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号级茶和印级茶

找到约747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六堡茶何以风靡马来西亚?

  陈年六堡茶的汤色跟普洱老茶很接近,红浓透亮,味道却不同,除了陈味,还有一种奇特的槟榔香。这种产于广西梧州的黑茶如今在中国知道的人不多,而在马来西亚,大约100年前就已经是流落南洋的中国人化解乡愁的信物。特别是在锡矿区,它是矿工和矿老板祛暑保健的必备饮料。在上世纪70年代,锡矿衰败,大量六堡茶封存起来,被时代与岁月遗忘,直到普洱老茶的品饮之风兴起,价格逐年升高,接近天价,这种历史悠久的茶,再一次被关注与礼遇。

  兴起:锡矿区的"号级茶"

  寻访老六堡,要去马来西亚曾经的锡矿区。从吉隆坡开车一个多小时,是山城怡保,在中国它以特产白咖啡知名,其实它的历史完全见证马来西亚锡矿业的兴衰。我们到达的时候接近中午,天气明显比吉隆坡要炎热,怡保老城街道狭窄,沿路两侧都是两层高的旧房子,一楼有遮荫的走廊把每栋楼连接起来,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刺眼的阳光照在这些据说是"二战"前的建筑上,有一种宁静又格外萧条的氛围。

  旧城里的梁瑞生茶行是老字号,它的"四瑞"牌六堡茶在马来西亚家喻户晓。茶店门口有一个硕大的木箱,分成两格,装的是不同年份的散装六堡茶。木箱背后是堆砌起来的酱菜缸,满满的是用塑料袋分装的六堡茶,袋子里放一张简陋的黑白印刷纸,上面醒目写着"顶旧六堡茶"。吉隆坡唐艺轩的赵美玲是马来西亚资深茶人,她解释为什么店家要强调"顶旧",马来西亚华人喝茶喜欢陈味和药味,六堡茶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放在陈化洞里存放3年,它形成的独特味道才符合马来华人的口味。

马来西亚山城怡保的街道

  当地人闲适地踱进店里,并不买包装好的茶叶,而是挑选木箱里散装的块茶,再让柜台后面的老板用牛皮纸包装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包裹,外面打上红绳子固定。中国已经难寻踪迹的老式生活,没想到在南洋老城里不期而遇。六堡茶在怡保是同柴米油盐并列的家常物品,除了茶行里专卖,在卖拜神祭祖物品的香火店、海味店、杂货店里也都有售。

  我们拜访了伍素明女士,她收藏有据说是"二战"前的老六堡茶,如果参照普洱茶的序列,那就是"号级茶"的年代。作为华人后裔她只会讲广东话和英语,脸上的表情有与年龄不符的活泼与娇气。她告诉我,自己从21岁嫁入夫家开始跟着喝茶。她不出去买茶,专门有人帮她去找,她只需要开支票给代理人。她不做生意,所以买得不多,但因为喝了二十几年,也有相当的品位。在马来西亚茶人圈里,伍素明的背景有点神秘,她的丈夫是马来皇族的旁支,她的婆婆据说是苏丹的妻子。在这样一个穆斯林的皇族家庭里,看不到任何马来文化的痕迹,却专有一间女主人伍素明的茶室,墙上挂着高僧书写的《心经》和陆羽的画像,画像出自伍素明马来丈夫之手。

  马来人的家庭怎会有喝中国茶,而且是六堡茶的习惯?伍素明家客厅和餐厅的两张巨幅油画泄露了天机,画里是工人们开采锡矿的情景。伍素明告诉我,她婆婆的家族拥有锡矿,而赵美玲告诉我,马来西亚气候炎热湿润,锡矿里的工人经常头顶烈日,膝盖以下长期浸泡在水里,经常中暑、得风湿病、发瘴气,工人们发现那些常喝从家乡带来的六堡茶的人很少得病,六堡茶因此才在矿区流行。

  伍素明藏有“二战”前的六堡茶,按照普洱茶的序列,相当于“号级茶”的年代

  这种有神奇效果的茶叶产于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乡,色泽黑褐油润,汤色红浓明亮。《苍梧县志》里记载,1801年六堡茶就因为特殊的槟榔香气而被列进全国24个名茶。六堡茶茶性温,消暑祛湿、清热解毒,很早就是两广地区的日常茶品。

  跟压成七子饼茶的普洱茶不同,六堡茶用竹筐或麻袋包装,每一竹筐或者麻袋有40~50公斤,包装外面印着茶行名称和茶行制定的编号,所以六堡茶的年份很难确定,拆开包装的六堡茶就成了散茶,没有任何身份证明,而即便是完整的包装,因为时代更迭,上面的编号已经无人知道具体含义了。

  伍素明请我们喝的茶叫"民兴号",据她推断是"二战"前的茶品。跟同样大小的新茶比,"民兴号"拿在手里明显要轻很多,仔细一看,条索已经枯松了。伍素明说,茶叶细胞间含有黏稠柔软的果胶质,因鲜叶揉捻而挤出来附着条索外部,在陈化过程中,果胶质逐年被微生物分解,几十年的老茶已经没有了果胶质,就变轻、条索枯脆。

  泡出好喝的老六堡水一定要热,伍素明专从日本买了铁壶煮水,她习惯用大紫砂壶,容量为500毫升的壶里投了18克茶叶,汤色红,透亮到杯底,茶味比较淡,但有浓郁的药香。伍素明的兴致很高,一边喝茶,一边又找出一个锡制茶叶罐来,倒出里面的六堡茶给我们看,在灯光下可以看出金色的点点,这在六堡茶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金花"。赵美玲说,"金花"是一种有益菌种,是在苍梧县的洞穴里陈化形成的,它的代谢转化可以增加茶汤香气与滋味,"金花"的存在也是上品六堡茶的标志。

  伍素明珍惜这块带"金花"的老六堡,她说,这个茶是"慎昌号",她买了许多,只有这一筐的中间位置发现了金花。这一筐"慎昌号"也不年轻,从一张夹在竹筐中下位置的内飞上得到的信息推算,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产品。

