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南省名茶厂

找到约216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益阳茶厂援建临湘茶厂的故事

  临湘茶厂是我国继益阳茶厂之后又一个主要生产茯砖茶的厂家,为扶持和发展临湘的茶叶生产,促进临湘的经济发展,解决西北地区茯砖茶供应,加强民族团结,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临湘茶厂的建设过程中,益阳茶厂伸出援助之手,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确保了顺利建成投产,在湖南茶叶史上写下一段佳话。

  临湘县修建茯砖茶厂势在必行

  临湘县产茶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后,茶叶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产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万多担,到60年代初期,已经增加到6万多担,历居全省一、二位。据临湘县1955年《地方经济调查》记载:临湘县1955年从五里牌、羊楼司运往泾阳的老青毛茶就有1750吨。

  1952年,为了因地制宜,促进茶叶生产的长期发展和改进,省政府遵照中茶总公司的要求,将红、绿、黑茶进行划区生产,临湘县被划为老青茶区,不再生产红茶。1953年,改春季生产绿茶,调运长沙茶厂,夏季生产老青茶,部分调陕西泾阳制造茯砖茶,部分调赵李桥茶厂加工青砖茶。1959年,益阳茶厂建成投产,临湘所产老青茶主要调运益阳茶厂,少量调赵李桥茶厂。调运益阳茶厂,最大的困难是运输,沿京广线的羊楼司、五里牌、云溪、路口,用火车运岳阳中转;离铁路运线远的白羊田、坦头、桃林,中黄,先汽车运五里牌,转火车至岳阳,再用轮船运益阳;另沅潭、聂市等地的茶叶,须车运陆城新港,改船运往益阳,大量的青毛茶入长江、过洞庭、逆资水而上运往益阳,加工成茯砖茶后,再船运岳阳,装火车北调,造成运输迂回,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增加了原料在运输途中的损耗。因此,在临湘县境内修建茯砖茶厂势在必行。

  另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各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益阳茶厂所产的茯砖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临湘已经具备建厂条件。1966年9月8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湖南省土产分公司收到了湖南省对外局(湘外字第93号)《同意筹建临湘茶厂的通知》:在全国外贸工作会及中南局召开的工作会议上,经外贸部和中南外贸局研究同意,湖南省在1967年建设临湘茶厂。

  为建设临湘茶厂,益阳茶厂积极开展援建工作。

  派出骨干力量主持筹委会具体工作  

  当时成立的湖南省临湘茶厂筹建委员会,由临湘县副县长孙吉吾、岳阳地区外贸办事处主任徐来生、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湖南土产分公司副经理孙子相、益阳茶厂副厂长廖绍林、岳阳地区外贸办事处茶叶课干部邹光耀等五人组成。筹建委员会下设办事处,由益阳茶厂副厂长廖绍林任“临湘茶厂筹建办事处”主任,后因工作原因,改由益阳茶厂党总支副书记王泰合主持筹建工作。

  勘基定点,为茶厂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廖绍林主任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茶厂选择厂址,勘基定点,他们经多处选择,最后确定将茶厂建设在五里公社城乡大队的大屋、荒草坪、桥头三个生产队之间的黄土坡,该地东至火车站,西到县政府,都在1.5公里左右,北靠京广铁路,南出厂门是街心公路,火车、汽车运输都很方便,加上黄土坡是一片荒芜的丘陵,很少占用水田和熟土,位置比较理想,茶厂后来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首批工作人员全部从益阳茶厂借调组成。临湘茶厂白手起家,没有生产加工茯砖茶的技术人员,首批工作人员全部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湖南土产分公司从益阳茶厂借调组成,王太运、王蟠桃、林连全、林苏全、李藕莲、谢云贵、蒋奎喜、彭菊开、刘正才、肖友兰等18名益阳茶厂的干部职工成了临湘茶厂的开创者,其中,谢云贵脱颖而出,后来担任了临湘茶厂副厂长。

  援助机械设备和协助设计机械设备  

  临湘茶厂始建时,由于上级要求投资少,见效快,其中一部分生产设备是从益阳茶厂调进的。1967年3月28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湖南省土产分公司指派机械技术员唐汉祥主持临湘茶厂机械设备工作,不久,又调益阳茶厂龚吉苏和平江茶厂张羽协助设计机械设备。益阳茶厂从设备和技术人员上都予以支持。

  谢云贵进京请求追加投资。由于临湘茶厂筹建时,上拨投资预算计划中房屋造价过低,机械设备预算资金也不足,1968年7月,筹建处的谢云贵和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湖南省土产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候金城等携带湖南省对外贸易局要求增加投资的申请报告前往北京,当面向对外贸易部代理部长林海云汇报了茶厂筹建工作进展情况和资金不足的原因,林海云当即同意增加投资10万元。

  借调技师研发改制老青茶  

  建设临湘茶厂,生产茯砖茶,首先必须具有黑茶原料,为了解决好原料问题,1967年“临湘茶厂筹建办事处”从益阳茶厂借调彭哲干技师,会同省公司和临湘县农副土特产采购经理部的有关技术人员,在聂市公社权桥大队开展黑茶试制工作,将老青茶“三炒、一揉、两捆包、一筛两晒”的初制工艺,改为黑毛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的初制工艺,在干燥时,由于缺少柴火,改七星灶火焙火炕为日晒干燥,其产品质量虽次于标准黑茶,但品质符合茯砖茶原料要求,被定名为改制老青茶。改制成功后,逐步在全县茶区推广,临湘县茶区出现老青茶和改制老青茶并存的局面,为临湘茶厂解决了茯砖茶原料问题。另外,为了支持临湘茶厂,从1970年开始,原由益阳茶厂验收的新化、涟源、长沙、平江4茶厂的拣片等副茶改由临湘茶厂验收,作为普通茯砖茶原料。

