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河源茶叶优势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年产量8185吨!河源“小茶叶”撬起“大茶业”

“这是今年刚炒好的春茶,大家来品尝一下。”近日,一场业务交流茶话会在深圳龙华对口帮扶紫金农产品展销中心举行,茶企负责人、品茗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茶叶品质和产业升级等话题。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完善“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推进岭南蔬果、禽畜、水产、南药、茶叶等培优提质。茶产业在我市历史悠长。近年来,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精心布局,把茶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富民兴村的重点工程来抓,全市整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2亿元,紫金县、东源县分别成功创建省级茶叶产业园。据统计,全市现有茶叶企业3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


紫金县苏区镇青溪村青林峰茶叶种植基地


拓产业:全市茶叶种植面积约14.52万亩

“第一次到紫金县南岭镇,好像到了‘仙境’,周围都是原始森林,生态环境特别好。”紫金县金丰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已种植茶叶1000亩,她对茶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紫金县金丰号种植基地加快建设的同时,和平县以青州镇、热水镇为核心区的万亩茶叶种植基地建设也开足马力,该县希望通过种植示范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紫金县南岭镇庄田村茶农在采春茶

一盏高山茶,天地小壶中。生态优势是我市发展茶产业天然优势,茶产业作为我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在“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等新业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从2017年开始,我市就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支持茶产业发展。出台了《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源市茶叶产业生态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8年)》,引导构建茶叶产业“一心二园三区一带”的发展格局;《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明确,以奖励措施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新种茶树符合要求每亩可补助1000元;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计划,连片种植茶叶100亩以上的,市级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一项项制度的推行,助推我市茶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茶叶种植面积为145246亩,茶叶产量为8185吨,全市现有茶产业企业3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

和平县东水镇增坑村村民身穿畲族服饰采春茶

树品牌:优质名茶畅销省内外

近日,第七届亚太茶茗大奖赛获奖名单公布,我市多家茶企选送的24个茶叶品牌分别获得特别金奖、金奖和银奖等奖项。亚太茶茗大奖是一项国际性评比活动,被誉为亚太地区茶叶界顶级赛事。

过去,我市的茶叶品牌较多,茶叶作为原料茶销售价格不高。随着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持续加码,我市多款茶叶在国家、省等评比中脱颖而出,“河源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并远销省内外。

名茶还需有名牌,做好茶品牌是产业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茶叶品牌做强做大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凌彩金认为,河源应该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茶文化、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专业技能人才,规范和统一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培育和壮大河源茶的核心拳头产品,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

市茶叶协会秘书长曾伟霞表示,今年以来,协会每周都会举办茶话会活动,邀请会员及品茗爱好者探讨制茶工艺、加工标准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河源的茶叶品质。“协会将多措并举,助力我市打造茶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河源茶叶区域公共品牌,让河源茶叶走向更大市场。”曾伟霞说。


东源县仙湖山,海拔1200米,常年云雾缭绕。当地有500多年的种茶史。

据统计,我市茶叶获得全国名特优新4个,省十大名牌2个,省名牌15个,省名特优新10个,省区域公用品牌5个,绿色茶叶产品11个,有机茶叶产品46个,无公害茶叶产品79个。其中,紫金蝉茶、东源仙湖茶更是名声在外:紫金县获评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紫金蝉茶”相继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粤字号”农产品百县百品县域公用品牌优秀品牌、“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区域公共品牌”;东源仙湖茶基地获得“广东省现代示范基地”、仙湖茶曾获“广东省著名商标”及“广东省种植技术与深加工技术科技二等奖”,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围绕“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规划,密切“子母”品牌联系,力争茶叶区域品牌建设和企业品牌建设两手抓、两手牢,全面推动东源仙湖茶、紫金蝉茶产业提档升级,打造认可度高、知名度广、品牌效益明显的县域区域公用品牌和茶叶知名企业品牌。

促融合:“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位于紫金县紫城镇蓝坑村的紫金客茶谷,是广东省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也是我市茶旅融合发展的一个范例。每逢节假日,客茶谷内游人如织,游客们在茶园内尽享山间美景、茶中精品。

“今年,茶园着重在精加工、提品质、增效益方面发力,并继续推进茶产业学院、茶文化体验广场、观光凉亭等项目。”紫金客茶谷负责人何东波说。

紫金客茶谷

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近年来,我市鼓励茶企进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2020年,紫金客茶谷获评广东省森林旅游品牌地。2021年5月,“红色紫金—蝉茶飘香”被评为全国百条红色茶乡特色旅游线路。