  路径:从香港到南洋

  就像普洱茶的"号级茶"、"印级茶"出自香港金山楼的仓库,是金山楼1997年前结业时流到市场上一样,马来西亚的老六堡很多都说出自怡保陈春兰烟茶庄的老掌柜林雄之手。陈春兰烟茶庄是马来西亚经营六堡茶最具影响力的茶庄,在20年前随着锡矿衰落而歇业,店面如今几经转手不见当年景象,但它创立的"宝兰"牌六堡茶是现在马来西亚老六堡收藏里的佳品。林雄曾经跟马来西亚茶人回忆,在陈春兰茶行的兴盛年代,每三个月就要进口300箩筐六堡茶,每筐重量是50公斤。当时一个很小的店面雇了8个店员,每天都要忙不停,既要批发给酒楼、杂货店和锡矿场,还要卖给普通的消费群。

  陈春兰烟茶庄的总部在香港,与普洱茶的"号级茶"、"印级茶"大部分由云南茶庄生产不同,老六堡虽然产于广西,但因为在港澳、东南亚地区深受欢迎,所以从清朝开始,就有广东、香港的茶行在六堡的合口街设庄收茶农制的散茶,再运到香港或马来西亚包装。赵美玲说她2011年专门到梧州寻访六堡茶。她说,当地现在还保留有当时收茶的建筑、茶亭。广东和香港的茶庄在收茶时,大包装上不打标记,或者只在竹筐上标注级别和编号,这后来成了六堡茶包装的惯例。比如陈春兰茶庄目前存留的老茶里有"N86"、"N152"、"NL229"、"LLLL367"等,这些编号的含义只有当时人才能清楚。赵美玲说,从怡保陈春兰茶庄零售时,才分成各种不同的小包装,以"单兰"、"双兰"、"四兰"、"八兰"为级别标记,"八兰"级别最高,但是茶的级别也不固定。赵美玲说她曾经访问过林雄,他当时说,如果哪一批"四兰"卖得很好,他们也会换成"八兰"的包装,提价销售。

锡矿子弟邱劲瑞是怡保当地老六堡茶的大藏家

  林雄在我们到达怡保前的两周过世,只能找他的老顾客喝茶、忆当年。邱劲瑞是怡保当地老六堡的大藏家,他从前做服装生意,现在退休了就和妻子一道跟着中国去的声乐老师学唱歌。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从福建卖猪仔到南洋的,在锡矿场煮菜维生。他1955年出生,算是在矿区长大的一代,70年代他20多岁时候,矿区衰落下来,许多人到外地或新加坡谋生,他留在了怡保,开了一家服装店。"我们家是喝武夷茶的,因为在锡矿上,也喝点六堡茶。但是真正喝得讲究起来,是在我做生意之后。那时候的风气是生意要在茶馆里面谈,喝茶喝好了,再开始说正经事。我们去陈春兰茶行买好茶,自己带罐子装着去茶楼,茶楼收我们滚水费。"邱劲瑞说,虽然六堡茶的流行是因为矿工解暑,可是矿老板和当时有钱有身份的人开始喝六堡茶后,就进口高档六堡茶了,所以不能认为老六堡都是给矿工喝的粗茶。当年锡矿上用大桶煮茶,矿工喝的便宜六堡茶消耗极快,现在能留存下来的许多老六堡是上茶楼里品茶的人消费的那种贵的六堡茶。

  邱劲瑞家的一楼给儿子做了理发店,整个二楼的宽敞空间就是他的茶室和茶仓。他说,因为总去茶楼谈生意,就结交了一群喝茶的朋友,互相切磋喝茶心得,茶就买得讲究起来。早期很谨慎,要喝得好了,才散买一些,后来都是一箩一箩地买。邱劲瑞说,他存的老六堡,他这一辈子喝不完了。他没有留什么钱给下一代,钱花光就没有了,但是他打算把这些老茶传给从小就跟着他上茶楼、学喝茶的小儿子,让他以后喝茶时能想到自己。

邱劲瑞的藏茶

  我们喝的第一种茶是装在比火柴盒大一圈的金色纸盒里的,是陈春兰烟茶行出品的"乐趣茶"。邱劲瑞告诉我,这种茶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他自己也剩得不多,都装在一个塑料罐里放在博古架的顶上。这个茶冲泡时候,投茶量比其他老六堡少,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喝了才知道味道很奇怪:非常苦,有浓重的参味,但是苦味散了,就能感觉到甘甜。邱劲瑞告诉我,这是古早味,是陈春兰五六十年代的配方,他70年代从一个收藏家手里买到的,每次带一盒去茶楼很方便。这个奇怪的味道是因为加了一种多梗的大叶乌龙,广东话里叫马骝蜜,意思是猴子在悬崖所采。因为口味极重,它特别适合味觉退化的老人品饮。

邱劲瑞的藏茶

  如果按照马来西亚辈分最高的茶人"阿爷"林平祥的理念,茶的最高境界是喝到一片叶子的味道,这样加了马骝蜜的茶并不算佳品,可他愿意最先跟我们分享他个人的喜好。在这之后,他又拿出一种陈春兰茶行的正统六堡茶给我们品。这个茶装在一个大竹筐里,外面用编织袋缝好,编织袋颜色已经泛黄,上面印着"N152",袋子上手写着茶的重量:53KG。这款茶的陈味很明显,滋味很醇正。邱劲瑞告诉我,一开始他在朋友家里喝到这款茶,那时候陈春兰茶行已经歇业了,库存都被林雄拿回了自己的仓库。林雄是很有钱的人,不等钱用,他自己本身喜欢茶,所以不着急卖。跟林雄买茶,要靠感情,一起吃吃饭,喝喝茶,有了来往,才卖一点出来。这款茶当时买的时候要几百块马币一公斤,而杂货店、海味店里的六堡茶一公斤才几块钱,不是真正喜欢的人,未必舍得买。

邱劲瑞的藏茶

  升值:老普洱的替代品

  百年来,六堡茶一直是马来西亚广东裔和锡矿上的家常饮料,即便是邱劲瑞70年代带着装在罐子里的好茶上茶楼时,其冲泡依旧是大壶泡的粗放喝法。70年代锡矿衰落,矿场和茶行里积存的六堡茶无法消耗。太平的茶人蔡国兴告诉我,陈春兰茶行在80年代中期歇业后,他90年代去店里看过,到处堆的都是六堡茶,因为无人打理,累积了许多灰尘,蟑螂、老鼠到处跑。