  从1966年9月开始筹建,到1967年2月17日,湖南省对外贸易局转发对外贸易部同意建设湖南省临湘茶厂的报告,正式批准建设,建厂规模为年产茯砖茶10万担,总投资70万元,全部工程分两年建成,后来两次增加投资,总投资达到86万元。后因“停产闹革命”等原因影响,两年建成投产的计划未实现,延期至1969年6月1日才基本建成,试车投产,7月15日正式开工。当年,生产茯砖茶15686担,产品质量基本达到标准,运销西北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临湘茶厂的建成,益阳茶厂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来源:湘益茯茶)

金凤柳叶眉红茶

金凤位于雪峰山脉中段的新化县西陲,红军长征时红二方面军曾在此驻扎,为娄底、怀化、益阳三市交界地,与溆浦、安化两县毗邻。这重重大山中,人烟稀少,出入都得翻山越岭。

金凤的土地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辖金凤、大湾、大通、光辉、魏家、坳坪、阳雀、岩山湾、架桥、马路、笋芽、竹林、凤凰、尧湾、命田、铁炉、滑板、雪溪、九龙山、大坪、坪油等二十一个自然村,茶叶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金凤的山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新化女人似茶,新化红茶如江南女子般含蓄、柔情,既有新化雪峰山脉的淳厚,又有高山流水的清新,还有一丝梅山蛮劲的绕缠。著名新化籍女作家谢冰莹在她的《小桥流水人家》曰:“沿着溪岸向东行,还有一座长石桥,那是通到茶山去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新化山歌《敬茶歌》云:“高山岭上有好水,云雾山中有好茶,好井水,泡浓茶,既打口干又好呷,看完风景呜哇呜耶,我送包茶叶呜哇给你带回家。”

金凤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茶树生长和采茶的记载。五代马殷时期,金凤的茶已通商旅,这些民茶由官运往唐、襄、郢、复州、河南等地销售,列为马殷换取军马和军费的资源。宋神宗熙宁五年,章悙开发梅山,新化置县,实际是掠夺茶叶作为军需物资,在资江中游设立博艺场吸纳茶叶,供蛮人生活的盐巴、大米等。金凤已有贡茶的雏形和一定的茶叶产量,全部集中到邵州,与新化其他地方的茶叶一起完成宋代朝廷规定缴纳的茶品。南宋及元代二百余年间,国家征收茶农的茶租,茶商的茶税奇重,茶叶生产、贸易衰落,金凤的茶叶产量却没有减少。

明代,全国茶树的种植、生产,茶叶的贸易逐渐恢复。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规定新化县进贡茶十八斤芽茶,并代替资江上游的邵阳县、武冈州准备贡茶。金凤也是新化进贡十八斤芽茶和代办邵阳县二十斤、武冈州二十四斤芽茶的产地之一。洪武末年,新化金凤岩山湾村已经有用干发酵做老红茶的记载,产量虽然不多,会做的茶农已经有一定的人群基础。明代嘉靖年间编修的《新化县志》记载,永乐年间,新化知县肖岐、蒋英教导新化人民种茶、开辟茶园,新化进入茶树人工栽培时代,金凤开始栽培茶树、开辟茶园,进行大面积人工种植,茶叶产量大增。当时,新化县、邵阳县、武冈州年产茶叶一万担,新化县是其主力。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朝廷在新化苏溪巡检司建立茶税官厅一所,额定岁收茶税银三千两,按《明史茶法》隆庆年间规定实际每年纳税茶叶达九千担,年产茶量当在一万担以上。新化的商茶顺资水下运至苏溪关纳税,再运往北方各省销售;明末农民起义峰起,急需补充马匹,将苏溪关纳税的商茶调往甘肃补官茶不足。茶叶课税苛刻,新化嘉靖时期进士邹廷望有《茶税论》一篇,他认为茶税过重,茶价低导致商困民不利,得到了当时的官吏重视。

清代道光八年,新化县苏溪关纳税商茶一万余担,全部运往西北销售。咸丰四年(1854),广东商人来新化传播湿发酵采制红茶的技法,并经陆路、水陆的茶马古道运往广州、上海,销到欧美国家。咸丰六年,厘金分局在新化设分二卡,抽收红茶厘金。商贩将毛茶原料运至安化加工成箱,以“安化茶”名义运往销售口岸。光绪年间,新化年产红茶4600担,约四十六万斤。咸丰十一年,汉口开放为对外商埠,英、俄等国商人在汉口设立洋行收购红茶,新化红茶多集中于汉口外销,一部分运往广州、上海、恰克图等地出口。湘乡县沙塘乡朱紫桂在永丰及湖南各地设立封君茶庄收茶、加工、装箱红茶,安化县有封君茶庄分号,新化县有封君茶庄的收购点,运至汉口卖给外商。《清稗类钞》中《朱紫桂业茶致富》载:“湘乡朱紫桂,初赤贫,读书村塾,三月而辍,以樵采营生。成童,执爨于米肆,甚勤。巨商刘某委之司店事,尤干练。越数年,以所得薪资红利自设一肆,积千余金,遂业红茶,岁盈万金。时同治丁卯也。紫桂既小康,即以少失学为憾,而补读。既而逐岁贸茶,集资近百万,湘皋、汉浒,几无不知有朱紫桂名矣。”按1871年《英国领事商务报告》等称:“湖南湖北两省茶叶的种植扩张很快,较十年前几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以后还在继续扩大,面积迅速增加。光绪初年,湖南红茶出口达到惊人的高峰,每年九十万箱以上(271670吨),其中安化三十五至四十万箱,新化、武岗红茶包括在安化茶内。《新化之茶》载,新化最盛时期产红茶三万担,王彦调查的只是新化的主要产茶区,还有土桥、两下江、洋溪、筱溪、小南山、张家冲土居、毛易铺、谢泽山等次要产茶区四的千余担茶叶未计入其内。

