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芳村茶叶价格

找到约43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茶香里的城市迭代

南方茶叶市场所在的芳村茶叶市场片区是全国品类最全、交易量最大、辐射面最广的茶叶集散地。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芳村大道西,一把高悬的“紫砂壶”雕塑成为了这里的地标,指引着往来经过的人来到飘香四溢的茶叶世界。洞企石路的街头巷尾,装卸茶叶的货车日日穿梭频繁。蓝天白云下,南方茶叶市场里呈现出一片“彩色的”存在:红茶、绿茶、白茶、黑茶、花茶、黄茶等品类次第铺排。

每一间铺位都有一段奋斗故事,每一壶苦茶都品得出回甘。依托千年商都的流量优势,天南地北的茶商们自发聚集在芳村,形成了以南方茶叶市场为核心的中国茶业大本营。市场的活水冲泡出香飘四海的茶,茶业江湖经历了风生水起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千年商都的城市迭代。

近年来,传统批发市场屡受现代商业模式冲击,商户们对茶业品牌化、规范化的需求前所未有高涨,一股股新力量发起了对行业的新探索:茶叶价格指数破茧而出,开启了“线上平台+线下交易”的标准化运作模式;品牌茶饮店势如破竹,茶商逐步拉近与终端的距离,一个多层次的渠道体系正在形成。

2021年,芳村茶叶市场将迎来新蝶变。一场更新改造即将启动,改造后的市场将复原水秀花香的岭南生活场景,形成兼具消费、研发、体验、环茶产业等多元功能板块,促进文商旅全面融合的新格局。可以想见,一场产业迭代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的序幕已经拉开。正如茶商们所期待的,无论是茶杯里的生意还是人生,终将苦尽甘来。

聚与散


30年成就全国交易量最大茶叶集散地

“十三行外水西头,粉壁犀帘鬼子楼。风荡彩旗飘五色,辨他日本与琉球。”一首竹枝词道出了一口通商时期的粤海关盛景。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一艘艘外国商船从广州启航,驶向一片蔚蓝。船舱里,茶叶、彩瓷和丝绸满载而归,成为“大航海时代”中国出口贸易三大件。彼时,以十三行为中心,海外商品贸易的辐射范围延伸至全国各地,经广州出口的货物种类达80余种,奠定了这座全球流量城市的重要地位。

林庆艺的先祖便是当时活跃在粤闽两地的茶商,自嘉庆年间,林氏家族已开始经营茶庄。上世纪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林庆艺与一批茶商从五湖四海聚首芳村,自发地在此经营起茶叶贸易。

“茶叶在山区、丘陵地带产值高,能拉动当地农户收入,对脱贫攻坚作用很大。”他是家族中第一个在广州扎根的人,沏上一壶武夷岩茶,林庆艺边喝边讲道。在老家福建,林庆艺眼见的多是茶山与茶厂的忙碌。近年来,机械化运作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占据了很高比重,从前的师傅带着徒弟做,演变成了师傅带着机器做。

采青(鲜茶叶)、做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这些步骤都不再需要人工,机器会跟随着老师傅的生产节奏进行。当师傅做好一个样本时,机器已批量产出了一批优质茶叶。

一杯茶里牵系着整条产业链的民生。如今,茶叶生产已开始从源头提质增效,大大降低了原料供应成本。“但也无需担心机器会抢了茶农的饭碗。”林庆艺透露,目前,很多茶产区正在尝试做茶庄,将茶山的采茶活动与当地文旅活动深度结合,实现文商旅一体发展,带动茶农增产增收,相当一部分茶农年收入可达15万-20万元。

茶叶从原产地走进千家万户需要经过一个地方——芳村。眼见着零星商铺渐渐壮大到成行成市,林庆艺感叹:此前,他的父辈要在福建漳州港装卸茶叶。相比之下,广州的流通枢纽优势便是他背井离乡的主要原因。“作为茶商谁不想来芳村开店?””林庆艺说,“在千年商都做生意成本要低得多,依托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进出口流量优势,广州茶叶流通成本低,即便是小额贸易也能享受即发即走的便利。

同在芳村30余年的韦品忠来自广西,在他的店里,红茶、绿茶、花茶等均有销售。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茶叶批发商,几十年间,依托快进快出、薄利多销的模式,他建立起一张覆盖全国的渠道批发网络。

“茶叶批发在芳村约有70%占比,批发商拥有茶厂资源和庞大的订购量,可以比经销商拿到更具价格优势的茶叶。”韦品忠认为,对批发商而言,货如轮转的南方茶叶市场即是对交易的最好诠释,行情好的时候,他一年可销售约4万担茶叶(1担为100斤)。

长久以来,荔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发挥着集散枢纽、聚集互补、体验展示等多重功能。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高速流转,带来了财富的迅速累积。从南方茶叶市场几十万元的店铺转手价来看,这里依旧是商户们梦寐以求的根据地。