  这些茶本来已经在厚厚的历史尘埃里被人遗忘了,可因为老普洱的品饮风,它们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我90年代开始跟着林平祥学茶,他的'宋聘号'我们开来喝,他跟着朋友去苏富比拍卖行,买'红印'回来也请我们喝。像70年代的广云贡饼这种,我们泡很浓来解暑。老六堡不是不认识,但那是平时家里喝的,专业的喝茶,我们提倡的是老普洱。"蔡国兴告诉我,过了2000年,广云贡饼都涨到了整万块马币一饼,对茶客来讲喝起来就有经济压力了,就陆续转去喝老六堡。"我们这一代马来华人,一路都是喝老茶的,去茶庄都要买老的,太新的茶卖不出去。茶庄都有存茶的观念,连陈春兰都要在香港仓储两三年才送到马来西亚。从老普洱转喝老六堡很正常。我们连绿茶都喝老的。首选是老龙井,接下来还不错的是碧螺春,太平猴魁就比较单薄了。"

  比较老普洱和老六堡,蔡国兴告诉我,他觉得最好的六堡茶一定是输给最好的普洱茶的。"普洱的味道醇厚,六堡茶单薄,从丰富的情况看,普洱生茶要好过六堡茶,因为它没有发酵过。我们从前不叫老普洱,因为林平祥那里没有新茶,我们不觉得它老,觉得它是好喝,喝了几年再碰到新茶,怎么有生涩的味道,才分了普洱茶的新和老。"

  蔡国兴如今已成为一方茶叶专家,

  特别是对六堡茶做了很多研究

  因为喝茶讲究,又是从老普洱"降尊纡贵"到老六堡,蔡国兴说他早期买茶很挑剔。"现在市面上的老六堡,等级是四兰就很好的了,我们那时候没人喝四兰,只要八兰的。一大筐有50公斤,不是所有部位都一样的,我觉得竹筐中间部分是最好的,因为温度、湿度恒定,所以,我们买茶要先喝,口感顺滑醇厚,不要上面一块,下面一块,只买中间的。"蔡国兴告诉我,他还对六堡茶的特点槟榔香琢磨了很久,买了各种形态的槟榔和槟榔加工食品来对比,最后觉得是掉在地上的干槟榔,把它的皮剥下来的味道。

  用无人问津的老六堡替代老普洱来品饮的方法,蔡国兴和他周围的茶人没有独占很久,比他们雷厉风行的收购者梁瑞忠就出现了。跟吹笙、弹古琴的蔡国兴不一样,梁瑞忠的街头气质非常浓郁,他在怡保开辣椒酱厂多年,所以当地人都喊他花名"辣椒"。梁瑞忠告诉我,他家里没有喝茶的习惯,2004年有喝茶的朋友让他帮忙找老六堡,说是找了很久只能找到几公斤。他因为做批发辣椒酱的生意,熟悉饮食业,第二天就找了一整箩40公斤回来。朋友来试完茶,全部买走了,他觉得这是个生意,就放下辣椒酱厂不管,整天出去找茶。

  梁瑞忠说他发动了许多走街串巷的小贩帮忙打听谁家存了老六堡。他告诉我,高峰时,每天可以买几百公斤回家,家里很快就装不下了,他就专门买了一栋楼索性开起了茶行,一楼是店面,二楼做茶仓。"存老六堡的人一定跟锡矿有关系。我买的慎昌老茶庄的四金钱六堡茶,是在一个杂货店,他是锡矿的债主,锡矿倒闭收不到钱,就拿矿上的东西抵债,六堡茶拿了两件多,一件是完整的,一件已经破碎了,从六七十年代一直放到2007年没人要,我去收的时候他们很高兴,觉得突然出现了财神爷。"梁瑞忠说,从2004到2009年,从锡矿把老六堡拿回家的老人大多数都不在世了,他们的儿女就把老六堡卖给他。他买茶很干脆,100多公斤的茶叶当时就付现金,而不是像蔡国兴一样试茶、挑剔。他觉得,老六堡只要够老、没有变化就值得收购,即使买回来发现茶汤是酸的,可能是闷了几十年的缘故,那就先搁置一边不管它,存存再看。

  他现在是已经公开信息的老六堡收藏者中收藏量最大的一个,品种也有20多种,包括民兴号、慎昌号四金钱、宝兰、福华等当年主要茶庄不同年代的老茶。蔡国兴说,从前买老六堡价格非常便宜,他家里被盗过两次,老六堡一点都没丢。但是现在,因为老普洱的关系,老六堡的价格也在涨,而梁瑞忠收藏量之大,几乎可以左右老六堡的市场价格,买老六堡的人一般都会去打听梁瑞忠开到了什么价位,再作衡量。

辣椒先生 梁瑞忠

  老六堡光彩重现的传奇改变了梁瑞忠的生活,他不透露自己卖茶赚了多少,可自从开起茶行,他和妻子就信佛吃素。他说,现在自己特别热心公益,捐五六十年代的老茶给佛教会、赈灾义卖活动,捐钱给华校,只要有类似活动他都支持,最近还捐了钱给非洲儿童。

  梁瑞忠的话不多,不太爱回答问题,总说自己不懂茶,只觉得这是一门好生意。可是他的同行蔡国兴告诉我,因为他见得太多了,所以在老六堡方面很有一番自己的心得。只是老六堡当年是私人茶庄生产,留下的文字资料不多,怕说得多了引起争论。

  来源于:广西六堡茶网

从号级茶到印级茶再到七子饼,普洱茶品牌是如何步步“更新迭代”的?

曾几何时,宋聘号、蓝印铁饼、八八青饼等成为了茶市上人们竞相追捧的对象,可以说,没听过这几款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普洱茶客。但凡要扎根一个领域,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多多少少是要了解的。

  从代际分类来看,宋聘号、蓝印铁饼、八八青饼这几款茶,分别对应了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茶,从时间上看,三种代际茶有明显的时间界限,正好呈“迭代”关系。

  首先说号级茶。它是指为了进贡或外销而形成的一批茶号和品牌。在古代,茶为贡品,或外销,或进贡,流行于皇帝、官绅之间。因此,贡茶品质要求极高,还要严选茶号,譬如隆年间的同庆号,道光年间的车顺号,同治年间的福昌号,还有光绪年间的宋云号、元昌号、宋聘号等,这一系列茶号、品牌茶皆为“号级茶”,可以说是较早的“品牌”普洱茶。