1915年,新化宝大隆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民国十九年(1930),新化商人曾硕甫组织茶商在杨木州兴建有宝泰隆、丰记、宝聚祥、富华、裕庆、光华、富润、宝记等八家茶商号的联营茶厂,精制红茶16300担。其中光华即刘光华,为刘家吉蕴公的第二十六代子孙,即柳叶眉茶业董事长刘国仲的前辈,带领金凤人做红茶。国民政府在西城埠成立茶公所,征收茶税、管理茶事。民国十七年至三十二年,新化县茶园面积有三至七万亩,年产10000—35000担。民国二十二年,新化制红茶23286箱。民国二十三年,新化制红茶12143箱。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新化县二十余乡中有十七个乡种茶和产茶,主要产茶乡是中和、永安、遵义、镇梅,年产约12000担;其次是平山、罗江、鹅塘、古塘等乡,年产量约9000担;第三是礼智、太和、四教、镇资乡等,年产量约6000担;第四是安集、大陂、蜈赤、吉黄等乡,年产约3000担,以上共计30000担。金凤属于镇西乡,当时的产量稍差。从品质上看,杨木州、龙珠山、炉观、洋溪、沙江、土桥(潘桥)等地品质较佳。民国三十七年,新化产茶一万担,发放贷款二十万元。

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在新化建立中国红茶厂,将精制红茶出口,后改为湖南省新化茶厂。1951年,发放贷款和稻谷扶助茶农恢复生产,茶叶生产量增加到21000余担,收购量达到17613担。1953年,在县财经办领导下由农建科、县粮局、县供销社、新化茶厂成立新化县统购办公室领导茶叶等特产的发展与统购统销。1955年,在县农村工作部的领导下成立茶叶办公室,领导茶叶生产发展。1957年,新化县试制红碎茶成功。1979年,在新化设立湖南省炉观茶叶研究所,主要从事功夫红茶、红碎茶生产研究,其红茶生产工艺获外贸部三等奖。1980年代,新化茶园面积十万亩,村村有茶场、家家做茶叶,年产功夫红茶、红碎茶3000多吨,其红茶产品先后被湖南省外贸局、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享誉全国。新化县红茶产品出口到英国、新西兰、美国、埃及、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占全县34.6%。1989年,新化县精制红茶2737吨,产值1539万元。金凤的红茶产量非常多,并有金凤红碎茶厂,各个村落所在区域都有茶园分布,生产和销售茶叶成为了金凤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曾尧湾村现金凤村的戴哲琼老人曾带领三个村民小组做茶,年产二十多担;曾岩山湾村现竹林村的李为善老人一户年产三十担红茶,全村年产三十担的茶农达三十余户。金凤历年是县内的产茶、制茶重镇。

新化茶叶品种甚丰,主要是中小叶型群体种,占全县茶园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野生型野生茶多为小乔木,树姿高挺,荒野几十年的茶树高达三米以上。新化从明代开始茶叶的栽培,大叶型有笋芽岩茶、槎溪大叶、关王大叶、先进大叶;中叶型有荆竹群体、先进群体、留山岭群体、奉家群体等;小叶型主要有安化群体和地方品种。新化境内现存的野生种茶种主要分布在大熊山、金凤、猫面山等地,其中大叶种有大熊山大叶、猫面山大叶、竹林大叶,中叶种有大熊山中叶。金凤属于竹林大叶,相当于栽培茶的中小叶种,茶芽经过太阳日晒后,多为紫色芽茎和叶片,即我们俗说的紫鹃。栽培型野生茶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一点五至三米,因为有人工管理,茶叶产生变异较少,在同一茶区中,约有二三种变异茶种。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支三级芽三至五厘米,成叶长可达六至十五厘米,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品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茶略薄而刚烈。坊间所认为的栽培型野生茶,多为民国初年以后或是建国后种植而野化的茶园茶,即常说的野化茶。

金凤群山环绕,山岚起伏,崇山峻岭,谷幽林深,溪河广布,常见潺潺流水的溪涧和山山油绿的竹林。多层叠加造就独特的山地气候,常年草葱树郁,四季鸟语花香。承蒙天地的恩宠与厚爱,翠蓝的树叶更加苍劲挺拔,生机无限的千年古松与星罗棋布、盎然勃发的竹林交相辉映。异质性强、兼容多元、丰富多彩的峰峦有棱,蔓披绿纱,随风飘舞,如幻如梦;水似有灵,婉转萦回,清波碧浪,柔情依依。村庄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翠绿之中,群山拥翠,浪影松涛,山美水美,更让人目不暇接而流连忘返。

时值初春,阴晴雨雾,樱花芳华,樱枝动艳,藻灼辉芳,缃叶花蕾,红花已发。漫山樱花,绚如云霞,极尽热烈,尧湾山景,四面丽景,美景惊艳,争斗不休,红白交映,悬于枝头,微风摇曳,布满浪漫,花瓣扬起,亭亭玉立,自在悠闲,不争不抢,身姿绰约。一樱凋零,铺满路径,赏心悦目,宛如仙境。樱花树下,春光十里,遇此实境,一见倾心,念念难忘。

携带惬意的心情走在茶丛中,看正在积聚力量的茶芽与花海相得益彰,那阵阵春风拂过,飞花如雪,白樱胜霜,粉樱如霞,纷纷扬扬地落到身上。满眼茶芽初绽放,开始动人,虽有寒冻,结局可爱,心驰神往,亦能感受到茶汤在口腔里舞动的美好青春,追溯着茶芽的行迹。

采茶人的到来,打破了山的寂寥。她行至山巅,山灵来迎,云山雾海,仙人之境。茶树错落散生于次生林中,采茶人要寻觅、挑选、采摘、投篓。林下茶芽正壮,茶人欢喜采摘。边走边采,竹篓渐沉,满篓的绿意绽开了唇角的浅笑。