中国茶城看广东,广东茶城看芳村。30多年的坚守,成就了这片全国品类最齐全、成交量最大、辐射面最广的茶叶集散地。南方茶叶市场所在的芳村茶叶市场片区,占据全国普洱茶交易量的80%,包括23家茶叶批发市场及8处茶叶经营户集结地。其中,批发市场内共有经营主体2859家。

经过批量交易以规模聚势能,再经渠道传播辐射影响力,芳村茶叶市场形成了销售、展示、品鉴为主要模式的初级形态。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和层出不穷的新业态,茶商们也在从各自领域出发,尝试着将“量”的优势升级为“质”的价值。

破与立


“广州标准”成全球市场“晴雨表”

承接自十三行的商脉绵延不断,早在民国初年,西关已铺开一张分工明确、辐射力强、专业化高的商业网络,形成了聚集式经营的商业模式,商家与市民都能在一条街中寻到各自所需。

如今,芳村茶叶市场聚集着1.2万商户,拥有20多个茶叶、茶具及茶工艺品批发市场。商业的繁荣引发愈加细化的产业分工,从采摘到加工,从包装到物流,从推广到销售……每碗茶都体现着全产业链的智慧。

陈军日在南方茶叶市场经营十余年,如今先行一步率先转型为茶叶经纪人。“有天,路过一家房地产中介,看到琳琅满目的价格贴在窗口,公开又透明,我心想为什么茶业不能这样做呢?”陈军日这样问自己,直到东和指数平台上线的那一天。该平台专门发布普洱茶的实时交易价格,同时,为市场提供不同品类普洱茶的参考价,已成为全球普洱茶交易的专业工具与参考指标。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刘少群表示,市场越成熟对于规则的需求就越迫切,规范的交易标准能够让运作更加透明。“特别对于普洱等具有保值属性的品类,因其具有流通功能常被人们用来投资、珍藏。因此,在茶叶的等级和价格方面要建立起行业标准。”刘少群认为,这样的标准有助于将芳村茶叶市场推向全球,同时增强其客户黏性。

在很长时间里,普洱茶的交易价格并不透明,仅满足了小部分茶商的私利。在刘少群看来,这样的利益固化需要被打破,才能使整个市场健康发展,否则势必成为转型的一大阻碍。

市场走向公开、透明本是件令集体受益的好事。然而,新生事物一诞生便引来行业热议。“建立东和指数是希望信息更流通,交易更阳光,很多卖家刚开始却不理解。”陈军日回忆,随着公开价格体系的建立,市场成交量成倍攀升,卖家们才品尝到公平交易的甜头。

现在,东和指数平台日访问量达150万,可显示1400多种普洱茶交易价格,已成为全球普洱茶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规范价格标准只是第一步,随着指数平台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广东东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军日和他的团队又启动了关于真假标准、交易标准的规范化管理。

在东和茶叶总部,一层大厅摆满了等待质检的一箱箱茶叶,这是东和发货前的关键步骤。“观、拆、验、闻”四个大字就贴在墙上,质检师们不停拆开外包装查验,每一箱茶叶都要在此“闯关”成功才能流向市场。此外,这里还提供免费的茶叶真伪鉴定服务。

如今,中国普洱走进了东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受到了海外买家的肯定。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芳村已有6家规模较大的指数平台公司,实时在互联网上发布茶叶交易信息。

破除旧的市场规则,树立新的市场标准。从零散的个体经营,到成行成市的规模化运作,南方茶叶市场走出了一条自我变革的道路,逐步建立起茶叶价格、交易、质量的“广州标准”。

自此,从芳村输出的便不仅仅是一包包茶叶,更是一套具有权威性的标准与规则。整个芳村茶业界实现了从自发性向规范性的转变,市场完成了线上与线下交易渠道的整合。

不仅茶商们在“抱团取暖”,事实上,芳村茶叶市场一直都以行业协同发展为目标。1997年,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成立,商会不断促进茶叶产销区交流,助力茶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为调动行业自律提升市场规范化程度,商会还推动成立了南方茶叶市场法律顾问工作室,及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有效维护了商户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的市场秩序。

创与守


全产业链提升 全方位服务

光阴流转,当一茬茬新芽又出山时,茶商们也在传递着行业的接力棒,芳村茶叶市场在岁月中迭代焕新。

择一事,终一生。对于茶商而言,将茶业作为祖业并不鲜见。

90后女孩林丽丽成长于南方茶叶市场的黄金时代,见证了父辈们栖风宿雨的劳碌。在她的记忆中,童年的南方茶叶市场是车水马龙的货车和络绎不绝的访客。“当时的大宗茶叶交易都聚在芳村,各种品类的茶叶百花齐放。”林丽丽回忆说。

近年来,一批90后新生力量步入茶行,作为茶业的继承人,他们在茶香中成长,自小便坐拥家庭基业。“从告诉我好好学习不要做茶,到让我好好学习帮家里做好茶。”八方茶园总经理、90后女孩林欣告诉记者,父辈们对子女从事茶叶生意,经历了观念上的转变。