“茶叶”变“茶业”,富了村民,美了生态。数据显示,我市具有SC认证的茶产业企业43家,具有生产许可小作坊证约50家。全市300多家茶企带动1.27万多户农户种茶、就业,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户均年增收约1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深入挖掘和弘扬河源茶文化,促进茶叶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着力打造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茶文化传播与茶旅游、观光、度假等于一体的茶产业链,打造精品旅游项目,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河源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茗”动南粤,蝉茶飘香!第五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在紫金成功举办

11月18日,第五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在河源市紫金县正式开幕。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通过一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广东茶叶全产业链成果,打造广东茶叶产业发展、交流、交易平台,助力广东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棕会,河源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国森,河源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勇平出席大会开幕式。

参加大会开幕式的领导还有河源市委副书记吴青川,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咸春龙,广东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周舟宇,河源市委常委、秘书长孔德胜,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素香,河源市副市长谢春艳,河源市政协副主席黄晨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何国威,紫金县委书记黄春彭,紫金县县长邓红卫等。

大会开幕式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先生以视频的方式发来祝贺,并在视频讲话中指出,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河源已经成为广东茶产业中快速崛起的新星,培育了以紫金蝉茶为代表的优势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希望河源继续发挥独特的生态优势,全力打响“万绿河源”区域公用品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棕会充分肯定了河源市特别是紫金县茶产业发展成果。他指出,作为河源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紫金县发展茶产业步伐稳健,“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蝉茶之乡”等荣誉相继花落紫金,精心打造的紫金蝉茶品牌价值节节攀升,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转变,为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黄春彭用“品一杯蝉茶、领略百年茶乡的韵味,探寻天然蜜香的奥秘,感受蓬勃发展的势头,共赏乡村振兴的画卷”四句话,详细推介了紫金蝉茶,并表示紫金县将以此次大会为新的起点,将茶产业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绿美紫金生态建设的重要产业,全面提升茶产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让“紫金蝉茶”名扬四海、香飘天下,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篇章。

当天,开幕式还举行了2023年“紫金蝉茶杯”广东省茶业行业加工职业技能竞赛颁奖仪式、首届中国蝉茶大赛颁奖仪式、第五批广东生态茶园授牌仪式、广东生态茶创新试验区授牌仪式、紫金蝉茶采购签约仪式、科研院校技术支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等。会上,紫金成为最大赢家,不仅获评广东生态茶创新试验区,还签订总金额6000万元的紫金蝉茶意向购销协议,并分别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商务学院签订技术支撑战略合作协议,助推紫金蝉茶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紫金摘得全省生态茶园县


活动当天,紫金被授予广东生态茶创新试验区称号,紫金县被认定为广东生态茶园区域品牌县。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创建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品质为本。紫金县生态秀丽,空气清新,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好山好水育“蝉茶”。紫金蝉茶,是指特定品种在特定环境下,被一种昆虫——“小绿叶蝉”叮咬过,并由茶农手工采摘一芽二叶后,经特殊工艺精心制成的茶叶,其茶汤蜜香浓郁、喉韵回甘,并含有一股天然的蜜香,被誉为“茶中燕窝”。

紫金蝉茶勇夺首届中国蝉茶大赛“茶王”

作为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的重要活动——首届中国蝉茶大赛令人瞩目。据了解,本次大赛参评分为绿茶组、红茶组、乌龙茶组,参评企业共87家,来自广东、广西、福建3个省区16个地级市24个县区;参评茶样共153个,均为用被小绿蝉叮咬过茶青制成的茶叶,其中绿茶48个、红茶63个、乌龙茶42个。经过两天的激烈比拼,大赛共评出茶王1个、特等金奖5个、金奖12个、优秀奖57个。紫金县蝉茶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评的“客皇蝉茶紫金蝉茶”(乌龙茶类)夺得首届中国蝉茶大赛“茶王”称号。

紫金县摘得首届中国蝉茶大赛“茶王”,可谓实至名归。近年来,紫金县举全县之力发展茶产业,通过“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增效益”,以紫城、龙窝、苏区、南岭等镇为主要示范区域,辐射带动全县各镇融合发展,推动紫金茶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小绿叶”发展成为“大产业”,成为紫金县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特色产业、加快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紫金蝉茶获奖数多年蝉联第一

