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杭州浮生若茶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43 秒)

2019年一任天真 南糯古茶: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秋是醉人的,上一杯披着阳光的茶身心柔软、宁静、从容、疏朗

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一、一任天真李桂荣

   “一任天真”是李桂荣在对优质茶山茶资源品质把控下创立的茶品牌,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商品,而是一个基于对茶理解的作品,延续了他对茶的那份爱与对品质的苛刻要求。

李桂荣热衷于在各大茶山上寻找年代久远的普洱茶树,挖掘出她们沉淀的自然属性和特有价值,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普洱发烧友提供极致纯正的古树茶,“小众大滋味”是他的口号,而所产茶品,也的确纯净而自然。

二、认识南糯山

古有六大茶山,今有南糯山。南糯山处在景洪的炎热和勐海的凉爽的分水岭,常年雨水充沛、云雾缭绕。南糯山有着古茶第一村的美誉,一千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在傣语里,南糯山是产笋酱的地方,乍一听,就能让人想到漫山遍野的竹林,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如诗如画的地方。

    南糯山下辖三十多个村寨,多为哈尼族村寨,制茶种茶历史悠久。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尚不可考证,目前能够肯定的是南诏时期已经有布朗族在这里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树被爱伲人继承,根据当地爱伲人的历史文化推算,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约1100年。南糯山茶具有特有的茶韵,扑鼻而来的清香,带给你原始森林般的浓郁气息。入口的香甜细腻,带给你初恋般的回味。

看到这里,茶友们是不是对这一饼一任天真出品的南糯古茶充满了渴望?那就让我来一试究竟吧!

产品名称:南糯古茶 普洱茶(生茶)

配料: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包装:小饼紧压茶

规格:100克

日期:2019年11月10日

坐标:浙江杭州某高校内

天气:晴,21℃

空气质量:优

水温:100℃

品鉴用具:玻璃盖碗、白瓷品茗杯

品鉴用水:康师傅包装饮用水

投茶量:8克

冲泡次数:15

四、品鉴过程

传统的棉标纸包装,中规中矩。图标为群山环抱南糯古茶四个字,简洁明了。

背面出产商、执行标准、许可证、储存条件、出产日期等都标注得很详细,虽是100克的小饼品鉴装,但可以看出厂家对做茶的用心,任何细节做得很到位。采用了领带结的方式收口,传统自然。加入了二维码设计,可以让客户更多地了解到“一任天真”品牌。

打开棉纸,观饼形周正、厚薄均匀、压制用心;饼面条索肥壮,粗大紧实,白毫清晰可见,里外如一,可见厂家选料精细,等级比较高;紧压程度比较重,用茶刀沿着饼窝用力撬,尽量取整块(8克),撬开后观察茶饼内外用料,比较完整一致。闻干茶,香气不明显,有淡淡的茶香以及轻微花香,无其他杂味

 100度的开水温碗后定点低冲注水,秒出洗茶,开盖湿醒5分钟。为保持口感和观赏,品鉴过程未使用茶漏。

第1泡100℃,5s出汤,汤色淡黄透亮,入口清冽顺滑,汤内带有点点清香味,微有回甘。

    第2泡100℃,5s出汤,入口甜滑明显,汤内香味开始明显,水含香。微微有涩感,回甘生津比较快。

第3-4泡100℃,5s出汤,入口甜,后期涩感略显,回甘生津迅猛持久,满口生香,茶感较足。

第5-6泡100℃,10s出汤,汤色金黄,油润饱满入口先略苦后微甜,涩感对舌头冲击较强,生津回甘强烈,满嘴淡香。

第7-8泡100℃,20s出汤,汤色黄绿透亮,清香伴随着果香,口感纯正,汤质醇厚,鲜爽,有清凉感,适口感好。涩感明显,茶劲十足。

第9-10泡100℃,30s出汤,汤色黄亮,内含物质丰富。花果香明显,汤感醇厚粘稠喉韵悠长,富有层次,舌头中央感丝丝涩味,但很快化去,回甘生津快。

第11-15泡100℃,30s后逐级延长5秒出汤,汤色黄亮,香气渐弱尚存,口感纯正,甜顺,协调感降低但未出现汤水分离,回甘尚存。此时只觉神清气爽,额头微微冒汗,冲泡到此结束。