这样的转变传递着两代茶人对行业的新期待。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一点,茶行的90后们深有感触。“我们发现,90后主流消费者的消费场所不是批发市场,他们宁愿在家门口就近消费,而且一定要买自己熟悉的产品。”林丽丽认为,种种趋势背后反映的是品牌的价值。

2013年,经过一番思想碰撞,林丽丽成功劝说父亲与台湾投资人联合开办“广清茶业”,将业务范围从原料出口扩大至茶饮生产。后来,广清成为某知名连锁茶饮店指定原料供应商。“这是一个创造需求的时代,打价格战没有意义,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东西付更高的价格。”林丽丽认为,在注重品质和体验的时代,批发市场必须从功能与品牌两方面谋求出路。

作为立顿的供应商,韦品忠也深知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为跟上终端市场的消费节奏,他将茶叶线上销售部分交给了90后的儿子打理,店里的散装茶叶穿上了精美的“外衣”。最近,韦品忠还与部分茶厂签订协议,决定从源头运营,将资本投入到全产业链条的各环节中。

如今,转型先转观念已成为商户们的共识。林庆艺接过家族的武夷岩茶生意,却不想再延续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他思考着公司的转型,开始实践全员股东的管理方式。“总是依赖血缘传承企业是走不远的,只有让利益最大化,才能让公司更有活力,让人才留在茶叶行当里。”林庆艺说,令他感受最深的转型压力便是茶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茶业大本营——芳村,茶商们总能率先感知市场的沉浮。近年来,商户们积极投身转型发展,从渠道整合到品牌孵化,大家不再局限于批发市场的中转功能,更多体验式、消费性项目纷纷出现,为塑造品牌打下基础,成为了茶叶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去向何方?2021年是关键的一年。

随着荔湾区启动山村、葵蓬村的更新改造,位于其中的芳村茶叶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刘少群认为,茶业的兴旺离不开茶文化的推广。

此前,广州曾提出“一市一会一馆一园”的概念,即茶叶交易市场、广府茶叶博览会、广府茶叶博物馆和茶叶产业园区。目前,广州正在打造白云山茶趣园、从化吕田晴耕雨读茶园、华南农业大学茶园等文商旅融合,产学研兼备的游乐型茶园。

改造后的芳村茶叶市场也将恢复水秀花香的岭南生活场景,将茶文化与岭南特色建筑、粤剧乐曲文化相结合,形成体验消费、技术研发、环茶产业三大板块。除了现有的交易、仓储、集散、品鉴功能之外,还具备茶艺培训、展示、研发、质检、品级认证、旅游博览、文化体验等全产业链全方位服务能力。

一个全新的茶叶市场正在广州西悄然蝶变,茶叶市场的转型升级正是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的缩影。随着专业市场的蝶变,千年商都也一次次迭代升级。2021年,荔湾区将进一步聚合辖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商贸”战略,以国内大循环赋能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以岭南文化赋予商贸业鲜明特色,打造茶业、中药材、水产、花卉等产业品牌中心。通过持续推动批发市场转型疏解,引领城市产业迭代升级,勇当广州国际时尚之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地。

原标题:茶香里的城市迭代

注:内容来源南方日报,记者郎慧、冯艳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芳村茶叶市场:茶香里的城市迭代

芳村大道西,一把高悬的“紫砂壶”雕塑成为了这里的地标,指引着往来经过的人来到飘香四溢的茶叶世界。洞企石路的街头巷尾,装卸茶叶的货车日日穿梭频繁。蓝天白云下,南方茶叶市场里呈现出一片“彩色的”存在:红茶、绿茶、白茶、黑茶、花茶、黄茶等品类次第铺排。

每一间铺位都有一段奋斗故事,每一壶苦茶都品得出回甘。依托千年商都的流量优势,天南地北的茶商们自发聚集在芳村,形成了以南方茶叶市场为核心的中国茶业大本营。市场的活水冲泡出香飘四海的茶,茶业江湖经历了风生水起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千年商都的城市迭代。

近年来,传统批发市场屡受现代商业模式冲击,商户们对茶业品牌化、规范化的需求前所未有高涨,一股股新力量发起了对行业的新探索:茶叶价格指数破茧而出,开启了“线上平台+线下交易”的标准化运作模式;品牌茶饮店势如破竹,茶商逐步拉近与终端的距离,一个多层次的渠道体系正在形成。

2021年,芳村茶叶市场将迎来新蝶变。一场更新改造即将启动,改造后的市场将复原水秀花香的岭南生活场景,形成兼具消费、研发、体验、环茶产业等多元功能板块,促进文商旅全面融合的新格局。可以想见,一场产业迭代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的序幕已经拉开。正如茶商们所期待的,无论是茶杯里的生意还是人生,终将苦尽甘来。