在这次首届中国蝉茶大赛的结果中,除摘得“茶王”称号外,紫金县在各个奖项的质量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紫金县作为“中国蝉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特色魅力茶乡”,在历年“广东十大好春茶”“广东十大茗茶”评比中,紫金蝉茶共25款茶样获奖,总数在参评县(市、区)排名全省第一。紫金茶先后获得“世界红茶大赛”“中茶杯”“国饮杯”“亚太茗茶”特等奖、金奖等荣誉172项,广东三大名茶实至名归。紫金蝉茶正成为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区域公共品牌,走俏湾区,飘香全国,走向世界。

来源:河源日报 紫金县委办 紫金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河源茶文化

河源市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水量为1768.9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687.0小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茶区在冬季或早春基本不受低温冻害影响,且气温回升早、茶树萌芽早,可产出高香高品质的茶叶,优势突显。



河源市山地资源丰富、气候好、环境优,特别是境内上千米的高山有上百座,超过1200米的有紫金武顿山(1233米)、东源七目嶂(1318米)、和平蝴蝶嶂(1272米)、连平黄牛石(1340米)等。这些山区土壤植被状况好、昼夜温差大,是种好茶、产好茶的优良地区。河源更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发展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促进了河源市茶叶产业稳步发展。


三大名茶底蕴深厚


河源市是茶叶传统产区,也是广东历史名茶产区之一。“东江三大名茶”——上莞仙湖茶、康禾茶、紫金黄花茶均是有着数百年发展历史的名优茶。据《河源县志》记载:“河源县上管(今上莞)、康禾诸村,居民生计半赖于茶”;“春夏之交,贾人丛集”(同治《河源县志》卷一《茶类》引《乾隆志》)。又据《紫金县志》载,黄花崖婆咀茶迄今已有500多年悠久的产茶历史,这为河源茶叶异军突起奠定了丰厚物质底蕴。



河源市龙川县产的绿茶被称为岭南绿茶鼻祖,传承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据南朝宋(公元451一536年)沈怀远《南越志》记载“龙川出皋卢,叶似茗、味苦涩、士为饮”。史料载河源康禾茶为南宋贡品之一,饮誉于东南亚,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当地一些老茶农称,在清朝康熙至嘉庆期间,康禾茶作为朝廷贡品送往京城。清朝乾隆年间《河源县志•物产卷》载:“岭南山地产茶者多,而河邑独盛。上莞、康禾诸约,居人生计,多半赖此……”


兼容并蓄快速发展


河源市茶叶种植基础的条件较好、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具有较大发展提升空间。通过多年引进选育,筛选出了多个适宜河源市栽培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如紫金种植的金萱、翠玉、连平种植的鸿雁12,青心一号),表现出抗寒能力强、萌芽早、品质优等特性。这对于进一步发展早生良种茶基地、提高茶叶生产效益极为有利。



河源市茶叶产区主要有源城区桂山茶、东源县仙湖茶、康禾贡茶、石坪顶茶、蓝口柳城茶,紫金县黄花茶、龙窝茶、南岭茶、和平县青州茶、龙川县桂林茶、托里茶,连平县岩仔茶、九连山茶、连溪茶等。


河源市茶叶种植品种主要有本地小叶种、金萱(台茶12号)、翠玉(台茶13号)、白叶单枞、八仙、梅占、水仙、龙井43、浙农117、乌牛早、黄金桂、金牡丹等多个品种。茶叶获得广东省十大名牌1个、广东省名牌6个、广东省名特优新6个、有机茶叶产品12个、绿色茶叶产品3个、无公害茶叶36个、区域公共品牌3个。



河源市的茶产业虽起步较迟,但持续稳步增长。河源市茶叶面积、产量、规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均翻了一番。河源市拥有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300余家,其中河源市金稳茶叶有限公司、河源市丹仙湖茶叶有限公司、紫金县金山茶业有限公司等15家茶企被评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取得SC或QS质量认证的企业有30家。多个茶叶企业在国家级华茗杯、中华杯评选中获得金银奖殊荣。在2017年河源市茶文化博览会期间,共评选出“河源十大好茶”和52个河源好茶。



河源市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是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邑。全境五县一区皆为客家人聚居地,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纯客家的地级市。客家人常年生活在山区,日常生活中自然是少不了种茶、做茶、食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茶文化。客家人种茶,田园沟圳、山场荒崖、有土有水皆有种植。客家人具有浓厚的饮茶风俗,客来敬茶是客家人的传统礼节。无论是家里、朋友、亲戚间的交往,抑或是婚丧嫁娶等仪式,客家茶文化都深深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