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建银牡丹茶

找到约31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友解析:白牡丹茶

 牡 丹 茶 

传承千年茶文化,传播健康饮茶理念

白牡丹茶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等地,是中国福建历史名茶,属于白茶类;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冲泡后毫香鲜嫩持久;滋味清醇微甜;汤色杏黄明亮或橙黄清澈;叶底嫩匀完整,叶脉微红,布于绿叶之中,有“红装素裹”之誉;白牡丹按其制作的原料可分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白茶。

白牡丹的制作工艺很简单,只有萎凋和焙干两大工序。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其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毫香浓显,清鲜纯正,滋味醇厚清甜,汤色杏黄明净。具有祛暑、通血管、明目、抗辐射、解毒之功效。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茶。

白牡丹属白茶类,它以绿叶夹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

中文名

白牡丹茶

所属分类

白茶

原    料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

创制时间

1922年

创制地点

建阳水吉

形态特点

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等

功    效

提神醒脑、明目、减肥美容等

采摘要求

春茶、一芽二叶、“三白”

冲泡方法

杯泡法、盖碗法、壶泡法、大壶法

主要产地

福建省政和县

目 录

一、历 史 发 展


二、自 然 地 理


三、品 质 特 征


四、制 作 工 序


五、价 值 功 能

主要功效

价值属性

药用价值

六、品 茗 指 南

冲泡方法

饮茶禁忌

七、选 购 技 巧

八、贮 存 方 法

九、茶 叶 文 化

历史发展

白牡丹在公元1922年前创制于建阳水吉。据当地老农反映,原产地在大湖。水吉原属建瓯县。据《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白牡丹为福建特产,1922年政和开始制造白牡丹远销越南,现主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有退热祛暑之功,为夏日佳饮。

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创制于建阳水吉,1922年以后,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20世纪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白牡丹。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市  。

自然地理

产地

白茶是业内的统称,具体分为:以大叶种为原料的传统工艺制作是为白牡丹茶;以小叶种为原料的传统工艺制作是为贡眉;以大叶种或是小叶种片茶为原料的是为寿眉;以新工艺制作是为新工艺白茶。

白牡丹茶的主产地在福建省政和县,采用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为主要原料。这种茶身披白茸毛的芽叶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

闽北建阳以生产贡眉为主,因为是小叶种品种,茶叶外形没有白茸毛,毫芽不显。

闽东福鼎以生产新工艺白茶为主,在白牡丹茶叶制作的基础上萎凋的时间减少、再经过轻微揉捻、产生轻微发酵,外形略带曲卷  。

品质特征

白牡丹,以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放,故名。1922年以前创作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1922年政和县亦开始制作,渐成为本品的主产区。目前产区分布于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其原料采自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选取毫芽肥壮、洁白的春茶加工而成。本品采用福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其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毫香浓显,清鲜纯正,滋味醇厚清甜,汤色杏黄明净。

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芽叶连枝,叶缘垂卷,叶态自然,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香味鲜醇。白牡丹冲泡后,碧绿的叶子衬托着嫩嫩的叶芽,形状优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冲泡后绿叶衬嫩芽,宛如蓓蕾初绽花朵,绚丽秀美;滋味清醇微甜,毫香鲜嫩持久,汤色杏黄明亮,叶底嫩匀完整,叶脉微红,布于绿叶之中,有“红装素裹”之誉。

制作工序

制造白牡丹的原料主要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良种茶树芽叶,有时采用少量水仙品种茶树芽叶供拼和之用。制成的毛茶分别称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和水仙白(茶)。

用于制造白牡丹的原料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及二叶满披白色茸毛。夏秋茶茶芽较瘦,不采制白牡丹。

白牡丹的制造不经炒揉,只有萎凋及焙干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

萎凋以室内自然萎凋的品质为佳。采下芽叶均匀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以不重叠为度,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并为一筛,至八成半干时再两筛并为一筛,萎凋至九成五干时下筛,置烘笼中以90 --100℃温度焙干,即为毛茶。

精制工艺比较简单,用手工拣出梗、片、蜡叶、红张、暗张后低温焙干,趁热拼和装箱。烘焙火候要适当,过高香味欠鲜爽,不足则香味平淡。

白牡丹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叶底浅灰,叶脉微红,汤味鲜醇。

其制作工艺关键在于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自然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采摘时期为春、夏、秋三季。其中采摘标准以春茶为主,一般为一芽二叶,并要求“三白”,即芽、一叶、二叶均要求有白色茸毛。白牡丹叶态自然,色泽呈暗青苔色,叶背遍布洁白茸毛,汤色杏黄或橙黄,汤味鲜醇。

