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鄂西土家族茶文化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鄂西土家族地区各色各样的茶地名

鄂西土家族地区,是指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包含了今天湖北省境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下辖的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族聚集地。

鄂西地区,地处武陵山区,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气候温暖湿润,昼夜温差大。这里的自然环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人,很早就有了种茶、饮茶的习俗,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特色、丰富的茶文化遗产。


在鄂西地区,许多地名都与茶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地名,是当地一种特别的茶文化表达。纵观这些地名,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别:

一、因有茶传说故事而得名

“茶时到虎”就是鄂西地区一个因为茶传说故事而命名的地名。传说古代的某一天,村民们正在喝茶,突然有一只老虎冲了出来,村民们吓得关门闭户,故名“茶时到虎”。

二、表示茶叶生长的环境

鄂西山区的地形条件错综复杂,无论是在山地,还是在沟壑间、坪坝处都有着茶树的生长。例如:“茶园坡”、“茶子坡”、“茶桩坡”这类地名的来源。“茶园坡”的来历有着几种含义:此山坡上辟有大片茶园,故名;此坡茶树多而有名;距城一百一十里的此山坡,产茶,味美,表明了茶叶生长在深山间,地形在坡上,所以取名为此。

除了深山间,鄂西的坪坝、河湾边、山坳口等都有茶树的生长。“野茶坪”、“茶院坪”、“茶园坝”等地名表示茶叶在坪坝地区生长,甚至还有野生茶树的存在;“茶园沟”、“茶树坳”、“茶园塆”等地名表示茶树在低洼的山沟、沟壑以及山坳上都有生长。

三、表示该地区有茶树生长

“茶林坡”的含义:村附近坡上长有茶树,现已成林,故名。当地的土家族人因发现某地有茶树生长,便将此地以茶命名,可见其对茶树是多么喜爱,诸如此类的地名还有“茶寮”、“上爱茶峒”、“大茶娅”等。


四、表示该地区产茶

在鄂西土家族地区的各个县、市均有着代表产茶地含义的地名。例如:“茶园”、“小茶园”、“茶园山”这类的地名。


五、表示该地有茶叶销售

“茶店子”的含义:这里曾是商人收购茶叶的地方;“油茶铺”:由于此地曾有一个小铺子,专卖油茶汤,故名;“茶庄”:因为此地盛产茶叶,过去有外地商人曾在此地设有收购茶叶的庄号。


六、以产茶知名之家而命名

“伍家茶园”、“神仙茶园”这些地名都是因为该地有一些做茶、产茶的知名门户而得名。除了这些带有“茶”字的地名外,一些不含“茶”字的地名,其实命名也与茶有着关系,例如“方家沟”、“岩峰窝”、“姚家坡”、“杨家湾”等等,都以特产油茶、茶叶而闻名。

鄂西土家族地区这些种类繁多的茶地名,都间接证明了鄂西地区茶叶生长茂盛,种茶、产茶历史悠久,茶已成为了土家族最为密切的生活物品,土家族人对茶执着和热爱,构建以茶为特色的风俗,通过地名文化而保留了下来。

来源:莫老师说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湖北宜、荆、荆、恩四地携手弘扬茶文化做大茶产业

2021年,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四地密切合作,携手联动,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合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业示范区。推进区域特色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开展“宜荆荆恩”农业一体化发展专题调研,成功举办“同饮长江水共品宜昌茶——2021国际茶日暨‘宜荆荆恩’城市群茶饮交流大会”。宜昌与恩施共建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本期聚焦四地在新发展格局下茶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敬请关注。

阳春三月,春茶飘香。宜昌、恩施等地的春茶促销活动轮番上演。

3月26日,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五峰绿茶“百圆惠”暨“游五峰·品春茶”主题线路推介会在宜昌城区举行。会上,采花茶业等茶企推介了春茶系列产品,进行了茶艺表演,发布了游五峰·品春茶主题线路。会场设立的展台前,前来品茶、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

当天,同为茶叶主产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迎来了一个热闹的日子,“2022年武陵山茶叶交易市场春茶开市仪式暨采购商大会”在硒茶小镇举行。各地茶商齐聚一堂采购春茶,现场一片兴旺景象。