  因此,普洱茶品牌意识的崛起,并非这几年才有的现象。


  光绪末年后,由于大环境因素(匪患、病疫流行)影响,几乎所有的茶号都不得已关门闭市。


  “号级茶”阶段,可以说是“消费者高端需求”促使品牌衍生、发展,“大环境”促使品牌没落。


  到了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茶业大有复苏之势。此时,佛海茶厂(今天的勐海茶厂)成立,因其所产的茶品品质优秀、独特,尤其是包装上的内圈字体有不同颜色,于是一些老茶客、便自发地根据普洱茶包装颜色,为其命名为普洱印级茶,抗战后,经济慢慢复苏,一些茶厂陆续兴起,它们通过运用规模化的现代制作,生产出了大批由包装纸上所印的字迹颜色而定的“红印”、“绿印”“蓝印”“黄印”等品牌,开启了“印级茶”时代。

图/网络


  “印级茶”阶段,可以说是“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兴起和“大环境”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让普洱茶品牌发展开始迈向新阶段。


  之后,海内外市场对于普洱茶的需求逐渐增加,茶商们开始考虑缩短普洱茶“发酵时间”,制造出了普洱熟茶,之后陆续衍生了不少熟茶品牌。与此同时,熟茶刺激了生茶的发展,加上进出口公司为了统一规范,促使普洱茶品牌开始往呈体系化发展。这时候,国营茶厂生产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字样,茶品有统一的识别标志,并进行了“编号”,标志着普洱茶进入了“七子饼茶”时代。其中常见的七子饼茶有勐海茶厂出的7542、7572、8582等,还有下关茶厂8653、8633等,如今,有不少已成为了经典。

图/网络


  “七子饼茶”阶段,同样是“需求”的变化,促使品牌进一步朝规范化发展。


  了解了号级茶、印级茶以及七子饼茶的发展历程,对于了解普洱茶品牌发展,具有极大意义。


  自古以来,盛世兴茶,这不无道理。普洱茶品牌的发展,与大环境、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无关系。


  在“七子饼茶”时期以后,普洱茶品牌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相信对许多业界人士来说,2007年是难忘的一年。那一年,普洱茶在短短时间内便经历了暴涨、暴跌,受挫的品牌商亦不在少数,令人着实震惊。其实,该现象或许早有苗头,那时的普洱茶缺少体系分析、文化建设、科学评测、品质鉴定等,加上经济大环境也不乐观,对于一个新兴茶类——普洱茶而言,还经不起太大的折腾。

  换言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品牌在抓住环境、需求趋势后,的确可以推动其发展,但与此同时,品牌若没有增强“自身”能力,完善“自身”机制,仍有可能在受到外部压力后呈现下滑趋势,出现逆向发展现象。


  当今,普洱茶的行情正呈现向好趋势,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普洱茶日益普及,其饮用人群在加速扩大,尤其是高端普洱茶需求量逐年增大。另一方面,大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普洱茶本身具有的投资属性,在股市、楼市行情并不乐观条件下,很多资金急于寻找出路,进军普洱茶投资。

  在品牌发展道路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不少普洱茶品牌正在兴起,它们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不仅在于其抓住了大环境趋势,搭乘了互联网顺风车,还在于其不断研发创新型茶品,以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未来普洱茶品牌发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  者丨臧 墨 墨

图  片丨网 络(部分)

来源:中国普洱茶网

好书推荐 | 一本使中国普洱茶书籍争鸣共进的书


精读笔记第四期

《普洱茶》


书名:

普洱茶

作者:

邓时海

出版日期:

2016年3月第一版


内容梗概

《普洱茶》一书从普洱茶的发源开始,对越陈越香、品茗方式等方面做出了科学的解读,并对普洱茶史上最典型的一些产品进行了精细的图谱剖析。



内 容 亮 点  对普洱茶的品饮理论进行了很好的归纳整理;


  以科学的、理性的方式,

       对“越陈越香”的概念做出了全面解读;


  将普洱茶史上经典的产品逐一进行透彻叙述,

       以茶谱的形式呈现;


  火爆的普洱茶市场中,有关普洱茶品饮理论的书籍

       的匮乏与我国悠久的品茶历史文化形成了较大的落

       差,这种匮乏完全不适应市场的发展、提高品质的

       需求和广大普洱茶爱好者提升自身修养和鉴赏水平

       的渴求。因此出版人决定在这一出版空白点上拿出

       点像样的书籍来,将邓时海教授已在台湾出版的

     《普洱茶》重新编辑发行。

——出版说明

 


精读笔记



普洱茶历史

普洱茶 与茶历史 同生



商周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讨伐纣王时,云南的濮人向周武王敬贡云南茶。这时的云南茶,即是后来被称之为普洱茶。所以从有资料供推论和考据开始算,普洱茶历史始于商周。

三国

“武侯遗种”

—— 传说诸葛亮路过勐海,带领当地基诺族种植茶叶

唐朝

已经行销至西蕃

元朝

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后来转音写成汉字—— 普耳,从此得以正名写入了历史。

明朝


普洱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

清朝


普洱茶受到海内外人们喜爱,尤其备受宫廷宠爱成为贡茶,是描述及记载普洱茶的文献历代最为丰富的时期。

民国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普洱茶事业经营跌落谷底。

建厂两年

一边建厂、一边发展滇茶生产,扶持茶农茶工,与印度力争豁免紧茶的进口税和过境税,并解决了佛海外销茶结汇问题,使产销得以顺利进行。

现代

从1950年以后,云南现代的普洱茶在生态上有极大的改变,同时制造工序上也有了革新,所以不管在普洱茶品质上还是品饮上都有了不同。这种新方向会将普洱茶带到怎样的境界,有待观望新的普洱茶在未来市场上的表现。




“越陈越香”还能持续多久?

