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茶口口感香气怎么形容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算怪象还是妖风:你迷恋的到底是“老茶”还是“过期”茶

毫不客气的说,所谓的陈化,大部分都是给过期茶找了个很好的销售借口而已。

开篇有一个重要的定义,题目中谈及的过期茶,主要指的是市场各种来路的老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年份,超过六大茶类人们认同的常规试饮期,比如放了四五年的红茶,两年以上的绿茶,放了五六年的白毫银针等。因为现在除了绿茶,其他茶类有着越来越老,就越被市场追捧的局面,我觉得稍微有点混乱的。

1、哪来的妖风?

其实以前,中国是个绿茶为主的环境,所以饮茶文化中并没有太多追求老茶的审美偏好。

如果非要说饮用陈茶的习惯,民间有,但是大都不是为了品饮其滋味,而是为了药用。

比如在黄山,有些家庭会存放一点点老的祁红,当作药物来使用,长辈们说可以消毒杀菌。这一点我稍微有歧义,在新茶相对多酚类没有被氧化更多的前提下,我的理解新茶的杀菌效果更好,但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可能有独到的地方,我们也给予尊重和理解。但至于喝老茶跟好不好喝,在以前也很少有人提及。

市场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了一股妖风,让老茶开始越来越走俏。

2、我狠起来,连我自己都骗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喝茶,带来一泡所谓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红茶,说是极其珍贵带来与众人分享。

第一杯入口酸,陈味扑鼻而来,还带有焦糊的味道,就在我抬头想看众人的表情时候,我看到分享者眉头皱了一下,但其还是强忍着身体的不悦,只说了一句:“这个茶陈韵十足”。

我想,这个场面应该有不少人经历过吧?

3、商业互捧下的假大师

来谈一下最近抖音较火的一位卖老茶的“大师”,梁某。

经常能够看到晒各种老茶的视频,从泡茶开始到品茶,形容到如天赐珍馐一样的美味,隔屏让你觉得喝茶原来是这么美妙的一件事情。他自己手上的茶叶是否好喝姑且不论,但各种老白茶,乌龙茶,甚至还有红茶等,都统一归纳成香气突出,口感柔和,带有果酸。吊足了看客的胃口,不禁想问,老茶真的有那么好喝吗?

如果仔细看过他视频的专业人士,一眼就知道其是个半吊子,条索粗大的岩茶,被其形容成紧结,乌黑的叶底被形容成叶底鲜活,连最基本的评茶术语都不懂,拉出来一堆带着享受时的评价,对于观众还是很受用的。

另外,有的时候也能看到各位现存一些大师与其互动,甚至送各种茶样,指点一二。看似得到业界认可,实际上有人帮你处理那些没卖完剩下的库存,而且比新茶买的还贵,谁不愿意跟他合作?

商业合作互吹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收割你们这帮吃瓜韭菜。

4、你手里的过期茶,真的好喝吗?

写文章,总归要有一个不同立场下的观点,如果在这里还用所谓的“适口为珍”这种政治正确的废话来通读全文,我劝你就此打住,读下去没有意义了。

其实我一直都试图去理解很多老茶,所以每年也会花一定的精力去收集,采购各类别老茶去喝,或者去朋友那边喝一些老茶。

坦白的说,我几乎只认可类似生普,黑茶如六堡、苻砖之类的茶叶,其他的绝大部分各种老茶大部分都变得四不像,香气溃散,汤感淡薄的占大多数。而且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茶汤上,几乎都变得淡而发散,既没有原来的特点,喝起来也没有让人觉得符合茶应该有的愉悦体验。当然,在任何时候我都接受一句那是你没喝到好的这句话来打脸,有这个想法的可以寄来各种你认为好的,我来者不拒,真好的话,我免费为你各渠道宣传。

5、只有找不出的缺点,没有形容不了的特点

他们是怎么形容老茶的?

味道淡——柔和

陈味——陈香

没有茶味——无味之味

香气无——香气沉稳

无法形容乱七八糟的味道——岁月的痕迹

这里不一一列举了,看着恶心。

所以各位放心,那些卖老茶的,只有你找不出的缺点,没有他们形容不了的特点。

也许,因为爱,所以满眼都是优点吧。

6、标准的不标准

茶叶按照国家规定是需要标注生产日期的,根据GB-7718-2016预包装食品规定,茶叶在外包装上面是需要标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但是,在地方标准中,各个茶类大部分都只标注了标签按照GB-7718-2016或者GB-7718-2011的规定,需要标注生产日期,但并没有写各类茶明确的保质期。

再加上比如普洱的标准也写过了,在符合GB/T22111-2008 标准前提下,可以长期保存。

白茶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原国标GB/T 22291-2008中并没有指出白茶适合长期保存,而在新版国标GB/T 22291-2017中,指出符合保存条件下,可以长期存储,是不是也可以看成是为了顺应市场的一小步呢?

