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勐龙布朗山

找到约155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长江学者谢有顺 | 听我的朋友王二谈普洱茶

谢有顺是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是我进入普洱茶行业与研究的领路人。他对古树普洱茶卓有见解,情有独钟,也对我所提出的普洱茶是终结一切茶类的味觉信仰的观点深表赞赏。今转载他公号“谢有顺说小说”所发《听我的朋友王二谈普洱茶》一文,里面所述王二的制茶观点正确,值得大家学习与思考。

他既是古六大茶山最鲜活的儿子,又是最纯正、最优秀的普洱茶手工艺人之一。他熟悉古六大茶山的每一棵茶树、每一只蜻蜓和每一株野花,他路过之处,巨大的身躯就像野象在群山中奔跑,大地都为之震颤。

——雷平阳

(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

著有《普洱茶记》、《八山记》、《云南记》等。)

听我的朋友王二谈普洱茶

王二是我认识十几年的好友,常喝他做的、泡的好茶。我曾邀他到我长汀老家的村里过了两个年,春节家里客来客往,多靠他泡茶招呼。广州等地的茶友中,念及王二者也不在少数。

王二是谁?云南西双版纳象明乡人,著名手工普洱茶“王先号”的传承人。其父亲王梓先为“普洱茶四贤”之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最早开启了以“古六大茶山”为核心产品的山头茶制作。王二生于茶山,长于茶山,自称“茶农王二”,对普洱茶的制作、品饮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与天赋,是真正懂茶、并对茶有虔敬之心的茶人。

诗人雷平阳说,王二的爸爸是莽枝茶山的原住民,他妈妈是革登茶山的原住民,在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中,他们家占了两座,而其他四座茶山的原住民,基本上都跟他们家沾亲带故。“他既是古六大茶山最鲜活的儿子,又是最纯正、最优秀的普洱茶手工艺人之一,他熟悉古六大茶山的每一棵茶树、每一只蜻蜓和每一株野花,他路过之处,巨大的身躯就像野象在群山中奔跑,大地都为之震颤。”另一位诗人朱零跟王二走了一段时间茶山,在今年出版的《中国民航》杂志上发长文感叹道:“整个六大茶山,都是王二的亲戚,从第一天开车上山,一路上,王二都要不停地跟人打招呼,中国所有关于亲戚的称谓,我在这几天几乎体验了个遍,一段平时十分钟可以走完的路,王二非得花上四十分钟不可。”

只是,王二对茶的感悟,虽然独步江湖,却多是述而不作。这些日子,难得见他谈普洱茶,诸多见地,友人颇觉珍贵,故记录、辑录下来,供大家思考、比较。

文学写作者中,大都爱茶,而要实践我常说的写作的实证精神,进而写好茶人、茶事,这些关于普洱茶的个人真知更是可作参考。

下面的文字便是王二的口述。

一、看茶

我喜欢普洱茶,热爱普洱茶,把它当自己的生命一样。我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跑遍了各大茶山。大致上,我把普洱茶分四大方位进行判断(特别的山头另论),也就是“东柔、西霸、南苦、北涩”。东指古六大茶山,比较柔和;西指勐海地区,主要布朗、巴达、勐宋等,气霸有劲;南指大勐龙勐宋、缅甸、老挝、泰国等,偏苦;北指普洱地区、景东、景谷、无量山、大雪山,总体偏涩。很多朋友问我喜欢喝什么茶,我说我喜欢易武的柔、倚邦的细、班章的霸、那卡的劲、景迈的香、冰岛的滋味、昔归的回甘。

普洱茶分原始野生乔木茶和人工栽培型古树茶。人工栽培型又分乔木大叶种、乔木中叶种、乔木小叶种。野生乔木茶微酸、微毒、寒气重,喝了容易拉肚子,茶叶偏黄黑色,芽头像二狼神叉。乔木大叶种、乔木中叶种、乔木小叶种每种制作、冲泡都不一样。冲泡的时间、温度、下水、出汤、水柱大小高低不同,泡出来的茶味也不一样。

