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凤庆红茶特级工夫价格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凤庆红茶春茶价格2023

  凤庆滇红茶以一芽一叶为主制作而成,以条索紧结、洁净齐整、金毫多显、色泽乌润者为好。冲泡后可观察到叶底肥厚,红匀有光泽。其口感香气甜醇,滋味鲜爽浓烈。冲泡三四次香味不减,储存过年仍味厚如初。

  凤庆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暖夏凉,且当地森林茂密,落叶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层,土壤肥沃,所产大叶种茶菁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高,居中国茶叶之首,较为适合用于制作红茶,凤庆的滇红茶甄选凤庆早春纯芽尖精制而成。云南凤庆滇红茶的季节性的变化,一般春茶比夏茶稍好些,春茶略胜于秋茶。

  凤庆红茶特点

  凤庆红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

  滇红茶,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主产云南的临沧、保山、凤庆等地,是中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以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而称着于世。滇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国内独具一格,系举世欢迎的工夫红茶。

  凤庆红茶春茶价格2023

  头春红茶的价格一般不便宜,等级好,品质好的头春红茶,价格都在上千元一公斤,一般的也要几百元一公斤。而一些比较出名的产区,价格上万元一公斤也很正常。

  一般而言,普通的红茶价格每斤100元左右,口感稍微好点的红茶价格每斤200元左右,特级红茶一斤就得800元或上千元了;如果是高端礼盒装的红茶价格就得数千元一斤,甚至是上万元一斤了。

  2023年春茶凤庆平河古树:2000-2500/公斤

  以上的价格是2023年凤庆红茶价格情况,以上的数据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如果有不靠谱的地方,请看到的茶友联系我们指正,如果您是茶农、茶商、茶厂或者是品牌方掌握2023年滇红茶春茶的最新价格,可以通过关注【茶友网:puercn88】微信公众号或者添加个人微信号(zhencha100)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大家提供的价格信息及时更新,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今年的红茶春茶价格情况!如果您是关心红茶价格行情的朋友,也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及时跟进了解今年红春茶价格。


云南红茶高光时刻,“一顿滇红十吨钢”

以下文章来源于茶业复兴 ,作者王娜

有人说,红茶是贵族的饮品。其中云南红茶更是上得大家厅堂,也入得寻常百姓家。它既是英国皇家的最爱,也是国家指定的外事礼茶,更是千家万户茶几上常备的待客之物。

作为一个鲜活的文化符号,不论是在英国的复古电视剧、电影里,还是在巴塞罗那的街边咖啡馆里,你都有机会看到云南红茶的身影。它之所以风靡全球,还得归结于天时地利。

十七世纪正处于西方大航海时代,于是红茶传到了欧洲,并在各国的贵族圈中流行起来。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王室时更是带了非常珍贵的红茶和砂糖作为嫁妆,把饮用红茶的习惯带到了英国,后期还发展为要搭配小点心一起食用的英式下午茶,才使其成为英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上还因为红茶引发过两次战争:一次是英国太过依赖进口中国红茶,为了扭转和中国的贸易逆差而输出鸦片,继而引发鸦片战争;另一次,则是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可见英国人有多爱红茶。

400多年来,红茶一直都是世界茶叶贸易的主角,是世界范围内饮用人数最多的茶品。从东方到西方,红茶也是当之无愧的最具包容性和最受欢迎的茶品。

云南红茶与世界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39年。第二次是在世界大战期间,云南红茶经由马帮、汽车、轮船一路奔波,从澜沧江边抵达泰晤士河畔,由此开启了云南红茶的全球化时代。从1939年开始,云南红茶便成为了世界红茶贸易的重要一环。

早年,由于云南红茶仅供出口,且价格高昂,内地喜欢红茶的人很少。我们常会看到那些红茶产区诉说红茶出口得如何,销售得如何,却鲜见有人由衷地说自己如何喜欢家乡的红茶。在云南红茶的原产地——凤庆当地人的记忆中,初次品尝红茶得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了,在滇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成仁印象里,他最早接触红茶是在1985年前后,早年张成仁只喝晒青茶而不喝红茶,一方面是因为从小长辈就吓唬小孩说“喝红茶会拉肚子”、“只有外国人才喝红茶”,另一方面,相比红茶来说,晒青茶更容易得到,且制作更加简易。

国人之所以关注红茶,是因为红茶在国际贸易中巨大的需求导致的。但国人一直是以生产、制作绿茶为主体,晚清时期,绿茶生产量中,一度有九成以上销售到国外,其中俄罗斯占了很大比例。

