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色茶碗

找到约4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石家庄振头村的老灯茶馆(珍档文)

老灯,是我们村一个知名人物,因为他开办过茶馆。老灯姓刘,名老灯,村里人习惯地免去其姓氏直呼老灯。早在清朝年间,我们这一带沿袭成规有呼号的习俗,老灯也是长辈通过一定呼号程序给他呼的号,他再没有其他曾用名子。

老灯生于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在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老灯在我们村庄中心最繁华的临街地塅开办了一个茶馆。茶馆位于东西向的兴隆街北侧,正前方是南北向广平街与兴隆街丁字路口上。茶馆无匾额招牌,但人们都知道这里是茶馆。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坐北朝南。纵观茶馆外貌,这是由半米高石头为主体基础,采用砖、土坯混合建筑构成的墙体,属于传统的四梁八柱式的框架结构。这是一栋年久失修的破旧闲置平房,墙皮脱落,房屋整体变形。面阔只有一个两扇木门,西墙有两个小天窗,每天只能等到太阳偏西时,方可斜射进去一点点阳光。

茶馆内那是进深三间低矮破旧的屋子,南北长10米,东西宽3.3米。屋内终年光照不足黑咕隆咚,盛夏“三伏天”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气味,墙皮大半早已脱落,凹凸不平。进门左边西南角有个专供烧开水的煤火炉子,旁边配置一个人工推拉的风箱。不远处置放三个棕色陶釉一米多高的大瓮,专门用来储存用辘轳从井里汲上的水,长长的炉火口可同时烧四、五个锡壶开水。在东南角有两张桌子放锡壶及茶具等物品,再往里边还摆放着七八张茶桌,茶桌长2米,宽1.2米。每张茶桌两侧配有长条凳子,茶馆内可容纳二十多人同时饮茶。茶馆内的墙壁、木梁、檀条、木柱子、苫子板都被日久缭绕的烟釉包浆一层,难以辨认木头的本色。茶馆内虽十分简陋,但应有尽有,饮茶所需的物品摆放齐全。

茶馆门前兼营瓜子、烧饼、果子、挂面等其他生活日用品。老灯的妻子温氏一边兜售物品,一边搭讪招揽过往行人请进茶馆饮茶,笑纳茶客做的就是这个活气买卖。不过,老灯还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村庄里的乡亲们,远道而来的过客口渴了,喝口白开水或茶水,也不收什么费。就是沿街乞丐要口水喝,老灯也乐意送上一碗,在乡亲们心目中,老灯留下了好口碑。

老灯天生个头不高,身体瘦小,浑身上下无一处不小,而都长得匀称。他黝黑的脸膛爬满了皱纹,额头上皱纹勾勒出一个醒目的“王”字。他干瘦的浑身上下没有多少肉,一年四季手巾搭肩上,后腰上插着旱烟袋,油乎乎的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他衣着简朴,秋冬黑色为主调,春夏白色着身,一年当中总是黑系、白系两色交替的棉粗布。走起路来佝偻着腰,两只手缩进手袖筒里,整天板着脸孔不多吭一声。他发音很低,嘶哑地喉咙头像网着乱丝。人们评头论足起老灯来众口词,是一位老实人,善良瘦骨伶仃、和蔼可亲,为人厚道。他没文化,平常日子靠着养种地为生。

在民国末年,战乱纷繁,多事之秋年代,老灯竟然在村庄里开办茶馆的确难能可贵。饮茶是件清雅的事情、一种清闲的事情,老灯甚至支承着一种在人们现时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事情。老灯一个人,把茶馆经营的不温不火、尽其当然、顺其自然、来去自由、休闲自得。老灯性格内向,他面向登进茶馆门槛的茶客从不握手、不作揖、不鞠躬、不合十,有时只点头、挥挥手、微微笑笑、应声,表示允许、赞成、领会或打招呼。

“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灯每天打理的茶馆井然有序,一个人、一个炉火让生命之歌在茶烟水声中渐渐消磨。前来老灯茶馆茶客大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村里家境生活比较富裕户,外村途经路人过客,村里从事农耕种地的人们,半时不晌地把手里的工具放在茶馆门前,走进茶馆举杯豪饮,大有洗肠冲胃的爽快解渴之感。一碗落肚,倦意尽消,身体里顿时感到暖暖的,三碗饮罢,连后背也有阵阵暖意。