聚与散

30年成就全国交易量最大茶叶集散地

“十三行外水西头,粉壁犀帘鬼子楼。风荡彩旗飘五色,辨他日本与琉球。”一首竹枝词道出了一口通商时期的粤海关盛景。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一艘艘外国商船从广州启航,驶向一片蔚蓝。船舱里,茶叶、彩瓷和丝绸满载而归,成为“大航海时代”中国出口贸易三大件。彼时,以十三行为中心,海外商品贸易的辐射范围延伸至全国各地,经广州出口的货物种类达80余种,奠定了这座全球流量城市的重要地位。

林庆艺的先祖便是当时活跃在粤闽两地的茶商,自嘉庆年间,林氏家族已开始经营茶庄。上世纪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林庆艺与一批茶商从五湖四海聚首芳村,自发地在此经营起茶叶贸易。

“茶叶在山区、丘陵地带产值高,能拉动当地农户收入,对脱贫攻坚作用很大。”他是家族中第一个在广州扎根的人,沏上一壶武夷岩茶,林庆艺边喝边讲道。在老家福建,林庆艺眼见的多是茶山与茶厂的忙碌。近年来,机械化运作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占据了很高比重,从前的师傅带着徒弟做,演变成了师傅带着机器做。

采青(鲜茶叶)、做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这些步骤都不再需要人工,机器会跟随着老师傅的生产节奏进行。当师傅做好一个样本时,机器已批量产出了一批优质茶叶。

一杯茶里牵系着整条产业链的民生。如今,茶叶生产已开始从源头提质增效,大大降低了原料供应成本。“但也无需担心机器会抢了茶农的饭碗。”林庆艺透露,目前,很多茶产区正在尝试做茶庄,将茶山的采茶活动与当地文旅活动深度结合,实现文商旅一体发展,带动茶农增产增收,相当一部分茶农年收入可达15万-20万元。

茶叶从原产地走进千家万户需要经过一个地方——芳村。眼见着零星商铺渐渐壮大到成行成市,林庆艺感叹:此前,他的父辈要在福建漳州港装卸茶叶。相比之下,广州的流通枢纽优势便是他背井离乡的主要原因。

“作为茶商谁不想来芳村开店?”林庆艺说,“在千年商都做生意成本要低得多,依托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进出口流量优势,广州茶叶流通成本低,即便是小额贸易也能享受即发即走的便利。

同在芳村30余年的韦品忠来自广西,在他的店里,红茶、绿茶、花茶等均有销售。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茶叶批发商,几十年间,依托快进快出、薄利多销的模式,他建立起一张覆盖全国的渠道批发网络。

“茶叶批发在芳村约有70%占比,批发商拥有茶厂资源和庞大的订购量,可以比经销商拿到更具价格优势的茶叶。”韦品忠认为,对批发商而言,货如轮转的南方茶叶市场即是对交易的最好诠释,行情好的时候,他一年可销售约4万担茶叶(1担为100斤)。

长久以来,荔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发挥着集散枢纽、聚集互补、体验展示等多重功能。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高速流转,带来了财富的迅速累积。从南方茶叶市场几十万元的店铺转手价来看,这里依旧是商户们梦寐以求的根据地。

中国茶城看广东,广东茶城看芳村。30多年的坚守,成就了这片全国品类最齐全、成交量最大、辐射面最广的茶叶集散地。南方茶叶市场所在的芳村茶叶市场片区,占据全国普洱茶交易量的80%,包括23家茶叶批发市场及8处茶叶经营户集结地。其中,批发市场内共有经营主体2859家。

经过批量交易以规模聚势能,再经渠道传播辐射影响力,芳村茶叶市场形成了销售、展示、品鉴为主要模式的初级形态。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和层出不穷的新业态,茶商们也在从各自领域出发,尝试着将“量”的优势升级为“质”的价值。

破与立

“广州标准”成全球市场“晴雨表”

承接自十三行的商脉绵延不断,早在民国初年,西关已铺开一张分工明确、辐射力强、专业化高的商业网络,形成了聚集式经营的商业模式,商家与市民都能在一条街中寻到各自所需。

如今,芳村茶叶市场聚集着1.2万商户,拥有20多个茶叶、茶具及茶工艺品批发市场。商业的繁荣引发愈加细化的产业分工,从采摘到加工,从包装到物流,从推广到销售……每碗茶都体现着全产业链的智慧。

陈军日在南方茶叶市场经营十余年,如今先行一步率先转型为茶叶经纪人。“有天,路过一家房地产中介,看到琳琅满目的价格贴在窗口,公开又透明,我心想为什么茶业不能这样做呢?”陈军日这样问自己,直到东和指数平台上线的那一天。该平台专门发布普洱茶的实时交易价格,同时,为市场提供不同品类普洱茶的参考价,已成为全球普洱茶交易的专业工具与参考指标。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刘少群表示,市场越成熟对于规则的需求就越迫切,规范的交易标准能够让运作更加透明。“特别对于普洱等具有保值属性的品类,因其具有流通功能常被人们用来投资、珍藏。因此,在茶叶的等级和价格方面要建立起行业标准。”刘少群认为,这样的标准有助于将芳村茶叶市场推向全球,同时增强其客户黏性。

