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第一县

找到约7,459条结果 (用时 0.025 秒)

突出“勐海味”特色 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金字招牌

勐海被誉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着已经成为勐海的一张名片,这里面包含三个宣传主题:“勐海茶”“勐海味”“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勐海当地独特的茶叶品种是勐海大叶种茶,这个茶树品种的独特之处是茶多酚含量高,形成了苦中融甜的品质,协调性好。用勐海大叶种茶制成的普洱茶具“勐海味”的特征,并形成几个层面的说法。1.科技“勐海味”:感官品质浓酽醇爽、香韵独特,一山一韵、百山百味,生态安全、神奇科技、核心点是太阳的味道。2.人文“勐海味”:触唇知茶、两颊生津、喉底回甘、过齿留香,舌面厚滑,是越陈越香,“浓强厚重”的普洱茶。

勐海普洱茶产业优势

2020年勐海全县茶业综合产值达12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等。这源自勐海普洱茶的极大优势:1.勐海普洱茶越陈越香,耐久储存的属性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品;2.勐海是普洱茶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辐射中心;3.勐海县的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平均单价、茶农收入、上缴税收、企业品牌、县域公共品牌等在全国普洱茶产茶县中均排在第一位。2019年勐海县茶树种植面积87.54万亩、占全省12.95%,建成绿色生态现代茶园核心示范区36万亩,毛茶产量2.88万吨、占全省的6.68%,精制茶产量2.8万吨、占全省的8.43%,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20亿元,茶叶加工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比为3.4:1,上缴茶叶税收3.9亿元,占全省茶叶税收的65%,是云南唯一突破百亿元的重点产茶县。

勐海县普洱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勐海县以“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为旗帜,以爱上“勐海茶”、恋上“勐海味”;强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勐海名山名茶品牌”和“勐海企业品牌”三个品牌;着力“生态普洱、科学普洱、安全普洱、放心普洱、满意普洱五个抓手,深入落实十项举措,茶产业呈现出百家争“茗”、百花齐放、“兴兴”向荣的大好发展态;建成了中国最优质的普洱茶基地,实现了茶产业富民强县。

1.突出“勐海茶”的绿色生态

构建了“勐海大叶种茶”标准生态茶园,扩大种植规模。2011年,勐海茶园面积只有38.6万亩,今天已经达到87万亩,勐海茶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全面建成了“茶中有林,茶在林中;远看青山绿水,近看心旷神怡”的生态最优和普洱茶原料最优的基地。

2.突出“勐海味”的独特风味

大力推广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立足质量,树立形象和标杆,千方百计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着力“浓强厚重”独特风味;打造高端茶品牌,提升老班章、贺开、南糯山等名山名茶附加值和品牌效应。

3.突出“勐海味”质量的统一性

按照普洱茶种植加工标准,择优扶持了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所、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帮助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水平;建立了茶叶市场准入及认证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对茶叶生产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

4.突出“勐海味”的专业化

扶持茶农的积极性,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向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运行机制,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组织优化发展,推进茶农持续增收,促进茶农与商家零距离卖茶,实现茶农的“包容”和提振茶叶致富的信心。

5.突出勐海味的营销通畅

建设现代化茶叶产业园区,结合特色茶叶专业化乡镇建设,加快茶叶集群产业的发展,推进茶叶流通环节向优势区转移。鼓励扶持企业、购销大户到主要茶叶消费区域设立销售窗口和专卖店,形成点、片、面相结合的销售网络。大力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专卖店、网上交易等新型现代物流方式,构建“勐海普洱茶”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渠道。

6.突出勐海味品牌效益

扶持企业争创品牌,深度挖掘茶叶品牌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促进茶产业向品牌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目前勐海县茶业注册企业已经达到1万6千家,加工企业突破300家,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连续三年,勐海县有四家企业入围云南省十大名茶。

7.提高品牌辨识度,打造“勐海味”品牌特色

建设好“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严格落实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工艺、外形特征、内在品质、包装方式等在内的技术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勐海茶”、“老班章”、“南糯山”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效益。打造及企业“SC”质量认证、复检和项目申报等工作,凡使用“勐海茶”标识的茶叶企业,均应取得“SC”认证,产品必须符合“勐海茶”的质量标准。

8.加强茶文化与旅游融合,突出“勐海普洱茶文化”品牌特色

大力展示普洱茶文化内涵,全方位、动态化拓展茶业功能,从过去单纯卖茶产品转变为卖产品和卖服务相结合。开展民族茶文化展示、特色茶叶产品展示与贸易、茶文化研讨与交流、制茶大赛、斗茶大赛、民族茶艺大赛、茶产品经贸洽谈、古茶山旅游等。

