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建人的饮茶习惯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春节我国各地的饮茶习俗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国饮,对于茶,人们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讲究。春节饮茶,最能体现那些习俗。



北京



北京人爱喝茶,普通的日子与春节所喝的茶并无太大区别。


属于北京的茶主要是茉莉花茶,就是用绿茶茶坯经过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茶,在早也叫香片。张爱玲有篇著名的中篇小说叫《茉莉香片》,说的就是这种茶。


茉莉香片的也分三六九等,如 “蒙山云雾”、“双窨梅蕊”、“铁叶大方”等等,近年来比较时兴的还有“茉莉大白毫”、“茉莉毛峰”,品相和价格相处悬殊。


但老北京对喝茶的茶具颇为讲究,有一定規格。普通人家沏茶多用茶壶,一个黄铜茶盘子,擦得亮亮的,上摆一把細瓷茶壶,配六个同色花样小茶杯。茶叶罐、盖碗,需是成套的,盖碗是给贵客或家中老人用的。




老北京人喝茶也有规矩,一般富裕讲究的家庭,喜欢单用茶杯,就是那带盖儿的瓷茶杯。


泡茶时主人、客人每人一杯,茶叶直接放入杯中,茶叶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满。如果讲老礼儿,沏茶续水,永远不能让杯子里的水太满。通常的规矩是七分茶八分酒。也就是说沏茶时,水只能倒七成,倒十成就溢出来了。还有一种规矩就是“闷”茶。把瓷杯里的茶叶用少许热水闷泡好,待客人来时用开水冲开,茶香及浓。


老北京人喜欢用盖碗喝茶,这里的讲儿很多。用盖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盖碗喝茶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千万不能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如果把碗盖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对主人的不敬。


主人也不能随意掀开碗盖续水。这里有规矩,只要客人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这个动作就等于告诉主人碗里该续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没有把碗盖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壶问客人是否可以续水,不能主动把客人的碗盖掀起了续水。


如果用茶壶沏茶续水,必须侧一下身,把壶拿起来,一只手拿壶,另一只手扶着壶盖慢慢地续。续水后把茶壶放到桌子上,切忌壶嘴不要对着客人,壶嘴对客人那是骂人那。


客人接受主人续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谢意,别人给您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这叫“金鸡三点头”。



福建



福建是茶之王国,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


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大抵上,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或扁,多式多款,上镂山水人物及花鸟,玲珑精致。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还有谁家“结牙”多,谁家最有礼的说法。


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口称“泡tay,泡tay。”(tay即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


在闽北及闽西北山区还有一种古朴奇特、热闹有趣的“茶道”——擂茶,它足以和功夫独到的闽南“茶道”分庭抗礼。


擂茶,俗称“客茶”,因为它是客家人的饮茶习俗。原名叫“三生汤”(主料为茶叶、生米、生姜)。在各地还有种种别称,宁化称“米茶”,将乐称“揉揉茶”,泰宁人称“泡茶”(遇婚喜时请喝的擂茶称“喜茶”)。这些地区民众自古视擂茶为家珍,凡走亲串戚,朋友聚首,平日生活里事无大小都要喝擂茶,沿袭经年,成了当地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喝擂茶,盛行于将乐、邵武、泰宁、建宁、光泽、宁化、顺昌、明溪、武平等地,其中以将乐擂茶最具代表性。


福建很多人天天都在喝茶。春节的福建,应是喝各类茶最多的地方了。



杭州/上海



元宝茶最初流行于南宋临安今杭州,是当时大户人家在春节时接人待客必备的茶。它所表达的意思,是祝福客人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财运亨通。


杭白菊象征吉利,金橘象征富贵,橄榄象征金元宝。橄榄,金橘,菊花在碗中起伏象征对客人的欢迎,好客和祝福。




因寓意美好吉祥,元宝茶成为江南各地春节敬客普遍选择。选用泡元宝茶用盖碗泡皆多。选料时,杭白菊要成朵,不杂,不散,不艳,不碎,朵朵菊花白叶生辉,生机勃勃;金橘贵在鲜黄,结实透亮;橄榄特显黄皮,结实,透亮,果皮细腻。