精制工艺是在拣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进行烘焙,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保持香毫显现,汤味鲜爽。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成品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向叶背卷曲,芽叶连枝,叶面色泽呈深灰绿,叶背遍布白茸毛;香毫显,味鲜醇;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为夏季佳饮。主要出口港澳地区。

价值功能

主要功效

有润肺清热的功效,常当药用。且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脑、镇静降压、防龋坚齿、解毒利尿、除腻化积、减肥美容、养颜益寿、防治流感、防御辐射、防癌抗癌等诸多功效,是当今公认最安全又营养的绿色健康饮品。白牡丹茶属白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白牡丹茶叶是两片叶子,中间有一叶芽,叶子隆起呈波纹状,叶子肥嫩,边缘后垂微卷,叶子背面布满白色茸毛。冲泡后,碧绿的叶子衬托着嫩嫩的叶芽,形状优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茶汤清澈呈杏黄色,茶味甘醇清新。

价值属性

白牡丹属白茶类,它以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

药用价值

常饮白牡丹茶,有退热、祛暑之功效,为夏日佳饮。

令人精神愉悦、心旷神怡,且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脑、镇静降压、防龋坚齿、解毒利尿、除腻化积、减肥美容、养颜益寿、防治流感、防御辐射、防癌抗癌等诸多功效,是当今公认最安全又营养的绿色健康饮品 。

品茗指南

冲泡方法

1、杯泡法。用杯泡:用200ml的大杯(适宜各种材质,玻璃杯最宜),取5g白茶用90度开水先温润闻香再用开水直接冲泡,一分钟后就可饮用。

2、盖碗法。用盖碗:取3g的白茶投入中盖碗,用90度开水温润闻香,然后像功夫茶泡法一样,第一泡45秒以后每泡延续20秒,就能品到清新的口味。

3、壶泡法。用壶泡:取7-10g的白茶投入壶中,用90度开水温润后用100度开水闷泡,45秒-60秒就可出水品饮,这样可以品到清纯中带醇厚的品味。

4、大壶法。用大壶:取10-15g的白茶投入壶中直接用90-100度开水冲泡。喝完直接加开水闷可以从早喝到晚,味道特别醇厚和清爽。

 

饮茶禁忌

1、一般来说,肾虚体弱者、心动过快的心脏病人、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便秘者、严重神经衰弱者、缺铁性贫血者都不宜喝很浓的白牡丹茶。

2、空腹的人不宜空腹喝白牡丹茶。

3、老年人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喝太多。饮多了就会“物极必反”,反而起不到保健的作用。

选购技巧

从“色、香、形、味”四个方面来介绍如何鉴别白茶的真伪、优劣。

一、观形

首先是观叶的“嫩度”:若叶的毫芽多且肥硕壮实,叶片肥大又嫩白,则表示“嫩度”高,为上品;若叶的毫芽稀少且瘦小纤细,则表示“嫩度”一般,品质次之;若叶片老嫩不均匀,或者嫩叶中间杂老叶的,则表示“嫩度”最差,品质也最差。

其次是细观叶的形态:若叶片平伏舒展,叶缘重卷,叶面有隆起波纹,芽叶连枝稍为并拢,叶尖上翘且不断裂破碎的,品质最佳;反之,若叶片不是自然的平伏舒展,而是一种明显人为的摊开、折叠、弯曲的形态,则品质一般。

然后是看叶的净度:茶叶中只有嫩叶,不含其它杂质,则品质好。反之,若含有枳、老梗、老叶及蜡叶及其他杂质,则品质差。

最后是看叶的底部:细观叶底,若叶底匀整、肥软、毫芽多且壮实、叶色鲜亮的,表明质量上品;反之,若叶底硬挺、毫芽破碎、颜色暗杂、焦叶红边的,质量较差。

二、辨色

首先是看芽叶的色泽:若毫芽的色泽银白有光泽,叶面灰绿或墨绿、翠绿的,则质量为上品;若页面为铁板色的,品质次之;若页面为草绿黄、黑色、红色,或者毫芽呈现蜡质光泽的,则品质最差。