9.突出西双版纳春城中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品牌

通过规划、布点、保护和改造,促进实体建筑与自然景观、历史风貌与民族茶文化的有机融合,展现和彰显独特的民族民居建筑风格,把勐海县城建设成为了一个大普洱茶市场,展现了“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集生态、山地、茶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全国最具特色、最具亮点的茶文化之城。

10.加强宣传推介,突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名片和“勐海味”特色

宣传突出特色:“生态、科学、安全、放心、满意”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爱上“勐海茶”,恋上“勐海味”;“优质安全、生态健康”的“勐海味”;“神奇养生、美丽和谐”的西双版纳春城;全面提升“勐海普洱茶”的市场品位,在全国形成了只要有普洱茶的市场就必有勐海普洱茶的盛况。

勐海县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结构还不够优

2.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

3.古茶树保护工作压力大

4.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不够好

强力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金字招牌

(一)突出目标

一是在中国茶产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引领云茶实现新的跨越和腾飞;三是巩固百家争茗、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四是全面形成用心制作好茶,一心一意制作好茶的氛围。

(二)突出定位

1.当规模化的排头兵

(1)实施中低效茶园改造;

(2)提高茶园规模经营水平;

(3)推进初制所规范化建设;

(4)加强工园区建设;

(5)加强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资源保护。

2.当组织化的典范

(1)培育龙业;

(2)加大金持;

(3)推进示社创建;

(4)利益联结机制。

3.当专业化的标杆

(1)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

(2)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3)加强专业人大培养;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加强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资源保护。

4.当绿色化的新样板

(1)加强绿园建设;

(2)加大绿色有机认证力度;

(3)组建“勐海茶绿色有机产业联盟。

5.当市场化的风向标

(1)加强品牌宣传;

(2)组织茶事活动;

(3)推动茶旅融合;

(4)构建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5)加强市场开拓。

勐海茶现象的核心内容:健康中国茶,让世界恋上中国茶,中国茶一定会更火!

作者:何青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根据录音视频整理)

来源:勐海县茶业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资讯】| 让“茶山”变“金山”!鹤峰打造“有机茶第一县”

 近来,300余名茶学专家、大型茶企带头人、各界名流和外国嘉宾齐聚“2019湖北鹤峰茶商大会”,共话茶业供给侧改革之道。

  “绿为底,全域有机,鹤峰为全国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中茶所副所长鲁成银讲话掷地有声,引发共鸣。


  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全域有机”发展之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鹤峰县凝聚共识,倾力打造全国有机茶第一县,争当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排头兵。



  这里是神秘的北纬30度,中国优质茶分布的黄金带,最大的硒矿山脉南麓。


  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75.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湖北省第一,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荣登“中国十佳诗意休闲小城榜”。


  3月29日,春光明媚,位于鹤峰县走马镇的的鑫农茶业公司万亩茶园嫩芽萌发,满眼新绿。



  “我家采摘了10斤有机茶鲜叶。80元/斤!这么高的茶价以前想都不敢想。”


  开秤当天,邬阳乡石龙寨村的杨春贵攥着8张“红票子”笑逐颜开。


  他说道:“前几年,为追求产量,大量施化肥,茶叶寡淡无味,又苦又涩,经常接到退货电话。”


  2013年,鹤峰县普通大宗茶叶市场滑坡,滞销严重。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发展有机茶倡议,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有机茶好卖却不好种,几十项指标,6000多茶农,如何按一个节奏走好正步?


  邬阳乡率先吃螃蟹,7家企业联合成立有机协会,以200元/亩的价格租下3000亩茶园,示范种植。


  一年下来,组织茶农代表四处参观,了解有机茶市场前景,开了1200余场有机茶知识普及屋坝会。每个种植有机茶的茶农免费获得每亩200斤有机肥和全程技术服务。



  2017年,鹤峰县委召开有机大会,全县学习邬阳经验,明确提出“建成中国有机茶第一县,努力打造百亿茶产业”奋斗目标。


  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按每亩每年300元的标准,无偿支持茶企建立有机茶基地,同时“约法三章”,茶企所认领基地若3年未完成有机转换,须连本带息返还资金。


  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将茶园作为“财源”来建,将茶农作为自己的员工来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命运与共”,企农联结日益紧密。



  在一批老党员、乡贤带领下,不施农药化肥,自觉维护有机生态环境写进《村规民约》,每十几个农户按茶园肌理组成小组,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共同维护整体生态环境。


  2018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9.5万亩,通过有机认证和转换认证茶园达8.5万余亩,其中达到欧盟有机标准的近万亩,出口量达到了全省第一。



  预计到2021年,全县有机茶认证面积将超过10万亩。鹤峰县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有机茶第一县。


  茶叶强则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稳,鹤峰要坚定不移走茶叶“全域有机”发展之路,促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全域有机”是鹤峰茶叶产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释放鹤峰生态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有力依托。