沏泡完整的元宝茶又称元宝汤。茶汤金黄,汤色明亮,碗底无碎物清澈明亮,汤面无碎物,汤内没有杂碎菊花花瓣。朵朵白菊展开饱满,菊花聚散有致.显露碗中“花中有元宝,汤面有菊花”。



台湾



台湾民众喜好茶,不分男女老少,四季皆饮茶,基本上和大陆南方的茶俗一样。


早期台湾人喝茶方式近似工夫茶,转圈逐杯斟茶叫“关公巡城”;待壶中茶水几乎尽出时,逐杯点滴则谓之“韩信点兵”。这种在台湾传统称为“老人茶”的饮茶方式,显然是祖上从大陆家乡渡海流传而來。




台湾全岛几乎都产茶,北部有坪林和文山茶区、中部有梨山与冻顶茶、南部则以阿里山茶最为出名。茶叶种类,以各式各样乌龙 ( 包种茶、铁观音、高山茶和东方美人茶) 和红茶较出名,其中“东方美人”茶,更是风靡海內外。


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台湾人的饮茶方式相当讲究,而“包容”就是台湾茶文化最主要的精神。


多彩多姿的正月,在台湾也叫做“端月”。近年,台湾人除了在日常中饮茶,也邀集好友们在此时举办“新春围炉茶会”。


在茶桌下置一火盆,盆內生起龙眼炭,四周置钱多枚围成一圈,茶人围炉团聚品茗。司茶人熟练地用滚水温烫茶具,经赏茶、置茶入壶后,再把已经放有茶叶的茶壶、茶杯以滚水浇烫一遍;第二道滚水冲茶后,倒入匀杯中,并分汤到品杯饮用。如此在新春正月的喜气中边品边饮,岂止喝茶解渴,更见品茶的兴味。


这种属于茶人间团聚的新春茶会,也越来越多茶人喜欢“静心细品”,主张在茶会进行中禁默不语,静心品茶,细细体会主人独具的用心,也在新将到来的一年,带回无限的祝福。



广东/新加坡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做事方法讲究的意思。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


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以茶为媒 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酒店融合的新可能

梅记茶行入驻厦门佳逸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


厦门佳逸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自去年底对外以来,不断吸引着大众与媒体的关注。


不同于大家对酒店风格“格式化”的印象,这家酒店无论从设计到服务,都用心挖掘闽南在地文化,希望让宾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厦门风情与温度。


“茶”,凝聚闽南文化的精神,是最能体验厦门在地文化的元素之一。如何让宾客体验到闽南特有的茶水人情?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与百年商号梅记茶行携手,以茶为媒,正共同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酒店空间融合的新可能。


厦门佳逸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总经理莫永泉先生,拥有近15年的酒店管理经验,善于将本地文化与酒店品牌精髓相结合。他基于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尝试以“茶”的人文温度,作为酒店独特的在地文化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


中华五千年茶文化一脉相承。茶,不仅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是一份礼仪的见证,一个清晰可见的生活符号,一枚弥足珍贵的文化印记。


在闽南,最常听到闽南人说的一句话也许就——“来呷茶!”。饮茶,是闽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李世雄老师拍摄


置身在厦门骑楼小巷的街道里,总能遇见三五成群的人们围着小茶桌而坐,桌上摆放着或精致或普通的茶具。等那壶水一开,一杯茶递来,悄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拉近了。


在厦门的文艺渔村曾厝垵的海岸,

一位钓者在暮色下垂钓。


厦门佳逸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位于游人熙攘的曾厝垵附近,依山傍海,周围风光迤逦。


专注于呈现当地人文景观与风情,一直是希尔顿精选酒店的品牌特色。酒店将闽南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相融合,以独特视角诠释了渔村文化,演绎“海上浮城”的城市印象。


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作为一个高端全球酒店品牌,吸引那些寻求出乎意料和原汁原味体验的行旅人。