在很长时间里,普洱茶的交易价格并不透明,仅满足了小部分茶商的私利。在刘少群看来,这样的利益固化需要被打破,才能使整个市场健康发展,否则势必成为转型的一大阻碍。

市场走向公开、透明本是件令集体受益的好事。然而,新生事物一诞生便引来行业热议。“建立东和指数是希望信息更流通,交易更阳光,很多卖家刚开始却不理解。”陈军日回忆,随着公开价格体系的建立,市场成交量成倍攀升,卖家们才品尝到公平交易的甜头。

现在,东和指数平台日访问量达150万,可显示1400多种普洱茶交易价格,已成为全球普洱茶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规范价格标准只是第一步,随着指数平台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广东东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军日和他的团队又启动了关于真假标准、交易标准的规范化管理。

在东和茶叶总部,一层大厅摆满了等待质检的一箱箱茶叶,这是东和发货前的关键步骤。“观、拆、验、闻”四个大字就贴在墙上,质检师们不停拆开外包装查验,每一箱茶叶都要在此“闯关”成功才能流向市场。此外,这里还提供免费的茶叶真伪鉴定服务。

如今,中国普洱走进了东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受到了海外买家的肯定。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芳村已有6家规模较大的指数平台公司,实时在互联网上发布茶叶交易信息。

破除旧的市场规则,树立新的市场标准。从零散的个体经营,到成行成市的规模化运作,南方茶叶市场走出了一条自我变革的道路,逐步建立起茶叶价格、交易、质量的“广州标准”。

自此,从芳村输出的便不仅仅是一包包茶叶,更是一套具有权威性的标准与规则。整个芳村茶业界实现了从自发性向规范性的转变,市场完成了线上与线下交易渠道的整合。

不仅茶商们在“抱团取暖”,事实上,芳村茶叶市场一直都以行业协同发展为目标。1997年,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成立,商会不断促进茶叶产销区交流,助力茶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为调动行业自律提升市场规范化程度,商会还推动成立了南方茶叶市场法律顾问工作室,及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有效维护了商户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的市场秩序。

创与守

全产业链提升 全方位服务

光阴流转,当一茬茬新芽又出山时,茶商们也在传递着行业的接力棒,芳村茶叶市场在岁月中迭代焕新。

择一事,终一生。对于茶商而言,将茶业作为祖业并不鲜见。

90后女孩林丽丽成长于南方茶叶市场的黄金时代,见证了父辈们栖风宿雨的劳碌。在她的记忆中,童年的南方茶叶市场是车水马龙的货车和络绎不绝的访客。“当时的大宗茶叶交易都聚在芳村,各种品类的茶叶百花齐放。”林丽丽回忆说。

近年来,一批90后新生力量步入茶行,作为茶业的继承人,他们在茶香中成长,自小便坐拥家庭基业。“从告诉我好好学习不要做茶,到让我好好学习帮家里做好茶。”八方茶园总经理、90后女孩林欣告诉记者,父辈们对子女从事茶叶生意,经历了观念上的转变。

这样的转变传递着两代茶人对行业的新期待。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一点,茶行的90后们深有感触。

“我们发现,90后主流消费者的消费场所不是批发市场,他们宁愿在家门口就近消费,而且一定要买自己熟悉的产品。”林丽丽认为,种种趋势背后反映的是品牌的价值。

2013年,经过一番思想碰撞,林丽丽成功劝说父亲与台湾投资人联合开办“广清茶业”,将业务范围从原料出口扩大至茶饮生产。后来,广清成为某知名连锁茶饮店指定原料供应商。“这是一个创造需求的时代,打价格战没有意义,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东西付更高的价格。”林丽丽认为,在注重品质和体验的时代,批发市场必须从功能与品牌两方面谋求出路。

作为立顿的供应商,韦品忠也深知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为跟上终端市场的消费节奏,他将茶叶线上销售部分交给了90后的儿子打理,店里的散装茶叶穿上了精美的“外衣”。最近,韦品忠还与部分茶厂签订协议,决定从源头运营,将资本投入到全产业链条的各环节中。

如今,转型先转观念已成为商户们的共识。林庆艺接过家族的武夷岩茶生意,却不想再延续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他思考着公司的转型,开始实践全员股东的管理方式。“总是依赖血缘传承企业是走不远的,只有让利益最大化,才能让公司更有活力,让人才留在茶叶行当里。”林庆艺说,令他感受最深的转型压力便是茶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茶业大本营——芳村,茶商们总能率先感知市场的沉浮。近年来,商户们积极投身转型发展,从渠道整合到品牌孵化,大家不再局限于批发市场的中转功能,更多体验式、消费性项目纷纷出现,为塑造品牌打下基础,成为了茶叶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去向何方?2021年是关键的一年。

随着荔湾区启动山村、葵蓬村的更新改造,位于其中的芳村茶叶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刘少群认为,茶业的兴旺离不开茶文化的推广。

