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南省临湘茶厂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益阳茶厂援建临湘茶厂的故事

  临湘茶厂是我国继益阳茶厂之后又一个主要生产茯砖茶的厂家,为扶持和发展临湘的茶叶生产,促进临湘的经济发展,解决西北地区茯砖茶供应,加强民族团结,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临湘茶厂的建设过程中,益阳茶厂伸出援助之手,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确保了顺利建成投产,在湖南茶叶史上写下一段佳话。

  临湘县修建茯砖茶厂势在必行

  临湘县产茶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后,茶叶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产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万多担,到60年代初期,已经增加到6万多担,历居全省一、二位。据临湘县1955年《地方经济调查》记载:临湘县1955年从五里牌、羊楼司运往泾阳的老青毛茶就有1750吨。

  1952年,为了因地制宜,促进茶叶生产的长期发展和改进,省政府遵照中茶总公司的要求,将红、绿、黑茶进行划区生产,临湘县被划为老青茶区,不再生产红茶。1953年,改春季生产绿茶,调运长沙茶厂,夏季生产老青茶,部分调陕西泾阳制造茯砖茶,部分调赵李桥茶厂加工青砖茶。1959年,益阳茶厂建成投产,临湘所产老青茶主要调运益阳茶厂,少量调赵李桥茶厂。调运益阳茶厂,最大的困难是运输,沿京广线的羊楼司、五里牌、云溪、路口,用火车运岳阳中转;离铁路运线远的白羊田、坦头、桃林,中黄,先汽车运五里牌,转火车至岳阳,再用轮船运益阳;另沅潭、聂市等地的茶叶,须车运陆城新港,改船运往益阳,大量的青毛茶入长江、过洞庭、逆资水而上运往益阳,加工成茯砖茶后,再船运岳阳,装火车北调,造成运输迂回,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增加了原料在运输途中的损耗。因此,在临湘县境内修建茯砖茶厂势在必行。

  另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各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益阳茶厂所产的茯砖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临湘已经具备建厂条件。1966年9月8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湖南省土产分公司收到了湖南省对外局(湘外字第93号)《同意筹建临湘茶厂的通知》:在全国外贸工作会及中南局召开的工作会议上,经外贸部和中南外贸局研究同意,湖南省在1967年建设临湘茶厂。

  为建设临湘茶厂,益阳茶厂积极开展援建工作。

  派出骨干力量主持筹委会具体工作  

  当时成立的湖南省临湘茶厂筹建委员会,由临湘县副县长孙吉吾、岳阳地区外贸办事处主任徐来生、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湖南土产分公司副经理孙子相、益阳茶厂副厂长廖绍林、岳阳地区外贸办事处茶叶课干部邹光耀等五人组成。筹建委员会下设办事处,由益阳茶厂副厂长廖绍林任“临湘茶厂筹建办事处”主任,后因工作原因,改由益阳茶厂党总支副书记王泰合主持筹建工作。

  勘基定点,为茶厂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廖绍林主任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茶厂选择厂址,勘基定点,他们经多处选择,最后确定将茶厂建设在五里公社城乡大队的大屋、荒草坪、桥头三个生产队之间的黄土坡,该地东至火车站,西到县政府,都在1.5公里左右,北靠京广铁路,南出厂门是街心公路,火车、汽车运输都很方便,加上黄土坡是一片荒芜的丘陵,很少占用水田和熟土,位置比较理想,茶厂后来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首批工作人员全部从益阳茶厂借调组成。临湘茶厂白手起家,没有生产加工茯砖茶的技术人员,首批工作人员全部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湖南土产分公司从益阳茶厂借调组成,王太运、王蟠桃、林连全、林苏全、李藕莲、谢云贵、蒋奎喜、彭菊开、刘正才、肖友兰等18名益阳茶厂的干部职工成了临湘茶厂的开创者,其中,谢云贵脱颖而出,后来担任了临湘茶厂副厂长。

  援助机械设备和协助设计机械设备  

  临湘茶厂始建时,由于上级要求投资少,见效快,其中一部分生产设备是从益阳茶厂调进的。1967年3月28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湖南省土产分公司指派机械技术员唐汉祥主持临湘茶厂机械设备工作,不久,又调益阳茶厂龚吉苏和平江茶厂张羽协助设计机械设备。益阳茶厂从设备和技术人员上都予以支持。

