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单枞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找到约167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网红茶饮茶底源自何处?新茶饮原料供应地盘点来了!

在时下的年轻人之间,一杯网红奶茶所蕴藏的意义,已远超它的品饮功能本身。新茶饮,可以成为社交破冰的手段,也能成为网络交流的谈资,在小红书等种草平台上,奶茶、茶饮等词条甚至能带出上百万条笔记。

“Z世代”客群的青睐和关注,带来了新茶饮品牌的热度高涨,也让这个市场愈发“内卷”,从品牌营销、产品包装,到口味创新、茶饮原料,无一不处于激烈厮杀中。想要成就一杯好喝的茶饮,追根溯源,离不开茶饮原料本身,而在这之中“茶叶基底”更是重中之重。

△网红茶饮笔记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那么,问题来了,网红茶饮青睐的基底茶有哪些?这些基底茶的茶产区分布于何处?哪些因素左右着新茶饮品牌对基底茶的选择?

产茶大省VS名茶产区

探寻热卖基底茶产地

常言道“得供应链者得天下”,茶饮供应链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虽然新茶饮品牌的原料供应地大都“深藏不露”,但溯源那些网红新茶饮的基底茶,或许能窥见一些茶原料供应地的线索。

△以上顺序不分先后,基底茶产地综合茶饮产品介绍和新闻媒体公开信息

纵观各大网红新茶饮品牌的热卖基底茶,乌龙茶、红茶、绿茶,这三大类基底茶是当之无愧的“流量爆款”。

从乌龙茶基底茶来看,产于福建的武夷山岩茶、安溪铁观音,产于台湾的高山乌龙茶(金萱乌龙),还有近年来出圈的广东鸭屎香,都分外热门;从红茶基底茶来看,新茶饮基底茶的选择倾向于斯里兰卡、印度阿萨姆等产区,当然其它产区也有涉猎,譬如奈雪的茶的“金色山脉”、喜茶的“嫣红”来自福建,茶百道的红茶茶底来自云南等等;从绿茶基底茶来看,福建、四川、贵州、浙江、广西、苏州等地皆有分布,范围更加宽泛。  

△图片来源:Sevenbus一家奶茶店微博

换个角度,从为新茶饮企业提供基底茶的供应链企业入手,或许能找到基底茶原料供应的深层面貌。

前段时间餐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发布了“2021中国茶饮供应链TOP10”榜单,其中主营茶叶原料的上榜品牌有:新荣阳、帮利茶业、茶立芳。并且优秀的基底茶供应企业远不止于上述这三家上榜的企业,还有天至茶业、御金香抹茶、深宝华城、贵茶集团等等。

△图片来源:餐宝典

溯回上述供应链企业的原料产区,会发现它们的茶园往往坐落于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产茶大省或地区。譬如,帮利茶业除了在全国乃至斯里兰卡、印度、非洲等全球茶业主产区建设工厂、茶园,还重点在福建安溪投建乌龙茶生产基地、在广西横县投建茉莉花生产基地、在寿宁投建产业园;茶立方在全球合作约120家茶园基地,并在安徽重点布局了新棚、金竺山两个茶园基地;新荣阳在云南、福建、四川等产茶大省皆布局了制茶工厂;天至茶业的产地分布在福建、印度、台湾;贵茶集团的抹茶原料源自贵州;御金香抹茶的抹茶原料源自浙江宁波等等。

△图片来源:茶立方

△图片来源:帮利优选微商城

无论是新茶饮的基底茶选择还是原料供应商的产区分布,受到青睐的多为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等大体量的产茶大省,斯里兰卡、印度以及我国的台湾、广西、广东等本身就声名远播或独具特色的茶产区。

这些蕴藏着网红茶饮茶底奥秘的茶产区,依托各自蓬勃发展的茶产业,为一杯备受大众追捧的茶饮品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喜茶在贵州梵净山建设的自有茶园