其次是看汤色:若泡汤后汤色呈现杏黄、杏绿且清澈明亮的,则为上品;反之,若汤色泛红、暗浑的为差。

三、闻香

若细闻毫芽,香味浓烈显著,清鲜纯正的,则为上品;若香气淡薄,或有青草臭味、或有陈腐发酵之感的为次品。

四、品味

细品茶茗,若茶味鲜爽、醇厚、清甜的,则为上品;若茶味粗涩、淡薄的,则为下品。

贮存方法

大批量白牡丹茶的存储 

大型生产工厂、茶叶商店的茶叶贮存,数量都比较大,存储方法与一般的家用储存不同。因为量大,温度、湿度、空间的控制都有所讲究。

1、冷库贮藏

以采用低温、低湿、封闭式的冷库贮藏为宜,其保鲜效果好而经济。一般库房要求温度不超过5℃湿度控制在60%以下。建造一座容积丈180立方米的冷库,可贮放茶叶1.5万公斤。茶叶经8个月贮藏,品质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是常规贮藏的2倍,维生素C含量是常规贮藏的4倍。

2、石灰块保藏法

在不设冷库的条件下,大批量高档白牡丹茶,在收购以后暂不动用的,为防止质变,进行临时性贮存,一般都采用石灰块保藏法,利用石灰块的吸湿性,使茶叶保持充分干燥。其方法是选用口小肚大、不易漏气的陶坛为装茶器具。

贮放前将坛洗净晾干,用粗草纸衬垫坛底。用白细布制成石灰袋,装生石灰块,每袋0.5公斤。将待藏茶叶用软白纸包后,外扎牛皮纸包好,置于坛内四周,中间嵌入1只~2只石灰袋,再在上面覆盖已包装好的茶包,如此装满为止。装满坛子后,用数层厚草纸密封坛口,压上厚木板,以减少外界空气进人。

家庭贮存白牡丹茶的方法

1、石灰保鲜

一般是先用牛皮纸或其它较厚实的纸(切忌用报纸等异味纸张)把茶包好,茶的水分含量不要超过6%(用手捻茶叶易成粉末时的含水量),然后将茶叶放在陶质坛罐的四周,中间放块状石灰包,石灰包大小视茶叶数量而定,再用软草纸垫盖坛四,减少空气进入。石灰视吸湿程度每过2个月~3个月检查一次,见块状石灰变为粉末时,及时更换。这样一般可以保持6个月~10个月。如一时没有块状石灰更换,也可用硅胶代替,当硅胶呈粉红色时取出烘干再用。

2、冰箱保鲜

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必备家电。利用冰箱保鲜茶叶是大部分家庭用来保鲜茶叶的最主要手段。不喝的白牡丹茶应该放进冰箱冷冻柜进行储藏。

茶叶文化

传说这种茶树是牡丹花变成的。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骑白马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于是便向路旁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者探问香味来自何处。老人指着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说,香味就来源于它。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建庙修道,护花栽茶。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口吐鲜血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正在万分焦急、非常疲劳睡倒在路旁时,梦中又遇见了那位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问清缘由后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醒来回到家中,母亲对他说:“刚才梦见仙翁说我须吃鲤鱼配新茶,病才能治好。”母子二人同做一梦,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 正在为难之时,忽听得一声巨响,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棵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说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气扑鼻。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她嘱咐儿子好生看管这十八棵茶树,说罢跨出门便飘然飞去,变成了掌管这一带青山的茶仙,帮助百姓种茶。后来为了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百姓的功绩,建起了白牡丹庙,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白牡丹有何特点,白牡丹茶属于什么茶?

  白牡丹茶,属于白茶类,为中国福建历史名茶。它以绿叶夹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冲泡后毫香鲜嫩持久;滋味清醇微甜;汤色杏黄明亮或橙黄清澈;叶底嫩匀完整,叶脉微红,布于绿叶之中,有红装素裹之誉;白牡丹按其制作的原料可分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白茶。 

  白牡丹的制作工艺很简单,只有萎凋和焙干两大工序。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白牡丹在公元1922年前创制于建阳水吉。据当地老农反映,原产地在大湖。水吉原属建瓯县。据《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
  白牡丹为福建特产,1922年以后,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远销越南,现主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有退热祛暑之功,为夏日佳饮。20世纪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白牡丹。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市。

  白牡丹茶,基本上是在3月底至4月中上旬开采。3月底,白毫银针还未收尾,部分长得快的白茶树,叶片也已长出,便是到了采摘白牡丹茶的季节。在春茶的某一个阶段,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是同时生长,齐头并进的。白牡丹一芽一、二叶,芽头饱满白毫密,叶片正面鲜绿背覆白毫,泡在水中时,身姿美妙如同仙女。
  由于白毫银针只采芽头,白牡丹是既采芽头又采叶片,故白牡丹的产量比白毫银针多一了倍,因而白牡丹茶价格也相对亲民些。白牡丹大略分为牡丹王(一芽一小叶)、特级白牡丹(一芽二窄叶)、一级白牡丹(一芽二圆叶)和二级白牡丹(一芽二长叶)等。每一个等级的白牡丹,香气、口感都大不相同。