在我们村庄里,一般女人们不进茶馆,家境贫穷的人家更是不着茶馆的面。有时村庄里逢年过节或村里、家里有个什么大喜事等等,家道殷富人家慷慨解囊,邀请因贫穷喝不起茶水的乡亲们进茶馆喝喝茶水。也有的趁农闲时节有功夫,那些经常闲逛的老人们,溜达进茶馆里围坐在一起,漫无边际地唠唠嗑、抬抬杠、拌拌嘴热闹一番!那场面就叫吊起来不打——要得就是这股劲儿!在茶馆内,凡是茶客需要招呼老灯掌柜往茶壶里添加水时,尽管老灯个子低矮,但老灯尽量踮起脚来,抬高壶嘴与茶壶保持半米距离“用二滚三沸”的水高冲,一般冲水八分满为止。冲后加上壶盖,以保茶香。如第一壶茶高冲后,稍焖会儿茶再倒入小茶碗里慢慢喝。

我们这里的人们饮茶,从不喝凉茶、不吃茶叶、不喝半温茶、空腹不喝茶、睡前不喝茶、喝药不喝茶;壶嘴与壶嘴倒水不能相碰着,倒沸水时、不能用嘴吹热气;不称饮茶、不叫品茶、不称用茶、习惯上只称谓三个字“喝茶水”。

老灯茶馆用呈锥形的锡壶烧水,锡壶色泽灰暗,传热快、防潮、保温、耐酸、耐碱,锡不容易氧化。包浆则是慢慢加深的,呈现出亚光的色调,均匀而沉着,泡出来的茶非常清香。

那些年,茶具也无外乎提把式大瓷壶和端把式小瓷壶两种,无盖式的大碗或小茶碗,又称汤碗。经常光顾老灯茶馆的老茶客,自己配有专壶、专碗,并有明显标记,不允许他人使用,也有的茶客自带茶叶。

老灯茶馆一般上午九时开门,晚上九时关门,中午不休息,一天经营12小时。有的茶客一次进茶馆就喝上半天,也有的茶客分上午喝茶半天,下午喝茶半天,也有的茶客晚上来茶馆喝茶。茶水沏的浓淡则由自己掌握,有的茶客一壶茶水喝的泛不出茶颜色为收官标志。主要以花茶(花熏小叶)为主,也有其他三、四个茶叶品种不知其茶叶名称。茶叶来源是从石家庄经销茶叶的店铺和振头大街茶行购进,托人从外地购进、街上游走叫卖的挑担茶商买来等进茶渠道,也有茶客自带茶叶的。那个年头儿就这么几个茶叶品种,这里的人们约定俗成都是用100度的沸水冲泡茶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茶叶冲泡开,茶色透出来了方才喝茶水。

那些因家境不优裕喝不起茶水或喝不惯茶水的普通人家,他们从祖辈上流传下来的经验,在家里自制灵丹妙药的“茶水”方法。一则采取红枣在微火上焙糊,放入壶中几粒,开水冲泡,泛起红色油润后,就当茶水般饮用。虽不是茶水,但有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安神之功效。二则采取熬一锅绿豆汤,其颜色呈现绿豆原有的本色,全家人均可享用。对人身体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止渴消暑,营养成分比较丰富。三则采取熬红豆汤喝,其颜色呈现红艳艳,有清热解毒、生津、利小便、消渴、护心之功效。无论是大枣、绿豆、红豆,自然色彩斑斓纷呈,有助于人的饮食欲望大增。

老灯茶馆为了应对晚上茶客喝茶,用棉花籽油、洋油灯(煤油灯)、罩子灯吊在房顶上照明。难忘的1957年,我们村庄里终于迎来了采用电灯照明,也就是这一年,老灯茶馆开办了风风雨雨十年之久,因世事多变缘故,终于寿终正寝。一家老灯茶馆从开张到关闭力挺十年营业不衰,除老灯钟爱茶馆本行外,也源于我们振头村地处太行山山口,井陉、获鹿出山之“孔道”,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村史可追溯至隋开皇三年,振头历史上的“石邑城”繁华390余年,寸土寸金的振头“二七大集”延绵四百多年历史,振头村素有“日进斗金、夜出斗银”之说。自从老灯茶馆炉火熄灭之后,至今已有五十八年历史了,村庄里从未有人再开办过第二家茶馆!