此前,广州曾提出“一市一会一馆一园”的概念,即茶叶交易市场、广府茶叶博览会、广府茶叶博物馆和茶叶产业园区。目前,广州正在打造白云山茶趣园、从化吕田晴耕雨读茶园、华南农业大学茶园等文商旅融合,产学研兼备的游乐型茶园。

改造后的芳村茶叶市场也将恢复水秀花香的岭南生活场景,将茶文化与岭南特色建筑、粤剧乐曲文化相结合,形成体验消费、技术研发、环茶产业三大板块。除了现有的交易、仓储、集散、品鉴功能之外,还具备茶艺培训、展示、研发、质检、品级认证、旅游博览、文化体验等全产业链全方位服务能力。

一个全新的茶叶市场正在广州西悄然蝶变,茶叶市场的转型升级正是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的缩影。随着专业市场的蝶变,千年商都也一次次迭代升级。2021年,荔湾区将进一步聚合辖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商贸”战略,以国内大循环赋能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以岭南文化赋予商贸业鲜明特色,打造茶业、中药材、水产、花卉等产业品牌中心。通过持续推动批发市场转型疏解,引领城市产业迭代升级,勇当广州国际时尚之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地。(文:郎慧 冯艳丹/图:吴伟洪/来源:南方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为什么普洱茶二级市场的交易中心在芳村

日气日神,惟精惟一,玉莹无瑕天地归。——元·李道纯《沁园春·赠圆庵蒋大师》

相对集中、相对分散与中心

对于芳村的老茶人,尤其是普洱茶老茶人,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往往会不远千里,前往普洱茶的产地——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大理、保山、昆明等地挑选、采购普洱茶;再以货运的方式运输到芳村。限于交通条件的落后与制约,这注定是一个颇为艰辛的过程——不止人颠簸,连普洱茶也跟着颠簸

那个时期,普洱茶的交易多是茶叶进出口公司、土产公司以及之后的茶叶经销商对普洱茶产品的采购,与历史上滇茶藏销等一样,使普洱茶成为大宗商品。这种模式的交易下,云南成为普洱茶的一级市场交易中心,可能“中心”之说稍微显得宽泛、模糊,因为范围过于宽广,或许“相对集中”的说法更显客观,;“集中”于普洱茶的各大主产区以及制造地区,“相对”同样是如此。
所以说“相对集中”的另一面,就是“相对分散”,没有最大限度的形成规模优势,这有云南普洱茶资源分散的天然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无可厚非,也无可奈何;反之,分散的另一面是为广东茶人带来了丰富的普洱茶口感体验,也才有今天芳村茶叶市场上众多的经典产品的呈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概如此。
与此同时,与普洱茶一级交易中心“相对集中”(或“相对分散”)的时候,普洱茶二级市场的交易中心却在渐渐形成,并趋于稳固,且强者恒强,直至短期内谁也无法取代它的地位。它,就是芳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从广州到昆明、景洪等地变得便捷,可以快速地直达产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带来了物流业的发达,为普洱茶的调货、运输提供了时间成本优势。还有一点,即科技的进步,包括了互联网摧枯拉朽般的渗入生活的每个环节,以及支付方式日新月异的革新(降低了支付的时时间成本、资金成本),都为普洱茶二级市场的交易中心最终花落芳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乃至成为基础。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创造专业化的过程。而专业化,正是今日芳村在整个中国众多茶叶市场中得以翘楚的核心因素与竞争力。东和茶叶,即为普洱茶交易专业化的缩影,也是芳村成为普洱茶二级市场交易中心的一个侧证——当然,它也是源于芳村这片普洱茶交易的沃土,水到渠成而破土而出,它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也应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而非仅限、停留于艳羡。 

从那个“跑街”的靓仔说起


1979年出生的陈军日是东和茶叶的掌门人,属羊,而广州,这座南国大城除了“花城”美誉外,还有一个别称:“羊城”。
二十六年后的2005年,陈军日因为“走投无路”进入芳村,也进入了茶行业。“以前(卖)茶叶没有现在这样风光的”,陈军日说,“(当时)在大街上开个茶叶店,就跟开一个小卖部差不多,没有区别”。一门营生,只为活下去,这是无数草根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是本能,也是明日希望的基础。

初来乍到,陈军日也得找一份活,借此生存。他说自己刚来芳村,就去当“跑街”,我一脸茫然:“跑街”是什么?他说行业的“三无人员”——没有店铺,没有钱,没有货——就帮人家调货,赚钱微薄的费用,芳村茶圈把这类人戏称为“跑街”。可是,这也是芳村茶叶市场不断发展带来行业细分所导致的需求啊!而所调之货,是以大益茶为主。
20081130日,陈军日的人生迎来了转机,他成立了茶叶公司,也有了自己的店铺,开始加入到芳村的正规军行列里;虽然是传统的夫妻店,虽然店小,但终于不用做“三无人员”去“跑街”了。当然,他的生意还是做大益茶。
东和指数