近年来,围绕推动全民健康饮茶,实现产业增效茶农增收,“宜荆荆恩”四地“茶”合作日趋紧密,在促进茶产业健康、科学、生态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源远流长——鄂西南茶文化底蕴深厚

群山巍峨,两江流淌。宜昌、恩施所在的鄂西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茶树原产地和“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是巴楚文化和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在这里,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茶文化。宜昌产茶历史悠久,茶叶栽培始于秦汉时期。唐代,已有名茶生产。历史上,宜昌地区茶叶生产以绿茶为主。清道光年间,广州茶商钧大福等人来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红茶,宜红茶从此问世。1876年9月,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茶”出口迅速增长,逐渐声名鹊起,成为中国三大红茶之一。

继承传统蒸青技艺的“恩施玉露”,历经十一代人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九大步骤、七大手法的制作工艺,以其形似松针的外形,干茶墨绿、汤色黄绿、叶底嫩绿的“三绿”特征而著称于世,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围坐品茗,纵论“茶经”。2021年5月21日,由宜昌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同饮长江水共品宜昌茶——2021国际茶日暨‘宜荆荆恩’城市群茶饮交流大会”在宜昌城区举行。

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应邀参加活动,交流如何进一步弘扬传承悠久茶文化,共谋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良策。现场发布的全民饮茶倡议,将国际茶日的气氛推向高潮。

同频共振——宜恩联手打造茶产业集群

宜昌、恩施大力发展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地茶产业均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两地茶叶种植面积、产值均居全省前列,在全国也举足轻重。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宜昌、恩施联合向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申报打造湖北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成功获批,为两地茶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项目涉及宜昌市宜都、五峰、长阳3地和恩施州利川、宣恩等6地,共有茶园面积218万亩,年茶叶产量超过16万吨。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使项目区产品加工水平大幅提升,核心品牌力显著增强,市场营销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支撑更加有力,茶文化建设更加活跃,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把鄂西南打造成全国生态名优茶核心产区。

“目前,产业集群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琼介绍,2021年重点实施了加工能力提升工程等5大工程、采花茶业速溶茶生产线等60个项目,项目总投资4.6亿元。今年将乘势而上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各个项目早日建成投产达效。

擦亮品牌——扛起湖北茶产业发展大旗

小小一片叶,挑起大产业。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制订“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战略,加快发展茶产业。

“宜昌宜红”城市新名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区域公共品牌相继面世,宜昌茶多了两张通达四海的“通行证”……几年来,宜昌每年安排1000万元市级茶产业发展资金用于科技攻关、品质提升、品牌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开展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

好山好水出好茶。作为农业农村部规划的“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中国传统三大红茶之一的“宜红茶”和“万里茶道瑰宝”——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的主要原产地,2021年,宜昌茶叶种植面积达99万亩,产量11.18万吨,农业产值49.1亿元,均居全省第二,茶叶已成为宜昌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和60万茶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全市茶叶年出口达6万余吨,占全国年茶叶出口量的18%左右。宜昌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国际茶叶最具魅力城市”称号,五峰获评“世界茶旅之乡”,“宜昌宜红”揽获“世界经典红茶”殊荣。

立足自身产业、资源和文化优势,宜昌将抢抓“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新机遇,与兄弟市州一道,共同扛起湖北茶产业发展大旗。“宜荆荆恩”四座城市共饮一杯茶,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谋发展,在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图:来自网络

文:(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揭兴伟 通讯员 田丹 汪琦)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武陵山茶产业集群引领鄂西南做成中国名优茶核心产区

湖北,因湖得名,因江而兴,因水而盛。

长江流贯湖北境内26个县市,自西向东,在这里绵延1061公里。让湖北成为她径流里程超过一千公里的唯一省份。

而湖北的山,或许不是最高耸的,却也担得起五千年绵延不绝,文明秀美,景色动人——

鄂东大别山、鄂南幕阜山、鄂西南武陵山、鄂西北秦巴山和鄂中大洪山,五大秀美山峰连绵,恩施、宜昌、咸宁等重点产茶区藏于其中;

还有,“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华中屋脊”神农架、一年四季云雾缭绕的齐岳山、映红人间四月天的麻城龟峰山等揽不尽的荆楚壮丽华章。