茶  点仓  性不减阳羡

树高二丈  藏之愈久  味愈胜也



        现在人们普遍的共识是普洱茶具有收藏和金融价值两个属性,除了历史价值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越陈越香”的魅力之在于同是普洱茶品,茶菁老嫩等级、制成生茶还是熟茶、贮放干仓或湿仓以及存放时间长短等不同,都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气韵和滋味,变化万千令人着迷。

        近些年来中国茶叶市场、茶文化都非常活跃,尤其借重新科学技术的研究,有了急速发展进步,各类茶种的研究报告文章相继发表,资料日益充实。但大都偏重配合大众口味推广,有关普洱茶越陈越香独特风味的文字很少出现,极可能不久的将来“越陈越香”只能成为普洱茶风味中的历史名词了。因此作者建议除了维持目前的大众口味之外,跟应该研究发展越陈越香的高品位,以配合中国茶文化的新趋势。



现状:

         2008年12月1日,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开始实施,当中对普洱茶的定义做出了准确的规定: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令人震惊,这个茶历史同步的茶品,竟然在2008年才有了一个确切的定义!然而更加没有一个确切规范的,就是“越陈越香”这个概念。

        “越陈越香”只有在《茶的故乡——云南》这册由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出版的书里有这样的记载: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具有滋味醇厚回甘和独特的陈香,是老少皆宜不可多得的保健饮料之一……云南普洱茶有越陈越香品质越好的特点,可以长期保存饮用……此外再也找不到比以上这些抽象的文字更具体的资料说明越陈越香。“越陈越香”,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因为没有标准的依据,市场只能处于各说各话的混乱状态。

         本来这是一份“祖父做孙子卖”的传统工作,可而今我们越难越喝到20年以上的普洱茶,想要体会到“越陈越香”越来越难了。

 

“越陈越香”的关键:

1

大叶种

        大叶种乔木茶的内含物质高于小叶种,作者在书中呼吁人们加深对大叶种茶树种重视程度,尽量做到在培植矮化的新树的同时,加强对高单株出芽率茶树的保护。

2

拼配方式

        从早期陈老的普洱茶可以发现,当时的工艺非常重视毛茶次级的的拼配。沱茶有沱茶固定次级的原料,饼茶有饼茶固定的次级原料,因此不同老嫩次级的普洱,有着不同的气韵滋味特色。对一位品茗者来说,由次级比较单纯所制成的普洱茶,才能品味到比较独特的气味。20世纪60年代开始,因为“黄印普洱茶”的出现,使拼配处方改变为不同次级的茶菁间的组合增加。而现在的普洱茶在每一种型茶中,除了拼配较多次级的毛茶外,为了表面好看,还分成面茶和里茶。在一饼茶中分两层,下层由里茶做成,上层则由面茶铺上。面茶是以次级较嫩的滇青毛茶为原料,里料是次级较老的滇青毛茶制成。目前云南普洱茶中,只有部分散茶、生坨其滇青毛茶次级拼配比较单纯,其他大部分都是级次复杂或掺有其他茶类的混合性普洱茶了。

        也就是说,毛茶次级的拼配,是一个建立在在经验上的工序,秉承拼配后的茶品品质高于拼配前任一单一等级毛茶品质的原则,才能最大化体现拼配的价值。


3

制作工序

       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普洱茶制作工序会造成最终香气滋味口感上的差异。同样的原料,可以制成品味较强的,也可制成品味较温和的茶品。由于个人喜好不同,因此对于哪一种较好是没有唯一定论的。但依据品茗界前辈们达成的一个约定俗成、不成文的共识,普洱茶应该新鲜自然为最好而用日凋、生茶、干仓的工序得来的普洱茶,才被认为具有普洱茶真正的茶性。

        日凋?作者认为,很早以前,由于云南茶厂大都为私人性质,规模不大,特别讲究品质,因此茶菁萎凋大都采用日光萎凋。后来由于各茶山茶园收为国有,为配合产量不受气候影响,茶菁由过去的多为日光萎凋,改为了热风热气萎凋槽萎凋,以求达到经济和推广效益。并且现在有完全取代日光萎凋的趋势。

        但就笔者搜集的资料文献来看,摊晾又比日凋要更能保留茶菁新鲜自然的特性。是因为摊晾时间比萎凋短,使茶菁仅仅停留在失水这一物理转化,让内含物质在后期转化中表现更好。

        生茶:曾经的普洱茶,是做新茶卖旧茶的交易,所以大多制成青饼(未发酵过的青茶制成)后贮存,由后辈售卖。现在由于真正高水平的陈年普洱茶消费市场尚未形成,决定了茶厂以生产熟茶为主,以达到大众化经济效益。而以后发酵为主的普洱茶,只有以生茶存放,才能达到就算贮存隔代,仍可以喝出新鲜感的效果。

        干仓:普洱茶的后发酵有两种方式:曲菌后发酵和无菌后发酵。其中,曲菌后发酵需要充足水分或湿度。因此在普洱茶的干燥程序中,若是普洱茶干燥度不够,或是贮存在湿气很重的场所,都会引起曲菌生长,促成曲菌后发酵。而在湿度低的环境下,茶叶本身进行继续发酵的,称为无菌后发酵。曲菌后发酵的普洱茶称为湿仓茶;无菌后发酵的普洱茶称为干仓茶。湿仓茶由于曲菌后发酵的“霉变”,对普洱茶的真性有了极大的影响。有好的干仓,才能贮存出最自然美好的陈年普洱茶。


       普洱茶品的越陈越香,是硕果仅存的、能教人自动翻阅历史的沉淀,更是能将历史文化滋养到现代人肉体的茶汤。如果我们继续迎合市场,继续忽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珍贵特色,总有一天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将永远成为历史的回响,能不让人扼腕乎!


        关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我们曾邀请对云南普洱茶企4000余样本进行长达16年梯度对比研究的周云川老师开展了讲座,重磅干货点击这里收录


《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后期存储醇化的影响》




普洱茶茶谱

(本篇节选部分有代表性的茶谱进行解读)

茶谱的选择  仅限于作者本人

所收藏或品尝过的  陈年普洱茶品



贡 茶 级

可考、可观、却不可得的古董茶品


清·金瓜贡茶

茶厂:普洱贡茶厂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一级

茶型:金瓜圆形

规格:不详

重量:3300g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约150年

色泽:金黄

气味:无

条索:芽头

汤色:汤有色

叶底:不详

茶韵:古韵

味道:淡薄

水性:化

        清朝雍正七年,云贵总督鄂尔泰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菁,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进贡皇室作为贡茶,此后普洱茶事业盛极一时。

        据记载: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所以那些五斤大团的贡茶也叫人头贡茶。作为贡茶的普洱茶都是用幼嫩芽茶的女儿茶制成。相传女儿茶皆由未婚少女采下芽茶放入怀中,积得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用来制造人头贡茶的茶菁,都是一级芽茶,经长期存放后,会转变为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也叫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