  常饮白牡丹茶,有退热、祛暑之功效,为夏日佳饮。令人精神愉悦、心旷神怡,且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脑、镇静降压、防龋坚齿、解毒利尿、除腻化积、减肥美容、养颜益寿、防治流感、防御辐射、防癌抗癌等诸多功效,是当今公认最安全又营养的绿色健康饮品。


感受白茶 共享非遗——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好茶”征集暨“太姥杯”2023福鼎白茶茶王赛颁奖典礼在杭举行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10月15日,“感受白茶 共享非遗”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好茶征集暨“太姥杯”2023福鼎白茶茶王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在浙江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隆重举行。

本届茶王赛是中国茶叶博物馆与福鼎市茶业协会首次联合主办,旨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周年之际,积极践行“三茶统筹”理念,以文化赋能产业,展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保护与传承实践,助力茶产业发展迈向新阶段、续写新篇章。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王建满,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陈绍军,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健东,福建省委台港澳办公室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郑一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杭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郑国建,中国茶叶博物馆书记、馆长包静,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晏昕,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林晨,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屠幼英,宁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一宁,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茶业协会党支部书记陈兴华,福鼎市政协副主席、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叶立雄,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福鼎市茶业协会会长、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等领导与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中国茶叶博物馆书记、馆长包静致辞,她提到,中国茶叶博物馆从2017年起率先发起“中国好茶”征集活动,六年来,整合中国名茶、好茶资源,建立了精准、有效、完善的中国茶样信息资料库,并提供权威性宣传展示平台,推广国内优秀茶企业及茶产品,让游客多感官沉浸式体验,成功打造“可以喝的展厅”,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深厚底蕴和中国茶产业发展状况。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该遗产项目保护工作组秘书处,联合福鼎市茶业协会举办本届福鼎白茶茶王赛,将其中佳品都荟萃于博物馆,让大众更深入地感受到了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的保护与传承,感受到制茶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们世世代代延续的技艺与精神,让我们真正实现“中国茶,世界品”的美好愿望。

福鼎市政协副主席、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叶立雄致辞,他提到,福鼎是个自然宜居、清新隽永的生态城市,以茶闻名,是中国白茶之乡、世界白茶发源地。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树种优良、工艺天然、功效独特以及收藏价值性、时尚引领性等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福鼎市在践行“三茶”统筹理念中实现先行示范,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品牌定位,加快推动茶产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福鼎白茶的发展践行了“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愿景,整个发展过程也形成了“三茶”统筹福鼎白茶别具特色的路径和做法,体现出福鼎白茶的地位和担当。本次茶王赛是福鼎市茶产业的一件盛事,旨在推动福鼎白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宣传福鼎白茶的卓越品质和优良传统,为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王建满致辞,他提到,福鼎产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夯实,是我国最大的白茶产区及出口基地。福鼎白茶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不炒不揉,最大限度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是最自然健康的茶中珍品。多年来,在福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福鼎白茶产业发展兴旺,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30.5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3.4万吨,其中白茶产量2.65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137.26亿元,涉茶企业在全国各地创办营销网点1万个,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茶叶。福鼎白茶产业在助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出了十分积极重要的作用。

据悉,本届茶王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根据送样情况,本次初赛共239个样,其中,白毫银针117个,白牡丹122个,是由福鼎市各乡镇茶业协会(商会)、斗白茶协会选送优质获奖茶样。初赛阶段,白毫银针、白牡丹各前39名进入总决赛。本届茶王赛总决赛特邀鲁成银、孙威江、苏峰、陈金水、赵玉香、龚淑英、郭雅玲、孙云8位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审评组,经严格审评,以总分高低及奖项设置比例确定最终获奖企业。经过激烈角逐,共评出白毫银针、白牡丹各1个茶王,2个金奖,6个银奖,12个铜奖,18个优质奖。同时,获奖茶选手前3名为2023年度白毫银针、白牡丹制茶大师,前4-9名为2023年度白毫银针、白牡丹制茶能手。