2010年,属于陈军日的蝶变之年,也为今日的东和茶叶定位奠定了基础。这个转变源于当时一个很简单的想法,他刚好经过家下面的一家房地产中介,他说“我自己所干的事情就是茶行业服务里的中介”,于是就把自己的公司定位为茶行业的一家服务公司,为芳村的茶叶销售提供中介服务。陈军日的这个念头并没有转瞬即逝,而是付之行动;当然,他的这一创举也“赢得了”芳村同行的“刮目相看”——被同行笑了整整一年。
只是,两年之后,同行里的很多人都改口说自己是普洱茶行业的服务中介,再也没有人笑陈军日的“中介”了,而是腾出时间修炼自己的中介内功。
当初在芳村“跑街”的那个靓仔,因为提出“中介服务”被同行笑了整整一年的那个靓仔,在后来的时间里,愈发清晰自己的定位,专注于自己的方向与领域,渐渐在芳村声名鹊起,且在全国的茶行业出名。 

标准化与东和三问


制定标准,市场竞争的最高境界。
陈军日说,东和茶叶的定位是“我们只做大益茶,所以我们更专业”。他说,东和茶叶作为一家专业的中介机构,需要差异化的定位,为此,我们做了两件事:第一,行业的痛点是价格不透明,我们做了一个东和网站,把芳村茶叶价格放在网站上,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每天的茶叶行情;第二,当时行业对验茶这个版块比较粗糙,几乎不验茶,这就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仓储不专业、真假是个问题、偷龙转凤也是一个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质检部,解决上述问题。

而东和所做的这两件事,在当时解决了行业的两个痛点:价格不透明、品质无法保证。
到现在为主,东和茶叶制定了三个标准:真假标准、交易标准、价格标准。对于真假标准,东和茶叶花了三年时间制作了《东和内部图册》,包括了20002004年等几个阶段的大益产品图册。而现在同行在鉴定一些老茶时,还得靠这份图册,可见其重要性、权威性。对于交易标准,东和茶叶建立了考量体系,即仓储能不能达到可交易的标准,就算是真品,如果仓储不好,那也不能交易;东和茶叶建立了一条红线,也是及格线,行业部分企业也是来参考这个标准的。东和茶叶还制定了价格标准,他们每天下午六点,都会把芳村的成交价格公布在网站上,这一点,他们坚持了十年;总公司有100多个经纪人,对芳村的交易状态、行情了如指掌,而每一年的产品都有相对应的负责人来对接,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专业、专注与高效。

东和茶叶,作为交易的第三方,也是在交易的整个过程中保证安全的一家机构。这里所说的安全,既包括茶叶产品本身的安全,也包括交易资金的安全。从这一点来说,东和茶叶有点类似于普洱茶行业的证券所。
陈军日说,我们看到的股票市场是二级市场,真正发行(股票)的是一级市场;普洱茶行业当中,现在有些品牌是垂直发行,不需要二级市场的存在。对于茶叶厂家来说,建立的是产品的标准化;对于东和茶叶来说,建立的正是普洱茶二级市场交易的标准化,主要是以大益茶为主,兼做佰年尚普等品牌。他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角色,东和茶叶把自己的角色做好就可以。

东和茶叶坚持了很多年,陈军日在总结经验时说:“创业时,靠的是灵感、勇气;但要做好一个企业,后面拼的就是坚持、初心不变。”对于东和茶叶的成功,我问他:你不担心别人模仿吗?他说,行业确实有很多模仿者,刚开始,很多模式跟东和茶叶是一样的,但走着走着,在利益的驱动下,(掌门人)带着团队偏离了方向,也偏离了初心。而价值观,正是东和茶叶的原则与初心,也是同行很难模仿的。“你去学一家公司,不能只学方法,还要去考虑价值观、灵魂,这个才是能否走得更远的决定因素”,陈军日说,“通常情况下,模仿者两年就变了,很难超过三年”。
即使现在东和已是普洱茶二级市场交易的领军者,但他们依然没有停止对其研究领域的思考:是真是假?可以交易吗?值多少钱? 

用人之道:专业人才与发展空间


以东和茶叶的专业程度来说,我以为他们招聘员工的条件会很苛刻,但陈军日说“对新员工的要求,不一定要懂普洱茶,他可以是一张白纸”。甚至,他更喜欢白纸状态的新人。
我说:很多企业不是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吗?
陈军日说:“这个行业,新人从小到大在生活上都没有接触过(普洱茶);后面如果进入这个行业,很容易被第一个师傅影响。(只有)没有经过这个行业的‘污染’,我们才容易把东和自己的标准让对方去认同,或者说更容易让对方对认同。我们整个企业,都是用一个标准去做、去执行。所以,对于招聘新员工,东和更喜欢用白纸状态的新人。”