        1936年北京处理清宫贡茶,有一批保存良好未曾霉变的金瓜贡茶,曾取而泡之,而评语是汤有色,但味陈化、淡薄。我们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有着太上皇的崇贵,同样也如同毫无施政权利的太上皇,已无法分享其香韵滋味了。





清朝中叶后到1940国营佛海茶厂建厂止这段时期生产的茶




福元昌号·圆茶

茶厂:福元昌茶庄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1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8.7cmX9.3cm

内飞:纸5.27cmX7.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95年

色泽:栗黄油灰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化

喉韵: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福元昌圆茶是采用最优良大叶种普洱茶菁制成,茶叶厚大,条索宽扁,土栗中略带灰色,油光淡薄茶气仍强,充分表现出易武正山普洱茶的特性。那蓝色、紫色内飞青是属于较阳刚性茶品,而白色内飞者则是阴柔性,两者茶性各具特色。最近已经发现福元昌圆茶劣品,像是早期的赝品,其茶韵很新,还有一些涩味,叶底呈暗粟接近黑色,多厚硬大片的单叶茶菁。从茶饼表面极难辨别出真伪,必须冲泡品鉴以后才能看出来。福元昌圆茶那种磅礴雄厚的气势,十足代表了普洱茶的雄壮男性美,是现今普洱茶行列中的普洱茶王”!


福元昌号内飞福元昌号茶筒




车顺号·圆茶

茶厂:车顺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四~六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3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7.5cmX7.5cm

内飞:纸3.5cmX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90年

色泽:栗黄油亮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红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顺滑而化

喉韵:甘润

生津:舌底生津

茶气:强





同庆号(一)·圆茶

茶厂:同庆茶庄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5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皮篾

图字:同庆14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10.8cmX13.3cm

内飞:纸3cmX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9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细长有梗

汤色:深栗

叶底:深栗

茶香:兰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化

喉韵:甘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同庆号(二)·圆茶

茶厂:同庆茶庄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2cm

重量:300g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11.5cmX13cm

内飞:图4.5mX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栗黄油色

气味:微檀香

条索:扁长

汤色:栗红

叶底:栗黄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厚滑

喉韵: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同庆号茶庄于1736年在易武设立了毛茶工厂,工厂规模算是最大的之一,产量也很高。同庆老号圆茶,凭着其幽雅内敛,绝冠群伦,是极柔和优美的茶品,不愧为普洱茶后。

       同庆号茶庄的总店在石屏,叫云南石屏同庆号。而茶叶制造厂在易武山大街,叫易武同庆号茶厂。一两百年来,同庆号就在易武山种植茶园,也收购茶菁,将制作好的普洱茶运回石屏总发行,然后一部分即时销售,大部分运进仓库存放,长期陈化。同庆号茶庄一向以制作以及销售最好、最高级的普洱茶闻名遐迩。凡是从同庆号茶庄出来的茶品,都是信用可靠、品质上乘的代表。同庆老号的龙马商标由于近来假茶渐增依靠愈众,所以在1920年改换成了双狮图。以此为分界,之前的龙马商标普洱茶,我们称之为同庆老号普洱或龙马同庆普洱。而以后的则称为双狮同庆普洱,以示区分其先期和早期的产品。现在一般普洱茶爱好者都把这两期的普洱茶视为珍宝,而且是国宝级的茶品。




红芝·圆茶

茶厂:不详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不详

重量:不详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不详

图文:不详

内票:不详

内飞:不详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100年

色泽:深栗油色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淡

水性:化

喉韵:回甘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红芝:红色在现阶段是代表普洱茶至高无上的色彩,也代表樟香的颜色;灵芝是中药至珍贵药材之一,不但其药性独特更有万年灵芝"陈古的表征。红芝普洱圆茶订名意义,在于对这些不知年、不知名极珍贵茶品,凸显出其清雅高贵,古意盎然的特质和身价。





敬昌号·圆茶

茶厂:敬昌茶庄

茶山:曼洒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敬昌茶号22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13.5cmX15.2cm

内飞:纸4.5cmX6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栗黄油面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色

叶底:栗青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细柔顺滑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敬昌圆茶是采用普洱正山最好的茶菁制成,大叶种茶树,条索肥硕,叶子宽大。茶饼压制技术非常精工规矩,饼身表现丰满匀称,边缘厚薄不一致但圆顺。水性极度细柔,入口即化,为普洱茶品中水路最为细滑的。每筒茶有有一张大的内票,上印高艺术的版画图案,白底绿字的字画,是一幅《采茶图》。有采茶姑娘三人,有两棵高大乔木茶树,是清朝时期大茶山最真实的写照。加上由右而左敬昌茶庄号是最工整的楷书字体,厚土美观,极富艺术价值。





江城号·圆茶

茶厂:江城茶庄

茶山:曼洒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5cm

重量:32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普洱江城茶庄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1cmX16cm

内飞:无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55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红

叶底:栗青

茶香:野樟香

茶韵:老韵

味道:微甜

水性:顺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从各方面来看,江城圆茶茶韵略比民国时期的敬圆号来的新,其内票的图文,出现五星的设计图案,文字有认真包装、繁荣经济词句,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江城圆茶数量和敬昌圆茶一样少,都成了割爱方式下交易的孤品。





杨聘号·圆茶

茶厂:杨聘圆茶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cm

重量:28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cmX6.8cm

工序:二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5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细长有梗

汤色:栗红

叶底:栗青

茶香: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略酸

水性:薄滑

喉韵:回甜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本号开设倚邦大街拣提透心净细尖茶发客贵商光顾者请认明内票为记”,这是每一饼杨聘号圆茶内飞所写明的文字。杨聘号大约于1921年开设在倚邦镇大街上,至于其制茶、经营以及茶庄的兴起与衰落,找不到更详细的资料,只有留下的圆茶十来饼,是唯一杨聘号茶庄的历史证物。




同兴号(一)·早期圆茶

茶厂:易武同兴茶庄

茶山:倚邦曼松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饼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2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4.8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8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细短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油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厚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同兴号(二)·后期圆茶

茶厂:易武同兴茶庄

茶山:倚邦曼松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30g

筒包:竹箬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3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栗黄灰面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色

叶底:栗黄鲜活

茶香: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甜

水性: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同兴号茶庄在早期,和同庆号、敬昌号茶庄一样,以专门精制高级普洱茶而闻名。现今的普洱茶界很少人知道有同兴号茶庄,同时也没有出现过冒牌赝品,可能是茶庄名号知名度不是十分响亮,而且流通的茶品也实在是太少了!现有的两种同兴圆茶,出厂时间相隔近二十年,但两者的茶性还是相同,可见同兴号茶庄的品质管理是非常讲究的。