  谢云贵进京请求追加投资。由于临湘茶厂筹建时,上拨投资预算计划中房屋造价过低,机械设备预算资金也不足,1968年7月,筹建处的谢云贵和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湖南省土产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候金城等携带湖南省对外贸易局要求增加投资的申请报告前往北京,当面向对外贸易部代理部长林海云汇报了茶厂筹建工作进展情况和资金不足的原因,林海云当即同意增加投资10万元。

  借调技师研发改制老青茶  

  建设临湘茶厂,生产茯砖茶,首先必须具有黑茶原料,为了解决好原料问题,1967年“临湘茶厂筹建办事处”从益阳茶厂借调彭哲干技师,会同省公司和临湘县农副土特产采购经理部的有关技术人员,在聂市公社权桥大队开展黑茶试制工作,将老青茶“三炒、一揉、两捆包、一筛两晒”的初制工艺,改为黑毛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的初制工艺,在干燥时,由于缺少柴火,改七星灶火焙火炕为日晒干燥,其产品质量虽次于标准黑茶,但品质符合茯砖茶原料要求,被定名为改制老青茶。改制成功后,逐步在全县茶区推广,临湘县茶区出现老青茶和改制老青茶并存的局面,为临湘茶厂解决了茯砖茶原料问题。另外,为了支持临湘茶厂,从1970年开始,原由益阳茶厂验收的新化、涟源、长沙、平江4茶厂的拣片等副茶改由临湘茶厂验收,作为普通茯砖茶原料。

  从1966年9月开始筹建,到1967年2月17日,湖南省对外贸易局转发对外贸易部同意建设湖南省临湘茶厂的报告,正式批准建设,建厂规模为年产茯砖茶10万担,总投资70万元,全部工程分两年建成,后来两次增加投资,总投资达到86万元。后因“停产闹革命”等原因影响,两年建成投产的计划未实现,延期至1969年6月1日才基本建成,试车投产,7月15日正式开工。当年,生产茯砖茶15686担,产品质量基本达到标准,运销西北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临湘茶厂的建成,益阳茶厂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来源:湘益茯茶)

聂市永巨茶业:晋商老字号,中国茶叶百强

  原标题:访聂市永巨茶业探究龙头企业秘笈

  来源:山西晚报

  湖南省临湘市是万里茶路的重要节点。从公元923年开始,楚王马殷向后唐“称臣纳贡”临湘茶,其子潭州节度使马希范在后唐清泰三年(936年)设立专门的产茶特区王朝场,就是临湘的前身。历经千年,临湘茶叶早已是西北地区、边牧地区、草原民族等不可或缺的饮品。临湘聂市的茶叶更是一度成为远销边区的必备茶饮。

  曲巷、街道、码头,晋商鼻祖们睡过的“箱床”、竹箱、制茶模具,吹打乐曲和说唱为主的“十样锦”、远处茶行运货鸡公车还在吱吱作响……当年聂市因茶而建,因茶而兴。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产茶的作业优势等,使得万里茶路上的聂市镇商贾云集,一度兴盛百业兴旺。而如今,湖南“砖茶”龙头企业代表之一,坐落在聂市古镇的永巨茶业将“茶道”越拓越宽,永巨的背后是与晋商鼻祖们千丝万缕的关系。

  9月19日,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采访团一行来到湖南省临湘永巨茶业有限公司,一进院子,只见一辆陕A车牌重卡正在忙碌地装载着茶叶。经了解得知,这辆货车装满后将开往新疆。

  茶叶运往边疆,这是永巨茶业所呈现的日常业务状态,也是永巨茶业传承至今的传统,西北地区茶叶市场仍为永巨茶业重要的客户之一。

  永巨茶业公司总工程师卢明德是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黑茶——临湘青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获得黑茶类“国茶工匠——制茶大师”的称号。

  据卢明德介绍:聂市茶叶资源丰富,有史料记载,从唐代起就有种茶制茶的历史。清朝时,山西人当老板,当地人出技术出厂房,从茶叶种植到采摘加工,真正做到了产出一条龙。最多的时候,仅聂市一地,晋商的茶行有37家,而永巨茶业的前身,正是当年由晋商创办的老字号“永巨茶坊”,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最辉煌的时候,“永巨茶坊”茶园面积达20万亩,仅民国35年(1946年)一年产量2000万斤(20万担)黑茶。

