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贡茶冬天

找到约373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普洱皇家贡茶:游走在“好喝”与“好玩儿”之间

2021年冬,位于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裕和村的普洱山皇家贡茶文化创意产业园迎来了首批房车客人。

普洱山皇家贡茶文化创意产业园

护送这批游客的是纳兰小宝自驾车露营俱乐部的运营经理赵永生,据他介绍,他们从内蒙古出发,在成都稍作停留,经过四天的旅行,先是抵达云南临沧凤庆,而后来到普洱市宁洱县。他们俱乐部此次参加房车旅行的客人大多为老年人,他们青睐云南的暖冬、生态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当然普洱山普洱茶更是他们舌尖上的最爱。

普洱皇家贡技系列(红茶、生茶、熟茶)伴手礼

十几辆房车停在普洱山皇家贡茶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园的负责人、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普洱茶制作云南首席技师、普洱大国茶匠李兴昌介绍说,这些客人停留几天,非常喜爱他亲自操刀制作的普洱皇家贡茶,并且当即购买了5000多元的茶,他们还热衷购买当地土鸡鸡蛋等土特产。皇家贡茶茶园的风景吸引了这些游客,他们忍不住停留数日,慢慢欣赏这冬日美景。

普洱山冬季云海日出

普洱山皇家贡茶园

普洱山皇家贡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共占地1900亩,园内茶园原为普洱县外贸局所有,种植时间已达50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李兴昌老师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就在2021年,李兴昌老师的普洱皇家贡茶制作技艺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华绝技”优秀展播项目。早在2018年,宁洱县政府就找到李兴昌老师,请他做普洱山皇家贡茶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但当时存在土地产权纠纷、资金困难等问题,后经政府部门协调,成功实现了土地流转,李兴昌老师将困鹿山皇家古茶树的收入所得投入产业园的建设,前期已投入一两百万元,预计产业园最终建成需要一千万元的资金支持。

普洱山皇家贡茶文化创意产业园于2021年2月8日正式开张纳客,接待了如宝马中国行等活动的客户,产业园与纳兰小宝自驾车露营俱乐部合作的房车旅行是2021年冬天开始的旅游项目。

目前产业园接待能力有限,而且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房车游客数量有限制,今后计划房车、床车旅行分批分次进行,以避免游客扎堆的现象。与此同时,产业园将增加房车车位数量,并加强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配备。

据了解,纳兰小宝自驾车露营俱乐部计划于2022年五一之前要走遍云南129个县,为助力云南文化和旅游行业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更好的宣传云南当地文化,挖掘云南当地的土特产品,民族特色,真正将文旅直播产业打造成为承载和链接“人”“货”“场”的新载体、新平台、新风口,纳兰小宝自驾车露营俱乐部不断整合文旅行业上下游资源,联合自身影响力,联动河北省和云南省两地资源,共同推动云南文旅新品牌、新形象的诞生,助力云南文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云南乡村振兴建设。俱乐部在春节前将力推“看普洱山云海喝普洱茶过大年”的活动。

李兴昌老师的普洱皇家贡茶,在茶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将变得既“好喝”又“好玩儿”。

星海传媒图文

来源:普洱三宝,各位好,文章已更新,请知悉,谢谢!

德丰昌说普洱 云南贡茶历史篇,回首那几个贡茶地

百年普洱 经典传承

  贡茶早在西周就已经被确为一种制度文化。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茶、蜜、灵龟……皆纳贡之。”到唐代以后,贡茶名额越来越大,在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到公元835年实行的榷茶制,实行茶叶专卖。到宋代蔡京立实行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带着茶引导制定地点取茶。

视频用时12分


  宋之后饮茶之风开始盛行,中央开始重视对西南茶叶的管理,从宋至清,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实行改土归流,设普洱府;方便征税,实行七子饼茶等一系列措施,达到“以边治边”的目的。

  作为贡茶,普洱茶是不可或缺的一笔。云南普洱茶历史:

唐代贡茶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写道“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和“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都说明了,唐代普洱茶就已经获得皇室的青睐,已成为贡茶。

宋代贡茶

  宋代,云南茶叶销往西藏与日俱增,开拓了茶马市场,茶叶受到朝廷重视。在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赵汝砺《北苑别录》等中都记载了云南紧茶以选为名茶和贡茶。

明代贡茶

  《万历云南通志》记载:“车里司(今勐海)专管贡茶及各勐土司,实行茶引制”。明确记录了普洱茶作为贡茶,并实行税收制度,朝廷统一管理茶叶贩卖。

清代贡茶

  清朝廷《贡茶案册》记载,清雍正年间,云南普洱茶被正式列为朝廷贡茶案册,并制定为皇家冬天专用茶,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之说。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清《普洱府志》记载: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1726年,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1729年,设置普洱府,控制了普洱茶的购销权力,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为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记载:“农历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尔后方许民间采贩。”鄂尔泰为博得皇帝开心,在当时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攸乐设立攸乐同知,负责守卫并采购贡茶。在易武、倚邦、车里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加强对茶山管理和采办。

贡茶中的名茶

  在贡茶中,有一款名为“女儿茶”的最受当时人们喜爱,甚至到后来都被人们所称赞。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中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此外,在《滇南新语》中记载:“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团。”

贡茶的历史见证

  普洱茶作为朝廷的贡品,大大促进了民间从采摘到制作加工工艺和技术的发展,花色品种从单一走向纷繁,品质也越加优越,曾经得到清政府赐匾,目前古六大茶山易武仍然留有清代官府赐的“瑞贡天朝”匾,这是普洱茶辉煌历史和荣誉的见证。

贡茶地——曼松

  古六大茶山自普洱府成立后成为贡茶的采办地,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采办,倚邦的曼松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

