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东南亚茶

找到约2,077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我国茶业面临这八大问题,传统茶行业要如何发展?

  我国茶园面积稳步扩大,产量和产值逐年增加,产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

  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呢?

  1. 从生产与加工来看,生产规模小、茶叶加工沿袭传统,创新乏力

  我国茶叶生产,一是生产规模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农经营为主体的茶业经营体系与现代茶业的矛盾还将在相当长时期存在,影响着我国茶业全球化和产业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规模就没有海外市场。

  能否解决原料的小生产与产品市场的规模化这一矛盾是制约茶叶走出去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我国茶叶加工工艺长期没有创新,沿袭传统,新产品创新滞后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国内市场也是如此,茶企基本不懂消费者,更别提技术进步!  

  2. 从流通与销售方式来看,传统而原始

  我国茶叶交易仍然是原始的小门市现货交易方式,一是交易规模小;二是自产自销;三是产品同质化。茶业全球化要求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来推动。

  我国茶业现存的原始的交易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存在,致使我国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销售。  

  3. 经营主体能力弱,难以实现向全球化经营转型

  全球经营,要求企业按全球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开展营销。

  目前,我们茶叶出口企业面临的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一是茶叶国际贸易人才少,现有人才难稳定;二是经营网络难搭建,全球经营及国际贸易成本高;三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难创新,同质竞争剧烈,效益低下;四是国际化服务难优质;五是传统的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体的管理与组织方式不适应全球化。

  不过现阶段很多地方已经在尝试走出去了,中国的一路一带等等战略也提供了机遇。可是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的劣势,茶行业的人才流动过大,这些都有待改变,茶企的眼界的高低以及眼光的长远决定着它的未来!  

  4. 从茶业产业生态链来看,自身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传统的茶业服务体系表现为没有专门部门和企业从事茶业服务工作。兼职服务多,专业化服务机构少。服务活动多,有效服务少。准政府协会多,企业化实体少,政府支持的少。

  我国茶业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协会基本也只是纸上谈兵,利益优先,相比较红酒行业协会可谓是天壤之别。

  企业发展找不到权威性服务机构提供有效咨询;目前低水平服务不能满足茶业全球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服务不能经常化专业化。要推动中国茶业的全球化,必须搭建全球化经营平台,通过建立现代信息流,物流和服务体系。同时,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和企业战略也值得期待。

  哪怕现在已经出现多个茶平台,可惜的是基本都在自建电商产品,平台之用也只剩下流量池的作用!平台和茶企之间的竟然不能是“非零和博弈”,茶企高姿态,平台不坚持,悲哉。  

  5. 从产品结构与形态来看,形态单一,结构不合理

  低档绿茶供过于求,量增价跌,中高档绿茶规模小,难成规模,推广乏力;标准层次不齐,企商脱离市场,跟不上消费升级的脚步。

  如自从普洱茶炒作和收藏火了之后,白茶和黑茶直接跟随普洱茶的脚步,产品结构和形态甚至直接抄袭。说白了,茶企脱离市场以及创新力不足是根本! 

  6. 从产业价值来看,价值链短

  功能单一,一是主要以茶产品为主,其他功能没有发挥。二是产业的价值的创新点,致使产业总价值偏低。比如,茶产品主要以原料茶、毛茶为主,技术含量低、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经济效益较低。但随着生产结构的变化,品牌茶、中高档茶正在成为出口的重要类别。

  当然,很多茶企也在紧跟着,觉得包装和推广跟上了,就能从中低端转身中高端。产品品质是鸡肋,你永远无法咸鱼翻身。产销一体化好像比较火,不过做好的没几个。老老实实做事,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7. 从市场策略来看,新市场开拓不力

  绿茶、乌龙茶是我国的优势品种,但绿茶市场70%在亚、非等伊斯兰国家,乌龙茶市场主要在日本和东南亚,对欧美、中东市场开拓不力,营销理念落后,各茶类的宣传促销跟不上来。如何在传统市场进行新产品的推广,在新市场进行市场开拓。

  不止实在营销方式上,在品牌建设上也毫无特色可言,而且毫无区隔和定位,很多茶企自以为的做品牌其实只是市场推广罢了,品牌之意义没有得以体现,且很容易被赶超。所谓的产品定位只是自以为是的产品定位,所谓的用户需求和市场调研永远是老板拍脑门决定的。  

  8. 从经营的外部环境来看,市场壁垒倾向其形势越来越严峻

  (一)指标多。茶叶进口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由于自身不产茶,对进口茶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MRL)标准,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倾向。

  (二)变化快。发达国家其标准是变化的,给我国茶叶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可以预计,随着中国茶叶走出去规模加大,各国利用技术壁垒保护本国企业利益的政策行为会越来越普通,技术要求会越来越严格。

  (三)新情况越来越多。随着全球化速度加快,国际跨国采购对供应商又提出了新要求。对生产商的社会责任要求越来越多。也将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

  (四)应对措施不力。目前,由于我国茶叶生产以茶农为主体,对生产过程很难实施监控,致使有机无公害茶叶生产及基地建设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传统茶行业将如何发展?