图丨清江画廊

这其中的武陵山,绵延了渝鄂湘黔4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湖北境内的武陵山区,覆盖了11个县,包括宜昌市长阳、秭归、五峰,恩施州巴东、建始、鹤峰、恩施、宣恩、咸丰、来凤、利川。

2022年茶业百强县域名单中,湖北15个县域上榜,其中7个来自湖北武陵山区。

武陵山的茶,有生态有文化

HUBEI TEA

武陵山区是我国三大地形阶梯中的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位于北纬27°10'—31°28',是云贵高原的东部延伸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1000米左右,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地方占全境约70%。

武陵山脉是乌江、沅江、澧水的分水岭。该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平均温度在13℃—16℃之间,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无霜期在280天左右,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

武陵山区各族祖先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颇有特色的武陵文化。不仅有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恩施利川)等4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有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撒儿嗬、恩施扬琴等6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量的文物古迹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名胜文化资源,既是这里茶旅发展的增长极,又是茶文化传承的助推器。

图丨鸟瞰宜昌邓村三峡茶旅小镇

武陵山茶产区,湖北数一数二

HUBEI TEA

武陵山在湖北境内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恩施、宜昌两地。均是湖北数一数二的重点茶产区。

目前,恩施州茶园面积180万亩,投产茶园面积151.59万亩,位居全省第一位,在全国地市级产茶区居第四位,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基地。去年全州干毛茶总产量12.3万吨,综合产值达224.4亿元。

全州按照“母子商标、双牌经营”的模式,形成了以“恩施硒茶”州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以“恩施玉露”“利川红”特色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品牌体系。全州共有11件茶叶商标获评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伍家台贡茶”“恩施玉露”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图丨恩施宣恩伍家台茶园

而宜昌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稳居全省第二位。茶叶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产量超11万吨,农业产值约55亿元、加工产值135亿元左右。

“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区域公共品牌相继面世,赋予了宜昌茶两张通达四海的“通行证”。同时,作为农业农村部规划的“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中国传统三大红茶之一的“宜红茶”和“万里茶道瑰宝”——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的主要原产地,宜昌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国际茶叶最具魅力城市”称号,五峰获评“世界茶旅之乡”,“宜昌宜红”揽获“世界经典红茶”殊荣。

图丨宜昌长阳青岗坪村茶园

施宜古道,藏于武陵山的茶道

HUBEI TEA

在鄂西南武陵山的群山峻岭之中,一条饱经风霜的山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开辟成了由楚入蜀的交通要道。

它起于恩施城,经建始、巴东、长阳等地到达宜昌,不仅是官道,也是商道、茶道,这便是施宜古道。

图丨施宜古道

据考,清代及清以前,以现恩施州城为中心,主要修建有6条古道,施宜古道是最早最长最具传奇的一条。

施宜古道何时兴建,为什么兴建已不可考。但早在战国时,巴蜀联军攻楚滋方(今松滋)之战,巴蜀联军即从该路线通过。算起来,这条古道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另据文字记载,施宜古道在1888年、1939年、1941年、1947年先后进行了四次整修和扩建。山区的茶叶、桐油、土漆等山货不断输出山外,山外的盐巴、布匹、针线等百货则走进山里。

马帮的铃响,人声的喧闹在山间热闹起来,也推动了餐饮、驿栈业的发展,让施宜古道呈现出“五里一小店,十里一大店”“灶里不熄火,路上不断人”的繁荣景象。

图丨茶叶从施宜古道不断输出山外

茶产业集群,引领湖北茶产业

HUBEI TEA

如今,宜昌、恩施两地的情谊仍因茶而延续。“茶”合作的日趋紧密,让他们在促进茶产业健康、科学、生态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2021年,宜昌、恩施联合向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申报打造“湖北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成功获批,为两地茶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项目涉及宜昌市宜都、五峰、长阳3地和恩施州利川、宣恩等6地,共有茶园面积218万亩,年茶叶产量超过16万吨。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使项目区产品加工水平大幅提升,核心品牌力显著增强,市场营销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支撑更加有力,茶文化建设更加活跃,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把鄂西南打造成全国生态名优茶核心产区。

宜昌、恩施这对“兄弟”市州,正共同扛起湖北茶产业发展大旗。

武陵山让这两座城市,过去齐走施宜古道,今日共饮一杯茶,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谋发展,助力湖北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在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来源: 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