本次茶王赛专家组组长鲁成银高度评价这次比赛,他说,这次比赛参赛样品的数量大,代表性强,参赛的茶样整体水平比较高,是一场福鼎白茶的优中选优的高水准赛事。

活动现场公布了本届茶王赛的最终结果,并为获奖选手颁奖。其中,由福鼎市点头大峨茶庄选送的白毫银针荣获白毫银针茶王,福鼎蓄春堂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白牡丹荣获白牡丹茶王。

福鼎作为“世界白茶发源地”,2023年“福鼎白茶”品牌价值达到60.70亿元,已经连续十四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数据统计,2022年,福鼎市茶园可采摘面积约30.5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3.1万吨,其中白茶产量2.3万吨,全市茶产业综合总产值138.91亿元。一片叶子,真正实现了富裕一方百姓,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福鼎白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历史文献记载,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元年,当时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约在咸丰六年(1857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二年(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白茶制造历史在福鼎掀开第一页。后来又制作白牡丹茶、贡眉、寿眉和新工艺白茶,大大丰富了白茶制作技艺的理论与实践。2011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1月,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福鼎市茶产业经济效益稳中有升,全面落实“三茶”统筹发展,促进“三产”融合,持续推进基地化生态茶园和信息化可追溯体系建设,推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促进全产业链条提质增效。

相信此次茶王赛的举办将助力福鼎白茶的品牌提升,进一步提高福鼎白茶的加工技艺与产品品质,为广大茶企、茶农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推动福鼎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好茶征集暨“太姥杯”2023福鼎白茶茶王赛获奖名单

白毫银针

茶王(1名)

福鼎市点头大峨茶庄

金奖(2名)

福鼎市德益家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银奖(7名)

福建王传意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省香传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北路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崇恩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福金缘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茶珍香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妙贡堂茶业有限公司(并列)

铜奖(11名)

福鼎市连山堂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瑞达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柴头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顺茗道茶业有限公司

为汝山房

福建省茶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福鼎东南白茶进出口有限公司

福鼎市溢香茗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磻溪益明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八闽茶夫茶业有限公司

优质奖(18名)

福鼎市富云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南方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

福鼎市云说叶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荒茶林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仙屿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省董德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伡阳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四季盛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阿甘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惠元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裕颜春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汉仪楼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白琳广丰茶叶专业合作社

福鼎市品茗香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老钟家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奇古枝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七碗李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福鼎市左茶右器茶业有限公司

白毫银针制茶大师(3名)

福鼎市点头大峨茶庄 蔡佳亮

福鼎市德益家茶业有限公司 钟品德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王其斯

白毫银针制茶能手(7名)

福建王传意茶业有限公司 王传意

福建省香传茶业有限公司 林祖伟

福鼎市 北路银针 茶业有限公司 陈思钱

福建崇恩茶业有限公司 黄其杰

福鼎市福金缘茶业有限公司 陈明忍

福建茶珍香茶业有限公司 吴明全

福鼎市妙贡堂茶业有限公司 夏云烟(并列)

白牡丹

茶王(1名)

福鼎蓄春堂茶业有限公司

金奖(2名)

福鼎一末茶业有限公司福鼎市太姥山孔坪茶业有限公司

银奖(6名)

福鼎市裕颜春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永德益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东福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省香传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奇古枝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拾荒老树白茶研究所

铜奖(12名)

福鼎市春绿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伡阳茶业有限公司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福鼎忆醇香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茶媚子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八闽茶夫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以琳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太姥山名茶有限公司

福鼎市太元福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品茗香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王传意茶业有限公司

优质奖(18名)

福建瑞达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龙隐茶业专业合作社

福鼎市西洋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信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福鼎正茶仓储科技有限公司

福鼎市海云臻品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黎头坵茶产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元潭茶业有限公司

太姥南韵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仙屿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茗乐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国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管阳立欣家庭农场

福鼎市磻溪金谷白云芽茶厂

福鼎市畲然香茶业专业合作社

福鼎森栖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春鼎茶业有限公司

福鼎市畲茗香茶业有限公司

白牡丹制茶大师(3名)

福鼎蓄春堂茶业有限公司 周孝旺

福鼎一末茶业有限公司 夏孝同

福鼎市太姥山孔坪茶业有限公司 郑斯姜

白牡丹制茶能手(6名)

福鼎市裕颜春茶业有限公司 林珠稻

福鼎市永德益茶业有限公司 王其英

福鼎市东福茶业有限公司 林思招

福建省香传茶业有限公司 林祖伟

福建奇古枝茶业有限公司 魏晗

福鼎市拾荒老树白茶研究所 翁启交

来源:茗边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0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