比较壮硕,油润有光泽,柔软、肥嫩韧性好,古树特征显现,用料的级别还是比较高的。不愧为看得见的古树茶索,喝得到的古树底蕴。

五、品鉴总结

一任天真之南糯古茶,茶汤香扬清甜,较柔、水路细、茶毫丰富,汤醇,苦弱回甘较快且持久,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口腔韵感不错,杯底香持久;茶气突出,带着强烈的山野气韵却不张扬,大气内敛。

拥有如此品性的普洱茶在这个快消费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陈久然后知普洱之芳香。喝茶需要点精神,茶中见百态人生。人生似茶,总带有那么一丝苦涩。它需要细细地品,越到后面越能体会到它的香甜醇厚。适合人群:有一定喝茶经验的人群。

图文:囧囧

山东茶提档升级打品牌 新茶商有新玩法

  甘苦一念,浮生若茶。作为“南茶北引”的产物,山东茶从引进到现在只有六十多年历史。产量低、规模小,山东的茶商茶农便在茶文化和茶叶品牌上做起文章。

  拼内涵、拼特色、拼质量,山东茶正在进行一场动能转换。

  “南茶北引”艰难成功

  7斤卖出了20万元

  “山东是饮茶大省,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基本不产茶,‘南茶北引’是山东产茶的标志。”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监事长、济南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勇说。

  从1956年起,山东开始“南茶北引”。据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创会会长王裕晏会回忆,1956年,山东第一批从南方引进的5000株茶苗全部冻死;1957年又引进4000株在青岛中山公园栽植,仍然没有活;1959年莒县又引进茶种,受寒潮突袭,再加上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南茶北引”几乎失败。

  然而,“南茶北引”的脚步没有停止。1966年,江南绿茶在日照巨峰镇西赵家庄村试种成功,南方的茶树终于在山东扎下了根。该村从此有了“南茶北引第一村”美誉。

  “南茶北引”虽然艰难,但是却给北方的爱茶人巨大的惊喜。

  如果没人提醒,外人很难想象,日照甲子山上那片原生态的区域是茶田。

  崎岖山路通向半山腰,在林间树缝里,大片的松林下分布着半人高的茶树。这里的茶树参差不齐,形状各异,与通常茶园的景象截然不同。

  十几年前,日照市甲子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炳冯偶然在山里发现一棵“南茶北引”时遗留的茶树,多年无人管理竟长势喜人,茶叶冲泡出来味道特别厚重。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赵炳冯将一些茶叶种子随意撒在半山腰及山顶上,任其生长。最终,甲子山上发展起了独特的“野山茶”,成为山东茶的“新贵”。而山上的那棵“老茶树”也见证了山东茶叶发展史。

  好茶叶离不开好山好水。自从承包了甲子山山场后,赵炳冯坚持封山育林,保持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不使用农药,导致茶树附近杂草丛生,茶树叶子也被虫子啃光了。”

  赵炳冯开始在种子上下功夫,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摸出了些门道。数年的风吹雨打,一些生命力旺盛的茶树终于活了下来,长成了野山茶。2016年秋冬季节,他将采摘的野山茶研究炒制成冬红茶,7.3斤卖出了20万元。

  日照的现代茶园里,采用了无性系扦插繁育技术。通讯员高建华摄

  “泰山茶”品牌

  历经坎坷失而复得

  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中国十大名茶”,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的种植历史,有众多文人墨客“代言”,相比之下,只有60多年历史的山东茶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

  1999年,山东省茶文化协会成立。协会会长侯国云回忆,协会原本想的名字是山东省茶叶协会,可一些爱茶的老同志坚决不同意,他们不肯丢了“文化”二字。这些爱茶人说,茶是有故事的,故事里蕴含着文化,“丢了什么,也丢不得‘文化’二字”。

  说起文化底蕴,泰山茶当仁不让。《红楼梦》中有段情节,“怡红开夜宴”后,袭人和晴雯给贾宝玉“沏了一杯女儿茶”,这个“女儿茶”便产自泰山。然而,泰安茶农用“泰山茶”商标时,却遇到了不少困难。

  此前,泰安茶农和茶企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及时注册商标。1996年,一家台湾企业注册了“泰山茶”,并在茶饮料品类里使用了该商标,泰山本土茶企只能干瞪眼。经过多年的法律诉讼,“泰山茶”地理标志商标终于在2019年回到了泰安。