老灯于1984年去世。永远的老灯茶馆将给振头村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北方村庄那些年里,弘扬茶文化具有“标本”意义的一段佳话。(写于2015年12月12日)

【(摘自2018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张聚锋(河北石家庄),系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理事、石家庄市振头文化研究室创办人)】

老灯茶馆

老灯,是我们村一个知名人物,因为他开办过茶馆。老灯姓刘,名老灯,村里人习惯地免去其姓氏直呼老灯。早在清朝年间,我们这一带沿袭成规有呼号的习俗,老灯也是长辈通过一定呼号程序给他呼的号,他再没有其他曾用名子。

老灯生于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在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老灯在我们村庄中心最繁华的临街地塅开办了一个茶馆。茶馆位于东西向的兴隆街北侧,正前方是南北向广平街与兴隆街丁字路口上。茶馆无匾额招牌,但人们都知道这里是茶馆。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坐北朝南。纵观茶馆外貌,这是由半米高石头为主体基础,采用砖、土坯混合建筑构成的墙体,属于传统的四梁八柱式的框架结构。这是一栋年久失修的破旧闲置平房,墙皮脱落,房屋整体变形。面阔只有一个两扇木门,西墙有两个小天窗,每天只能等到太阳偏西时,方可斜射进去一点点阳光。

茶馆内那是进深三间低矮破旧的屋子,南北长10米,东西宽3.3米。屋内终年光照不足黑咕隆咚,盛夏“三伏天”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气味,墙皮大半早已脱落,凹凸不平。进门左边西南角有个专供烧开水的煤火炉子,旁边配置一个人工推拉的风箱。不远处置放三个棕色陶釉一米多高的大瓮,专门用来储存用辘轳从井里汲上的水,长长的炉火口可同时烧四、五个锡壶开水。在东南角有两张桌子放锡壶及茶具等物品,再往里边还摆放着七八张茶桌,茶桌长2米,宽1.2米。每张茶桌两侧配有长条凳子,茶馆内可容纳20多人同时饮茶。茶馆内的墙壁、木梁、檀条、木柱子、苫子板都被日久缭绕的烟釉包浆一层,难以辨认木头的本色。茶馆内虽十分简陋,但应有尽有,饮茶所需的物品摆放齐全。

茶馆门前兼营瓜子、烧饼、果子、挂面等其他生活日用品。老灯的妻子温氏一边兜售物品,一边搭讪招揽过往行人请进茶馆饮茶,笑纳茶客做的就是这个活气买卖。不过,老灯还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村庄里的乡亲们,远道而来的过客口渴了,喝口白开水或茶水,也不收什么费。就是沿街乞丐要口水喝,老灯也乐意送上一碗,在乡亲们心目中,老灯留下了好口碑。

老灯天生个头不高,身体瘦小,浑身上下无一处不小,而都长得匀称。他黝黑的脸膛爬满了皱纹,额头上皱纹勾勒出一个醒目的“王”字。他干瘦的浑身上下没有多少肉,一年四季手巾搭肩上,后腰上插着旱烟袋,油乎乎的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他衣着简朴,秋冬黑色为主调,春夏白色着身,一年当中总是黑系、白系两色交替的棉粗布。走起路来佝偻着腰,两只手缩进手袖筒里,整天板着脸孔不多吭一声。他发音很低,嘶哑地喉咙头像网着乱丝。人们评头论足起老灯来众口词,是一位老实人,善良瘦骨伶仃、和蔼可亲,为人厚道。他没文化,平常日子靠着养种地为生。

在民国末年,战乱纷繁,多事之秋年代,老灯竟然在村庄里开办茶馆的确难能可贵。饮茶是件清雅的事情、一种清闲的事情,老灯甚至支承着一种在人们现时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事情。老灯一个人,把茶馆经营的不温不火、尽其当然、顺其自然、来去自由、休闲自得。老灯性格内向,他面向登进茶馆门槛的茶客从不握手、不作揖、不鞠躬、不合十,有时只点头、挥挥手、微微笑笑、应声,表示允许、赞成、领会或打招呼。