在绿茶滞销的情况下,有俄罗斯人来大宗买卖,让茶农无比鼓舞。然而,绿茶并不适合海运,数月的运输,加上海上潮气,导致绿茶很容易变质。绿茶受阻,只能在红茶上下功夫。祁门之地,本是红茶的发源地,但受制于交通等诸多因素,也受制于小叶种茶带来的不耐泡和不够味因素,很长时间里,这里的红茶都外销不起来。

1938年9月冯绍裘受中茶公司委派,来到云南凤庆开办茶厂。他发现,云南的大叶种茶做出来的红茶,在口感上完全可以适应外国人的要求。叶厚,耐泡,香味的丰富性都与印度等地所产红茶别无二致,因此,滇红很快打开销路。

不同于传统红茶产区悠久的红茶史,云南红茶的发展仅有80余年的光阴历程。即便云南红茶发展时间不长,但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特点,成为中国红茶界绝无仅有的一朵奇葩。云南红茶到底凭借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夸赞?又有哪些独特之处令人咋舌称道呢?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一点一点揭开云南红茶神秘的面纱吧。


为抗战而生的“英雄茶”

中国制作茶叶的历史悠久,在20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进入20世纪以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红茶崛起,严重冲击了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改变了中国茶叶出口的地位,同时也使红茶在世界茶叶市场上进一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七·七”事变后,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不断深入,侵华日军很快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东南重点茶区沦陷,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红茶断绝了货源。

各个等级的云南红茶

《顺宁县志》记载:“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近代中国,战火不断,烽烟四起。红茶,是当时中国政府维持出口最重要的商品,通过国际茶叶贸易,从中赚取外汇,以换购战争时所需的军备。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本逐渐占领了中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传统红茶产区随之相继沦陷。政府为维持红茶的外销市场,计划在硝烟不那么浓烈的西南地区开辟新的红茶制作基地,以巩固中国茶的市场地位,维持战争军需的供给。这一举动也激发了我国茶界先辈们爱国救民的民族精神和意志,纷纷投身于实业救国求复兴的活动中。

凤庆

1938年的秋末冬初,中国茶叶公司委派经济委员郑鹤春和制茶技术员冯绍裘调研云南茶叶的产销情况。“不曾生产过红茶的云南,能否制出好的红茶呢?”冯绍裘在云南实地调查后,便打消了心中的疑惑。顺宁(今凤庆)茶树成林,且均为乔木型的单本植物,芽壮叶肥,白毫浓密,茶树生长周期长,茶叶内含大量的茶多酚,产量高,品质好,十分符合理想的红茶制作原料;再加上云南气候温暖,四季如春,土壤肥沃,茶树生长旺盛,从三月到十一月都可以采摘芽叶,量多质优,可与印度、斯里兰卡大叶种红茶相媲美。如此改制红茶,定能大有作为。

大叶种红茶

冯绍裘首次用凤山大叶种茶制成红茶“云红”,返昆后寄样到香港,茶市认定为上品,有经营价值,因此,于1938年12月16日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建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并决定在凤庆(当时叫顺宁)、勐海(当时叫佛海)等地建立茶厂,以现代机械设备大量生产红茶等产品,以供出口换取外汇或急需物资。


开启云南机制红茶的先河

顺宁实验茶厂建立以前,凤庆只有传统手工制作,生产的只有晒青毛茶。“原来安石当地做的茶叫做老黑茶、土茶,冯绍裘来了以后,才有红茶的生产。”手工滇红茶传统技艺传承人李映华说,以前手工晒青毛茶的制作全靠手工,原来的晒青茶用大锅炒,晒干后就卖。李映华坦言,制茶后期的技术和设备全靠从凤庆茶厂引来。

早期的手工筛簸作业

1939年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顺宁实验茶厂边建设边生产,厂长冯绍裘为赶在春茶季节生产出第一批滇红,在赶制竹木制茶用具时,他自己设计试制了人力手推木质揉茶机、脚踏与动力两用揉茶机、克鲁伯式金属揉茶机、脚踏与动力两用烘茶机、百叶烘干机。商请昆明中央机器厂和五金厂制造,运到保山拆装抬运到顺宁,相应购置了动力和传动设备和直流发电机,由此取代了“手揉脚搓”的传统制茶方法,首开顺宁机械制茶和用电照明的先河。并在当年4月29日向当地茶农推广30台。这也成为了顺宁民间和茶厂使用揉茶机具的开端。