金凤保存了很多老茶树和茶文化,他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养生的良药、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彰显着人民享受自然的智慧与才能。金凤作家山珍的《梅山茶韵》云:“正月采茶是新年,背起粪肥进茶园。雪花卷得北风起,吹落眼泪滴腮边。二月采茶茶发芽,早进茶园摘细茶。只望今年茶价好,盐不欠账米不赊。在春风的引诱下,茶树们将温情嫩绿成一剑剑细芽,羞答答地躲在每一片老叶的脚边,尽情吸吮着阳光和雨露。三月采茶是清明,摘罢茶来绣手巾。右边绣起采茶女,左边绣起作田人。阳光开始为茶树补钙,硬挺挺的茶芽在茶树上靓丽着自己的青春和风采。妹妹在茶园里穿来穿去,闪电般的身子把过往的清风撞得踉踉跄跄,又将鸟雀的歌声搅得七零八碎。”新化山歌《采茶歌》:“正月采茶是新年,剥出茶种点茶园,点完茶畲十二亩,梳妆打扮去拜年,二月采茶茶发芽,织个背篓采春茶,左手织对阳雀叫,右手织双蝶采花。三月采茶是清明,姐妹双双绣围裙。两边绣起茶花朵,中间绣起采茶人。四月采茶正当最,又采茶来又插秧,采得茶来秧又老,插得田来茶又贵。五月采茶是端阳,茶蔸脚下恶蛇盘。纸剪大钱祭土地,吩咐恶蛇斟地方。六月采茶热难当,杨梅树下好乘凉,芭蕉叶子当蒲扇,口吃杨梅甜又酸。”

民国三十八年,刘助培之子道实出生在新化镇西乡的尧湾,即现在的金凤乡金凤村尧湾公园,也是柳叶眉系列红茶的茶园中心基地。那年湖南解放,父母又给他取名国仲,意思是国家重生,即有新中国的意思。那年,戴家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玉玲,后改为玉林。

刘家自刘国仲的祖父刘华球于清代咸丰八年就出生在尧湾。刘姓始祖源明公为尧帝第九子,经过历史的洗礼,扩展到全国各地。刘华球的祖先一百三十祖吉蕴公随父文斌公于宋神宗元丰八年由江西迁徙到新化坪底,称为坪底刘氏。后来有一支迁徙到金凤山,把自己的住地称为尧湾,意思是尧九子刘氏子孙生活的一块地方。发展到刘华球时,已经是坪底刘氏第三十代。

尧湾自刘华球记事起就是茶园,刘家茶园分为四片,大约六十余亩;周边还有魏定元家有二十亩茶园。自从粤商在湘乡、安化、新化传授湿发酵红茶即英式红茶的制作方法,刘家就从事红茶的制作。到光绪二十五年左右,汉口成为通商口岸,收购红茶的商人就来到汉口。新化人用毛板船从水上运输茶叶,在毛板船底层放木材和竹子,在最上层放茶叶。开始主要用蔑箩和布叉袋盛装,遇到下雨和毛板船下滩破碎落水,茶叶就会打湿浸水。长期随父亲跟船去汉口的刘助培发现这个问题,他一直在想办法,最后是就地取材,用农村杀猪后遗弃的猪尿泡为材料,去油、吹开、干燥等工序,等茶叶制好干燥后用土纸包裹起来,再套上吹开的猪尿泡,扎住猪尿泡的口子就不会淋湿和泡水了。就这一小小的防务措施在汉口的收茶界激起巨大波澜,只要是华球公的红茶,就会有固定的几家商号抢着收购。金凤当地的茶农也纷纷把自己的茶叶整理央求华球公运到汉口去出售。华球公用砸火机的方式标注木材以及各家的茶叶袋,方便出售和结算。

刘国仲五六岁的时候,已经非常勤快了,可以帮着爸爸妈妈做些家务。有年谷雨时节,父母忙于上山采茶,刘国仲与同伴们玩耍,在山上采了一些蘑菇,带回家清洗干净就做成菜,等父母回来吃。父母非常高兴,当看到端上来的是毒蘑菇,父亲非常生气,认真的教育他区分可食用蘑菇和毒蘑菇,并告诉他“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故事,告诉他茶可以解百毒、可以救命,刘国仲听得非常认真,开始对茶事极有兴趣。

六岁,刘国仲读私塾,先生叫刘神组,高度近视。最先教他们习蒙学《三字经》和《买卖交易》,半年后开笔,刘国仲写了第一篇作文,只有三十二个字,其中就有“茶,采茶,采好茶。”先生读了非常高兴,特意批了红圈,把他的作文给其父刘助培看,刘助培半开玩笑的说:“我还担心他以后只能去杀猪做个屠户,这样对茶感兴趣,以后可能是做茶的农民。”一年半私塾后,刘国仲就进入洋学堂,读完初中,进入生产队。他父亲去世,刘国仲还只有七十七斤半,挖土劳动手无缚鸡之力,他会写些材料,算数也快,生产队就安排他记工分,采茶时节做茶。生产队给刘国仲计一百个工,白天还可以继续去学校读书学习。刘国仲就继续读高中,与他玩得特别好的刘新邀是金凤茶站站长刘化行的侄孙子,刘化行非常喜欢刘国仲的文化好,也喜欢他来家里玩。刘化行把收购来的金凤茶分为三等,一等最高价,二等三等价格依次降低。刘国仲那年十七岁,常得到刘化行特许,允许他上楼参观茶仓,他常与这位刘爷爷交流茶叶栽培、种植、采摘、制作的技术,刘化行见刘国仲好学,就把他收购茶叶的诀窍和茶叶等级划分的标准告诉他,还让他参与茶叶收购的实践工作,并且邀请他帮忙精选茶叶。刘国仲他们尧湾生产队的队长见他与刘化行的关系很特别,邀请他到生产队指导茶叶筛选,并在刘化行收购时卖个好价钱。

