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黄山茶叶受灾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3000吨茶叶被淹 :安徽歙县一茶企多方援助渡难关

  【解说】受流域强降雨影响,7月7日,安徽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歙县经济开发区内207家企业机器设备、存货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21.6亿元人民币。7月13日,在黄山茶叶集团的生产车间里,满地狼藉,企业员工和当地志愿者正忙着清淤、消毒、搬运受损货物,将被淹的茶叶经消毒后集中销毁。

  【同期】受灾茶企负责人 郑绍东

  百分之五六十都全泡在水里,然后我们组织了第一时间马上派车,上面能用的(茶叶)赶快拿去烘干,不能用的就把它清掉就不要了。到今天为止,整个受损大约茶叶3000吨左右,价值大约在8000多万,将近9000万。

  【解说】据介绍,近年来,郑绍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歙县唐里村建立茶叶原料生产基地,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当地茶农建立了长期合作,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致富。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为了帮助茶农出货,郑绍东收的茶叶比往年更多,导致此次受灾后损失也更大。如今,虽然受损严重,但他最关心的还是对茶农剩余尾款的支付问题。

  【同期】受灾茶企负责人 郑绍东

  因为茶农的利益是不能受损的,第一(合作社)里面有好多是贫困户,有好多是跟我们订单农业(合作了)将近10年的茶农,而且他们也比较辛苦,一年到头我们公司跟他们合作了10年了,属于一种联合体了,所以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茶农的钱一定要付掉。

  【解说】随着郑绍东茶叶受损的视频在网络上传开后,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纷纷关注,并表示愿意帮助郑绍东和他的企业渡过难关。歙县当地政府和爱心志愿者也积极行动起来,帮助企业做好灾后环境卫生整治、消毒防疫等工作,增强企业战胜洪灾的信心和决心。

  【同期】志愿者 杨楠楠

  作为我们志愿者的话,我们也想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我们企业灾后恢复,所以今天早晨我们就紧急组织了一批志愿者过来,对我们企业厂区、厂房里,进行淤泥的清理,(还有)垃圾的整治,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力量,帮助企业灾后恢复。

  【解说】与郑绍东相隔不远的黄山兴伟反光材料有限公司也在这次洪灾中损失惨重,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和原材料都浸了水,预计损失金额近3000万元。灾情发生后,当地税务部门第一时间深入受灾企业开展“税务援助”,有针对性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一企一策”,为企业生产自救、复工复产送上“定心丸”。

  【同期】国家税务总局歙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庆红

  我们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全面包保摸排企业受灾情况。为帮助企业生产自救,用足用好税收政策,我们及时发放致受灾纳税人一封信,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依法减免相关税费,提振企业灾后重建信心。

  刘鸿鹤 郑建峰 方凯 安徽黄山报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

3月局部茶区受灾,总体保持平稳

  三月茶情

  进入3月,随着全国范围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各茶区气温平稳升高,各地春茶生产秩序陆续恢复。

  局部茶区受灾,总体保持平稳

  3月,全国各地茶区稳定回温,充足的光照与充沛的雨水使茶树迅速萌发抽芽,各茶区陆续进入采摘期。期间,我国中东部地区在3月24日之后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大风降水降温天气过程,江苏西南部、安徽南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出现小雪或雨夹雪,造成沿江及江北局地茶叶不同程度受灾,对中北部茶区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云南局部地区今春以来降水较少,持续干旱对茶叶后期生长非常不利,影响到多地头春茶品质。

  

  纬度由南至北、海拔由低到高

  有序进入采摘季

  随着气温回升, 全国各地春茶陆续进入采摘期,除部分茶类稍有提前外,基本按时开采。具体开采时间见下表:

  

  从地域分布看,广西、四川、浙江等省区集中开采时间自2月底开始;随后,江西、贵州、云南、湖南、江苏等地陆续开采,开采时间基本集中在3月上中旬;湖北、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则稍晚一些,基本到3月中旬后期才陆续进入采摘期。

  从名茶开采来看。根据中国茶业指数之名茶采摘指数显示:3月2日,湄潭翠芽、大佛龙井进入采摘季;15日,西湖龙井正式开采;16日,洞庭碧螺春开采;23日,信阳毛尖开采;24日,黄山毛峰开采。目前,各传统名优绿茶陆续进入市场,成为销售主力。