  延伸产业链条是拓宽“全域有机”的重要路径。鹤峰县树立“喝茶、饮(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理念,跳出茶叶做强茶产业,让“茶山”变“金山”,让“一叶”促“百业”。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今天的鹤峰,已经找准从“茶山”到“金山”的发展新路子。

  全县上下正“咬定青山不放松”,发扬钉钉子精神,朝着建设“中国有机茶第一县”、打造“百亿茶产业”的目标砥砺奋进。

(注明:文章摘自湖北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新闻来源于湖北日报。新闻记者李文广、夏咸恩、黄澄、于洪,责任编辑:李雪莹。)

“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 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暨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成立大会活动举行

这是新昌茶人的高光时刻,这是大佛龙井总结再出发的时刻,这是新昌茶继续创新的时刻。 与其说这是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的纪念会,不如说是浙江茶产业快速发展缩影的报告会;还是大佛龙井25年来品牌发展的研讨会;更是茶叶兴县域经济、乡村振兴、三农致富的分享会。 


新昌大佛龙井,从农产品的茶,到大佛龙井品牌的茶,到中国茶市交易以及辐射到全国,在全国各地大佛龙井专卖店销售的茶,经历了从农产品的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转变。以科技来实现新昌茶产业有形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深加工精细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以文化经营来实现大佛龙井品牌溢价的最大化,从走出去推销向吸引更多的人来新昌体验转变,乘上B2B、B2C的电子商务快车等等,新昌的茶产业总是给人惊喜不断! 10月28日上午,以“共创、共进、共享、共赢”为主题的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暨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成立大会在新昌县万怡酒店隆重举行。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徐云焕,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罗列万,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龙井茶品牌管理办公室主任、推广研究员陆德彪,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金晶,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授龚淑英,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柴理明,新昌县原政协副主席、原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振华等领导嘉宾以及大佛龙井生产厂商、经销商和各大媒体聚集一堂,庆祝这个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田主持会议。 

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田主持会议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徐云焕致辞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徐云焕在致辞中提到,茶叶是浙江省最具特色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是浙江农业的金名片。多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主产区顺应市场需求,积极创建“生态茶园”,不断优化茶类结构,深入实施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与此同时,由农业部与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永久落户浙江并连续成功举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极大激发了全省上下共同打造茶叶强省的热情,进一步推动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世界茶乡看浙江”响誉五湖四海。 新昌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大佛龙井是龙井茶的重要品牌,新昌茶产业是浙江茶业的优秀代表,长期以来历届新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茶业强县建设,全面实施茶产业提升行动,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大佛龙井先后获得浙江省十大名茶、全国农业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等荣誉,连续十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19年品牌价值达到43.04亿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2018年,中国茶市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到成1.69万吨,交易总额达到52.1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与此同时,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已成为新昌茶叶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浙江茶叶品牌推介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昌县原政协副主席、原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振华致辞 袁振华会长作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总结报告。作为全国产茶大县的新昌,一直以来,走在茶行业发展的前列。1994年,新昌县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茶产业行业协会——新昌县名茶协会。协会的成立,从此拉开了名茶协会工作序幕。袁会长从25年的经历、成长、发展、探索、联动、接力、回顾、贡献、经验分别阐述了新昌茶产业的发展。 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 柴理明为俞志林、程兆敏、凌光汉颁发“新昌茶界资深老茶人”奖 会上,播放了“寻找好茶”专题片;为感谢新昌茶界资深老茶人对新昌茶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举行了新昌县茶界资深老茶人颁奖。25年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茶人的努力与付出,大会现场向俞志林、程兆敏、凌光汉三位新昌资深老茶人颁奖。他们是新昌茶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新昌茶产业历史的见证。 

宣读《新昌县大佛龙井产销联盟章程》

《大佛龙井产销共识》签名仪式

《大佛龙井质量承诺书》签名仪式

大佛龙井标准实物参考样赠送仪式 大会还公布了第一批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成员名单;通过大佛龙井产销联盟章程;举行了大佛龙井全国最低销售价共识电子签字仪式、大佛龙井质量承诺书电子签字仪式;还发大佛龙井实物标准样,并赠送大佛龙井实物标准样给销售商。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授龚淑英讲介大佛龙井实物标准样 据龚淑英教授介绍,新昌大佛龙井的特级标准样具有干茶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绿鲜润;匀整重实;匀净;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清澈;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匀齐,黄绿明亮的特点。 