戴玉林的母亲一年采三次茶做三次茶,清明一次,谷雨一次,谷雨后一次,年年如此。清明茶全部卖掉,收茶人不需泡汤必出高价;谷雨茶照卖,留一点点敬地王菩萨;她只喝谷雨后茶,而且只喝陈茶。这第三次的谷雨后茶茶形粗梗大叶,做出来的看相不好。这株茶清明时期采制为头道茶,谷雨时期采制的为二道茶,谷雨后采制的为三道茶。金凤农人有俗语云:一道苦,二道涩,三道四道实有味。谷雨后茶常放置在第三层的阁楼的粮仓里,保存两年或者三年,喝前用温水冲洗陈仓味,再焙至干。把有提梁的粗陶茶壶洗干净,不留滑腻、茶渣,冲烫后投入焙好的茶叶,烧水的大铁锅常年不能沾油腥,水烧至二沸倒入陶壶。一壶可以管自家人兼过往路人一天的量,杯具就是一只大瓷碗,也叫大碗茶,夏天喝清凉甜润解渴,冬天喝不冷不热,体感自然,咕咚两碗不胀肚,喝完暖暖生津,腋下清风。

刘国仲妻弟即戴玉林的亲弟弟戴前宽曾是金凤红碎茶厂厂长,任期是1987—1989年。戴前宽对茶特别珍爱,制茶时节,常通宵在加工厂,为了防偷盗,长居工厂,几乎不归家。在制茶技术上独树一帜,在他主导下生产的红碎茶颗粒匀齐,色泽油量乌黑,滋浓味强,汤色红艳,为高档二号红碎茶。湖南省内,现居长沙的很多老茶人犹记当时金凤红茶的优良品质,做出口茶拼配时,金凤红茶是上等拼配料。这之前的金凤红碎茶厂厂长戴光荣,任期是1984—1986年,也是金凤卓越的制茶人。改革开放以来,金凤生产的茶叶由于品牌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没有与时俱进。金凤红碎茶厂在20世纪90年代末破产,金凤的茶叶产业陷入了低谷。

刘家和戴家在此后的每年,还在清明、谷雨时做茶,他们从采摘到制茶都是精益求精,做自己的手工茶。受条件限制,产量不多,一般为自饮和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更多的是为每年来看望刘国仲和戴玉林老师的学生备礼,学生对他们做的茶情有独钟,有些同学不能亲自去刘家,特别叮嘱同学去刘家带茶叶。很多学生建言:这么好的茶,应该流传更广,让更多有缘人来分享。刘国仲就顺道而为,想自己的茶产量不多,没有经营压力,对自己的茶品质量有信心,尝试着开展运营。想通过平时的交往结识有缘人帮衬其传播、营销。

2012年,从小善于品茶和制茶的刘国仲看到家乡的茶叶产业落后于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急起直追,实现后发赶超。他发动亲朋好友筹资近1000万元,组建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在尧湾村海拔1000米的地段复垦和撂荒三十多年的茶园基地,完成水、电、路、办公场所等基础建设和茶园垦复,向百岁老人戴哲琼老先生和茶叶专业户李为善老人学习制茶方法和技巧,秉承他们独特的制茶工艺,研制开发出“柳叶眉”高山野红系列产品,完成了工商登记和产品“柳叶眉”商标注册,并向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想重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红茶伟业,振兴新化乡镇茶企,带动金凤广大农户脱贫致富。

2014年,刘国仲把尧湾这片老茶园确定为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地,定名为柳叶眉中心基地,另名为尧湾公园。主要生产柳叶眉系列红茶。并兼顾采摘七星伴月山、笔架山、九龙山、凤凰界、瓜禄山等地的撂荒茶。这些茶园的海拔均超过一千米,冰冻期超过一百天,茶树病虫害少,芽叶嫩厚。2014年三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对口成立了柳叶眉高山野生态红茶技术交流中心,为保障柳叶眉“原生态、最自然”的品质,制定了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标准,适时监测中心基地光温水肥的变化,对茶园施行原始看护,科学检测。实验分析,柳叶眉红茶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内含物显著高于市场红茶类;农残为零,达到欧盟卫生标准。五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成立了金凤乡有机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金凤乡四十二个茶叶种植大户为社员。

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注重茶树的种植和栽培,2014年对尧湾这片老茶园进行去杂木后台刈处理,让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茶园四周全是山,常年云雾缭绕,山高林密中,茶叶加快了蒸腾,形成芳香油。光照射时间短,空气湿度大,茶树生长缓慢,茶叶长得叶肉厚实又很柔软,增加果胶质的含量。高山烂石堆中的土壤土层深厚通气性好,酸碱度适宜,树林落叶为茶树提供优良天然肥料,增加茶叶的天然养分。茶园错落在竹林之中、花树之间、溪涧之傍,茶树物竞天择,绝无人工呵护。竹影婆娑、樱花争相竞放,山、水、茶、花、竹和人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遇上晴天,站在茶园高处,听山泉淙淙,观云浪涛涛,闻茶香阵阵,看仙雾袅袅,在这莺啼茶涛的翠绿环境中远离喧嚣,心情静好,人生的美好莫过于此。

柳叶眉的制作工艺师傅为世代祖传,广初公第十七代,光华公第二十六代,刘国仲第三十二代。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坚持独特技艺创新,秉承传统又讲究茶道自然。柳叶眉红茶的鲜叶全部实行手工采摘,集中在每年四月一日至六月一日期间采制,不同海拔高度和树篼生长分布严格分门别类。湖南《金鹰报》有公书的《慕上柳叶眉》云,老尖(刘国仲绰号)对采茶确是很讲究,下雨天不采茶,多云间睛也不采茶,往往在清晨冒着露水时开始采摘,这时茶叶好象薇蕨开始抽发的嫩芽一样柔嫩。在仙雾袅袅中,这样的采茶很是诗意。我想,老尖一定是读过陆羽先生的《茶经》,采茶方法就如“若薇蕨始抽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的再现。由采茶师根据历代贡茶的原型纯手工采摘,挑拣出杂草和腐叶。采摘来的鲜叶要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才实施萎凋。秉承独特的制茶工艺,制成工艺中分、筛、剔、火、晒等各道工序均不着地,不含沙土粉尘,紧、撩、焙、晒、装等过程不添加任何物质,力求天人合一的纯手工工艺,摒弃香精香料成分,确保其香天然、其味自然。一直到开杯品茗,均讲究天然自然无污染。

