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建坦洋功夫红茶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中国茶叶 · 制茶师(花果香型红茶)研习班在坦洋茶场拉开帷幕

4月23日,中国茶叶 · 制茶师(花果香型红茶)研习班在福建省福安市坦洋茶场拉开帷幕。研习班由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茶叶杂志、福安坦洋茶场联合承办。

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茶产业办常务副主任高峰推广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陈常颂研究员,坦洋工夫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福安市茶叶协会高级顾问、一级评茶师林鸿,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品质岗位专家郝志龙,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综合科副科长于学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红茶加工大赛第二名得主、坦洋工夫十大制茶能手郑国华,福安市坦洋茶场郑明星、副书记林建华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茶叶》执行主编翁蔚主持。

鲁成银研究员在开班致辞中表示,福建在茶叶产品创新上走在前列,花果香型红茶就是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加工技术的成果。他对本次研习班寄予殷切希望,并预祝研习班圆满成功。

开班仪式过后,鲁成银研究员与郝志龙副教授分别为学员们讲授了《我国茶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茶鲜叶质量管理及成品茶质量标准》和《制茶师理论知识与红茶品质形成》理论课。

为加深学员们对花果香型红茶的了解,23日下午,社口镇副镇长叶长寿带领学员们参观了坦洋村和坦洋工夫红茶创始人施光凌故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常颂研究员带领学员们参观了福建省茶科所品种园。在充实的行程中,学员们领略了坦洋功夫红茶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到了丰富的茶树品种知识。

参观坦洋村

陈常颂所长为学员们介绍茶树品种

23日晚,学员们还走访参观了当地的红茶加工企业,实地听取茶企负责人讲解花果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 学员们表示研习班课程设置注重教学与成果验收,导师资历深厚,授课生动易懂,讲解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实用性,对接下来为期4天的制茶研习充满期待。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坦洋工夫茶”

  “我在福建那些年,喝茶是以工夫茶为主。”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潮州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于是,火了“工夫茶”。

  工夫茶由来已久,源于福建,盛行于闽南、广东潮汕和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因茶叶冲泡的技法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所以被称作“工夫茶”,这里的“工夫”指的是泡茶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这两个字还被运用在红茶的取名上,因为红茶的加工十分精细,需要下相当深的功夫,耗费很多工夫,所以也被叫做“工夫红茶”。我国共有12个省份制作工夫红茶,而在产茶大省福建的三大工夫红茶中,尤以福安坦洋工夫最为著名。

  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中,福建选送的10位选手从全国60多名制茶高手中脱颖而出,虽无缘冠军,但有4位入围前十名,其中福安市选送的3位选手分别获得第2名、第4名、第7名的佳绩,福安的红茶制作水准及地位再次得以认可。

△“2020年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福安市获奖选手(图:福安茶业)

  坦洋工夫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曾红极一时。后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海路中断,贸易受阻,坦洋工夫开始渐出人们的视野。而如今坦洋工夫的复兴,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给予的指导。

  坦洋工夫的发祥地坦洋村,是时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时的农村党建联系点,也是当时离任交接的地方。

  199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以一杯清茶话别宁德,留下了“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的金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闽东时间虽短,但是工作体会很深,跟大家感情很好。离开这么多年了,闽东还是我最感亲切的地方。”

△图:翻拍于坦洋工夫宣传册

  期间,他一边喝着坦洋工夫茶,一边与村干部亲切交谈,对村党支部提到的村里发展情况与遇到的问题一一给予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临走时,习近平紧紧握住村老支书的手,诚恳地说:“原想安排一段时间到村里住一阵,走走家串串户,没料到这次走得那么匆忙,很是遗憾。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

  正是30年前这句话,说“活”了福安的坦洋工夫茶。

△图:翻拍于坦洋工夫宣传册

  时任坦洋村村支书的刘智勇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来到坦洋村是在1988年的秋天,他鼓励村民,“坦洋要当领头羊,不断放大坦洋工夫红茶的品牌效应,因地制宜,壮大茶叶经济”,他还明确提出来坦洋发展好了,就要走出去,要与困难村结成对子,开展帮扶。

  从习近平总书记初来坦洋时,农民守着500多亩茶园,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窘境到2019年人均年收入超过了20,000元。40倍的数值足以证明当年习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茶业”是坦洋村践行产业脱贫的正确道路。坦洋工夫成为坦洋村致富的一把金钥匙,而坦洋村成为了闽东的“明星村”。

△坦洋村
△坦洋村茶园(图:丁立凡 摄)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指导下,2006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把茶业作为民生产业,实施发展壮大茶产业的“五个一工程”,即每年推广优良品种1万亩、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茶事活动、建设好一个茶叶交易市场——中国海峡大茶都、打造好一个品牌——“坦洋工夫”、建好一个茶叶加工区,恢复打造中国历史名茶品牌“坦洋工夫”。

△福安溪柄千亩无公害茶园

△坦洋工夫

  如今,坦洋工夫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在北京“人文中国·茶香世界”、首届香港国际茶展等多个活动中斩获金银奖,并在时隔一个世纪后,再次荣获“2013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2015年,坦洋工夫茶因其外形紧细匀整,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亮明亮,香气高锐幽远,滋味鲜爽醇厚,叶底软嫩红亮等特性,被选定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用茶,并成为福建“一杯茶、一座楼、一条路”对外推介主打茶品牌。

  坦洋工夫,再次重回世界舞台。

△坦洋工夫在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金牌奖章

  2020年9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与德国驻华大使葛策、欧盟驻华大使郁白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协定纳入双方的550个地理标志(各275个)中,坦洋工夫茶赫然在列。这也意味着坦洋工夫获得欧盟保护,为其在国际市场上打响品牌知名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句话成就一个产业的伟大宏图。虽然时隔30年,但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仍不断地为坦洋村乃至福安茶农茶人走向脱贫、提升茶产业的道路上,提振信心、坚定决心、激发干劲。

  原标题:“我”在福建那些年,喝的工夫茶都是什么茶?