  1952年左右,当时在聂市做生意的外地商人纷纷回到各自家乡,“永巨茶坊”也退出了茶叶市场。

  1984年,当地政府审时度势,顺从民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老字号“永巨”为基础成立茶厂,并且采用永巨茶坊商号老模具压制出了第一批“永巨牌”的“川”字号青砖茶。1987年,永巨注册了“洞庭”商标,用“茶”字代替原来的“川”字。1988年,应内蒙古自治区民委、供销社之需,由湖南省定为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至今仍是湖南省唯一紧压青砖茶的生产企业。作为中国茶叶百强企业和湖南黑茶两大核心产区之一的永巨茶业,永巨的黑茶远销青海、内蒙古等西北边疆以及蒙古、俄罗斯等国,曾在2006—2015年间,连续十年保持青砖茶出口俄罗斯海关数据排全国第一。且其“洞庭”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黑茶(青砖)标志性品牌。

  得知晋中市祁县有新建成的万里茶道博物馆,卢明德表示,万里茶道博物馆意义非凡。作为晋商血脉世交企业,他们愿意捐赠一块永巨建厂特制茶给博物馆收藏,并将提供一些上世纪90年代生产的青砖茶,放入博物馆内,供大家品尝。

  “我们的前身,就是晋商创办的老字号,在万里茶路上,晋商鼻祖们开拓的国际商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和晋商继续合作,是由来以久的缘分,更是期盼已久的心愿。”卢明德表示,当年,晋商被当地人称为“西客”,主要来自晋中平遥、祁县、太谷等地,在聂市设厂、办厂,开设茶庄、票号等,许多“西客”从采茶、验茶、到装箱、货运等事必躬亲。

  “三百晋商在聂市”。晋商们的到来,将聂市茶市由“封闭”的本地经营转向跨区域、跨省、跨国的多种经营模式。同时,也缔造着一家永巨茶业的传奇历程。

  永巨茶业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改制,从最早的乡镇企业,发展到民营股份制企业,再到后来在上海创业打拼的湘商代表谢东海响应“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与永巨茶业洽谈合作,建立长久的股制合作关系,并将投入数亿资金打造以茶产业为龙头的田园综合体。

  秉承“种好茶、制好茶、售好茶”的宗旨。这些年,永巨茶业一直在顺应市场变化,与时俱进。打造茶园生产车间、打造茶园基地,配置先进全自动青砖压制生产线,严格把控品质,从茶叶种植、茶产品研发、产销等结合起来,深耕茶本身,做聂市青砖茶的优质品牌企业代表。而现如今,他们又在尝试改良茶品,把茶叶和中药材相结合,争做一流青砖茶产品。

  注:内容源自山西晚报(记者:赵琴、孙佳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永巨茶业被评为“湖南老字号”

湖南省临湘永巨茶业,继“临湘(永巨)青砖茶”制作技艺被评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近日又获殊荣:永巨茶业的“永巨”品牌正式入选第六批“湖南老字号”,并于2022年12月8—15日向社会公示。

永巨茶业位于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临湘聂市镇。该镇在晚清民国时中外闻名,有时髦的英文译名“Nipkasee”,是湘北茶叶制作、输出的中心,是我国历史上“茶马古道”和晋商“万里茶道”的南方起点之一。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产业布局的调整,临湘的青砖茶产业一度销声匿迹。直到1984年聂市镇政府重新恢复永巨茶厂,继续生产青砖茶。

自八十年代初复出至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认真继承晚清、民国年间生产青砖的传统工艺,又不停地组织技术攻关,钻研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推陈出新。

现在的品种在保存传统工艺、传统品质的前提下,做到了品种多样,式样新颖,功能齐全,能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永巨茶业是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唯一青砖茶生产企业。伟仁永巨茶在2020年迪拜世博会上荣获金奖。

“老字号”是一个企业悠久历史文化的代名词,是对一个品牌的精准概括,是对一个企业文化的肯定,是传播一个知名品牌的平台,永巨茶业“永巨”品牌此次能评为“湖南省老字号”,是必然的,是实至名归。永巨茶业必将以此为契机,在茶领域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

(左起为永巨茶业总经理潘建勋、李兰香、中国制茶大师卢明德)

来源:永巨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