凤庆茶叶科学研究所

《凤庆茶厂志》有相关记载,1959年,凤庆茶厂将原有的部分动力机廉价出售支持重点初制所,又在主产茶区初制所购进一批动力和全金属结构制茶机械。象塘、凤山、安石、大摆田、中和、甲山先后实现动力制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专家来凤庆看滇红茶的制作就是在安石老茶厂的厂房里。

 

国家建设的功臣

作为云南红茶的主力军,当年凤庆县全面改制红茶时曾提出“一吨滇红十吨钢”的口号,为的是鼓励茶区人民多产红茶,支援出口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

据资料显示,当年提出“一吨滇红十吨钢”口号的依据,源自1954年3月3日吴国英厂长传达西南(重庆)茶叶会议精神时说:“我们五三年销到苏联9000担红茶,换回厚钢板4500吨,比例是一斤茶换十斤厚钢板,即一吨茶换十吨钢=4000卢布4800万元人民币(日币),180担红茶可换回一部新式拖拉机或一部收割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期间,滇红茶主要销往原苏联,并深受当地欢迎。这引起了苏联专家的高度重视,曾三次来访,一次来信要茶,再度要求供货。其中,1956年5月,苏联茶叶专家德日卫尼什和布洛尼可夫参观安石平田初制所和茶厂筛制车间后,评价“滇红”是中国最好的红茶。

1956年苏联茶叶专家来访

1958年,作为滇红茶的诞生地,云南凤庆茶厂将制造成功的超级工夫红茶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来信祝贺致谢并鼓励:“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并增加出口、争取多创外汇,支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次年,凤庆茶厂生产的特级工夫红茶被国务院定为外事专用礼茶,定点定量生产。

 

英国女王的心头好

1986年,云南红茶诞生47年之后,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超级粉丝。

当时已经60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访问中国,她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在结束了对北京、上海、西安三个城市的访问后,女王来到了云南昆明。据中新网云南频道报道,当时的云南省省长和志强代表云南人民向女王赠送了礼物:一盒滇红茶、一套白族服装和一副“云子”围棋。从此,滇红茶进入英国皇室,也敲开了云南红茶走向世界的一扇大门。据说,女王特别喜欢这份礼物,回到英国白金汉宫之后不仅仔细品尝,还将滇红放在透明器皿里,作为观赏珍品,称这是“东方美人”。

时任省长和志强向英国女王赠送“云子”和滇红

时隔30多年,人们依然好奇这杯特级工夫红茶有着怎样的魅力,竟能够被选中成为赠送女王的礼物?据介绍,当年赠送伊丽莎白女王的这盒茶,是滇红创始人冯绍裘先生1938年来到云南后研制出来的一款极品红茶,按传统工艺标准制作而成,以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色泽乌润显金毫、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馥郁高长著称。1958年,“滇红人”传承创新研发出滇红特级工夫红茶,在英国伦敦拍卖出最高价,次年,它被国务院确定为“外事礼茶”,这算是当时国内红茶的最高级别了,所以即便是赠送女王也是拿得出手的。

1979年云南日报报道

此外,众所周知,英国是全世界最爱喝红茶的国家,每年消耗的茶量约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80%的英国人每天都在喝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是下午茶的忠实粉丝,她每天都雷打不动的喝两次红茶,一次是早上起床后,一次午饭后。可以说,这是针对个人喜好选择礼品的一个好例子。

2015年3月4日,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到访云南。当日,威廉王子结束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演讲后,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刀林荫代表云南省向威廉王子赠送陶艺包装的滇红工夫红茶“中国红”。滇红茶再次成为中英交流的见证。

本文节选自《云南红茶教科书》

中国红茶解读

  六大茶类中,红茶产地多,产区广,基本所有的产茶省份,皆有当地的红茶名品。红茶包容性广,除了清饮之外,加入牛奶、糖或蜂蜜等饮用也是全世界通行,还可以搭配白兰地、朗姆酒、威士忌等酒类做调饮,口感滋味变幻无尽。

  红茶单独品饮,可尽数感受它迷人的香气质地;若佐以美味茶点,则是别一种风味。手工饼干、水果派、蛋糕...在享受各种美味甜点之际,红茶都是绝佳伴侣。

  全发酵的红茶,茶性温和,非常适合冬日里品饮。鲜醇的口感,琥珀的汤色,暖意融融,悦目驱寒。红茶形制多样,有的条形秀丽,有的干茶壮硕,有的细碎乌润,有的色泽多样,有的紧卷如螺,有的直如毛峰,还有的造型如花......自然的造化之功,工艺的创造之美,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红茶大观园,跟随茶百科来认识一下吧!

