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间茶馆

找到约879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一间心仪茶室,胜过一切繁华

茶馆是专门饮茶的地方,叫法五花八门,有茶馆、茶楼、茶坊、茶肆、茶寮等,很多还带有其他功能,如打牌、听戏、下棋、猜谜语。

茶馆是一间房,又不单是一间房,它有好听的名字:云来茶楼、香茗居、仙来茶楼等。进茶馆的人,冲着解渴的不多,多是来消磨时光。最好有几个志趣相投的友人聚在一起,畅谈天南海北,于是便有了“泡茶馆”的说法。

泡茶馆重在一个“泡”字上,在茶馆里呆上几个时辰,在慢悠悠的过程里,让茶水把心情舒缓开来,时间不知不觉流去,直到心满意足,才泡出些味道来。这样一种打发生命的浪漫,成了古往今来一道绵延不绝的风景。


茶馆在两晋时出现,张载《登成都楼》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之句。

南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京都临安出现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大茶坊,供达官贵人寻欢作乐开展社交。“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青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

明代随着说书弹唱的涉入,泡茶馆已从官宦富家渐渐渗透到市井百姓,话本文学里多有记载。明代中晚期,大运河两端茶馆业兴旺,杭州全市大小茶坊八百余所。

茶馆真正鼎盛是在清朝。随着八旗子弟入关,他们饱食终日之余无所事事,在康乾盛世年间,出现了“太平父老清闲惯,多在酒楼茶社中”的世风,茶馆人满为患,火爆兴盛。


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有休闲社交功能的茶馆又在广大城乡兴起。特别在一些大中城市的茶馆里,各色人等络绎不绝,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在家泡茶,那叫解渴;到茶馆泡茶,才叫生活。

天津众多茶馆里,多数人以享受艺道为主。他们听马三立的相声、何德利的快板书、杨少华的天津时调、王毓宝的京韵大鼓、河南坠子等,不少人泡得不亦乐乎。

成都茶馆多设小方木桌竹制大靠背躺椅,泡茶馆的人可坐可躺,三五人围成一桌闲摆“龙门阵”,说天道地,纵古论今,也可醉在四川扬琴、金钱板和川剧的素唱里。


杭州茶馆虽不如成都多,但也茶客云集,尤其是西湖畔,古朴典雅的茶馆林立,缕缕茶香扑面而来,一边品尝茶泡香茗,一边欣赏民族艺术,堪称高雅享受。

广州的茶馆,“茶道”与“食道”巧妙结合,茶中有饭,饭中有茶,小碟、小碗、小笼、小盘摆满一桌,将广州人吃茶的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北京的茶馆博采众长又有自己特色,不但可欣赏到功夫茶、台湾茶艺、北京的大碗茶等,同时还有京剧、杂技、大鼓争相登台,热闹非凡。

上海茶馆约始于清同治初年,著名的茶馆有老城隍庙一带的老得意楼,二楼吃茶兼听评书。老城隍庙还有湖心亭茶楼,紫砂茶具古朴雅致,环境幽雅宁静。


泡茶馆因人不同,内容情调各有千秋。

鲁迅在广州任教时,常到茶馆饮茶,他的很多小说情节也发生在茶馆中。他在杂文里曾对茶馆的作用进行概括:了解新闻,闲谈心曲,听听说书。郭沫若喜欢品茶,与茶馆有不解之缘。1964年7月,他途经广州,到北园茶馆饮茶时即席赋诗道:“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

好茶馆还要有好茶联,妙联趣语有无限天机和内涵,让人品出精神境界中的一方新天地。

如“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些生花妙笔,使茶客怦然心动,欲罢不能。

老年人泡茶馆,多半泡在吹拉弹唱的故事里,品赏艺术形式和勾人情节,或摆“龙门阵”侃大江东去,逍遥晚年。

时下,青年人也加入了泡茶馆的行列。他们喜欢休闲,特色,情调。鲜果配清茶,伴着可心音乐,捧几本图书杂志,谈笑风生,轻松自在。

学习工作繁忙之余,不妨走出家门,邀三五好友,品几杯清茶,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兴澄茶馆:藏在市井街区里的老茶馆

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度假区(阳澄湖镇)沺泾社区的小巷子里,有一间茶馆开了20年。从20年前的一块钱一杯茶到现在的两、三元钱一杯茶,这间叫“兴澄茶馆”的老茶馆在时光流转中酝酿出了浓浓的“人情味”,成为了当地百姓的“情怀寄托”。

阳澄湖地区早茶文化历史悠久,当地百姓喜欢趁着清晨的闲暇时光来到茶馆,抿一口热茶,闲聊家常,从而孕育出这里独有早茶文化。早茶文化里的热闹、和气、周到让土生土长的李亚芬一直深有感触。

2001年,李亚芬从阳澄湖镇供销社下岗了,为了谋生,李亚芬和姐姐、姐夫凑了15万元,购买了如今沺泾老街上的两间门面,开起了茶馆。

老茶馆是简易的。走进茶馆,只见房子的墙壁已斑驳;清一色的老式木头桌椅,桌子上放着清一色的老式热水瓶。水壶烧着水、冒出汩汩的水汽……老水瓶、老茶桌、老吊扇,墙上的老口号标语,好像一段历史被完好地封存在这里。而同时被定格的,还有那老茶馆的典型场景。