酒店总经理莫永泉先生表示,厦门这座城市,传统与开放的融合,温和而缓慢的节奏,以及亲切的茶水人情,都是它带给人们独特而美妙的感受。


“我们希望客人能感受到来自这座城市特有的情结。闽南人喜欢以茶待客,茶礼无言,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是希尔顿想传递的人文温度。”


对传统人文的尊重与承袭,正是希尔顿选择与梅记合作的契合点。作为一家始于1875年的百年商号,闽南文化精神已深深印刻在梅记品牌之中。以茶为媒,悄然传递希尔顿精选酒店的情怀,让客人体验一份闽南特有的文化温度,是希尔顿与梅记共同的追求。




客来敬茶,是闽南人待客的最高境界,每当有客人来访,主人便会泡一壶茶招待,这样的习俗起源于明朝。



莫总身为一位爱茶之人,希望让来往的宾客能够以更强的互动形式来体验闽南的饮茶文化。于是,便有了“日落仪式”的设想——在日落时分的美好时刻,让来宾体验一场闽南人文茶礼体验。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舒缓的人文茶礼传达闽南饮茶文化的特色。


去年12月,希尔顿携手梅记,

以闽南行茶礼接待了来自全球30多家媒体。



希尔顿团队与梅记反复打磨,从中国古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的“生活四艺”中汲取灵感,结合闽茶文化的茶水人情,最终演化出一套独特的人文茶礼“闽南行茶礼”。


在每日的日落时分演绎,不仅通过激发六重感官为宾客在喧闹的都市中带来片刻宁静,更能让人们感受到来自这个城市细腻的情感。


一段功夫茶,牵出茶汤香韵,贯穿城市变迁。以茶为媒,主与客的心境就这样一起随茶香弥漫,山高水长。



要呈现原汁原味的闽茶文化,在于对地域人文的深度解读。福建人至今仍在沿用明代使用盖碗或紫砂壶泡茶的饮茶习惯。以功夫茶品鉴的方式待客,能让来宾在观赏与品茶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当地的茶饮风情。



大堂是为客人提供休憩和等候的重要区域,是酒店给住客的第一印象。来自梅记的专业茶艺师,借由一杯茶水向宾客分享闽茶故事,让品鉴充满趣味与人情味。


除了配备茶艺师,我们亦为客人提供了可选择的自助式茶饮品。甄选而来的丰富茶品让人们感受到八闽大地饮茶文化的多元,对闽茶留下更多的遐想空间。


梅记茶艺师可以让来宾

感受更专业的味觉体验。


佳逸希尔顿格芮酒店的客房,

糅合了时尚摩登元素和传统福建格调。



在套房的茶水配制上,酒店亦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与考量,使用了代表地方特色的茶叶与器具。细节上如此用心,源于莫总认为,闽南人爱泡功夫茶,家里也少不了茶和茶具,通过在地场景的“还原”,希望让住客在品饮中与闽南对话。


梅记茶行CEO程兆杰也表示,“我们始终以茶人为中心,在现代人多变的生活节奏中搭建多元化的使用场景,为的是还原千百年来印刻在我们基因中,关于‘饮茶’这个最平凡、朴实的需求。”


透过酒店宽大的落地玻璃窗,饱览风景秀丽的东坪山、迷人的城市景观和宽阔的海岸线,尝试用功夫茶的泡法亲手泡一杯茶,感受闽南人的悠然自得,这是只有在此地才能体验到的曼妙时光。


关于梅记


梅记承袭百年商号优质的人文理念,将传统人文与现代空间融合,向爱茶者“传递每一杯有温度的茶”。


梅记曾在《凤凰生活》杂志主办的

旅者大赏评选活动中,获得“酒店最佳合作伙伴”。


梅记尝试空间融合,

衍生出多元经营的“梅记茶和”人文茶空间。


我们为爱茶人带来安全、富有品鉴价值的茶产品,更希望以茶为媒,对应现代人养生、人文、空间、生活等多元化的深层需求。

建国七十年,合肥喝茶的巨变

新中国建立70年,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喝茶也是这样.。

合肥普通市民们,最早对于喝茶,是没有概念的,家里有一点茶叶都算是比较讲究,最早都是政府国企才能喝到,主要是单位发放为主。

那个时候喝茶用搪瓷杯,合肥话叫“大 ba gang”,搁点茶叶放点水,有味道就行。去家里做客的时候,往往主人会给客人倒一杯茶,也没那么多规矩,比如茶到几分满啦,代客礼仪之类的都没有,随性自在。