柳叶眉的条索紧结匀称,色泽乌黑润泽,气质高贵优雅。还来不及开泡,隐隐的茶香如乡野的春风扑面而来,挑逗着茶客的嗅觉,仿佛闻到了山野的气息。小壶冲泡,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黄相间,能真正品尝到活、甘、清、香,茶香中夹杂幽幽花香。茶底如莲心,肥壮油润。入口清雅,无苦无涩,爽滑润喉,回味很是清新,我仿佛喝到了山泉的叮咚,野樱的花香,兰草的悠然。盖碗冲泡,汤红亮艳丽,滋味醇和,香气清雅馥郁,鲜爽醇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柳叶眉旗下有金豪、金湾、金旗等红茶系列。

金豪为柳叶眉的仙姿玉色,清明前采摘,选取一芽一叶,半机械化打造,贡茶工艺,条形紧秀,金色毛茸密布,茶香中夹杂幽幽花香,汤色明黄清澈,分杯时淡淡金晕缭绕,入口清雅,无苦无涩,爽滑润喉,回味清新,茶底如莲心,肥壮油润,叶底舒展呈古铜色,芽尖俊秀靓丽,像与轻风嬉戏,当触碰到她却又悄然溜走,失落时又轻抚你肩,茶叶黄黑相间,条索紧致,白毫密被,茶香、果香伴着甜香,香浓宜人,茶汤滢滢泛光,入口甜润丝滑,回味空灵,茶底修长如柳叶,犹如漫步春风沉醉的夜晚,对影成双,甜雅花香,一切恰好。

金湾为柳叶眉的名嫒美姝,谷雨时采摘,选取持嫩性好的长梗,带一芽三、四叶,半机械化打造,贡茶工艺,貌似弯月,汤色橙红靓丽,恰似一湾粼粼金光,茶底红润丰硕,醇厚甘滑,回味延绵。

金旗为柳叶眉的侠士风流,谷雨前采摘,选取一芽二、三叶,条索粗壮,茶汤橙红透彻,其香清清,其味百千。

金湖为柳叶眉的国色天香,清明后谷雨前采摘,选取一芽二、三叶,半机械化打造,贡茶工艺,烘焙独特,有焦香气息和家乡情怀,其香气如湖水般深幽沉厚而得名,茶汤橙黄透亮,焦香馥郁绵长,口感浓烈饱满,回味悠扬,久泡味不绝,茶底颀长健美,好似独坐湖边,看一片树叶飘零,泛起圈圈涟漪。

金源为柳叶眉的黑壮奔放,谷雨后采摘,选取一芽三、四叶,茶香优雅芬芳,汤色橙红明亮,入口甘甜爽滑,回味清凉,茶底肥厚壮实,恰如夏日午后泛舟,寻一隅荫凉。

银湖为柳叶眉的秋水伊人,谷雨时采摘,选取一芽二、三叶,经野生金银花花蕾窨制而成。茶香携着花香,清新淡雅,茶汤黄绿剔透,甘爽舒畅。

2014年11月17日至24日,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的“柳叶眉”红茶摘得本届农博会金奖产品的荣誉称号。梅山四维居士《题国仲兄创制之茗茶——柳叶眉》有云:“出自天然远俗尘,雪峰山脉扎云根。形涵琼玉三分质,神蕴芝兰一缕魂。素雅常招仙客赏,清纯倍受士人尊。七杯饮罢风生腋,名缰利锁安足论。”《西江月·品刘国仲兄高山野红》:“汇聚山川灵秀,凝成天地精华。雪峰云雾毓奇葩,陆羽闻之返驾。雀舌养颜称最,金豪益寿尤佳。清风明月品新芽,隐隐风生腋下。”

2015年5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成立“柳叶眉”奖学金。每年,刘国仲和戴玉林都要在金凤乡中心学校为品学兼优的学子颁发“柳叶眉”奖学金和荣誉证书。

2017年5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省农业委员会“2017年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价值提升行动试点单位”。提出深耕细作茶主题,以柳叶眉中心基地为载体,融合地理和历史人文,创新发展当地经济,提高本土居民生活文化水平为己任,致力将尧湾基地打造成富有浓郁茶文化和金凤特色旅游的尧湾公园。并追求“天地人心”为和谐,天即天然之成,自然之作,纯天然有机自然之品;地即源自高山之巅的野生产地,绝无污染的纯粹生境;人即秉承贡茶工艺,秉承好善为茶,独创于一律之外的茶品之人;心即宁缺毋滥的苛严标准,精益求纯的手造之美,用心做茶,慈心为茶。

柳叶眉从金凤飞出去,来到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长沙等国内一线城市,广受爱茶人的欢迎,并给远在美国、德国的游子捎去家乡的味道。

刘国仲开始培养第三代茶人,教育他们采茶、制茶,说制茶要从娃娃抓起。并在茶马古道上的老茶亭处建了一栋住房,即现在居住地,成了刘国仲的藏茗阁。刘国仲还是喜欢守在他的尧湾老茶园,建一竹楼,泡一壶茶,看叠嶂层峰、看云开雾散。也许,他在守望一叶茶,也许,他在等待一个人。