同昌号(一)·圆茶

茶厂:同昌茶庄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2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cmX6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扁长粗毫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略涩微甜

水性:细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同昌号(二)·黄记红圆茶

茶厂:同昌茶庄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5c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同昌黄记9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7.5cmX7.7cm

内飞:图5.3cmX6.1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栗红

气味:无

条索:扁短

汤色:栗红

叶底:土栗多单叶

茶香: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后甜

水性:细柔

喉韵:润

生津:两颊生津

茶气:弱




同昌号(三)·黄记蓝圆茶

茶厂:同昌茶庄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35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同昌黄记9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3cmX6.1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皱长条

汤色:栗红

叶底:栗色

茶香:弱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微甜

水性:厚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同昌号一开始为白色蓝底内飞,而最后改为白底红色图字。目前可以看到的有同昌号主人黄文兴的圆茶,这些茶品约有七十年陈期。另外两种都是以同昌黄记为商标。一为蓝色内飞,一为红色内飞。两者陈期约五十年左右。以上三种茶品,习惯性将它们分别称为“同昌圆茶”、“同昌黄记蓝圆茶”以及“同昌黄记红圆茶”。

        同昌号原料虽取自易武,茶香却接近倚邦青嫩香的特色,正如同昌黄记红圆茶内票所写此茶与众不同,请诸位慢慢地品味吧!





普庆号·圆茶

茶厂:普庆圆茶

茶山:思普茶区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40g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3.5cmX15.3cm

内飞:无

工序:三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碎块多梗

汤色:深栗

叶底:深栗

茶香: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淡

水性:厚滑

喉韵:回甘

生津:无

茶气:无






鼎兴号(一)·红圆茶

茶厂:鼎兴茶庄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5cm

重量:36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2.5cm正方

内飞:纸5.3cmX6.8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深栗油面

气味:无

条索:细碎多梗

汤色:栗红

叶底:栗红

茶香:油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清甜

水性:化

喉韵:微腻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鼎兴号(二)·紫圆茶

茶厂:鼎兴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图4.3cmX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栗黄干燥

气味:无

条索:鱼叶多梗

汤色:栗色

叶底:栗青单叶

茶香:弱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酸涩水淡

水性:薄

喉韵:燥喉

生津:无

茶气:无

  由于勐海之茶,素有销西康、西藏的传统,所以廉价普洱茶较多,但其中也有如鼎兴号茶庄,专以生产高级普洱茶品著称。现行世的鼎兴圆茶有红圆茶、蓝圆茶和紫圆茶三种,其区别可根据内飞颜色的不同来区分。红圆和蓝圆,品质相似,陈期都在60年左右,是普洱茶精品,而紫圆则品质次之。红与蓝,茶饼颜色较深,成暗红色,条索卷实,油面光泽,且饼身较薄,紫圆却饼身颜色较淡,茶叶多为单叶老茶菁,油性少,条索揉卷较松,还掺杂了许多黄薄之叶,且是普洱茶中饼身最厚者。




宋聘号·圆茶

茶厂:宋聘号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30g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3.5cmX13.5cm

内飞:纸3.5cmX4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80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细长油光

汤色:栗色

叶底:栗红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柔厚

喉韵: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百年普洱号级茶庄宋聘号,始创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以生产大量优质普洱茶而闻名。总部设在云南石屏县,茶厂设在六大茶山重镇易武镇(历史上在易武生产经营普洱茶有很大一部分为石屏人)。民国初年与在易武同为石屏的乾利贞商号联姻,双方茶庄合并,合并后又称“乾利贞宋聘号”。而后扩大经营规模,生产量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并在香港设立分公司负责对海外销售普洱茶,成为当时易武镇最有名气的茶庄,时人称“茶王宋聘”。





1940年至1972年间,国营茶厂生产的印级茶品


        印级圆茶,又名印级茶,因其包装纸上印有不同颜色的“茶”字(中国茶叶公司于1951年12月15日获准并启用八个“中”字环绕一个“茶”字的“中茶”牌注册商标,以下称“八中茶”商标)得名,有红印(无纸红印、红印铁饼、甲级红印)、蓝印(无纸蓝印、蓝印甲乙级、蓝印铁饼、大字绿印、美术字绿印)和黄印(黄印铁饼)之分。这些印级称谓并不是茶品的本来名称或型号,而是源于茶人区别茶品的一种叫法。

        印级茶的直径为20-21厘米,重量为340-370克;原材料多为勐腊和勐海地区的茶青;内飞为“八中茶”商标,且无生产厂家名称,多夹埋于茶饼内。



早期红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2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绵纸

图文:中茶牌17原版体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5cmX5.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5年

色泽:深栗油亮

气味:轻兰

条索:细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兰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化

喉韵:回甘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红印圆茶又称现代普洱贡茶,是茶中极品,其内飞为“八中茶”商标,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红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茶青肥硕,条索饱满,颜色粟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及叶底柔软新鲜等品质外,其内飞多埋在茶饼里,采用古老制作工艺经旧式压模制造而成,茶汤厚酽、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





甲乙蓝印(早期绿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纸

图文:中茶牌17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4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5年

色泽:暗色油光

气味:微樟

条索:细长

汤色:栗红

叶底:栗红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略涩

水性:细滑

喉韵:回甜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甲乙绿印普洱茶的设计,原本要分甲乙两种,后因收采的料较好,且茶菁统一合堆在了一起,所以难以分级。但包装纸已事先印好,因此只好以蓝色墨水涂盖,所有也有人称这种早期绿印为蓝印普洱圆茶。





大字绿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纸

图文:中茶牌17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4cmX5.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45年

色泽:暗栗黄芽

气味:微樟

条索:细长多芽

汤色:栗红

叶底:栗黄

茶香:野樟香

茶韵:旧韵

味道: 略涩微甜

水性:细顺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绿印圆茶是“红印圆茶”的姊妹产品,其内飞为“八中茶”商标,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绿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圆茶”,它无论在陈香、樟香、滋味、茶气等方面都是一流的。后期绿印圆茶又有“绿印头”和“绿印尾”之分,无纸绿印圆茶是“绿印头”,它采用勐海的乔木茶树茶青为原料,以生茶方式制成;“绿印尾”绿印圆茶,采用了部分新树茶青制造,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