  第一、茶叶消费当回归大众。茶叶曾经是百搭的礼品,茶叶价格因此水涨船高,但这最终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买茶的不喝、喝茶的不买”。改变这种趋势,肯定需要茶叶回归大众。

  第二、茶产品当深入生活。目前我国的茶叶产品中,深加工产品只占3%左右,仍然存在加工技术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过低的问题。而现在茶叶也正在从散装茶走向速溶茶、袋装茶、保健茶等形式,这也使得茶叶深入消费者生活的各个层面。

  第三、则是茶文化应该进一步普及、进一步多元化,茶叶不但可以阳春白雪,同样也可以下里巴人。

  茶叶是农产品,同时也是文化产品,多种多样的属性让茶叶的发展具备了多种可能性,可选择的道路很多。而在茶叶市场当中寻找新的可能性,就要研究细分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再加上适当的营销。通过这些层面的共同推进,就能在眼下的转型当中占得先机。

羊城广州,茶香四溢|无墨记约你相约2020广州秋季茶博会!

广州是广东省会和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它濒临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辐射能力。


这里茶文化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使得如今的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近些年,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博会),已发展成为业界公认的全球茶业“风向标”和“温度计”。


11月的广州,对于茶行业来说,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2020广州秋季茶博会即将于11月26-30在广州广交会展馆C区举行



届时

勐海无墨记茶厂

将携多款高端纯料熟茶到茶博会现场

为你呈现一场极致的味蕾盛宴

展会地点

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C区

无墨记展位号:B2200

 


  



勐海无墨记茶厂--大原料仓

高端纯料熟茶提前揭秘


本次茶博会,我们将会把无墨记大原料仓的纯料熟茶带到现场。冰岛,贺开,大黑山,果敢,布朗五大山头纯料熟茶,以无墨记独特三七发酵法研制,带你领略纯料熟茶的巅峰之味。

 

无墨记大原料仓纯料熟茶可提供个性私人定制散料批发。茶博会期间更有高端纯料熟茶的钜惠活动,敬请期待!

 




品质好茶

多款新品重磅亮相


无墨记新品

易武曼松晒红 +班章白茶+滑竹梁子古树生茶

将在茶博会现场与茶友们见面



易武曼松晒红

阳光的艺术品,极致的蜜糖甜

(买1件送1提)

  

班章白茶

金汤清甜,回甘韵强

(买 5 饼送1饼,买1件送1提)



滑竹梁子古树生茶

吞一口山巅之韵,品兰香之幽幽

买1提送1片,即满7送1买1件送1提,即满28送7买3件送1件,即满84送28

 


现场更有,满送活动

2019 年高山布朗宫廷,2019 年墨韵

柒零捌零玖零零零等多款产品买1送1

冰岛金芽,买1提送1片,买1件送1提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体验

.....


  


无墨记品牌简介

制茶世家|上品纯料好茶


无墨记古茶是勐海无墨记茶业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无墨记品牌成立于2014年,总部设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



无墨记一直致力于高端纯料熟茶品牌,不惜花费巨大成本,就地建设熟茶基地,研发古树纯料熟茶、乔木纯料熟茶、春茶纯料熟茶等,严格按照工艺标准,遵循古法手工制作工艺目的只为让广大茶友能品饮到真正的高端熟茶。




无墨记现有全国加盟合作商200余家;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并在行业内,消费者群体中获得良好口碑。



2020年,无墨记古茶以勐海无墨记茶厂为依托,深耕源头、以云南勐海、临沧、普洱等多个山头古树春茶为原料,发酵数十吨级高端纯料古树熟茶,打造普洱茶大原料仓,致力于为茶友们分享更多高端纯料好茶。



交通指南


1.METRO 地铁

地铁8号线 琶洲站 C出口

2.BUS 公交

琶洲站

229路/239路/262路/304路/461路/

582路/763路/b7快线/大学城专线3路

高峰快线59路、高峰快线77路、旅游公交3线等

3.CAR 自驾车

广交会展馆C区 11号门 入负一层停车场

安茶探源

在祁门县西南,有一处群山环抱,阊江河和沥水河穿境而过的地方叫芦溪。这里土壤深厚肥沃,周围竹木葱茏,常年云雾缭绕,水波荡漾,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为优质茶叶生长的最佳理想场所。的确,芦溪就是风靡一时的安茶的原产地。河流密布的芦溪,在水运昌盛年代,沿河而建的水埠码头,犹如一枚枚滋味各异的水果,挂结于河岸边,祁门的瓷土、窑柴、茶叶、木材顺流而下到景德镇,到鄱阳湖、到长江、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食盐、大米、布匹、瓷器又源源不断地载入祁门。“没有卖不掉的芦溪,没有买不来的芦溪”。商贾云集、安茶茶号林立的旧时芦溪码头,一时号称“小上海”。站在水口古树下,眺望整个村子全貌,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鲜明耀眼,或清修,或端庄,或奇特。让人真切感到神奇,产生无穷遐思。