普洱茶方位、气候、土质、阳光、海拔高低、阴阳面决定普洱茶的味道。

除了按方位去判断茶性之外,我还总结出了以树皮和土质去判断茶性。以树皮来看,白皮甜,花皮香,紫皮气足,青皮麻。以土质来看,黑土甜,黑胶土有气,白沙土苦而不化,红沙土细柔,黄土偏淡,黄胶土涩而不化。

二、做茶

我们采茶一般是早上到中午,午饭后到下午四点。古人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早上采的茶雾水多,萎凋的时间比较长;中午时没有雾水,萎凋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炒茶一般都在晚饭后开始。

早上采的茶一般萎凋十个小时左右,中午后采的茶四五个小时。采茶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损坏茶叶纤维,植物都是有果胶的,果胶酸涩,一但损坏茶叶纤维,就会酸涩,还会变红。就像人有皮保护着肉,损坏了皮就会出血甚至发炎。

采古树茶一般要爬到树上,背篓不方便,所以都用布包。人在运动时会发热出汗,布包附着人体也会发热,茶叶发热就会变红,所以要及时把布包里的茶叶拿出放在阴凉的地方留放,等全部采完装篓运回。

杀青时温度一定够才香,就像我们炒空心菜,不会炒的人炒得黑黑黄黄,不好吃,会炒的人青青脆脆的。翻炒一定要均匀,不然有生有熟,茶叶看起来有青有黄有黑,不仅难看,口感也不好。

茶叶里有水份,炒茶时要把水分放出去,不然以后会闷坏茶叶,变红黑,同时喝茶时会喝到水气,香也不够。这就像人会有湿气,我们会去蒸桑拿,把水分排出一样的。揉茶叶一定冷揉,如果热揉会把茶叶表皮揉坏,就会出果胶,就会发酸。揉茶的时间决定茶叶的口感,揉短会柔香,揉长会气足。

三、存茶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香,存茶跟养孩子差不多,要非常小心。茶叶一旦受潮,就容易发霉、变质,就不能喝了。人们常常把什么东西分100%,但是我把普洱茶分200%,也就是三分料、七分工、百分之一百存放。

料分生态茶、小树茶、荒山茶,以及古树茶。古树又有百年的、二百年的、甚至八百年的——我讲的是人工栽培型古树茶,据我所知,现在发现最老的大概就是八百年的。七分工讲的是,再好的茶料如果没有做好,红梗了,焖倒了,炒青了,炒糊黑片了,等等,就没有品尝的价值了。

茶叶做得很好了,但是没有100%存放好,也没有用。所以我讲普洱茶讲200%,就是这个意思。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才会做出一款上好的普洱茶!

四、泡茶

一般来说,普洱茶(一芽三叶)芽涩、叶苦、干甜,我们在泡新茶的时候,开始泡的有点苦涩,但是有回甘,泡到后面全是甜的。这是因为芽叶最不耐泡,一开始泡就泡出来了。干最耐泡,泡到后面,因为高温才慢慢涨开,才出味。

我们泡茶的时候,先要看这茶是芽多,还是叶多、干多。如果芽多,就把水温放低点,涩就会少些。如果叶多,我们把水温适中点,苦味就不重了。如果干多,水温高点都没事。

泡茶要注意水柱大小、高低,以此来控制水温,进而控制茶汤的口感。

泡茶还要注意一定要让烧开的水平静下来,水在烧开时是沸腾浮躁的,没有甘甜、细柔,只有平静的时候才是甘甜的。大江大河的水可以解渴,但是不甘甜;山上的小溪水流慢慢的,多很甘甜;有些人家用水缸、土缸装上二三天的水也变得甘甜。所以,水在静态时才显甘甜,泡茶一定要注意让水平静。