黄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二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绵纸

图文:中茶牌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6cmX6.4cm

工序:二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50年

色泽:栗黄

气味:无

条索:硬饼黄芽

汤色:栗红

叶底:栗色

茶香:青香

茶韵:旧韵

味道:略苦

水性:薄滑

喉韵:回甘

生津:两颊生津

茶气:弱


        黄印圆茶被称为“现代拼配茶青的普洱茶品始祖”,其内飞为“八中茶”商标,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黄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60年代以后勐海茶厂按照“黄印圆茶”的拼配工艺,推出了中茶牌圆茶的替代品,“云南七子饼”。






普洱铁饼



铁饼茶·圆茶

茶厂:下关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四~六等

茶型:圆饼

规格:直径18.5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绵纸

图文:中茶圆茶,美术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8cmX5.8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55年

色泽:深栗油亮

气味:樟香

条索:扁细金芽

汤色:栗色

叶底:栗色

茶香:青樟香

茶韵:旧韵

味道:略涩鲜甜

水性:活而滑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圆茶铁饼的茶性品质,介乎于红印早期和红印后期圆茶之间,其茶香已经脱离了红印早期的兰香,而是红印后期野樟香之前“青樟香”,圆茶铁饼是青樟香普洱茶品的代表。




普洱紧茶




班禅·紧茶

茶厂:下关茶厂

茶山:凤山茶山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三级

茶型:紧茶

规格:9cmX9cm

重量:250g

筒包:竹箬条装7个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5.4cmX11.5cm

内飞:纸4cmX4.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17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黄

叶底:栗黄

茶香:青叶香

茶韵:青韵

味道:淡

水性:薄利

喉韵:燥后微甘

生津:无

茶气:弱


        最初的紧茶形状为“团茶”,因长途跋涉到西藏,曾普遍发霉。民国元年至六年(1912~1917年),佛海首先改制呈带把的“心脏形”,取名宝焰牌紧茶,每七个为一筒,笋叶包装,每个紧茶之间有空隙,能继续散发水份,运送西藏,一般不致发生霉变。当时,下关大茶号“茂恒”派人到佛海学习紧茶加工技术,返下关后开始生产,对产制技术极为严格,藏商来到丽江或德钦,除了以马易茶外,并携带贵重药材如麝香、贝母、红花等销售后,购置紧茶运藏。当时,从普洱购买的紧茶销往以达赖喇嘛为中心的拉萨地区的“前藏”,从永北州(今永胜)购买的紧茶销往以班禅喇嘛为中心的日喀则“后藏”地区。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藏族饮用“羹酪”(指酥油茶),即用茶水掺酥油作为食品,有助消化、健胃、去脂解腻、散热解渴的作用。明史《杂甘传》记载:“其皆肉食,倚茶为命”。历代由内地供应藏胞茶叶,而藏胞向内地输送马匹,即所谓“接山之产,易厩之良”。茶叶对藏胞生活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普洱砖茶



可以兴号·砖茶

茶厂:可以兴茶厂

茶山:攸乐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砖茶

规格:15cmX10cmX3cm

重量:375g

筒包:绵纸竹箬竹篾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7mX7.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暗栗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野樟香

茶韵:旧韵

味道:鲜略涩

水性:活而滑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烈


        可以兴砖茶庄1926年由周文卿创办。30年代中后期是其黄金时代,每年产茶约1200担左右。可以兴砖茶是用细黑条索,上好的勐海普洱茶菁制造的,它堪称黑色普洱茶的标本。在台湾、香港等地尚有极少的产于40年代末期的可以兴砖茶,它用事实告诉人们,在更远的时间段上,勐海民间己开始书写砖茶史了。



文革·砖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四级

茶型:砖茶

规格:14cmX9cm

          X2.5cm

重量:220g

筒包:无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3.9cmX4.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37年

色泽:栗红

气味:糯米香

条索:细长

汤色:栗色

叶底:栗青

茶香:青叶香

茶韵:新韵

味道:略涩

水性:薄利

喉韵:淡

生津:无

茶气:无


        文革砖茶是中茶公司的第一批普洱砖茶,其具有典藏价值,并非茶行特别,而是因为这是第一批砖茶,而又以文化大革命而命名。





普洱散茶





白针金莲·散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一级

茶型:散茶

规格:无

重量:无

筒包:无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无

工序:二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20年

色泽:金黄白霜

气味:荷香

条索:芽头

汤色:深栗

叶底:暗栗

茶香:荷香

茶韵:新韵

味道:苦

水性:滑砂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白针金莲”是香港茶商封给那些“现代女儿茶”特别的命名。顾名思义这种茶菁是白色细毫和金色芽头,是一级细嫩的茶叶,也就是和作为贡茶的女儿茶同级次普洱茶,是普洱茶品中最为幼嫩的茶菁。

        白针金莲多半是勐海茶区茶菁,大叶种灌木新茶树,是最高级的现代普洱茶品。可以看到的白针金莲极品,最陈老的有二十年左右,茶汤砂滑,回甘生津,茶气强,茶韵新,是很值得收藏而继续陈化的好普洱茶品。




普洱沱茶



红印·沱茶

茶厂:下关茶厂

茶山:思茅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一级

茶型:沱茶

规格:11cmX5cm

重量:225g

筒包:竹箬条装5个

图字:无

饼包:土黄厚纸

图文:云南沱茶17红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3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20世纪50年代

色泽:金栗

气味:无

条索:芽头细条

汤色:黄栗

叶底:黄栗

茶香:青香

茶韵:青韵

味道:略涩微甜

水性:薄滑

喉韵:回甘

生津:无

茶气:弱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紧压茶主要产地是云南,一般用黑茶制造,为便于马帮运输,一般将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茶坨连起,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茶坨的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沱茶的种类,依原料不同有绿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



更多颇具代表性的茶品,尽在《普洱茶》一书~如果你已经读过《普洱茶》,欢迎与我们分享交流;如果还没有,那么赶紧去看看吧~






作者简介



邓时海(1941年11月15日-),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著名学者,被业内誉称为中国“普洱茶第一人”。台湾是大茶艺社创社,杨式太极武艺第六代传人。

著有:《太极拳教本》、《普洱茶》


找到约731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