那么在标准的混杂情况下,标准,也都看起来不那么标准了。

7、就算再乱,还是需要厘清

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陈茶”这个问题?

其实我原本想以专业的角度去梳理一整套逻辑,但是奈何我专业知识体系不够,花了四天时间思考,也没有能力厘清茶叶存储转化的理化逻辑,所以在此就还是简单从体验角度去建议一个看待老茶的原则。在文末我会详细写一下我认为专业层面的转化概念,内容较为枯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看法和认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读一下,也欢迎斧正。

我的看法如下

1、家底要够厚

其实我前面也提到了,很多我接触到的老茶的通病就是香气低沉,滋味淡薄,在某种层面可以视同可溶物的大大缺失,所以,我认为如果要喝一些有价值的陈化茶,至少要有足够的内质供其后期转化。否则进入到淡而无味,香气全无的老茶,剩下的只能是无味之味的意淫。

2、大部分人群认定的好喝

无论你怎么老,多么少见,得好喝吧?因为仓储和茶叶的品质和来源不确定性,那种尖酸,杂味,焦苦,甚至霉味的茶肯定是算不上好喝的。哪怕就是宇宙诞生时期的,品饮的价值也都没有了。

所以,在这里我认为大部分人认为的好喝,至少还是能体现出茶叶本身该有的:甜,醇,香,爽,鲜,回甘生津各种使人愉悦的体验。

别杠,这种愉悦的体验是基于生理判断的,别为了和老茶,跟自己身体抬杠,真的。

3、是否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完全是,但至少大面还应该这样。至少在我个人经历上来说。

陈年绿茶失去了鲜爽和清香,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红茶失去了香和醇厚,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白毫银针失去了清鲜和多了陈味,喝起来是奇怪的。

陈年的乌龙茶失去了高香和丢掉了岩骨,我为什么不去喝红茶?

......

当然茶叶的变化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我说了不完全是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4、适度的后熟不等于老茶

相对于茶叶完成干燥那一步的新,和适当放置的后熟,确实经过一定时期合理存放的茶叶会变得更好喝。

例如

所以有些高端的龙井,在制作完成后,还会放入石灰缸进行一个星期的后熟。

岩茶,需要更长的时间褪去火气透发出茶叶的本香,这一点也是公认的。

但这一点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撑的,比如红茶经过适度存放后,因为醌类物质受到含水率和良好保存条件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氧化,会发生可逆的变化,所以红茶在制作完成后短期内会存在一个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上升的一个过程,可溶物的增加,茶汤会变得更好喝。但长期看,随着氧化的进一步深入,可溶物减小,品质还是下降的。

所以,无论是前人的智慧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适度的陈放后熟是有必要的。

最后,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当你喝到各种来路不明数年甚至几十年的老茶的时候,你真的觉得那口茶汤好喝吗?

这并不需要答案,问自己就足够了。

以下是我对转化专业部分的看法,本不想放在正文中,因为前面说了我目前也没有能力厘清专业逻辑,因为目前无论是大学教材,各种我们茶行业从业者(非专业研究方向)能查到的资料,都没有一个系统性关于茶叶老茶和陈茶转化的系统理论体系,包括茶叶质量与安全学中也明确指出,关于茶叶存储的很多变化路径,研究还不充分。所以我个人目前的能力和资源,也只能研究到这了。

有可能存在的转化路径

1、氧化路径

对于普通人,没有办法达到绝对意义上的隔绝空气所以茶叶制作完成后氧化的路径是一直存在的。

多酚的氧化

比如多酚类物质,是茶汤浓度和厚度的重要物质。一方面会氧化缩合成高聚物,难溶于水,但另一方面比如红茶因多酚氧化,初级产物会产生茶黄素,短期看又会增加茶汤的品质。部分介于多酚类物质和茶黄素之间不稳定的醌,有可能会因为很难进一步氧化而被还原。所以多酚氧化路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基本都是短期看品质上升,长期氧化聚合整体大幅度降低,造成茶汤浓度下降的。

氨基酸的变化

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组分发生变化。有益于茶汤滋味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被大量氧化,红茶里的氨基酸还可能会跟咖啡碱等进一步进入高聚物缩合。而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新的游离氨基酸,并不能改善茶叶的品质。所以,不管什么茶叶,鲜爽度只会越来越差。

香气物质的变化

香气物质在氧化路径下,特别酯类的物质是氧化减少的,氧化分解成一些低分子的醛,醇等挥发性物质,造成香气下降。而且,脂肪族物质可能会氧化腐败,还有其他一些物质也会产生酸败,陈等不良气味。