  泰山茶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兆祥很早就在做泰山茶,却因为商标问题常受到质疑。2019年杭州茶博会,他的茶叶名正言顺印上了“泰山茶”三字,吸引了众多目光。“一看有‘泰山’,把所有人都镇住了,都不用打广告,谁能不知道泰山?”王兆祥自豪地说。

  同样是打造茶叶的产地品牌,“圣谷山”是日照绿茶的“标杆”企业,曾入选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指定产品。企业负责人高建华表示,他们很早就意识到,日照“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是块“金字招牌”,所以加大了技术投入和品牌培育力度。

  圣谷山是日照巨峰镇一座海拔不足300米的小山,相传该山是孔子的小儿师项橐的故乡。高建华就出生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对这里的青山绿水有着别样感情。

  从创业之初,高建华就坚持做有机茶园。“2014年通过了美国雨林认证,2017年通过欧盟有机认证,2018年又通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有机认证,检测项目多达465项。”茶叶品质的提升,直接使“圣谷山”的茶叶打入了国内外高端绿茶市场。

  “做欧盟标准认证,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把茶叶卖到欧美,而是让国内顾客在家门口享受到国际水准的茶。”高建华说,只有知道世界级的高端茶叶是什么要求,才能让日照茶、山东茶朝更高标准发展。

  (责任编辑:DF515)

  原标题:不光出省还要出圈!山东茶提档升级打品牌,新茶商有新玩法

夏国玲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演讲:行茶者“三学”

面对“生活禅与茶生活”这样高深的哲学命题,我仅是一个正在努力参悟、学习的践行者。禅门有“戒、定、慧”三学,而我把我的演讲题目也一分为三,斗胆把“茶、禅、生活”定为茶生活三学,与各位分享,并俯首领取大家的棒喝。

关于“茶”:2006年,天赐善缘,使我有幸由一个初涉世事的北方妞儿,进入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追随王岳飞、龚淑英等老师开始学习茶学专业,因为有了茶相,我的生活渐渐开始丰盈起来。

茶里的名堂实在太多,这寒来暑往,用了前后长达七年的时间与茶学这门学科相伴。七年中,我攻读了这一专业的15门课程,真正领略到了中国茶学的博大精深。至今仍记得当时在茶学系老师的带领下,登茶山,学采茶;进茶厂,学制茶;入茶楼,学茶艺。可谓满心欢喜,日日好日。

为了学以致用,我还和我的挚友在故乡邢台创办了“天德茶行”。小小茶行,让人乐在其中。行茶事,事必躬亲,日日事茶,也是禅修。每每行茶事,能让人感到茶的世界真的很美而看淡一切,每当我在浮生闲日的禅意般生活里手握茶壶,常常告诫自己:看得淡了,一切皆释然。禅和茶的意念,让我内心开阔空明,潇洒自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那时到现在的十多年间,从思想到生活,茶与我可谓形影不离,已经形成了休戚相关的生命共同体,我自己认为我已经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茶人了。

我曾记得我在杭州学茶时,浙大茶学系组织我们去中国茶叶博物馆参观和学习。当我看到被誉为“南青北白”的邢窑白瓷时,我被邢瓷的美深深吸引住了,一瞬间,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压根儿也没想到,家乡的邢窑白瓷,在大唐时期却也引领中国陶瓷与茶器的发展潮流,我惭愧自己身为邢台人的浅薄无知,这邢瓷的魅力,是我们祖先智慧和荣光。

当时我便发愿:愿有朝一日在我的家乡,尽自己绵薄之力弘扬中国茶文化,弘扬邢瓷文化。

关于“禅”:从2006年至2013年,我在邢台开了三家茶行,事业相对顺利,在别人眼中,我似乎风光无限,其实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从进货到管理,从经营到培训,许多问题令我有锁喉之痛。当时我满脑子的想法就是如何让自己多赚钱,却不知知足是福的道理。有时候越是有让自己多赚钱的想法,却往往事与愿违。