  花开两朵: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

小种红茶

  目前名称里带“小种”二字的红茶大致有“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外山小种”、“烟小种”等类。从原料、工艺、品质、等级上来分,由优而次依次为:正山小种、烟正山小种、外山小种、烟小种。

  【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一词在欧洲最早称武夷BOHEA,就是现在所说的武夷地名的谐音,在欧洲(英国)它是中国茶的象征。后因贸易繁荣,当地人为区别其它假冒的小种红茶扰乱市场,故取名为“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即选用当地传统的菜茶群体品种,经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特有高山韵和桂圆干香味的红茶品种。它依靠感官指标的不同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

  “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

  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茶地区所产”之意,正山所指的地区“以庙湾、江墩为中心,北至江西铅(yan)山石陇,南到武夷山市曹墩百叶坪,东到武夷山洋庄乡大安村,西到光泽县司前村,西南到邵武观音坑,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中国茶经》)。

  “正山”与“外山”相对而言,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以区别武夷山附近及以外所产之小种。

  【烟正山小种】

  采用正山小种为原料,用大块的松木烘焙之后,再经过第二道松枝熏焙工艺的正山小种,称“烟正山小种”。

  “烘焙”利用的是松木在燃烧过程产生的热量和少量的烟。而“熏焙”利用的是松枝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烟。正山小种红茶原料经过松茗薰焙后,形成正山小种红茶特有一股浓醇的松茗香和桂圆干香。

  正山小种红茶与烟正山小种红茶的条索外形看上去并没有多大分别,但烟正山小种的色泽要比正山小种红茶更黑而润,又比正山小种红茶重实。

  从香气上来看。正山小种红茶带有甜甜的桂圆干香,烟正山小种红茶则是浓重的松烟香。在桐木当地,人们称烟正山小种为西方口味茶。这种茶叶绝大部分都是出口的,国内市场上流通的较少。

  【外山小种、烟小种】

  在小种红茶畅销时期,福建闽东、闽北政和、邵武、光泽、坦洋、屏南、古田以及江西铅山等县都有用正山小种相同的工艺进行仿制的小种红茶。品质不高,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人工小种、假小种等,现早已被市场所淘汰。

  烟小种:用外山小种为原料,仿小种制法所产的毛茶及工夫红茶,参照烟正山小种的熏焙工艺,熏制而成具有松茗香,均称为烟小种

  传统正山小种红茶特色:

  传统正山小种红茶的最大两个特色是松烟香味、桂圆汤感。

  正山小种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乌黑油润,干闻具有特殊的松脂香和桂圆干香。冲泡后汤色橙红、明亮、清澈,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甘滑爽口,不苦不涩,回甘持久。尤其烟正山小种红茶汤中加入纯牛奶和糖后,香气十分独特,口感极其迷人

  它还具有耐储藏的特点,在常温条件下,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品质能保持不变,滋味反而更加醇厚,松香味反而更纯爽。

  正山小种红茶在19世纪70年代就运销欧美各国,后因战事影响,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上世纪50年代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金骏眉红火之后,带动了更多的人了解、品尝、喜欢上正山小种红茶,进而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内外消费市场。

  【创新型正山小种红茶】

  近年来,随着红茶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口感的多样化,正山小种红茶也逐渐创制出很多新的品种。

  比较知名的有金骏眉、银骏眉、赤甘、花香小种等。

  这类创新型正山小种红茶,产区要求也是在“正山”范围内,茶树品种也要是传统的“菜茶”品种,工艺是正宗的红茶工艺。

  金、银骏眉和赤甘的制作,区别传统正山小种的最明显地方在于:工艺上省却了传统正山小种制作过程中重要的烟熏工序。

  不再于“青楼”内用松柴、松枝熏制,自然也就没有了传统工艺的“松烟香”,金、银骏眉和赤甘经萎凋、发酵和烘焙的工艺把握,加工成的是具有蜜糖香的小种红茶,形成了消费者更易接受的花香、果香、蜜香等。