内卷的“差异化”茶底

带来基底茶的全新可能

消费者的喜好调动着新茶饮品牌对基底茶的选择,而基底茶的茶类品种又是决定茶原料产地的一大要因。

在“Z世代”追求特色的、差异化口味的当下,新茶饮基底茶内卷正愈演愈烈。相比红茶、绿茶、乌龙茶这些被普遍运用的基底茶,越来越多新茶饮品牌倾向探寻那些小众、特色、差异化的茶类品种,希望借此在海量同质化的茶饮中脱颖而出。

2021年奈雪的茶便推出了鸭屎香奶茶,这款奶茶的茶底鸭屎香茶属于大乌叶的单枞茶,是凤凰单枞茶叶的一种,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浓郁高扬,入喉后滋味醇厚浓烈又自带浓郁花香。特殊的品名、高扬的香气,令喝过的朋友影响深刻,乃至于掀起一波“鸭屎香”热,微博上关于“鸭屎香奶茶到底有多好喝”的话题,甚至达到了3.5万讨论,1.5亿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茶也曾上线过“碎银子”系列新品,碎银子又被称为“茶化石”、“金不换”,是茶叶中知名的普洱茶中的珍品,在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形成的老茶头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喜茶打出的活化石和珍稀概念,让这款基底茶备受热捧。

△图片来源:喜茶

不止于奈雪的茶和喜茶两大巨头的尝试,其它新茶饮品牌在挖掘小众、特色基底茶原料的路上也步履不停。譬如沪上阿姨着重推出白茶茶底、乐乐茶选择应景的明前龙井茶底、茶百道上新肉桂岩茶茶底、CoCo布局黄茶茶底、丘大叔上新水金龟茶底、茉沏主打碧螺春茶底等等。

过去鲜少出现在奶茶中的茶底原料,如今推陈出新,不断涌现,这些特色的茶类品种,在某种程度上也令其对应的茶饮原料供应地具备了稀缺性的特质。

△图片来源:沪上阿姨(左图);乐乐茶(右图)

在新茶饮愈发火热、茶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当下,茶叶原料正成为打造爆款茶饮品的核心要素之一。左右新茶饮品牌对茶原料供应链选择的要素,无外乎产地稀缺性、品控安全、茶叶产量、标准化、交通因素等等。

哪些茶底原料更适合融入饮品中?更易被年轻人接受?更易塑造出爆品?这不仅是新茶饮品牌们着重关注的要点,也是值得广大茶人思考的问题。花样百出的新茶饮基底茶供应,到底潜藏着多大的需求量也是茶人们需要探寻的关键。由新茶饮品牌牵动的茶原料供应风云,或正给茶产区和茶人们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可能。

毫无疑问,新茶饮原料供应的江湖,还存在着一番激斗,让我们拭目以待那些未来将脱颖而出的产区和茶企。

△图片来源:贵茶高原抹茶

来源:说茶ShowCh,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小产区:品牌茶是中国茶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仙茶之乡”芙蓉山茶园一角

 

“小产区”品牌茶是中国茶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萧力争

(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小产区”概念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茶叶品质地域差异的认识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任何农产品都存在一定的地域特征,即便是同样的品种在相同或相似的种植、加工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其品质也存在些微差异,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很多类别的农产品中都有实例,并为人们所熟知,如葡萄酒,咖啡,稻米等。然而,人们对农产品的地域差异的认知和利用程度却有很大不同。一种情况是,当某类农产品的地域差异不够明显,尚未在消费领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时,生产者和经营者可能有意忽视这种差异,以利于这种产品的集约化和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和营销。在工业化时代,这种情况不胜枚举。第二种情况是当某类农产品的地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域的产品存在显而易见的品质差异,消费者对此也有清晰的认识和偏好时,生产者和经营者则有可能利用和强化这种差异,以生产出不同品位、不同档次的产品,通过挖掘这种差异的市场价值,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如法国葡萄酒等。