合肥人又特别实在,在南方,很多地方说喝茶其实是喝水,他说给你一杯热茶其实是一杯热水,合肥人都比较实在,说茶真的是一杯茶。

再有呢,就是从外面往合肥带的茶,比如说有亲戚在六安、黄山,这样的家就会特别幸福,往往亲戚会从家里老家带点茶叶,之前就特别羡慕一个同学,家里是黄山的亲戚,经常带一点很好的毛峰。


以前买茶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往往都是有一些关系的人,去原产地带,就像现在的“快手带货哥”一样,是那种代购的形式。

以前也没有那么多茶叶店,甚至说在我小时候印象当中,压根就没有茶叶店这个存在。

更别提合肥本土茶叶了。

但是,

合肥周边也是产茶的,这个地方,靠近巢湖,在肥东那边,名字叫“浮槎山”,这个山特别有名,它上面有个寺庙,寺庙的周围就有非常好的茶。

每年很多肥东的人,都会去那个山上,买一点茶,茶也卖的特别贵,产量非常小,后来的这一拨人去了上海,所以现在每年到春茶季,都会有很多上海牌照的车相拥浮槎山。

合肥产茶地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也是从合肥文化研究学者萧寒老师那边听到的,在清代的书籍里也有记载。

现在浮槎山正在开发,希望以后能成为合肥茶叶的一个标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合肥的茶经历着不断变革。

第一次改变来自铁观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建人的铁观音席卷全国,那个时候合肥的家里,除了大ba gang、玻璃杯,开始有一整套的功夫茶具。

好像家家户户都会有一点铁观音或者茶具,虽然盖碗不会拿,紫砂壶也不会用,但是家里面往往会摆一套,朋友来玩,茶具当做家具一样展示,喝茶还是用玻璃杯。

从这开始,大家已经开始有想法用精美的茶具了。

再接下来就是普洱风,当北京上海那边开始喝普洱的时候,合肥这边差不多过了三年也开始喝普洱,后来安吉白茶、大红袍烽烟四起,流行趋势一年一个样,倒是安徽本土茶问题颇多,大众而价低,重外形而轻工艺。


大拆违以后,整个合肥的面貌翻天覆地,我们有了政务新区、滨湖新区,巢湖成了内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合肥人的饮茶习惯渐渐形成。

我们有中国科技大学、提出六大茶类理论的安徽农业大学,有许多非常优秀的教师,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茶工作者,而合肥的学校又特别多,形成合肥茶文化的一股清流--学习。

很多人不一定懂茶,但他会去学茶艺或者考个茶艺师证,这也许是合肥,这个城市的气质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


现代合肥,已经变成多元化的茶叶集中地,不仅能喝到安徽各个产区的好茶,也能喝到单枞、各大山头的普洱,甚至还能喝到大吉岭等世界其他国家的茶叶。

随着城市的一点点的国际化,我们可遇到台湾的茶人,也有全国其他地方的茶人,大家在一起相聚一堂、互相交流。

现在的大街小巷,可以说是每一条街都有茶叶店,大部分茶叶店都有茶艺师。

优秀的茶叶店里的装修,也一改之前杂货铺的形式,开启了新中式的风格。

茶会也是各种各样,书院茶会、宋代点茶、申时茶、无我茶会等如雨后春笋。

对茶的艺术审美,也有质的飞跃,茶与插花、香、古琴、古筝等其他艺术的融合也越来越多。

以前去喝茶,只要有好茶就好,而现在,一个茶室没有一把古琴,我是不会去的。


感谢祖国,让我们有如此美好的生活,祝生日快乐。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