  创新型正山小种红茶,外形更加细小紧致,多以花果蜜糖香为特色,汤色金黄、橙黄等琥珀色,入口清甜而汤里透显花香幽雅,杯底花果蜜糖香显,持久耐泡。

▼金骏眉

  采取桐木正山产区的菜茶品种茶树的单芽,经创新工艺制作而成。眉外型细小而紧秀。颜色为金、黄、黑相间。条索紧结纤细,圆而挺直,有锋苗,身骨重,匀整。

  汤色金黄,水中带甜,甜里透香,杯底花果香显等。具“清、和、醇、厚、香”的特点。耐泡耐高温水冲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

  ▼银骏眉

  银骏眉红茶,与金骏眉的区别主要是在于采摘标准不同,多是一芽一叶。

  ▼赤甘

  有人称为“铜骏眉”,“赤甘”又有大赤甘、小赤甘之分,主打经济型红茶路线。与金骏眉、银骏眉不同也更多在于级别不同,采摘的标准不同。

  大赤甘因鲜叶长开后叶片较大,茶毫较少,所以干茶形貌粗犷,色泽油润黑亮。汤色橙黄、有微微花香、滋味浓醇甘厚,当然价格也是相当的亲民,作为日常口粮茶或是入门品饮性价比颇高。

  小赤甘用的鲜叶采摘早于大赤甘,鲜叶是未张开或张开弧度较小的。干茶外形相对比较紧细秀气,因茶芽较嫩茶毫较多,做出的干茶呈棕褐色、黑色、金色三色相间。其汤色澄澈透亮,呈琥珀色,花香馥郁,口感顺滑,滋味清醇,回味起来有蜜甜之感,整体感官享受提升了一个档次。

  补充:小种红茶,以上介绍这些并不能代表全部,比如江西的宁红小种,目前依然有不少,品质也不错,受茶友们喜欢。

  工夫红茶

  中国红茶先有小种红茶,后有工夫红茶。

  由于小种红茶加工比较复杂,在后来的实践中简化了工艺,只保留了日光萎凋、揉捻、干燥三道工序。这样粗糙的毛茶必须经过精制才能出售,所以毛茶加工(精制),又经过多次繁复,费了不少工夫,后来就把这种经过精制的红茶叫工夫红茶。

  工夫红茶,又名“条红”,为精制红茶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红茶,也是传统出口商品。

  工夫红茶产地广泛,多以产区命名,如安徽的祁红工夫,湖北的宜红工夫,福建的闽红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川红工夫、湖红工夫、台湾工夫、越红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

  下面小编择其部分介绍。

  【祁红工夫】

  《DB34/T1086—2009标准》中为祁门工夫红茶定义:“以安徽省祁门县为核心产区,以祁门槠叶种及以此为资源选育的无性系良种为主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及特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祁门香”品质特征的红茶。”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自然品质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口古溪、闪里、平里一带最优。

  祁门红茶是中国工夫茶后起之秀,群芳之最,因超众脱俗的迷人香气和品质,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伐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多年来以“色艳、形美、香高、味醇”为特色、以令人无法形容的似花似果的花蜜“祁门香”而受爱茶人喜欢。并被誉为“群芳最”、“红茶皇后”等。“祁门香”是祁红风韵的称呼,与绿茶的清花香不同,还有水果成熟时散发的甜香。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具“宝光”;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香气馥郁持久,兼具果香和蜜糖香,高档祁门红茶更具有难得的兰花香。

  祁门工夫红茶按DB34/T1086-2009标准分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而在市场及实际的销售中,还增加了比特茗更高的“国礼”级别,清明节前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制作而成,其它季节采摘的即使是最嫩的茶芽制作,也不能称为“国礼”级别。

  ▼祁门创新红茶(祁红香螺、祁红毛峰)

  祁红香螺:采自明前早春嫩芽,创新手法制作,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增加了“发酵”后的“造型”工序,紧细卷曲如螺,色泽乌润,金毫显,条形更完整,花香明显,滋味鲜甜。级别分特级、一级、二级。

  祁红毛峰:按照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整形、归类加工而成的祁门红茶。级别分特级、一级、二级。

  祁红毛峰与祁红香螺在加工工艺上区别是在发酵后的控温造型,香螺是通过搓揉,使干茶外形卷曲成螺状;毛峰是使发酵叶直接烘干后进行手工精制,让茶叶外形紧直。

  区别:

  创新祁门红茶与传统祁门工夫红茶的加工工序不同,增加了“做型”,减少了庞杂的精制过程。由于传统祁红精制工艺中分“干燥”过程对红茶的滋味和香气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不同的干燥方法呈现不同的滋味和香气类型。