2、微生物转化

微生物的转化目前研究资料其实非常少的,但我根据资料学习看法主要是这样,所有茶叶都不可能说完全避免微生物的侵入,但是很多茶类因为有高温烘干的作用,本身微生物芽孢的存留量较低,在保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低含水率),微生物作用不会特别明显。

而目前生普的晒青方式是可以明确有微生物着落的,由于没有经过高温渥堆,所以我个人认为也不能明确是否有建立起优势菌种的过程,那么生普微生物转化路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黑茶类,因为经过高温渥堆,建立起了大量优势菌种,并且都是对人体无害的,那么后期转化就会进入一个微生物不断裂解大分子,让更多可溶物出现的情况,也会让茶叶变得汤感变厚,滋味变醇的情况。

另外多提及一点,因为茶叶含水率低,所以微生物就算有影响,我认为这个过程也是极度缓慢的。

3、酶的作用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大部分经过高温制成的茶叶,基本都会让酶在成品茶中失活(不可逆),但是也有资料指出,酶依旧会有残余酶存在,那么酶的作用有各种注入氧化,过氧化,裂解等等,但是有一点,一般茶叶的存储条件含水率是需要控制在较低水平,茶叶一般不太会超过13%这个含水率,否则茶叶会霉变。所以我认为就算有残余酶的存在(哪怕是白茶)作用是在茶叶后期存储中受到抑制的。

其实,茶叶的后续可能存在常规转化可能主要就是这几条路径,所以专业上我认为关于茶叶的转化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但实际上我认为很多老茶是不能明确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的,那么仓储条件不一样,其实最怕的就是微生物(杂菌)带来的问题。

所以如果没有良好存储条件下的老茶,我认为处于安全角度而言,尽量少喝。

——本文来自恋山堂,感谢作者付出

帮你全面起底金骏眉红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金骏眉,你可能没喝过、没见过,但一定是听说过;你也可能喝过却喝不明白,但是知道这个茶不错。


--- 识金骏眉 ---


①金骏眉,故乡桐木。


武夷山桐木,是金骏眉的故乡。


这里是世界红茶发源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桐木关地势高峻,96.3%的森林覆盖率, 其主要的产茶区平均海拔均在1200米左右,120天的年均雾日,11-18℃的年平均气温,2000毫米左右的年均降水量,平均湿度为80%,4.5-5的土壤PH值,30-90厘米的土壤厚度,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和加工。


许多人追捧金骏眉,莫过于能够在茶中喝到这世外桃源般的清新感。



②金骏眉,珍贵芽头?


金骏眉,常常被人称道的,便是这颗颗芽头。


我们都知道,采用芽头来制作的金骏眉,许多成本都在采摘上的精细活儿。所以,才有了这金骏眉这茶中珍品。


什么,你不懂得怎么分辨芽头?


瞧,这干茶,乌润的茶条索卷曲,伴有金黄色的茶绒茶毫,这金灿灿的便是芽。


③鉴工艺,出好茶。


金骏眉茶,在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基础进行改良,采用创新工艺研发的红茶,属于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是2005年研制出的新品种红茶。


其基本制作工序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以芽头来制茶,需要时时呵护这嫩嫩的芽头,制作时耗费的心力也非常大。

《武夷山金骏眉红茶生物化学》载曰:金骏眉红茶中的氨基酸通过提取,纯化,分离,鉴定共有26种,其中20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6种是非蛋白质氨基酸。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


有了到位的工艺,金骏眉拥有着丰富花果甜香与非常润滑的。


--- 雅趣 ---


金骏眉,这个名字或许让人觉得有点拗口,送礼出去难免要聊些趣事雅闻。


金者,贵重之物也。



“骏”字主要有三层涵义 :

骏,同“峻”,其采于崇山峻岭之中;

骏,其外形似马(海马状),而马则奔腾之快也;   

骏,喻义能像骏马奔腾一样快速推广。

也有说,取自金骏眉创始人之一梁骏德的骏。


形容外形。眉者,乃寿者长久之意,且茶类中好芽制成称眉者,如有寿眉、珍眉等,所以眉本意是指细小的高级茶尖、茶芽。



--- 赏茶 ---


绵顺滑口,拥有“清、和、醇、厚、香”的特点。


外型:细小而紧秀。颜色为金、黄、黑相间。金黄色的为茶的绒毛、嫩芽,条索紧结纤细,圆而挺直,有锋苗,身骨重,匀整。



汤色:开汤金黄,水中带甜,甜里透香,连泡5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杯底花果香,花蜜香显。


香气:特别,干茶香气清香;热汤香气清爽纯正;温汤(45℃左右)熟香细腻;冷汤清和幽雅,清高持久。



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


温馨提示:希望茶更香,则用高温高冲,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而温度要控制在85-90度之间;希望茶更甜,只需要把水稍稍凉一会,再细细地注入壶中,温柔地对待茶叶,它会更甜润的,温度这在80-85度左右。

这十种“奇葩”茶,第6个很重口!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中国是古老的产茶国,

小小的叶子在历史的沉淀中

也玩出了许多花样,

今天就来介绍10款“奇葩茶叶”,

看看有没有你尝过的呢?