说到祁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祁门红茶。祁门产茶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因为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了“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记载,而那时的祁门隶属歙州。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据资料记载,光绪元年(1875 年),黟县商人余干臣,在至德县 ( 今东至县 ) 尧渡街建设红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试制红茶成功。次年余干臣劝导多地茶农改制红茶,所产红茶统称“祁红”。其实,在此前,祁门就已经生产出一种上等好茶,它叫“安茶”。

了解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武宗李炎(原名李瀍,是临死前十二天更名为李炎的)从会昌初年(公元841年)起,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在唐武宗灭佛的政治狂飙下,僧尼纷纷逃离长安。传说,有一位精通佛法的老尼妙静师太,带着一帮尼姑,逃到祁门深山落脚避难,结草为庐。其居住的庵旁有茶树,因为土地肥沃,长势茂盛。一年春季某日,师太便采摘叶芽咀嚼,竟是甜丝丝的味道,遂采下置于石板上晾晒,顺手加以揉搓,到了晚上她却忘记了此事。经过一夜的雾气露水,第二天,看见昨日揉成一团的茶,却已成为黑色,茶叶却还是软的。于是她用溪边的粽叶将茶裹好,悬挂在庵外檐下,晒干后又挂在庵里的柱子上。过了数年,一日重新打开,闻着有尘扑扑的味道,打开看还是黑黑的,遂将茶蒸软烤干,觉得此茶非同一般,储藏备用。后来某天,妙静师太生病口渴,取之煮泡,喝后神清气爽,病居然就好了。于是,妙静师太给它起名叫“安茶”,也称六安茶,意为此茶可安六腑。之后,师太发动庵中尼众满山遍野采制,用以普施众人,因为茶有一定的药用的价值,在当地也就兴起来。来尼姑庵讨茶喝的商客与信众越来越多,香火很旺,惊动“长毛”当兵的,尼姑庵竟被抢掠烧毁,逃出的小尼姑,将安茶的技艺传到黟县古筑乡孙家村,后来,孙家村的孙启明幸运地学会了安茶的制作技艺。

让我们还是从传说中回到现实里来。

明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 1425年)汪元相编撰的《祁闾志》其卷第十《物产、木果》中云:“茶则有软枝,有芽茶,人亦颇资其利。”还指出其主要产区在祁门南乡芦溪、溶口一带。明代屠隆《考盘余事》载: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而和屠隆同时代的许次纾,在其《茶疏》中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名品亦振于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甚宝爱。”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从“入药最效”、“能消垢腻,去积滞”的字里行间,可以推断出他们所说的“茶”当为“安茶”。

关于“安茶”名称的由来,主流争议有三种说法:其一说,安茶是仿六安茶制法或借六安茶名,故日“安茶”;其二,安茶属安溪绿茶,因此成为“安茶”;其三则以地理区域为依据,产于安徽的茶种,故简称“安茶”。

其实,关于“安茶”这个名称,还有一种说法。说20世纪初,岭南一带曾瘟疫流行,而一位戴姓名医用安茶作药引,治好了不少病人。消息不胫而走,以致于被人们奉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尤其是下南洋的水手船工把它作为随身必备的神药,他们的家人也常以之供奉神灵,祈佑远行的亲人平安回来,因此六安茶又被直接称作“安茶”。曾随徽商畅销于大江南北的安茶,时至今日,尤其在两广、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人们仍念念不忘,广东人称其为矮仔茶,东南亚侨胞称其为安徽六安茶、徽青,台湾地区称其为安徽六安篮茶,港澳人称其为安徽六安笠仔茶或陈年六安茶、旧六安、老六安。

据悉,“安茶”的原始制法类似普洱“砖茶”,是一种半发酵紧压茶,其品质特点是形条粗壮紧结,色泽黑褐尚润,汤色橙黄或微红,叶底黄褐明亮,叶脉浅红色,有槟榔香或花香,因此,茶界有人把它归属黑茶类。但是,史学者认为,光绪之前祁门原制青茶,类似六安,所以俗称“安茶”,应归为青茶类。归属于哪一类都无所谓,关键是茶好就行。

民国战乱,商人孙启明来到祁门芦溪,以“孙义顺”的牌号从事安茶的制作销售,“孙义顺”之由来,源于孙启明的孙姓,做生意合作讲“义气”,求“顺利”,“孙义顺”也就叫响了。民国21年(1932年)祁门南乡有“安茶”号达 47 家,最享盛名的就是“孙义顺”安茶。“孙义顺”的牌“安茶”条索壮实匀齐,色泽黑褐油润,有槟榔,粽叶香味,清爽醇厚,味中有甜、汤色醇明,竹篓与粽叶组合包装精良,成品茶经陈化后才销售。

抗战期间受战事的影响,安茶运输路线被战火破坏,加之红茶的冲击,市场萎缩而逐渐停止了生产。1946 年,祁门最后一批安茶由本县六都商人程世瑞运到佛山、香港销往境外,便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期待安茶重出江湖、重震江湖。

【摘自2020年12月《吃茶去》杂志(总第73期);作者:(宋廷军(江苏南京),系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词集《里程碑》、《五个人的天堂》】

找到约2,04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