“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灯每天打理的茶馆井然有序,一个人、一个炉火让生命之歌在茶烟水声中渐渐消磨。前来老灯茶馆茶客大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村里家境生活比较富裕户,外村途经路人过客,村里从事农耕种地的人们,半时不晌地把手里的工具放在茶馆门前,走进茶馆举杯豪饮,大有洗肠冲胃的爽快解渴之感。一碗落肚,倦意尽消,身体里顿时感到暖暖的,三碗饮罢,连后背也有阵阵暖意。

在我们村庄里,一般女人们不进茶馆,家境贫穷的人家更是不着茶馆的面。有时村庄里逢年过节或村里、家里有个什么大喜事等等,家道殷富人家慷慨解囊,邀请因贫穷喝不起茶水的乡亲们进茶馆喝喝茶水。也有的趁农闲时节有功夫,那些经常闲逛的老人们,溜达进茶馆里围坐在一起,漫无边际地唠唠嗑、抬抬杠、拌拌嘴热闹一番!那场面就叫吊起来不打——要得就是这股劲儿!在茶馆内,凡是茶客需要招呼老灯掌柜往茶壶里添加水时,尽管老灯个子低矮,但老灯尽量踮起脚来,抬高壶嘴与茶壶保持半米距离“用二滚三沸”的水高冲,一般冲水八分满为止。冲后加上壶盖,以保茶香。如第一壶茶高冲后,稍焖会儿茶再倒入小茶碗里慢慢喝。

我们这里的人们饮茶,从不喝凉茶、不吃茶叶、不喝半温茶、空腹不喝茶、睡前不喝茶、喝药不喝茶;壶嘴与壶嘴倒水不能相碰着,倒沸水时、不能用嘴吹热气;不称饮茶、不叫品茶、不称用茶、习惯上只称谓三个字“喝茶水”。

老灯茶馆用呈锥形的锡壶烧水,锡壶色泽灰暗,传热快、防潮、保温、耐酸、耐碱,锡不容易氧化。包浆则是慢慢加深的,呈现出亚光的色调,均匀而沉着,泡出来的茶非常清香。

那些年,茶具也无外乎提把式大瓷壶和端把式小瓷壶两种,无盖式的大碗或小茶碗,又称汤碗。经常光顾老灯茶馆的老茶客,自己配有专壶、专碗,并有明显标记,不允许他人使用,也有的茶客自带茶叶。

老灯茶馆一般上午9时开门,晚上9时关门,中午不休息,一天经营12小时。有的茶客一次进茶馆就喝上半天,也有的茶客分上午喝茶半天,下午喝茶半天,也有的茶客晚上来茶馆喝茶。茶水沏的浓淡则由自己掌握,有的茶客一壶茶水喝的泛不出茶颜色为收官标志。主要以花茶(花熏小叶)为主,也有其他三、四个茶叶品种不知其茶叶名称。茶叶来源是从石家庄经销茶叶的店铺和振头大街茶行购进,托人从外地购进、街上游走叫卖的挑担茶商买来等进茶渠道,也有茶客自带茶叶的。那个年头儿就这么几个茶叶品种,这里的人们约定俗成都是用100度的沸水冲泡茶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茶叶冲泡开,茶色透出来了方才喝茶水。

那些因家境不优裕喝不起茶水或喝不惯茶水的普通人家,他们从祖辈上流传下来的经验,在家里自制灵丹妙药的“茶水”方法。一则采取红枣在微火上焙糊,放入壶中几粒,开水冲泡,泛起红色油润后,就当茶水般饮用。虽不是茶水,但有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安神之功效。二则采取熬一锅绿豆汤,其颜色呈现绿豆原有的本色,全家人均可享用。对人身体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止渴消暑,营养成分比较丰富。三则采取熬红豆汤喝,其颜色呈现红艳艳,有清热解毒、生津、利小便、消渴、护心之功效。无论是大枣、绿豆、红豆,自然色彩斑斓纷呈,有助于人的饮食欲望大增。

老灯茶馆为了应对晚上茶客喝茶,用棉花籽油、洋油灯(煤油灯)、罩子灯吊在房顶上照明。难忘的1957年,我们村庄里终于迎来了采用电灯照明,也就是这一年,老灯茶馆开办了风风雨雨10年之久,因世事多变缘故,终于寿终正寝。一家老灯茶馆从开张到关闭力挺10年营业不衰,除老灯钟爱茶馆本行外,也源于我们振头村地处太行山山口,井陉、获鹿出山之“孔道”,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村史可追溯至隋开皇三年,振头历史上的“石邑城”繁华390余年,寸土寸金的振头“二七大集”延绵400多年历史,振头村素有“日进斗金、夜出斗银”之说。自从老灯茶馆炉火熄灭之后,至今已有58年历史了,村庄里从未有人再开办过第二家茶馆!