 

茶叶品质的形成与当地环境、茶树品种、种植和加工技术等密不可分,不同产地的茶叶品质差异较大。从世界范围来讲,单就红茶而言,肯尼亚红茶、斯里兰卡红茶、印度红茶、中国红茶的品质就差异显著。以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绿茶而言,屯绿、婺绿、杭绿,遂绿等的品质特征亦不尽相同。

 

御君康茶业乌云界产区百两茶

 

茶类众多,产品多种多样,品质特征差异明显,这是中国茶叶的重要特征。在这个意义上讲,小产区特色茶是一种长久以来的客观存在,只是社会经济和茶产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便从理论的高度对其进行梳理和提炼,明确提出“小产区”的概念。按照安徽祥源茶业邓增永先生给出的定义:小产区茶限于特定地域范围之内,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特征,以自己独特的产区资源出现。包括天时、地利、工艺、历史文化传承的产区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其价值在于:鲜明的特色、一定的规模和良好的性价比。

 

我国茶的生产、消费特征和资源禀赋为“小产区”品牌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有20个省区近千个产茶县(市、区),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从不同视角观察中国茶产业,将会呈现不同的面貌,显现不同的特征。产区辽阔,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丰富的品种资源和复杂的加工工艺,生产几乎所有茶类和成千上万种品质独特的产品,这是中国茶业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中国茶业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增长潜力之所在。据1990年代末王镇恒先生主编的《中国名茶志》记载,全国性的名茶就有1017种之多,近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地方名茶达百余种,一些传统茶叶加工技艺甚至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俗话说:“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我国茶产品之丰富,举世无双。这些蕴含浓厚的地域历史文化,品质特色鲜明,种类繁多的特色茶品,是中国茶叶的宝贵资源,也是发展“小产区”品牌茶的资源宝库。

 

从消费的视角看,我国是人口大国,民族众多,南北东西各地居民生活习俗、饮食习惯、消费水平大相径庭。不同地区的居民消费的茶类和品牌相对稳定,虽然近年茶类消费区域化程度有所降低,但主销茶类的地域区隔依然明显,如单枞茶主要还是在广东地区,茉莉花茶还是“三北”地区。从人群来分,茶叶的消费在不同阶层差异反而加大了,收入水平和嗜茶程度成为茶叶市场细分的重要维度。可以说,每一种有一定产销历史和品质特色的茶,都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这些特定的消费群体就是“小产区”品牌茶发展的市场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茶叶消费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沟通空前便捷,这些为“小产区”品牌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舞台。

 

中国茶文化的特征为“小产区”品牌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特征。一方水土育一方茶,各地生产的茶类和花色品种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其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之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茶文化。

 

专家们认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既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并成为地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几乎每个茶产区,每种茶产品都有故事,其与当地的人文历史,山川名胜相联系。无论到访哪一个茶区,当地人一定会兴趣盎然,绘声绘色地给你讲述当地茶的传奇历史和奇妙故事,这种近乎迷恋、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为“小产区”茶品牌的成长提供独特的文化滋养。

 

清朝时期安化高马二溪产区验茶印版

 

茶为大俗大雅之物,她可以是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洒诗茶”,也可以是市井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与之相对应的茶文化亦如茶之本身,其发展的路径和其精神内涵复杂、多元,因此,中华茶道也就有了不同的流派,如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世俗茶道等。不同茶道流派的形成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流行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浸润其中者于茶有不同的偏好。这也为多样化、差异化的小产区特色茶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在中国,以满足大众生活需求的,基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和营销的“大品牌”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这也是我国茶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以满足特定消费群体需求的、高品味的个性化小产区特色茶,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小产区”品牌茶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发展,中国茶业获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时至今日,我国茶业依然存在着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产业和市场集中度低,品牌“多、杂、小、弱”,产品和市场的多样化和同质化并存等弱点。为破解以上茶业发展瓶颈问题,近二十多年来,各地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力推茶叶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强调品牌整合,期望打造行业龙头和能与国际一流茶品牌并驾齐驱的中国茶叶名牌,这些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不可否认,中国茶产业的基本面貌依然没有根本改观。这一现实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茶业的行业特点,深度思索中国特色的茶业发展道路。