  各地全力保生产、促销售

  产销秩序基本正常

  3月,各茶区继续坚持疫情防控和春茶生产统筹兼顾,纷纷出台措施为茶企复工,指导茶农安全采摘,全力做好春茶采摘保障工作,确保春茶增值增效和茶农增收。

  (一)破解茶工难题。安徽、重庆、浙江、河南等主产区由政府牵头沟通,一方面帮助企业加大本地招工力度,充分调动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尽量减少从外地输入采工;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外地采茶工,按照防疫要求集中有序组织外地采茶工支援采摘,成效明显。总体看,开采之后的持续用工紧张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

  (二)持续组织复工复市。继2月份一批大型茶叶交易市场复市后,其余主要产区茶叶市场也在3月份陆续开市。截止3月底,除湖北省外,各产区市场已基本复市;各地加工企业也加快复工复产。目前,茶叶加工企业整体复工率已达9成以上。

  (三)专项政策支持。为稳定茶叶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平稳发展,各地出台税收减免、金融扶持等系列政策,支持加工企业购买鲜叶,帮扶产销。如:广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融资支持,对受影响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等;海南等地还出台了茶叶贴息贷款政策;广西部分地区通过对采购茶叶的外地茶商给予补助等政策吸引茶商采购。

  (四)开展“云”茶叶节。鉴于当前防疫情况,雅安、松阳、福鼎等茶区将往年茶叶节会移到网上来举行,以茶叶为内容开展系列网络主题活动,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采用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助推线上线下整体销售。

  受商流、物流、信息流制约

  茶叶卖难持续困扰行业

  (一)线下销售滞缓。

  在产区。受疫情影响,到产区采购的外地茶商数量大幅减少,四川、浙江、湖北、湖南等产地市场交易活跃度较低,订单量、成交量明显下降,大部分茶叶毛茶价格均较上年略低。流通渠道不畅导致企业库存积压,茶企鲜叶加工量下降,各地茶青价格已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广西等地茶青价格甚至已比往年降低50%以上,直接影响到茶农收入。此外,受疫情影响,多数春茶落地推广活动难以举行,即便以其它形式举办也缺乏人流,现场手工制茶体验等场景营销手段难以开展,往年线下客流直接带货的形式几乎不复存在。

  在销区。据北京、河北、山西、山东以及东北三省等地的销区市场反应:北方销区半数以上茶城还未复市,已恢复营业的商户也因客流稀少而营业时间普遍较短。从所售春茶产地来看,北方市场上市的绿茶以安徽、浙江、江苏、河南、四川和贵州等地的头采名优绿茶为主,销量仅为往年的20%-40%。从价格和销量看,受疫情期间运输成本增加的影响,目前销区的销售价格普遍提高5%-10%。由于市场需求仍未完全释放,大多数茶类的销售量出现下滑,产品流通不畅而产生少量积压。

  (二)线上入局困难。受规模、实力等自身条件制约,国内茶企电商能力普遍不强,因此在疫情期间转向试水电商的过程中,不少茶企感受到来自线上入局的压力。在社交电商整体下行的行业背景下,品牌和性价比已成为电商平台的护城河。新茶叶品牌和茶企进入电商,一方面缺乏电商运营经验,另一方面缺少品牌效应及性价比,难以快速入局,打开销路。从总体情况看,电商销售虽然能够缓解部分线下压力,但承担不超过30%。

  *注:受疫情影响,湖北茶叶销售问题尤其凸显。具体情况,详见湖北茶协提供的《三月湖北茶情》(附件)及需要支持企业名单。

  后期关注

  (一)做好灾情风险防控。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4月2日-4月12日),江南、华南等地区将有有较强降雨过程,各相关茶区应做好防涝准备。另外,云南、四川等地气象干旱短期内仍将持续。

  (二)注重茶叶品质。在茶叶消费不振的情况下,各茶叶企业尤其要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优化工艺、统一采摘标准、提高鲜叶等级,练好内功,硬的口碑,做好品牌。

  (三)做好批量茶叶采制准备。各地要根据采摘工缺口、市场行情与后期生产需求,积极推广机械化采收技术,引导企业使用机采设备采收鲜叶,生产加工适销对路优质大宗春茶,提高鲜叶下树率,使茶叶价值最大化,尽可能保证茶农收入。