当地的养殖户们是老茶馆的主客,他们每日天不亮就来占座,点一杯便宜的茶,三五人一桌,有的闲聊,有的抽烟,有的默不作声,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和浮躁,有的是一种自在和悠闲。一杯茶在手,交流交流养殖信息,为一天的紧张生活得到做个缓冲。

当地人去茶馆喝茶不仅是解渴这么简单,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氛围,作为他们沟通交流,联络情感的场所,达到精神的满足。

李亚芬说,以前当地的养殖户都是早上3、4点起来,然后就到茶馆喝上一杯早茶再下水干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而她要更早起来生炉子,或者去老虎灶打水,打开门招待客人。“早上火烧旺了,大茶壶里捏一撮茶,不一会儿香味就飘出来了”。

每日忙不停地招呼茶客,端茶、倒水、得空儿就靠在桌边休息一下,喝口茶,就这样,李亚芬过了20年。

“茶馆喝茶有气氛,而大伙一块儿在茶馆喝茶聊天,更是一种精神慰藉,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地的茶客说。

“以前一杯茶一块钱,现在一杯茶两块钱,还有人自带茶叶,基本不赚钱。”李亚芬说,“开了20年,和老茶客都有了感情,我虽也动过退休的心思,但还是会坚持下去。”

“我小时候的记忆很多都跟茶馆有关,在茶馆里喝茶聊天是当地人‘专属’的生活方式。”居民王俊松说,茶馆是大家相聚最多的地方,现在外出工作,每每经过喝茶的地方都能想起家乡的这个老茶馆,有时候回家,也愿意来坐一坐。

古旧的物什、少时的记忆,还有那过得很慢的时光,这也许就是使人们痴迷老茶馆的那份乡愁。(阳澄湖镇人民政府供稿)

编辑:晓林

来源:光明网 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幸福茶馆”成网红 昔日“五无”乡变幸福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茶馆”的老王对此深有感触。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村民王光朝,今年75岁。2016年,他把自家房子改造成一间茶馆,取名“幸福茶馆”。王光朝说,下党的味道就是“幸福”的味道,他想把下党的幸福分享给四方游客。

时值国庆长假,远近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走进“幸福茶馆”品茗打卡。随着下党乡村游的发展,“幸福茶馆”人气越来越旺,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我们这一代人,是从过去下党乡的苦日子过来的,以前根本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王光朝说,“像我这么老的人,在家里创业一年营业额也有十几万元(人民币,下同),我感到很幸福。”

过去的下党乡,是福建省唯一的“五无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办公场所,通往四个毗邻乡镇都要徒步10余公里。

下党乡乡长吴德告诉记者,30多年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驮,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村民常说有“三怕”,一怕有病痛,二怕养肥猪,三怕挑化肥。“当地人世世代代守着难以逾越的大山,也守着无法摆脱的贫困。”

这种苦日子从1991年开始发生改变。当年,下党乡开通第一条通乡公路,结束“五无”乡的历史;2014年,建成被村民称为“小高速”的柏油路;2020年,建设12公里的双向双车道三级公路。条条大路通村进乡,构成了下党乡纵横交错的公路网。

近日,记者驱车从宁德市区前往下党乡,已只需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依山而建的下党村中,乌瓦黄墙的古民居错落有致,300多米长的村道沿线,民宿、农家乐、特产店鳞次栉比;青山绿水间,白鹭时而从溪面飞过,木拱廊桥横跨溪上,形成“廊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路通了,游客来了,产业也活了。“养在深闺待人识”的生态农产品走出大山。2015年初,下党乡注册了“下乡的味道”公共品牌,植入消费扶贫理念,开创了中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

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夏睿认为,回望宁德的发展历程,发展产业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

“下乡的味道”直播带货间,就是当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融合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夏睿说,随着直播带货等新兴电商形态逐渐成为农村电商主力军,众多乡村“直播间”涌现,乡村特产销往中国各地,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三十来岁的夏美雄,2020年来到下党创业,创办“凰三公”抖音号,为当地农产品直播带货,去年实现了170多万元的销售额。这个国庆假期,他正帮村民老杨销售400多斤蜂蜜。

“我们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党乡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优质农产品,比如葛垄村有猕猴桃、水稻,下屏峰村有脐橙、蜂蜜,碑坑山村有金线莲、红米酒、锥栗等等。”夏美雄说,农户擅长种植,但对于产品设计、包装、线上销售渠道几乎一窍不通,他和创业伙伴们的初心就是和家乡人一起把产品卖出去,为家乡的发展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除了直播带货,夏美雄团队还在下党中心街道开了“凰三公”餐馆和初心茶楼。他的小目标是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提升下党乡的吃、住、行、娱乐、购物。

“这几年,返乡从事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希望大家一起在乡村振兴路上追梦圆梦。”夏美雄说。

来源:中国新W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5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