 

当我们试图从相似的产品和行业中去寻觅参照物时,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法国的葡萄酒。产区的概念即源于此。其实发源于法国的原产地保护政策最早只是为了应对假冒伪劣产品的一项措施,在推行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原产地概念的价值,既有利于使自己与别人区分开来,更是一种宣传和凸显自己的独特个性的手段。不同来源与不同产地的茶叶,因其产地的地形、海拔、土壤、气候、品种、种植和制作工艺的微妙不同,导致产品在风味上存在显著的或细微的区别,即所谓地域特征。通过小产区概念的打造,将使一些具有独特品质风味和地域文化特征的茶叶产品,形成独特的细分市场,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价值。小产区是这个多元又充满个性时代的产物,也是对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内茶叶品牌发展思路的丰富和发展。我国茶业发展不能一味强调走立顿式的高度集约化、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强,小而高效同样是中国茶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之一,甚至是更现实、更快捷的品牌形成和发展之路。诚如专家所言,大品牌、大市场与小产区并不矛盾,一个大品牌下可以有多个小产区品牌,他们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形成完整的产品组合,将更有效地覆盖市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毫无疑问,中国茶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集约化、工厂化和标准化,这是中国茶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这并非唯一的道路。各地区和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适合的企业和品牌发展道路。我国茶企多达数万家,只有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资源和品牌的有效整合。经验证明,政府主导下的拉郎配式的品牌整合行动难以助效。今后可能的情况是,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国内形成少数强大的优势品牌,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小产区”品牌茶的存在。某些大品牌就是由多个“小产区”品牌构成的“母子”品牌结构,如同强大的联合利华底下有数十个定位不同的子品牌。

 

欲见其人单丛香——茶人杜丽萍一瞥

曾几何时,在上海大宁茶城一提起经营潮州凤凰单丛,马上就会有人接茬:“那是杜丽萍的!”

在我眼中,杜丽萍是一位至情之人,尤其对茶喜爱满满,甚至可以说是一位“茶痴”。不知咋滴,从小生长在贵州安顺的丽萍却对潮汕工夫茶情有独钟。以她之见,是因为潮州工夫茶在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所以她对潮州的凤凰单丛热爱有加。

作为主营凤凰单枞的“丽萍茶坊”,云集有近百种单丛香型品系,诸如鸭屎香、芝兰香、夜来香、蜜兰香、黄栀香、柚花香、桂花香、玉兰香、肉桂香、杏仁香、姜花香等不一而足,小小茶坊藏茶甚丰,难得丽萍对“形美、色翠、香郁、味甘”的凤凰单单丛有自己的追求,格外令我惊喜。实际上,更令人感动的地方是她没有半点虚与委蛇的茶人品性。她总说要为推广茶文化多做一些事情,为此她会定期邀约一些当地的茶友,交流习茶心得,难得一壶清雅,与大家共品人生。她对茶文化的这份关爱,难能可贵。有时,她见我常常策划一些公益性茶文化活动,所以问我有没有需要她做的工作,哪怕是一名义工,那副主动请缨和认真模样没有丝毫的寒暄做作。