普洱茶苦要生津、涩要化,每次我品新茶时会压五分钟,把茶质尽量泡出来,感觉它在口里的化度。秒化的说明茶叶的纯度好,化得快的茶叶树龄就老,化得慢的树龄就小。如果是拼配的,大小树配在一起的,它会在茶水里出现层次分离,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或者是左右分离,或者是前后分离。就像调酒师调的鸡尾酒一样,有层次分离。

我们看茶叶的毛料看光泽度、看比重。小树茶、生态茶很白,纸白色的没有油润感,分量轻,还会刺手。树龄老的茶光泽度也油亮,就像老人带了几十年的银子有油亮色,越老的茶叶手感越重。像上好的班章茶不仅黑油亮,而且实重。

一般茶纸箱可以装十公斤,上好的班章就可以装十三公斤到十五公斤。看茶叶不是看条索大不大,台地茶也可以养到又长又大,倚邦几百年的古树也就一点点,看茶好不好一定要品。

试新茶最好用盖碗。盖碗一般是80cc到300cc,80cc一般投量4克,每增加20cc就加1克茶,150cc6克,200cc8克左右。壶一般是60cc到480cc。容量越大,水量就越大,所以要相应增加茶量,不然就淡。口感淡,就会影响对滋味的判断。

因为蒸汽会伤到茶叶的表层,茶叶会趴、会涩、会酸,所以泡新茶用盖碗,不要用紫砂壶。紫砂壶会把异味吸掉,盖碗就不会。老茶就可以用紫砂壶,因为老茶沉淀时间久,它在沉睡,紫砂可以把它唤醒,口感更佳。

喝茶时要有一定温度,有温度才有气韵,通经脉全身出汗,让身体舒泰。

文章来源于谢有顺说小说,作者谢有顺

【汇集】18大普洱茶山的特色与口感介绍

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特点表现是:区域性差异明显,垂直变化十分显著;年温差小、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这样的条件下,加上部分茶种与生长形态不同,各茶山茶叶茶质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若以相同茶种、生长形态、制作过程等相同客观条件下,云南茶区出现“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质。

 

 

1、布朗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布朗地区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村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口感刺激性稍强,滋味醇厚,苦涩很重,回甘很快舌面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2、班章

茶区位置:老班章在普洱茶界被认为具有“茶王”的地位。新班章也叫上班章,是哈尼族寨子,新班章寨是从老寨迁出建起来的。新班章的老茶树主要分布在老寨周围,海拔1600米,与老班章一样:茶树粗大古老,与森林伴生,生态环境好,茶质好、茶气足、山野气韵强。新班章的老茶园已无居民。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云南大叶种,与布朗山香型口感类似,但口感香气下沉,刺激性更强,为舌面苦味最重者,上颚表现不明显。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

 

3、景谷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景谷县。地处无量山脉西南侧,历史上就是普洱茶主要产区之一。唐代樊绰《蛮书》所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唐南诏时置威远睑(今景谷)属银生府之辖地,产茶的景谷区、民乐区原属景东县,1958年划归景谷县。茶叶始祖,第三纪晚渐新世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新种)化石,1978年由中科院等处发现于景谷盆地芒线,被命名为“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茶叶在这里发源。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条索不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4、邦崴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位于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村里附近有数百亩老茶林,产量不大。村内有一棵世界闻名的一千多年过渡型茶树,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邦崴村新寨家。有学者认为,在邦崴古茶树生长以前,古代濮人就已遍植茶树,后因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至今只剩下最耐寒霜、树龄最老的一棵。也就是说,澜沧邦崴地区种植茶树的历史应不止千年。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香甜质重饱满,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

 

5、南糯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以哈尼族为主,族人将吃不完的竹笋制成笋酱,为当时地方首领所喜爱,要求山寨每年以这种笋酱进贡,后来就把此山称作南糯山。哈尼人最早在南糯山上开始种植茶叶。目前南糯山茶区保留着1000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其中有1000年以前布朗族所栽种、荒废并遗留的古茶园。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香扬清甜、口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

 