如何突破困境,如何能让自己惶惶不可终日的心安顿下来呢?我尝试着到处走访取经。要想把事情变得更好,让事业做得更顺,首先要让自己的心态有所端正。

学茶前,我虽有向禅之心,却无问禅之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让我结识了当代高僧净慧长老,当置身于玉泉禅寺五叶堂虔诚顶礼净慧长老时,当面聆听他老人家讲“生活禅”的宗旨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时,始知这个禅就在我们生活中。我当时不解道:“如何才能奉献?”师父说:“公益心”。我说:“若没有收入,拿什么奉献?”师父微笑地说:“公益心结缘即是增上缘,以‘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的心态,就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之心。尝试一下,未必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净慧长老一边喝着茶,一边对我继续说:你们是茶人,我相信,当你们能以感恩的心、包容的心、分享的心、结缘的心与茶客沟通、互动时,就必然能营造出禅者的精神家园、大众的和合世界。

慧老虽慢声细语,但简明扼要,就像一把金光灿灿的钥匙,为我打开了“好好生活,用心守护一杯茶”的茶修之门。净慧长老的亲切话语,从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我因无知而对禅曾有过的神秘感,并在茶生活中逐渐增进了我与禅之间的亲近感。从那以后,在我多次与禅师的交流中,在我多次参加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组织的茶文化活动中,让我深深懂得了一生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不仅仅是事业、名誉、地位,而是一个人的境界。

虽然有些时候,我的经营状况不尽人意,但我通过修禅习茶,尤其是禅门“平常心是道”的道理让我内心得到了安宁。在经营上,我一改过去“天德茶行”在生意上的成败要与人攀比的心态,而是顺其自然,因为只有做好自己便是提升自己的境界。

在我后来的从茶经历中,我深有体悟,习茶者只要用心泡茶,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的得与失,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事业,就能享受充实而幸福的人生,就能体会出禅的“滋味”,茶的芳香。

我想,净慧长老所指导我们的“正清和雅”和“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禅茶文化理念,应该是作为一个茶人的立命之本。

关于“生活”:如何能践行“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的茶修理念呢?从2014年开始,我设立茶学公益讲座,把我从在茶学系学到的知识为大众分享与科普茶知识。

我清晰记得在2014年,我怀着满腔诚意为公众开设普及茶知识课程。刚开始发出通知,却无人问津,只有五个人学习,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成了有时间就来,没有时间就不来的尴尬局面。因为是公益课,那段时间常常因为这件事情让我哭笑不得,内心非常纠结,只觉得要把茶文化“平施百姓家”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公益活动与经营成了两难的境地。不过,也没关系,好在我把这件事情当作在生活中禅修的工作历练。那段时间,我经常去寺院聆听法师教诲,每每遇到困难之际,禅师的话言犹在耳:不管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的艰难,内心或许有些悲伤,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有时候,我常常也会为自己加油打气:“面包会有的”。心想,我应该敞开心扉去微笑,因为这也是你的慈悲心。

记得当时有一位房管局退休的大姐,每次来学茶课,她都风雨无阻,结业后推荐多人。问其原因,她说在学茶之前因更年期让她心烦气躁与家人不和,有时会有轻度抑郁。后来通过学茶,享受到了茶给她带来那份优雅和自在,感觉到了心有多美世界就会有多美。

后来我的脑子突然灵机一动,我找到了市科协、市妇联等有关社团组织联合开始传统文化公益班,与此同时,我又把茶文化带进了当地的中小学校,与学生们共同分享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福往者福来,五年来,我开设的公益讲堂坚持到了今天,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善待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截止到现在,我的公益讲堂,让已有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近千人走进了优雅的茶生活之中。

“公益心结缘即是增上缘”,每每想起净慧长老的话语总会让我心生感触。记得在2014年母亲节,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组织“我为母亲奉一杯茶”全省联动的公益项目,为响应活动号召,我在天德茶行举办了“向英雄的母亲奉一杯茶”活动。手捧香茗的晚辈们依次向十位英雄的母亲奉茶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活动现场肃然起敬,氛围深情而动人,表达了社会对英雄母亲的感恩和礼敬。英雄母亲们手捧着一杯茶眼含热泪,而我和参加活动的嘉宾们早已泣不成声。母亲对我们的爱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的,而英雄母亲的爱是大爱,从茶道精神出发,从禅茶文化“正清和雅”和“感恩”理念出发,我们茶人更应该敬重英雄的母亲,同时也希望社会充满着大爱。

人们常说“茶涤灵魂”,我想,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可以把一滴水变成心流,冲泡出人间最香最纯的茶。

最后,我想借用赵朴初老先生的一首诗作为本次演讲的结束语: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未完待续——下篇:赵玉光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演讲:缘起性空)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