01

琴鱼茶,吃法最奇葩

“琴鱼茶”流传于皖南泾县,因用琴鱼制作而得名。

在阳春三月柳绿桃红时,当地人用特制的三角网等捕捞工具将琴鱼捞起后,趁着鲜活将鱼放进有茶叶、桂皮、茴香、糖、盐等调料的沸水中,煮熟后放到篾匾上晾净除湿,再用木炭火将其烘干至橙黄色。

琴鱼茶随着沸水的冲泡,杯中立即会腾起一团绿雾,清澈的茶汤中琴鱼就好像“死而复生”,它们个个头朝上、尾朝下、嘴微张、眼圆睁,在杯中摇摆游弋,如戏水、似遨游,可谓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琴鱼茶略带茶味,更有淡淡的腥味、咸味与鲜味,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茶汤饮后,可将鱼干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其肉嫩酥软、咸中带甜,鲜美爽口令人欲罢不能。

02

安吉白茶,归属最奇葩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之所以叫“白茶”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但有意思的是,它的制法却完全是绿茶的套路,所以,哪怕它名称再嘻哈,它也是属于绿茶的行列。

03

碧螺春,名字来源最奇葩

碧螺春原本是不叫碧螺春的,它有一个惊人的名字,叫“吓煞人香”,是形容其香气了得,香到“吓煞人”也!

直到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开南巡,品饮到这样的好茶,觉得其名字难登大雅之堂,于是依据其形状改名为“碧螺春”。

04

“油炸雀舌”,吃法最奇葩

乍一看这个标题,你是不是以为是什么美味佳肴?

其实这里的“雀舌”是指的黄山毛峰中的极品,是茶叶来的。

油炸雀舌是将茶叶泡开沥干,放入油锅中炸炒并放入鸡蛋翻炒均匀,有没有像香葱炒蛋的做法?

这一盘算下来也是蛮贵的,茶叶这样吃,也是奇葩够了!

05

千两茶,外形最奇葩

做茶就做茶,不能安静做个小清新吗?千两茶就是这样一个大老粗,做成长条形的千两茶动辄上百斤,哪怕它很值钱,小偷也不会偷,因为,根本扛不动。

千两茶系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

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06

虫屎茶,混搭最奇葩

虫屎茶,又名龙珠茶,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

湖南安化当地制作好的黑茶在存放过程中会招引许多安化特有的黑茶茶虫。

当这些小虫吃完黑茶后,便留下比芝麻还小的粒状排泄物,也就是虫屎,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就变成了可以饮用的虫屎茶。

虫茶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和活性物质,可降暑消食,提神解渴,对痔疮及牙龈出血有一定疗效。

07

凤凰单丛,鸭屎香叫法最奇葩

凤凰单丛依据香型分类有十多种,什么芝兰香啦,肉桂香啦,但最奇葩的莫过于鸭屎香。

茶本来是文艺高雅的东西,怎么用鸭屎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茶香,这样真的好吗?

08

九曲红梅,干茶细得最奇葩

九曲红梅是红茶中珍品,产于钱塘江畔,风韵独特,色香味形俱佳。

说到九曲红梅的奇葩之处,就在于它的干茶细若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互相勾在一起,也正是一副难分难舍的样子!

09

六安瓜片,原料最奇葩

都说茶树芽头是精华,可六安瓜片就是这么任性,芽头不要!

在采摘过程中去掉了芽和梗,所以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单片叶子制成的茶,真奇葩!

至于六安瓜片茶树的芽头到底去了哪儿,众说纷纭,有的说做成了黄芽茶有的说拿去提取高科技物质,甚至还有搞笑的朋友说是不是拿去泡脚了。你觉得呢?

10

苦瓜茶,造型最奇葩

苦瓜茶也叫苦瓜铁观音,产自福建安溪。

苦瓜茶和柑普茶性质差不多,用陈年的铁观音和苦瓜制作而成。

将陈年铁观音放入苦瓜内,通过烘焙工艺进行加工制作,不仅具有铁观音的醇厚,还具有苦瓜的下火作用。

虽然外形确实奇怪,但滋味还不错,口感醇厚,余韵浓浓。

以上10种“奇葩”茶,你觉得哪个最奇葩?

来源:茶道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