老灯于1984年去世。永远的老灯茶馆将给振头村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北方村庄那些年里,弘扬茶文化具有“标本”意义的一段佳话!

【摘自2016年6月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张聚锋(河北石家庄),系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理事、石家庄市振头文化研究室创办人】

产品评测:2016年润元昌勐海红韵熟茶357克

  2016年润元昌勐海红韵熟茶357克品鉴报告

  一、缘起

  2019年4月21日,新茶网发布了一个“2016年润元昌勐海红韵熟茶357克”试用评测的信息。我看到这个信息后,加上自己还是蛮喜欢布朗茶区和老班章产区,又注重产品的后期转化价值和熟茶的陈香。又写了一些布朗茶区的茶评测。也知道润元昌坚持以大树茶为主,坚持以春茶为主,坚持以高山古树茶为主,产品口感“浓强丰富、饱满厚实”。

  2019年4月21日17:18,我在这个评测信息后回复了“润元昌的试过,勐海红韵可以标志着是款熟茶,茶汤为红色。这款好像曾经也出现过,可以一试。”也就没有太多的关注这款茶的进展和花落谁家。

  二、收茶

  “2016年润元昌勐海红韵熟茶357克”征集时间结束,我也没有跟踪和关注过自己是否得茶,只是每天去申请新征集的茶留言。每当一个产品给出派茶的结果,就有茶友会在微信群里公布那些人得了那款茶。我也想多关注,却工作不容许,其他事情特别多。公布获茶结果,我是第二天才知道。

  更奇怪的是这款茶从新茶网发出之后,我可以通过手机情景智能功能看到物流信息,到了长沙之后,却又变化了一家物流公司,成为邮政的包裹。三四天之后,才看到被签收,却在菜鸟驿站、妈妈驿站都查不到这个件,也收不到快递在驿站入库的短信息和取件码,这确实让我着急了一个多礼拜,总是没有结果,我也就没有管了。几天之后,我取了一堆快递,又在快递里找到了这个包裹,驿站给我的解释是几个代办点取消,很多快递滞留。

  三、拆茶

  看到那种方形的纸盒和新茶网的面单,我就猜测应该是“2016年润元昌勐海红韵熟茶357克”的货到。这个小事故,拖了大概半个月。

  我拆掉纸盒和气泡,露出一个薄薄的茶饼。饼的正面整体色调是朱红色,布置成大圈,有大圆圈,茶名“云南勐海生态乔木圆茶”及厂家、地址“勐海润元昌茶厂·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还有时间和茶种,即左边的“二0一六”,右边的“普洱茶(熟茶),净含量:357克”。第二圈是内圈,它是一个红色圈,有“源自勐海生态古树茶园  底蕴丰厚韵味悠长”和商品名字“勐海红韵”。第三圈也是核心部分,其实就是润元昌的名字和logo,名字为黑色,logo为金色。在仔细辨认,这个包装纸是有图案和花纹的,图案就是金色茶芽,只是这些图案不是实图,还是每个图案用点点来描述。

  翻到茶饼的背面,它是白棉纸。绵纸上有些简单的商品文字介绍。包括产品名称、唛号、配料、产地、净含量、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储存条件、保质期、制造商、地址、电话、邮编、生产日期等,标明的生产日期是2016年10月12日。

  四、剥茶

  我看完这些情况,当天没有去拆这饼茶,还是放在一个盛茶的小纸箱里。过了两三天,我才有时间坐下来,就准备来好好的拆一下这饼茶,搞一泡下午解解馋。

  从茶饼背面拆开绵纸,有一页内飞,一行醒目的字:“润元昌熟茶,春茶发酵的熟茶”,文字分两段,一段介绍润元昌是大班章产区第一家精制茶厂,第二段是有关春茶。茶饼比较紧凑、光滑,茶饼漆黑,杂有黄色茶芽,浅黄色分布不太均匀,有些黄褐色的感觉。茶芽比较粗壮,纹理却不太清楚。我本来准备用茶刀来开茶的,从边沿挑了一些茶芽,拆了三四克茶,来了兴趣,想还多拆几克,却又不是很好拆,只好掰,还不敢用力,怕掰断茶饼。只能轻轻的掰,却掰了一块四五克的茶饼。