6、革登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革登茶山在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面积虽小,但因离孔明山最近,并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气。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7、蛮砖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蛮砖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蛮砖茶历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相较其他古六大茶山,茶青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强烈,香气沉郁。

 

8、无量山

茶区位置:云南省大理、思茅地区无量山茶区。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山体支脉向东西两翼扩展而呈扇形,地质结构有石灰岩、砂岩、页岩、低谷、平坝和丘陵。无量山周围的安定乡、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县的主要产茶乡镇。据景东县的普查,全县13个乡(镇)、1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区域有老茶树分布。其中50-100年的有32744.79亩。1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舌面中段香甜回甘,香在上颚中段。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9、易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原属古代曼撒茶区。易武古茶山、古镇,曾是"镇越县"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历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后期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据史料已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山每年产干茶70000余担。 易武古茶山海拔656-2023米之间。海拔差异大,形成了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 易武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气口感类似曼撒、属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相同,近年汤质较薄。

 

 

 

10、倚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井”,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以易武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的地方只有565米。倚邦茶区内有大叶种和中小叶种茶树。根据有关专家的审定,倚邦茶区内的中小叶种品质不但优于当地的大叶种,而且优于其它省份的中小叶种。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11、千家寨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金竹山千家寨。在千家寨上万亩野生茶树群落中,有一珠树高25.6米,胸径0.89米的最大野生茶树(上坝1号)。据专家考证,此树树龄为2700年,为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树,被冠以“野生茶王树”的美称。它对于研究茶叶的起源等方面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揉不成条是其早年特色。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质较淡薄。

 

12、攸乐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这里古称攸乐,如今被称作基诺山。面积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较广的,这里的古茶园面积达到了1万亩左右。海拔在575米至1691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20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如今遗存的古茶园还有2000余亩,茶树的直径大多在80厘米以上。自古以来,攸乐茶山民间就有加工少量的竹筒茶,茶叶大多被易武、倚邦等外地茶商以散茶收购。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因茶树的树龄较小,茶性较烈。

 

 

13、景迈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景迈茶区涵盖了澜沧县景迈村与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最大规模的古茶园。根据专家学者的考证景迈茶区的历史根源,认为这片古茶园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始种植,距今已有1200多年,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1万多亩的规模。古茶林内,老茶树上还有一种寄生植物——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薄。

 

14、莽枝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地处革登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传说是诸葛亮埋铜之地。古代这里主要都是由外地生意人来从事茶叶买卖,早年的繁荣景象,如今已经消失了。在原始森林中,还有许多大、中小叶种老树茶错落其间,其中不乏数十公尺高的巨大茶树。所产茶叶,多数集中收购运到其它地区,或者由某些大厂指定收购。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15、勐库

茶区位置:云南省临沧双江地区。临沧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万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米。勐库野生古茶树属于野生型野生茶,在进化形态上,比普洱茶种还原始。该茶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产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该茶种特具抗逆性强、抗寒性很强等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特有勐库种。

特色: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不如六大茶山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16、曼撒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曼撒茶山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据史料记载,这里茶叶的年产量达到了万担以上。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三年,曼撒遭遇了两次大火,使得昔日繁荣的小镇被无情的毁灭,而第三次大火伴随着瘟疫更是将曼撒变成了一座荒城。从此,离曼撒20公里处的易武迅速的取代了曼撒的位置,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以至于在民间,有不少的厂家和从业者把两个茶区所产的茶叶统归于易武。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遍及两颊,近年汤质较薄。

 

17、巴达

茶区位置:巴达位于西双版纳州孟海县西双版纳洲勐海县西部。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源。1961年在巴达大黑山发现一株高达50余米的巨大茶树,被称为“巴达茶树王”,树龄在1700多年,成为巴达茶区特殊的资源景观。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数量少,口感类似于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但平均茶质较为薄,上颚中后段有特殊的气味。

 