【摘自2019年12月《吃茶去》杂志(总第72期);作者:巴陵(湖南长沙),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茶文化随笔集《寻茶问道》《寻茶笔记》《黑茶军团的崛起(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湖北洞茶、福建武夷山茶五卷)》《新化之茶》《娄底全茶书》《中国普洱茶品鉴报告》《中国红茶品鉴报告》等】

不负韶华,八十年风华正茂 ——记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建厂80周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建厂80周年。七十载风雷激荡,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引领中国巨轮劈波斩浪,逐梦前行;80年沧海桑田,白沙溪坚守初心,敢为人先,传承创新发展,不懈奋斗,奋力开拓,引领着安化黑茶产业繁荣复兴。

值此白沙溪建厂80周年之际,白沙溪以传播中国黑茶文化为己任,领头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为担当,建立世界民族品牌为目标,将举行白沙溪建厂80周年感恩活动全国巡展并邀请全国黑茶爱好者和茶届专家参加即将于下半年在安化县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举行的白沙溪建厂80周年主题庆典活动。


6月21日—6月24日白沙溪全国巡展来到了北京国际茶产业博会,23日下午白沙溪建厂80周年活动新闻发布会于14.00-15.00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举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王庆会长、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长王旭、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中华合作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查迎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评论家,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李一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侯建飞北京马连道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张东、北京市茶业协会会长白文祥、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伟群先生,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等40多位领导、嘉宾以及100多位白沙溪北方区域经销商和黑茶爱好者出席此次活动。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王庆会长王庆致辞


2019年白沙溪在祖国70华诞和白沙溪茶厂建厂80周年之际,借助北京国际茶博会的平台面向全国和世界黑茶爱好者发布白沙溪白沙溪茶厂建厂80周年庆典活动内容,邀请各界人士莅临湖南省安化县小淹镇白沙溪茶厂共同见证白沙溪80年发展成果和白沙溪民族品牌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新蓝图。


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伟群致辞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于1939年建厂,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代,是我国最早一批国有建厂的茶企,80年来一直致力于安化黑茶的传承和发展,曾经创造了黑茶历史上的数个第一,被誉为“中国紧压茶的发祥地,湖南边销茶的摇篮。” 今年是白沙溪茶厂建厂80周年,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白沙溪茶厂为新中国的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获得过“中国茶事业功勋单位”之荣誉。在这一值得纪念的一年中白沙溪将举行一些列的活动来推广安化黑茶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白沙溪茶厂艰苦奋斗、敢于创新、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民族企业精神。其主要的活动有:


 白沙溪茶厂建厂80周年全国巡展活动。借助全国各地的茶博会和展销会,白沙溪发动全国3000多家专卖店和经销商通过参与各地茶博会和以专卖店为基点深入社区服务群众,以多种形式推广中国茶文化的健康生活习惯。


黑茶幸福百家,共贺祖国70周年华诞。全国征集100个“天福家庭”,共同祝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繁荣昌盛,用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见证新中国70年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成果。


 “彭国钧、彭先泽黑茶文化论坛”。由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和安化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彭国钧、彭先泽黑茶文化论坛”将邀请国内外知名茶届专家和文化人士一同对话千年黑茶文化,共论黑茶产业在现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大道上的现实角色和作用。


 白沙溪茶厂建厂80周年庆典。白沙溪茶厂建厂80周年庆典将于2019年9月在湖南省安化县小淹镇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隆重举行,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爱茶人士共同见证白沙溪茶厂80年发展硕果,共谋黑茶大业。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致辞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涛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常务副总经理王锟


此次北京新闻发布会上白沙溪确定了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建厂80周年庆典将在2019年9月21日于湖南省安化县小淹镇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举行,同时将举行“安化黑茶先泽论坛”等文化活动,白沙溪借助北京国际茶博会平台向全国茶届友人和各界朋友发出邀约。同时发布多款白沙溪建厂80周年概念新产品,其中推出的6G茯茶主打安化黑茶6种黄金品质,掀起了全国经销商订购狂潮。此次发布会白沙溪与请茶网共同启动了白沙溪北京同城社区斗茶联赛,将在北京多个社区内开展学茶、品茶、论茶、斗茶活动,丰富社区人民生活推广中国传统茶文化。启动仪式中来自多个社区的30多位社区代表参加。

 

请茶网创始人许立平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国有),沿革承 接于1939年,湖南省建设厅委派茶叶管理处副处长,留学日本九洲大学的农学士彭先泽字孟奇先生组建的湖南省砖茶厂。它是湖南第一家黑茶生产厂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在我国紧压茶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创造了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即第一片黑茶砖、第一片花砖茶、第一片茯砖茶,传承并挖掘了千两茶和天、贡、生尖茶,一九五六年被评为五个优秀茶厂之一,系国家商务部、民委、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定点的边销茶生产企业。八十年来,白沙溪生产的“白沙溪”牌砖茶在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共向国家上缴税利2亿,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完成边销茶调拔计划30万吨,对国家财政增收,人民身心健康,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业救国,挺起民族产业的脊梁。

1939年,在这抗战岁月最艰难的时期,商道阻塞、茶路不通。湖南省茶业管理处副处长彭先泽至安化“试压黑茶砖,集资办厂…”建立湖南省茶业管理处砖茶厂即为现在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的前身。茶厂第一批黑茶砖样品送蒙、藏代表及苏驻兰州商家代表品评,被俄国茶师、中国经济部商品检验局鉴定为色、味俱佳、品质优良、样式美观,甚合俄销。”逐和陕、甘、宁、内蒙和苏俄等国签订了供销合同。1941年7月首批砖茶10万片出厂西运,经中国茶叶公司销往苏联。从1939年至1944年底共压制黑茶砖355.84万片(7116.7万吨),其中有96万吨运往香港;约4000吨运至兰州经新疆星星峡或哈密转销苏联,3000吨特供解决西北茶荒。