  注:内容来源说茶ShowCha,作者说茶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新华每日电讯:百年“坦洋工夫”,富民再显“功夫”

一座雕楼,墙挂“信封”,上书地址“中国坦洋”并盖邮戳。

“当年,坦洋工夫名扬天下。”在闽东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村口,村支书李钦说,“寄坦洋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坦洋’就行了。”

如今,发端于坦洋村的坦洋工夫红茶正在重振雄风,助力茶农致富、乡村振兴,推动福安高质量发展。

风行世界 遗韵犹存

走进坦洋村,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的清代风格民居、茶行、炮楼、廊桥、祠堂,无不诉说、印证着昔日的繁华与荣光。

坦洋村民世代以茶为生。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茶商胡福四、施光凌以当地菜茶试制红茶成功。自此,经过晒青、搓揉、发酵、烘焙、筛分、拣别、复火、匀堆等复杂工序精制的坦洋工夫,风行世界,西欧尤甚。1915年,坦洋工夫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随着坦洋工夫声名鹊起,各地茶商接踵而至开设茶行,坦洋遂成茶叶集散地,鼎盛时期拥有茶行36家、雇工3000多人。设于施光凌所创丰泰隆茶行旧址横楼的坦洋工夫历史文化展示馆,仍展示着当年各大茶行发行的便于结算与携带、甚至作为小额纸币流通的茶银票。

1853年,清政府同意闽茶在福州码头出口,自此形成了以福安赛岐港为起点、主运坦洋工夫的“海上茶路”。然而,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一再影响出口为主的坦洋工夫,尤其是二战期间海路受阻,一代名茶坦洋工夫渐趋式微。

薪火相传 从未停歇

坦洋工夫几经沉浮,但薪火相传,从未停歇。

福安山清水秀,生态优越,具有发展茶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茶产业是福安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全市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坦洋村号召党员带头开山种茶,茶山面积短短几年增至3000多亩。驻村第一书记缪增颖说,全村现有茶园4900多亩,户均13.4亩,全村八成以上人口涉茶,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逾2万元。

2006年秋,福安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坦洋工夫茶新闻发布会,标志着坦洋工夫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下,再获新生。

张锦华原来对坦洋工夫知之甚少,但政府重振坦洋工夫的热情感染了他。2008年,他倾尽所有成立了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有机茶园,创高端品牌,兴茶旅融合。去年4月,新坦洋研制的坦洋工夫茶感官分级国家标准样品获批发布;不久前,新坦洋获批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与张锦华不同,今年75岁的高级茶艺师傅佛华出身工夫红茶世家,8岁就开始做茶,至今制茶不辍。2009年,他成立福建老傅坦洋茶业股份有限公司,70%产品出口。“坦洋工夫是金字招牌。”这位对工夫红茶历史烂熟于心的老茶人说。

越来越多年轻人涉足茶业,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业态。“90后”林晶晶在父亲创办的茶业公司负责新媒体板块,还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她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推出杯装茶、红茶饼等新颖款式和搭配。“我们的销售、设计团队在北京,在福安有2000多亩基地。”她说,“现在电子商务已成为公司销售主渠道。”

作为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和中国红茶之都,福安现有茶园面积约30万亩,预计2020年毛茶产量2.8万吨、产值17.6亿元、综合产值90亿元。

百年品牌 重振雄风

重振雄风,建设茶业强市,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福安“十四五”发展目标之一。

“为什么提重振雄风?就是必须承认,我们对这个品牌的保护、发展、传承走过一些弯路。”福安市委书记叶其发直言不讳。

以坦洋工夫为代表的茶业在福安举足轻重。全市24个乡镇447个村都产茶,涉茶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60%,农民人均收入的60%左右来自茶业。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一定要把茶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叶其发说,“稳定提升茶产品质量,是福安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强化茶叶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茶叶品质,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福安市提出,继续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发挥拥有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优势,重点推广金牡丹等优新品种,创建茶产业大数据中心。

针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叶其发提出,要规划建设茶叶集中加工区,着力打造茶产业的“航空母舰”。要充分发挥市农垦集团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企业集群抱团发展,加强茶产业技能培训,引导企业提升研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水平。

延伸产业链,导入新业态,是又一重要着力点。“要打造茶产业链闭环。”叶其发说,“要深入挖掘坦洋工夫茶文化内涵,将茶文化、茶产品与茶庄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产业融合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福安将整合坦洋茶场、坦洋村、省茶科所、智慧茶谷、白云山地质公园等丰富的自然、文化、社会、科技、产业资源,打造集茶叶种、产、研、销、文、旅、养于一体的核心区。与此同时,完善坦洋茶谷文旅精品线路,用3年时间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坦洋情意村。

“坦洋村所在的社口镇有条件建成中国红茶特色小镇。”叶其发说,“十四五”期间福安还将建成5家以上较高标准的茶庄园。

在10月举办的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中,福安选送的3名选手分获第二、四、七名;不久前福安获评全国茶业生态建设十强县。

“福安茶业有雄厚的基础。”叶其发说,“坦洋工夫是百年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发扬光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原文刊于2020年12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第3版,上图为版面截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