18、勐宋

茶区位置:勐宋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南部。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分属勐海县和景洪市。这里介绍的是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东与布朗山接壤,南部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意为高山间的平坝。于大勐龙,勐宋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甜茶”和“苦茶”,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茶农们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难化。近年来因为易武茶价高,民间有的就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今年,你的龙润茶·816、826来自……

品味816、826,读懂龙润茶

龙润茶·816(生茶)是龙润茶8月16日成立的纪念产品,作为龙润茶普洱茶系列中第一款旗舰产品进行销售,被誉为评判普洱生茶的标准。一经推出便引爆市场,连续畅销15年,累计销量几百万余片。

好茶是种出来的,龙润茶将茶园设为“第一车间”,始终坚持将“第一车间”放在茶园、茶农上,积极推广有机生态茶园建设,牢牢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用心做片茶,至少对得起自己和时间。龙润茶将时间定格在816、826,用数字铭记初心,用岁月成就经典,以不变的初心坚守对茶的热爱。

816:勐库茶区

图片

天下普洱第一“心脏”——勐库,这个称号得来实际是云南茶叶届资深茶人“赐封”的。2021年龙润茶·816(生茶),便是选取临沧勐库茶区早春优质古树茶菁为原料。

勐库是临沧最主要的茶区,地形崎岖,山高路远,生态环境好。勐库镇位于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北部,地处东经99°46′21″—99°58′27″,北纬23°33′—23°49′之间,地形为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指邦马山与马鞍山,一河指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南勐河流经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称为东半山,南勐河西边的为西半山,马鞍山在河东,勐库人称为东半山,邦马山在河西,勐库人称为西半山,这就是东西半山的来历。

勐库大叶种:又名双江勐库种,有性繁殖系品种。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叶长椭圆形,叶尖较长而钝,叶基卵圆形,叶色浓绿,叶肉厚而软,叶面显著隆起,叶缘微卷,锯齿大而浅,主脉明显,芽头粗壮,芽黄绿色,密披茸毛,萌芽力强。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3.76%,咖啡碱4.06%,氨基酸1.66%,儿茶素总量182.16毫克/克,水浸出物48%。原产双江县勐库区冰岛大叶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镇康、永德等县。1984年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2021年龙润茶·816(生茶),条索紧结显毫,汤亮色金黄,香气强烈特久,生津回甘佳,经久耐泡。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香气浓郁、回甘明显、滋味饱满、口感丰富、气足韵长。茶质厚重,后期潜力不可限量。

816产品详情

外形:色泽墨绿,显毫,条索清晰紧实

汤色:绿黄透亮

香气:馥郁的甜香,持久

口感:甜度明显,甘醇,涩重于苦,回甘生津

叶底:绿黄,柔软

826:勐海茶区

“勐海”是西双版纳州下辖的一个县,勐海茶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制作2021年龙润茶·826(熟茶)的原料即是来自这里。

勐海是闻名中外“普洱茶”的故乡和我国产茶最早之地,有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和800余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树。勐海茶区主要有南糯山、勐宋、布朗山、巴达山、贺开、曼糯等茶山。纬度与海拔较低,气温稍高、雨量较多,茶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是此茶区茶菁主要特色。“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光热充足,雨量充沛”,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自然而纯粹的原生茶叶,使茶叶韵味足。

2021年龙润茶·826(熟茶),是龙润茶为配合龙润816推出的普洱熟茶主打产品,生产标准高,综合品质优秀,为广大消费者所推崇,被誉为评判普洱茶(熟茶)的标准产品。茶气强烈,香气高扬,苦涩明显。

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原始生态的生长环境,内质丰厚的优良品质,这就是龙润茶·826让人记住的原因。经历过岁月磨砺,品质历久弥坚,成一代典藏之作,得到消费者信赖。

826产品详情

外形:色泽褐红油润,显金毫,条索紧实

汤色:红浓明亮

香气:甜香馥郁,气韵持久

口感:滋味醇厚,润甜且粘稠,汤底显陈香

叶底:褐亮,稍柔软

找到约15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