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柴理明致辞 大会最后由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柴理明作讲话,他提到近年来,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作为茶叶生产大县,新昌要认真研究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成立产销联盟是在外形式的倒逼,也是产业发展的内部之需。大佛龙井是浙江绿茶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新昌县茶产业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也面临挑战,具体表现在成本倒逼、市场倒逼、质量倒逼等问题上,因此新昌县委、县政府倡导发起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有助于进一步互通信息,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标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形象、抱团合作,扩大市场竞争力。 大佛龙井产销联盟的成立是一个开始,为了能够积极有位,主动作为就需要明确将富民理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目标,推进茶产业的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策略同向、行业自律,在工作中把握大局、找准方向,加强市场调研,抓好信息监测,科学研判趋势,引导企业有序发展生产。还要持续优化服务以及扩大宣传。在积极迎接新挑战的问题上,柴理明书记提到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茶园建设,鼓励和支持茶农建设生态、绿色茶园,推广科学无公害技术,推行信用等级评定,切实维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其次要坚持互利共赢,即平等相处、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第三要坚持政策扶持,现场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加大对茶产业扶持力度,积极整合涉农资金,优先向茶产业倾斜,帮助茶企、茶农解决融资难题,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五年来,名茶协会凝聚力量,从茶出发。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和广大茶农、茶企、茶商,全面实施大佛龙井品牌和茶业强县战略,凝心聚力推进新昌茶业的良种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 二十五年来,新昌茶产业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带来了可喜的成绩。名茶协会不断发展;名茶产业迅猛前进;名茶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名茶市场迅速壮大;名茶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名茶产业链不断拉长;名茶强县荣誉满满;大佛龙井成为新昌一张滚烫的金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昌,就是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代表。茶叶是新昌农业主导产业,新昌县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等称号。在刚过去的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新昌又添新荣誉,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2019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等称号。 一片叶子,美一方环境,富一方百姓,兴一方经济。25年来,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昌茶人创造了“以市场为主体、品牌为主线、政府为主导”、令业界惊叹的“新昌模式”。 有品牌,强传播。大佛龙井就是县域茶品牌传播的最好例证。在探索农业市场化改革、萌发品牌意识较早的浙江,新昌县的茶叶创牌走在前列。自1994年酝酿推出“大佛龙井”,25年来,其品牌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步步为赢。大佛龙井已连续10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19年品牌价值高达43.04亿元,居全国第六。 中国茶市,定价龙井。1995年4月,全国第一个产区茶叶市场——浙东名茶市场的诞生,其规模居于浙江第一。客商从四面八方云集新昌,浙东名茶市场成了浙江龙井茶的集散中心。随着以龙井茶为主的名优茶交易量的猛增,中国茶市的规模也在扩张,面积扩大以后的中国茶市,客户猛增,各类茶源吸引聚集,销区从原十多个省市扩大到全国各地,形成产销两旺的局面。如今,中国茶市已成为全国“双百市场”和中国茶叶价格指数信息采集定点市场。 当前,全国产茶省份多,西部省份茶园面积的扩张,势必将对全国茶叶市场带来影响。如果过去20年中国茶业的发展是以茶叶品质为中心,那么未来5到10年,唯以品牌为驱动,以品牌为引领,各地发展茶业才有生机与动力。可预见的是,中国茶叶品牌的较量将进入白热化。 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田认为,大佛龙井品牌与国内众多的区域公用品牌一样,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的瓶颈,区域公用品牌市长做,还得市场做,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要帮助农民解决好农产品的难卖问题,更要争取卖好价,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公用品牌的溢价,让广大茶农、经销商共享大佛龙井品牌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如果说,前25年,我们做足了大佛龙井产地源头的文章,未来要着重于消费终端市场的推广,加速建立大佛龙井即龙井茶,龙井茶的杰出代表是大佛龙井品牌的消费者认知!让经销商以卖大佛龙井为荣,让消费者以喝大佛龙井为豪!接下来新昌要启动的“百城共鉴大佛龙井”活动,正是出于建立消费者对大佛龙井品牌认知的考虑! 原新昌县名茶协会会长袁振华表示,接下来名茶协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的总目标,启动大佛龙井品牌提升行动,脚踏实地的落实好“11358”工程,推动茶业持续提升:即开展1 次品牌管理专项整治,以“稳定产品质量、规范管理秩序”为目的,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成立1个茶叶产销联盟,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金牌销售商强强联合,实现全产业链的强强联手;构建3次检测质量管控体系,即“鲜叶速检”“企业内检”“市场抽检”三次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新增50家大佛龙井专卖店(销售专柜),扩大销售渠道,对优秀者授予功勋奖;举办80场品鉴活动,对外宣传大佛龙井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新昌茶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健全茶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茶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应用大佛龙井的品牌价值,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品牌强农的大背景下,在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之际,成立大佛龙井产销联盟、召开全国知名茶商圆桌会议。这是新昌再一次走在全国产茶县前列的又一高瞻远瞩的举措。产销联盟的成立,不仅为生产、销售搭建了平台,更是重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资源共享的平台,提高了新昌茶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开拓市场,不断满足消费需求的升级;这也是规范了茶叶生产经营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大佛龙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助推新昌实现“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的总体目标。
找到约7,381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