每一个销售人员从白纸状态到两年后正式毕业,要经过四次考试。这四次考试,其实是按茶叶的年份阶段来划分,从最新茶的茶叶产品开始,分别为:20192015年、20152009年、20092004年、2004年—2000年。员工能考到哪一步,就只能做哪一年的产品的相关交易。而每个员工,都是产品经纪人。
东和茶叶的交易模式看似很简单:卖方把货送过来、放在东和,经东和一系列验证并认可后,买方过来东和提货,或者东和直接发货给买方。背后,正是专业的人才支撑。“普洱茶的交易人才聚集在芳村,即使只是一个‘跑街’的角色,也是具备实战经验的”,陈军日说,“并且是书本里无法学会的”。不过想想也是,也只有在芳村,才能培养出来这样专业的人才,而东和茶叶被称为“普洱茶二级市场交易的黄埔军校”,一点也不为过。

东和茶叶在昆明有一个店,就开在雄达茶城,其它的店都分布在珠三角,在深圳就有3家。陈军日说,未来想把分公司开到全国,但会坚持做直营。可是,哪怕是昆明店的应聘,最后也是要来芳村总店培训半年以上,且只有培训合格后,才能回到昆明正式工作。

以东和的用人标准会挡住应聘者的脚步吗?不会。
对于用人之道,陈军日说了一点:“要清楚员工只为两样东西,一个是填饱肚子,另外一个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想法或者说是梦想——要出人头地”。前者,填饱肚子很容易做到,每个月给他的薪酬,且是他可以努力就能达到的薪酬,不管是一个人的肚子,还是一家人的肚子,如果能满足,他就有可能愿意留下来。后者,每个人都想出人头地,你就要给他机会发挥,给他一个不封顶的机会与空间,给他无限的想象,而不是一眼看到头,并且是真的有可能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并且有很多位置,在公司的位置、在家族的位置、在同学与朋友的位置、在社会上的位置……他愿意付出,就极有可能得到他想要的位置,这就能激励一个人不断的成长,甚至是超越自己。

陈军日说:“公司想用好人,就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传统行业一般都是家族企业,但东和旗下所有的店长,没有一个人是家族成员,都是普通员工凭自己的本事走到店长位置的。我们不能出现让员工看到职业生涯天花板这种情况发生。”
这就是陈军日的员工管理,是不是跟东和的茶叶交易一样,看似很简单?
极具潜力的发展空间,也才让东和无惧行业的挖墙脚。“我们持开放的心态,确实有竞争对手会来挖墙脚,还有企业派新员工来学习几个月后就走掉的,但都能接受;因为,只有行业进步,才能长远发展”,陈军日说,“我自己这几年所在思考的,都是行业如何进步”。 

一家人,向着一个方向


尽管东和茶叶用新人,且成为一名优秀的普洱茶经纪人不易,但在东和,也有着温暖的一面,他们成为一家人,向着一个方向努力,这一点并不受内部竞争的影响。
一位在芳村工作多年、现已60岁的老人,东和茶叶将他招聘过来,从事他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他的大女儿、小女儿都在东和上班,一个在收费岗位,另外一个在旗下店面做文员,其中,那位老人的一个女婿也在东和工作。60岁,对于普通岗位的很多打工者来说,很多企业都不太愿意招聘了,这也是社会竞争残酷的一面;但东和愿意,东和愿意成全一家人在一起这一最朴素的心愿,不用异地牵挂,而是一家人在一起工作、生活,散发着温暖之光。这也是善,有情有义。

不知道,这是不是普洱茶的醇和在人性方面的一种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的真实,有残酷的一面,也有希望的一面,有不可回避的物质上的需求,也有隐隐而动的精神上的需求,有时候,我们都想兼而有之,这,算不算贪心呢?可是,如同一杯年份普洱茶所带来的享受,既有口感的丰盈,也有精神上的愉悦,不就是兼而有之吗?
陈军日的太太朱淑琴,作为东和茶叶的总裁,亲自上阵为东和茶叶代言,出现在户外广告、网站以及传统的纸媒上。这与2008年成立茶叶公司时一样,夫妻虽然分工不同,但初心不变,一家人追寻着同一个梦想,为此而努力

这像极了芳村,虽然十七个茶叶市场林立,但共同组成了外界心目中茶叶交易圣地——芳村茶叶市场这一茶叶交易的大家庭,缺了谁,好像都不合适,都会成为缺憾。
在芳村茶叶市场这个大家庭中,东和茶叶凭着自己的标准化、专业化开辟了更为细分的领域,并以此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者。东和茶叶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练就了惟精惟一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成为芳村——普洱茶二级交易市场的中心的典型代表,是中老期普洱茶交易标准的践行者,也是芳村茶叶市场的风向标。
而陈军日,也是南方茶叶商会青年分会会长,与佰年尚普邓啟南、广福心道林丽丽等成员,成为芳村茶叶市场年轻力量的代表,这是芳村的希望,值得祝福!
本文研究员:杨春:专注云南地方史15年,出版著作多部,现在研究方向为茶叶、非遗、传统建筑等云南特色文化。参与著作《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等。邓国:一线做茶超过30年,佰年尚普创始人。
找到约41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