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省级、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制定“南岳云雾”茶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的地域标准、生产标准、加工标准、包装标识标准等系列标准体系,出台衡阳市“南岳云雾”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培育茶叶市场,在市区三大茶叶市场及南岳衡山旅游景区建设“南岳云雾”茶品牌推广中心,建设“万恒·“南岳云雾”茶展示展销体验馆”。在全国茶叶主销区大力宣传推广“南岳云雾”茶品牌,鼓励支持茶企采取多主体、多渠道、多类型、多方式推广“南岳云雾”茶品牌。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维护“南岳云雾”茶品牌形象。

(七)培育龙头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引更多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茶叶产业发展。支持现有茶企扩大规模,对重点龙头企业扩大产能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突出茶叶机械化、清洁化加工以及包装、储存和保鲜设施)实行奖补。将符合支持条件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土地整理等资金支持范围,给予重点倾斜。推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能力提升,加快现有龙头企业提质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大公司、大企业、大资本进入茶叶产业。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八)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以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依托而建立的衡阳市茶叶(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优势,打造产、学、研、市场、文化相结合的技术平台。建立健全茶叶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行生产、采摘、加工、检测、包装、销售全程标准体系。支持改进优化茶叶加工工艺,提高茶叶品质。积极开展茶叶新产品及功能性成分的开发,拓展茶叶精深加工范围。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叶产业专业人才。实施“十百千”人才培养行动,着力培养、引进10名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100名初、中级职称业务骨干,1000名实用技术乡土人才。

(九)促进茶旅融合。讲好茶故事,追溯茶渊源,办好茶节会,传播茶文化。特别是打好“南岳”牌,持续办好“南岳云雾茶茶旅文化节暨茶业博览会” 、“南岳祭茶大典” 、“南岳寿文化节”及“常宁塔山茶开采节”;定期举办“衡山论茶”高峰论坛,推介“烧一柱香、许一个愿、带一盒茶”心愿之旅,打造“中国寿茶之乡”。同时推出观茶、采茶、制茶和茶道、茶艺体验等主题活动,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观赏茶艺、品味名茶,推动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银山。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