由于居住在嘉定,从上海大宁茶城迁移到嘉定的一个小茶城后,丽萍在茶叶经营上似乎也有着写尽繁华如花旖旎之梦,可事情往往逆她所想,在经营上却也写尽了落花满地好梦成空。换了地方,经营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好做,尤其面对凤凰单丛这样一款“小众茶”的推广遇到了难题。她面对客户资源减少的现实,为了辟出这块小小的“丽萍茶庄”经营新天地,可谓煞费苦心。她几度赴云南、贵州考察,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惟凤凰单丛是从,增补了家乡的“晴隆化石”绿茶和“二十四道”红茶,以及云南建水紫陶。凭她一股勤奋耐劳的劲儿,加上与人为善,诚实经营,小小的丽萍茶庄渐渐有了起色。丽萍对自己经营的茶叶品质要求很严,期望也很高,她说,好的凤凰单丛必定注重优越的生态条件和良好的茶树品种资源,以及精湛的采制工艺。所以,总会生发出一种“不如愿”的烦恼,尤其对客户更要讲究“诚信”两字。她把一句“茶的品质决定一切”常挂在嘴边,唯以诚信待人,凡事,就一定要做好。在她身边,常有客户上门请教有关凤凰单丛的相关知识,杜丽萍从不敷衍,就像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实际上,她早已把“品茶”二字演绎为“人品”了。也恰恰在这种氛围中,使杜丽萍清心涤滤,体悟出茶道中的平常心,正是她这颗经营中的平常心,使“丽萍茶庄”的“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又使“回头客”变成了“家常客”。她说,在经营上虽然需要煎熬,但我陶醉其中,其乐融融,心里尤感踏实和舒畅。

有一次我到嘉定“敬茶坊”茶馆问茶,顺便再度前往“丽萍茶坊”品茗。那天,丽萍满怀兴致地摆开茶具一番“悬壶高冲”后,她突然对我说准备让儿子走出去学茶和参加一些茶文化活动,丽萍也真想让茶的气息熏染在儿子身上。丽萍说,自从儿子去河北参加了一次禅茶大会收获了很大,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从而对茶文化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她总认为,一杯茶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方便之途。

茶是有情的,一如“丽萍茶坊”里优雅的古琴声、缥缈的熏香;茶是有文化的,丽萍特别注重茶理和意味,常常抽出时间赶赴一些茶会和参加学习讲座,使自己在精于鉴茶和善于辨茶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别人眼里,杜丽萍总是很忙。而她说:“我活得是不是太累了,总有一种欲罢不能的焦灼感。”的确,她做事有时太认真、太投入,哪怕付出代价。丽萍最为高兴的就是有好茶与大家分享的时刻。每逢节假日,她总会邀约身边的茶友和老师们到“丽萍茶坊”坐一坐、叙一叙、品一品。临别时,不忘给每一个人准备好几款凤凰单丛茶和家乡的一些土特产,可谓情切切、意悠悠。其为人处世也被同行啧啧称道。

她非常关注茶人之间的友情,就像关注凤凰单丛茶的“山韵”与滋味。其实丽萍经营潮州单丛茶还是贵州茶都无关紧要。风尘再大,世味再淡,一杯好茶已经在丽萍的心里了——那就是人情要暖,人走茶不凉。

丽萍钟情于凤凰单丛已有十几年了,现在依然如故,痴心不改。虽是小众茶,亦无多少人问津,但她对凤凰单从茶的那份执着却始终在心里安静地呆着。有时候遇到心灰意冷之事,想想壶里还透着凤凰单丛的茶香,内心会变得安宁。所以,每当我看到“丽萍茶庄”这四个字,心里总会联想到凤凰单丛特有的香气,也许是一个内心有物有情而心境开阔的人,事业的美丽是可以带着一份活力和新意而不断再生的。认识丽萍的人都会有这样感受:认识丽萍就会爱上茶,爱上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如今,杜丽萍性格内敛如茶,心中只要有茶,无论再经过多少轮回,惟以真爱用心泡出自己的茶香,并永葆着心中茶香的魅力。她崇尚“正、清、和、雅”茶德,清闲时完全让自己沉醉于一杯茶的快乐中,在细嚼慢咽时,让茶把自己生活调整到“平常心是道”妙意中,她说,这是一种享受!(舒曼茶话)

找到约16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