敢为人先,创造安化黑茶数个第一。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因其茶色泽黑褐故称“黑茶”,源于汉唐因为黑茶是在同北方少数民族的茶马交易中发展起来的特殊茶类,故当时又称“番茶”。 五代(公元935年前后)毛文锡编辑<茶谱>有云“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 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所谓铁色茶即黑茶。明嘉靖年间(公元1524年)《明史.食货志》中有:“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这是最早出现“黑茶”二字的文字记载。清嘉靖年间,安化花卷茶出现在宫廷用品内,1825年期间,道光皇帝将两江总督陶澍所奉送的安化黑茶赐名“天尖茶”,定为贡茶。1878年,左宗棠带着安化黑茶收复新疆,安化黑茶畅销西北。安化黑茶千年传承,在古丝绸之路上诞生了神秘之花茯砖茶,在茶马古道中孕育了世界茶王千两茶,在帝王宫廷诞生了天尖茶,在白沙溪诞生了黑砖茶和花砖茶。白沙溪是安化黑茶发展史上的一页光华的剪影,为中国黑茶创造了数个第一,成为传播安化黑茶文化的民族品牌。


1939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片黑砖茶诞生在白沙溪, 1953年湖南的第一片茯砖茶在白沙溪诞生,成就了湖南边销茶技术摇篮美誉;1958年创造了第一片花砖茶,保护、传承了安化千两茶、天尖茶传统制作技艺,完成安化黑茶产品的“三砖、三尖、一花卷”结构体系。


乐于奉献,投身于国家边销茶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白沙溪茶厂的黑茶产品根据国家计划主要满足边销,但每年有一定量的出口。1953年通过广州口岸出1511.58吨,1954年出口1392.35吨。在计划经济时期,白沙溪茶厂一直作为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为国家边销茶和民族团结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1956年,白沙溪荣获全国五个优秀茶厂之一;1983、1987年白沙溪花砖茶、黑砖茶分别获得商业部优质产品;2005年白沙溪黑砖茶、花砖茶双双获得边销茶金奖。


艰苦创业,实现民族品牌的复兴。

2007年,白沙溪茶厂改制成功,以全新的姿态屹立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前线,创新思维、面向市场、开发产品、提升服务,以品牌为基石迅速打开了现代市场的大门,将安化黑茶从边疆少数民族的“神秘之茶”打造为都市人群的“健康之饮”。2008年白沙溪千两茶和茯砖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白沙溪品牌荣获中国黑茶标志性品牌;2011年白沙溪产品获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绿色中国杰出绿色健康食品”;2010年白沙溪进驻上海世博会,成为“世博十大名茶”享誉世界;2012年白沙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白沙溪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白沙溪获得国家民委民族商品百强企业;2015年白沙溪现代化黑茶产业园落成;2016年白沙溪参与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白沙溪《天茯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湖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2018年白沙溪荣获全国供销系统先进集体单位。十二年的艰苦创业,白沙溪人将一个破产老茶厂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茶行业综合排名16位,全年生产总值近4亿、全年创造税收3000万的现代化品牌企业。


同时白沙溪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带动了安化黑茶产业从一个年产值不到2000万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180亿,年茶产业税收超过3个亿的茶产业大县;安化黑茶品牌也成为了中国地理保护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一个安化黑茶产业的奇迹,实现了黑茶民族品牌的复兴。


追求卓越,让世界爱上白沙溪。

 2019年白沙溪面向世界,用中国茶文化的千年积淀开创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世界品牌。面向未来,白沙溪将继续深度激活营销团队的创新力、创造力、创业力,精耕细作,精准分析,实体营销、网络营销、媒体推介,多翼齐放,白沙溪在世界版图开疆辟土实现专卖店5000家,全年销售10个亿的目标。同时,白沙溪企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推出产业化扶贫股份合作新模式,致力于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走进乡村,精准帮扶,让1200多户、4000多贫困人口脱贫解困。


奋斗与激情书写了白沙溪光辉历史,如今,白沙溪八十年厚积薄发,风华正茂盛。2019年是白沙溪建厂80周年历史庆典之年。


八十年,近一个世纪在黑茶领域执着精耕,对黑茶文化的探讨领悟、对黑茶制作技艺的精益求精、对白沙溪品牌的至臻追求,可谓炉火纯青!


八十年,用岁月陈酿一款老茶陈化升华;用年轮锤炼一代又一代制茶人,如果追朔初建厂一脉承接,大部分员工的家族制茶史已几百年,中国制茶大师、湖南制茶大师、安化黑茶制茶大师、非遗传人,行业翘楚,顶尖技术权威,中国黑茶制茶技艺唯有白沙溪。


八十年,用品质铸造品牌,用创新点亮未来,一项项发明专利提升技术、提高品质,改写历史,填补空白,引领前行。白沙溪品牌已然是湖南黑茶乃至中国黑茶的响亮名片。


白沙溪80年——传承创新发展,踏着新时代鼓点意气风发再上新征程!2019年,白沙溪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厂80周年庆典为契机,说好白沙溪茶故事,做好白沙溪茶产品,把白沙溪品牌影响力提升到新的高度。白沙溪以渠道建设为关键,探索新模式,建设新平台,开拓新领域,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白沙溪以创新创造为引擎,夯实产学研合作,走出去引进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行业引领带动力。白沙溪以茶旅文同步发展为抓手,升级4A旅游景区,创新产业共赢生态链,带动全县产业效益。白沙溪以廉洁务实为规范,打造一支政治过 硬、工作扎实、技术超群、作风严谨的高素质团队。以全新的姿态带给您永远的白沙溪,永远钟情的白沙溪黑茶!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沧桑巨变,八十年重振崛起,八十年风华依旧。八十年只是白沙溪万年基业中一个里程碑!八十年白沙溪更加成熟稳重如钢铁般无比坚强,白沙溪永远与所有的朋友们精诚携手,共赢天下,让世界都爱白沙溪!

找到约21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