  五、醒茶

  我本来准备接完小孩就开始泡茶。才把小孩接到家门口,就有朋友来电话,约我见面谈个事情,也就没有管这个拆下来的熟普,让它放在开放的书架上,让其自己醒茶。等我回家,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不想再泡茶喝了。

  两天过去了,那个盛茶的茶荷放在我的书架前。我看着它,不得不要对它有个合理的解说才行,还醒着就味道消失了。

  六、洗茶

  那天天气很好,外面艳阳高照,我的阳台正好阴着。三点钟左右,虽然光线还有点强烈,但是已经不影响我的拍摄,我就开汤试茶。

  因为茶叶粗条,拆的时候也没有拆碎,我只想冲洗一下灰尘,其他的汤色就看它慢慢呈现。此次试茶的器具,有120毫升的薄瓷蓝花盖碗,一个内壁为米黄色敞口瓷碗。开水用过滤纯净水电烧壶烧1000毫升。

  注入开水,洗茶的时间大概5秒钟,没有酱油的颜色,有非常明显清澈的茶汤,茶汤水的颜色没有加深多少。茶叶经过开水冲洗后,茶叶本身出现一种黑油油的亮光。

  七、试茶

  开水烧壶的壶嘴对准盖碗的边沿,让开水沿盖碗边沿缓缓注入碗内。注入的开水五分之四即止,开水倒好之后,不用碗盖催茶。出汤时不用过滤网,也不经过公道杯,直接倒入茶碗。为了操作方便,出汤时加碗盖扣紧防止茶叶随汤流出,也防止茶汤烫手。开水倒好之后,不用碗盖催茶。每泡出汤倒入茶碗,每碗只喝两口,没有喝完的茶汤直接倒掉,不再储存,不综合试味。

  第一泡。茶叶的叶片由紧凑、卷曲有所松动舒展,茶叶油亮深黑色。盖碗内汤汁颜色微红底褐,出汤后在茶碗呈深酒红色,手机侧拍成照片成酒红色。3秒出汤,茶汤透明有质感,如油。入口微甜舒适,后有鲜爽满口,滑过喉咙畅顺,回口为陈香气,舌边呈微涩感,舌尖留下微麻。

  第二泡。茶叶的碎叶片舒平,整叶片卷曲空间越来越大。茶叶从深黑色转向部分浅黄色。盖碗内汤汁颜色微红底褐,出汤后在茶碗呈酱酒红色,手机侧拍成照片成酒红色。2秒出汤,茶汤透明有质感,如植物油脂。入口高香满口,鲜气爽快,滑过喉咙畅顺,陈香渐淡,无涩无麻。十分中和的感觉,舒畅无比。

  第三泡。茶叶的叶片松散,叶枝弯曲减少,慢慢伸直。茶叶均带浅黄色,主色调褐黄色。盖碗内汤汁颜色微红底褐,出汤后在茶碗呈酱酒红色,手机侧拍成照片成酒红色。2秒出汤,茶汤透明有质感,如植物油脂。入口鲜气高扬,爽滑舒畅,滑过喉咙畅快,陈香已无。十分中和,舒畅无比,过喉回甘,甜香回荡。

  第四泡。茶叶的叶片平舒,松散无度。茶叶均带浅黄、浅红色,主色调褐黄色。盖碗内汤汁颜色微红底褐,出汤后在茶碗呈酱酒红色,手机侧拍成照片成酒红色。2秒出汤,茶汤透明有质感,如植物油脂。入口微甜,鲜味回荡,爽滑舒畅,滑过喉咙畅快。中和舒畅,过喉回甘,甜香回荡。

  四泡之后,味道已经均衡,与第四泡差不多,可以持续十泡,十五泡之后味道渐淡。

  八、总结和建议

  此茶品质好,叶料粗壮,发酵工艺很好。汤色油亮,颜色酱红。适合于大壶冲泡、少量冲泡,茶亭秒出。茶汤饱满强列,陈香明显,味醇沁甜,变化不大,润喉有声,滑爽畅涌,透明度好,吞咽顺畅。耐泡有味,醒茶持久。(2019.6.1-7)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