  (四)积极推动线下消费复苏。疫情风险低等级地区要适时组织春茶主题的消费活动,以区域内茶叶店、茶饮店等为着力点,开展茶事推广活动,吸引广大消费者走出家门,进店喝茶,充分激活春茶销售市场。

  综合来看,3月份,各地茶园开采时间、春茶质量基本与往年持平,产量较去年有明显下降;名优春茶尽管仍是市场主流,但消费市场需求不足仍是主要问题。清明过后,除部分高山茶区及山东茶区外,各茶区将普遍进入盛采期,春茶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脱贫攻坚细排严查 黄山茶业助农致富

黄山区是太平猴魁的唯一产地、黄山毛峰的主产区,全区茶园面积7.5万余亩,茶农6万余人,茶产业是黄山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为使茶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主导产业,根据省、市、区有关文件要求,黄山区茶业局认真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排查工作,查找差距、总结经验,助农致富。

细致排查 发掘问题

一是排查茶产业发展带动不强问题。重点排查品牌宣传,太平猴魁质量标准,茶农科学种茶等问题。

二是茶产业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力度不大。重点排查茶产业资金支持方向、茶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等。

理清思路 对症下药

加大黄山区茶业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今年在北京、上海、杭州、合肥、西安、长沙等大城市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区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参加,特别在杭州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猴坑”牌太平猴魁茶、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六百里”牌太平猴魁茶同时荣获本届茶博会金奖,一茶获两金。举办2018年第十二届茶文化旅游节暨太平猴魁开园仪式和2018“徽州百工”太平猴魁手工制作技艺大赛;在新华网、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徽茶》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极大提高黄山区茶业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2018北京国际茶业展黄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佑隆带队宣传推介黄山区茶业)

狠抓太平猴魁质量标淮建设。2018年创建太平猴魁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成立,成为安徽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大力推广太平猴魁制作工艺规范生产,实施太平猴魁标准项目建设;加大品牌保护,“太平猴魁”国际商标已获得注册。“太平猴魁”证明商标国内续展已完成;核准了太平猴魁证明商标50余家企业使用申报工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召开黄山区茶业协会换届大会,加大市场维权打假工作。

提高黄山茶业生产管理水平。大力提高良种茶园建设,新建太平猴魁母本园50亩,良种繁育基地20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4.16万亩,无性系良种比率达54.4%。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茶区农药实行全覆盖配送,严格源头管控,不断扩大统防统治面积。推行“三品一标” 生产,目前全区有机茶认证6700亩、绿色食品茶认证1.04万亩、全区茶园实现无公害产品认证,十余家茶企生产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

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资金优先支持贫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茶园生产管理。今年安排210万元资金支持三个产茶村茶园内道路建设项目,11乡镇52村贫困户茶园管理、新茶园建设。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成立特色种养业茶叶技术指导组,全区重点产茶贫困村排定茶业专家服务指导,今年利用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工程等对有文化中青年贫困户举办三期茶叶脱产培训班。三是加大帮带措施;颁发《黄山区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的实施意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在项目申报等优先倾斜,今年表彰奖励23家贡献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广“四带一自”茶业帮扶行动。对于偏远贫困乡村茶叶品牌宣传上重点推介,今年9月份在上海举办2018上海国际茶叶展上,争取两个展位展示樵山村、麻川村两个贫困村出产茶叶等农副产品,还制作展板全方位宣传两个村情村貌,丰富农副产品和独特旅游资源。四是实施灾情兜底保障;对于贫困户茶园政府出资投保,对于遭受自然灾害给予保险补偿。今年4月8日,黄山区发生严重霜冻倒春寒危害时,对于受灾贫困户给予每亩不超过1000元补助,及时为390户贫困户发放33.7万元赔付资金,切实减轻贫困户损失。

助力脱贫 成效初显

黄山区现有茶园7.5万亩,贫困户户均茶园2亩以上,2018年全区茶叶产量1197吨、产值44999万元、平均单价375.9元/公斤,占农业总产值的31.9%,茶园亩产值6000元、茶区农民来自茶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6700元,亩产值和茶叶收入均居全省首位,茶产业不仅成为黄山区富民产业,也是贫困户脱贫致富主导产业。目前黄山区现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数为3739户7638人,已脱贫3657户7451人,茶业收入占比最高,茶产业贡献最大。

【苏贵余 黄山区茶业局副局长】

摘自:2018.12《徽茶》【茶产业扶贫】栏目

我们崇尚分享,尊重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