  传统祁门工夫红茶更多的是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滋味香气浓郁丰富变化,而创新型祁红香螺和祁红毛峰更多是以甜花香为主,缺少祁门工夫红茶的醇厚。

  【滇红工夫】

  滇红工夫是指我国云南省生产的大叶种工夫茶,该茶在我国10余种工夫茶中品质独特,以外形肥硕、金毫满布、香高味浓称著于世。

  滇红产于滇西和滇南两个茶区。滇南有西双版纳、思茅(现普洱)、红河等地区;滇西有临沧、保山、德宏、大理等地区。其中以临沧凤庆县为代表,被誉为“滇红之乡”。

  滇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具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

  滇红工夫品质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的差异,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外形肥硕重实、色泽乌润,香高味爽;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质地稍显硬杂,味特浓强;秋茶正处干凉季节,生长转慢,成茶身骨稍轻,嫩度下降。

  滇红工夫依产地不同而品质有所差异,其毫色有淡黄、菊黄、金黄之别,香气有浓郁型、花香型之辨,滋味有厚、爽之分。

  一般滇西凤庆、云县、昌宁等地工夫茶毫色菊黄,香气高长,有时带花香,滋味浓而爽;滇南如勐海、双江、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金黄,香气浓郁,滋味浓厚刺激性强,回味不及滇西工夫的醇爽。

  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工夫茶毫色较浅,多呈淡黄色,但香高味厚而鲜爽;夏茶的毫色多呈菊黄,滋味浓刺激性强;秋茶的毫色多呈金黄色,香气有时较高,谓之秋香,滋味尚浓不及春茶之鲜爽。

  【宁红工夫】

  我国早期的工夫红茶之一,主产江西修水、武宁,铜鼓次之,毗邻的湖南平江长寿街一带的红毛茶,亦由修水茶厂加工为宁红工夫,该茶以独特的风格、优良的品质而驰名中外。

  修水种茶历史悠久,修水的红茶生产则始于道光初年。修水、武宁古属义宁州,所产红茶称宁州红茶,简称宁红(一种说法是其发源于修水县漫江乡宁红村而得名)。

  宁红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锋苗挺拔,略显红筋,色乌略红、光亮,内质香高持久,似祁红滋味厚甜和,汤色红亮,叶底红匀。高级“宁红金毫”,紧细秀丽,金毫显kun露,多锋苗,色乌润,香味鲜嫩醇爽,汤色红艳,叶底红嫩多芽。

  1985年宁红金毫参加全国优质食品评比,博得“宁红金毫为礼品中之珍品”之名,1988年在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评为金质奖。中国茶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觉农题词:“宁红、祁红并称世界(红茶)之首。”

  正因为宁红品质如此优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出口红茶中的驰名品牌,而且也是我国拼配红茶中的原料主体。在香港口岸曾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说。

▼宁红龙须茶

  宁红龙须茶,又称“宁红束茶”,在江西修水县漫江乡于道光年间和“宁红工夫”茶几乎同时创制。

  “龙须茶”选料特别讲究,制作精细,风格独特,品质优异。制作时将一枝枝芽叶用彩色丝线呈网状捆扎成一束束的茶条,因“身披红袍,形以须”而得名。

  以往在江西漫江乡各茶厂行每年要在出口的第一批优质“宁红”茶箱里放5-24个龙须茶盖面,作为彩头和标记,产品畅销苏俄及欧美各国。该茶亦有以精制的小木盒盛装、单独出口的,每个售价曾达一块银元。

  龙须茶具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异的色、香、味、形。形如红缨枪之枪头,挺秀显毫,外披五彩花线。冲泡时,将花线头抽掉,白丝线仍扎不解,香气鲜爽馥郁,滋味甘醇爽口,汤色橙黄艳丽明亮,可连续冲泡十多次,风味不减。

  适宜在盖碗或玻璃杯中冲泡,以欣赏其优美外形。整个龙须茶在茶汤基部成束下沉,而芽叶向上散开,宛若一朵鲜艳的菊花,若沉若浮,新颖美观,因而又有“杯底菊花掌上枪”之称。

  【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简称“九曲红”,又称曲乌龙,产于钱塘江畔、杭州西南郊的周浦。据查,生产九曲红梅已有百余年历史。

  生产九曲红梅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占全省茶叶的份额甚少,但因其品质独特,为杭州市的十大名茶之一,故被誉为“万绿丛中一点红”。

  2009年6月,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被浙江省文化厅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