  曼松:古称蛮松,在象明乡境内,属倚邦山。曼松贡茶生长在曼松王子山

  被誉为皇家茶园。《普洱府志》中记载,六大茶山所产的茶中,曼松茶为最上。

  1919年,易武至倚邦至思茅的茶马古道不走曼松,很快衰落。

  民国二三十年因水源不足,农户大量迁徙。

  新中国成立前,茶园几乎毁尽,烧后用来种粮食。

  1980年,老寨水源枯竭全寨搬迁至山下,茶树成片景象已不在。

  目前,曼松能找到的古茶树不足100棵,且全是被烧后的重新发出的小茶树。

贡茶地——困鹿山

  困鹿皇家古茶园被清政府定为皇家御用茶园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

  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精选当年最好的春芽女儿茶,精制成团条砖和茶膏,仅贡朝廷,云南产的普洱茶在一夜之间就成了进贡朝廷茶产品中的新宠。

  清朝年间,每年当大茶林(即困卢山万亩古茶园)春茶采摘时节,官府就要派官兵进宽宏监制茶叶生产制作,并把制好的人头茶、七子饼茶、沱茶运去北京,进贡到皇宫。

  困鹿山主要分布在宁洱镇宽宏、西萨、谦岗村,海拔在1090-1640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古茶山面积约为77公顷,呈块状分布。

  宽宏村哈尼族种茶有400多年历史,西萨村种茶有160多年。

贡茶地——忙麓山

  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昔归渡口(原嘎里古渡)。

  御茶——宋代,供大理国使用。

  贡茶——雍正时期,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后,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为清宫采办贡茶。

茶知识:辉煌的普洱贡茶

历史上,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贡茶作为一种制度,于西周时已确立。

贡茶的发展历史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

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茶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南少数民族茶叶的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作为贡茶的普洱茶渊源由来已久。周朝时云南茶叶就已经进贡朝廷,唐代(618—907年)贡茶一般由南诏国进贡。

据明代史书记载“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茶名重天下,京师尤重之”。说明,普洱茶大量进入了皇宫,得到皇室权贵的青睐。

云南普洱贡茶

贡茶指有一定知名度的好茶,通常具有优异的色香味、独特的外形和优异的品质。贡茶的形成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或人文地理条件,云南普洱茶被列入贡茶,是因普洱茶与其他茶种的贡茶相比,有与众不同之处,被宫廷和贵族视为罕见品茗,也获得文人雅士的好评。

云南茶在历史上因古普洱府作为中心的集散地而被称为普洱茶。云南紧压茶在宋代已正式列入名茶和贡茶录中,当时列入的几十种名茶中就有云南紧压茶和方山露芽等。

清雍正年间,云南普洱茶被正式写入朝廷贡茶案册,并指定为皇家冬天专用茶。朝廷令云南地方政府在普洱府增设官茶局,专司上贡用茗,并明确规定了每年向朝廷进贡的数量,对贡茶的制作质量要求也极其讲究。

云南普洱贡茶进入宫廷后深受欢迎,与其他茶种的贡茶相比,普洱茶与众不同,备受王宫贵族珍爱。《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云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清朝满族祖先原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肉茶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了帝王统治者之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及,那些饱食终日的皇亲国戚们特别喜爱和赏识普洱茶。因此“普洱茶名遍天下。

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成为了清宫饮茶规范,也如《滇略》所说的:“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当时清朝上下饮茶品茗者,品饮普洱茶遍成嗜好。

《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一书中的《烹雪用前韵》:“瓷瓯瀹净羞琉璃,石铛敲火然松屑。明窗有客欲浇书,文武火候先分别。瓮中探取碧瑶瑛,圆镜分光忽如裂。莹彻不减玉壶氷,纷零有似琼华缬。雷後雨前浑脆软,小团又惜双鸾坼。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寒香沃心俗虑蠲,蜀笺端研几间设。兴来走笔一哦诗,韵叶冰霜倍清绝。”可见乾隆皇帝更是把普洱茶推向一个新高度。

云南普洱贡茶

清廷为更好地管控茶叶,在普洱府(今宁洱)设管茶局,建立了普洱贡茶茶厂,扩修茶马古道,同时在普洱、磨黑、景谷等地设置关卡,管理茶叶的运输。

运送贡茶和茶叶的马帮,须持官府颁发的通关令牌,经关卡验证后方能放行,不持官府令牌入山采制和运输茶叶的则将受罚。

清代阮福在其《普洱茶记》中已有详细地记载:“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属有茶山六处,……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装茶膏,共八色,……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商人的重利令官府眼红,商人的盘剥又令茶农愤怒。于是,清政府于雍正七年(1729年)在思茅设总茶店,由官方垄断茶叶销售,并将新旧商民全部驱逐。

官府的盘剥更猛于虎。他们“清戥重称”,“多买短价,扰累夷方”,导致了雍正十年(1732年)的大暴动。当时“思普诸山,当兵燹之后,地方疲敝……十室九空……身任地方,应加意抚绥……”。清政府为了缓解民怨,不得不于雍正十二年二次下檄,要求茶店官役“按照时价,公开采买。如有不法官役,借名多买,短价压送,扰累夷民……官则立即参详,役则立毙杖下”。

在此之后100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于清廷的抚绥政策,云南茶产业有了极大的增长。

普洱茶作为清廷钦点的贡茶,易武六大茶山曾得到清政府所赐“瑞贡天朝”匾,宁洱县困鹿山贡茶和墨江迷帝贡茶等成为清代皇家贡茶园,这是普洱茶辉煌历史和荣誉的见证。

图文源自包中华《普洱茶苦旅》

来源:新华国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69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